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63344U - 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63344U
CN203163344U CN 201320024475 CN201320024475U CN203163344U CN 203163344 U CN203163344 U CN 203163344U CN 201320024475 CN201320024475 CN 201320024475 CN 201320024475 U CN201320024475 U CN 201320024475U CN 203163344 U CN203163344 U CN 2031633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ant conduits
heat exchanger
header
collecting main
ut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02447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建龙
黄宁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Danfoss AS
Original Assignee
Sanhua Holding Group Co Ltd
Danfoss 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hua Holding Group Co Ltd, Danfoss AS filed Critical Sanhua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02447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1633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633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6334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热器,包括:第一和第二集流管;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集流管相连以连通所述第一和第二集流管;翅片,所述翅片分别设置在相邻的换热管之间;和制冷剂导管,所述制冷剂导管具有沿其长度方向排分布的分配孔,所述制冷剂导管可自由变形地设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集流管中的至少一个集流管内,所述制冷剂导管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至少一个集流管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通过使制冷剂导管自由变形地设在集流管内,使得制冷剂导管在制造和使用的过程中其两端之间的中间部分发生的变形可被吸收掉,从而不会影响分配性能,也不会造成分配孔堵塞,进而避免了制冷剂分配均衡,由此保证了换热器的性能。

Description

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例如微通道/平行流换热器,广泛应用于空调、制冷及汽车等领域。为了改善换热器的制冷分配,在换热器的集流管内通常设置制冷剂导管。在安装过程中,为了将制冷剂导管固定在集流管内部,并尽可能使其与集流管的轴线平行,通常采用将制冷剂导管两端与集流管的两端盖焊接的固定方式。
但是,在制冷剂导管在制造和使用的过程中,制冷剂导管的中间部分会发生变形。这种变形会随着制冷剂导管的长度增加而加剧。制冷剂导管变形之后,会影响分配性能,严重的将造成分配孔堵塞,造成制冷剂分配不均,从而影响换热器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或至少提供一种有用的商业选择。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换热器,该换热器可以改善制冷剂导管的变形,提高换热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换热器,包括:第一和第二集流管;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集流管相连以连通所述第一和第二集流管;翅片,所述翅片分别设置在相邻的换热管之间;和制冷剂导管,所述制冷剂导管具有沿其长度方向排分布的分配孔,所述制冷剂导管可自由变形地设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集流管中的至少一个集流管内,所述制冷剂导管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至少一个集流管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由于制冷剂导管可自由变形地设在集流管内,使得制冷剂导管在制造和使用的过程中其两端之间的中间部分的变形可被吸收掉,不会影响分配性能,也不会造成分配孔堵塞,进而避免了制冷剂分配均衡,由此保证了换热器的性能。
优选地,所述制冷剂导管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至少一个集流管内,所述制冷剂导管具有位于其两端之间的弯曲缓冲部。通过所述弯曲缓冲部,使得制冷剂导管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的变形集中到该弯曲缓冲部,保证制冷剂导管的其他部分不发生变形,从而降低了对分配性能的影响。
可选地,所述弯曲缓冲部为弧形且通过将所述制冷剂导管的预定长度的一段弯曲形成。由此,结构简单易于制造,而且成本低。
可选地,所述制冷剂导管的一端与封闭所述至少一个集流管一端的第一端盖相焊接,所述制冷剂导管的另一端与封闭所述至少一个集流管另一端的第二端盖相焊接。
可选地,所述制冷剂导管的至少一端焊接在所述至少一个集流管内。
优选地,所述制冷剂导管设在所述第一集流管内,所述第一集流管内设有支撑件,所述制冷剂导管的一端与封闭所述第一集流管一端的第一端盖相焊接,且所述制冷剂导管的另一端可移动地支撑在所述支撑件上。这样,当制冷剂导管在制造和使用的过程中发生变形时,制冷剂导管的另一端可在支撑件之上移动以吸收制冷剂导管的变形,从而保证了制冷剂导管的分配性能,即可保证制冷剂的分配均衡,进而保证了换热器的性能。
可选地,所述支撑件为隔板,所述隔板上设有通孔,所述制冷剂导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
可选地,所述支撑件为设在所述制冷剂导管的内壁上的支撑凸起,所述制冷剂导管的另一端支撑在所述支撑凸起上。
可选地,所述支撑件为设在封闭所述第一集流管另一端的第二端盖上的延伸管部,所述制冷剂导管的另一端插入到所述延伸管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和第二集流管内均设有所述制冷剂导管。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中的制冷剂导管和集流管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中的制冷剂导管和集流管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中的制冷剂导管和集流管的装配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外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中的制冷剂导管和集流管的装配示意图;以及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方便和简化描述本实用新型,而非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和定向、以特定的方位和定向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换热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1a和第二集流管1b、换热管2、翅片3和制冷剂导管4。
