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41663U - 一种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241663U
CN203241663U CN 201320293664 CN201320293664U CN203241663U CN 203241663 U CN203241663 U CN 203241663U CN 201320293664 CN201320293664 CN 201320293664 CN 201320293664 U CN201320293664 U CN 201320293664U CN 203241663 U CN203241663 U CN 2032416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little
dottle pin
pin structure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29366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凌志
王春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29366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2416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2416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24166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涉及显示设备制造领域,能够能够保证对盒过程中基板的对位精度,从而提高产品良率。该显示面板包括:对盒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的非显示区域设置有顶端带有微吸盘的隔垫结构,所述第一基板通过所述隔垫结构顶端的微吸盘与所述第二基板吸附在一起;和/或,所述第二基板的非显示区域设置有顶端带微吸盘的隔垫结构,所述第二基板通过所述隔垫结构顶端的微吸盘与所述第一基板吸附在一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应用于显示面板制造。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设备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液晶显示面板制作过程中,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分别制作,采用液晶滴注工艺,将液晶滴加在彩膜基板或阵列基板上,再另一基板上涂敷封框胶并对盒制作成液晶面板。现在高分辨率液晶面板正成为液晶面板的主流,由此带来了对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越来越高的对位要求,但是采用现有技术在一侧基板上涂敷封框胶并对盒之后需要将其从对盒设备中取出送至紫外光固化设备和热固化设备中对封框胶进行光固化和热固化处理,而在该光固化制程之前封框胶黏结性较差,因此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的位置是相对容易发生错位的,在该状态下对显示面板的任一位置移动或制程操作均会影响到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的对位精度,从而造成产品良率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能够保证对盒过程中基板的对位精度,从而提高产品良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对盒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一基板的非显示区域设置有顶端带有微吸盘的隔垫结构,所述第一基板通过所述隔垫结构顶端的微吸盘与所述第二基板吸附在一起;
和/或,
所述第二基板的非显示区域设置有顶端带微吸盘的隔垫结构,所述第二基板通过所述隔垫结构顶端的微吸盘与所述第一基板吸附在一起。
可选的,所述隔垫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的非显示区域时,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隔垫结构之间设置有微吸盘基座。
可选的,所述第一基板为彩膜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为阵列基板时;
所述微吸盘基座与所述彩膜基板上显示区域的彩膜层同层或与非显示区域的黑矩阵层同层形成。
可选的,
所述微吸盘基座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域的黑矩阵上,并且由形成所述显示区域的彩膜层材料形成;
或者,
所述微吸盘基座由所述非显示区域的黑矩阵层形成,并且所述微吸盘基座设置在由形成所述显示区域的彩膜层材料形成的彩膜上。
可选的,所述隔垫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的非显示区域时,所述隔垫结构顶端的微吸盘对应的第二基板上还包括吸附层。
可选的,所述隔垫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的非显示区域时,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隔垫结构之间设置有微吸盘基座。
可选的,所述隔垫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的非显示区域时,所述隔垫结构顶端的微吸盘对应的第一基板上还包括微吸盘吸附层。
可选的,所述第一基板为彩膜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为阵列基板时;
所述微吸盘吸附层与所述彩膜基板显示区域的彩膜层同层或与非显示区域的黑矩阵层同层形成。
可选的,
所述微吸盘吸附层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域的黑矩阵上,并且由形成所述显示区域的彩膜层材料形成;
或者,
所述微吸盘吸附层由所述非显示区域的黑矩阵层形成,并且所述微吸盘基座设置在由形成所述显示区域的彩膜层材料形成的彩膜上。
