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47435U - 吸收性物品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47435U
CN203447435U CN201320331247.2U CN201320331247U CN203447435U CN 203447435 U CN203447435 U CN 203447435U CN 201320331247 U CN201320331247 U CN 201320331247U CN 203447435 U CN203447435 U CN 2034474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 square
square metre
grammes per
absorbent core
absorb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33124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富田美奈
柳原茂人
铃木彦行
佐藤信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474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4743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尿布包括:正面片材、背面片材、和设置于这两个片材之间的纵长的吸收体。正面片材的肌肤相对面一侧是具有起伏的构造,非肌肤相对面一侧是平坦的。吸收体具有吸收性芯和包裹吸收性芯的包覆材料。吸收性芯具有高克重部和与高克重部邻接的低克重部,高克重部和低克重部一体成形。吸收性芯的肌肤相对面一侧是平坦的,非肌肤相对面一侧是凹凸构造。固定肌肤侧包覆材料和吸收性芯的肌肤相对面的肌肤侧吸收性芯粘接剂的涂敷面积率,比固定非肌肤侧包覆材料和吸收性芯的非肌肤相对面的非肌肤侧吸收性芯粘接剂的涂敷面积率低。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次性尿布等的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具有一种使用块状吸收体(吸收性芯)的吸收性物品,该块状吸收体设置有在平面方向上延伸的槽状空间(参照日本特开2009-119154号公报)。在日本特开2009-119154号公报中记载的吸收性物品的正面片材采用薄的无纺布构成,因此,如果槽状空间例如在吸收性物品的横向上间隔地设置并且在纵向上呈直线状延伸设置,则在吸收性物品的横向容易弯曲。
作为与此不同的技术,本申请人最先提出了一种使用具有起伏的构造的片材作为正面片材的吸收性物品(参照日本特开2009-153631号公报)。在日本特开2009-153631号公报中记载的吸收性物品使用具有起伏的构造的正面片材,因此,透气性得到提高并且肌肤触感得到提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包括:设置于肌肤相对面一侧的正面片材;设置于非肌肤相对面一侧的背面片材;和设置于这两个片材之间的纵长的吸收体。所述正面片材具有在肌肤相对面一侧隆起的多个隆起部和与该隆起部邻接的凹陷部,该正面片材的肌肤相对面一侧是具有起伏的构造,非肌肤相对面一侧是平坦的。所述吸收体具有包含吸收性聚合物的吸收性芯和包裹该吸收性芯的包覆材料。所述吸收性芯具有:克重相对高且向所述背面片材一侧凸出的高克重部;和与该高克重部邻接,克重相对低且从所述背面片材一侧向正面片材一侧凹陷的低克重部,该高克重部和该低克重部一体成形,肌肤相对面一侧是平坦的。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正面片材一侧观察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展开型的一次性尿布的局部剖切平面图。
图2是图1的I-I线截面图,是说明固定各个部件的粘接剂的涂敷图案的图。
图3是图1所示的一次性尿布所具有的正面片材的立体图。
图4是从背面片材一侧观察图1所示的一次性尿布所具有的吸收性芯的平面图。
图5是表示用于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展开型的一次性尿布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6是沿着图5所示的旋转筒的外周面一侧的一部分(凹部)的宽度方向的模式截面图。
图7是表示在图5所示的旋转筒的凹部中堆积有吸收性材料的状态的模式截面图。
图8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一次性尿布的穿戴状态的说明图,(a)是向正面片材2一侧凸出地弯曲时的I-I线截面图,(b)是向背面片材3一侧凸出地弯曲时的I-I线截面图。
图9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一次性尿布的穿戴状态的说明图,是在穿戴过程中穿戴者排泄而使吸收体4膨胀时的I-I线截面图。
图10是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中所使用的正面片材的立体图。
图11是从背面片材一侧观察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中所使用的吸收性芯的平面图。
图12是从背面片材一侧观察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中所使用的吸收性芯的平面图。
图13是从背面片材一侧观察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中所使用的吸收性芯的平面图。
图14是从背面片材一侧观察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中所使用的吸收性芯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但是,关于包括块状的吸收体(吸收性芯)和具有起伏的构造的正面片材的吸收性物品,在日本特开2009-119154号公报和日本特开2009-153631公报中都没有记载,而且,关于用以发挥块状的吸收体(吸收性芯)的效果尤其是也发挥具有起伏的构造的正面片材的效果的块状的吸收体(吸收性芯)与具有起伏构造的正面片材的合理配置,也没有任何记载。
因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满足上述要求的吸收性物品。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包括:设置于肌肤相对面一侧的正面片材;设置于非肌肤相对面一侧的背面片材;和设置于这两个片材之间的纵长的吸收体,所述正面片材具有在肌肤相对面一侧隆起的多个隆起部和与该隆起部邻接的凹陷部,该正面片材的肌肤相对面一侧是具有起伏的构造,非肌肤相对面一侧是平坦的,所述吸收体具有包含吸收性聚合物的吸收性芯和包裹该吸收性芯的包覆材料,所述吸收性芯具有克重相对高且向所述背面片材一侧凸出的高克重部;和与该高克重部邻接,克重相对低且从所述背面片材一侧向所述正面片材一侧凹陷的低克重部,该高克重部和该低克重部一体成形,肌肤相对面一侧是平坦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弯曲性提高,并且透气性提高,肌肤触感提高。
下面,根据其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4,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图1表示从正面片材一侧观察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展开型的一次性尿布的局部剖切平面图,图2表示图1的I-I线截面图。另外,图3表示图1所示的一次性尿布所具有的正面片材的立体图,图4表示图1所示的一次性尿布所具有的吸收性芯的平面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以下也称作“尿布1”)包括:设置于肌肤相对面一侧的正面片材2;设置于非肌肤相对面一侧的背面片材3;和设置于这两个片材2、3之间的纵长的吸收体4。如图1所示,尿布1形成为相对于纵向延伸的中心线CL左右对称。
如对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进行详细的阐述,则如图1所示,尿布1在纵向(以下也称作“Y方向”。Y方向:与中心线CL平行的方向)上具有腹侧部A、背侧部B和位于A、B之间的股下部C。腹侧部A是穿上尿布时位于穿戴者的腹侧的部位,背侧部B是位于穿戴者的背侧的部位,股下部C是位于穿戴者的股下的部位。股下部C位于尿布1的纵向(Y方向)中央部。此外,以与纵向(Y方向)正交的方向作为尿布1的横向(以下也称作“X方向”)进行说明。
在本说明书中,“肌肤相对面”是指,构成尿布1的正面片材2等的各个部件的正反两面中的、穿上时位于穿戴者的肌肤侧的面,“非肌肤相对面”是指,正面片材2等的各个部件的正反两面中的、穿上时朝向与穿戴者的肌肤侧相反一侧的面。
如图1所示,尿布1的腹侧部A的左右两侧缘和背侧部B的左右两侧缘分别比股下部C的左右两侧缘更向横向(X方向)外方延伸。股下部C的左右两侧缘朝着横向(X方向)内方弯曲成圆弧状,整体上具有纵向(Y方向)中央部向内方缩进的形状。正面片材2和背面片材3分别从吸收体4的左右两侧缘和前后两端缘向外方延伸。如图2所示,正面片材2的横向(X方向)的尺寸比背面片材3的横向(X方向)的尺寸小。正面片材2和背面片材3分别在从吸收体4的周边向外方延伸的延伸部直接或者通过其他的部件而相互接合,夹持并固定吸收体4。对于固定吸收体4的粘接剂5在后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如图1所示,尿布1是所谓的展开型的尿布,在背侧部B的左右两侧缘部设置有一对粘扣带7、7,在腹侧部A的外表面(非肌肤相对面)设置有粘住该粘扣带7、7的粘合带8。如图1所示,分别在沿着尿布1的纵向(Y方向)的两侧部,具有在Y方向上以伸长状态固定的弹性部件61的立体护围形成用片材62设置并固定于正面片材2的侧部,由此,形成一对立体护围6、6(参照图2)。另外,如图1所示,分别在沿着尿布1的纵向(Y方向)的两侧部,在Y方向上以伸长状态设置有腿部护围形成用的多条腿部弹性部件63,通过腿部弹性部件63的收缩形成腿部护围。另外,在尿布1的背侧部B一侧的纵向(Y方向)端部,在X方向上以伸长状态设置有腰部护围形成用的腰部弹性部件64,通过腰部弹性部件64的收缩,形成腰部护围。
