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70321U - 反应釜 - Google Patents

反应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70321U
CN203170321U CN 201320088594 CN201320088594U CN203170321U CN 203170321 U CN203170321 U CN 203170321U CN 201320088594 CN201320088594 CN 201320088594 CN 201320088594 U CN201320088594 U CN 201320088594U CN 203170321 U CN203170321 U CN 2031703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inlet
communicated
liquid outlet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08859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敏亮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YA DU LUBRICANTS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YA DU LUBRICANTS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YA DU LUBRICANTS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08859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1703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703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7032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cessories For Mixers (AREA)
  • Mixers Of The Rotary Stirring Type (AREA)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反应釜,包括位于物料混合腔中的搅拌机构,釜盖上设有一与物料混合腔相连通的抽真空口,所述抽真空口与一真空泵相连接;釜体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形成一夹层腔,外壳体上设有均与夹层腔相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还包括加热设备和制冷设备,所述加热设备中设有一加热腔,所述加热设备上设有均与所述加热腔相连通的入口和出口,所述出口通过一进液管与进液口连通,所述出液口通过一出液管与入口连通;所述制冷设备中设有一制冷腔,所述出液管穿过所述制冷腔。通过该反应釜,可实现对原料进行混合、预热搅拌、抽真空、加热搅拌、冷却等加工步骤,保证最终半成品的质量,且该反应釜整体结构紧凑,便于制造。

Description

反应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综合反应容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生产润滑材料的反应釜。
背景技术
反应釜是一种综合反应容器,它能根据不同的反应条件对反应釜结构功能及配置做相应的变形,以获得最佳的使用效果,其被广泛地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等生产领域。
在润滑材料的生产制备过程中,通常是将各原料(包括粉末原料、液体原料、固体原料等)按一定比例放入反应釜中,然后进行预加热搅拌、加热搅拌、冷却后将半成品倒出。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在加热搅拌进行前,可先对放置物料的腔体进行抽真空,使物料在真空状态下进行加热搅拌,以提高加热效率,节约能源。
目前,在各种领域中有多种不同结构的反应釜,但为了使反应釜更好地用于生产润滑材料、获得高质量的成品,故应根据润滑材料自身的生产过程来设计反应釜。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生产高质量的润滑材料的反应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反应釜,包括釜体、釜盖,所述釜体中设有一物料混合腔,还包括一位于所述物料混合腔中的搅拌机构;所述釜盖上设有一与物料混合腔相连通的抽真空口,所述抽真空口通过一抽真空管道与一真空泵相连接;所述釜体包括外壳体和固定于外壳体中的内壳体,所述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形成一夹层腔,所述外壳体上设有均与夹层腔相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还包括加热设备和制冷设备,所述加热设备中设有一加热腔,所述加热设备上设有均与所述加热腔相连通的入口和出口,所述出口通过一进液管与进液口连通,所述出液口通过一出液管与入口连通;所述制冷设备中设有一制冷腔,所述出液管穿过所述制冷腔。