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70309U - 反应釜的加热冷却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反应釜的加热冷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70309U
CN203170309U CN 201320088434 CN201320088434U CN203170309U CN 203170309 U CN203170309 U CN 203170309U CN 201320088434 CN201320088434 CN 201320088434 CN 201320088434 U CN201320088434 U CN 201320088434U CN 203170309 U CN203170309 U CN 2031703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chamber
inlet
liquid outlet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08843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敏亮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YA DU LUBRICANTS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YA DU LUBRICANTS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YA DU LUBRICANTS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08843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1703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703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7030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反应釜的加热冷却系统,包括釜体,所述釜体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所述内壳体中设有一物料混合腔,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形成一夹层腔,外壳体上设有均与夹层腔相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还包括加热设备和制冷设备,所述加热设备中设有一加热腔,所述加热设备上设有均与所述加热腔相连通的热介质入口和热介质出口,所述热介质出口通过一进液管与进液口连通,所述出液口通过一出液管与热介质入口连通;所述制冷设备中设有一制冷腔,所述出液管穿过所述制冷腔。该加热冷却系统将加热设备、反应釜、制冷设备依次通过进液管和出液管串联成完整的系统,结构简单,且在加热或冷却的过程中不影响反应釜内搅拌机构的搅拌,故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反应釜的加热冷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生产制造润滑材料的反应釜,特别是涉及一种反应釜的加热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反应釜是一种综合反应容器,其可根据不同的反应条件对反应釜结构功能及配置做相应的变形,以获得最佳的使用效果,其被广泛地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等生产领域。
在润滑材料的生产制备过程中,通常是将各种原料(包括粉末原料、液体原料、固体原料等)按一定比例放入反应釜的物料混合腔中,再进行预加热搅拌、抽真空、加热搅拌、冷却等步骤后,将符合标准要求的半成品从反应釜中倒出。
目前,用于加热物料的加热系统以及用于冷却物料的冷却系统都为相互独立的,且各自分别与反应釜连接,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CN202010550U公开了一种合成反应釜,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为夹层腔,内壳体内为反应腔,在所述反应腔内沿内壁的周边设置有一定数量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两端接口分别连通所述夹层腔,在所述反应腔内还安装有搅拌机构。该反应釜通过换热管对反应腔内的物料加热,但是,其将换热管和搅拌机构同时设置在反应腔内,故换热管要占据一定空间,从而减少搅拌机构在反应腔径向上的长度,故不能使其有效搅拌物料,搅拌效率低。另外,因为加热系统和冷却系统是相互独立,因此增加了连接的管路,使整个反应釜管路结构变得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集加热和冷却为一体、且能搅拌效果好的反应釜的加热冷却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反应釜的加热冷却系统,包括釜体,所述釜体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所述内壳体中设有一物料混合腔,所述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形成一夹层腔,外壳体上设有均与夹层腔相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还包括加热设备和制冷设备,所述加热设备中设有一加热腔,所述加热设备上设有均与所述加热腔相连通的热介质入口和热介质出口,所述热介质出口通过一进液管与进液口连通,所述出液口通过一出液管与热介质入口连通;所述制冷设备中设有一制冷腔,所述出液管穿过所述制冷腔。