如图1~图3所示,正面片材2具有在肌肤相对面一侧隆起的多个隆起部21和与隆起部21邻接的凹陷部22,正面片材2的肌肤相对面一侧是具有起伏的构造,正面片材2的非肌肤相对面一侧是平坦的。如图3所示,在尿布1中,正面片材2由片状物的第一层23和第二层24组成。第一层23构成正面片材2的肌肤相对面,第二层24构成正面片材2的非肌肤相对面。如图3所示,第一层23形成有多个在肌肤相对面一侧隆起且内部为空洞的隆起部21,并且在隆起部21之间形成凹陷部22。另外,第二层24为平面状。此外,在凹陷部22,第一层23与第二层24通过接合部25而接合。在凹陷部22中,存在接合部25和位于接合部25的外周边的非接合部。
如图3所示,在尿布1的正面片材2中,隆起部21被具有4点接合部25的凹陷部22包围,其底面在俯视时是矩形。另外,隆起部21整体上是棱线带有圆角的扁平的长方体或截头四棱锥体。另一方面,凹陷部22在俯视时也是矩形。此外,在尿布1的正面片材2中,隆起部21被4点接合部25(凹陷部22)包围,但也可以被比4点多的接合部25(凹陷部22)包围。
如图3所示,在尿布1的正面片材2中,隆起部21和凹陷部22形成沿着Y方向交替地配置的列,该列在X方向上设置有多列。着眼于一个上述列中的任意一个隆起部21时,在与该列在X方向上相邻的左右列中,隆起部21并不位于与该一个隆起部21相邻的位置。具体而言,在X方向上相邻的两列中,接合部25(凹陷部22)在Y方向上各错开半个间距来设置。因此,着眼于一列中的任意一个接合部25(凹陷部22)时,该一个接合部25(凹陷部22)是其前后和左右被隆起部21包围而形成的封闭的凹陷部。即,如果从第一层23一侧俯视正面片材2时,接合部25(凹陷部22)设置成交错格子状,隆起部21也设置成交错格子状。
从减轻与身体的接触压力,改善穿戴感的观点出发,隆起部21的高度h(参照图3)是0.5mm以上,优选1mm以上,并且,是5mm以下,优选4mm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0.5mm以上5mm以下,更优选1mm以上4mm以下。另外,沿着Y方向的隆起部21的底部尺寸L1(参照图3)是2mm以上,并且,是30mm以下,优选5mm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2mm以上30mm以下,更优选2mm以上5mm以下。另外,沿着X方向的底部尺寸L2(参照图3)是2mm以上,并且,是30mm以下,优选5mm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2mm以上30mm以下,更优选2mm以上5mm以下。另外,隆起部21的底面积是4mm2以上,并且,是900mm2以下,优选25mm2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4mm2以上900mm2以下,更优选4mm2以上25mm2以下。
凹陷部22的接合部25的X方向上的长度L3(参照图3)是0.1mm以上,优选0.5mm以上,并且,是20mm以下,优选5mm以下,更具体而言,从肌肤触感良好且缓冲感高的观点出发,优选0.1mm以上20mm以下,特别是0.5mm以上5mm以下。此外,接合部25的Y方向上的长度与长度L3相同。
第一层23和第二层24由相同或不同的片状物构成。该片状物实际上是非伸缩性的。作为片状物的材质,在现有的公知的用于尿布的材料中,只要是实际上是非伸缩性的材料就能使用,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采用梳棉法制造的无纺布、纺粘无纺布、熔喷无纺布、水刺无纺布和针刺无纺布等各种无纺布。另外,也能够使用通过开口方法使液体能够透过的薄膜等。在使用无纺布作为片状物的情况下,其构成纤维的纤度是1dtex以上,优选1.5dtex以上,并且,是20dtex以下,优选5.6dtex以下,更具体而言,从确保正面片材2的强度、提高肌肤触感等观点出发,优选1dtex以上20dtex以下,特别是1.5dtex以上5.6dtex以下。
第一层23的克重是10g/m2以上,优选15g/m2以上,并且,是100g/m2以下,优选30g/m2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10g/m2以上100g/m2以下,更优选15g/m2以上30g/m2以下。另一方面,第二层24的克重是5g/m2以上,优选10g/m2以下,并且,是50g/m2以下,优选30g/m2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5g/m2以上50g/m2以下,更优选10g/m2以上30g/m2以下。包括第一层23和第二层24的正面片材2的整体上的克重是15g/m2以上,优选20g/m2,并且,是150g/m2以下,优选60g/m2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15g/m2以上150g/m2以下,更优选20g/m2以上60g/m2以下。
具有以上构造的正面片材2的优选制造方法记载于本申请人先前申请的日本特开2004-174234号公报和日本特开2005-111908号公报中。
如图1、图2所示,吸收体4具有包含吸收性聚合物的吸收性芯41和包裹吸收性芯41的包覆材料42。在尿布1中,吸收体4通过利用作为透液性的亲水性片材的包覆材料42包覆纵向(Y方向)长的液体保持性的吸收性芯41而形成。
如图2所示,吸收性芯41具有:克重相对高且向背面片材3一侧凸出的高克重部43;和与高克重部43邻接,克重相对低且从背面片材3一侧向正面片材2一侧凹陷的低克重部44。吸收性芯41的高克重部43和低克重部44一体成形。吸收性芯41如图2所示,吸收性芯41的肌肤相对面一侧是平坦的,在尿布1中,吸收性芯41的非肌肤相对面一侧是凹凸构造。具体而言,如图1、图2所示,在尿布1中,构成吸收体4的吸收性芯41包括吸收性材料比低克重部44多的高克重部41和吸收性材料比高克重部43少的低克重部44(44X、44Y)。如图1所示,在吸收性芯41中,分别形成有多个横向(X方向)延伸的线状(连续直线状)的低克重部44X、和纵向(Y方向)延伸的线状(连续直线状)的低克重部44Y。如图1所示,通过横向(X方向)延伸的线状的低克重部44X和纵向(Y方向)延伸的线状的低克重部44Y,低克重部44整体上形成为格子状,在由这些直线状的低克重部44X、44Y划分出的部位(格子的空格位置)设置有高克重部43。
如图1、图2、图4所示,在尿布1中,吸收性芯41具有由设置成格子状的低克重部44X、44Y、和设置于被低克重部44X、44Y划分出的部位的高克重部43组成的块状区域411,还具有在块状区域411的外周设置的外周区域412。如图1、图4所示,块状区域411形成为纵向(Y方向)长的矩形,外周区域412的腹侧部A的两侧缘和背侧部B的两侧缘分别比股下部C的两侧缘更向横向(X方向)外方延伸,整体上形成为从纵向(Y方向)中央部到靠近腹侧部A的部分向内方缩进的形状。外周区域412与高克重部41同样,吸收性材料比低克重部44多。
对吸收性芯41的块状区域411进行更具体的说明,如图4所示,在尿布1中,块状区域411通过被低克重部44Y、44X划分的高克重部有规则地在横向(X方向)上设置5个而成的块构造从腹侧部A直至背侧部B有规则地在纵向(Y方向)上设置14行而形成。如图4所示,在尿布1的块状区域411中,6条纵向(Y方向)延伸的低克重部44Y分别从腹侧部A直至背侧部B呈直线状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2所示,吸收性芯41的高克重部43和低克重部44一体成形,在尿布1中,外周区域412也与高克重部43和低克重部44一体成形。此处所谓的“一体成形”是指,高克重部43、低克重部44和外周区域412不通过粘接剂或热熔接等的接合手段以彼此不能分离的方式形成一体,且采用相同的材料一体地形成。如果这样使高克重部43、低克重部44和外周区域412一体成形,则具有体液能够顺利地移动的连续性。对这样的吸收体4的制造方法在后面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在尿布1中,构成块状区域411的高克重部43向背面片材3一侧凸出,外周区域412也向背面片材3一侧凸出。另外,如图2所示,在尿布1中,构成块状区域411的低克重部44(44Y)从背面片材3一侧向正面片材2一侧凹陷。即,吸收性芯41的凹凸构造中的向正面片材2一侧凹陷的凹部(槽)主要由低克重部44(44X、44Y)形成,并且吸收性芯41的凹凸构造中的向背面片材3一侧隆起的凸部主要由高克重部43和外周区域412形成。此处所谓的“凹部主要由低克重部44形成”是指,包括例如低克重部44与高克重部43的交界附近的高克重部43形成该凹部的一部分的情况,同样地,所谓的“凸部主要由高克重部43和外周区域412形成”是指,包括例如高克重部43与低克重部44的交界附近的低克重部44形成该凸部的一部分的情况。
另外,如图2所示,尿布1的吸收性芯41的低克重部44在尿布1的厚度方向T上,偏向正面片材2一侧(吸收体4的肌肤相对面一侧)。如图2所示,吸收性芯41的正面片材2一侧是平坦的。
在吸收性芯41用于一次性尿布的情况下,纵向(Y方向)的全长优选250mm以上550mm以下,横向(X方向)的全宽优选50mm以上200mm以下。
块状区域411的纵向(Y方向)的长度是吸收性芯41的Y方向的全长的70%以上,优选85%以上的长度,并且,是98%以下,优选是95%以下的长度,更具体而言,优选70%以上98%以下的长度,更优选85%以上95%以下的长度。
块状区域411的横向(X方向)的长度是吸收性芯41的X方向的全宽的30%以上,优选50%以上的长度,并且,是90%以下,优选是70%以下的长度,更具体而言,优选30%以上90%以下的长度,更优选50%以上70%以下的长度。
在块状区域411用于一次性尿布的情况下,纵向(Y方向)的全长优选100mm以上540mm以下,横向(X方向)的全宽优选20mm以上140mm以下。
在外周区域412用于一次性尿布的情况下,纵向(Y方向)的两端部各自的纵向(Y方向)的长度都优选10mm以上150mm以下。
在外周区域412用于一次性尿布的情况下,对于沿着纵向(Y方向)的两侧部各自的横向(X方向)的长度,在腹侧部A中都优选10mm以上40mm以下,在股下部C中都优选10mm以上30mm以下,在背侧部B中都优选10mm以上40mm以下。
如对块状区域411进行更加详细的阐述,则如图1所示,在尿布1中,低克重部44的纵向(Y方向)的长度比高克重部43的纵向(Y方向)的长度短。具体而言,横向(X方向)延伸的线状的低克重部44X的纵向(Y方向)的长度(L4)比高克重部43的纵向(Y方向)的长度(L6)短。低克重部44(44X)的长度(L4)优选是高克重部43的长度(L6)的3%以上20%以下的长度。
下面,对高克重部43和低克重部44(44X、44Y)的尺寸、克重等进行更详细的阐述。
