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53059U - 回转压缩机和具有其的空调机 - Google Patents

回转压缩机和具有其的空调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53059U
CN203453059U CN201320511126.6U CN201320511126U CN203453059U CN 203453059 U CN203453059 U CN 203453059U CN 201320511126 U CN201320511126 U CN 201320511126U CN 203453059 U CN203453059 U CN 2034530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e plate
rotary compressor
piston
vane slot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51112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杏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51112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4530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530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5305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回转压缩机和具有其的空调机,所述回转压缩机包括:壳体;驱动器,驱动器设在壳体内;气缸,气缸设在壳体内且气缸上形成有第一和第二滑片槽;主轴承和副轴承,主轴承和副轴承分别设在气缸的顶部和底部且与气缸共同限定出腔室;曲轴,曲轴由驱动器驱动转动且贯穿主轴承和副轴承,曲轴上偏心地套设有活塞,活塞相对于曲轴可转动;第一和第二滑片,第一和第二滑片分别可移动地设在第一和第二滑片槽内,且第一滑片的内端伸入到腔室内且与活塞相连以使第一滑片在预定角度α内摆动,且-1.1×atan(e/R)≤α≤1.1×atan(e/R),第二滑片的内端与活塞的外周面可分离地配合。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回转压缩机,提高了回转压缩机的效率。

Description

回转压缩机和具有其的空调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回转压缩机和具有其的空调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通过变频技术改变电机的转速来控制空调能力和改善能源效率的方法得到普及。但是,此方法增加了电子零部件的数量,带来可靠性问题,以及成本增高的缺点。
传统的双缸变容旋转压缩机是通过控制任意一个气缸的工作状态来实现变容。在这种双缸变容旋转压缩机中,当两个气缸同时工作,进行压缩作用,为高能力模式;中断其中任意一个气缸中的压缩作用来减小压缩功,为低能力模式。然而,这种双缸变容旋转压缩机与单缸旋转压缩机相比,存在零部件的数量多和制作成本高的缺点,而且,由于增加了一套压缩组件,增加了摩擦副,使得摩擦损失增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摩擦损失小且成本低的回转压缩机。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回转压缩机的空调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回转压缩机,包括:壳体;驱动器,所述驱动器设在所述壳体内;气缸,所述气缸设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气缸上形成有第一滑片槽和第二滑片槽;主轴承和副轴承,所述主轴承和副轴承分别设在所述气缸的顶部和底部且与所述气缸共同限定出腔室;曲轴,所述曲轴由所述驱动器驱动转动且贯穿所述主轴承和所述副轴承,所述曲轴上偏心地套设有活塞,所述活塞相对于所述曲轴可转动;和第一滑片和第二滑片,所述第一滑片和所述第二滑片分别可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一滑片槽和所述第二滑片槽内,且所述第一滑片的内端伸入到所述腔室内且与所述活塞相连,以使所述第一滑片在预定角度α内摆动,且-1.1×atan(e/R)≤α≤1.1×atan(e/R),所述第二滑片的内端与所述活塞的外周面可分离地配合,其中e为所述曲轴的偏心量,R为所述气缸的半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回转压缩机,通过将第一滑片的内端与活塞相连以使第一滑片在预定角度内摆动,有效地降低了第一滑片和活塞之间的摩擦损失和泄漏,提高了回转压缩机的效率。另外,该回转压缩机的体积小、零部件少且成本低。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回转压缩机还可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活塞上形成有凹入部,所述第一滑片的内端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凹入部配合以将所述第一滑片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活塞。由此,通过设置凸起部和凹入部,一方面有效减小了活塞与第一滑片的相对运动速度,降低了活塞与第一滑片的滑动摩擦损失,另一方面增加了活塞与第一滑片之间的接触面积,降低端部泄漏。
