CN204783120U - 气循环动力设备 - Google Patents

气循环动力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783120U
CN204783120U CN201520523888.7U CN201520523888U CN204783120U CN 204783120 U CN204783120 U CN 204783120U CN 201520523888 U CN201520523888 U CN 201520523888U CN 204783120 U CN204783120 U CN 2047831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piston
connects
cylinder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2388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法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52052388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7831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7831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7831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ngine Equipment That Uses Special Cycles (AREA)

Abstract

气循环动力设备,包括电动气泵,电动气泵的输出端连接进气管,进气管分别连接数个依次排列的加压汽缸,每个加压汽缸包括缸体、第一活塞、连杆、复位弹簧,加压汽缸上部设置传动轴,传动轴的一端连接电动装置,传动轴上安装凸轮,凸轮分别与各个连杆对应配合,相邻的凸轮上下交替排列;加压汽缸下部设置出气口,加压汽缸的出气口连接出气管,出气管连接高压气罐,高压气罐的出气端连接分气阀,分气阀分别连接并排排列的动力汽缸的进气口,每个动力汽缸内设置第二活塞,第二活塞的活塞杆均连接同一个曲柄连杆装置,曲柄连杆装置的一端连接动力设备,各个动力汽缸的出气口连接回气管;所述的进气管、出气管、回气管上均安装单向阀。

