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41104U - 机床用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机床用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41104U
CN203141104U CN 201320037037 CN201320037037U CN203141104U CN 203141104 U CN203141104 U CN 203141104U CN 201320037037 CN201320037037 CN 201320037037 CN 201320037037 U CN201320037037 U CN 201320037037U CN 203141104 U CN203141104 U CN 2031411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portion
retaining member
inserting hole
control device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03703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神取孝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411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4110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chine Tool Units (AREA)
  • Numerical Control (AREA)
  •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Electrochemical Machining, And Combined Machin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降低保持电线或信号线的构件对壳体内的零件配置带来的影响且能削减构件的制造费用的机床用控制装置。保持构件具有基部和两个隔板部,将插通孔的三个方向围住。保持构件的基部与开口的边缘部分相对且两个隔板部位于基部与边缘部分之间。操作者使基部靠近边缘部分,利用保持构件和边缘部分围住插通孔的周围。开口的边缘部分是对电源电缆或信号线进行保持的构件,能实现保持构件的小型化且能削减保持构件的制造费用。

Description

机床用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机床的驱动进行控制的机床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机床在其背面包括对机床的驱动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机床用控制装置)。日本专利特许公开公报第2007-168031号记载的控制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收容有马达放大器、工具库放大器、断路器等。马达放大器朝各马达供给电力,马达使机床的主轴朝前后、左右、上下方向移动。工具库放大器朝工具库供给电力,工具库对多个工具进行保持。断路器将朝控制基板供给的电力切断。
壳体的下表面具有插通孔,电线和信号线等穿过插通孔。电线供给电力,信号线传递控制信号。电线将电源与断路器连接,信号线将机床主体、放大器、控制基板等连接。插通孔形成为左右较长的横向长的矩形。壁围住插通孔的一个长边和两个短边。壁固定于壳体的下表面。能移动的滑动板设于另一长边侧,滑动板与壁相对。弹性构件设于滑动板与壁之间。弹性构件由聚氨酯材料等构成。当滑动板靠近壁时,电线和信号线通过弹性构件位于滑动板与壁之间,滑动板和壁将电线和信号线保持在壳体内。由于壁围住插通孔的三个方向,因此,壁占据壳体下表面的面积较大。大型的壁会对壳体内的零件配置带来较大影响。此外,大型的壁的制造费用变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降低保持电线或信号线的构件对壳体内的零件配置带来的影响且削减上述构件的制造费用。
