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96970U - 一种婴儿车自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婴儿车自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96970U
CN203496970U CN201320632815.2U CN201320632815U CN203496970U CN 203496970 U CN203496970 U CN 203496970U CN 201320632815 U CN201320632815 U CN 201320632815U CN 203496970 U CN203496970 U CN 2034969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p gear
wheel
control switch
stroller
perambul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63281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文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2063281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4969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969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9697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动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婴儿车自锁装置,包括手动控制开关、传动机构、限位机构;手动控制开关设置于婴儿车把手上,限位机构设置于婴儿车车轮旁,通过传动机构与手动控制开关连接;手动控制开关包括两种控制位置:锁定位置、解锁位置;常态下,手动控制开关处于锁定位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婴儿车自锁装置,在无监护人推行又遭遇湿滑倾斜的路面情况或其他不利因素时,能够实现车轮自动自锁,家长推行婴儿车时自动解锁,从而防止家长疏忽忘记锁死婴儿车而造成的危险,整套装置无需电力支持,杜绝了由于电力单元的介入对婴儿带来的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使用效果好,适于推广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婴儿车自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动装置技术领域,主要适用于婴儿车。
背景技术
现列举两个婴儿车滑行事故:杭州一位爸爸河边给小孩拍照,小孩坐在婴儿车内,车轮滚动滑入河中;澳大利亚墨尔本火车站发生婴儿车突然滑行跌落铁轨事故。这两起婴儿车滑行事故的共性在于当婴儿车失去家长扶持又遭遇湿滑或倾斜的路面,车轮未被锁死而继续滑行,最终酿成惨剧。
专利号为200620149310.0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婴儿车刹车机构,以向下踩踏刹车踏板的动作来完成刹车及解除刹车,操作方便。其采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外力踩下刹车板后通过增大刹车器与车轮之间的静摩擦来实现车轮的锁死。该过程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以下两个问题:第一,需要监护人停止推行婴儿车后踩下刹车板,一旦监护人因疏忽未踩下刹车板,则该刹车装置无法启动,婴儿车仍存在安全隐患;第二,长期的磨损导致材料摩擦系数下降,则很容易造成刹车失效。
专利号为201220052602.8的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常锁式婴儿车刹车系统及刹车装置,通过监护人触碰把手上的感应器来控制刹车装置,实现了婴儿车刹车的自动性。但其整套刹车装备需要电力支持,设备过于复杂难以维护,并且可能对婴儿造成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婴儿车自锁装置,它具有在婴儿车把手上设置手动控制开关,当监护人未握住手动控制开关时,婴儿车的车轮处于自动锁死状态,不能滑行;当监护人握住手动控制开关时才能将婴儿车车轮解锁,从而推行婴儿车,在防止了由于监护人疏忽忘记锁定婴儿车而发生的意外的基础上,通过手动控制开关防止了电力刹车装备对婴儿造成的安全隐患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种婴儿车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动控制开关、传动机构、限位机构;
所述限位机构设置于婴儿车车轮旁,通过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手动控制开关连接;