Description

气循环动力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属于动力设备领域,确切地说是一种气循环动力设备。
背景技术
现在,人民的生活离不开动力机械设备,但是大部分动力机械设备都是以燃油为动力的机械设备,这些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对人们的健康带来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循环动力设备。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气循环动力设备,包括电动气泵,电动气泵的输出端连接进气管,进气管分别连接数个依次排列的加压汽缸,每个加压汽缸包括缸体、第一活塞、连杆、复位弹簧,缸体内配合设置第一活塞,第一活塞上设置活塞单向阀,活塞单向阀只允许气体由缸体的上部向下部流动,第一活塞连接连杆的一端,连杆的另一端伸出缸体,连杆位于缸体的外端与缸体之间设置复位弹簧,连杆为中空结构,连杆位于缸体的一段开设两个进气口,连杆位于缸体内的一端开设出气口,连杆的一个进气口连接进气管,连杆的另一个进气口连接回气管,加压汽缸上部设置传动轴,传动轴的一端连接电动装置,传动轴上安装凸轮,凸轮分别与各个连杆对应配合,相邻的凸轮上下交替排列;加压汽缸下部设置出气口,加压汽缸的出气口连接出气管,出气管连接高压气罐,高压气罐的出气端连接分气阀,分气阀分别连接并排排列的动力汽缸的进气口,每个动力汽缸内设置第二活塞,第二活塞的活塞杆均连接同一个曲柄连杆装置,曲柄连杆装置的一端连接动力设备,各个动力汽缸的出气口连接回气管;所述的进气管、出气管、回气管上均安装单向阀。
为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的加压汽缸内的第一活塞上安装缓冲罐,缓冲罐外周与缸体之间填充润滑液,连杆的出气口位于缓冲罐内。所述的每个加压汽缸的出气口通过数个细管连接出气管,细管的直径小于出气管的直径。所述的高压气罐上安装气压表、安全阀。所述的动力设备为发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电力启动,通过气体流动形成动力,在部分气体在加压汽缸、高压气罐、动力汽缸内循环流动,从而输出动力,整个运行过程没有燃气等废弃物排出,干净清洁,无污染,能源消耗低。本实用新型占地面积小、投资低,无需燃料,不受地理条件的限制,适用一切需要用电的单位和需要动力的设备上使用。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洁紧凑、制造成本低廉和使用简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电瓶2电动气泵3传动轴4活塞单向阀5连杆6复位弹簧7第一活塞8缸体9高压气罐10气压表11安全阀12动力设备13进气阀控制装置14分气阀15电动装置16进气管17回气管18凸轮19出气管20动力汽缸21第二活塞22曲柄连杆装置23缓冲罐24细管25电动阀。
具体实施方式
气循环动力设备,如图1所示,包括电动气泵2,电动气泵2的输出端连接进气管16,进气管16分别连接数个依次排列的加压汽缸,每个加压汽缸包括缸体8、第一活塞7、连杆5、复位弹簧6,缸体8内配合设置第一活塞7,第一活塞7上设置活塞单向阀4,活塞单向阀4只允许气体由缸体8的上部向下部流动,第一活塞7连接连杆5的一端,连杆5的另一端伸出缸体8,连杆5位于缸体8的外端与缸体8之间设置复位弹簧6,连杆5为中空结构,连杆5位于缸体8的一段开设两个进气口,连杆5位于缸体8内的一端开设出气口,连杆5的一个进气口连接进气管16,连杆5的另一个进气口连接回气管17,加压汽缸上部设置传动轴3,传动轴3的一端连接电动装置15,传动轴3上安装凸轮18,凸轮18分别与各个连杆5对应配合,相邻的凸轮18上下交替排列,相邻的凸轮18突出方向相反;加压汽缸下部设置出气口,加压汽缸的出气口连接出气管19,出气管19连接高压气罐9,高压气罐9的出气端连接分气阀14,分气阀14分别连接并排排列的动力汽缸20的进气口,每个动力汽缸20内设置第二活塞21,第二活塞21的活塞杆均连接同一个曲柄连杆装置22,曲柄连杆装置22的一端连接动力设备12,各个动力汽缸20的出气口连接回气管17。出气管19上安装电动阀25,电动阀25控制气体动力汽缸20开闭。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本实用新型电动气泵2通过进气管16向加压汽缸内供气,气体由加压汽缸的连杆5进入至缸体8内。每个加压汽缸工作过程为:通过加压汽缸上部的传动轴3转动,使安装在传动轴3上的凸轮18运动至下部,此时将连杆5下压,第一活塞7下部的气体被压出缸体8,传动轴3继续转动,凸轮18运动至上部,此时,在复位弹簧6的作用下,第一活塞7向上移动复位,第一活塞7下部为真空状态,储存在第一活塞7与缸体8之间的气体通过活塞单向阀4移动至第一活塞7下部的缸体8内。多个加压汽缸中,一半为进气状态、另一半为出气状态,两个状态交替循环,保证出气管19内始终有气体输入。气体经过出气管19后进入高压气罐9,高压气罐9能够储存一定量的气体,高压气罐9的气体以高压的形式输送至动力汽缸20,各个动力动力汽缸20通过分气阀14反复开合,从而带动曲柄连杆装置22转动出的动力。动力汽缸20每次做功后的气体通过回气管17补充至加压汽缸内,形成气循环。当高压气罐9内压力低于额定压力时,气泵2启动进行加气,直至达到额定压力。
为了提高第一活塞7运动的流畅性,所述的加压汽缸内的第一活塞7上安装缓冲罐23,缓冲罐23外周与缸体8之间填充润滑液,连杆5的出气口位于缓冲罐23内。气体进入加压汽缸后留在缓冲罐23内,不再进入缸体8。缓冲罐23运动过程中在润滑液的作用下仍然很流畅。同时,连杆5与缸体8接触位置无需紧密密封,该结构降低本实用新型制造密封的要求,降低生产难度。
由于出气管19进气过程为压力汽缸交替进气,在一半压力汽缸不进气时其进气口处会真空度较低,为了使进入出气管19内的气体迅速填充满出气管,所述的每个加压汽缸的出气口通过数个细管24连接出气管19,细管24的直径小于出气管19的直径。通过多个细管24能够在出气管19上多个位置进气,减少进入后气体流动路程;同时,细管24进入的气体的流速较快,能够快速填满。
所述的高压气罐9上安装气压表10、安全阀11,安全阀11根据气压表10测量值开启或关闭,保证高压气罐9内压力过大,提高安全性。
所述的动力设备12为发电机,发电机发电也可以供给电动气泵2或者电动装置15。
所述的进气管16、出气管19、回气管17上均安装单向阀,各个单向阀避免气体倒流,保证气体流动方向。进气管16上单向阀只允许气体由电动气泵2向加压汽缸移动;出气管19上单向阀只允许气体由加压汽缸向高压气罐9移动;回气管17上的单向阀只允许气体由动力汽缸20向加压汽缸移动。
曲柄连杆装置22的端部设置动力汽缸20的进气阀控制装置13,通过曲柄连杆装置22的转动位置和方向,进气阀控制装置13控制分气阀14向各个动力汽缸20内进气。动力汽缸20可以为四个、六个或者八个,甚至多个。
图中1为电瓶,电瓶1给电动气泵2,电动气泵2可以连接其他电源。
动力汽缸20的排气与部分加压汽缸进气方式同步,具体的,动力汽缸排气的同时,加压汽缸中1个或多个活塞处于吸气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限制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技术内容均为公知技术。

