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37188U - 车辆防撞横梁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防撞横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237188U
CN203237188U CN 201320266609 CN201320266609U CN203237188U CN 203237188 U CN203237188 U CN 203237188U CN 201320266609 CN201320266609 CN 201320266609 CN 201320266609 U CN201320266609 U CN 201320266609U CN 203237188 U CN203237188 U CN 2032371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cross beam
shaped
entablatrance
beam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26660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烨
王玉超
岳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26660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2371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2371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23718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防撞横梁结构,设置于车辆后排座椅与备胎存放处之间,包括:上横梁,位于车辆后地板的上方,其下表面与该车辆后地板连接,至少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上横梁连接板,一端与该上横梁的第一连接部相连,其下表面与车身侧围相连;下横梁,位于该车辆后地板的下方,与该上横梁对应设置,其上表面与该车辆后地板连接,至少一端设有第二连接部;下横梁连接板,一端与该下横梁的第二连接部相连,另一端与车身后纵梁相连。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车辆发生碰撞尤其是后碰时,能将备胎对该车辆防撞横梁结构的冲击力传递到车身侧围以及车身后纵梁上,从而有效减小车身在后排座椅处的变形量,减轻后排乘员受到的伤害。

Description

车辆防撞横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碰撞安全领域,尤其涉及车辆防撞横梁结构。
背景技术
全球的车辆保有量迅速增加,中国的车辆保有量也已超一亿,随之而来的是触目惊心的交通安全问题。目前车辆的车身主要由薄钢板和加强梁结构组成,出于燃油经济性的考虑,薄钢板的厚度较小,这导致车身强度较低,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车身的形变量会很大,这对乘员的人身安全带来了较大的隐患。为提高车辆的后碰防撞性能,在车辆后地板上于后排座椅与备胎存放处之间,需要设置防撞横梁结构,该防撞横梁结构横向连接整个车身,可有效减小发生碰撞尤其是后碰时车身在后排座椅处的变形量,从而减轻后排乘员受到的伤害。
目前,在车辆后地板上于后排座椅与备胎存放处之间,往往未设置防撞横梁结构或仅设置后地板下表面上的一根单体横梁。在车辆受到较大的后部冲击时,容易造成备胎受到挤压冲击后排座椅,对后排乘员造成较大的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优点在下文的描述中部分地陈述,或者可从该描述显而易见,或者可通过实践本实用新型而学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防撞横梁结构,设置于车辆后排座椅与备胎存放处之间,采用对应设置在车辆后地板上下方的上横梁以及下横梁,且上横梁通过上横梁连接板与车身侧围连接,下横梁通过下横梁连接板与车身后纵梁连接,从而在车辆发生碰撞尤其是后碰时,能将备胎对该车辆防撞横梁结构的冲击力传递到车身侧围以及车身后纵梁上。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防撞横梁结构,设置于车辆后排座椅与备胎存放处之间,包括:上横梁,位于车辆后地板的上方,其下表面与该车辆后地板连接,至少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上横梁连接板,一端与该上横梁的第一连接部相连,其下表面与车身侧围相连;下横梁,位于该车辆后地板的下方,与该上横梁对应设置,其上表面与该车辆后地板连接,至少一端设有第二连接部;下横梁连接板,一端与该下横梁的第二连接部相连,另一端与车身后纵梁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该上横梁的横截面为U型,该第一连接部为设置在该U型底部的连接孔或设置在该U型外表面的焊接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该U型的两个端部设有用于与该车辆后地板相连的翻边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该上横梁连接板的横截面为U型,且该上横梁连接板沿纵向弯曲形成弧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该U型的两个端部设有用于与该车身侧围以及车辆后地板相连的翻边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该下横梁的横截面为U型,该第二连接部为设置在该U型底部的连接孔或设置在该U型外表面的焊接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该U型的两个端部设有用于与该车辆后地板相连的翻边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该下横梁连接板的横截面为U型,该下横梁用于与该车身后纵梁相连的一端的U型宽度大于另一端的U型宽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该U型的两个端部设有用于与该车辆后地板相连的翻边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该下横梁连接板用于与该车身后纵梁相连的一端的U型的侧边或底部设有用于连接该车身后纵梁的翻边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防撞横梁结构,包括上横梁、上横梁连接板、下横梁及下横梁连接板,其中上横梁与下横梁对应设置,与车辆后地板构成一个近似的“日”字形,且上横梁通过上横梁连接板与车身侧围连接,将备胎对该车辆防撞横梁结构的冲击力传递到车身侧围上;下横梁通过下横梁连接板与车身后纵梁连接,将备胎对该车辆防撞横梁结构的冲击力传递到车身后纵梁上;有效地减小车辆碰撞时对后排乘员及油箱造成的损伤。
通过阅读说明书,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更好地了解这些技术方案的特征和内容。
附图说明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并结合实例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实现方式将会更加明显,其中附图所示内容仅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说明,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意义上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防撞横梁结构的整体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防撞横梁结构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横梁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横梁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横梁与下横梁的安装后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横梁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横梁与下横梁连接件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防撞横梁结构,设置于车辆后排座椅与备胎存放处之间,包括位于车辆后地板70上方的上横梁10和上横梁连接板20,以及位于车辆后地板70下方的下横梁30和下横梁连接板40。