所述手动控制开关设置于婴儿车把手上,手动控制开关包括两种控制位置:锁定位置、解锁位置;常态下,手动控制开关处于锁定位置,处于锁定位置的手动控制开关通过传动机构控制限位机构限制婴儿车车轮的转动;手动控制开关被握压时,手动控制开关处于解锁位置,处于解锁位置的手动控制开关通过传动机构控制限位机构释放婴儿车车轮。
对上述基础结构进行改进的技术方案为,常态下,所述限位机构的限位端处于婴儿车车轮的轮孔中,或,所述限位机构的限位端处于婴儿车车轮轮孔的旋转路径上。
对上述改进方案进行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婴儿车把手、婴儿车车架均为中空结构,婴儿车把手上设置有第一开口,婴儿车车架上位于婴儿车车轮旁的部分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手动控制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中,所述传动机构布置于婴儿车车架的中空结构中,传动机构经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限位机构连接。
对上述方案作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手动控制开关包括:压块、第一滚轮、第一复位机构;
所述压块通过所述第一复位机构设置于所述婴儿车把手上,压块上朝向第一复位机构的部分开设有钢丝绳安装槽;所述第一滚轮与婴儿车把手连接;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钢丝绳,所述钢丝绳包括第一端;钢丝绳设置于所述压块的钢丝安装槽中,钢丝绳的第一端经过第一滚轮的工作面与所述限位机构连接;第一滚轮的工作面高于压块被压下时钢丝绳的水平位置。
对上述方案作出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手动控制开关还包括: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与婴儿车把手连接,所述第一滚轮、第二滚轮对称分布在所述压块的两侧;
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第一限位机构、第二限位机构;第一限位机构、第二限位机构,分别设置于婴儿车两侧的车轮旁;
所述钢丝绳还包括:第二端;所述钢丝绳的第一端经第一滚轮工作面与第一限位机构连接,所述钢丝绳的第二端经第二滚轮工作面与第二限位机构连接。
再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限位机构还包括:第三限位机构、第四限位机构;所述第一限位机构设置于婴儿车左前轮旁,所述第二限位机构设置于婴儿车右前轮旁,所述第三限位机构设置于婴儿车左后轮旁,所述第四限位机构设置于婴儿车右后轮旁;
所述钢丝绳还包括:第三端、第四端;钢丝绳第三端经所述第一滚轮工作面与第三限位机构连接,钢丝绳第四段经所述第二滚轮工作面与第四限位机构连接。
再又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滑槽、滑块、第二复位机构;所述滑槽设置于婴儿车车轮旁,滑槽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滑槽的开口对准车轮轮孔旋转的路径上;所述滑块设置于滑槽中,滑块的外径小于滑槽开口的口径,并且小于所述婴儿车车轮轮孔的孔径,滑块的长度大于滑槽开口端与车轮轮孔壁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二复位机构设置于滑块与滑槽的固定端之间;所述传动机构与滑块连接;
或,
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滑道、滑块、第三复位机构;所述滑道设置于所述婴儿车车轮旁,滑道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指向车轮轮孔旋转的路径上;所述滑块设置在滑道上,滑块的外径小于所述婴儿车车轮轮孔的孔径,滑块的长度大于滑道与车轮轮孔壁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三复位机构设置于滑块与所述滑道固定端之间;所述传动机构与滑块连接。
再又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滑槽与所述婴儿车车轮的转轴平行设置;
或,
所述滑道与所述婴儿车车轮的转轴平行设置。
对上述方案作出再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手动控制开关还包括:橡胶层;所述橡胶层设置于所述压块上被按压的位置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在监护人未握住婴儿车把手时,手动控制开关处于锁定位置,此时婴儿车车轮处于锁死状态,婴儿车不会产生滑移,只有在监护人握住婴儿车把手上的手动控制开关时,传动机构才会带动限位机构释放婴儿车车轮,此时,婴儿车才能被推动。该过程的特点是监护人必须一致握住手动控制开关,该解锁过程才具有持续性,一旦监护人的手脱离手动控制开关,该解锁过程便结束。这一特点使得婴儿车在移动过程中始终处在被监护人推行的控制状态,保证了婴儿车移动过程的安全性。与现有的自带刹车板的婴儿车相比,本实用新型体现了良好的自动性,即无人推行的情况下自动锁死车轮,防止婴儿车因路面或者其他因素自主滑行。
