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63568U - 可反转杵臼*型人造后牙 - Google Patents
可反转杵臼*型人造后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263568U CN203263568U CN 201220470332 CN201220470332U CN203263568U CN 203263568 U CN203263568 U CN 203263568U CN 201220470332 CN201220470332 CN 201220470332 CN 201220470332 U CN201220470332 U CN 201220470332U CN 203263568 U CN203263568 U CN 20326356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lar
- tongue
- mandibular
- backteeth
- maxilla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可反转杵臼型人造后牙,其包括上颌后牙和下颌后牙,其中所述上颌后牙由依次相邻排列的上颌第二磨牙、上颌第一磨牙、上颌第二前磨牙和与相邻的上颌尖牙保持在外形和功能的延续与过渡的上颌第一前磨牙组成,并且所述下颌后牙由依次相邻排列的下颌第二磨牙、下颌第一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和与相邻的下颌尖牙保持在外形和功能的延续与过渡的下颌第一前磨牙组成,其特征在于,上下颌第二前磨牙、上下颌第一磨牙、上下颌第二磨牙分别形成杵臼关系,并且相比排正常关系的所述人造后牙时,上颌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中的至少一个能够转动180度以排反转杵臼关系。可反转杵臼型人造后牙可以方便地排反总义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人有28或32颗牙齿,因龋病、牙周炎等原因,很多人在中老年后,牙齿陆续脱落或拔除而成为无牙颌患者,便需要戴总义齿来行使咀嚼功能并维持美观与发音,总义齿由对应于人的28颗牙齿的各个人造牙组成,其中人造后牙包括8颗上颌前磨牙和磨牙、以及8颗下颌前磨牙和磨牙。在上下颌后牙咬合接触后形成的相互接合关系称为目前所采用的人造牙通常是模仿人的真牙的解剖外形根据平衡理论而制成的解剖型的人造牙。实用新型专利CN2778225Y也披露了一种新型人造牙,其相对于解剖型更适用于剩余牙槽嵴产生重度吸收后的无牙颌患者所需戴的总义齿,该实用新型专利的全部内容作为参考引入本文中。
剩余牙槽嵴的骨吸收规律为一种慢性、进行性、不可逆性、累积性的表现,一般可分为轻、中、重、极重四度(RRR I度-IV度),剩余牙槽嵴吸收后并不停止,会继续在颌骨产生吸收、但颌骨不会被完全吸收掉。无牙颌后的时间越长、剩余牙槽嵴吸收越严重,即由RRRI度、II度变为III度、IV度。对于其中RRR I度、II度的患者,继续应用解剖型与平衡理论效果一般不错。但对于RRR III度、IV度患者,调查显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松动、疼痛、功能不良这三大问题,大多数患者都不满意。
由此针对患者已设计开发出了多种改良型,其中有尖牙类的改良型比无尖牙类的改良型种类多,应用也较为广泛。然而,有尖牙类的改良型用于颌弓关系不良的患者时,后牙排反不方便。原因可从分析舌侧集中型入手。舌侧集中型是一种不明确的改良型。在让任何解剖型的人造后牙的上颊尖与下颊尖无接触时都被称为舌侧集中型。但是,对于舌侧集中型的颊舌向的宽容度的具体量值,目前口腔医学尚无明文规定。舌侧集中型的外形设计也无特定要求。由于不需要再维持解剖型的尖窝交错,颊舌向的宽容度又可大可小,因此也是口腔医生在为患者戴牙时调量最多的改良型。不同的医生会根据自己对改良型的理解而做出不同的调改。对于颌弓关系轻度不良的患者,一般的做法是:如能倾斜上下后牙的长轴,改变一点横曲线可以解决,则不调当反量加大时,不得不将上舌尖往舌侧移位,那么下颌牙的舌尖的颊斜面则不得不被调等于向舌尖侧加宽下窝;当反量继续加大时,上舌尖继续往舌侧移位,最终有可能接触在靠近下牙舌侧边缘嵴的面边缘处;当反量再进一步加大时,舌侧集中型便无能为力了。不仅舌侧集中型在排牙时存在上述问题,类似地,舌侧集中型的改良型(例如舌侧刃状牙、十字刃状牙、长正中型等都存在上述问题。