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内壁上延伸有一凸缘,所述凸缘与内壳体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凸缘将夹层腔分隔成上夹层腔和下夹层腔;所述进液口包括第一进液口和第二进液口,出液口包括第一出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一进液口、第一出液口均与上夹层腔连通,第二进液口、第二出液口均与下夹层腔连通;所述进液管通过一第一进液分流管与第一进液口连通,进液管通过一第二进液分流管与第二进液口连通,出液管通过一第一出液分流管与第一出液口连通,出液管通过一第二出液分流管与第二出液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液分流管、第二进液分流管、第一出液分流管、第二出液分流管上均设有一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制冷设备上还设有均与所述制冷腔相连通的冷介质入口和冷介质出口。
优选地,所述加热设备的加热腔中设有至少一根电加热棒。
进一步地,所述进液管上固定设有一热油泵。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固定在内壳体上的温度计,所述温度计的测温端插在所述物料混合腔内。
优选地,位于所述制冷腔中的出液管为螺旋状。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反应釜的加热冷却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加热冷却系统中,将加热设备、反应釜、制冷设备依次通过进液管和出液管串联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加热设备和制冷设备分别工作时实现对内壳体的加热和冷却,进而分别对物料进行加热和冷却,该系统集加热和冷却为一整体,结构简单,且在加热或冷却的过程中不影响反应釜内搅拌机构的搅拌,故提高整体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
元件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02862295200021
Figure BDA0000286229520003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反应釜的加热冷却系统,如图1所示,该加热冷却系统包括釜体1,所述釜体1包括外壳体11和内壳体12,所述内壳体12中设有一物料混合腔121,所述外壳体11与内壳体12之间形成一夹层腔13,外壳体11上设有均与夹层腔13相连通的进液口111和出液口112,还包括加热设备2和制冷设备3,所述加热设备2中设有一加热腔21,用于存储并加热导热介质,所述加热设备2上设有均与所述加热腔21相连通的热介质入口22和热介质出口23,所述热介质出口23通过一进液管4与进液口111连通,所述出液口112通过一出液管5与热介质入口22连通;所述制冷设备3中设有一制冷腔31,所述出液管5穿过所述制冷腔31,即出液管5的一部分位于制冷腔31中,出液管5的两端从制冷腔31中伸出后分别与出液口112、热介质入口22连接。
优选地,所述进液管4上固定设有一热油泵7,作为整个加热冷却系统中导热介质的输送泵,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热介质为导热油,且进液口111位于夹层腔13的下部,出液口112位于夹层腔13的上部。在需要对反应釜内的物料进行加热时,开启加热设备2并关闭制冷设备3,从而对加热腔21中的导热油进行加热,加热到所需温度后,热油泵7工作,将导热油按以下顺序循环流动:加热腔21→热介质出口23→进液管4→进液口111→夹层腔13→出液口112→出液管5→热介质入口22→加热腔21,利用热传递原理对物料混合腔121中的物料进行加热,并伴随物料混合腔121中的搅拌机构实现对物料的加热搅拌,以获得高质量的产品。当物料充分加热搅拌后,需要对其冷却后才能将其从物料混合腔121中倒出,此时,开启制冷设备3并关闭加热设备2,制冷设备3对位于制冷腔31中的出液管5中的导热油进行冷却,再将冷却后的导热油按以下顺序循环流动:出液管5→热介质入口22→加热腔21→热介质出口23→进液管4→进液口111→夹层腔13→出液口112→出液管5,进而对物料混合腔121中的物料进行冷却。
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设备2的加热腔21中设有至少一根电加热棒24,以对加热腔21中的导热油进行加热;所述制冷设备3上还设有均与所述制冷腔31相连通的冷介质入口32和冷介质出口33,冷却介质(可选用冷却油、水等)依次经过冷介质入口32→制冷腔31→冷介质出口33,进而冷却位于制冷腔31中出液管5中的导热油。另外,位于所述制冷腔31中的出液管5为螺旋状,以使导热油充分冷却并冷却均匀,进而提高生产效率。优选地,所述制冷设备3上端固定设有一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与制冷腔31连通,所述排气管用于将制冷腔31中的气体排出,且排气管上设有一排气阀,用于打开或关闭排气管。
进一步地,见图2,所述外壳体11内壁上延伸有一凸缘113,所述凸缘113与内壳体12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凸缘113将夹层腔13分隔成上夹层腔131和下夹层腔132;所述进液口111包括第一进液口1111和第二进液口1112,出液口112包括第一出液口1121和第二出液口1122,所述第一进液口1111、第一出液口1121均与上夹层腔131连通,第二进液口1112、第二出液口1122均与下夹层腔132连通;所述进液管4通过一第一进液分流管41与第一进液口1111连通,进液管4通过一第二进液分流管42与第二进液口1112连通,出液管5通过一第一出液分流管51与第一出液口1121连通,出液管5通过一第二出液分流管52与第二出液口1122连通,且所述第一进液口1111位于上夹层腔131的下部,第一出液口1121位于上夹层腔131的上部;所述第二进液口1112位于下夹层腔132的下部,第二出液口1122位于下夹层腔132的上部。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液分流管41、第二进液分流管42、第一出液分流管51、第二出液分流管52上均设有一阀门6。