技术方案1的机床用控制装置包括用于对机床进行驱动或控制的零件和收容该零件的壳体。壳体为长方体,残留有边缘部分地在一面上具有开口。插通孔设于壳体的另一面。上述另一面与上述一面相邻。插通孔供将电力或控制信号供给到上述零件的电线插通。保持构件在壳体内对穿过插通孔的电线进行保持。插通孔位于上述边缘部分的相邻位置。保持构件具有基部和两个隔板部。基部与上述边缘部分相对,并沿着边缘部分延伸。隔板部分别从基部的两端部分朝边缘部分突出,在边缘部分与基部之间形成有空间。保持构件设于另一面。插通孔位于基部与边缘部分之间。
保持构件的基部与开口的边缘部分相对且两个隔板部位于基部与边缘部分之间。基部靠近边缘部分,保持构件和边缘部分围住插通孔的周围。由于壳体的边缘部分兼作保持构件,因此保持构件能形成得比以往小。因此,壳体内的收纳空间比以往大。
技术方案2的机床用控制装置的保持构件具有罩部。罩部从基部朝与边缘部分相反的一侧突出并覆盖插通孔。罩部的与边缘部分平行方向上的长度比插通孔的与边缘部分平行方向上的长度长。
当基部靠近边缘部分时,罩部覆盖插通孔,因此能防止壳体内部与外部经由插通孔而连通。因此,油或切削粉等异物不会从外部进入壳体内。
技术方案3的机床用控制装置的保持构件还包括从各隔板部分别朝与基部相反的一侧突出的两个引导部,各引导部具有在与上述一面交叉的方向上对保持构件进行引导的引导孔,当将保持构件安装于壳体时,插入引导孔的螺钉与另一面螺合。
操作者将螺钉临时固定于壳体的另一面,将保持构件配置于壳体。操作者使保持构件的一部分移动,并靠近开口。由于螺钉插通于引导孔,因此能防止保持构件的一部分被倾斜地固定。
技术方案4的机床用控制装置的基部形成为在沿着边缘部分的方向上较长且与上述另一面大致呈直角的矩形板。隔板部形成为与基部大致呈直角的板状。罩部与基部的上述另一面侧的长边部分相连。罩部形成为在沿着边缘部分的方向上较长且与另一面大致平行的矩形板状。引导部在与边缘部分呈直角的方向上较长。引导部形成为与另一面大致平行的矩形板状。基部的长边尺寸与各隔板部在与一面平行的方向上的尺寸之和大致相等于罩部与各引导部的长边尺寸之和。基部和罩部在与长边交叉的方向上的尺寸之和大致相等于隔板部在铅垂方向上的尺寸和引导部的短边尺寸之和。
保持构件具有上述尺寸关系。因此,在对金属的原料板进行弯折来制造保持构件时,原料板呈大致矩形。原料板是对金属板进行冲压而制成的,若原料板呈矩形则能削减冲压后的金属板的浪费。
技术方案5的机床用控制装置具有弹性构件。弹性构件位于基部与边缘部分之间。
弹性构件覆盖电线或信号线的周围,因此能保护电线或信号线免受振动的影响。电线或信号线从弹性构件受到压力,因此保持构件能牢固地对电线或信号线进行保持。
技术方案6的机床用控制装置的保持构件具有定位部。定位部从罩部朝另一面侧突出,进行相对于插通孔的定位。
操作者使保持构件靠近开口的边缘部分,直至定位部插入插通孔。当定位部没有插入插通孔时,操作者就能知道保持构件靠近的不够。当定位部插入插通孔时,操作者能容易地知道保持构件足够靠近,对电线或信号线进行了保持。
技术方案7的机床用控制装置的保持构件具有定位部和弹性构件。因此,具有技术方案5和技术方案6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机床的简化立体图。
图2是机床的简化主视图。
图3是机床的简化右视图。
图4是省略了工具更换装置和覆盖导轨的罩等的机床的简化立体图。
图5是简化表示机床用罩体的立体图。
图6是省略了盖的、简化表示控制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后视图。
图7是简化表示解除了盖的封闭的控制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8是图6中以Ⅷ-Ⅷ线剖切后的简化平面剖视图。
图9是简化表示保持构件的立体图。
图10是简化表示保持构件的俯视图。
图11是简化表示保持构件的后视图。
图12是简化表示保持构件的仰视图。
图13是简化表示对电源电缆和信号线进行保持之前的状态的控制装置的平面剖视图。
