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08577U - 车身攀爬装置及具有其的消防车 - Google Patents

车身攀爬装置及具有其的消防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208577U
CN203208577U CN 201320245227 CN201320245227U CN203208577U CN 203208577 U CN203208577 U CN 203208577U CN 201320245227 CN201320245227 CN 201320245227 CN 201320245227 U CN201320245227 U CN 201320245227U CN 203208577 U CN203208577 U CN 2032085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dal
vehicle body
climbing device
pedal portion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24522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鸿儒
杨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Hunan Zoomlion Emergenc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Changsha Zoomlion Fire Fight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Changsha Zoomlion Fire Fighti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24522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2085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2085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20857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d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身攀爬装置及具有其的消防车。其中车身攀爬装置包括:脚蹬部,可翻转地设置于车身(60)的与顶壁(62)相连接的第一侧壁(63)上,脚蹬部具有打开以供踩踏的第一位置以及翻转起来的第二位置;以及扶手部,固定于车身(60)的上部。其中消防车包括车身攀爬装置,车身攀爬装置为前述的车身攀爬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占用的空间更少,安装及使用都更为方便,且结构简单,降低了攀爬装置的设计难度以及制造成本,经济实用。

Description

车身攀爬装置及具有其的消防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机械,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身攀爬装置及具有其的消防车。
背景技术
抢险救援消防车作为消防部队的一级普通消防站和特勤消防站的必备车辆,越来越受到消防部队的重视。如图1和图2所示,抢险救援消防车的驾驶室30’和车身40’之间固定有爬梯20’以及扶手10’,爬梯2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弦杆21’以及连接在两个侧弦杆21’之间的梯蹬22’,侧弦杆21’通过连接座23’固定在车身40’的侧壁上,爬梯20’主要用于车身40’顶部的升降照明装置的维修和保养,平时的利用率不是很高。通常情况下,爬梯20’不论放置在车身40’的前部还是后部,或是放置在车身40’后方的起吊机前,都会占用较大的空间,甚至会与起吊机之间发生干涉,同时爬梯20’的结构又受到许多现行标准的制约,例如相邻两个梯蹬22’之间的间距不大于300毫米、两个侧弦杆21’之间的梯蹬22’的宽度不小于250毫米、梯蹬22’的深度不小于150毫米、最低的梯蹬22’距离地面的高度不大于450毫米、最高的梯蹬22’距离车身40’顶壁不大于300毫米、扶手10’顶面距离车身40’顶壁的踏脚处不小于300毫米,这些标准的制约使得爬梯20’的设计难度加大,也增加了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车身攀爬装置及具有其的消防车,结构简单且简易实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身攀爬装置,包括:脚蹬部,可翻转地设置于车身的与顶壁相连接的第一侧壁上,脚蹬部具有打开以供踩踏的第一位置以及翻转起来的第二位置;以及扶手部,固定于车身的上部。
进一步地,脚蹬部包括第一脚蹬部,第一脚蹬部包括:第一安装座,固定于第一侧壁上;以及第一踏板,与第一安装座铰接,第一踏板具有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
进一步地,第一踏板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侧板与第一安装座铰接,侧板的铰接孔为腰型孔,腰型孔具有当第一踏板位于第一位置时横置的第三位置,以及当第一踏板位于第二位置时竖直设置的第四位置;以及底板,连接在两个侧板之间,底板具有多个凸起。
进一步地,第一脚蹬部有多个,多个第一脚蹬部沿上下方向布置,相邻的两个第一脚蹬部相互错开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侧壁为车身的后侧壁;脚蹬部还包括位于第一脚蹬部下方的第二脚蹬部,第二脚蹬部沿垂直于第一侧壁方向的长度小于第一脚蹬部沿垂直于第一侧壁方向的长度。