2.现有技术中婴儿车刹车装置采用的是增大刹车器与车轮之间的静摩擦来实现车轮的锁死,车辆停止后则仍存在车轮与刹车器之间的摩擦。一旦因为材料磨损摩擦系数下降,则很容易刹车失效。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自锁方式是在车轮中伸入障碍物使得车轮被卡死的锁死方法,降低了因材料磨损发生事故的几率。
3.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机构在车轮的轴心处设置了对准车轮轮孔的滑槽或滑道。其目的是在于车轮倾斜一定角度以后,滑槽或滑道由于与车轮轴心相固定而旋转相同的角度,使得婴儿车自锁时无论车轮是否处于倾斜状态,滑块均能够垂直伸入车轮轮孔,使得滑块与轮孔的接触面积最大,提高了自锁的可靠性。
4.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传动机构布置在车架内部,充分利用了婴儿车车架内部有效空间。
5.本实用新型在一次自锁不完全的情况下还可以实现多次自锁,直至婴儿车完全停止,即婴儿车启动自锁时出现滑块未伸入车轮轮孔内而是抵在轮孔与轮孔的中间区域上的现象。若此时婴儿车已停止,则此情况不会影响自锁效果,若出现婴儿车再次滑动,车轮在滚动一段微小距离后,滑块也会迅速伸入与之相向而来的车轮轮孔中,完成车轮自锁,此过程提高了自锁的可靠性。
6.本实用新型在手动控制开关的压块上设置有橡胶层,该橡胶层覆盖在压块的被按压部分,能够在按压过程中增加手部接触的柔软度。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婴儿车自锁装置,在无监护人推行又遭遇湿滑倾斜的路面情况或其他不利因素时能够实现车轮自动自锁,家长推行婴儿车时自动解锁。从而防止家长疏忽忘记锁死婴儿车而造成的危险,整套装置无需电力支持,杜绝了由于电力单元的介入对婴儿带来的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使用效果好,适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婴儿车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婴儿车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手动控制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手动控制开关处于锁定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处于锁定状态时限位机构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处于解锁状态时限位机构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处于锁定状态时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处于解锁状态时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手动控制开关,1-1-橡胶层,1-2-压块,1-3-第一滚轮,1-4-第二滚轮,1-5-第一复位机构,2-钢丝绳,2—1-钢丝绳第一端,2—2-钢丝绳第二端,3-限位机构,4-婴儿车车轮的轮孔,5-婴儿车车轮的轮轴,6-第一钢丝绳安装孔,7-第二钢丝绳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婴儿车自锁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及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婴儿车自锁装置,包括:手动控制开关1、传动机构、限位机构3。对于传动机构,优选的,采用钢丝绳2。本实用新型的手动控制开关1包括两个控制位: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将手动控制开关1设置在婴儿车的把手上,限位机构3设置在婴儿车车轮旁,通过钢丝绳2与手动控制开关1连接。常态下,手动控制开关1处于锁定位置,此时,手动控制开关1通过钢丝绳2控制限位机构3限制婴儿车车轮的转动;当手动控制开关1被握压时,手动控制开关1处于解锁位置,此时,手动控制开关1通过钢丝绳2控制限位机构3释放婴儿车车轮,使其能够转动。对于限位机构,优选的,常态下,使限位机构3的限位端处于婴儿车车轮的轮孔4中,或者是婴儿车车轮轮孔4的旋转路径上,当手动控制开关1被按压时,传动机构受手动控制开关1的控制将限位机构3的限位端从婴儿车车轮轮孔4中移出,或者是从婴儿车车轮轮孔4的旋转路径上移开。
对于手动控制开关1,优选的,其具体结构包括:压块1-2、滚轮、第一复位机构1-5。压块1-2通过第一复位机构1-5设置在婴儿车把手上,压块1-2上朝向第一复位机构的部分开设有钢丝绳安装槽;滚轮与婴儿车把手连接;钢丝绳2设置在压块1-2的钢丝绳安装槽中,钢丝绳2的第一端2—1经过滚轮的工作面与限位机构3连接;滚轮的工作面高于压块1-2被压下时钢丝绳2的水平位置。
为增加锁定婴儿车的可靠性,可以在压块1-2的两侧对称布置两个滚轮,采用两组限位机构3,两组限位机构分别布置在婴儿车两侧车轮旁,钢丝绳2的两端分别经过压块1-2两侧滚轮的工作面与各个限位机构连接。
