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93869U - 滑动车门构造 - Google Patents

滑动车门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293869U
CN203293869U CN201320317717XU CN201320317717U CN203293869U CN 203293869 U CN203293869 U CN 203293869U CN 201320317717X U CN201320317717X U CN 201320317717XU CN 201320317717 U CN201320317717 U CN 201320317717U CN 203293869 U CN203293869 U CN 2032938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door
mentioned
bending
door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31771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桥场优
定直宪太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uki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zuki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uki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Suzuki Motor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2938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29386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 Window Of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滑动车门构造。在滑动车门关闭的状态下从车厢内侧向车宽度方向的外方对滑动车门施加负荷而将滑动车门向车身外方挤压的情况下,利用在滑动车门的后部侧上端部产生的扭曲作用,使滑动车门的上部侧以设定于滑动车门的车门内板中的弯折诱发部为基点向车厢内侧弯曲,从而减小在滑动车门的上端部和侧车身壁面之间产生的间隙。在构成滑动车门(5)的车门外板和车门内板(7)相互之间,沿着设置于上述滑动车门(5)的窗部(8)的底边设置加强构件(9),在上述车门内板(7)上,在该加强构件(9)的下部侧位置且是比上述滑动车门(5)的后部侧固定机构的中心位置靠上方的位置处,设有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弯折诱发部(BP1)。

Description

滑动车门构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滑动车门构造,在包括滑动车门的车辆中,在装载于车厢内的装载物或乘员碰到滑动车门等、从车厢内侧向车厢外侧施加有过大负荷的情况下,该构造减小由这些负荷导致滑动车门扭曲等所引起的滑动车门和侧车身之间的间隙。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设置于车身侧部的侧门,通常广为公知有一种使车门主体在车身前后方向滑动移动而打开或关闭车门开口部的滑动车门,例如大多用作所谓的单厢型汽车等的侧门。
在包括该滑动车门的车辆中,在车身侧部配设沿着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导轨,并且,在滑动车门的车门主体侧配设能够沿着上述导轨滚动的滚动部件,在打开或关闭门时,通过上述滚动部件沿着导轨滚动,滑动车门在车身前后方向滑动移动。
对于上述导轨,在车门开口部的上边部沿着车身前后方向设有上部导轨,而且在车门开口部的下边部沿着车身前后方向设有下部导轨。另外,在车门开口部的后部侧的上下方向的中间位置沿着车身前后方向设有中间部导轨。
另一方面,在滑动车门的背面,在门前端部的上部位置设有沿着上述上部导轨滚动的上部导向滚动部件,而且在门前端部的下部位置设有沿着上述下部导轨滚动的下部导向滚动部件。另外,在门后端部上下的中间位置设有沿着上述中间部导轨滚动的中间部导向滚动部件。
滑动车门通过利用这些上部导向滚动部件和下部导向滚动部件沿着上述上部导轨和下部导轨滚动、利用中间部导向滚动部件沿着中间部导轨滚动,从而滑动。
但是,在包括上述那样的滑动车门的车辆中,滑动车门被支承在门前端部的上下位置和门后端部的中间位置这三处,而且在滑动车门关闭的状态下,通过利用设置于滑动车门的前端部和后端部的各自上下的中间位置的扣件和闩卡合于车身侧的闩眼等来锁定。这样在滑动车门关闭的状态下,在滑动车门的前端部,被保持在上中下这三处,在滑动车门的后端部,被保持在上下方向的中间位置(参照专利文献1)。
而且,为提高该滑动车门的安装部的刚性,公知有这样一种现有技术:分别在车门前端部的上部导向滚动部件的安装部及下部导向滚动部件的安装部、还有车门后端部的中间部导向滚动部件的安装部安装了加强构件(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4329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335412号公报
