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80157U - 板对板式电池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板对板式电池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80157U
CN203180157U CN 201320135475 CN201320135475U CN203180157U CN 203180157 U CN203180157 U CN 203180157U CN 201320135475 CN201320135475 CN 201320135475 CN 201320135475 U CN201320135475 U CN 201320135475U CN 203180157 U CN203180157 U CN 2031801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ard
contact site
battery connector
terminal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13547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Ever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Ever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Ever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Everwin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13547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1801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801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8015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板对板式电池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及一体成型于绝缘本体内的固定片,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底壁、自底壁外围一体向上延伸形成的两横向侧壁、两纵向侧壁、及自底壁中间部位向上凸伸形成的中间凸部,所述绝缘本体底面跨越所述横向侧壁与中间凸台在横向方向上开设有两列端子槽,所述端子槽位于所述横向侧壁上设有固持槽,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与所述固持槽横向两侧产生干涉的固持部,所述横向侧壁在每个端子槽的固持槽外侧在竖直方向设有开槽,本实用新型的板对板式电池连接器结构稳定、不易翘曲。

Description

板对板式电池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尤指一种板对板式电池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板对板式电池连接器一般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及一体成型于绝缘本体内的固定片。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底部、自底部四周一体向上延伸形成的两横向侧壁与两纵向侧壁、及自底部中央向上凸伸形成的中间凸部,所述绝缘本体的两横向侧壁及中间凸部的底面开设有端子槽。所述端子槽在两横向侧壁处沿横向方向上开设有固持槽,所述导电端子包括有固持于所述固持槽内的固持部,所述固持部两侧设有与所述固持槽两侧干涉的倒刺,由于连接器尺寸很小,在导电端子与固持槽干涉固持的过程中极易使所述绝缘本体的两横向侧壁产生翘曲变形,影响连接器产品的品质。
所述固定片一般采用安装插置的方式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两纵向侧壁上,对接的板对板公头需要通过所述固定片增强固持力,由于固定片体积较小,干涉力不够,在连接器插拔、运输移动过程中容易导致所述固定片脱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电端子固持稳定、且绝缘本体不易翘曲变形的板对板式电池连接器。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板对板式电池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及一体成型于绝缘本体内的固定片,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底壁、自底壁外围一体向上延伸形成的两横向侧壁、两纵向侧壁、及自底壁中间部位向上凸伸形成的中间凸部,所述绝缘本体底面跨越所述横向侧壁与中间凸台在横向方向上开设有两列端子槽,所述端子槽位于所述横向侧壁上设有固持槽,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与所述固持槽横向两侧产生干涉的固持部,所述横向侧壁在每个端子槽的固持槽外侧在竖直方向设有开槽。
优选地,所述端子槽包括位于所述中间凸台一侧的第一收容部、位于横向侧壁一侧的第二收容部、及位于第一收容部与第二收容部之间的隔挡部,所述固持槽位于所述第二收容部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自所述固持部下端折弯延伸形成的焊接部、自所述固持部上端反向折弯后延伸形成的第一接触部、自第一接触部折弯后平行延伸形成的延伸部、及自所述延伸部末端向上折弯并向内反向延伸形成的第二接触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相对设置。
优选地,所述导电端子的固持部与第一接触部大致呈U形结构并收容于所述端子槽的第二收容部内,所述第二接触部收容于所述端子槽的第一收容部内。