除了在上文描述的水平移位法之外,从解剖型开始的交叉换位法也用来排反交叉换位法是将ABCD交叉换位成CDAB,让原下颊尖(成了上颊尖)与原上窝(成了下窝)相接触。但是下磨牙排到上磨牙的位置后,整付义齿的外形会十分难看。此外,由于解剖型因其固有的缺陷,用于颌弓关系不良的患者时会稳定性很差,效果更不好。
杵臼型是A.Gerber教授所设计的型的俗称,他认为人的磨牙越磨耗越像关节结构,所以他把人造磨牙的外形设计成了小关节窝与小髁突(上舌尖)的外形对应关系。但是,当颌弓关系不良反量增大时,他把上牙向舌侧水平移位,让上颊尖而不是原上舌尖或上近中舌尖与下牙的窝接触,这实际上每颗牙都已不是他所设计的原杵与臼的关系,上磨牙的近中颊尖也比近中舌尖小很多。换句话说,该杵臼型的后牙只有在排正常关系时才是杵臼关系。
期望的是,能够设计出一种新的有尖牙类的改良型人造后牙,能够同时满足以下多项要求:
6.可以方便地用于反的上颌单颌总义齿;
7.可以用于下颌单颌总义齿。
以上七项要求中,关键在于前三项要求。对于目前的所有有尖牙类的改良型来说,做到第2、5项要求是容易的,但做到第1、3、4、6、7项要求难;对于无尖牙类的改良型来说,做到第2、3项要求是容易的,但做到第1、4、5、6、7要求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原理的基础上设计开发出了“可反转杵臼型”人造后牙。该型的设计解决了“杵”尖的位置与外形;与其匹配的窝“臼”的外形与大小;上下牙面改形后与原构造外形的过渡与衔接;转位后颊舌面的外观匹配;转位后四颗牙近远中邻面的邻接等问题。“可反转杵臼型”人造后牙能够实现上文提出的七项要求,尤其是第三项要求,即可以方便地排反总义齿。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反转杵臼型人造后牙,其包括上颌后牙和下颌后牙,其中所述上颌后牙包括依次相邻排列的能反转的上颌第二磨牙、能反转的上颌第一磨牙、能反转的上颌第二前磨牙和与相邻的上颌尖牙保持在外形和功能的延续与过渡的能反转的上颌第一前磨牙,并且所述下颌后牙包括依次相邻排列的下颌第二磨牙、下颌第一磨牙、下颌第二前磨牙和与相邻的下颌尖牙保持在外形和功能的延续与过渡的下颌第一前磨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颌第二前磨牙与所述下颌第二前磨牙、所述上颌第一磨牙与所述下颌第一磨牙、所述上颌第二磨牙与所述下颌第二磨牙分别形成正常杵臼关系,并且其特征在于,相比排正常杵臼关系的所述人造后牙时,所述人造后牙的所述上颌第二前磨牙、所述上颌第一磨牙和所述上颌第二磨牙中的至少一个转动了180度排反转杵臼关系。
所述上颌第二前磨牙具有基本矩形形状,并且该上颌第二前磨牙的近远中面、近远中边缘嵴平行、等长、外形相同。
所述上颌第二前磨牙的舌面中龈2/3与颊面中龈2/3外形相同。
所述上颌第二前磨牙的舌尖顶与颊尖顶齐高,所述上颌第二前磨牙的舌尖顶向舌侧移位,并且尖顶颊舌径与近远中径均加大,外观圆钝,颊舌向、近远中向左右对称。
所述上颌第一磨牙具有基本平行四边形的形状,并且该上颌第一磨牙的近远中面、近远中边缘嵴平行、等长、外形相同。
所述上颌第一磨牙的舌面中龈2/3与颊面中龈2/3外形相同。在所述可反转杵臼型人造后牙排正常关系时,所述上颌第一磨牙具有远中舌尖和近中舌尖,所述远中舌尖与所述近中舌尖等大,并且所述远中舌尖和所述近中舌尖比所述上颌第一磨牙的颊尖高。
所述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舌尖顶向近中颊移位,并且所述上颌第一磨牙的远中舌尖顶也向近中颊移位。
所述上颌第一磨牙没有斜嵴,并且所述上颌第一磨牙的两舌尖外观圆钝,颊舌向、近远中向左右对称。
所述远中舌尖和所述近中舌尖比所述上颌第一磨牙的颊尖高0.5mm。
所述上颌第二磨牙的近远中面、近远中边缘嵴平行、等长、外形相同。
所述下颌第二磨牙没有远中舌尖,所述下颌第二磨牙的舌尖顶向远中颊移位,并且所述下颌第二磨牙的舌尖外观圆钝,并且颊舌向、近远中向左右对称。
所述上颌第二磨牙的舌尖比颊尖高0.5mm。
所述下颌第二前磨牙的发育沟呈Y形。
所述下颌第二前磨牙的远中窝颊舌径、近远中径分别比上颌第二前磨牙的舌尖的远中窝颊舌径、近远中径大,从而形成了第一臼窝。
所述下颌第二前磨牙的远中窝颊舌径、近远中径分别比上颌第二前磨牙的舌尖的远中窝颊舌径、近远中径大1mm。
所述下颌第一磨牙的两个近中尖三角嵴的朝向略偏近中,中央沟略向颊侧移位,并且所述下颌第一磨牙的中央窝颊舌径、近远中径分别比所述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舌尖的中央窝颊舌径、近远中径大,从而形成了第二臼窝。