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机架和一位于机架上方的横梁,所述釜体与机架相连接,釜盖与横梁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机架上设有一液压泵和一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泵与液压油缸通过一油管相连接,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塞杆上端与横梁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机构包括转向相反的内转轴和外转轴,所述外转轴在其轴线上开设有一通孔,所述内转轴上端穿设在所述通孔中、且从外转轴中伸出后与一个第一驱动马达相连接,内转轴下端固定设有多个内搅拌叶片;所述外转轴穿设在釜盖中,外转轴的上端与一个第二驱动马达相连接,下端固定设有一搅拌架,所述搅拌架内壁上固定设有多个外搅拌叶片,所述内搅拌叶片和外搅拌叶片上下交错布置、且均置于所述物料混合腔中;所述第一驱动马达、第二驱动马达均固定在所述横梁上。
优选地,所述搅拌架的外壁上固定设有多个刮板,所述刮板与内壳体的内壁相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机架包括底座和固定设于底座上的左、右支撑臂,所述釜体位于所述左、右支撑臂之间,所述左支撑臂中设有一驱动翻转机构,所述驱动翻转机构包括可转动的蜗杆、以及与所述蜗杆相啮合的蜗轮;还包括横置的左、右转轴,所述左转轴一端固定在所述蜗轮中,另一端固定在外壳体上,所述右转轴一端固定在外壳体上,另一端穿设在右支撑臂中。
优选地,所述外壳体内壁上延伸有一凸缘,所述凸缘与内壳体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凸缘将夹层腔分隔成上夹层腔和下夹层腔;所述进液口包括第一进液口和第二进液口,出液口包括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一进液口、第一出液口均与上夹层腔连通,第二进液口、第二出液口均与下夹层腔连通;所述进液管通过一第一进液分流管与第一进液口连通,进液管通过一第二进液分流管与第二进液口连通,出液管通过一第一出液分流管与第一出液口连通,出液管通过一第二出液分流管与第二出液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液分流管、第二进液分流管、第一出液分流管、第二出液分流管上均设有一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釜盖上设有一与所述物料混合腔相连通的观察孔,所述观察孔的上方设有一观察视镜,所述观察视镜固定在所述釜盖上,所述观察视镜的下端还设有一位于所述观察孔内的照明灯。
优选地,所述釜盖上还设有一与所述物料混合腔相连通的二次投料口。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反应釜,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该反应釜,可实现对原料进行的混合、预热搅拌、抽真空、加热搅拌、冷却等加工步骤,保证最终半成品的质量,且该反应釜整体结构紧凑,便于制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釜盖与真空泵的连接示意图。
图3、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釜体与加热设备、制冷设备连接关系的两个不同的实施例。
图5为图1省略釜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的俯视图。
图7为图1的A圈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机架与釜体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釜体            11    物料混合腔
12    外壳体          121   进液口
1211  第一进液口      1212  第二进液口
122   出液口          1221  第一出液口
1222  第二出液口      123   凸缘
13    内壳体          14    夹层腔
141   上夹层腔        142   下夹层腔
2     釜盖            21    抽真空口
22    观察孔          23    二次投料口
3     搅拌机构        31    内转轴
32    外转轴          321   通孔
33    第一驱动马达    34    内搅拌叶片
35    第二驱动马达    36    搅拌架
37    外搅拌叶片      38    刮板
4     真空泵          5     加热设备
51    加热腔          52    入口
53    出口            6     制冷设备
61    制冷腔          7     进液管
71    第一进液分流管  72    第二进液分流管
8     出液管          81    第一出液分流管
82    第二出液分流管  9     机架
91    底座            92    左支撑臂
93    右支撑臂        10    横梁