优选地,所述绝缘本体的两横向侧壁与中间凸台之间形成有嵌合部,所述导电端子的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在所述嵌合部的两侧相对设置。
优选地,所述端子槽的固持槽内位于外侧的一角自绝缘本体底面在竖直方向上延伸形成有三角形的突出部,所述三角形的突出部不在竖直方向上贯穿所述固持槽,所述三角形的突出部顶端形成卡扣部。
优选地,所述导电端子的固持部两侧设有与所述卡扣部扣持的卡口。
优选地,所述导电端子的固持部两侧设有与所述固持槽在横向方向上的两内壁干涉的倒刺。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板对板式电池连接器通过在两横向侧壁位于端子槽位置处开设开槽的方式极大地增加了两横向侧壁的形变及回复能力,避免了绝缘本体在导电端子插入过程中整体变形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板对板式电池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板对板式电池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板对板式电池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板对板式电池连接器沿图3所示虚线圈A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板对板式电池连接器导电端子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板对板式电池连接器固定片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板对板式电池连接器固定片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板对板式电池连接器的固定片以虚线显示位于绝缘本体内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板对板式电池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10、安装于绝缘本体10内的导电端子20、及一体成型于所述绝缘本体10内的固定片30。
所述绝缘本体10包括底壁16、自底壁16四周向上一体延伸形成的两横向侧壁11、两纵向侧壁12、及自底壁16中间向上凸伸形成的中间凸台13。所述中间凸台13与横向侧壁11、及纵向侧壁12之间形成凹陷的嵌合部15。所述绝缘本体10的底面在横向方向上设有并行的两排端子槽14,每排端子槽14跨越一横向侧壁11及中间凸台13的一部分,并在中间凸台13一侧形成第一收容部141、在横向侧壁11一侧形成第二收容部142、并在第一收容部141与第二收容部142之间形成隔挡部143。在所述第二收容部142两侧开设有固持槽144,所述固持槽144的外侧一角自绝缘本体10底面在竖直方向上部分延伸形成有三角形的突出部145,所述三角形的突出部145末端形成有卡扣部146。所述两横向侧壁11在每个端子槽14的大致中间部位上开设有开槽111。
请参阅图2至图5所示,所述导电端子20包括固持部21、自固持部21下端垂直折弯后向外延伸形成的焊接部25、自固持部21上端反向折弯后延伸形成的大致与固持部21平行的第一接触部22、自第一接触部22末端折弯平行延伸形成的延伸部23、及自延伸部23末端向上折弯延伸后再向内反转折弯延伸形成的第二接触部24,所述第一接触部22与第二接触部24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接触部22上朝第二接触部24方向冲压形成有凸包221。所述导电端子20的固持部21的上端两侧设有倒刺210,所述固持部21的下端设有卡口211。所述固持部21与所述第一接触部22构成U形结构。
所述导电端子20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10的端子槽14内,所述导电端子20的固持部21与所述第一接触部22收容于所述端子槽14的第二收容槽142内,所述第二接触部24收容于所述端子槽14的第一收容槽141内,且所述第一接触部22与第二接触部24在所述绝缘本体10的嵌合部15内相对设置。所述导电端子20的固持部21卡持于所述横向侧壁11内的固持槽144内,所述倒刺210与所述固持槽144的横向两内壁产生干涉,所述卡口211卡扣于所述固持槽144的三角形突出部145的卡扣部146上。
当所述导电端子20插入所述绝缘本体10的端子槽14内时,所述导电端子20的固持部21两侧的倒刺210向两侧挤压所述固持槽144,而横向侧壁11位于端子槽14位置上的开槽111使两横向侧壁11具有更好的形变及回复性能,避免绝缘本体10的两横向侧壁11整体翘曲;又,所述三角形突出部145设于固持槽144的外侧一角,避免了在导电端子20插入过程中,所述倒刺210将所述突出部145刮掉的风险。
请参阅图6至图8所示,所述固定片30包括基部31、自基部31底部垂直折弯向外延伸形成的第一焊脚32、自基部31两侧折弯后朝远离第一焊脚32方向延伸形成的翼部33、及形成于两翼部33底部的第二焊脚36。所述基部31与第一焊脚32的接合部位置处开设有L形的第一通孔34,所述基部31的两侧与翼部33的接合部处开设有L形的第二通孔35,所述翼部33与第二焊脚36之间形成有开放式的缺口部37。
请重点参阅图8所示,所述固定片30一体成型于所述绝缘本体10的两纵向侧壁12内,所述两翼部33延伸至所述两横向侧壁11内。所述固定片30的设于基部31两侧与两翼部33接合部处的第二通孔35、及设于两翼部33与第二焊脚36之间的缺口部37在成型过程中,能够极大地改善塑胶在两横向侧壁11与两纵向侧壁12之间的流动性,提高成型品质。所述基部31与第一焊脚32接合部处的第一通孔34也可改善固定片30基部31两侧的塑胶流动性。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板对板式电池连接器通过在两横向侧壁11位于端子槽14位置处开设开槽111的方式极大地增加了两横向侧壁11的形变及回复能力,避免了绝缘本体10在导电端子20插入过程中整体变形的缺陷。且,所述固定片30通过在基部31与第一焊脚32接合部处设置L形的第一通孔34,所述基部31两侧与两翼部33的接合部处设置第二通孔35,及在两翼部33与第二焊脚36之间设置缺口部37的方式,极大地改善了一体成型过程中的塑胶流动性,提高了产品品质。