所述下颌第一磨牙的中央窝颊舌径、近远中径分别比所述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舌尖的中央窝颊舌径、近远中径大1mm。
所述下颌第一磨牙的远中颊与远中舌尖三角嵴变窄,所述下颌第一磨牙没有远中尖三角嵴,并且所述下颌第一磨牙的远中窝外形、大小与中央窝相同,从而形成了第三臼窝。
所述下颌第二磨牙的中央窝颊舌径、远近中径分别比上颌第二磨牙的中央窝颊舌径、远近中径大,从而形成了第四臼窝。
所述下颌第二磨牙的中央窝颊舌径、远近中径分别比上颌第二磨牙的中央窝颊舌径、远近中径大1mm。
附图说明
下面参考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人造牙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解剖形态的总义齿的上颌部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对本实用新型将会涉及到的牙体一般应用名词及表面标志进行说明。另外,根据现有技术对牙体的其它说明还可以参见实用新型专利CN2778225Y,因而在本文中将不再对其赘述。
由于左侧和右侧的各牙是对称分布的,因此,本实用新型在进行示例性说明时只针对右侧的上述各个牙齿分布。
此外,还需注意的是,下文所提及的“舌面”、“颊面”、“舌尖”、“颊尖”是相对于根据本发明的可反转杵臼型人造后牙在排正常杵臼时定义的,是为了方便定义各个磨牙的结构特征。当上颌相应磨牙分别旋转了180度时,各个磨牙的“舌面”、“颊面”、“舌尖”、“颊尖”也相应地对换,相互之间的位置和结构关系也相应地得以调整,但这并不会影响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上颌相应磨牙的结构特征。
参照图1,以解剖形态的总义齿的上颌部分为代表,示意性地示出了在中切牙1、2之间的中线I-I。中线为平分颅面部的一条假想线。正常情况下,中线通过两眼之间、鼻尖、两上颌中切牙及两下颌中切牙之间。中线将牙弓分成左右对称的两部分。
进一步如图1所示,对于上颌后牙和下颌后牙而言,各牙的四个轴面中,离中线I-I较近的一面称为近中面,而离中线I-I较远的一面称为远中面;接近舌的一面称为舌面,而接近颊的一面称为颊面。如进一步在上文所示地,上下颌后牙咬合时发生接触的一面称为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线性平面型人造后牙包括上颌后牙和下颌后牙。可反转杵臼型人造后牙包括上颌后牙和下颌后牙。上颌后牙由依次相邻排列的上颌第一前磨牙4、上颌第二前磨牙5、上颌第一磨牙6和上颌第二磨牙7组成,并且所述下颌后牙由依次相邻排列的下颌第一前磨牙4’、下颌第二前磨牙5’、下颌第一磨牙6’和下颌第二磨牙7’组成,如图2所示。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反转杵臼型人造后牙在排正常杵臼时的上颌后牙的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反转杵臼型人造后牙在排反转杵臼时的上颌后牙的示意图。对比图3和图4可以看出,可选地,上颌第一前磨牙4保持不变,而上颌第二前磨牙5、上颌第一磨牙6和上颌第二磨牙7在排正常杵臼和排反转杵臼时相对于牙体长轴成镜面对称关系。也就是说,在进行反转杵臼排牙时,上颌第二前磨牙5、上颌第一磨牙6和上颌第二磨牙7中的至少一个能够相对于正常排牙时旋转180度。
考虑到外观、食物切割等的需要,上颌第一前磨牙4和所述下颌第一前磨牙4’分别保持与相邻的上颌尖牙3和下颌尖牙3’在外形和功能的延续与过渡。杵臼从上颌第二前磨牙5和下颌第二磨牙5’开始。上颌第二前磨牙5和下颌第二磨牙5’、上颌第一磨牙6和下颌第二前磨牙6’、上颌第二磨牙7和下颌第二磨牙7’分别形成了杵臼关系。
进一步如图3、图4和图8所示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反转上颌第二前磨牙5具有基本上矩形形状。再如图5所示,在人造后牙排正常杵臼关系时,也就是说在第二前磨牙没有反转之前,第二前磨牙5的近远中面、近远中边缘嵴(处于面与轴面相交处)平行、等长、外形相同。上颌第二前磨牙5的舌面中龈2/3与颊面中龈2/3外形相同。上颌第二前磨牙5的舌尖顶51与颊尖项52齐高。上颌第二前磨牙5的舌尖顶51向舌侧内移,尖顶颊舌径与近远中径均加大,外观圆钝,颊舌向、近远中向左右对称。以上关于第二前磨牙5的结构特征的描述是针对在根据本发明的可反转杵臼型人造后牙在排正常杵臼关系时定义的,在第二前磨牙5反转了180度之后,上述对应关系相应地对换,尤其是舌、颊方向以及远中、近中方向发生了对换,但这并不影响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第二前磨牙5的结构特征。这同样也适用于将在下文描述的根据本发明的可反转杵臼型人造后牙的可反转的上颌第一磨牙6和上颌第二磨牙7。