如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给出了一种更加优选的实施方式:采用两个滚轮,并且在婴儿车的每个车轮旁都设置一个限位机构,以具有四个车轮的婴儿车为例,婴儿车左前轮旁设置第一限位机构、右前轮旁设置第二限位机构、左后轮旁设置第三限位机构、右后轮旁设置第四限位机构;将第一滚轮1-3、第二滚轮1-4对称分布在压块1-2的两侧;采用两股钢丝绳作为本实施例中的钢丝绳2,或者将钢丝绳2的两端再各自分成两股,使其具有四个端部:第一端2—1、第二端2—2、第三端、第四端。钢丝绳2安装在压块1-2的钢丝绳安装槽中,其第一端2-1和第三端经第一滚轮1-3的工作面后,将第一端2—1与第一限位机构连接,第三端与第三限位机构连接,其第二端2—2和第四端经第二滚轮1-4的工作面后,将第二端2—2与第二限位机构连接,第四端与第四限位机构连接。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各个组件尽可能少的对婴儿车的日常使用产生影响,本实施例中的钢丝绳2沿婴儿车车架布置。目前,现有的婴儿车车架多为中空结构,更加优选的布置方式是将钢丝绳2设置在车架的中空结构中。在婴儿车把手上开设第一开口,在婴儿车车架上位于婴儿车车轮旁的部分开设第二开口;将手动控制开关1设置在第一开口中,钢丝绳2的第一端、第二端、第三端、第四端,分别通过各个被限位车轮旁的第二开口与各个限位机构连接。
如图3所示,常态时,手动控制开关1暴露在婴儿车把手之外。第一滚轮1-3与第二滚轮1-4对称分布在压块1-2的两侧与婴儿车把手的内壁固定。为了增加按压过程中手部接触的柔软度,本实施例中在压块1-2的按压部位设置了橡胶层1-1。在压块1-2的底端固定第一复位机构1-5。如图4所示,当监护人要推动婴儿车时,握住婴儿车把手,此时手动控制开关1被按压,第一复位机构1-5受压块1-2的压力呈压缩状态,钢丝绳2受压块1-2作用向压块1-2中央牵引,从而将限位机构3从车轮上移开。
对于限位机构,本实施方式中提供两种具体方案,第一种限位机构3包括:滑槽、滑块和第二复位机构。将滑槽设置在婴儿车车轮旁,滑槽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设置有开口,安装时,将滑槽的开口对准车轮轮孔4旋转的路径上;将滑块设置在滑槽中,该滑块的外径小于滑槽开口的口径,并且小于婴儿车车轮轮孔4的孔径,滑块的长度大于滑槽开口端与车轮轮孔壁之间的间距,避免滑块滑动时从滑槽与车轮之间掉出;将第二复位机构设置在滑块朝向滑槽固定端的一侧,将钢丝绳2与滑块即可。对于滑槽的位置,优选的,将滑槽安装在与车轮轮轴5平行的位置上。
第二种限位机构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7、图8所示,包括:滑道3—1、第三复位机构3—2、滑块3—3。滑道3—1设置在婴儿车车轮旁,滑道3-1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指向车轮轮孔4旋转的路径上;滑块3—3安装在滑道3—1上,滑块的外径小于婴儿车车轮轮孔4的孔径,滑块3—3的长度大于滑道3—1与车轮轮孔壁之间的间距,避免滑块3—3在滑动时从滑槽与车轮之间掉出;第三复位机构3—2设置在滑块3—3与滑道3—1的固定端之间;将传动机构钢丝绳2与滑块3—3连接即可。对于滑道3-1的位置,优选的,将滑道3-1安装在与车轮轮轴5平行的位置上。
如图5、图6所示,第二中限位机构的滑道3—1上轴向开设第一钢丝绳安装孔6,在滑块3—3上开设与滑道外壁间隙配合的滑动槽,滑动槽底部开设第二钢丝安装孔7,将第三复位机构3—2、滑块3—3顺序安装到滑道3—1上,钢丝绳2的端部经过滑道3—1上的第一钢丝安装孔6、滑块3—3上的第二钢丝安装孔7后,在滑块3—1的外壁固定。
图7为本实施例在锁定状态下,限位机构的具体状态。此时,滑块3—3卡在车轮轮孔4内。图8为本实用新型在解锁状态下,限位机构的具体状态,此时,滑块3—3被钢丝绳2牵引向滑道3—1的固定端移动,并且移出车轮轮孔4外,第三复位机构3—2处于压缩状态。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在手动控制开关1未未被按压时,第三复位机构3—2推动滑块3—3向车轮轮孔4移动。滑块3—3停止移动后,卡在车轮轮孔4内,实现了车轮自锁。该过程的特点是一旦监护人的手脱离婴儿车把手,手动控制开关1就处于锁定位置,该过程即被启动,只有在监护人再次握住手动控制开关1时,该婴儿车车轮的自锁才能被解除。
当手动控制开关1被按压后,其内部的压块1-2由于外力作用向婴儿车把手移动,安装在压块1-2底部的钢丝绳2随压块1-2一起向下移动,致使两个滚轮之间的钢丝绳2长度变长,向钢丝绳2末端方向延伸的钢丝绳变短,与钢丝绳2末端相连接的滑块3—3克服第三复位机构3—2的弹力向滑道3—1的固定端方向移动,使滑块3—3最终与车轮轮孔4脱离。该过程的特点是必须是监护人一直握住手动控制开关1,该解锁过程才具有持续性,一旦监护人的手脱离手动控制开关1,该解锁过程便结束。这一特点使得婴儿车在移动过程中始终处在被监护人推行的控制状态,保证了婴儿车移动过程的安全性。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9)

1.一种婴儿车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动控制开关、传动机构、限位机构;
所述限位机构设置于婴儿车车轮旁,通过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手动控制开关连接;