15    液压泵          16    液压油缸
161   活塞杆          17    驱动翻转机构
171   蜗杆            172   蜗轮
173   左转轴          174   右转轴
18    观察视镜        181   照明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生产润滑材料的反应釜,该反应釜包括釜体1、釜盖2,所述釜体1中设有一物料混合腔11,还包括一位于所述物料混合腔11中的搅拌机构3,所述搅拌机构3和所述釜盖2相连接;见图2,所述釜盖2上设有一与物料混合腔11相连通的抽真空口21,所述抽真空口21通过一抽真空管道与一真空泵4相连接;见图3,所述釜体1包括外壳体12和固定于外壳体12中的内壳体13,所述外壳体12与内壳体13之间形成一夹层腔14,所述外壳体12上设有均与夹层腔14相连通的进液口121和出液口122,还包括加热设备5和制冷设备6,所述加热设备5中设有一加热腔51,所述加热设备5上设有均与所述加热腔51相连通的入口52和出口53,所述出口53通过一进液管7与进液口121连通,所述出液口122通过一出液管8与入口52连通;所述制冷设备6中设有一制冷腔61,所述出液管8穿过所述制冷腔61。
使用该反应釜加工生产润滑材料时,先将各原料按一定比例倒入物料混合腔11中,盖上釜盖2并将其锁紧在釜体1上,之后对原料依次进行预热搅拌、抽真空、加热搅拌、冷却等加工步骤后,再将半成品从物料混合腔11中倒出。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反应釜与真空泵4之间还设有一缓冲罐,以缓冲压力波动,工作更平稳;同时,所述真空泵4的排放口还与一气液分离罐连接,气液分离罐将从物料混合腔11中抽取出的气液混合物分离成水蒸气和废液,其中,水蒸气直接排出,而废液被有效收集起来并做处理后再排放,从而有效防止其污染环境,进而有利于人体健康和维护生态平衡,符合国家制定的污染物排放政策。所述抽真空口21、缓冲罐、真空泵4、气液分离罐以及用于连接各设备的管路共同构成一抽真空系统,以完成对物料混合腔11进行抽真空的加工步骤。
另外,所述加热设备5、制冷设备6、釜体1、进液管7以及出液管8共同构成一加热冷却系统,优选地,所述进液管7上固定设有一热油泵,作为整个加热冷却系统中热介质或冷介质的输送泵,本实施例中,采用导热油作为导热介质,且进液口121位于夹层腔14的下部,出液口122位于夹层腔14的上部。预加热搅拌或加热搅拌时,开启加热设备5并关闭制冷设备6,从而对加热腔51中的导热油进行加热,加热到所需温度后,热油泵工作,将导热油按以下顺序循环流动:加热腔51→出口53→进液管7→进液口121→夹层腔14→出液口122→出液管8→入口52→加热腔51,利用热传递原理对物料混合腔11中的物料进行加热,并伴随物料混合腔11中的搅拌机构3实现对物料的加热搅拌,以获得高质量的产品。当物料充分加热搅拌后,需要对其冷却后才能将其从物料混合腔11中倒出,此时,开启制冷设备6并关闭加热设备5,制冷设备6对位于制冷腔61中的出液管8中的导热油进行冷却,再将冷却后的导热油按以下顺序循环流动:出液管8→入口52→加热腔51→出口53→进液管7→进液口121→夹层腔14→出液口122→出液管8,进而对物料混合腔11中的物料进行冷却。
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设备5的加热腔51中设有至少一根电加热棒,以对加热腔51中的导热油进行加热;所述制冷设备6上还设有均与所述制冷腔61相连通的冷介质入口和冷介质出口,冷却介质(可选用冷却油、水等)依次经过冷介质入口→制冷腔61→冷介质出口,进而冷却位于制冷腔61中出液管8中的导热油。另外,位于所述制冷腔61中的出液管8为螺旋状,以使导热油充分冷却并冷却均匀,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加热冷却系统的另一实施例。该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体12内壁上延伸有一凸缘123,所述凸缘123与内壳体13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凸缘123将夹层腔14分隔成上夹层腔141和下夹层腔142;所述进液口121包括第一进液口1211和第二进液口1212,出液口122包括第一出液口1221和第二出液口1222,所述第一进液口1211、第一出液口1221均与上夹层腔141连通,第二进液口1212、第二出液口1222均与下夹层腔142连通;所述进液管7通过一第一进液分流管71与第一进液口1211连通,进液管7通过一第二进液分流管72与第二进液口1212连通,出液管8通过一第一出液分流管81与第一出液口1221连通,出液管8通过一第二出液分流管82与第二出液口1222连通。所述第一进液分流管71、第二进液分流管72、第一出液分流管81、第二出液分流管82上均设有一阀门。
上述结构将该加热冷却系统中的管路分为两个循环管路,第一个循环管路为:加热腔51→出口53→进液管7→第一进液分流管71→第一进液口1211→上夹层腔141→第一出液口1221→第一出液分流管81→出液管8→入口52→加热腔51;第二个循环管路为:加热腔51→出口53→进液管7→第二进液分流管72→第二进液口1212→下夹层腔142→第二出液口1222→第二出液分流管82→出液管8→入口52→加热腔51。当物料混合腔11内的物料较少时,则只需开启第二个循环管路即可,即开启第二进液分流管72和第二出液分流管82上的阀门;当物料混合腔11内的物料较多时,则将两个循环管路都开启,即将第一进液分流管71、第二进液分流管72、第一出液分流管81、第二出液分流管82上的阀门全都开启。通过上述结构,可节约大量资源,进而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浪费。优选地,还包括一固定在内壳体13上的温度计,所述温度计的测温端插在所述物料混合腔11内,以实时监控物料混合腔11内的温度。