如图5所示,换热管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集流管1a和第二集流管1b相连以连通第一集流管1a和第二集流管1b,翅片3分别设置在相邻的换热管2之间,制冷剂导管4具有沿其长度方向排分布的分配孔,制冷剂导管4可自由变形地设在第一集流管1a和第二集流管1b中的至少一个集流管1内,制冷剂导管4的一端固定在其中的至少一个集流管1内。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集流管1内均设有制冷剂导管4。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通过使制冷剂导管4自由变形地设在集流管1内,使得制冷剂导管在制造和使用的过程中其中间部分发生的变形被吸收掉,从而不会影响分配性能,也不会造成分配孔堵塞,进而避免了制冷剂分配均衡,由此保证了换热器的性能。
需要理解的是,在本申请中的术语“可自由变形”是指在制冷剂导管4的两端之间的中间部分的变形可被吸收掉,从而不会影响制冷剂导管4的分配性能,例如当制冷剂导管4的两端固定时,可以通过设置弯曲缓冲部吸收制冷剂导管4的变形,该弯曲缓冲部与制冷剂导管4的其他部分相比更容易变形,从而制冷剂导管4的变形都集中到弯曲缓冲部,或者制冷剂导管4的一端固定而另一端可自由移动,从而可以吸收制冷剂导管4的变形,下面将会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中,制冷剂导管4的另一端(如图1中的右端)固定在至少一个集流管1内,制冷剂导管4具有位于其两端之间的弯曲缓冲部41,通过所述弯曲缓冲部41,可吸收制冷剂导管4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的变形,从而降低了对分配性能的影响。可选地,如图1所示,弯曲缓冲部41为弧形且通过将制冷剂导管4的预定长度的一段弯曲形成。由此,结构简单易于制造,而且成本低。
其中可选地,如图1所示,制冷剂导管4的一端(如图1中的左端)与封闭至少一个集流管1一端的第一端盖11相焊接,制冷剂导管4的另一端(如图1中的右端)与封闭至少一个集流管1另一端的第二端盖12相焊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中,制冷剂导管4的至少一端焊接在至少一个集流管1内。为了清楚地描述,下面以制冷剂导管4设在第一集流管1a内为例进行说明,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制冷剂导管4也可以设在第二集流管1b或同时设在第二集流管1b和第一集流管1a内。
如图2-图4中所示,制冷剂导管4的左端焊接在第一集流管1a内。第一集流管1内设有支撑件,制冷剂导管4的一端(如图2-图4中的左端)与封闭第一集流管1一端的第一端盖11相焊接,且制冷剂导管4的另一端(如图2-图4中的右端)可移动地支撑在该支撑件上。这样,当制冷剂导管4在制造和使用的过程中其中间部分发生变形时,制冷剂导管的另一端(即右端)可在支撑件之上来回移动以吸收制冷剂导管4的变形,从而保证了制冷剂导管4的分配性能,即可保证制冷剂的分配均衡,进而保证了换热器的性能。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示例中,支撑件为隔板13a,隔板13a上设有通孔131a,制冷剂导管4的另一端穿过通孔131a。
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示例中,支撑件为设在制冷剂导管4的内壁上的支撑凸起13c,制冷剂导管4的另一端支撑在支撑凸起13c上。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示例中,支撑件为设在封闭第一集流管1另一端(即图3中的右端)的第二端盖12上的延伸管部13b,制冷剂导管4的另一端插入到延伸管部13b内。具体地,延伸管部13b设在第二端盖12的左侧面上且向左延伸预定长度,制冷剂导管4的右端插入到延伸管部13b内且制冷剂导管4的右端与延伸管部13b内的右壁之间具有预定距离,从而使得制冷剂导管4的右端可在所述延伸管部13b内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制冷剂导管4可自由变形地设在集流管内,例如通过设置更容易变形的弯曲缓冲部,或制冷剂导管4的一端可自由移动,制冷剂导管4的变形可被吸收,从而不会导致分配孔被加压变形而影响换热性能。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和第二集流管;
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和第二集流管相连以连通所述第一和第二集流管;
翅片,所述翅片分别设置在相邻的换热管之间;和
制冷剂导管,所述制冷剂导管具有沿其长度方向排分布的分配孔,所述制冷剂导管可自由变形地设在所述第一和第二集流管中的至少一个集流管内,所述制冷剂导管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至少一个集流管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导管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至少一个集流管内,所述制冷剂导管具有位于其两端之间的弯曲缓冲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缓冲部为弧形且通过将所述制冷剂导管的预定长度的一段弯曲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导管的一端与封闭所述至少一个集流管一端的第一端盖相焊接,所述制冷剂导管的另一端与封闭所述至少一个集流管另一端的第二端盖相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导管的至少一端焊接在所述至少一个集流管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导管设在所述第一集流管内,所述第一集流管内设有支撑件,所述制冷剂导管的一端与封闭所述第一集流管一端的第一端盖相焊接,且所述制冷剂导管的另一端可移动地支撑在所述支撑件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隔板,所述隔板上设有通孔,所述制冷剂导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设在所述制冷剂导管的内壁上的支撑凸起,所述制冷剂导管的另一端支撑在所述支撑凸起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设在封闭所述第一集流管另一端的第二端盖上的延伸管部,所述制冷剂导管的另一端插入到所述延伸管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集流管内均设有所述制冷剂导管。
CN 201320024475 2013-01-16 2013-01-16 换热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633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24475 CN203163344U (zh) 2013-01-16 2013-01-16 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24475 CN203163344U (zh) 2013-01-16 2013-01-16 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63344U true CN203163344U (zh) 2013-08-28