其中上横梁10的下表面与车辆后地板相连,其横截面为U型,至少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11,该第一连接部11为设置在该U型底部的连接孔或设置在该U型外表面的焊接边。请同时参照图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横梁的俯视图。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连接部11为连接孔,虽然图中显示两个连接孔,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对上横梁10上连接孔的个数做限定。为了更好地实现该上横梁10与车辆后地板70的连接,在该U型的两个端部上可以设置翻边结构13,增加与车辆后地板70的连接面积。同时为了减轻上横梁10的重量,该U型的底部或侧边可以设置减重部12,在本实施例中,该减重部12可以壁厚小于上横梁10其他部位壁厚的坑洞或直接为穿通的孔状结构,且该减重部12同时设置在该U型的底部以及侧边。
上横梁连接板20,用于连接上横梁10以及车身侧围50,其中该车身侧围50还包括侧围加强件51。请同时参照图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横梁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该上横梁连接板20的横截面呈U型,且上横梁连接板20沿纵向弯曲形成弧型。由于上横梁10的第一连接部11为连接孔,所以该上横梁连接板20一端的U型底部上也设有与上横梁10上的第一连接部11相对应的连接孔22,若该第一连接部11为焊接边,则在该上横梁连接板20上利用焊接边取代连接孔22。当然,也可以在该上横梁连接板20以及上横梁10上同时设置连接孔以及焊接边使两者的连接更稳定牢固。上述连接孔可以为螺栓孔,利用螺栓穿过上横梁连接板20上的连接孔22以及上横梁10上的第一连接部11(连接孔)实现上横梁连接板20与上横梁10之间的连接。
为了使上横梁连接板20与车身侧围50更好地连接在一起,在该上横梁连接板20另一端的U型底部上可以设置用于与侧围加强件51相连的连接孔21以及焊接边23,当然,也可以仅设置连接孔21,或仅设置焊接边23。当设置连接孔21时,需要在侧围加强件51上设置与连接孔21相应的连接孔,再利用螺栓等连接件分别穿过侧围加强件51以及上横梁连接板20实现两者的连接。
为了进一步加强上横梁连接板20的连接作用,在该上横梁连接板20U型的两个端部上设置翻边结构24以及25,其中翻边结构25用于与车身侧围50连接,翻边结构24用于与车辆后地板70连接。
请再同时参照图5和图6,该下横梁30的横截面为U型,与上横梁10对应设置,其上表面与该车辆后地板70连接,至少一端设有第二连接部32,该第二连接部32为设置在该U型底部的连接孔或设置在该U型外表面的焊接边。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连接部32为焊接边,为了更好地与车辆后地板70连接,该U型的两个端部设有用于与车辆后地板70相连的翻边结构31。由于上横梁10的横截面也为U型且在该U型的两个端部同样设有翻边结构13,所以在设置下横梁30时,可以使下横梁30的翻边结构31与上横梁10的翻边结构13对应,这样上横梁10、车辆后地板70以及下横梁30就构成了一个如图5所示的近似的“日”字形,该种车辆防撞横梁结构的纵向中轴面与车辆后悬置轴线重合且与后轮轴线距离小于5mm,有效提高了该车身的扭转刚度及侧倾稳定性能,这种车辆防撞横梁结构起到多重作用,满足车身设计的轻量化要求。
请接续参照图7,下横梁连接板40用于连接下横梁30以及车身后纵梁60,其横截面为U型,且该下横梁连接板40用于与该车身后纵梁60相连的一端的U型宽度大于另一端的U型宽度。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下横梁30的第二连接部32为焊接边,所以下横梁连接板40中U型宽度较小的一端设有用于与下横梁30的第二连接部32连接的焊接边42,该下横梁连接板40与下横梁30连接后的结构如图8所示。若该第二连接部32为连接孔,则在该下横梁连接板40上采用连接孔取代焊接边42,当然,也可以同时设置连接孔以及焊接边使下横梁连接板40与下横梁30的连接更稳定牢固。上述连接孔可以为螺栓孔,利用螺栓穿过下横梁连接板40上的连接孔以及下横梁30上的第二连接部32(连接孔)实现下横梁连接板40与下横梁30之间的连接。
下横梁连接板40中U型宽度较大的一端用于与该车身后纵梁60相连,该端U型的侧边或底部设有用于连接该车身后纵梁60的翻边结构43,在本实施例中,该U型的侧边和底部同时设有用于连接该车身后纵梁60的翻边结构43。为了使下横梁连接板40连接更稳定,在该U型的两个端部设有用于与该车辆后地板70相连的翻边结构41。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防撞横梁结构,包括上横梁、上横梁连接板、下横梁及下横梁连接板,其中上横梁与下横梁平行地连接在后地板的上下表面,构成一个近似的“日”字形,且上横梁通过上横梁连接板与车身侧围连接,将备胎对该车辆防撞横梁结构的冲击力传递到车身侧围上;下横梁通过下横梁连接板与车身后纵梁连接,将备胎对该车辆防撞横梁结构的冲击力传递到车身后纵梁上;其中该上横梁连接板还与车辆后地板以及车身侧围相连,该下横梁连接板还与车辆后地板相连,使上述部件的连接更加稳定。有效解决了在车辆后部受到较强撞击时,备胎前移冲击后排座椅,并对后排乘员造成较大损伤的后碰安全问题。同时,使用这种车辆后地板横梁结构,能有效提高车身的扭转刚度及侧倾稳定性,满足轻量化设计要求。
以上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实质,可以有多种变型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举例而言,作为一个实施例的部分示出或描述的特征可用于另一实施例以得到又一实施例。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辆防撞横梁结构,设置于车辆后排座椅与备胎存放处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横梁,位于车辆后地板的上方,其下表面与所述车辆后地板连接,至少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
上横梁连接板,一端与所述上横梁的第一连接部相连,其下表面与车身侧围相连;
下横梁,位于所述车辆后地板的下方,与所述上横梁对应设置,其上表面与所述车辆后地板连接,至少一端设有第二连接部;
下横梁连接板,一端与所述下横梁的第二连接部相连,另一端与车身后纵梁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防撞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梁的横截面为U型,所述第一连接部为设置在所述U型底部的连接孔或设置在所述U型外表面的焊接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防撞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的两个端部设有用于与所述车辆后地板相连的翻边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防撞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横梁连接板的横截面为U型,且所述上横梁连接板沿纵向弯曲形成弧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防撞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的两个端部设有用于与所述车身侧围以及车辆后地板相连的翻边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防撞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横梁的横截面为U型,所述第二连接部为设置在所述U型底部的连接孔或设置在所述U型外表面的焊接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防撞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的两个端部设有用于与所述车辆后地板相连的翻边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防撞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横梁连接板的横截面为U型,所述下横梁连接板用于与所述车身后纵梁相连的一端的U型宽度大于另一端的U型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防撞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的两个端部设有用于与所述车辆后地板相连的翻边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防撞横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横梁连接板用于与所述车身后纵梁相连的一端的U型的侧边或底部设有用于连接所述车身后纵梁的翻边结构。
CN 201320266609 2013-05-15 2013-05-15 车辆防撞横梁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371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266609 CN203237188U (zh) 2013-05-15 2013-05-15 车辆防撞横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266609 CN203237188U (zh) 2013-05-15 2013-05-15 车辆防撞横梁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237188U true CN203237188U (zh) 2013-10-16