进一步地,所述回转压缩机进一步包括:两个摆动衬套,所述第一滑片槽的相对侧壁上分别形成有弧形槽,所述两个摆动衬套可转动地容纳在两个所述弧形槽内,所述第一滑片可移动地设在所述两个摆动衬套之间。由此,通过设置摆动衬套,第一滑片可更好地随着活塞的运动而摆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活塞上设有凸起部,所述第一滑片的内端形成有凹入部,所述凹入部与所述凸起部配合以将所述第一滑片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活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滑片与所述活塞一体成型,所述第一滑片通过两个摆动衬套可枢转地在所述第一滑片槽内且在所述两个摆动衬套之间可移动。由此,通过设置两个摆动衬套,当曲轴带动活塞沿腔室的内壁运动时,活塞可带动第一滑片沿第一滑片槽的轴向移动且绕着两个摆动衬套的轴线摆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二滑片的内端与活塞的外周面通过压力切换机构可分离地配合,所述压力切换机构将所述第二滑片槽内的压力在低压侧压力和高压侧压力之间进行切换。由此,通过设置压力切换机构,可将第二滑片槽内的压力在低压侧压力和高压侧压力之间进行切换。
可选地,所述压力切换机构为三通阀,所述三通阀具有第一至第三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二滑片槽相通,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壳体内部相通,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回转压缩机的储液器相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滑片槽的中心线和所述第二滑片槽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30°~330°。
可选地,所述第一滑片槽的中心线和所述第二滑片槽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180°。
可选地,所述驱动器为变频电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机,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回转压缩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回转压缩机的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滑片槽相通的压力切换管,所述压力切换管的一端设在所述空调机的四通阀和所述空调机的室外换热器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机的示意图;
图2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回转压缩机的俯视图;
图2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回转压缩机的俯视图;
图2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的回转压缩机的俯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回转压缩机的第二滑片槽内的压力为低压侧压力的空调机的示意图;
图4a-图4d是图3中所示的回转压缩机的工作过程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回转压缩机的第二滑片槽内的压力为高压侧压力的空调机的示意图;
图6a-图6d是图5中所示的回转压缩机的工作过程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回转压缩机的特性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机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回转压缩机;
1:壳体;11:排气管;12:压力切换管;
         21:定子;22:转子;
3:气缸;31:第一滑片槽;311:第一滑片;3111:凸起部;
                         312:摆动衬套;
         32:第二滑片槽;321:第二滑片;33:吸气口;
4:主轴承;41:第一排气口;42:第二排气口;
5:副轴承;6:曲轴;7:活塞;71:凹入部;
8:压力切换机构;81:第一阀口;82:第二阀口;83:第三阀口;
9:储液器;91:进气管;92:出气管;
200:空调机;
201:室外换热器;202:节流装置;
203:室内换热器;204:四通阀;
O点:气缸的中心;O1点:活塞的中心;
O2点:摆动衬套的转动中心;
α角:第一滑片摆角,即O1点和O2点的连线与O点和O1点的连线的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回转压缩机1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回转压缩机100,包括壳体1、驱动器、气缸3、主轴承4、副轴承5、曲轴6、第一滑片311以及第二滑片321。
驱动器设在壳体1内。气缸3设在壳体1内,且气缸3上形成有第一滑片槽31和第二滑片槽32。例如在图1的示例中,壳体1内限定出容纳空间,驱动器设在容纳空间的上部,气缸3设在容纳空间的下部且位于驱动器的下方,气缸3可形成为顶部和底部均敞开的圆筒形,气缸3的侧壁上形成有沿径向延伸且彼此间隔开的第一滑片槽31和第二滑片槽32。可选地,驱动器为电机。
主轴承4和副轴承5分别设在气缸3的顶部和底部,且主轴承4、副轴承5与气缸3共同限定出腔室。也就是说,主轴承4设在气缸3的顶部,副轴承5设在气缸3的底部,主轴承4、副轴承5以及气缸3这三者共同限定出腔室。
曲轴6由驱动器驱动转动,曲轴6且贯穿主轴承4和副轴承5,曲轴6上偏心地套设有活塞7,活塞7相对于曲轴6可转动。参照图1,曲轴6沿上下方向延伸且依次穿过主轴承4、腔室和副轴承5,曲轴6上设有偏心部,偏心部容纳在腔室内,可选地,偏心部与曲轴6一体成型,活塞7套设在偏心部外,当回转压缩机100工作时,驱动器例如电机驱动曲轴6上的偏心部作偏心转动,从而带动活塞7沿腔室的内壁运动。