Claims (9)

1.一种板对板式电池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及一体成型于绝缘本体内的固定片,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底壁、自底壁外围一体向上延伸形成的两横向侧壁、两纵向侧壁、及自底壁中间部位向上凸伸形成的中间凸部,所述绝缘本体底面跨越所述横向侧壁与中间凸台在横向方向上开设有两列端子槽,所述端子槽位于所述横向侧壁上设有固持槽,所述导电端子包括与所述固持槽横向两侧产生干涉的固持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侧壁在每个端子槽的固持槽外侧在竖直方向设有开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式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槽包括位于所述中间凸台一侧的第一收容部、位于横向侧壁一侧的第二收容部、及位于第一收容部与第二收容部之间的隔挡部,所述固持槽位于所述第二收容部的外侧。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对板式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自所述固持部下端折弯延伸形成的焊接部、自所述固持部上端反向折弯后延伸形成的第一接触部、自第一接触部折弯后平行延伸形成的延伸部、及自所述延伸部末端向上折弯并向内反向延伸形成的第二接触部。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对板式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相对设置。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对板式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的固持部与第一接触部大致呈U形结构并收容于所述端子槽的第二收容部内,所述第二接触部收容于所述端子槽的第一收容部内。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对板式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两横向侧壁与中间凸台之间形成有嵌合部,所述导电端子的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在所述嵌合部的两侧相对设置。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式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槽的固持槽内位于外侧的一角自绝缘本体底面在竖直方向上延伸形成有三角形的突出部,所述三角形的突出部不在竖直方向上贯穿所述固持槽,所述三角形的突出部顶端形成卡扣部。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板对板式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的固持部两侧设有与所述卡扣部扣持的卡口。
9.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板对板式电池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的固持部两侧设有与所述固持槽在横向方向上的两内壁干涉的倒刺。
CN 201320135475 2013-03-24 2013-03-24 板对板式电池连接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801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135475 CN203180157U (zh) 2013-03-24 2013-03-24 板对板式电池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135475 CN203180157U (zh) 2013-03-24 2013-03-24 板对板式电池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80157U true CN203180157U (zh) 2013-09-04

Family

ID=49076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135475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80157U (zh) 2013-03-24 2013-03-24 板对板式电池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18015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00461A (zh) * 2015-02-26 2015-05-06 昆山科信成电子有限公司 母接触端子、端子组合及扣合式电连接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00461A (zh) * 2015-02-26 2015-05-06 昆山科信成电子有限公司 母接触端子、端子组合及扣合式电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06254A (zh) 电连接器
CN201252225Y (zh) 电连接器
CN104112968A (zh) 插座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4103126U (zh) 电连接器
CN103427210B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03180157U (zh) 板对板式电池连接器
CN204315825U (zh) 电连接器
CN206461182U (zh) 插头连接器
CN201038551Y (zh) 电池连接器
CN203205599U (zh) 板对板式连接器
CN106887560A (zh) 一体式导电连接片及其成型方法
CN201197020Y (zh) 电连接器
CN204103120U (zh) 电连接器
CN201171094Y (zh) 板对板连接器
CN203456621U (zh) 电连接器
CN202906012U (zh) 电连接器及料带
CN201285954Y (zh) 电连接器
CN201450181U (zh) 电连接器
CN206195094U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201440507U (zh) 电连接器
CN204651379U (zh) 电池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CN202906011U (zh) 同轴连接器
CN204230466U (zh) 插座连接器
CN203747186U (zh) 电连接器组合及母端连接器、公端连接器
CN102931507B (zh) 同轴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04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