在吸收性物品例如用于一次性尿布的情况下,从通过提高纵向(Y方向)的弯曲性从而使其能够很好地适合穿戴者的身体的观点出发,以及从在排泄后通过使吸收体4溶胀成比正面片材的起伏更大的凹凸形状,而在穿戴者的肌肤与正面片材之间产生缝隙,从而能够提高透气性的观点出发,横向(X方向)延伸的线状的低克重部44X的宽度L4是0.5mm以上,优选1mm以上,并且,是5mm以下,优选3mm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0.5mm以上5mm以下,更优选1mm以上3mm以下。
在吸收性物品例如用于一次性尿布的情况下,从通过提高横向(X方向)的弯曲性从而能够减轻对股下部的负担的观点,以及从在排泄后通过使吸收体4溶胀成比正面片材的起伏更大的凹凸形状,而在穿戴者的肌肤与正面片材之间产生缝隙,从而能够提高透气性的观点出发,纵向(Y方向)延伸的线状的低克重部44Y的宽度L5是0.5mm以上,优选1mm以上,并且,是5mm以下,优选3mm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0.5mm以上5mm以下,更优选1mm以上3mm以下。
此外,宽度L4、L5是在吸收体4的凹凸构造中的凹部的底部位置的测定值。
如图1所示,在尿布1中,在俯视时高克重部43形成为纵向(Y方向)长的矩形。此外,在尿布1中,在俯视时高克重部43形成为矩形,但四角也可以是圆弧状,也可以是多角形、椭圆或它们的组合形状等。
在吸收性物品例如用于一次性尿布的情况下,从通过提高纵向(Y方向)和横向(X方向)的弯曲性从而使其能够很好地适合穿戴者的身体的观点出发,如图1所示,尿布1的高克重部43的纵向(Y方向)的长度L6是5mm以上,优选15mm以上,并且,是30mm以下,优选25mm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5mm以上30mm以下,更优选15mm以上25mm以下。另外,其横向(X方向)的长度L7是3mm以上,优选5mm以上,并且,是20mm以下,优选15mm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3mm以上20mm以下,更优选5mm以上15mm以下。
在吸收性物品例如用于一次性尿布中的情况下,从在排泄后使吸收体4溶胀成比正面片材的起伏更大的凹凸形状,由此在穿戴者的肌肤与正面片材之间产生缝隙,从而能够提高透气性的观点出发,低克重部44(44X、44Y)的克重优选是高克重部43的克重的20%以上,优选30%以上,并且,是80%以下,优选70%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20%以上80%以下,更优选30%以上70%以下。
具体而言,低克重部44(44X、44Y)的克重是100g/m2以上,优选150g/m2以上,并且,是500g/m2以下,优选400g/m2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100g/m2以上500g/m2以下,更优选150g/m2以上400g/m2以下。另外,高克重部43的克重是300g/m2以上,优选350g/m2以上,并且,是900g/m2以下,优选800g/m2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300g/m2以上900g/m2以下,更优选350g/m2以上800g/m2以下。外周区域412的克重与高克重部41的克重相同。
另外,低克重部44(44X、44Y)的厚度优选是高克重部43的厚度的30%以上90%以下。具体而言,低克重部44(44X、44Y)的厚度是1.5mm以上,优选2.5mm以上,并且,是4.5mm以下,优选4mm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1.5mm以上4.5mm以下,更优选2.5mm以上4mm以下。高克重部43的厚度是2mm以上,优选3mm以上,并且,是8mm以下,优选7mm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2mm以上8mm以下,更优选3mm以上7mm以下。外周区域412的厚度与高克重部41的厚度相同。
此外,对于高克重部43、低克重部44(44X、44Y)和外周区域412的厚度,通过将样品切割成规定的尺寸,并且以5kPa对测定部位加压10分钟,在除重后立即进行测定。测定位置采用包括每一片的腹侧部、股下部、背侧部的任意一点以上的三点以上,根据两片尿布样品(测定位置为6点以上)的平均值得出厚度。例如,使用锋利的刀片,沿着图1所示的纵向(Y方向)、或横向(X方向)将尿布1切断,测定所切断的样品的截面。在肉眼难以测定的情况下,例如也可以使用显微镜(KEYENCE公司制造的VHX-1000)在20-100倍的倍率下观察所述已被切断的样品的截面并进行测定。
高克重部43和低克重部44的克重按照以下的方法来测定。
<克重的测定方法>
高克重部43、低克重部44和外周区域412的克重的测定方法如下。
使用Feather公司制造的单刃刀片沿着吸收性芯41中的高克重部43与低克重部44的交界线进行切断。使用电子天平(A&D公司制造的电子天平GR-300,精度:小数点后4位)分别测定通过切断而得到的高克重部43的10个小片,求出高克重部43的一个小片的平均重量。用高克重部43的一个小片的平均面积除所求出的平均重量,算出高克重部43的克重。外周区域412的克重也与高克重部43的克重同样地算出。
接着,沿着高克重部43与低克重部44(44Y)的在纵向(Y方向)延伸的交界线,长度按照100mm、宽度按照低克重部44(44Y)的宽度的设计尺寸,使用Feather公司制造的单刃刀片,切出细条状的低克重部44(44Y)的5个小片。使用电子天平(A&D公司制造的电子天平GR-300,精度:小数点后4位)分别测定所得到的5个小片,取其平均值,求出低克重部44(44Y)的一个小片的平均重量。用低克重部44(44Y)的一个小片的平均面积除所求出的平均重量,算出低克重部44(44Y)的克重。对于低克重部44(44X),也按照与低克重部44(纵槽44Y)同样的方法算出克重。
在尿布1的吸收体4中,高克重部43和外周区域412按照与低克重部44(44X、44Y)大致相同的密度或者比其高的密度形成。
在吸收性物品例如用于一次性尿布的情况下,从提高柔软性的观点出发,低克重部44(44X、44Y)的密度是高克重部43的密度的50%以上,优选75%以上,并且,是100%以下,优选95%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50%以上100%以下,更优选75%以上95%以下。
具体而言,低克重部44(44X、44Y)的密度是0.05g/cm3以上,优选0.07g/cm3以上,并且,是0.15g/cm3以下,优选0.13g/cm3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0.05g/cm3以上0.15g/cm3以下,更优选0.07g/cm3以上0.13g/cm3以下。另外,高克重部43的密度是0.05g/cm3以上,优选0.07g/cm3以上,并且,是0.15g/cm3以下,优选0.13g/cm3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0.05g/cm3以上0.15g/cm3以下,更优选0.07g/cm3以上0.13g/cm3以下。外周区域412的密度与高克重部43的密度相同。
高克重部43、外周区域412和低克重部44(44X、44Y)的密度通过用根据上述方法求出的各自的厚度除根据上述方法求出的高克重部43、外周区域412和低密度部44的克重而算出。
另外,在尿布1中,在吸收性芯41的低克重部44(44X、44Y)与包覆材料42之间形成有空间9。即,在吸收体4中,形成有通过吸收性芯41的凹凸构造和包裹吸收性芯41的包覆材料42而形成的空间9。如上所述,如图1、图2所示,在尿布1中,低克重部44(44X、44Y)在吸收性芯41的背面片材3(非肌肤相对面)一侧整体上形成为格子状,在格子的空格位置设置高克重部43,低克重部44按照包围高克重部43的方式形成。因此,如图1、图2所示,在尿布1中,由向正面片材2一侧凹陷的低克重部44X和包覆材料42所形成的多个空间9X与低克重部44X对应地在横向(X方向)上分别连续地延伸,由向正面片材2一侧凹陷的低克重部44Y和包覆材料42所形成的多个空间9Y与低克重部44Y对应地在纵向(Y方向)上分别连续地延伸。
如图2所示,在尿布1中,包裹吸收性芯41的包覆材料42中的肌肤相对面一侧的肌肤侧包覆材料421和吸收性芯41的平坦的肌肤相对面41T通过肌肤侧吸收性芯粘接剂51T(参照图2(a))进行固定。另外,在尿布1中,包覆材料42中的非肌肤相对面一侧的非肌肤侧包覆材料422和吸收性芯41的非肌肤相对面41U通过非肌肤侧吸收性芯粘接剂51U(参照图2(b))进行固定。如图2所示,在尿布1中,使用一片包覆材料42,将包覆材料42的两侧部折回,在吸收性芯41的背面片材3一侧使包覆材料42的侧缘部彼此重叠,来包裹吸收性芯41。因此,在一片包覆材料42中,设置于吸收性芯41的肌肤相对面41T一侧的部位是肌肤侧包覆材料421,设置于吸收性芯41的非肌肤相对面41U一侧的部位是非肌肤侧包覆材料422。此外,在尿布1中,如前所述,肌肤侧包覆材料421和非肌肤侧包覆材料422由一片包覆材料42形成,但也可以由分开的两片包覆材料形成。
另外,如图2所示,在尿布1中,肌肤侧包覆材料421和正面片材2通过肌肤侧吸收体粘接剂5T(参照图2(c))进行固定。这样,在尿布1中,在正面片材2与包覆材料42(肌肤侧包覆材料421)之间没有其他片材,正面片材2直接设置于包覆材料42(肌肤侧包覆材料421)上,因此,肌肤侧包覆材料421与正面片材2通过肌肤侧吸收体粘接剂5T被固定。但是,在正面片材2与包覆材料42(肌肤侧包覆材料421)之间例如设置子层片材的情况下,肌肤侧包覆材料421与正面片材2一侧的子层片材也可以通过肌肤侧吸收体粘接剂5T进行固定。
另外,如图2所示,在尿布1中,非肌肤侧包覆材料422与背面片材3通过非肌肤侧吸收体粘接剂5U(参照图2(d))进行固定。
另外,在尿布1中,肌肤侧吸收性芯粘接剂51T的涂敷面积率比非肌肤侧吸收性芯粘接剂51U的涂敷面积率低。具体而言,肌肤侧吸收性芯粘接剂51T的涂敷的涂敷面积率是2%以上,优选5%以上,并且,是40%以下,优选20%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2%以上40%以下,更优选5%以上20%以下。另一方面,非肌肤侧吸收性芯粘接剂51U的涂敷的涂敷面积率是20%以下,优选30%以上,并且,是100%以下,优选80%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20%以上100%以下,更优选30%以上80%以下。
<粘接剂5的涂敷面积率的测定方法>
在规定的部位撒上着色剂(toner)将粘接剂着色后,对切成规定的尺寸并被着色的面积进行测定。用切取的尺寸除所测定的面积,由此得出涂敷面积率。测定位置采用三点以上,求出它们的平均值,算出涂敷面积率。
为了使肌肤侧吸收性芯粘接剂51T的涂敷面积率比非肌肤侧吸收性芯粘接剂51U的涂敷面积率低,在尿布1中,如图2(a)所示,例如使用喷枪,将肌肤侧吸收性芯粘接剂51T涂敷成纵向(Y方向)上长的螺线状。也可以在横向(X方向)上断续地涂敷。