第一滑片311和第二滑片321分别可移动地设在第一滑片槽31和第二滑片槽32内。也就是说,如图1-图6所示,第一滑片311可移动地设在第一滑片槽31内,第二滑片321可移动地设在第二滑片槽32内。
第一滑片311的内端伸入到腔室内,且第一滑片311的内端(例如图2中所示的下端)与活塞7相连,以使第一滑片311在预定角度内摆动。此时,第一滑片311的内端(例如图2中所示的下端)会随着活塞7的运动在第一滑片槽31内移动,且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摆动,如图2c所示,第一滑片311在预定角度α内摆动,其中,α被构造成:
-1.1×atan(e/R)≤α≤1.1×atan(e/R)
其中,e为曲轴6的偏心量,R为气缸3的半径。具体地,参照图2c,预定角度α为O1点和O2点的连线与O点和O1点的连线之间的夹角,其中,O点为气缸3的中心,O1点为活塞的中心,O2点为第一滑片311的摆动中心,O点和O1点之间的距离为曲轴6的偏心量e。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相连”在这里应作广义理解,例如第一滑片311的内端与活塞7可枢转地相连,或者固定相连等。此外,“内端”可以理解为朝向腔室中心的一端,其相反的一端被定义为“外端”,即远离腔室中心的一端。
第二滑片321的内端(例如图2中所示的上端)与活塞7的外周面可分离地配合。例如回转压缩机100在高能力模式M下,第二滑片321的内端(例如图2中所示的上端)与活塞7的外周面彼此间隔开,此时第二滑片321收纳在第二滑片槽32内,回转压缩机100在低能力模式N下,第二滑片槽32的内端伸入到腔室内且止抵活塞7,这样通过控制第二滑片321的动作,可以改变回转压缩机100的排量,从而提高了空调机200的性能。
进一步地,气缸3、主轴承4和副轴承5中的其中一个上形成有吸气口33、第一排气口41和第二排气口42。换言之,吸气口33、第一排气口41和第二排气口42均可形成在气缸3、主轴承4或者副轴承5上。可选地,吸气口33形成在气缸3上,第一排气口41和第二排气口42形成在主轴承4上。其中第一滑片槽31邻近吸气口33设置,第一排气口41和第二排气口42分别邻近第一滑片槽31和第二滑片槽32设置。例如第一排气口41在曲轴6的旋转方向上位于第一滑片槽31的上游侧,第二排气口42在曲轴6的旋转方向上位于第二滑片槽32的上游侧。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游”可以理解为腔室内冷媒的流动方向的上游。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回转压缩机100,通过将第一滑片311的内端与活塞7相连以使第一滑片311在预定角度内摆动,有效地降低了第一滑片311和活塞7之间的摩擦损失和泄漏,提高了回转压缩机100的效率。另外,该回转压缩机100的体积小、零部件少且成本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活塞7上形成有凹入部71,第一滑片311的内端设有凸起部3111,凸起部3111与凹入部71配合以将第一滑片311可枢转地连接至活塞7。例如在图2a的示例中,凹入部71的内壁面形成为弧面,凹入部71从活塞7的外周面向内凹入,凸起部3111从第一滑片311的内端(例如图2a中所示的下端)朝向凹入部71的方向凸出,可选地,凸起部3111的外壁面形成为与凹入部71的内壁面的形状适配的形状,通过凸起部3111和凹入部71的配合,第一滑片311可连接在活塞7上,且第一滑片311相对于活塞7可摆动。由此,通过设置凸起部3111和凹入部71,一方面有效减小了活塞7与第一滑片311的相对运动速度,降低了活塞7与第一滑片311的滑动摩擦损失,另一方面增加了活塞7与第一滑片311之间的接触面积,降低端部泄漏。
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活塞7上设有凸起部3111,第一滑片311的内端形成有凹入部71,凹入部71与凸起部3111配合以将第一滑片311可枢转地连接至活塞7(图未示出)。
进一步地,回转压缩机100进一步包括:两个摆动衬套312,第一滑片槽31的相对侧壁上分别形成有弧形槽,两个摆动衬套312可转动地容纳在两个弧形槽内,第一滑片311可移动地设在两个摆动衬套312之间。参照图2-图6,两个弧形槽大体为圆弧形槽,且两个弧形槽相对布置,左侧的弧形槽从第一滑片槽31的左侧壁向左凹入,右侧的弧形槽从第一滑片槽31的右侧壁向右凹入,两个摆动衬套312分别容纳在两个弧形槽内,具体地,每个摆动衬套312的与弧形槽接触的表面形成为与弧形槽的内壁面的形状适配的形状,且每个摆动衬套312的与第一滑片311接触的表面形成为与第一滑片311的侧壁面的形状适配的形状,此时每个摆动衬套312被构造成具有弧面和平面,摆动衬套312可部分容纳在弧形槽内,第一滑片311可移动地夹设在两个摆动衬套312之间,此时第一滑片311的摆动中心O2为摆动衬套312的转动中心。由此,通过设置摆动衬套312,第一滑片311可更好地随着活塞7的运动而摆动。需要理解的是,弧形槽和摆动衬套312的尺寸、以及弧形槽在第一滑片槽31内的具体设置位置可以根据实际要求设置,以更好地满足实际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滑片311与活塞7一体成型。例如在图2b的示例中,第一滑片311和活塞7固定连接成一体,具体地,第一滑片311和活塞7整体加工制造,此时第一滑片311为活塞7的一部分,加工简单且成本低。
第一滑片311通过两个摆动衬套312可枢转地在第一滑片槽31内,且第一滑片311在两个摆动衬套312之间可移动。例如在图2b的示例中,第一滑片槽31的相对侧壁上分别形成有弧形槽,两个摆动衬套312可转动地容纳在两个弧形槽内,第一滑片311可移动地设在两个摆动衬套312之间,通过设置两个摆动衬套312,当曲轴6带动活塞7沿腔室的内壁运动时,活塞7可带动第一滑片311沿第一滑片槽31的轴向移动且绕着两个摆动衬套312的轴线摆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滑片321的内端与活塞7的外周面通过压力切换机构8可分离地配合,压力切换机构8将第二滑片槽32内的压力在低压侧压力和高压侧压力之间进行切换。如图3-图6所示,第二滑片槽32内的压力为低压侧压力时,第二滑片321整体容纳在第二滑片槽32内,此时回转压缩机100为高能力模式M,第二滑片槽32内的压力为高压侧压力时,第二滑片321的内端伸入到腔室内且止抵活塞7,此时回转压缩机100为低能力模式N。