所述手动控制开关设置于婴儿车把手上,手动控制开关包括两种控制位置:锁定位置、解锁位置;常态下,手动控制开关处于锁定位置,处于锁定位置的手动控制开关通过传动机构控制限位机构限制婴儿车车轮的转动;手动控制开关被握压时,手动控制开关处于解锁位置,处于解锁位置的手动控制开关通过传动机构控制限位机构释放婴儿车车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常态下,所述限位机构的限位端处于婴儿车车轮的轮孔中,或,所述限位机构的限位端处于婴儿车车轮轮孔的旋转路径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婴儿车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婴儿车把手、婴儿车车架均为中空结构,婴儿车把手上设置有第一开口,婴儿车车架上位于婴儿车车轮旁的部分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手动控制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中,所述传动机构布置于婴儿车车架的中空结构中,传动机构经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限位机构连接。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婴儿车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控制开关包括:压块、第一滚轮、第一复位机构;
所述压块通过所述第一复位机构设置于所述婴儿车把手上,压块上朝向第一复位机构的部分开设有钢丝绳安装槽;所述第一滚轮与婴儿车把手连接;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钢丝绳,所述钢丝绳包括第一端;钢丝绳设置于所述压块的钢丝安装槽中,钢丝绳的第一端经过第一滚轮的工作面与所述限位机构连接;第一滚轮的工作面高于压块被压下时钢丝绳的水平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婴儿车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控制开关还包括: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与婴儿车把手连接,所述第一滚轮、第二滚轮对称分布在所述压块的两侧;
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第一限位机构、第二限位机构;第一限位机构、第二限位机构,分别设置于婴儿车两侧的车轮旁;
所述钢丝绳还包括:第二端;所述钢丝绳的第一端经第一滚轮工作面与第一限位机构连接,所述钢丝绳的第二端经第二滚轮工作面与第二限位机构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婴儿车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还包括:第三限位机构、第四限位机构;所述第一限位机构设置于婴儿车左前轮旁,所述第二限位机构设置于婴儿车右前轮旁,所述第三限位机构设置于婴儿车左后轮旁,所述第四限位机构设置于婴儿车右后轮旁;
所述钢丝绳还包括:第三端、第四端;钢丝绳第三端经所述第一滚轮工作面与第三限位机构连接,钢丝绳第四段经所述第二滚轮工作面与第四限位机构连接。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婴儿车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滑槽、滑块、第二复位机构;所述滑槽设置于婴儿车车轮旁,滑槽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滑槽的开口对准车轮轮孔旋转的路径上;所述滑块设置于滑槽中,滑块的外径小于滑槽开口的口径,并且小于所述婴儿车车轮轮孔的孔径,滑块的长度大于滑槽开口端与车轮轮孔壁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二复位机构设置于滑块与滑槽的固定端之间;所述传动机构与滑块连接;
或,
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滑道、滑块、第三复位机构;所述滑道设置于所述婴儿车车轮旁,滑道的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指向车轮轮孔旋转的路径上;所述滑块设置在滑道上,滑块的外径小于所述婴儿车车轮轮孔的孔径,滑块的长度大于滑道与车轮轮孔壁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三复位机构设置于滑块与所述滑道固定端之间;所述传动机构与滑块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婴儿车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槽与所述婴儿车车轮的转轴平行设置;
或,
所述滑道与所述婴儿车车轮的转轴平行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婴儿车自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控制开关还包括:橡胶层;所述橡胶层设置于所述压块上被按压的位置处。