除螺线状外,也可以是纵向(Y方向)上长的Ω(OMEGA)字状。Ω(OMEGA)字状是Ω形状,没有粘接剂的交点或者交点少,由此能够减少粘接剂的涂敷量,或者防止交点处的粘接剂渗出。
另外,如图2(b)所示,在尿布1中,非肌肤侧吸收性芯粘接剂51U例如使用涂敷枪在横向(X方向)上断续地且在纵向(Y方向)上呈一直线状地进行涂敷,整体来看涂敷成条状。在横向(X方向)上相邻的非肌肤侧吸收性芯粘接剂51U彼此的间隔优选0.5mm以上15mm以下。这样涂敷非肌肤侧吸收性芯粘接剂51U,包覆材料42的非肌肤侧包覆材料422和吸收性芯41的凹凸构造的非肌肤相对面41U被粘接固定,所以,非肌肤侧包覆材料422容易追随吸收性芯41的凹凸构造,进入低克重部44(44X、44Y)的凹部(参照图2)。
另外,在尿布1中,肌肤侧吸收体粘接剂5T与肌肤侧吸收性芯粘接剂51T同样,如图2(c)所示,使用喷枪涂敷成纵向(Y方向)长的螺线状。也可以在横向(X方向)上断续地涂敷。肌肤侧吸收体粘接剂5T的涂敷的克重是0.5g/m2以上,优选1g/m2以上,并且,是15g/m2以下,优选10g/m2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0.5g/m2以上15g/m2以下,更优选1g/m2以上10g/m2以下。
另外,如图2(d)所示,在尿布1中,非肌肤侧吸收体粘接剂5U例如使用珠枪(bead gun)使粘接剂按照一定宽度连续地落下,在横向(X方向)上断续地且在纵向(Y方向)上呈一直线状地涂敷,整体来看涂敷成条状。非肌肤侧吸收体粘接剂5U的涂敷的克重是0.5g/m2以上,优选1g/m2以上,并且,是15g/m2以下,优选10g/m2以下,更具体而言,优选0.5g/m2以上15g/m2以下,更优选1g/m2以上10g/m2以下。在横向(X方向)上相邻的非肌肤侧吸收体粘接剂5U彼此的间隔优选10mm以上40mm以下。这样涂敷非肌肤侧吸收体粘接剂5U,包覆材料42的非肌肤侧包覆材料422和背面片材3被粘接固定,所以,背面片材3与非肌肤侧包覆材料422同样,容易追随吸收性芯41的凹凸构造,进入低克重部44(44X、44Y)的凹部(参照图2)。
如上所述,如图1、图4所示,在尿布1的吸收体4中,在被直线状的低克重部44X、44Y划分出的部位(格子的空格位置)设置高克重部43,吸收体4的吸收性芯41的高克重部43和低克重部44(纵向(Y方向)延伸的低克重部44Y)在横向(X方向)上交替地并列,高克重部43和低克重部44(横向(X方向)延伸的低克重部44X)在纵向(Y方向)上交替地并列。呈螺线状涂敷的肌肤侧吸收性芯粘接剂51T在低克重部44Y上多点交叉,所以,吸收性芯41弯曲时,肌肤侧包覆材料421不会离开吸收性芯41,所以,不影响弯曲性。此外,在尿布1中,如前所述,肌肤侧吸收性芯粘接剂51T的螺线在低克重部44Y上多点交叉,如果涂敷成螺线状的肌肤侧吸收性芯粘接剂51T和肌肤侧吸收体粘接剂5T的至少一个螺线在低克重部44Y上多点交叉,就能发挥上述效果。
下面,说明尿布1所包括的吸收体4的制造方法,即,包括高克重部43(高密度)、外周区域412(高密度)和低克重部44(低密度)一体成形的吸收性芯41的吸收体4的制造方法。
图5表示吸收体4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及其所使用的制造装置。吸收体4的制造装置包括:向箭头R1方向旋转驱动的旋转筒50;向旋转筒50的外周面供给包括作为吸收性芯41的原料的吸收性聚合物的吸收性材料45的管道60;设置于旋转筒50的下游侧的斜下方,并向箭头R2方向旋转驱动的传输辊70;设置于旋转筒50的圆周方向上的管道60与传输辊70之间的真空箱65;按照通过真空箱65与旋转筒50之间以及传输辊70与旋转筒50之间的方式设置的作为片材状的透气性部件的网状带75;和设置于传输辊70的下方的真空输送机80。
如图5所示,旋转筒50呈圆筒状,接受来自电机等原动机的动力,形成其外周面的部件围绕水平轴旋转。在旋转筒50的内侧(旋转轴侧)的非旋转部分形成有内部能够减压的空间56。在空间56中连接有吸气风扇等众所周知的排气装置(未图示),通过操作该排气装置,能够使空间56内保持负压。另一方面,在旋转筒50的内侧(旋转轴侧)的空间57和58中连接有能够获取装置外的空气的配管(未图示)。
如图5所示,在旋转筒50的外周面,在R1方向上等间隔地形成有多个与所制造的吸收性芯41的形状对应的形状的筒凹部51。如图6所示,在各个筒凹部51的底面部设置有形成了多个细孔的筛板52;和金属制成或树脂制成的难透气性部件53。在此,难透气性部件53按照在筛板52上突出的方式设置,且按照与上述的低克重部44(44X、44Y)的形状和位置对应的方式设置。如图6所示,通过这样设置的难透气性部件53划分出的仅由筛板52构成的区域54是与高克重部43对应的部分,被难透气性部件53所划分出的部分的整个外周的仅由筛板52构成的区域55是与外周区域412对应的部分。另外,未形成筒凹部51的旋转筒50的外周面的部分由金属制的刚体所构成的旋转筒50的框体组成,是非透气性的。
如图5所示,管道60的一端侧覆盖位于被保持为负压的空间56上的旋转筒50的外周面,在未图示的另一端侧具有纤维材料导入装置。纤维材料导入装置例如包括粉碎器,该粉碎器粉碎片材状的木材浆料生成解纤浆,并将该解纤浆(纤维材料)送入管道内,并且在管道60的中途配备有导入吸收性聚合物的吸收性聚合物导入部。
传输辊70包括具有透气性的圆筒状的外周部,接受来自电机等原动机的动力,其外周部向R2方向旋转。在传输辊70的内侧(旋转轴侧)的非旋转部分形成有内部能够减压的空间71。在空间71中连接有吸气风扇等公知的排气装置(未图示),通过操作该排气装置,能够使空间71保持为负压。
真空箱65在旋转筒50的旋转方向R1上设置于管道60的下游侧端部601与传输辊70之间。真空箱65具有箱状的形状,在与旋转筒50相对的部位具有朝着旋转筒50方向开口的开口部。真空箱65通过排气管67连接有吸气风扇等公知的排气装置(未图示),通过操作该排气装置,能够使真空箱65内保持为负压。
网状带75通过将具有网眼的带状的透气性带呈环状连结而成,被多个自由辊和传输辊70引导而连续地在规定的路径中移动。网状带75通过传输辊70的旋转而被驱动。网状带75在通过真空箱65的上述开口部之前的期间,与旋转筒50的外周面接触,在传输辊70与旋转筒50最接近的最接近部附近,离开旋转筒50的外周面向传输辊70上移动。
真空输送机80包括:被架设在驱动辊81和从动辊82上的环状的透气性带83;和在夹着透气性带83与传输辊70相对的位置设置的真空箱84。
下面,对使用上述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连续地制造吸收体4(吸收性芯41)的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操作分别与旋转筒50内的空间56和真空箱65内连接的排气装置,使旋转筒50内的空间56和真空箱65内变成负压。这是因为,通过这样将空间56内变成负压,在管道60内产生将吸收性材料45向旋转筒50的外周面搬送的空气流。接着,使旋转筒50和传输辊70旋转,并且,操作真空输送机80。并操作上述纤维材料导入装置,向管道60内供给纤维材料,进而,供给吸收性聚合物时,这些吸收性材料45通过流经管道60内的空气流变成飞散状态,并向旋转筒50的外周面供给。
在被管道60所覆盖的部分中进行搬送的期间,吸收性材料45(纤维材料与吸收性聚合物的混合物)被吸引到旋转筒50的筒凹部51中。如图7所示,吸收性材料45逐渐堆积在筒凹部51的各个区域54和区域55的筛板52上。在由此得到的堆积物46中,对于吸收性材料45堆积在难透气性部件53上而成的部位(难透气性部件53对应部)46a,吸收性材料45的堆积量相对少,对于其他的部位(区域54对应部)46b和部位(区域55对应部)46c,吸收性材料45的堆积量相对多,堆积物46整体上具有凹凸构造。
接着,使旋转筒50旋转,筒凹部51到达与真空箱65相对的位置时,筒凹部51内的堆积物46通过来自真空箱65的吸引,变成被吸附到网状带75上的状态。筒凹部51内的堆积物46在该状态下被搬送至传输辊70与旋转筒50的最接近部的前面,在该最接近部附近,通过来自传输辊70一侧的吸引,在被吸附到网状带75上的状态下从筒凹部51中脱模,并向传输辊70上移动。
这样,与网状带75一同在传输辊70上移动的具有凹凸构造的堆积物46在被吸附在传输辊70上的网状带75上的状态下,被搬送至与真空输送机80的交接部(传输辊70的最下端部),在该交接部,通过真空箱84的吸引而向真空输送机80上移动。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中,在载置堆积物46之前的真空输送机80上,导入有由棉纸或亲水性的无纺布构成的包覆材料42,并使堆积物46移动到包覆材料42上。进而,利用折回板(未图示)折叠包覆材料42,用包覆材料42包裹堆积物46后,按照规定的间隔地切断被包覆材料42所包裹的状态的堆积物46,连续地制造出被切断成一个吸收体尺寸的吸收体前驱体49。
在本实施方式的吸收体的制造装置中,利用加压单元90压缩由此得到的吸收体前驱体49,使构成吸收体前驱体49的堆积物46的厚度明显减少,从而得到目标的吸收体4(吸收性芯41)。如图5所示,加压单元90构成为,包括至少其中一个的表面平滑的一对辊91、92,从上下面对被导入辊91、92之间的被加压物进行加压,能够在厚度方向进行压缩。
利用加压手段90压缩堆积物46时,与吸收性材料45相对少且厚度小的部位(难透气性部件53对应部)46a相比,对吸收性材料相对多且厚度大的部位(区域54对应部)46b和部位(区域55对应部)46c进行更强地压缩。其结果,在使用上述制造装置所制造的吸收体4(吸收性芯41)中,堆积物46的部位(区域54对应部)46b(凸部)和部位(区域55对应部)46c在吸收性芯41中变成密度相对高的高克重部43和外周区域412,堆积物46的部位(难透气性部件53对应部)46a(凹部)在吸收性芯41中变成密度相对低的低克重部44。
对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的形成材料进行说明。
作为背面片材3和立体护围形成用片材62,通常只要是用于一次性尿布等的吸收性物品的材料就能够使用,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作为背面片材3,能够使用树脂薄膜或树脂薄膜与无纺布的层叠体等。作为立体护围形成用片材62,能够使用伸缩性的薄膜、无纺布、织物或它们的层叠片材等。
作为粘扣带7,通常只要是用于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材料就能够使用,没有特别限制。例如,“魔术带(注册商标)”(kurare公司生产)、“Quicklon(注册商标)”(YKK公司生产)、“MagiCross(注册商标)”(Kanebobelltouch公司生产)等的钩面部件等。