可选地,压力切换机构8为三通阀,三通阀具有第一阀口81、第二阀口82和第三阀口83,第一阀口81与第二滑片槽32相通,第二阀口82与壳体1内部相通,第三阀口83与回转压缩机100的储液器9相通。例如在图1的示例中,三通阀的第一阀口81与第二滑片槽32连通,第二阀口82与容纳空间连通,第三阀口83与储液器9的出气管92的管路连通。
具体地,参照图3,第二滑片槽32通过三通阀控制与储液器9的出气管92的管路连通,第二滑片槽32内的压力为低压侧压力Ps,在压差力的作用下,第二滑片321收纳在第二滑片槽32内,不与活塞7的外周面相接触,只有第一滑片311工作,此时回转压缩机100为高能力模式M。
下面结合图4a-图4d对回转压缩机100在高能力模式M下的工作原理以及冷媒的流动进行说明。
参照图4a-图4d,第一滑片311与活塞7一体成型构成摆动活塞7。由于第二滑片槽32内的压力为低压侧压力Ps,在压差力的作用下,第二滑片321收纳在第二滑片槽32内。此时,第一滑片311、活塞7与腔室的内壁之间的切点将腔室分成两部分: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从吸气口33进入第一工作腔的低压气体在第二工作腔中被压缩成为高压气体,达到一定压力时,高压气体从第一排气口41排出,高压气体向上流动,通过驱动器例如电机的定子21和转子22之间的间隙从壳体1顶部的排气管11排出,然后从室外换热器201、经由节流装置202,在室内换热器203中变为低压气体,再经由储液器9,从储液器9的出气管92通过吸气口33被吸入到气缸3内。该模式下,由于充分利用气缸3的排量,所以称为高能力模式M。
参照图5,第二滑片槽32通过三通阀控制与壳体1的内部连通,第二滑片槽32内的压力为高压侧压力Pd,在压差力的作用下,第二滑片321的内端与活塞7的外周面接触,第一滑片311和第二滑片321同时工作。此时回转压缩机100为低能力模式N。
下面结合图6a-图6d对回转压缩机100在低能力模式N下的工作原理以及冷媒的流动进行说明。
参照图6a-图6d,第一滑片311、第二滑片321、活塞7与腔室的内壁之间的切点将气缸3的内腔划分成三个工作腔:第一工作腔,第二工作腔以及第三工作腔。从吸气口33进入第一工作腔的低压气体在第二工作腔中被压缩成为高压气体,达到一定压力时,高压气体从第二排气口42排出,高压气体向上流动,通过驱动器例如电机的定子21和转子22之间的间隙从壳体1顶部的排气管11排出,然后从室外换热器201、经由节流装置202,在室内换热器203中变为低压气体,再经由储液器9,从储液器9的出气管92通过吸气口33被吸入到气缸3内。在此过程中,通过第一滑片311和第二滑片321被密封的第三工作腔不能吸入低压气体,从而滞留在第三工作腔内的气体在活塞7的回转下重复地进行膨胀与压缩,其压力通常比高压侧压力低,第一排气口41密封,所以第三工作腔与回转压缩机100的吸气与压缩作用无关。该模式下,减小了气缸3的实际排量,从而减小电机负荷并减小耗电,所以称为低能力模式N。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滑片槽31的中心线和第二滑片槽32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30°~330°。可选地,第一滑片槽31的中心线和第二滑片槽32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180°,此时第一滑片槽31和第二滑片槽32沿气缸3的径向相对布置。需要理解的是,理论上可以通过改变第一滑片槽31的中心线和第二滑片槽32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的大小,改变低能力模式N的实际排量,例如高能力模式M下的排量为100%,通过改变上述夹角的大小,可以把低能力模式N下的排量设计为50%、70%、90%等。
可选地,驱动器为变频电机。图7中显示了回转压缩机100的电机转速与冷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电机转速与电机效率之间的关系,从图7中可以看出,电机转速与电机效率之间的关系形成为一条电机效率曲线L,回转压缩机100的电机效率在60rps(转/秒)左右最高,超过90rps后,电机效率急剧下降,转速小于40rps时电机效率开始下降,从30rps到20rps电机效率急剧下降。当回转压缩机100的电机效率低于30rps,回转压缩机100的振动增大,且效率严重下降,因此回转式压缩机在使用时通常采用30rps为下限值。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回转压缩机100,在某一个转速下,回转压缩机100可以选择在高能力模式M或低能力模式N下运行,从而能获得两种冷量,如图7所示。假设低能力模式N的排量为高能力模式M的50%,那么电机的转速为120rps时,回转压缩机100在高能力模式M下的冷量为10KW(千瓦),在低能力模式N下的冷量为5KW,当冷量大于5KW时只能选择高能力模式M,当冷量在2.5KW~5KW的范围内时,根据冷量特性可以选择高能力模式M和低能力模式N中的任意一个模式即可。在2.5KW时选择高能力模式M,则回转压缩机100的转速为30rps,但电机效率较低,选择低能力模式N,回转压缩机100的转速为60rps,此时电机效率最高,更省电。尤其在30rps,回转压缩机100在高能力模式M下的冷冻能力最低为2.5KW,而在低能力模式N下的冷冻能力最低为1.25KW,从而拓宽了小冷量领域的选择范围,可以获得更小的冷量幅度,且能有效提高回转压缩机100的效率,改善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机200,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回转压缩机100。