图14是简化表示对电源电缆和信号线进行保持之前的状态的控制装置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15是简化表示对电源电缆和信号线进行保持之后的状态的控制装置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16是简化表示定位部位于插通孔外侧的状态的保持构件附近的剖视图。
图17是简化表示定位部位于插通孔内侧的状态的保持构件附近的剖视图。
图18是用于说明保持构件的制作方法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机床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图中箭头所表示的左右、前后、上下。操作者在前方对机床进行操作,进行工件的装拆。
机床100包括主体。主体具有基座20、固定台21、Y方向移动装置22、X方向移动装置26、立柱28、Z方向移动装置30、主轴头32、工具更换装置10等。基座20固定于地面上。固定台21形成前后方向较长的俯视呈矩形的箱形,其设于基座20上。固定台21对Y方向移动装置22进行固定。
X方向移动装置26设在Y方向移动装置22上。立柱28设在X方向移动装置26上。X方向移动装置26和Y方向移动装置22将立柱28支撑成能在X方向(左右方向)和Y方向(前后方向)上移动。
立柱28经由Z方向移动装置30将主轴头32支撑成能在Z方向(上下方向)上移动。工具更换装置10能对工具进行更换。工具安装于主轴头32。
如图4所示,Y方向移动装置22具有:彼此平行的一对导轨22a、22a;多个块体22b、22b、...、22b;以及Y方向移动台22c等。导轨22a在固定台21的上表面沿前后方向延伸并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适当的间隔。块体22b与各导轨22a嵌合。块体22b能在前后方向上移动。Y方向移动台22c固定在块体22b上。Y方向驱动马达(未图示)对滚珠丝杠机构(未图示)进行驱动,使Y方向移动台22c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X方向移动装置26具有:彼此平行的一对导轨26a、26a;多个块体26b、26b、...、26b;立柱座26c;以及X方向驱动马达(未图示)。导轨26a在Y方向移动台22c的上表面沿左右方向延伸并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适当的间隔。多个块体26b分别与导轨26a嵌合。块体26b可沿左右方向移动。立柱座26c固定在块体26b上。X方向驱动马达对滚珠丝杠机构(未图示)进行驱动,使立柱座26c在左右方向上移动。立柱28固定在立柱座26c上。Y方向移动装置22和X方向移动装置26使立柱28在Y方向和X方向上移动。
Z方向移动装置30具有:彼此平行的一对导轨30a、30a;多个块体30b、30b、...、30b;主轴头座30c;以及Z方向驱动马达(未图示)。导轨30a在立柱28的前表面上沿上下方向延伸并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适当的间隔。多个块体30b分别与导轨30a嵌合。块体30b能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主轴头座30c固定在块体30b的前表面上。当Z方向驱动马达对滚珠丝杠机构(未图示)进行驱动时,主轴头座30c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主轴头32固定在主轴头座30c上。主轴头32在X方向驱动马达、Y方向驱动马达、Z方向驱动马达的驱动控制下,在前后、左右、上下方向上移动。
主轴34位于主轴头32的上端并与主轴马达35连接。主轴34利用主轴马达35的驱动绕轴心旋转。主轴34在其下端安装有工具保持件(未图示)并绕轴心旋转。主轴34对固定于工件保持部120的工件进行加工。工具保持件对工具进行保持。冷却风扇(未图示)固定于主轴马达35的上端。