作为构成吸收体4的吸收性芯41,能够使用在纸浆纤维等纤维的集合体中保持吸收性聚合物的粒子的材料等。作为构成吸收体4的包覆材料42,能够使用由亲水性片材、例如透水性的薄纸(棉纸)或透水性的无纺布构成的卷芯片材等。
作为立体护围形成用的弹性部件61、腿部弹性部件63和腰部弹性部件64,能够使用由天然橡胶、聚氨酯、聚苯乙烯-聚异戊二烯共聚物、聚苯乙烯-聚丁二烯共聚物、丙烯酸乙酯-乙烯等的聚乙烯-α烯烃共聚物等构成的线状的伸缩性材料。
作为粘接剂5(肌肤侧吸收性芯粘接剂51T、非肌肤侧吸收性芯粘接剂51U、肌肤侧吸收体粘接剂5T、非肌肤侧吸收体粘接剂5U),通常只要是用于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材料就能使用,没有特别限制,例如能够使用热熔粘接剂。作为热熔粘接剂,例如可以例举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SEBS)等嵌段共聚物类的热熔粘接剂。
对使用上述的本实用新型的本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时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如图1、图2所示,尿布1的正面片材2的肌肤相对面一侧是具有起伏的构造,非肌肤相对面一侧是平坦的,吸收体4的吸收性芯41的肌肤相对面一侧是平坦的。由于使用这样的正面片材2,所以,尿布1的透气性提高,肌肤触感提高。并且,通过这样的正面片材2与吸收体4的组合,使弯曲性提高。进而,如图2所示,尿布1的肌肤侧包覆材料421和吸收性芯41的平坦的肌肤相对面41T通过肌肤侧吸收性芯粘接剂51T被固定,非肌肤侧包覆材料422和吸收性芯41的非肌肤相对面41U通过非肌肤侧吸收性芯粘接剂51U被固定。即,正面片材2的平坦的非肌肤相对面一侧的肌肤侧包覆材料421和吸收性芯41的平坦的肌肤相对面41T通过肌肤侧吸收性芯粘接剂51T被固定,非肌肤侧包覆材料422和吸收性芯41的凹凸构造的非肌肤相对面41U通过非肌肤侧吸收性芯粘接剂51U被固定,所以,即使正面片材2使用具有起伏的构造的具有厚度的片材,也能发挥吸收性芯41的凹凸构造的特征,如图8(a)、图8(b)所示,在尿布1的横向(X方向)容易弯曲。因此,尿布1的弯曲性提高,并且透气性提高,肌肤触感提高。
另外,如图3所示,尿布1使用具有内部为空洞的多个隆起部21的正面片材2,所以,透气性和肌肤触感进一步得到提高。
另外,如图2所示,尿布1的非肌肤侧包覆材料422追随吸收性芯41的凹凸构造,进入低克重部44的凹部(空间9)。因此,如图8(b)所示,观察尿布1的截面,当向背面片材3一侧凸出地弯曲时,非肌肤侧包覆材料422的进入部分会伸长,进而,在尿布1的横向(X方向)容易弯曲。特别地,如图2所示,尿布1的背面片材3也追随吸收性芯41的凹凸构造,进入低克重部44的凹部(空间9)。因此,如图8(b)所示,观察尿布1的截面,当向背面片材3一侧凸出地弯曲时,背面片材3的嵌入部分会伸长,进而,在尿布1的横向(X方向)容易弯曲。
另外,如图2所示,尿布1的肌肤侧吸收性芯粘接剂51T在横向(X方向)上断续地且以在纵向(Y方向)上长的螺线状进行涂敷,非肌肤侧吸收性芯粘接剂51U在横向(X方向)上断续地且在纵向(Y方向)上呈一直线状进行涂敷。另外,如图2所示,尿布1的肌肤侧吸收体粘接剂5T在横向(X方向)上断续地且以在纵向(Y方向)上长的螺线状进行涂敷,非肌肤侧吸收体粘接剂5U在横向(X方向)上断续地且在纵向(Y方向)上呈一直线状进行涂敷。这样,设置于吸收性芯41中的凹凸构造的非肌肤相对面41U一侧的非肌肤侧吸收性芯粘接剂51U和非肌肤侧吸收体粘接剂5U分别在横向(X方向)上断续地且在纵向(Y方向)上呈一直线状进行涂敷,所以,如图8(a)、图8(b)所示,在尿布1的横向(X方向)容易弯曲。
另外,尿布1的肌肤侧吸收性芯粘接剂51T的涂敷面积率比非肌肤侧吸收性芯粘接剂51U的涂敷面积率小。这样,因为设置于吸收性芯41中的凹凸构造的肌肤相对面41T一侧的肌肤侧吸收性芯粘接剂51T的涂敷面积率比设置于非肌肤相对面41U一侧的非肌肤侧吸收性芯粘接剂51U小,所以,如图9所示,在排泄后,与尿布1的非肌肤侧相比,肌肤侧溶胀成更大的凹凸形状,在穿戴者的肌肤与正面片材之间产生缝隙,从而能够提高透气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吸收性物品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完全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能够适当更改。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中,如图2、图3所示,正面片材2由片状物的第一层23和第二层24构成,构成正面片材2的肌肤相对面的第一层23具有多个在肌肤相对面一侧隆起且内部为空洞的隆起部21,构成正面片材2的非肌肤相对面的第二层24是平面状。也可以取代这种正面片材2,使用以下的正面片材,如图10所示,其由一层的纤维集合体构成,在肌肤相对面一侧具有多个内部为实心的隆起部21和与隆起部21邻接的凹陷部22,非肌肤相对面一侧大致是平面状,隆起部21和凹陷部22分别在纵向(Y方向)延伸且在横向(X方向)上交替地并列。具有内部为实心的隆起部21和凹陷部22分别向纵向(Y方向)延伸且在横向(X方向)上交替地并列的这样的正面片材的一次性尿布,发挥横向的弯曲性和纵向的透气性提高的效果。
另外,也可以取代上述的正面片材2,将包含热收缩性纤维的第一纤维层、与包含实际上不进行热收缩的纤维或在上述热收缩性纤维的开始收缩温度下实际上不进行热收缩的纤维的第二纤维层层叠,并进行部分接合之后,通过热风处理使第一纤维层收缩而得到起伏,将这种具有起伏的片材用于正面片材。在该正面片材中,第二纤维层在与第一纤维层的接合部以外的部分隆起形成隆起部,另一方面,上述接合部形成凹陷部。热收缩性纤维优选潜在卷缩性纤维。作为这种具有起伏的片材,能够使用日本特开2002-187228号公报、日本特开2003-250836号公报、日本特开2004-166849号公报、日本特开2004-202890号公报等所记载的材料。
另外,如图1、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中,吸收体4的吸收性芯41具有纵向(Y方向)上长的矩形的块状区域411、和在块状区域411的外周设置的外周区域412。也可以取代这样的吸收体4的吸收性芯41,配备图11~图14所示的吸收性芯41A~41D。关于图11~图14所示的吸收性芯41A~41D,对于没有特别说明之处,适当使用有关上述尿布1所包括的吸收性芯41的详细说明。另外,在图11~图14中,与图4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图11~图14所示的吸收性芯41A~41D,各自腹侧部A的两侧缘和背侧部B的两侧缘分别比股下部C的两侧缘更向横向(X方向)外方延伸,整体上,具有形成为纵向(Y方向)中央部向内方缩进的形状的块状区域411,并具有形成为纵向(Y方向)中央部向内方缩进的形状的外周区域412。另外,也可以取代上述的吸收体4的吸收性芯41,使用没有外周区域412,并且多个线状的低克重部44X分别沿着横向(X方向)的全长范围延伸,多个线状的低克重部44Y分别沿着纵向(Y方向)的全长范围延伸而形成的吸收性芯。
对图11所示的吸收性芯41A的块状区域411进一步进行具体的说明。如图11所示,在吸收性芯41A中,块状区域411的背侧部411b通过被低克重部44(44X、44Y)划分出的高克重部43有规则地在横向(X方向)上设置5个而成的块构造有规则地在纵向(Y方向)上设置4行而形成。另外,如图11所示,块状区域411的股下部411c通过高克重部43有规则地在横向(X方向)上设置3个而成的块构造有规则地在纵向(Y方向)上设置7行而形成。另外,如图11所示,块状区域411的腹侧部411a通过被低克重部44(44X、44Y)划分出的高克重部43有规则地在横向(X方向)上设置5个而成的块构造有规则地在纵向(Y方向)上设置4行而形成。如图11所示,在吸收性芯41A的块状区域411中,6条纵向(Y方向)延伸的低克重部44Y中的4条从腹侧部A直至背侧部B呈直线状设置。
对图12所示的吸收性芯41B的块状区域411进一步进行具体的说明。如图12所示,在吸收性芯41B中,块状区域411的背侧部411b通过被低克重部44(44X、44Y)划分出的高克重部43有规则地在横向(X方向)上设置4个而成的块构造有规则地在纵向(Y方向)上设置4行而形成。另外,如图12所示,块状区域411的股下部411c通过被低克重部44(44X、44Y)划分出的高克重部43有规则地在横向(X方向)上设置3个而成的块构造有规则地在纵向(Y方向)上设置7行而形成。另外,如图12所示,块状区域411的腹侧部411a通过被低克重部44(44X、44Y)划分出的高克重部43有规则地在横向(X方向)上设置4个而成的块构造有规则地在纵向(Y方向)上设置4行而形成。如图12所示,在吸收性芯41B的块状区域411中,任意的纵向(Y方向)延伸的低克重部44Y都不是从腹侧部A直至背侧部B呈直线状设置。
对图13所示的吸收性芯41C的块状区域411进一步进行具体的说明。如图13所示,在吸收性芯41C中,块状区域411的背侧部411b通过被低克重部44(44X、44Y)划分出的高克重部43有规则地在横向(X方向)上设置5个而成的块构造有规则地在纵向(Y方向)上设置3行,并且高克重部43有规则地在横向(X方向)上设置4个而成的块构造有规则地在纵向(Y方向)上设置1行而形成。另外,如图13所示,块状区域411的股下部411c通过被低克重部44(44X、44Y)划分出的高克重部43有规则地在横向(X方向)上设置3个而成的块构造有规则地在纵向(Y方向)上设置7行而形成。另外,如图13所示,块状区域411的腹侧部411a通过被低克重部44(44X、44Y)划分的高克重部43有规则地在横向(X方向)上设置4个而成的块构造有规则地在纵向(Y方向)上设置1行,并且高克重部43有规则地在横向(X方向)上设置5个而成的块构造有规则地在纵向(Y方向)上设置3行而形成。如图13所示,在吸收性芯41C的块状区域411中,任意的纵向(Y方向)延伸的低克重部44Y都不是从腹侧部A直至背侧部B呈直线状设置。
对图14所示的吸收性芯41D的块状区域411进一步进行具体的说明。如图14所示,在吸收性芯41D中,块状区域411的背侧部411b通过被低克重部44(44X、44Y)划分出的高克重部43有规则地在横向(X方向)上设置6个而成的块构造有规则地在纵向(Y方向)上设置3行,并且高克重部43有规则地在横向(X方向)上设置4个而成的块构造有规则地在纵向(Y方向)上设置1行而形成。另外,如图14所示,块状区域411的股下部411c通过被低克重部44(44X、44Y)划分出的高克重部43有规则地在横向(X方向)上设置2个而成的块构造有规则地在纵向(Y方向)上设置7行而形成。另外,如图14所示,块状区域411的腹侧部411a通过被低克重部44(44X、44Y)划分出的高克重部43有规则地在横向(X方向)上设置4个而成的块构造有规则地在纵向(Y方向)上设置1行,并且高克重部43有规则地在横向(X方向)上设置6个而成的块构造有规则地在纵向(Y方向)上设置3行而形成。如图14所示,在吸收性芯41D的块状区域411中,7条纵向(Y方向)延伸的低克重部44Y中的3条分别从腹侧部A直至背侧部B呈直线状设置。