在图8的示例中,空调机200还包括室外换热器201、室内换热器203、节流装置202以及四通阀204,节流装置202设在室外换热器201和室内换热器203之间,四通阀204具有四个阀口,回转压缩机100的排气管11和储液器9的进气管91分别与其中两个阀口相连,另外两个阀口分别与室外换热器201和室内换热器203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滑片321的内端与活塞7的外周面通过四通阀204可分离地配合,具体地,回转压缩机100的壳体1上设有与第二滑片槽32相通的压力切换管12,压力切换管12的一端设在四通阀204和室外换热器201之间。例如在图8的示例中,压力切换管12设在壳体1上,具体地,压力切换管12的一端(例如图8中所示的左端)与壳体1内的第二滑片槽32连通,其另一端与四通阀204和室外换热器201相连的管路连通。
例如在空调机200制冷运转中,回转压缩机100起动,从排气管11排出的高压气体经由四通阀204后流入室外换热器201,经过节流装置202,进入室内换热器203,这样第一接合点A为高压侧压力Pd,第二滑片槽32内的压力变为高压Pd,此时回转压缩机100在低能力模式N下运转。但是,反转四通阀204,从制冷运转切换到制热运转后,从排气管11排出的高压气体经由四通阀204后流入室内换热器203,经过节流装置202,进入室外换热器201,这样第一接合点A变为低压侧压力Ps,此时回转压缩机100在高能力模式M下运转,从而在空调机200制冷运转过程中,空调机200能进行能力低的运转,在制热运转中,空调机200能进行能力高的运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机200,通过设置上述实施例的回转压缩机100,能在冷冻系统上应用预先配备在空调机200中的四通阀204,这样可省略上述三通阀,从而提高了空调机200的制热运转能力且节能。另外,该空调机200不需要特殊的控制,从而更加实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空调机200,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回转压缩机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机2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3)

1.一种回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驱动器,所述驱动器设在所述壳体内;
气缸,所述气缸设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气缸上形成有第一滑片槽和第二滑片槽;
主轴承和副轴承,所述主轴承和副轴承分别设在所述气缸的顶部和底部且与所述气缸共同限定出腔室;
曲轴,所述曲轴由所述驱动器驱动转动且贯穿所述主轴承和所述副轴承,所述曲轴上偏心地套设有活塞,所述活塞相对于所述曲轴可转动;和
第一滑片和第二滑片,所述第一滑片和所述第二滑片分别可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一滑片槽和所述第二滑片槽内,且所述第一滑片的内端伸入到所述腔室内且与所述活塞相连,以使所述第一滑片在预定角度α内摆动,且-1.1×atan(e/R)≤α≤1.1×atan(e/R),所述第二滑片的内端与所述活塞的外周面可分离地配合,其中e为所述曲轴的偏心量,R为所述气缸的半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上形成有凹入部,所述第一滑片的内端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凹入部配合以将所述第一滑片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活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两个摆动衬套,所述第一滑片槽的相对侧壁上分别形成有弧形槽,所述两个摆动衬套可转动地容纳在两个所述弧形槽内,所述第一滑片可移动地设在所述两个摆动衬套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上设有凸起部,所述第一滑片的内端形成有凹入部,所述凹入部与所述凸起部配合以将所述第一滑片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活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片与所述活塞一体成型,
所述第一滑片通过两个摆动衬套可枢转地在所述第一滑片槽内且在所述两个摆动衬套之间可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滑片的内端与所述活塞的外周面通过压力切换机构可分离地配合,所述压力切换机构将所述第二滑片槽内的压力在低压侧压力和高压侧压力之间进行切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回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切换机构为三通阀,所述三通阀具有第一至第三阀口,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二滑片槽相通,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壳体内部相通,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回转压缩机的储液器相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片槽的中心线和所述第二滑片槽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30°~33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回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片槽的中心线和所述第二滑片槽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18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为变频电机。