上述结构将该加热冷却系统中的管路分为两个循环管路,第一个循环管路为:加热腔21→热介质出口23→进液管4→第一进液分流管41→第一进液口1111→上夹层腔131→第一出液口1121→第一出液分流管51→出液管5→热介质入口22→加热腔21;第二个循环管路为:加热腔21→热介质出口23→进液管4→第二进液分流管42→第二进液口1112→下夹层腔132→第二出液口1122→第二出液分流管52→出液管5→热介质入口22→加热腔21。当物料混合腔121内的物料较少时,则只需开启第二个循环管路即可,即开启第二进液分流管42和第二出液分流管52上的阀门6;当物料混合腔121内的物料较多时,则将两个循环管路都开启,即将第一进液分流管41、第二进液分流管42、第一出液分流管51、第二出液分流管52上的阀门6全都开启。通过上述结构,可节约大量资源,进而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浪费。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固定在内壳体12上的温度计8,所述温度计8的测温端插在所述物料混合腔121内,以实时监控物料混合腔121内的温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反应釜的加热冷却系统中,将加热设备、反应釜、制冷设备依次通过进液管和出液管串联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加热设备和制冷设备分别工作时实现对内壳体的加热和冷却,进而分别对物料进行加热和冷却,该系统集加热和冷却为一整体,结构简单,且在加热或冷却的过程中不影响反应釜内搅拌机构的搅拌,故提高整体生产效率。因此,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8)

1.一种反应釜的加热冷却系统,包括釜体(1),所述釜体(1)包括外壳体(11)和内壳体(12),所述内壳体(12)中设有一物料混合腔(121),所述外壳体(11)与内壳体(12)之间形成一夹层腔(13),外壳体(11)上设有均与夹层腔(13)相连通的进液口(111)和出液口(11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设备(2)和制冷设备(3),所述加热设备(2)中设有一加热腔(21),所述加热设备(2)上设有均与所述加热腔(21)相连通的热介质入口(22)和热介质出口(23),所述热介质出口(23)通过一进液管(4)与进液口(111)连通,所述出液口(112)通过一出液管(5)与热介质入口(22)连通;所述制冷设备(3)中设有一制冷腔(31),所述出液管(5)穿过所述制冷腔(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的加热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1)内壁上延伸有一凸缘(113),所述凸缘(113)与内壳体(12)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凸缘(113)将夹层腔(13)分隔成上夹层腔(131)和下夹层腔(132);所述进液口(111)包括第一进液口(1111)和第二进液口(1112),出液口(112)包括第一出液口(1121)和第二出液口(1122),所述第一进液口(1111)、第一出液口(1121)均与上夹层腔(131)连通,第二进液口(1112)、第二出液口(1122)均与下夹层腔(132)连通;所述进液管(4)通过一第一进液分流管(41)与第一进液口(1111)连通,进液管(4)通过一第二进液分流管(42)与第二进液口(1112)连通,出液管(5)通过一第一出液分流管(51)与第一出液口(1121)连通,出液管(5)通过一第二出液分流管(52)与第二出液口(1122)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的加热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液分流管(41)、第二进液分流管(42)、第一出液分流管(51)、第二出液分流管(52)上均设有一阀门(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的加热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设备(3)上还设有均与所述制冷腔(31)相连通的冷介质入口(32)和冷介质出口(3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的加热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设备(2)的加热腔(21)中设有至少一根电加热棒(2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的加热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4)上固定设有一热油泵(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的加热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固定在内壳体(12)上的温度计(8),所述温度计(8)的测温端插在所述物料混合腔(121)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应釜的加热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制冷腔(31)中的出液管(5)为螺旋状。