如图6和图9所示,可反转的上颌第一磨牙6具有基本上平行四边形的形状。在人造后牙排正常杵臼关系时,第一磨牙6的近远中面、近远中边缘嵴平行、等长、外形相同;上颌第一磨牙6的舌面中龈2/3与颊面中龈2/3外形相同;上颌第一磨牙6具有远中舌尖61和近中舌尖62两个舌尖,这两个舌尖都比颊尖63高,例如高出0.5mm;上颌第一磨牙6的近中舌尖顶611向近中颊移位,远中舌尖62与近中舌尖61等大,并且远中舌尖顶621也向近中颊移位;上颌第一磨牙6没有斜嵴。上颌第一磨牙6的两舌尖61和62外观圆钝,颊舌向、近远中向左右对称。
如图7所示,在人造后牙排正常杵臼关系时,可反转的上颌第二磨牙7的近远中面、近远中边缘嵴平行、等长、外形相同;上颌第二磨牙7的舌面中龈2/3与颊面中龈2/3外形相同;上颌第二磨牙7的舌尖71比颊尖72高,例如高出0.5mm;下颌第二磨牙7的远中舌尖被取消,只留下了近中舌尖,也就是舌尖71,并且下颌第二磨牙的舌尖顶711向远中颊移位;下颌第二磨牙的舌尖71外观圆钝,并且颊舌向、近远中向左右对称。
无论上颌人造后牙排正常杵臼或者排反转杵臼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反转杵臼型人造后牙的下颌第二前磨牙5’的发育沟呈Y形。此外,下颌第二前磨牙5,的远中窝颊舌径、近远中径均比上颌第二前磨牙5的舌尖51的两径大1mm,从而形成了第一臼窝。
下颌第一磨牙6’的两个近中尖三角嵴的朝向略偏近中,中央沟略向颊侧移位,中央窝颊舌径、近远中径均比上颌第一磨牙6的近中舌尖的两径大1mm,为第二臼窝。下颌第一磨牙6’的远中颊与远中舌尖三角嵴变窄,下颌第一磨牙6’无远中尖三角嵴,并且下颌第一磨牙6’的远中窝外形、大小与中央窝相同,为第三臼窝。
下颌第二磨牙7’的中央窝颊舌径、远近中径均比上颌第二磨牙7的两径大1mm,为第四臼窝。
下牙的1/3从颊舌断面看左右对称,中龈2/3颊侧大于舌侧,外形高点在中1/3与龈1/3交界处。
4.中重度反关系时,可以很方便地将上牙原地转位180度排成反上下牙在原牙位、接触是原牙尖,当颌间间隙不足时只需将颊侧原盖嵴部略磨掉一些。尖牙的远中略向舌侧扭转,而第一前磨牙的位置略向舌侧移位即可与第二前磨牙邻接移行。
5.如一侧为反而另一侧为正常时,正常侧按在以上第2条所述的方式排牙,而反侧按以上第4条所述的方式排牙,且任意一侧作工作侧、平衡侧都行。目前世界上所有的型中,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反转杵臼型。
6.上颌的单颌总义齿,仅用可反转杵臼型的上牙,因其颊舌径比常用的解剖可反转杵臼型型后牙的颊舌径大,建立正常覆盖较容易。可根据下颌真牙列的面外形来决定上下颌牙的面外形如何做适量调改。正常关系时,排法可以以上第1条或者第2条所描述的方式进行;反关系时,排法可以以上第3条或者第4条所描述的方式进行。
Claims (10)
1.一种可反转杵臼型人造后牙,其包括上颌后牙和下颌后牙,其中所述上颌后牙包括依次相邻排列的能反转的上颌第二磨牙(7)、能反转的上颌第一磨牙(6)、能反转的上颌第二前磨牙(5)和与相邻的上颌尖牙保持在外形和功能的延续与过渡的能反转的上颌第一前磨牙(4),并且所述下颌后牙包括依次相邻排列的下颌第二磨牙(7’)、下颌第一磨牙(6’)、下颌第二前磨牙(5’)和与相邻的下颌尖牙保持在外形和功能的延续与过渡的下颌第一前磨牙(4’),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颌第二前磨牙(5)与所述下颌第二前磨牙(5’)、所述上颌第一磨牙(6)与所述下颌第一磨牙(6’)、所述上颌第二磨牙(7)与所述下颌第二磨牙(7’)分别形成正常杵臼关系,其中,相比排正常杵臼关系的所述人造后牙时,所述人造后牙的所述上颌第二前磨牙(5)、所述上颌第一磨牙(6)和所述上颌第二磨牙(7)中的至少一个能够转动180度以形成反转杵臼关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反转杵臼型人造后牙,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颌第二前磨牙(5’)的发育沟呈Y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470332 CN203263568U (zh) | 2012-09-05 | 2012-09-05 | 可反转杵臼*型人造后牙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470332 CN203263568U (zh) | 2012-09-05 | 2012-09-05 | 可反转杵臼*型人造后牙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263568U true CN203263568U (zh) | 2013-11-06 |