如图1所示,工具更换装置10具有工具库11、库马达12。工具更换装置10对多个工具保持件进行搬运,在主轴34的下端部进行工具保持件的装拆。
如图5所示,机床100包括机床用罩体。机床用罩体围住主体。机床用罩体设于基座20的上侧。机床用罩体沿上下方向延伸,并包括矩形的前壁50、左壁60、右壁70、后壁80。前壁50、左壁60、右壁70、后壁80覆盖主体的前后左右。机床用罩体在其上部包括顶板90。顶板90覆盖机床100的上侧。
右壁70在其中央部具有两个盖71、71。盖71能拆下。盖71位于设在右壁70中央部的开口内。操作者根据需要将盖71拆下,从开口伸入手或从开口进入机床用罩体内,进行机床100的维修管理。在左壁60的中央部也设有开口,在该开口内配置有能拆下的两个盖。控制装置81(机床用控制装置)设于后壁80。控制装置81具有对机床100的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基板、对向上述各马达供给的电力进行调节的放大器等。
纵长矩形的开口51位于前壁50的中央部,操作盘54设于开口51的右侧相邻位置。操作者将指令输入操作盘54。纵长矩形的右门52和左门53并排设于开口51,并能在左右方向上移动。
如图6和图7所示,控制装置81包括纵长长方体的壳体82,壳体82在其后侧面(一面)上具有开口82c。盖83使开口82c开闭。壳体82的后侧面下端具有形成开口82c的下端的边缘部分82e。壳体82的下表面82f(另一面)呈水平状。插通孔82a设于壳体82的下表面82f的左侧。电源电缆111a(电线)穿过插通孔82a。插通孔82b设于插通孔82a的右侧相邻位置。插通孔82b形成为左右方向较长的矩形。两个插通孔82a、82b与边缘部分82e靠近或邻接。一个或多个信号线111b(电线)穿过插通孔82b。信号线111b使上述X方向驱动马达~Z方向驱动马达、主轴马达35等(机床主体)和后述放大器等连接,用于传递控制信号或供给电力。保持构件150设于插通孔82a、82b的周围,保持构件150对电源电缆111a和信号线111b进行保持。断路器84设于壳体82的下部左侧并位于插通孔82a附近。断路器84使电源电缆111a和信号线111b连接或断开。断路器84呈上下较长的长方体状,在其上下分别具有输入部84b和输出部84c。树脂外壳184分别设于输入部84b和输出部84c。树脂外壳184具有通孔(未图示),在该通孔中插通有电源电缆111a或信号线111b。穿过该通孔的电源电缆111a或信号线111b与断路器84的输入部84b或输出部84c连接。
开关部84a设于断路器84的后表面。在使盖83关闭时,开关部84a与盖83表面的旋转式的手柄85连接。当操作者关闭盖83且使手柄85朝一个方向旋转时,开关部84a朝一个方向移动而将电源电缆111a与信号线111b的连接切断,电力供给被强制停止。当操作者关闭盖83且使手柄85朝另一个方向旋转时,开关部84a朝另一个方向移动而将电源电缆111a与信号线连接。手柄85朝一个方向旋转而将电源电缆111a与信号线111b的连接切断之后,盖83打开。风扇112设于壳体82的左外侧面。风扇112使控制装置81冷却。
Z方向放大器86设于壳体82前表面的大致中央部。Z方向放大器86对向Z方向驱动马达供给的电力进行调节。主轴放大器87设于Z方向放大器86的左侧且设于断路器84的上方。主轴放大器87对向主轴马达35供给的电力进行调节。X方向放大器88和Y方向放大器89左右并排地配置于壳体82前表面的左侧上部,分别对向X方向驱动马达和Y方向驱动马达供给的电力进行调节。
自动电压调节器91(以下称为AVR)设于壳体82前表面的上侧且设于中央部右侧。AVR91将200V系列的电压转换为24V系列或12V系列。风扇保护装置92和保护装置95左右并排地配置于AVR91的下方。风扇保护装置92保护冷却风扇(未图示)免受过电流的影响且对冷却风扇供电。保护装置95保护后述输入输出基板93等基板免受过电流的影响。风扇保护装置92与保护装置95电连接,保护装置95与信号线111b连接。选择放大器97根据需要设于风扇保护装置92的下侧。例如在机床包括将工件安装于工件保持部120的机器人臂时,选择放大器97是对向机器人臂的驱动马达供给的电力进行调节的放大器。除此之外,也可以是使工件旋转的马达的放大器。