但是,在装载于车厢内的装载物或乘员碰到滑动车门等、从车厢内侧向车厢外侧施加有过大负荷的情况下,有时会由滑动车门自身被向车身外侧挤压导致滑动车门向车身外方变形或者产生扭曲作用。相对于在前端部被支承在上中下这三处,滑动车门在后端部仅由中间位置的支承来保持。因此,在从车厢内侧朝向车厢外侧对滑动车门作用过大的应力时,以固定的前端部为支点对后端部产生扭曲作用,与前端部相比,后端部的上、下的变形变大,且滑动车门的上下位置与侧车身壁面之间的间隙扩大,特别是有导致滑动车门后部侧上端部的间隙变大之虞。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这样的滑动车门构造,即,在包括滑动车门的车辆中,在滑动车门关闭的状态下从车厢内侧向车宽度方向的外方对滑动车门施加负荷而将滑动车门向车身外方挤压的情况下,利用在滑动车门的后部侧上端部产生的扭曲作用,使滑动车门的上部侧以设定于滑动车门的车门内板中的弯折诱发部为基点向车厢内侧弯曲,从而减小在滑动车门的上端部和侧车身壁面之间所产生的间隙。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滑动车门构造,其在设置于车身侧面的车门开口部的上边和下边沿着车身的前后方向配设有上导轨和下导轨,在上述车门开口部后方侧侧面且在上下方向的中间位置沿着车身前后方向配设有中间部导轨,在滑动车门的前端部上下和后端部中间部设置有沿着这些导轨滚动的滚动部件,通过使上述滑动车门沿着车身前后方向滑动将配置于车身侧面的车门开口部打开或关闭,并且,通过固定机构将上述滑动车门的前后固定在设置于上述车门开口部的前后部的支柱部,其中,在构成上述滑动车门的车门外板和车门内板之间,沿着上述滑动车门的窗部的底边设置有加强构件(補強メンバ),在上述车门内板上,在该加强构件的下部侧位置且在上述滑动车门的后部侧固定机构的中心位置的上方位置处,设有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弯折诱发部。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在上述车门内板上,在上述弯折诱发部的前方,设有沿着上述滑动车门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孔部。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在上述车门内板的前部窗框部的基部设有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弯折诱发部。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在低于上述滑动车门后部的固定机构的中心位置的上述车门内板的后部侧,设置有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弯折诱发用弱化部,而且在上述车门内板的前部侧设有与设置在上述车门内板的后部侧的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弯折诱发用弱化部的高度大致相同的弯折诱发用弱化部。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从上述车门内板的后部窗框部的基部朝向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上述弯折诱发部设有线状的弯折诱发用弱化部。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在高于上述滑动门后部的固定机构的中心位置、在沿着滑动车门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弯折诱发部的上方、且在上述车门内板后部侧设有弯折诱发用筋条(ビード),上述弯折诱发用筋条分割位于上述车门内板的后部窗框部基部的棱线部。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将上述滑动车门后部的固定机构设置在车门下部位置,该固定机构设定为容许滑动车门下部向外侧变形并移动。
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够起到以下的效果。
采用第1技术方案,由于在上述车门内板上,在加强构件的下部侧位置且在上述滑动车门的后部侧固定机构的中心位置的上方位置处,设有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弯折诱发部,因此,对于从车厢内侧施加的负荷,通过使滑动车门上部在窗下部侧朝向车厢内侧沿着水平方向弯曲,能够将滑动车门的上下位置与侧车身壁面之间产生间隙的状况抑制在最小限度。
采用第2技术方案,由于在弯折诱发部的前方,在上述车门内板中设有沿着上述滑动车门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孔部,因此,能够将弯折扩展到车门中央部和前部,从而能够使门整体易于弯折。
采用第3技术方案,由于在车门内板的前部窗框部的基部设有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弯折诱发部,因此,通过在原本很脆弱的窗框部中设置弯折诱发部,能够有效地控制滑动车门的弯折。
采用第4技术方案,由于在低于上述滑动车门后部的固定机构的中心位置的上述车门内板的后部侧,设置有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弯折诱发用弱化部,而且在上述车门内板的前部侧设有与设置在上述车门内板的后部侧的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弯折诱发用弱化部的高度大致相同的弯折诱发用弱化部,能够与上述弯折诱发部一同做成上下两段弯折诱发部,因此,能够可靠地诱发弯折。