CN 201320088434 2013-02-27 2013-02-27 反应釜的加热冷却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703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88434 CN203170309U (zh) 2013-02-27 2013-02-27 反应釜的加热冷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88434 CN203170309U (zh) 2013-02-27 2013-02-27 反应釜的加热冷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70309U true CN203170309U (zh) 2013-09-04

Family

ID=490670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088434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70309U (zh) 2013-02-27 2013-02-27 反应釜的加热冷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170309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74345A (zh) * 2014-09-04 2014-12-03 山东聚鑫化工有限公司 油田助剂生产设备系统
CN106823432A (zh) * 2017-04-19 2017-06-13 长沙科力威蒸馏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蒸馏装置
CN107632637A (zh) * 2017-10-12 2018-01-26 浙江东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真空腔体的温控系统
CN113186240A (zh) * 2021-03-22 2021-07-30 华南理工大学 防止肠胀气的抗性淀粉处理方法和生产装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74345A (zh) * 2014-09-04 2014-12-03 山东聚鑫化工有限公司 油田助剂生产设备系统
CN104174345B (zh) * 2014-09-04 2016-03-02 山东聚鑫化工有限公司 油田助剂生产设备系统
CN106823432A (zh) * 2017-04-19 2017-06-13 长沙科力威蒸馏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蒸馏装置
CN107632637A (zh) * 2017-10-12 2018-01-26 浙江东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真空腔体的温控系统
CN113186240A (zh) * 2021-03-22 2021-07-30 华南理工大学 防止肠胀气的抗性淀粉处理方法和生产装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70309U (zh) 反应釜的加热冷却系统
CN203678384U (zh) 一种冷热双向温度控制反应罐
CN205392382U (zh) 反应釜温度控制系统
CN203170321U (zh) 反应釜
CN106281727B (zh) 一种新型酯交换反应装置
CN207091323U (zh) 一种氢化偶氮二异丁腈的连续生产设备
CN206500147U (zh) 一种水热合成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的反应釜快速降温装置
CN104909408B (zh) 生产apt过程中余热的利用方法与系统
CN208959864U (zh) 一种便于调节温度的反应釜
CN106215830A (zh) 一种乙二醛氧化合成乙醛酸的反应装置
CN202893353U (zh) 反应釜
CN205146198U (zh) 一种反应釜加热冷却系统
CN103880622B (zh) 一种布洛芬生产装置及工艺
CN208115748U (zh) 一种医药中间体吡啶二羧酸的化学合成反应器
CN207169703U (zh) 一种夹套式反应釜
CN202648471U (zh) 一种改进的热交换器
CN206392030U (zh) 一种节能反应釜系统
CN201692813U (zh) 耐高温日光型荧光颜料的生产系统
CN207478591U (zh) 一种新型反应釜
CN203737235U (zh) 一种循环加热反应釜
CN207856897U (zh) 反应釜
CN208599702U (zh) 一种控温反应器
CN208389999U (zh) 一种2,5-二甲氧基四氢呋喃水解反应过程中冷却装置
CN205891738U (zh) 一种保温贮罐
CN205684000U (zh) 一种具有复合内盘管的化工搅拌反应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SHANGHAI YADU LUBRICATING MATERIAL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SHANGHAI YADU LUBRICATING MATERIAL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0233 room 33, building 680, No. 303-28, Guiping Road, Shanghai, Xuhui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YA DU LUBRICANTS MATERI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0233 room 33, building 680, No. 303-28, Guiping Road, Shanghai, Xuhui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Ya Du Lubricants Material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04

Termination date: 2020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