控制基板94和输入输出基板93上下并排地配置于壳体82的右内侧面。控制基板94包括CPU、ROM、RAM等,对上述各马达的驱动进行控制。输入输出基板93将控制基板94与壳体82内的各种装置之间连接,进行信号的输入输出。控制基板94位于输入输出基板93的上侧。控制基板94、输入输出基板93将24V系列或12V系列的电压从AVR91输入,从而将其转换为5V系列、10V系列或25V系列的电压而加以使用。输入输出基板93与风扇保护装置92通过检测电缆96连接。检测电缆96将风扇保护装置92的输入电压输出到输入输出基板93。风扇保护装置92和保护装置95被单元化,电源电压被输入到保护装置95。因此,电源电压也被输入到风扇保护装置92。输入输出基板93对风扇保护装置92的输入电压进行监视,对保护装置95的输入电压进行监视。
断路器84的输出部84c与X~Z方向放大器88、89、86、主轴放大器87、风扇保护装置92、保护装置95、选择放大器97连接。电源电压(200V系列)被供给到X~Z方向放大器88、89、86、主轴放大器87、风扇保护装置92、保护装置95、选择放大器97。保护装置95与AVR91连接,电源电压(200V系列)被输入到AVR91。AVR91将输入电压转换为24V系列或12V系列。AVR91与控制基板94和输入输出基板93连接。24V系列或12V系列的电压被输入到控制基板94和输入输出基板93。控制基板94和输入输出基板93将24V系列或12V系列的电压例如转换为5V系列、10V系列或25V系列的电压而加以使用。控制基板94通过X~Z方向放大器88、89、86、主轴放大器87对各马达进行控制。
保持机构由保持构件150和边缘部分82e构成。下面对保持构件150进行说明。保持构件150包括基部151、两个隔板部152、152、两个引导部153、153、罩部154。基部151在左右方向(与边缘部分82e平行的方向)上较长,并形成为与壳体82的下表面82f成大致直角的矩形板状。基部151位于插通孔82a、82b的前部上侧。基部151的左右尺寸比两个插通孔82a、82b的左右尺寸(与边缘部分82e平行的方向上的尺寸)的总和长。基部151的左端位于插通孔82a的左方,右端位于插通孔82b的右方。隔板部152、152呈板状,从基部151的左右两端部分分别朝后方突出。隔板部152形成为与基部151成大致直角的正方形状。隔板部152的突出端部与边缘部分82e抵接。罩部154从基部151的下侧长边部分朝前方突出。罩部154形成为与基部151成大致直角的左右方向较长的矩形板状。罩部154的左右尺寸比基部151的左右尺寸短,且比两个插通孔82a、82b的左右尺寸的总和长。罩部154的左端位于插通孔82a的左方,罩部154的右端位于插通孔82b的右方。罩部154覆盖插通孔82a、82b的前部分上侧。缺口154b位于罩部154的前缘部分的左右方向中央部。朝上方突出的销82d设于壳体82的下表面82f。销82d设于插通孔82b的前缘部分附近位置。销82d位于凹部内。引导部153从隔板部152的下边部分朝与基部151相反的一侧突出。引导部153形成为与隔板部152成大致直角的前后方向较长的矩形状。引导孔153a设于引导部153。引导孔153a形成为贯穿引导部153的长圆形状。引导孔153a的后端部分形成为直径比其它部分的左右尺寸大的圆弧形。圆弧形是局部缺口的大致圆形。圆弧形的两端与引导孔153a的其它部分相连。圆弧形部分的直径比螺钉300的头部大。引导孔153a的其它部分的左右尺寸比螺钉300的头部小且比螺钉300的腿部的直径大。螺钉300插通引导孔153a的圆弧形部分以外的部分,并螺合到壳体82的下表面82f。螺钉300的头部和壳体82的下表面82f对引导部153进行保持。
两个定位部154a、154a设于罩部154。定位部154a从罩部154的两个部位朝下侧突出。两个定位部154a在左右方向上具有规定间隔。定位部154a位于插通孔82b的内侧,靠近插通孔82b的前缘部分。两个弹性构件155、155在由基部151、隔板部152、边缘部分82e围起的空间内前后并排配置。弹性构件155例如由聚氨酯材料或橡胶等构成。弹性构件155形成为左右较长的长方体状。弹性构件155的左右尺寸与隔板部152之间的尺寸大致相同,一个弹性构件155通过粘接剂固定于两个隔板部152、152的内侧面。另一个弹性构件155通过粘接剂固定于边缘部分82e的内表面,且设于插通孔82a、82b的后部上侧。两个弹性构件155相对。在基部151与边缘部分82e之间,电源电缆111a和信号线111b位于两个弹性构件155之间。两个弹性构件155对电源电缆111a和信号线111b进行按压并予以保持。弹性构件155的弹性回复力使弹性构件155与电源电缆111a、信号线111b间的间隙达到最小限度。