采用第5技术方案,由于从车门内板的后部窗框部的基部朝向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上述弯折诱发部设有线状的弯折诱发用弱化部,因此,能够更有效地诱发滑动车门后部的弯折。
采用第6技术方案,由于在高于滑动门后部的固定机构的中心位置、在沿着滑动车门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弯折诱发部的上方、且在上述车门内板后部侧设有弯折诱发用筋条,上述弯折诱发用筋条分割位于上述车门内板的后部窗框部基部的棱线部,因此,能够分割难以弯折的棱线部而使弯折容易。
采用第7技术方案,由于将上述滑动车门后部的固定机构设置在车门下部位置,该固定机构设定为容许滑动车门下部向外侧变形并移动,因此,能够减小滑动车门后部的上方侧的间隙。
附图说明
图1是拆下滑动车门来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滑动车门构造的立体图。
图2是从车身内侧看图1的滑动车门车的滑动车门的后视图。
图3是放大地表示图2的滑动车门的放大图。
图4是从后方观察到的变形时的滑动车门车的滑动车门的概念图。
图5是表示用于固定滑动车门的后部侧的固定金属配件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用图1和图2表示滑动车门构造,图3表示弯折诱发部。
在图1~图3中,附图标记1是单厢车的车身。在设置于该车身1的左右两侧侧面2的侧车身3中,前后分别形成有成为上下车用开口的车门开口部3a、车门开口部3b,设有用于分隔出前部侧车门开口部3a的前支柱部A、侧梁柱部B、及用于与该侧梁柱部B一起分隔出后部侧车门开口部3b的后支柱部C。
在上述侧车身3的前部侧开口部3a中设有借助铰链机构(未图示)能够向车身外侧转动的地支承于上述前支柱部A的板式的前门4。另外,在侧车身3的后部侧开口部3b中设有能够沿着车身1的前后方向滑动而打开或关闭车门开口部3b的滑动式的滑动车门5。在侧车身3的侧面中的车门开口部3b的上边、下边位置及车门开口部3b后方侧的上下方向中间位置处,沿着前后方向分别设有滑动导轨31a、滑动导轨31b、滑动导轨31c。另一方面,在滑动车门5中分别设有与上述滑动导轨31a卡合的上部滚动部件51a、与上述滑动导轨31b卡合的下部滚动部件51b、与上述滑动导轨31c卡合的中间部滚动部件51c。上述上部滚动部件51a轴支承于上部臂52a、上述下部滚动部件51b轴支承于下部臂52b、上述中间部滚动部件51c轴支承于中间部臂52c,上述上部滚动部件51a、下部滚动部件51b、中间部滚动部件51c借助这些上部臂52a、下部臂52b、中间部臂52c分别设置于上述滑动车门5背面前部的上下和背面后部的中间部。
在上述后部侧支柱部C的开口侧的纵壁面中,在上下方向的中间位置设有作为固定机构的闩眼(未图示),该闩眼处于滑动车门5的关闭位置的后部,在关闭滑动车门5时与设置于该滑动车门5后部的上下方向的中间位置的作为固定机构的门闩或扣件(未图示)卡合来固定该滑动车门5。在该滑动车门5前部的上下方向的中间位置设有作为固定机构的扣件或门闩(未图示),与该扣件或门闩卡合的作为固定机构的闩眼(未图示)设置于侧梁柱部B的后表面侧。在开口部3b的关闭位置,利用上部滚动部件51a、下部滚动部件51b和扣件或门闩将滑动车门5的前端部侧的上部、下部、中间部保持于侧车身3,利用中间部滚动部件51c和门闩或扣件将该滑动车门5的后端部的中间部保持于侧车身3。附图标记5A表示设置于滑动车门5的作为固定机构的扣件或门闩的安装位置,附图标记5B表示设置于滑动车门5的作为固定机构的门闩或扣件的安装位置。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上述滑动车门5由车门外板6和车门内板7构成,在其上部侧形成由窗框8A围成的四边形的窗部8,在其下部侧前后端部组装有扣件或门闩。在上述滑动车门5的窗部8下部侧,加强构件9沿着窗部8设置在车门内板7上。
图3示出了设定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滑动车门5中的弯折假想线BL(用双点划线表示)和设置在车门内板7中的弯折诱发部BP(用虚线表示)。
第1弯折假想线BL1在设有加强构件9的窗部8的下部侧,从滑动车门5前部侧的作为固定机构的扣件等的安装位置5A的上部侧大致水平地通过车门内板7的检修孔7a的上侧,从窗部8的后端部侧朝向斜上方通过,设定至窗部8的后部侧窗框的端部,其中,检修孔7a沿着车门内板7的前后方向设置在窗部8的下部侧。
其次,第2弯折假想线BL2从滑动车门5前部侧的扣件的安装位置5A的下部侧沿着车门内板7的检修孔7a的下侧大致水平地通过,通过滑动车门5后部侧的作为固定机构的闩的安装位置5B的下部侧,从而设定在滑动车门5的前后方向上。
第1弯折诱发部BP1是通过在上述车门内板7上,在设置于上述滑动车门5的加强构件9的下部侧位置且是比上述滑动车门5的作为后部侧固定机构的闩的安装位置5B的中心位置靠上方例如靠上方约75mm的位置处,沿着第1弯折假想线BL1设置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弱化部7A而成的。该弱化部7A例如由约50mm以上等一定长度的筋条构成。上述检修孔7a从车门内板7的扣件的安装位置5A的前端部到第1弯折诱发部BP1的前侧地沿着车门内板7的前后方向形成。
第2弯折诱发部BP2用于辅助第1弯折假想线BL1,其是通过在上述车门内板7的前侧窗框部7b的基部、沿着前后方向横跨前侧窗框部7b设置弱化部7B而成的。
该弱化部7B例如由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定长度的筋条构成。