进一步地,第二脚蹬部包括:第二安装座,固定于第一侧壁上;以及第二踏板,包括与第二安装座铰接的连接杆以及与连接杆固定连接的第一板体,第二踏板具有第一位置以及第二位置。
进一步地,车身还包括第二侧壁,第二侧壁与顶壁相连接并与第一侧壁相邻;车身攀爬装置还包括辅助踏板组件,辅助踏板组件可翻转地设置于第二侧壁上。
进一步地,扶手部包括第一扶手,第一扶手包括:两个连接件,分别固定于顶壁以及第一侧壁上,连接件具有连接凸台;以及第一扶手杆,一端固定地套设在其中一个连接件的连接凸台上,另一端固定地套设在另一个连接件的连接凸台上。
进一步地,扶手部还包括第二扶手,第二扶手包括:两个连接弯头,相对设置并固定于顶壁上;以及第二扶手杆,固定连接在两个连接弯头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消防车,包括车身攀爬装置,车身攀爬装置为前述的车身攀爬装置。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可翻转的脚蹬部,脚蹬部具有打开以供踩踏的第一位置以及翻转起来的第二位置,扶手部固定于车身的上部并与脚蹬部相配合,当需要使用时,将脚蹬部打开,当不需要使用时,将脚蹬部翻转起来,这样就不会占用很大的空间,相较于现有的爬梯结构,这种脚蹬部占用的空间更少,安装及使用都更为方便,且结构简单,降低了攀爬装置的设计难度以及制造成本,经济实用。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消防车的局部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图1的消防车的G向局部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消防车的局部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图3的A向局部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身攀爬装置的第一扶手与车身连接处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身攀爬装置的第二扶手与车身连接处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身攀爬装置的第一脚蹬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身攀爬装置的第二脚蹬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身攀爬装置的辅助踏板组件的一个角度的示意图;以及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车身攀爬装置的辅助踏板组件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身攀爬装置,以救援消防车为例,其车身60包括顶壁62以及与顶壁62相连接的第一侧壁63,车身攀爬装置包括扶手部以及脚蹬部。其中脚蹬部设置于车身60的第一侧壁63上,用于为操作人员的攀爬提供支撑,相应地,脚蹬部为可翻转的结构,具有打开以供踩踏的第一位置以及翻转起来的第二位置。扶手部固定于车身60的上部,用于与脚蹬部相配合以使操作人员能够攀爬至车身60的顶壁62上。
结合参见图5以及图6,扶手部包括分别位于脚蹬部左右两侧的第一扶手10以及第二扶手20。第一扶手10的第一端固定于车身60的顶壁62上,第二端固定于车身60的第一侧壁63上,第一扶手10的整体为框形结构,可以方便操作人员抓握。第二扶手20的两端均固定于车身60的顶壁62上,可以方便操作人员施力攀爬至顶壁62上。第一扶手10和第二扶手20相互配合,使操作人员的攀爬动作更加容易。
结合参见图5,以第一扶手10与车身60的顶壁62相连接为例进行说明,第一扶手10包括第一扶手杆11以及连接件12。其中连接件12有两个,两个连接件12分别通过螺栓固定于车身60的顶壁62以及第一侧壁63上,每个连接件12均具有一连接凸台12a,第一扶手杆11的第一端套设在其中一个连接件12的连接凸台12a上,并通过螺栓固定,第一扶手杆11的第二端套设在另一个连接件12的连接凸台12a上,并通过螺栓固定,使第一扶手10形成框形结构。
为了防尘并使第一扶手10的外观更加整洁,每个连接件12外均罩设有一外罩13。安装时,先将两个连接件12按尺寸分别与车身60的顶壁62以及第一侧壁63连接固定好,然后将两个外罩13分别套在第一扶手杆11的两个端部,然后将第一扶手杆11的两端与两个连接件12一一对应固定连接,最后将外罩13旋拧在对应的连接件12上。第一扶手10的设计必须满足人员上下车时方便、舒服,方便人员在上下车时的抓握以及施力。
结合参见图6,第二扶手20包括第二扶手杆21以及连接弯头22。其中连接弯头22有两个,两个连接弯头22相对设置并通过螺栓固定于车身60的顶壁62上,第二扶手杆21固定连接在两个连接弯头22之间。第二扶手20的外形可以方便人员上下车时抓握施力。
当然,这里设置不对称的第一扶手10以及第二扶手20是为了适应救援消防车的结构,即避免与位于车身60后方的起吊机70发生干涉,在应用于其他车辆上或不需要考虑与起吊机70的干涉问题时,也可以在第一脚蹬部3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一个第一扶手10或分别设置一个第二扶手20,使两个第一扶手10或两个第二扶手20对称设置,方便操作人员的攀爬。或者将第一扶手10在车身60的第一侧壁63上的端部的位置适当下移,方便操作人员在较低的位置也可以抓住第一扶手10。
结合参见图7,脚蹬部包括第一脚蹬部30,第一脚蹬部30包括第一安装座31以及第一踏板32。其中第一安装座31固定于车身60的第一侧壁63上,第一踏板32与第一安装座31铰接,以使第一踏板32可以位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