可选的,对盒前所述微吸盘为凹陷结构。
可选的,所述隔垫结构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或所述第二基板上。
可选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或第二基板上设置有一层平坦化胶层,对盒后所述隔垫结构的微吸盘与所述平坦化胶层吸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在第一基板和/或第二基板的非显示区域上设置带有微吸盘的隔垫结构,使得在基板对盒后,在固化制程前,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吸附在一起,防止相互滑动,从而更好的保证了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对位精度,提高产品良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对盒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基板;
2-第二基板;
11-隔垫结构;
12-微吸盘;
13-黑矩阵;
14-微吸盘基座;
15-吸附层;
16-微吸盘吸附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对盒的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第一基板1的非显示区域设置有顶端带有微吸盘12的隔垫结构11,第一基板1通过隔垫结构11顶端的微吸盘12与第二基板2吸附在一起;
和/或,
第二基板2的非显示区域设置有顶端带微吸盘12的隔垫结构11,第二基板2通过隔垫结构11顶端的微吸盘12与第一基板1吸附在一起。
其中图1示出了一种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上均设置有顶端带有微吸盘的隔垫结构的显示面板,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个显示面板中,也可只在第一基板或只在第二基板上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顶端带有微吸盘的隔垫结构。
其中,对盒前隔垫结构顶端的微吸盘为凹陷结构,图2示出了对盒前第一基板1上形成的隔垫结构11顶端的微吸盘12的形态。
由于在第一基板和/或第二基板的非显示区域形成有带有微吸盘的隔垫结构,因此在对盒过程中微吸盘可以和二基板或第一基板吸附在一起在进行封框胶光固化工艺中避免第二基板和第一基板发生相对滑动,进而影响对位精度。可以理解的是当彩膜层制作在第一基板上,扫描电路制作在第二基板上时,第一基板用作彩膜基板,第二基板用作阵列基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在第一基板和/或第二基板的非显示区域上设置带有微吸盘的隔垫结构,使得在基板对盒后,在固化制程前,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吸附在一起,防止相互滑动,从而更好的保证了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对位精度,提高产品良率。
当然该隔垫结构可以是通过专门的工艺制作,当然也可以是直接通过原有的制作隔垫物的工艺制作形成,这样可以节约工序,只是需要在现有技术形成的隔垫物的顶端制作微吸盘。
可选的,参照图3所示,在采用原有的隔垫物制作工艺在第一基板上形成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垫结构时,隔垫结构11设置在第一基板1的非显示区域时,第一基板与隔垫结构11之间设置有微吸盘基座14;由于在非显示区域的隔垫物的顶端形成微吸盘,因此在对盒过程中微吸盘可以和第二基板吸附在一起,但是由于该微吸盘是直接在原有的隔垫物顶端制作形成(参照图2所示,一般该微吸盘为凹陷结构,相当于削减了隔垫物的有效支撑高度),因此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对盒过程中,该微吸盘结构要想起到良好的吸附作用,则带有微吸盘结构的隔垫物必须和普通的隔垫物具有相同的有效支撑高度,因此在第一基板上为该形成有微吸盘的隔垫结构设置微吸盘基座,以此来补充有效支撑高度。
此外可选的,第一基板为彩膜基板,第二基板为阵列基板时,为了避免增加不必要的制程工艺,微吸盘基座14与彩膜基板1上显示区域被黑矩阵13围设的彩膜层同层形成。此时微吸盘基座14设置在非显示区域的黑矩阵13上,并且由形成显示区域的彩膜层材料形成;即在形成彩膜层的过程中,直接通过形成像素彩膜的材料层在非显示区域的黑矩阵上形成该微吸盘基座,例如,在由红绿蓝三原色形成的彩膜基板上,该微吸盘基座可以包括红绿蓝三原色像素层的树脂材料。
此外,在彩膜层和黑矩阵的制程工艺中,可以先制作彩膜层也可以先制作黑矩阵,如果先制作彩膜层,则可以在保留非显示区域对应微吸盘基座位置的材料层,而在形成非显示区域形成黑矩阵后,黑矩阵在对应微吸盘基座位置处形成凸起,作为微吸盘基座,此时微吸盘基座14与非显示区域的黑矩阵层同层形成(参照图4所示),即微吸盘基座14由非显示区域的黑矩阵13形成,并且微吸盘基座设置在由形成显示区域的彩膜层材料形成的彩膜上。可选的,微吸盘基座平行于基板的截面为圆形或三角形或多边形。
可选的,参照图5所示,隔垫结构11设置在第一基板上的非显示区域时,隔垫结构11顶端的微吸盘12对应的第二基板2上还包括吸附层15。该吸附层15可以在制作第二基板的过程中采用树脂材料形成,此时,该隔垫结构11设置在第一基板1非显示区域的黑矩阵13上,此外第一基板1的结构中并不包括图3或4中所示的微吸盘基座结构,因此需要该吸附层15提供的高度补充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间隔垫结构的有效支撑高度,该吸附层15(和上述图3或4对应的实施例中微吸盘基座的作用相同)用于以使得微吸盘起到良好的吸附作用,这里不再赘述。
同样可选的,参照图6所示,在采用原有的隔垫物制作工艺在第二基板上形成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垫结构,即隔垫结构11设置在第二基板2的非显示区域时,隔垫结构11顶端的微吸盘12对应的第一基板1上还包括微吸盘吸附层16。这里,微吸盘吸附层16(和图3或4中对应的微吸盘基座14起到相同的作用)用于补充隔垫结构11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间有效支撑高度。