Family

ID=493145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266609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37188U (zh) 2013-05-15 2013-05-15 车辆防撞横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237188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01529A1 (zh) * 2017-06-30 2019-01-0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483A (zh) * 2017-06-30 2019-01-1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29A (zh) * 2017-06-30 2019-01-1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59A (zh) * 2017-06-30 2019-01-1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823396A (zh) * 2017-11-23 2019-05-31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底盘后框架总成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01529A1 (zh) * 2017-06-30 2019-01-0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461A (zh) * 2017-06-30 2019-01-1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483A (zh) * 2017-06-30 2019-01-1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29A (zh) * 2017-06-30 2019-01-1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59A (zh) * 2017-06-30 2019-01-1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59B (zh) * 2017-06-30 2020-10-2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29B (zh) * 2017-06-30 2020-12-2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823396A (zh) * 2017-11-23 2019-05-31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底盘后框架总成
CN109823396B (zh) * 2017-11-23 2024-05-10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底盘后框架总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237188U (zh) 车辆防撞横梁结构
US8333425B2 (en) Vehicle front structure
US20170182873A1 (en) Structural underbody support in a vehicle
EP1519869B1 (en) Vehicle chassis
CN105936303A (zh) 蓄电池单元搭载结构
CN103723025A (zh) 一种电动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
CN203681239U (zh) 一种电动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
CN106985910B (zh) 车身后部结构
CN107963130B (zh) 前围总成及包括其的汽车
CN202827805U (zh) 无纵梁厢式半挂车及其厢体结构
CN110282017B (zh) 一种车身前舱结构
CN208469942U (zh) 一种机舱前纵梁总成
CN204775484U (zh) 汽车副车架与碰撞纵向管梁的连接结构
CN110758562A (zh) 一种平台车身结构及具有其的平台车辆
CN104442656B (zh) 一种倒车防撞减震装置
CN203651692U (zh) 一种汽车后座椅防护结构
CN208774892U (zh) 一种重卡地板骨架
CN202022248U (zh) 汽车驾驶室地板骨架、汽车驾驶室及汽车
CN201559716U (zh) 车辆地板骨架加强结构
CN206278051U (zh) 一种新式长头车前下防护装置
CN200992234Y (zh) 一种汽车前纵梁
CN206067901U (zh) 载货汽车的碰撞结构
CN219215172U (zh) 前舱总成及车辆
CN205554333U (zh) 汽车后地板加强组件
CN2920784Y (zh) 一种汽车副车架吸能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16

Termination date: 202005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