第3弯折诱发部BP3是通过在上述车门内板7的后部侧、位于比滑动车门5的作为后部侧固定机构的闩的安装位置5B的中心位置靠下方例如约75mm的位置处,沿着第2弯折假想线BL2设置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弱化部7C(弯折诱发用弱化部)而成的。该弱化部7C例如由约50mm以上等一定长度的筋条构成。
第4弯折诱发部BP4是通过在上述车门内板7的前部侧沿着第2弯折假想线BL2设置弱化部7D(弯折诱发用弱化部)而成的,该弱化部7D与设置在上述车门内板7的后部侧的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弯折诱发用弱化部7C的高度大致相同。对第4弯折诱发部BP4而言,在上述车门内板7的前部侧、位于比滑动车门5的作为前部侧固定机构的闩的安装位置5A的中心位置靠下方例如约75mm的位置处,例如由约50mm以上等一定长度的筋条构成弱化部7D。
第5弯折诱发部BP5是通过沿着第1弯折假想线BL1设置弱化部7E而成的,该弱化部7E从车门内板7后部的窗框部7c基部朝向上述在前后方向延伸的第1弯折诱发部BP1倾斜。该弱化部7E通过倾斜地形成例如约50mm以上的台阶部而构成。
第6弯折诱发部BP6是通过在位于车门内板7后部的窗框部7c基部的棱线部设置弱化部7F而成的。该弱化部7F设有将位于窗框部7c基部的棱线部分割的弯折诱发用筋条,该弱化部7F设置在第1弯折诱发部BP1的上方,该第1弯折诱发部BP1设置于上述车门内板7后部侧、比滑动车门5的作为后部侧固定机构的闩的安装位置5B靠上方的位置处的。
采用上述实施方式,相对于在前端部被支承在上中下这三处,滑动车门5在后端部仅通过中间位置的支承来保持。因此,在从车厢内侧朝向车厢外侧对滑动车门施加过大的应力时,以固定的前端部为支点对后端部产生扭曲作用,与前端部相比,后端部的上、下的变形变大。然而,此时,利用第1弯折诱发部BP1,滑动车门5的上部侧向车厢内侧弯折,如图4所示,滑动车门5沿着第1弯折假想线BL1向车厢内侧弯曲。这样,滑动车门5的后部侧上端部与侧车身3之间的间隙G缩小。附图标记5’表示滑动车门5的弯曲位置。附图标记11A、11B表示进行弯曲试验时压在滑动车门5上的试验器具的位置。第2弯折假想线BL2与第1弯折假想线BL1协同工作,帮助滑动车门5的弯曲,因此,滑动车门5与侧车身3之间的间隙进一步缩小。
对通过将上述滑动车门5的后部侧固定机构设定在比通常位置靠下部侧,控制门后部下侧的变形移动来减小滑动车门5的上部侧与侧车身3之间的间隙的构造进行说明。
图5是将支承上述滑动车门5下部的作为后部侧固定机构的滑动导轨31c下降到比通常位置靠下部侧,将门后部的下侧固定后的滑动车门车的情况的变形例。
在这种情况下,利用配置在滑动导轨31c前部的固定金属配件12调整滑动导轨31c前部的固定刚性。
因此,对于从车厢内侧施加的负荷,利用截至以上所述的构造,滑动车门5在中央高度处变形为日文く字形,并且,利用滑动导轨31c和固定金属配件12,一定程度地容许滑动车门5后部的下部侧向车宽度方向外侧变形,因而滑动车门5的上部侧反而被附加有向车宽度方向内侧的移动,因此,与下部相比,能够使滑动车门5的上部侧与侧车身3之间的间隙减小。
另外,上述效果在不使滑动导轨31c下降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另外在下侧设置滑动车门5的后部侧固定机构,使该固定机构一定程度地容许向车宽度方向变形而得到类似的效果。
采用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起到以下的效果。
由于在上述车门内板7上,在加强构件9的下部侧位置且是比滑动车门5的后部侧固定机构的中心位置靠上方的位置处,设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第1弯折诱发部BP1,因此,对于从车厢内侧施加的负荷,通过使滑动车门5上部在窗部8下部侧在水平方向朝向车厢内侧弯曲,能够将滑动车门5的上下位置与侧车身3壁面之间产生间隙G的状况抑制在最小限度。对滑动车门5而言,通过车门内板7沿着第1弯折诱发部BP1弯曲,滑动车门5的上部侧能够弯曲,从而缩小滑动车门5后部侧上端部与侧车身3之间的间隙。
另外,由于在弯折诱发部BP1的前方,在上述车门内板7上设有沿着滑动车门5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检修孔7a,因此,能够将滑动车门5的弯折扩展到车门中央部和前部,从而能够使滑动车门5整体易于弯折。
并且,由于在车门内板7的前部窗框部7b的基部设有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弯折诱发部BP2,因此,通过在原本就很脆弱的窗框部7b中设置弯折诱发部BP2,能够有效地控制滑动车门5的弯折。
并且,由于在车门内板7的后部侧、位于比滑动车门5后部的固定机构的中心位置靠下方的位置处设置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弯折诱发用弱化部BP3,而且在上述车门内板7的前部侧设有与设置在上述车门内板7的后部侧的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弯折诱发用弱化部BP3的高度大致相同的弯折诱发用弱化部BP4,与上述弯折诱发部BP1一起能够做成上下两段弯折诱发部,因此,能够可靠地诱发弯折。
另外,由于从车门内板7后部的窗框部7c基部朝向上述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弯折诱发部BP1地设有线状的弯折诱发用弱化部BP5,因此,能够更有效地诱发滑动车门5后部的弯折。