此外可选的,第一基板为彩膜基板,第二基板为阵列基板时,为了避免增加不必要的制程工艺,微吸盘吸附层16与彩膜基板1上显示区域的彩膜层同层形成。此时,微吸盘吸附层16设置在非显示区域的黑矩阵13上,并且由形成显示区域的彩膜层材料形成,即在形成彩膜层的过程中,直接通过形成像素彩膜的材料层形成该微吸盘吸附层16,例如,在由红绿蓝三原色形成的彩膜基板上,该微吸盘吸附层16可以包括红绿蓝三原色像素层的树脂材料。
此外,在彩膜层和黑矩阵的制程工艺中,可以先制作彩膜层也可以先制作黑矩阵,如果先制作彩膜层,则可以在保留非显示区域对应微吸盘吸附层位置的材料层,而在形成非显示区域形成黑矩阵后,黑矩阵在对应微吸盘吸附层位置处形成凸起,作为微吸盘吸附层,此时微吸盘吸附层16与非显示区域的黑矩阵层同层形成(参照图7所示),即微吸盘吸附层16由非显示区域的黑矩阵13形成,并且微吸盘吸附层16设置在由形成所述显示区域的彩膜层材料形成的彩膜上。
可选的,微吸盘吸附层平行于基板的截面为圆形或三角形或多边形。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方案,参照图8所示,隔垫结构11设置在第二基板2的非显示区域时,第二基板2与隔垫结构11之间设置有微吸盘基座14。该微吸盘基座14可以在制作第二基板的过程中采用树脂材料形成,此时,该隔垫结构11设置在该微吸盘结构14上(此时第一基板1的结构中并不包括图3或4中所示的微吸盘基座结构),因此需要该微吸盘基座14提供的高度补充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间隔垫结构的有效支撑高度,以使得微吸盘起到良好的吸附作用。
可选的,为了保证显示面板对盒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受力情况均匀分布,可以设置隔垫结构均匀分布于第一基板和/或第二基板上。
进一步的,第一基板和/或第二基板上设置有一层平坦化胶层,对盒后隔垫结构的微吸盘与平坦化胶层吸附。由于第一基板和/或第二基板是采用现有技术的制作工艺,因此为了保证微吸盘结构良好的吸附作用,需要使得微吸盘结构对应的基板上的吸附区域尽可能的平坦,通常需要在制程中保证微吸盘对应的基板上的区域的高度差异控制在0.4μm以内,因此可以在基板上设置一层平坦化胶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在第一基板和/或第二基板的非显示区域上设置有顶端带有微吸盘的隔垫结构,使得在基板对盒后,在固化制程前,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吸附在一起,从而更好的保证了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的对位精度,提高产品良率。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中以第一基板为彩膜基板第二基板为阵列基板为例进行说明,具体参照如下步骤:
101、在基板上形成一层黑矩阵。
具体的,可以采用涂覆工艺在基板上形成一层黑矩阵材料层,该黑矩阵材料层可以为不透明的树脂材料,然后通过掩膜板曝光形成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的图形。
102、在上述基板上形成彩膜材料层,在显示区域形成彩膜层,在非显示区域形成微吸盘基座。
具体的,以制作红绿蓝三原色的液晶显示面板为例,则102具体包括依次在上述基板上形成红色、绿色和蓝色树脂材料层,并在形成每一颜色的材料层后分别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在显示区域分别形成红绿蓝像素彩膜层,同时在上述形成红绿蓝像素彩膜层的构图工艺中形成非显示区域的微吸盘基座,因此该微吸盘基座可以由同一次构图工艺中单一颜色的树脂材料形成,也可以在以上分别形成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彩膜层的三次构图工艺中的两次或三次构图工艺中形成。
如图3和4,在彩膜基板的制作工艺中,黑矩阵和彩膜制作工艺的顺序可以前后调换,因此,步骤101形成黑矩阵和102形成彩膜材料层的顺序可以互换,当然在先制作彩膜层时,需要在非显示区域保留对应微吸盘基座位置处的材料,在形成非显示区域的黑矩阵后在微吸盘基座位置处形成凸起作为微吸盘基座,而由此形成的显示面板结构上的区别即微吸盘基座与彩膜层或者黑矩阵层同层形成,在此仅以先形成黑矩阵后形成彩膜材料层为例。
103、在上述基板的非显示区域形成顶端带有微吸盘的隔垫物形成彩膜基板。
具体包括在上述彩膜基板上涂覆隔垫物树脂材料,在非显示区域使用半掩膜(half-tone)形成顶端带有微吸盘结构的隔垫物,当然微吸盘的大小及凹陷程度不做限制,以具体的隔垫物顶端的截面积大小为限。
104、将上述的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对盒。
可选的,如图5所示的结构,亦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直接形成彩膜基板后(即在步骤101和102中不形成微吸盘基座)在非显示区域的黑矩阵上形成隔垫结构;并在阵列基板上对应彩膜基板上隔垫结构顶端微吸盘位置处形成微吸盘吸附层;然后将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对盒。当然该微吸盘吸附层可以采用树脂材料形成,具体工艺流程这里不再赘述
或者,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中以第一基板为彩膜基板第二基板为阵列基板为例进行说明,具体参照如下步骤:
201、在基板上形成一层黑矩阵。
具体的,可以采用涂覆工艺在基板上形成一层黑矩阵材料层,该黑矩阵材料层可以为不透明的树脂材料,然后通过掩膜板曝光形成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的图形。
202、在上述基板上形成彩膜材料层,在显示区域形成彩膜层,在非显示区域形成吸附层得到彩膜基板。
具体的,以制作红绿蓝三原色的液晶显示面板为例,则202具体包括依次在上述基板上形成红色、绿色和蓝色树脂材料层,并在形成每一颜色的材料层后分别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在显示区域分别形成红绿蓝像素彩膜层,同时在上述形成红绿蓝像素彩膜层的构图工艺中形成非显示区域的吸附层,因此该吸附层可以由同一次构图工艺中单一颜色的树脂材料形成,也可以在以上分别形成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彩膜层的三次构图工艺中的两次或三次构图工艺中形成。