第一踏板32包括侧板以及底板。其中侧板有两个,两个侧板相对设置,底板连接在两个侧板之间。每个侧板分别通过第一销轴33与第一安装座31铰接,侧板的铰接孔为腰型孔32a,当第一踏板32被打开处于第一位置时,腰型孔32a横置处于第三位置,此时腰型孔32a的第一端靠近第一侧壁63,腰型孔32a的第二端相对远离第一侧壁63,第一销轴33此时位于腰型孔32a的第一端。当第一踏板32被翻转起来处于第二位置时,腰型孔32a处于竖直状态的第四位置,此时腰型孔32a的第一端位于第二端的下方,第一销轴33此时位于腰型孔32a的第二端,这种结构可以起到自锁的效果,防止第一踏板32在未使用时自行发生转动,造成安全隐患。底板具有多个凸起32b,可以起到增加底板强度以及增大摩擦力的作用,防止操作人员站在底板上时出现脚底滑动现象。
为了适应人的攀爬习惯以及救援消防车的车身60高度,第一脚蹬部30有多个,多个第一脚蹬部30沿上下方向布置,相邻的两个第一脚蹬部30相互错开设置,错开的距离以方便人的左右腿攀爬为准。
工作时,第一踏板32绕第一销轴33从垂直状态(第二位置)旋转90°至水平状态(第一位置),承载力≥80kg;行车不用时,将第一踏板32从水平状态(第一位置)绕第一销轴33旋转90°至垂直状态(第二位置),通过腰型孔32a锁止可靠。
结合参见图3及图4,本实施例中,第一侧壁63为车身60朝向起吊机70的后侧壁,后侧壁从上至下分为三段,其中第一段与车身60的顶壁62固定连接并沿远离顶壁62的方向向下延伸,第二段与第一段的延伸端固定连接并向车身60的外部凸出延伸,第三段与第二段的延伸端相连接并向下延伸,这样第一段与第二段的凸出延伸段就形成了一个平台61,第一段为第一脚蹬部30的安装基准面,第三段相对于第一段向车身60的后部突出,第三段与起吊机70之间的间距更加紧凑,所以为了避免与起吊机70发生干涉,在第一侧壁63的第三段上设置与第一脚蹬部30的具体结构不同的第二脚蹬部40,且第二脚蹬部40沿垂直于后侧壁的第三段方向的长度小于第一脚蹬部30沿垂直于后侧壁的第一段方向的长度。第二脚蹬部40相对较小,以便于起吊机70安装时与救援消防车的伸缩支腿之间留有足够空间,以减少车身60的后悬长度,增大整车的离去角。同时,平台61位于第一脚蹬部30与第二脚蹬部40之间,还可以起到一级过渡台阶的作用。
请结合参见图8,第二脚蹬部40包括第二安装座41以及第二踏板42,其中第二安装座41固定于第一侧壁63的第三段上,第二踏板42与第二安装座41铰接,第二踏板42可翻转地设置,使第二踏板42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第二踏板42包括连接杆42a以及第一板体42b,其中连接杆42a与第二安装座41通过第二销轴43铰接,第一板体42b与连接杆42a的远离铰接端的一端连接。第二踏板42的这种结构可以相对减小尺寸,且结构简单,达到减少车身60的后悬长度,增大整车的离去角的目的。
当然,这里后侧壁的结构不限于分为三段,也可以是一段或多段,无论划分为几段,将第二脚蹬部40设置于后侧壁的下部都可以起到减少车身60的后悬长度,增大整车的离去角的作用。
此外,第一脚蹬部30和第二脚蹬部40也不限于设置在车身60的后侧壁上,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在车身60的其他侧壁上。
本实施例中,第一脚蹬部30和第二脚蹬部40的结构本身都可以满足人员攀爬的需要,设计第二脚蹬部40小于第一脚蹬部30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尽量减小整车的后悬长度,同时适应救援消防车的伸缩支腿与起吊机70之间较小的安装空间,但是,在其他类型的车辆中,对于不需要考虑整车后悬或安装空间的情况下,也可以只设置第一脚蹬部30,仅靠第一脚蹬部30与扶手部相配合以方便人员攀爬,同理,也可以只设置第二脚蹬部40,与扶手部相配合来满足攀爬需要。
结合参见图3、图9以及图10,为了节约空间,第一脚蹬部30以及第二脚蹬部40相对较小,只是为了操作人员的攀爬提供支撑,平时不用时第一脚蹬部30以及第二脚蹬部40是翻转起来的,在需要使用时才会打开,而对于高处的第一脚蹬部30而言,如果站在地面,操作人员可能无法接触到该高处的第一脚蹬部30,从而无法将其翻转起来或打开,如果站在第二脚蹬部40或其他的第一脚蹬部30上进行翻转或打开操作又不太方便,所以在车身60的底部还设置了辅助踏板组件50。
具体到本实施例的救援消防车中,是利用了器材箱开口处的封盖结构作为辅助踏板组件50,该封盖结构位于车身60的与顶壁62相连接且与第一侧壁63相邻的第二侧壁64上。辅助踏板组件50包括第三安装座51、第三踏板52以及伸缩机构53。第三安装座51固定于第二侧壁64的底部,第三踏板52与第三安装座51铰接,伸缩机构53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安装座51以及第三踏板52铰接,伸缩机构53长度可调整地设置,通过伸缩机构53的伸缩运动,使第三踏板52位于打开以供踩踏的第五位置以及翻转起来的第六位置。通过对伸缩机构53的两个铰接点的位置进行受力分析,可以保证第三踏板52在第五位置以及第六位置的自锁性能,不会自行发生转动,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予赘述。
第三踏板52包括连接座52a以及第二板体52b,其中连接座52a与第三安装座51铰接,第二板体52b与连接座52a固定连接,伸缩机构53的一端与第三安装座51铰接,另一端与连接座52a铰接,以实现第三踏板52的翻转功能。
伸缩机构53优选为气弹簧,气弹簧在旋转过程中可以起到助力作用,即当需要翻转或打开第三踏板52时,只需要操作人员在开始时用较大的力拉动第三踏板52以克服气弹簧的阻力,然后就可以依靠气弹簧的作用力使第三踏板52自行运动,翻转或打开,省时省力。整个第三踏板52翻转灵活,锁止可靠。
为了保证第三踏板52翻转起来时内部器材箱与外界密封,避免灰尘进入,器材箱开口的下侧边缘上设置有密封件54。
为了方便拉动第三踏板52,在第三踏板52背向器材箱开口的一侧设置有拉手55。
在救援消防车中,是将器材箱开口处的封盖结构作为辅助踏板组件50,但在其他没有器材箱的车辆中,也可以设置类似的辅助踏板组件50以方便操作人员对车身攀爬装置的其他部件的操作。