另外,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中,构成吸收体4的吸收性芯41的低克重部44通过横向(X方向)延伸的线状的低克重部44X和纵向(Y方向)延伸的线状的低克重部44Y整体上形成为格子状,但并不限于该格子状的形状。
另外,如图1所示,上述实施方式的一次性尿布1是展开型的一次性尿布,但也可以是内裤型的一次性尿布。
关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还明示有以下的吸收性物品。
<1>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包括:设置于肌肤相对面一侧的正面片材;设置于非肌肤相对面一侧的背面片材;和设置于这两个片材之间的纵长的吸收体,
所述正面片材具有在肌肤相对面一侧隆起的多个隆起部和与该隆起部邻接的凹陷部,该正面片材的肌肤相对面一侧是具有起伏的构造,非肌肤相对面一侧是平坦的,
所述吸收体具有包含吸收性聚合物的吸收性芯和包裹该吸收性芯的包覆材料,
所述吸收性芯具有:克重相对高且向所述背面片材一侧凸出的高克重部;和与该高克重部邻接,克重相对低且从所述背面片材一侧向正面片材一侧凹陷的低克重部,该高克重部和该低克重部一体成形,肌肤相对面一侧是平坦的。
<2>是上述<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正面片材包括片状物的第一层和第二层,该第一层和该第二层分别构成该正面片材的肌肤相对面和非肌肤相对面,该第一层形成有多个在肌肤相对面一侧隆起且内部为空洞的所述隆起部,并且在该隆起部之间形成有所述凹陷部,该第二层是平面状。
<3>是上述<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正面片材由纤维集合体构成,所述隆起部的内部是实心,该隆起部和所述凹陷部分别在纵向延伸且在横向上交替地并列。
<4>是上述<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包覆材料的肌肤相对面一侧的肌肤侧包覆材料和所述吸收性芯的平坦的肌肤相对面通过肌肤侧吸收性芯粘接剂被固定,所述包覆材料中的非肌肤相对面一侧的非肌肤侧包覆材料和所述吸收性芯的凹凸构造的非肌肤相对面通过非肌肤侧吸收性芯粘接剂被固定,
所述肌肤侧吸收性芯粘接剂以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纵向上长的螺线状涂敷,
所述非肌肤侧吸收性芯粘接剂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横向上断续地且在纵向上呈一直线状涂敷。
<5>是上述<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肌肤侧吸收性芯粘接剂的涂敷面积率比所述非肌肤侧吸收性芯粘接剂的涂敷面积率低。
<6>是上述<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非肌肤侧包覆材料相对于所述吸收性芯,进入到所述低克重部的凹部。
<7>是上述<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肌肤侧包覆材料和所述正面片材通过肌肤侧吸收体粘接剂被固定,
所述非肌肤侧包覆材料和所述背面片材通过非肌肤侧吸收体粘接剂被固定,
所述肌肤侧吸收体粘接剂以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纵向上长的螺线状涂敷,
所述非肌肤侧吸收体粘接剂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横向上断续地且在纵向上呈一直线状涂敷。
<8>是上述<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性芯的所述高克重部和所述低克重部在横向上交替地并列,
呈螺线状涂敷的所述肌肤侧吸收性芯粘接剂和所述肌肤侧吸收体粘接剂的至少一方,在所述低克重部上多点交叉。
<9>是上述<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背面片材相对于所述吸收性芯,进入到所述低克重部的凹部。
<10>是上述<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肌肤侧吸收性芯粘接剂和/或所述非肌肤侧吸收性芯粘接剂以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纵向上长的Ω状涂敷。
<11>是上述<2>以及上述<4>~<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在所述凹陷部中,所述正面片材的所述第一层与所述第二层通过接合部接合。
<12>是上述<1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在所述正面片材中,所述隆起部被具有4点所述接合部的所述凹陷部包围,其底面在俯视时是矩形,另外,该隆起部整体上是棱线带圆角的扁平的长方体或截头四棱锥体。
<13>是上述<11>或<1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从所述第一层一侧俯视所述正面片材时,所述接合部呈交错格子状设置,所述隆起部也呈交错格子状设置。
<14>是上述<2>~<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由片状物构成,该片状物是非伸缩性的,作为该片状物的材质,能够使用无纺布、纺粘无纺布、熔喷无纺布、水刺无纺布以及针刺无纺布等各种无纺布,另外也能使用通过开口方法使液体能够透过的薄膜,在使用无纺布作为该片状物的情况下,其构成纤维的纤度是1dtex以上20dtex以下,或者1.5dtex以上5.6dtex以下。
<15>是上述<1>~<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体通过用作为透液性的亲水性片材的所述包覆材料包覆纵向长的液体保持性的所述吸收性芯而形成。
<16>是上述<1>~<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高克重部和所述低克重部一体成形,在所述吸收性芯中,该吸收性芯的非肌肤相对面一侧为凹凸构造。
<17>是上述<1>~<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低克重部包括横向延伸的线状的低克重部和纵向延伸的线状的低克重部,该横向延伸的线状的低克重部的纵向长度比所述高克重部的纵向长度短,该横向延伸的线状的低克重部的长度是该高克重部的长度的3%以上20%以下的长度。
<18>是上述<1>~<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高克重部在俯视时呈矩形,或呈纵向上长的矩形,或四角为圆弧状,或者是多角形、椭圆或它们的组合形状。
<19>是上述<1>~<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低克重部的克重是所述高克重部的20%以上80%以下,或者30%以上70%以下。
<20>是上述<1>~<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性芯具有:由呈格子状设置的所述低克重部和设置于被该低克重部划分出的部位的高克重部组成的块状区域;和在该块状区域的外周设置的外周区域,在所述吸收体中,该高克重部和该外周区域按照与该低克重部大体相同或者比该低克重部高的密度形成,该低克重部其密度是高克重部的密度的50%以上100%以下,或者75%以上95%以下。
<21>是上述<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肌肤侧吸收性芯粘接剂的涂敷的涂敷面积率是2%以上40%以下,或者5%以上20%以下,所述非肌肤侧吸收性芯粘接剂的涂敷的涂敷面积率是20%以上100%以下,或者30%以上80%以下。
<22>是上述<1>~<2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使用一片所述包覆材料,将该包覆材料的两侧部折回,在所述吸收性芯的所述背面片材一侧使该包覆材料的侧缘部彼此重叠,来包裹所述吸收性芯。
<23>是上述<7>~<2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肌肤侧包覆材料和所述正面片材通过肌肤侧吸收体粘接剂被固定,在该正面片材与该肌肤侧包覆材料之间没有其他的片材,该正面片材直接设置于该肌肤侧包覆材料上。
<24>是上述<1>~<2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性物品是展开型的一次性尿布。
<25>是上述<1>~<2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所述吸收性物品是内裤型一次性尿布。
【实施例】
下面,根据实施例进一步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全不限于该实施例。
[实施例1]
使用图5所示的装置来制造吸收体4,制作图1所示的一次性尿布1。如对正面片材2进行详细的阐述,则隆起部21和接合部25(凹陷部22)设置成交错格子状,隆起部21的高度h是3mm,沿着Y方向的隆起部21的底部尺寸L1是3mm,沿着X方向的隆起部21的底部尺寸L2是3mm,隆起部21的底面积是9mm2。另外,凹陷部22的接合部25的X方向上的长度L3和Y方向上的长度是1mm。构成正面片材2的第一层23由构成纤维的纤度为2.2~4.4dtex的透气无纺布构成,其克重是18g/m2。另外,构成正面片材2的第二层24由构成纤维的纤度为2.3dtex的透气无纺布构成,其克重是18g/m2
接着,如对吸收体4进行详细的说明,则吸收性芯41的Y方向的全长是370mm,X方向的全宽是120mm。另外,吸收性芯41的块状区域411的Y方向的全长是330mm,X方向的全宽是50mm。吸收性芯41的外周区域412的Y方向的端部的Y方向的长度是20mm,腹侧部A的侧部的X方向的长度是35mm,股下部C的侧部的X方向的长度是10mm,背侧部B的侧部的X方向的长度是25mm。构成块状区域411的低克重部44X的宽度L4是2mm,低克重部44Y的宽度L5是2mm。构成块状区域411的高克重部43的Y方向的长度L6是20mm,X方向的长度L7是10mm。构成块状区域411的低克重部44(44X、44Y)的克重是260g/m2,构成块状区域411的高克重部43和外周区域412各自的克重都是470g/m2。另外,构成块状区域411的低克重部44(44X、44Y)的厚度是2.2mm,构成块状区域411的高克重部43和外周区域412各自的厚度都是4mm。另外,构成块状区域411的低克重部44(44X、44Y)的密度是0.12g/cm3,构成块状区域411的高克重部43和外周区域412各自的密度都是0.12g/cm3