CN201320632815.2U 2013-10-15 2013-10-15 一种婴儿车自锁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4969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32815.2U CN203496970U (zh) 2013-10-15 2013-10-15 一种婴儿车自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32815.2U CN203496970U (zh) 2013-10-15 2013-10-15 一种婴儿车自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96970U true CN203496970U (zh) 2014-03-26

Family

ID=50327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632815.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496970U (zh) 2013-10-15 2013-10-15 一种婴儿车自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496970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63816A (zh) * 2014-04-22 2014-08-06 夏云美 一种液压推车用手把装置
CN104033513A (zh) * 2014-05-21 2014-09-10 夏云美 一种用于童车的防滚动传动装置
CN106985893A (zh) * 2017-05-23 2017-07-28 张智斐 婴儿车主动保护机构及具有保护功能的婴儿车装置
CN110395308A (zh) * 2019-07-23 2019-11-01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婴儿车的保护机构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63816A (zh) * 2014-04-22 2014-08-06 夏云美 一种液压推车用手把装置
CN104033513A (zh) * 2014-05-21 2014-09-10 夏云美 一种用于童车的防滚动传动装置
CN104033513B (zh) * 2014-05-21 2016-08-24 夏云美 一种用于童车的防滚动传动装置
CN106985893A (zh) * 2017-05-23 2017-07-28 张智斐 婴儿车主动保护机构及具有保护功能的婴儿车装置
CN110395308A (zh) * 2019-07-23 2019-11-01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婴儿车的保护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496970U (zh) 一种婴儿车自锁装置
CN109153372B (zh) 用于坡路安全移动的智能制动器系统
US3356185A (en) Shopping cart brake
CN205554260U (zh) 可调轮间距的手推车
CN202716916U (zh) 一种新型车轮刹车结构
US2065107A (en) Apparatus for parking and delivering vehicles
JP2009012660A (ja) 安全制動器
CN201214442Y (zh) 一种婴儿车同步刹车结构
CN104097675B (zh) 购物车
CN102398661B (zh) 刹车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轮椅
EP2719605A1 (en) Brake system
CN107745741A (zh) 一种自锁装置
CN103029691B (zh) 设置在斜坡泊车位上的防汽车滑移装置
CN203528571U (zh) 推车的刹车装置
CN102359298A (zh) 机械式停车库钢丝绳防断装置
CN103661547B (zh) 推车的自动刹车装置
CN103213612A (zh) 推车的自动制控装置
CN203528570U (zh) 推车的自动刹车装置
CN203581038U (zh) 推车的刹车机构
CN204590708U (zh) 无避让立体停车设备用车台板
CN104843538B (zh) 电线放线装置
KR101493788B1 (ko) 차량용 견인장치
CN103253495A (zh) 一种悬挂式输送机四向制动断绳保护装置
ITMI20131559A1 (it) Freno di stazionamento
CN205823294U (zh) 模板台车行走机构及模板台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26

Termination date: 2014101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