进一步地,见图1,还包括一机架9和一位于机架9上方的横梁10,所述釜体1与机架9相连接,釜盖2与横梁10固定连接。所述机架9上设有一液压泵15和一液压油缸16,所述液压泵15与液压油缸16通过一油管相连接,所述液压油缸16的活塞杆161上端与横梁10固定连接。所述横梁10、液压泵15、液压油缸16、釜盖2构成一液压开盖机构,便于开启釜盖2,实现进料或倒料。需要开启釜盖2时,液压泵15动作,驱动液压油缸16的活塞杆161上移,进而带动横梁10和釜盖2一起上移;需要盖上釜盖2时,液压泵15再动作,驱动液压油缸16的活塞杆161下移,进而带动横梁10和釜盖2一起下移,直至釜盖2盖在釜体1上时,所述液压泵15停止动作。
进一步地,见图5,所述搅拌机构3包括转向相反的内转轴31和外转轴32,所述外转轴32在其轴线上开设有一通孔321,所述内转轴31上端穿设在所述通孔321中、且从外转轴32中伸出后与一个第一驱动马达33相连接,内转轴31下端固定设有多个内搅拌叶片34;所述外转轴32穿设在釜盖2中,外转轴32的上端与一个第二驱动马达35相连接,下端固定设有一搅拌架36,所述搅拌架36内壁上固定设有多个外搅拌叶片37,所述内搅拌叶片34和外搅拌叶片37上下交错布置、且均置于所述物料混合腔11中;所述第一驱动马达33、第二驱动马达35均固定在所述横梁10上。内转轴31和外转轴32转向相反,进而使内搅拌叶片34和外搅拌叶片37的转向也相反,从而对原料进行剪切式搅拌,以提高搅拌效率。优选地,所述搅拌架36的外壁上固定设有多个刮板38,所述刮板38与内壳体13的内壁相接触,便于将黏附在内壳体13内壁上的原料刮下来。
进一步地,见图8,所述机架9包括底座91和固定设于底座91上的左、右支撑臂92、93,所述釜体1位于所述左、右支撑臂92、93之间,所述左支撑臂92中设有一驱动翻转机构17,所述驱动翻转机构17包括可转动的蜗杆171、以及与所述蜗杆171相啮合的蜗轮172;还包括横置的左、右转轴173、174,所述左转轴173一端固定在所述蜗轮172中,另一端固定在外壳体12上,所述右转轴174一端固定在外壳体12上,另一端穿设在右支撑臂93中。所述左、右转轴173、174以及驱动翻转机构17构成一倒料机构,即需要将物料混合腔11中的半成品倒出时,旋转蜗杆171,进而使与该蜗杆171啮合的蜗轮172转动,进而带动左转轴173一起转动,进而使釜体1以左转轴173为中心轴旋转,从而将半成品倒出。优选地,所述蜗杆171外端伸出左支撑臂92,且蜗杆171外端固定设有一旋转手轮,以便于旋转蜗杆171。所述左支撑臂92中固定设有一左轴承座,所述左转轴173支承在左轴承座中;所述右支撑臂93中固定设有一右轴承座,所述右转轴174支承在右轴承座中,保证左转轴173和右转轴174的平稳转动。
进一步地,见图6和图7,所述釜盖2上设有一与所述物料混合腔11相连通的观察孔22,所述观察孔22的上方设有一观察视镜18,所述观察视镜18固定在所述釜盖2上,所述观察视镜18的下端还设有一位于所述观察孔22内的照明灯181。所述照明灯181用于照亮反应釜内部,便于操作人员通过观察视镜18能清楚看清反应釜内的物料搅拌情况,进而可根据搅拌情况及时加入缺少的原料,以保证产品质量。若在搅拌过程中通过观察视镜18发现物料混合腔11中缺少某些原料时,则可通过以下结构实现在搅拌过程中二次加料,该二次加料结构为:见图6,在所述釜盖2上设有一个二次投料口23,所述二次投料口23与物料混合腔11相连通,即在搅拌过程中,将所缺少的原料从二次投料口23处投入物料混合腔11中,操作非常方便,优选地,所述二次投料口23的上端还设有一上盖。本实施例中,所述釜体1与釜盖2为可拆卸连接,上盖与釜盖2也为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釜盖2上开设有一排气口和一安全阀,在所述釜盖2上可安装一正负压表,用于测定釜体1内部的压力,当压力过大时,可利用安全阀或打开排气口进行泄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反应釜,包括釜体(1)、釜盖(2),所述釜体(1)中设有一物料混合腔(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位于所述物料混合腔(11)中的搅拌机构(3);所述釜盖(2)上设有一与物料混合腔(11)相连通的抽真空口(21),所述抽真空口(21)通过一抽真空管道与一真空泵(4)相连接;所述釜体(1)包括外壳体(12)和固定于外壳体(12)中的内壳体(13),所述外壳体(12)与内壳体(13)之间形成一夹层腔(14),所述外壳体(12)上设有均与夹层腔(14)相连通的进液口(121)和出液口(122),还包括加热设备(5)和制冷设备(6),所述加热设备(5)中设有一加热腔(51),所述加热设备(5)上设有均与所述加热腔(51)相连通的入口(52)和出口(53),所述出口(53)通过一进液管(7)与进液口(121)连通,所述出液口(122)通过一出液管(8)与入口(52)连通;所述制冷设备(6)中设有一制冷腔(61),所述出液管(8)穿过所述制冷腔(6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机架(9)和一位于机架(9)上方的横梁(10),所述釜体(1)与机架(9)相连接,釜盖(2)与横梁(10)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