Claims (5)

1.气循环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动气泵(2),电动气泵(2)的输出端连接进气管(16),进气管(16)分别连接数个依次排列的加压汽缸,每个加压汽缸包括缸体(8)、第一活塞(7)、连杆(5)、复位弹簧(6),缸体(8)内配合设置第一活塞(7),第一活塞(7)上设置活塞单向阀(4),活塞单向阀(4)只允许气体由缸体(8)的上部向下部流动,第一活塞(7)连接连杆(5)的一端,连杆(5)的另一端伸出缸体(8),连杆(5)位于缸体(8)的外端与缸体(8)之间设置复位弹簧(6),连杆(5)为中空结构,连杆(5)位于缸体(8)的一段开设两个进气口,连杆(5)位于缸体(8)内的一端开设出气口,连杆(5)的一个进气口连接进气管(16),连杆(5)的另一个进气口连接回气管(17),加压汽缸上部设置传动轴(3),传动轴(3)的一端连接电动装置(15),传动轴(3)上安装凸轮(18),凸轮(18)分别与各个连杆(5)对应配合,相邻的凸轮(18)上下交替排列;加压汽缸下部设置出气口,加压汽缸的出气口连接出气管(19),出气管(19)连接高压气罐(9),高压气罐(9)的出气端连接分气阀(14),分气阀(14)分别连接并排排列的动力汽缸(20)的进气口,每个动力汽缸(20)内设置第二活塞(21),第二活塞(21)的活塞杆均连接同一个曲柄连杆装置(22),曲柄连杆装置(22)的一端连接动力设备(12),各个动力汽缸(20)的出气口连接回气管(17);所述的进气管(16)、出气管(19)、回气管(17)上均安装单向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循环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压汽缸内的第一活塞(7)上安装缓冲罐(23),缓冲罐(23)外周与缸体(8)之间填充润滑液,连杆(5)的出气口位于缓冲罐(23)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循环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加压汽缸的出气口通过数个细管(24)连接出气管(19),细管(24)的直径小于出气管(19)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循环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压气罐(9)上安装气压表(10)、安全阀(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循环动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设备(12)为发电机。
CN201520523888.7U 2015-07-20 2015-07-20 气循环动力设备 Active CN2047831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23888.7U CN204783120U (zh) 2015-07-20 2015-07-20 气循环动力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23888.7U CN204783120U (zh) 2015-07-20 2015-07-20 气循环动力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783120U true CN204783120U (zh) 2015-11-18

Family

ID=54523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23888.7U Active CN204783120U (zh) 2015-07-20 2015-07-20 气循环动力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78312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29688A (zh) * 2015-07-20 2015-09-23 刘法民 气循环动力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29688A (zh) * 2015-07-20 2015-09-23 刘法民 气循环动力设备
CN104929688B (zh) * 2015-07-20 2017-12-08 刘法民 气循环动力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53168U (zh) 一种四冲程发动机的增压一体结构
CN202391561U (zh) 二冲程纯氧节能型发动机
CN103306766B (zh) 空气动力v型多缸发动机的缸盖排气结构
CN204783120U (zh) 气循环动力设备
CN201723359U (zh) 液压发动机
CN206206980U (zh) 气动润滑加油泵
CN104929688A (zh) 气循环动力设备
CN205689300U (zh) 风冷λ型二冲程双塞式柴油增压发动机
CN205370884U (zh) 一种柱塞式多液缸组合泥浆泵
CN203570358U (zh) 活塞式多缸空气能动力车
CN202510167U (zh) 星形空气动力引擎总成
CN203271817U (zh) 节能型空气动力发动机
CN202560383U (zh) 空气动力发动机的缸盖气门配气结构
CN103437818A (zh) 空气能动力装置
CN203978502U (zh) 空气动力发动机
CN204900105U (zh) 一种内燃机气体混合装置
CN205078340U (zh) 一冲程内燃机
CN204357556U (zh) 一种新型握轴发动机
CN216894561U (zh) 一种空气能涡轮增压发动机及包含该发动机的设备
CN202745998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增压进气装置
CN104358592A (zh) 一种空气动力发动机
CN203879678U (zh) 一种多行程液压发动机
CN203515662U (zh) 一种可充气的双向活塞式多缸空气能驱动装置
CN202867119U (zh) 一种气动油泵
CN204283501U (zh) 一种空气动力发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