接下来,对粘接剂5进行详细的阐述,呈螺线状涂敷的肌肤侧吸收性芯粘接剂51T的涂敷面积率是10%,呈条状涂敷的非肌肤侧吸收性芯粘接剂51U的涂敷面积率是50%。
[比较例1]
关于正面片材2,按照非肌肤相对面一侧是具有起伏的构造而肌肤相对面一侧是平坦面的方式设置,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制作比较例1的一次性尿布。
[比较例2]
关于吸收体4的吸收性芯41,按照正面片材2一侧是凹凸构造而背面片材3一侧是平坦面的方式设置,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制作比较例2的一次性尿布。
[比较例3]
关于正面片材2,按照非肌肤相对面一侧是具有起伏的构造而肌肤相对面一侧是平坦面的方式设置,另外,关于吸收体4的吸收性芯41,按照正面片材2一侧是凹凸构造而背面片材3一侧是平坦面的方式设置,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制作比较例3的一次性尿布。
〔性能评价〕
关于实施例1、比较例1~3的一次性尿布,根据下述方法,对穿戴时的弯曲性和穿戴时的透气性进行评价。评价环境的室温为20℃,湿度为60%RH。在下述表1表示它们的结果。
〔穿戴时的弯曲性〕
对于利用实施例1、比较例1~3所得到的一次性尿布,按照与吸收性芯41的块状区域411对应的方式,以纵向(Y方向)70mm横向(X方向)39mm的尺寸切出。对于这样切出的样品,使用熊谷理机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泰伯刚度测试仪(テーバースティフネステスター)(商品编号2048-D),按照一定速度(180°±40°/min),测定弯曲15°时的弯曲力矩(gf·cm)。测定是在X方向的左右两个方向弯曲来测定的,对于各个尿布,测定三个样品,求出所测定的值的平均值,并表示在表1中。
〔排泄前的透气性〕
对于利用实施例1、比较例2所得到的一次性尿布,按照与吸收性芯41的块状区域411的中央位置对应的方式,设置在中央开有孔(内径8mm)的丙烯板(纵向175mm,横向80mm),将中央的孔与圆筒形的筒(圆柱筒)的顶端部用硅管连接,垂直地立起注射筒(翼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商品编号2-5636-10)。接着,在丙烯板上载放重物以施加3.5kPa的负荷。接下来,利用可移动式的柱塞(plunger)的自重供给空气,测定直到通过200cc的空气的时间(秒)。此外,对于各个尿布,测定三个样品,求出所测定的值的平均值,并表示在表1中。
〔排泄后的透气性〕
对于利用实施例1、比较例2所得到的一次性尿布,向与吸收性芯41的块状区域411的中央位置对应的正面片材2上供给40g的生理盐水(0.9重量百分比的氯化钠水),放置10分钟。然后,按照与排泄前的透气性同样的方法进行测定,表示在表1中。
表1
Figure BDA00003323962900301
由表1所示的结果可知,实施例1的一次性尿布与比较例1~3的一次性尿布相比,X方向的弯曲力矩低,穿戴时的弯曲性高。另外,如果对包括肌肤相对面一侧具有起伏的构造而非肌肤相对面一侧是平坦面的正面片材2的实施例1的一次性尿布与比较例2的一次性尿布进行比较,则与比较例2的一次性尿布相比,特别是实施例1的一次性尿布的排泄后的透气性较高。这样,根据排泄后的透气性较高的实施例1的一次性尿布,肌肤触感也能有望提高。

Claims (25)

1.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包括:设置于肌肤相对面一侧的正面片材;设置于非肌肤相对面一侧的背面片材;和设置于这两个片材之间的纵长的吸收体,该吸收性物品的特征在于: 
所述正面片材具有在肌肤相对面一侧隆起的多个隆起部和与该隆起部邻接的凹陷部,该正面片材的肌肤相对面一侧为具有起伏的构造,非肌肤相对面一侧为平坦的, 
所述吸收体具有包含吸收性聚合物的吸收性芯和包裹该吸收性芯的包覆材料, 
所述吸收性芯具有:克重相对高且向所述背面片材一侧凸出的高克重部;和与该高克重部邻接,克重相对低且从所述背面片材一侧向正面片材一侧凹陷的低克重部,该高克重部和该低克重部一体成形,肌肤相对面一侧为平坦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面片材包括片状物的第一层和第二层,该第一层和该第二层分别构成该正面片材的肌肤相对面和非肌肤相对面,该第一层形成有多个在肌肤相对面一侧隆起且内部为空洞的所述隆起部,并且在该隆起部之间形成有所述凹陷部,该第二层为平面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面片材由纤维集合体构成,所述隆起部的内部为实心,该隆起部和所述凹陷部分别在纵向延伸且在横向上交替地并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覆材料的肌肤相对面一侧的肌肤侧包覆材料和所述吸收性芯的平坦的肌肤相对面通过肌肤侧吸收性芯粘接剂被固定,所述包覆材料中的非肌肤相对面一侧的非肌肤侧包覆材料和所述吸收性芯的凹凸构造的非肌肤相对面通过非肌肤侧吸收性芯粘接剂被固定, 
所述肌肤侧吸收性芯粘接剂以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纵向上长的螺 线状涂敷, 
所述非肌肤侧吸收性芯粘接剂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横向上断续地且在纵向上呈一直线状涂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肌肤侧吸收性芯粘接剂的涂敷面积率比所述非肌肤侧吸收性芯粘接剂的涂敷面积率低。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肌肤侧包覆材料相对于所述吸收性芯,进入到所述低克重部的凹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肌肤侧包覆材料和所述正面片材通过肌肤侧吸收体粘接剂被固定, 
所述非肌肤侧包覆材料和所述背面片材通过非肌肤侧吸收体粘接剂被固定, 
所述肌肤侧吸收体粘接剂以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纵向上长的螺线状涂敷, 
所述非肌肤侧吸收体粘接剂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横向上断续地且在纵向上呈一直线状涂敷。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芯的所述高克重部和所述低克重部在横向上交替地并列, 
呈螺线状涂敷的所述肌肤侧吸收性芯粘接剂和所述肌肤侧吸收体粘接剂的至少一方,在所述低克重部上多点交叉。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面片材相对于所述吸收性芯,进入到所述低克重部的凹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肌肤侧吸收性芯粘接剂和/或所述非肌肤侧吸收性芯粘接剂以在所述吸收性物品的纵向上长的Ω状涂敷。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凹陷部中,所述正面片材的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通过接合部接合。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正面片材中,所述隆起部被具有4点所述接合部的所述凹陷部包围,其底面在俯视时是矩形,另外,该隆起部整体上是棱线带圆角的扁平的长方体或截头四棱锥体。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第一层一侧俯视所述正面片材时,所述接合部呈交错格子状设置,所述隆起部也呈交错格子状设置。 
1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由片状物构成,该片状物是非伸缩性的,作为该片状物的材质,能够使用无纺布、纺粘无纺布、熔喷无纺布、水刺无纺布和针刺无纺布,另外,也能够使用通过开口方法使液体能够透过的薄膜,在使用无纺布作为该片状物的情况下,其构成纤维的纤度是1dtex以上20dtex以下。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体通过用所述包覆材料包覆纵向长的液体保持性的所述吸收性芯而形成,所述包覆材料是透液性的亲水性片材。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克重部和所述低克重部一体成形,在所述吸收性芯中,该吸收性芯的非肌肤相对面一侧为凹凸构造。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克重部包括横向延伸的线状的低克重部和纵向延伸的线状的低克重部,该横向延伸的线状的低克重部的纵向长度比所述高克重部的纵向长度短,该横向延伸的线状的低克重部的长度是该高克重部的长度的3%以上20%以下的长度。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高克重部在俯视时,呈矩形,或呈纵向上长的矩形,或四角为圆弧状,或者是多角形、椭圆。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克重部的克重是所述高克重部的20%以上80%以下。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芯包括:具有呈格子状设置的所述低克重部和设置于被该低克重部划分出的部位的高克重部的块状区域;和在该块状区域的外周设置的外周区域,在所述吸收体中,该高克重部和该外周区域按照与该低克重部大体相同或者比该低克重部高的密度形成,该低克重部的密度是高克重部的密度的50%以上100%以下。 
2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肌肤侧吸收性芯粘接剂的涂敷的涂敷面积率是2%以上40%以下,所述非肌肤侧吸收性芯粘接剂的涂敷的涂敷面积率是20%以上100%以下。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使用一片所述包覆材料,将该包覆材料的两侧部折回,在所述吸收性芯的所述背面片材一侧使该包覆材料的侧缘部彼此重叠,来包裹所述吸收性芯。 