9)上设有一液压泵(15)和一液压油缸(16),所述液压泵(15)与液压油缸(16)通过一油管相连接,所述液压油缸(16)的活塞杆(161)上端与横梁(10)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3)包括转向相反的内转轴(31)和外转轴(32),所述外转轴(32)在其轴线上开设有一通孔(321),所述内转轴(31)上端穿设在所述通孔(321)中、且从外转轴(32)中伸出后与一个第一驱动马达(33)相连接,内转轴(31)下端固定设有多个内搅拌叶片(34);所述外转轴(32)穿设在釜盖(2)中,外转轴(32)的上端与一个第二驱动马达(35)相连接,下端固定设有一搅拌架(36),所述搅拌架(36)内壁上固定设有多个外搅拌叶片(37),所述内搅拌叶片(34)和外搅拌叶片(37)上下交错布置、且均置于所述物料混合腔(11)中;所述第一驱动马达(33)、第二驱动马达(35)均固定在所述横梁(10)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架(36)的外壁上固定设有多个刮板(38),所述刮板(38)与内壳体(13)的内壁相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9)包括底座(91)和固定设于底座(91)上的左、右支撑臂(92、93),所述釜体(1)位于所述左、右支撑臂(92、93)之间,所述左支撑臂(92)中设有一驱动翻转机构(17),所述驱动翻转机构(17)包括可转动的蜗杆(171)、以及与所述蜗杆(171)相啮合的蜗轮(172);还包括横置的左、右转轴(173、174),所述左转轴(173)一端固定在所述蜗轮(172)中,另一端固定在外壳体(12)上,所述右转轴(174)一端固定在外壳体(12)上,另一端穿设在右支撑臂(93)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2)内壁上延伸有一凸缘(123),所述凸缘(123)与内壳体(13)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凸缘(123)将夹层腔(14)分隔成上夹层腔(141)和下夹层腔(142);所述进液口(121)包括第一进液口(1211)和第二进液口(1212),出液口(122)包括第一出液口(1221)和第二出液口(1222),所述第一进液口(1211)、第一出液口(1221)均与上夹层腔(141)连通,第二进液口(1212)、第二出液口(1222)均与下夹层腔(142)连通;所述进液管(7)通过一第一进液分流管(71)与第一进液口(1211)连通,进液管(7)通过一第二进液分流管(72)与第二进液口(1212)连通,出液管(8)通过一第一出液分流管(81)与第一出液口(1221)连通,出液管(8)通过一第二出液分流管(82)与第二出液口(1222)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液分流管(71)、第二进液分流管(72)、第一出液分流管(81)、第二出液分流管(82)上均设有一阀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盖(2)上设有一与所述物料混合腔(11)相连通的观察孔(22),所述观察孔(22)的上方设有一观察视镜(18),所述观察视镜(18)固定在所述釜盖(2)上,所述观察视镜(18)的下端还设有一位于所述观察孔(22)内的照明灯(18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盖(2)上还设有一与所述物料混合腔(11)相连通的二次投料口(23)。
CN 201320088594 2013-02-27 2013-02-27 反应釜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703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88594 CN203170321U (zh) 2013-02-27 2013-02-27 反应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88594 CN203170321U (zh) 2013-02-27 2013-02-27 反应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70321U true CN203170321U (zh) 2013-09-04

Family

ID=49067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088594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70321U (zh) 2013-02-27 2013-02-27 反应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170321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23144A (zh) * 2015-06-18 2015-09-23 无锡恒诚硅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制备纳米二氧化硅水溶胶的反应釜
CN105597612A (zh) * 2015-11-13 2016-05-25 重庆索利特涂料有限公司 一种无极变速搅拌机观察窗装置
CN105617960A (zh) * 2016-03-05 2016-06-01 李祥 一种化工反应釜支撑装置