Family
ID=49494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22047033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63568U (zh) | 2012-09-05 | 2012-09-05 | 可反转杵臼*型人造后牙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263568U (zh) |
-
2012
- 2012-09-05 CN CN 201220470332 patent/CN20326356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Sabri | The eight components of a balanced smile | |
US11284976B2 (en) | Artificial teeth set including mandibular coupled artificial teeth having an arch shape and maxillary coupled artificial teeth having an arch shape | |
TWI816095B (zh) | 齒列矯正牙套的製造方法 | |
CN105147401A (zh) | 一种基于牙根信息的数字化排牙方法 | |
CN107411835A (zh) | 一种3d速成牙齿制作及方法 | |
CN216797888U (zh) | 可反转杵臼咬合型人造后牙 | |
CN117379200A (zh) | 以上颌咬合结构引导下颌生长重建的早期矫治器制作方法 | |
CN202821673U (zh) | 口腔正畸矫治用的三眼扩弓簧 | |
CN203263568U (zh) | 可反转杵臼*型人造后牙 | |
JP4546572B1 (ja) | 人工臼歯 | |
JP2018196535A (ja) | 基準義歯床、基準義歯、部分床義歯作製キット及び部分床義歯作製方法 | |
JP4495244B2 (ja) | 人工臼歯 | |
May et al. | Smile Aesthetics | |
Tatel | Reshaping a Mesiodens. | |
Tejani et al. | Focal dermal hypoplasia: oral and dental findings | |
Irish | Terms and terminology used in dental anthropology | |
KR100974805B1 (ko) | 치은 형성 조각도 | |
CN209645100U (zh) | 一种排牙器和排牙套盒 | |
Venkateswaran et al. | Skeletal anchorage using mini-implants in the maxillary tuberosity region | |
Jain et al. | Full mouth rehabilitation of an ectodermal dysplasia patient with hypodontia and reduced vertical dimension using metal ceramic restorations: a case report | |
CN2537363Y (zh) | 功能性颌骨矫形器 | |
WO2023188996A1 (ja) | 人工歯群 | |
RU219768U1 (ru) | Раковинообразный ортодонтический аппарат | |
CN220442753U (zh) | 一种引导下颌向前的矫治器 | |
CN113749797B (zh) | 一种非均匀厚度的隐形矫治器及其设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06 Termination date: 2019090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