车身攀爬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1、翻转辅助踏板组件50的第三踏板52至打开状态(第五位置);
2、将第二脚蹬部40的第二踏板42以及第一脚蹬部30的第一踏板32依次翻转90°打开至工作状态(第一位置);
3、沿第三踏板52以及第二踏板42,并借助第一扶手10,可到达车身60的平台61;
4、继续借助第一踏板32及第一扶手10和第二扶手20,可轻松到达车身60的顶壁62上;
5、从顶壁62上下来时,从第一踏板32、第二踏板42以及第三踏板52依次经过即可;
6、到达第三踏板52时,将第一踏板32以及第二踏板42翻转至闭合状态(第二位置),最后再将第三踏板52旋转90°至关闭状态(第六位置),以保证行车安全。
与现有爬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安装方便、简单、可靠;
2、不但成本低,而且整体造型美观、新颖、协调;
3、可根据高度尺寸或舒适程度任意增减第一脚蹬部30的数量;
4、不占用车身60的器材空间,提高了整车空间利用率;
5、不受国标标准对该装置的约束,更加体现人性化设计。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消防车,包括车身攀爬装置,该车身攀爬装置为前述的车身攀爬装置。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通过设置可翻转的脚蹬部,脚蹬部具有打开以供踩踏的第一位置以及翻转起来的第二位置,扶手部固定于车身的上部并与脚蹬部相配合,当需要使用时,将脚蹬部打开,当不需要使用时,将脚蹬部翻转起来,这样就不会占用很大的空间,相较于现有的爬梯结构,这种脚蹬部占用的空间更少,安装及使用都更为方便,且结构简单,降低了攀爬装置的设计难度以及制造成本,经济实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身攀爬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脚蹬部,可翻转地设置于车身(60)的与顶壁(62)相连接的第一侧壁(63)上,所述脚蹬部具有打开以供踩踏的第一位置以及翻转起来的第二位置;以及
扶手部,固定于所述车身(60)的上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攀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蹬部包括第一脚蹬部(30),所述第一脚蹬部(30)包括:
第一安装座(31),固定于所述第一侧壁(63)上;以及
第一踏板(32),与所述第一安装座(31)铰接,所述第一踏板(32)具有所述第一位置以及所述第二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攀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踏板(32)包括:
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所述侧板与所述第一安装座(31)铰接,所述侧板的铰接孔为腰型孔(32a),所述腰型孔(32a)具有当所述第一踏板(32)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横置的第三位置,以及当所述第一踏板(32)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竖直设置的第四位置;以及
底板,连接在两个所述侧板之间,所述底板具有多个凸起(32b)。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攀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脚蹬部(30)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脚蹬部(30)沿上下方向布置,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脚蹬部(30)相互错开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攀爬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壁(63)为所述车身(60)的后侧壁;
所述脚蹬部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脚蹬部(30)下方的第二脚蹬部(40),所述第二脚蹬部(40)沿垂直于所述第一侧壁(63)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脚蹬部(30)沿垂直于所述第一侧壁(63)方向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攀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脚蹬部(40)包括:
第二安装座(41),固定于所述第一侧壁(63)上;以及
第二踏板(42),包括与所述第二安装座(41)铰接的连接杆(42a)以及与所述连接杆(42a)固定连接的第一板体(42b),所述第二踏板(42)具有所述第一位置以及所述第二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攀爬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身(60)还包括第二侧壁(64),所述第二侧壁(64)与所述顶壁(62)相连接并与所述第一侧壁(63)相邻;
所述车身攀爬装置还包括辅助踏板组件(50),所述辅助踏板组件(50)可翻转地设置于所述第二侧壁(64)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攀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部包括第一扶手(10),所述第一扶手(10)包括:
两个连接件(12),分别固定于所述顶壁(62)以及所述第一侧壁(63)上,所述连接件(12)具有连接凸台(12a);以及
第一扶手杆(11),一端固定地套设在其中一个所述连接件(12)的所述连接凸台(12a)上,另一端固定地套设在另一个所述连接件(12)的所述连接凸台(12a)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身攀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部还包括第二扶手(20),所述第二扶手(20)包括:
两个连接弯头(22),相对设置并固定于所述顶壁(62)上;以及
第二扶手杆(21),固定连接在两个所述连接弯头(22)之间。
10.一种消防车,包括车身攀爬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攀爬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攀爬装置。
CN 201320245227 2013-05-08 2013-05-08 车身攀爬装置及具有其的消防车 Expired - Lifetime CN2032085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245227 CN203208577U (zh) 2013-05-08 2013-05-08 车身攀爬装置及具有其的消防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245227 CN203208577U (zh) 2013-05-08 2013-05-08 车身攀爬装置及具有其的消防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208577U true CN203208577U (zh) 2013-09-25

Family

ID=491981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245227 Expired - Lifetime CN203208577U (zh) 2013-05-08 2013-05-08 车身攀爬装置及具有其的消防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20857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63843A (zh) * 2020-06-30 2021-12-31 维特根有限公司 自行式地面加工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63843A (zh) * 2020-06-30 2021-12-31 维特根有限公司 自行式地面加工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89344B (zh) 一种具备旋转爬梯功能的电梯轿顶
CN204546500U (zh) 一种便携式多用躺车
CN203208577U (zh) 车身攀爬装置及具有其的消防车
CN107522075A (zh) 一种用于施工电梯门的自动启闭装置
CN205476400U (zh) 一种滑块式可折叠操作踏板装置
CN205840725U (zh) 一种嵌套式安全逃生窗
CN201738796U (zh) 砂浆车用折叠梯及其砂浆车
CN202007607U (zh) 一种折叠型安全门
CN204454160U (zh) 步行楼梯加装悬挂式电梯
CN202558431U (zh) 升降机吊笼用门体
CN206901525U (zh) 一种电梯救援装置
CN206107120U (zh) 一种具有升降台阶的公交车
CN206914483U (zh) 一种车座可移动的电动三轮车
CN112120473A (zh) 公寓组合床
CN200981557Y (zh) 轨道交通地铁车辆疏散梯
CN216508646U (zh) 装有翻板门的车舱
CN205059394U (zh) 一种阳台及车辆
CN204236523U (zh) 可上下楼梯台阶的折叠式箱包、行李移动装置
CN204778217U (zh) 一种便于快速逃生的安全型消防电梯
CN210653078U (zh) 一种无动力操作平台
CN211081667U (zh) 一种登高工具小车
CN206220841U (zh) 一种轨道车辆专用可移动式蹬车作业平台
CN218293468U (zh) 一种升降机吊笼内爬梯
CN201048758Y (zh) 一种导轨式蚊帐架
CN212950422U (zh) 一种轻量化搅拌车盲区监控设备连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410200 No. 997, Section 2, Tengfei Road, Wangcheng District,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nan Zoomlion emergency equipment Co.,Ltd.

Patentee after: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10200 No. 997, Jinxing Road, Wangcheng District,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angsha Zhonglian Fire-Fighting Machinery Co.,Ltd.

Patentee before: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25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