并且,由于在比滑动车门5后部的固定机构的中心位置靠上方且设置于上述车门内板7的后部侧的沿着滑动车门5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弯折诱发部BP1的上方、设有将位于上述车门内板7的后部窗框部7c基部的作为窗框部的鼓出部的棱线部分割的弯折诱发用筋条7F,因此,能够分割难以弯折的棱线部而使弯折容易。
另外,由于将滑动车门5的后部侧固定机构降低到比通常位置靠下部侧,使该固定机构一定程度地容许向车宽度方向的变形,因此,与下部相比,能够使滑动车门5的上部侧与侧车身3之间的间隙减小。
另外,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任意地设定弯折诱发部BP1~弯折诱发部BP6的长度或宽度等,而且,弯折诱发部BP1~弯折诱发部BP6可以采用筋条、台阶、孔等任一种构造。此外,能够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进行各种变形、变更。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身;2、侧面;3、侧车身;3a、3b、车门开口部;31a、31b、31c、滑动导轨;4、前门;5、滑动车门;51a、上部滚动部件;51b、下部滚动部件;51c、中间部滚动部件;6、车门外板;7、车门内板;7A~7F、弱化部;8、窗部;9、加强构件;A、前支柱部;B、侧梁柱部;C、后支柱部;BL1、第1弯折假想线;BL2、第2弯折假想线;BP1、第1弯折诱发部;BP2、第2弯折诱发部;BP3、第3弯折诱发部;BP4、第4弯折诱发部;BP5、第5弯折诱发部;BP6、第6弯折诱发部。

Claims (7)

1.一种滑动车门构造,其在设置于车身侧面的车门开口部的上边和下边沿着车身的前后方向配设有上导轨和下导轨,在上述车门开口部后方侧侧面且在上下方向的中间位置沿着车身前后方向配设有中间部导轨,在滑动车门的前端部上下和后端部中间部设置有沿着这些导轨滚动的滚动部件,通过使上述滑动车门沿着车身前后方向滑动将配置于车身侧面的车门开口部打开或关闭,并且,通过固定机构将上述滑动车门的前后部固定在设置于上述车门开口部的前后的支柱部,其特征在于, 
在构成上述滑动车门的车门外板和车门内板之间,沿着上述滑动车门的窗部的底边设置有加强构件,在上述车门内板上,在该加强构件的下部侧位置且在上述滑动车门的后部侧固定机构的中心位置的上方位置处,设有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弯折诱发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车门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车门内板上,在上述弯折诱发部的前方设有沿着上述滑动车门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孔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滑动车门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车门内板的前部窗框部的基部设有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弯折诱发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动车门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低于上述滑动车门后部的固定机构的中心位置的上述车门内板的后部侧,设置有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弯折诱发用弱化部,而且在上述车门内板的前部侧设有与设置在上述车门内板的后部侧的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弯折诱发用弱化部的高度大致相同的弯折诱发用弱化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滑动车门构造,其特征 在于, 
从上述车门内板的后部窗框部的基部朝向上述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弯折诱发部设有线状的弯折诱发用弱化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滑动车门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高于上述滑动门后部的固定机构的中心位置、在沿着滑动车门的前后方向延伸的弯折诱发部的上方、且在上述车门内板后部侧设有弯折诱发用筋条,上述弯折诱发用筋条分割位于上述车门内板的后部窗框部基部的棱线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滑动车门构造,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滑动车门后部的固定机构设置在车门下部位置,该固定机构设定为容许滑动车门下部向外侧变形并移动。 
CN201320317717XU 2012-06-08 2013-06-04 滑动车门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9386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30800A JP6004163B2 (ja) 2012-06-08 2012-06-08 スライドドアの構造
JP2012-130800 2012-06-0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293869U true CN203293869U (zh) 2013-11-20