CN107537417A (zh) * 2017-10-23 2018-01-05 王昭 一种用于化工生产的全自动液压伸缩的电磁密封反应釜装置
CN109482126A (zh) * 2018-12-19 2019-03-19 江苏久诺建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真石漆生产的反应釜
CN112827444A (zh) * 2020-12-23 2021-05-25 沧州华润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无铬耐指纹液生产用定量加料反应釜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23144A (zh) * 2015-06-18 2015-09-23 无锡恒诚硅业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制备纳米二氧化硅水溶胶的反应釜
CN105597612A (zh) * 2015-11-13 2016-05-25 重庆索利特涂料有限公司 一种无极变速搅拌机观察窗装置
CN105597612B (zh) * 2015-11-13 2018-06-26 重庆索利特涂料有限公司 一种无极变速搅拌机观察窗装置
CN105617960A (zh) * 2016-03-05 2016-06-01 李祥 一种化工反应釜支撑装置
CN107537417A (zh) * 2017-10-23 2018-01-05 王昭 一种用于化工生产的全自动液压伸缩的电磁密封反应釜装置
CN109482126A (zh) * 2018-12-19 2019-03-19 江苏久诺建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真石漆生产的反应釜
CN112827444A (zh) * 2020-12-23 2021-05-25 沧州华润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无铬耐指纹液生产用定量加料反应釜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70321U (zh) 反应釜
CN104075550B (zh) 螺带真空干燥机
CN210711484U (zh) 一种黄酒生产用保温发酵设备
CN102134525B (zh) 一种润滑脂生产设备
CN206463910U (zh) 一种保温型化工物料搅拌反应罐
CN203170309U (zh) 反应釜的加热冷却系统
CN206304629U (zh) 一种固液分开添加的高搅拌力混合装置
CN218654102U (zh) 一种n,n-二甲基苄胺生产用混合加热装置
CN113701521B (zh) 一种具有反冲洗功能的换热器及其使用方法
CN214636022U (zh) 一种用于饮品生产的调配罐
CN214735476U (zh) 一种合成1,3-二甲氧基丙二亚胺二盐酸盐的装置
CN211896940U (zh) 一种发酵罐
CN207493683U (zh) 一种均匀加热或冷却的反应釜
CN209934711U (zh) 一种四甲基氢氧化铵连续型生产装置
CN111165833B (zh) 一种果蔬汁饮料生产系统及其方法
CN209033193U (zh) 一种可调节温度的中药用滴丸机
CN207025261U (zh) 一种纺织行业低沸点柔顺剂原料造粒装置
CN105716400A (zh) 螺带真空干燥机及其工作方法
CN220214875U (zh) 一种金属加工液反应装置
CN215103103U (zh) 一种用于合成香料制备的多级提纯设备
CN207169703U (zh) 一种夹套式反应釜
CN212819290U (zh) 一种可拆卸立式搅拌器
CN218901628U (zh) 一种抗磨液压油生产的调和机
CN204918677U (zh) 一种模具后钣件特殊热处理装置
CN220546583U (zh) 一种亚硫酸乙烯酯的清洁干燥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SHANGHAI YADU LUBRICATING MATERIAL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SHANGHAI YADU LUBRICATING MATERIAL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0233 room 33, building 680, No. 303-28, Guiping Road, Shanghai, Xuhui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YA DU LUBRICANTS MATERI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0233 room 33, building 680, No. 303-28, Guiping Road, Shanghai, Xuhui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Ya Du Lubricants Material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04

Termination date: 202002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