2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肌肤侧包覆材料和所述正面片材通过肌肤侧吸收体粘接剂被固定,在该正面片材与该肌肤侧包覆材料之间没有其他的片材,该正 面片材直接设置于该肌肤侧包覆材料上。 
24.如权利要求1~2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物品是展开型的一次性尿布。 
25.如权利要求1~2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收性物品是内裤型一次性尿布。 
CN201320331247.2U 2012-06-11 2013-06-08 吸收性物品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44743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31862 2012-06-11
JP2012131862A JP6050612B2 (ja) 2012-06-11 2012-06-11 吸収性物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47435U true CN203447435U (zh) 2014-02-26

Family

ID=49945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331247.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447435U (zh) 2012-06-11 2013-06-08 吸收性物品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050612B2 (zh)
CN (1) CN203447435U (zh)
RU (1) RU136713U1 (zh)
TW (1) TWM473198U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24884A (zh) * 2015-09-30 2018-05-11 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CN108348374A (zh) * 2015-11-20 2018-07-31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CN110099655A (zh) * 2016-12-28 2019-08-06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CN110753508A (zh) * 2017-06-30 2020-02-04 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卫生纸
CN111163736A (zh) * 2017-10-25 2020-05-15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CN114599330A (zh) * 2019-12-10 2022-06-07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CN114786638A (zh) * 2019-12-23 2022-07-22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体和吸收性物品
US11617691B2 (en) 2017-11-22 2023-04-04 Kao Corporation Absorbent articl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85876B2 (en) 2014-10-24 2019-05-14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Absorbent article with core-to-backsheet glue pattern comprising two glues
JP6183968B2 (ja) 2015-09-30 2017-08-23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パンツタイプ使い捨ておむつ
JP6414107B2 (ja) * 2016-03-04 2018-10-31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6380452B2 (ja) * 2016-04-26 2018-08-29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7051402B2 (ja) * 2017-12-01 2022-04-11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04600B2 (en) * 2006-06-23 2012-11-06 Uni-Charm Corporation Absorbent article
JP4823956B2 (ja) * 2007-03-30 2011-11-24 株式会社リブドゥ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吸収性物品
JP5199646B2 (ja) * 2007-11-16 2013-05-15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117841B2 (ja) * 2007-12-25 2013-01-16 花王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
JP5566787B2 (ja) * 2010-06-22 2014-08-06 株式会社リブドゥ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吸収性物品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24884A (zh) * 2015-09-30 2018-05-11 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CN108024884B (zh) * 2015-09-30 2021-01-08 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US10888472B2 (en) 2015-09-30 2021-01-12 Daio Paper Corporation Absorbent article
CN108348374A (zh) * 2015-11-20 2018-07-31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CN108348374B (zh) * 2015-11-20 2020-09-18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CN110099655A (zh) * 2016-12-28 2019-08-06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CN110753508A (zh) * 2017-06-30 2020-02-04 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卫生纸
CN111163736A (zh) * 2017-10-25 2020-05-15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US11617691B2 (en) 2017-11-22 2023-04-04 Kao Corporation Absorbent article
CN114599330A (zh) * 2019-12-10 2022-06-07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
CN114786638A (zh) * 2019-12-23 2022-07-22 花王株式会社 吸收体和吸收性物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255560A (ja) 2013-12-26
TWM473198U (zh) 2014-03-01
JP6050612B2 (ja) 2016-12-21
RU136713U1 (ru) 2014-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447435U (zh) 吸收性物品
CN104349759B (zh) 吸收性物品
CN204671400U (zh) 吸收性物品
CN105431117B (zh) 吸收性物品
CN101460129B (zh) 吸收性物品
CN106061450B (zh) 短裤型一次性尿布的制造方法和能够通过该制造方法制造的短裤型一次性尿布
EP2589357A1 (en) Thin absorbent article
CN103957857B (zh) 吸收性物品
CN107405240A (zh) 用于吸收制品的吸收芯
KR20150140297A (ko) 흡수성 물품의 신축 구조 및 흡수성 물품의 신축 구조의 제조 방법
CN107205868A (zh) 形成三维盆的吸收制品
CN105997356B (zh) 吸收性物品
CN102844003A (zh) 吸收产品以及制造吸收产品的方法
KR20170013246A (ko) 신축 탄성 부재의 제조 방법 및 그 신축 탄성 부재를 사용한 일회용 기저귀
CN104334141B (zh) 吸收性物品
CN106456401B (zh) 吸收性物品
CN109953853A (zh) 吸收性物品
CN104080427A (zh) 一次性穿着物品
JP5997943B2 (ja) 吸収性物品
CN203598114U (zh) 吸收性物品
CN208756332U (zh) 短裤型一次性尿布
CN114615962B (zh) 一次性穿着物品
CN104246046A (zh) 无纺布
CN104582653A (zh) 吸收性物品
CN104349760A (zh) 吸收性物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2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