如图6和7,在彩膜基板的制作工艺中,黑矩阵和彩膜制作工艺的顺序可以前后调换,因此,步骤201形成黑矩阵和202形成彩膜材料层的顺序可以互换,当然在先制作彩膜层时,需要在非显示区域保留对应吸附层位置处的材料,在形成非显示区域的黑矩阵后在吸附层位置处形成凸起作为吸附层,而由此形成的显示面板结构上的区别即吸附层与彩膜层或者黑矩阵层同层形成,在此仅以先形成黑矩阵后形成彩膜材料层为例。
203、在阵列基板的非显示区域形成顶端带有微吸盘的隔垫物,其中微吸盘的位置对应上述步骤202中形成的吸附层。
具体包括在上述彩膜基板上涂覆隔垫物树脂材料,在非显示区域使用半掩膜(half-tone)形成顶端带有微吸盘结构的隔垫物,当然微吸盘的大小及凹陷程度不做限制,以具体的隔垫物顶端的截面积大小为限。
204、将上述的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对盒。
可选的,参照图8所示,隔垫结构设置在阵列基板上时,亦可以直接采用现有技术形成的彩膜基板(即在步骤201和202中不形成吸附层);在阵列基板与隔垫结构之间形成微吸盘基座;然后将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对盒。当然该微吸盘基座可以采用树脂材料形成,具体工艺流程这里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对盒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板的非显示区域设置有顶端带有微吸盘的隔垫结构,所述第一基板通过所述隔垫结构顶端的微吸盘与所述第二基板吸附在一起;
和/或,
所述第二基板的非显示区域设置有顶端带微吸盘的隔垫结构,所述第二基板通过所述隔垫结构顶端的微吸盘与所述第一基板吸附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垫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的非显示区域时,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隔垫结构之间设置有微吸盘基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为彩膜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为阵列基板时;
所述微吸盘基座与所述彩膜基板上显示区域的彩膜层同层或与非显示区域的黑矩阵层同层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吸盘基座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域的黑矩阵上,并且由形成所述显示区域的彩膜层材料形成;
或者,
所述微吸盘基座由所述非显示区域的黑矩阵层形成,并且所述微吸盘基座设置在由形成所述显示区域的彩膜层材料形成的彩膜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垫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的非显示区域时,所述隔垫结构顶端的微吸盘对应的第二基板上还包括吸附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垫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的非显示区域时,所述第二基板与所述隔垫结构之间设置有微吸盘基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垫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的非显示区域时,所述隔垫结构顶端的微吸盘对应的第一基板上还包括微吸盘吸附层。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为彩膜基板,所述第二基板为阵列基板时;
所述微吸盘吸附层与所述彩膜基板显示区域的彩膜层同层或与非显示区域的黑矩阵层同层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吸盘吸附层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域的黑矩阵上,并且由形成所述显示区域的彩膜层材料形成;
或者,
所述微吸盘吸附层由所述非显示区域的黑矩阵层形成,并且所述微吸盘基座设置在由形成所述显示区域的彩膜层材料形成的彩膜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对盒前所述微吸盘为凹陷结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垫结构均匀分布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或所述第二基板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和/或第二基板上设置有一层平坦化胶层,对盒后所述隔垫结构的微吸盘与所述平坦化胶层吸附。
CN 201320293664 2013-05-27 2013-05-27 一种显示面板 Expired - Lifetime CN2032416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293664 CN203241663U (zh) 2013-05-27 2013-05-27 一种显示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293664 CN203241663U (zh) 2013-05-27 2013-05-27 一种显示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241663U true CN203241663U (zh) 2013-10-16

Family