11.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8-10中任一项所述的回转压缩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压缩机的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滑片槽相通的压力切换管,所述压力切换管的一端设在所述空调机的四通阀和所述空调机的室外换热器之间。
13.一种空调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回转压缩机。
CN201320511126.6U 2013-08-20 2013-08-20 回转压缩机和具有其的空调机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530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11126.6U CN203453059U (zh) 2013-08-20 2013-08-20 回转压缩机和具有其的空调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11126.6U CN203453059U (zh) 2013-08-20 2013-08-20 回转压缩机和具有其的空调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53059U true CN203453059U (zh) 2014-02-26

Family

ID=501329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511126.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53059U (zh) 2013-08-20 2013-08-20 回转压缩机和具有其的空调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45305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37999A (zh) * 2013-08-20 2013-12-11 广东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回转压缩机和具有其的空调机
CN105201845A (zh) * 2015-10-22 2015-12-30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旋转式压缩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37999A (zh) * 2013-08-20 2013-12-11 广东美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回转压缩机和具有其的空调机
CN105201845A (zh) * 2015-10-22 2015-12-30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旋转式压缩机
CN105201845B (zh) * 2015-10-22 2017-11-07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旋转式压缩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53693B2 (en) Fluid machine
CN202833164U (zh) 旋转式压缩机及其缸体组件
CN103557159B (zh) 旋转式压缩机
CN102094821A (zh) 回转压缩机
CN202391734U (zh) 单缸双滑片式旋转压缩机
CN104454528A (zh) 双缸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CN203756524U (zh) 双级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循环装置
CN203453059U (zh) 回转压缩机和具有其的空调机
CN202707496U (zh) 变容量旋转压缩机
CN102003392B (zh) 双滑片式旋转压缩机及其控制方法和应用
KR20100023632A (ko) 용량가변형 로터리 압축기 및 이를 적용한 냉동기기 및 그 운전 방법
CN103437999A (zh) 回转压缩机和具有其的空调机
CN207131591U (zh) 压缩机及温度调节系统
CN105041650A (zh) 双缸旋转式压缩机
JP6408698B2 (ja) 回転式圧縮機及びこれを備える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CN104989644A (zh) 压缩机
CN204312344U (zh) 气缸和具有其的旋转式压缩机
CN204900249U (zh) 双缸旋转式压缩机
CN204312345U (zh) 双缸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CN203614402U (zh) 旋转式压缩机及其压缩装置、空调器
KR100577200B1 (ko) 이중용량 로터리 압축기
CN106678017A (zh) 往复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冰箱
CN105201833A (zh) 压缩机
CN207064210U (zh)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CN203548212U (zh) 旋转式压缩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