Family

ID=490245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024475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63344U (zh) 2013-01-16 2013-01-16 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1633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52558B (zh) 换热装置
JP6278904B2 (ja) 冷媒分配器及びこの冷媒分配器を用いた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CN101846465B (zh) 换热器
CN100575855C (zh) 热交换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3411446B (zh) 换热器
CN102859313B (zh) 换热器的贮水箱
CN103196259A (zh) 折弯式换热器
KR20110110722A (ko) 입구 분배기 및 출구 수집기를 구비한 향상된 열교환기
CN203132214U (zh) 折弯式换热器
CN104121800B (zh) 流通管接头及具有该流通管接头的换热器
CN203231587U (zh) 微通道平行流换热器
KR20120044849A (ko) 헤더유닛 및 이를 가지는 열교환기
CN204612254U (zh) 一种换热器
KR20200044882A (ko) 마이크로채널 열교환기의 평판관 및 마이크로채널 열교환기
CN203274572U (zh) 适于折弯的扁管和具有该扁管的换热器
CN204043463U (zh) 翅片和具有该翅片的折弯式换热器
CN203163344U (zh) 换热器
CN103913088B (zh) 翅片和具有该翅片的折弯式换热器
CN103047895B (zh) 集流管及平行流换热器
CN202885351U (zh) 空调器、用于空调器的热交换器及散热片
CN207317318U (zh) 换热模块、换热器及冰箱
CN203100300U (zh) 带过冷的平行流冷凝器
CN103277944B (zh) 一种干式蒸发器
CN105299966A (zh) 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
CN202709853U (zh) 壳管式换热器用均流板及具有该均流板的壳管式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Ltd.

Assignor: SANHUA HOLDING GROUP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5990000010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Combined structure of system radial-flow machinery and heat exchanger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28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50106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ANGZHOU SANHUA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ANHUA HOLDING GROUP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31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312500 SHAOXING, ZHEJIANG PROVINCE TO: 310018 HANGZHOU, ZHEJIANG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312

Address after: 310018 H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Zhejiang, No. 12 Avenue, No. 289, No.

Patentee after: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Ltd.

Patentee after: DANFOSS A/S

Address before: 312500 Shao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Xinchang Qixing street under the Liquan

Patentee before: SANHUA HOLDING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DANFOSS A/S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