ID=49318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293664 Expired - Lifetime CN203241663U (zh) 2013-05-27 2013-05-27 一种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241663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09324A (zh) * 2014-02-18 2014-05-21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4391402A (zh) * 2014-12-17 2015-03-04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WO2016086591A1 (zh) * 2014-12-03 2016-06-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09324A (zh) * 2014-02-18 2014-05-21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3809324B (zh) * 2014-02-18 2016-08-17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16086591A1 (zh) * 2014-12-03 2016-06-0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US9895860B2 (en) 2014-12-03 2018-02-20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4391402A (zh) * 2014-12-17 2015-03-04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85251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203069938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6154613B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202166809U (zh) 一种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US20160091640A1 (en) Color conversion film, display panel using color conversion film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color conversion film
CN104133325A (zh) 一种显示基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4155796A (zh) 液晶显示面板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103941484A (zh) 柔性液晶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202533683U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器
CN104090428A (zh) 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4865735A (zh) 彩膜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液晶显示面板
CN103869526B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3824876A (zh) 一种三维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三维显示装置
CN104035243A (zh) 一种隔垫物、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3084383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4865744A (zh) 一种3d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203241663U (zh) 一种显示面板
CN103531095A (zh) 显示用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2854628A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3533795A (zh) 显示用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4503134A (zh) 一种彩膜基板、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4122673B (zh) Led显示屏的3d光栅贴合工艺
CN103869518A (zh) 液晶显示器的制造方法及其产品
CN102629000A (zh) 一种3d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1533158B (zh) 立体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及用于制造立体显示器的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JINGDONGF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BEIJING BOE PHOTOELECTRICITY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706

Owner name: BEIJING BOE PHOTOELECTRICITY SCIENCE + TECHNOLOGY

Effective date: 2015070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706

Address after: 100015 Jiuxianqiao Road, Beijing, No. 10, No.

Patentee after: BOE TECHNOLOGY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76 Beijing city Daxing District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of Beijing Road No. 8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16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