Family

ID=49569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317717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93869U (zh) 2012-06-08 2013-06-04 滑动车门构造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004163B2 (zh)
CN (1) CN20329386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77016A (zh) * 2014-12-10 2015-04-01 衡阳泰豪通信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适合空间有限的小型推拉门
CN106240318A (zh) * 2015-06-10 2016-12-21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滑动车门模块结构
CN106542021A (zh) * 2016-11-25 2017-03-29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滑移门装调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11967B2 (ja) * 2002-08-01 2005-11-02 トヨタ車体株式会社 車両のドア開閉装置
JP2011230568A (ja) * 2010-04-26 2011-11-17 Mazda Motor Corp 車両の側部構造
JP5380520B2 (ja) * 2011-11-25 2014-01-0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ドア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77016A (zh) * 2014-12-10 2015-04-01 衡阳泰豪通信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适合空间有限的小型推拉门
CN106240318A (zh) * 2015-06-10 2016-12-21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滑动车门模块结构
CN106240318B (zh) * 2015-06-10 2020-11-13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滑动车门模块结构
CN106542021A (zh) * 2016-11-25 2017-03-29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滑移门装调方法
CN106542021B (zh) * 2016-11-25 2019-04-02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滑移门装调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004163B2 (ja) 2016-10-05
JP2013252830A (ja) 2013-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715118B (zh) 车辆的侧部结构
CA2691477C (en) Vehicle roof support pillar assembly
JP2978546B2 (ja) 自動車の後部車体構造
CN104364142B (zh) 在y轴上减弱和在z轴上加强的中柱隔板
US8613467B2 (en) Upper vehicle-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CN108025693B (zh) 缓冲梁
CN203293869U (zh) 滑动车门构造
CN108136479A (zh) 用于制造机动车构件的方法
CN106256658A (zh) 汽车立柱结构
CN105377674A (zh) 车身上部结构
CN103373394A (zh) 车身后部的支柱构造
CN107097858A (zh) 车身结构
CN108215737A (zh) 车辆侧部构造
CN103373393A (zh) 车门保持机构的周边构造
JP2010195187A (ja) 車両用衝突補強材
CN109415095A (zh) 驾驶室的底面部构造
CN203372042U (zh) 车辆用车顶装置
US9302642B2 (en) Vehicle roof support structure including side curtain air bags
CN102470738B (zh) 用于车辆车顶的车顶组件
CN103635337A (zh) 车厢侵入管理
JP4823658B2 (ja) 車両のスライドドア構造
CN105764778B (zh) 车身上部构造
KR20110032950A (ko) 차량용 슬라이딩 도어 보강장치
CN203211064U (zh) 滑动车门的加强构造
JP4222079B2 (ja)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20

Termination date: 202006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