下面对使用保持构件150保持电源电缆111a和信号线111b的方法进行说明。如图13、图14所示,在对电源电缆111a和信号线111b进行保持时,操作者使隔板部152朝向后方且使罩部154朝向前下方地,将保持构件150配置于插通孔82a、82b的前侧。螺钉300、300临时固定于壳体82的下表面82f上的两处。
操作者对保持构件150进行配置,以使螺钉300位于引导孔153a的圆弧部分的内侧。操作者使电源电缆111a和信号线111b穿过插通孔82a、82b,并穿过弹性构件155之间引出到壳体82的内侧。
操作者使保持构件150靠近开口82c的边缘部分82e。引导部153在螺钉300的头部与壳体82的下表面82f之间移动,对保持构件150进行引导。如图16、17所示,定位部154a在壳体82的下表面82f的上侧移动,进入插通孔82a、82b的内侧。销82d位于缺口154b的内侧,对保持构件150进行定位。如图15所示,两个弹性构件155对电源电缆111a和信号线111b进行保持。弹性构件155、155压缩,利用弹性回复力对电源电缆111a和信号线111b进行按压。螺钉300、300位于引导孔153a、153a的前端部分,操作者旋紧螺钉300、300,从而将保持构件150固定于壳体82的下表面82f。
下面对保持构件150的制作方法进行说明。原料板160是对金属板进行冲压而制作出的。保持构件150是通过将原料板160弯折而形成的。如图18A所示,原料板160形成为横向较长的矩形。在图18A中,大致矩形的冲孔161、161分别设于原料板160的左右下部。切口162、162设于原料板160。一个切口162从下端朝上方延伸,与左侧的冲孔161的右边相连。切口宽度为大致2mm。另一个切口162同样地与右侧的冲孔161的左边相连。引导孔153a设于原料板160。当利用激光加工来设置切口162时,切口宽度进一步变小。
折线201在两个冲孔161、161之间左右延伸。折线202、202从冲孔161朝上方延伸。折线203、203从冲孔161朝左右延伸。折线202之间的尺寸a与基部151的左右尺寸相当。折线202与原料板160的左右边之间的尺寸b1和隔板部152的前后尺寸相当。金属板的上边与折线203之间的尺寸b2和隔板部152的上下尺寸相当。尺寸b2与基部151的上下尺寸大致相等。折线203与原料板160的下边之间的尺寸c2和引导部153的左右尺寸相当。尺寸c2与罩部154的前后尺寸大致相等。切口162与原料板160的左右边之间的尺寸c1和引导部153的前后尺寸相当。切口162之间的尺寸d与罩部154的左右尺寸相当。
如图18A所示,基部151的长边尺寸(a)+隔板部152的水平方向的尺寸(b1)+隔板部152的水平方向的尺寸(b1)=罩部154的长边尺寸(d)+引导部的长边尺寸(c1)+引导部的长边尺寸(c1)+左右的切口宽度。基部151和罩部154在与长边交叉的方向上的尺寸之和同隔板部152在铅垂方向上的尺寸b2和引导部153的短边尺寸c2之和大致相等。原料板160形成为矩形。因此,能从一块金属板高效地制造出多个原料板160。
在对原料板160进行弯折加工时,如图18B的箭头1所示,操作者在折线201处将原料板160的下部分朝图18A的纸面里侧弯折成直角。如图18B的箭头2所示,在折线202、202处将原料板160的左右部分朝图18A的纸面外侧弯折成直角。最后,如图18C的箭头3所示,在折线203、203处将原料板160的左右部分朝图18A的纸面里侧弯折成直角,从而制成保持构件150。弯折顺序并不限定于上述顺序。只要能制造出保持构件150,能按照任意的顺序进行弯折。
实施方式的保持构件150具有基部151和两个隔板部152、152,将插通孔的三个方向围住。保持构件150的基部151与开口82c的边缘部分82e相对,两个隔板部152、152位于基部151与边缘部分82e之间。基部151靠近边缘部分82e,保持构件150和边缘部分82e围住插通孔82a、82b的周围。开口82c的边缘部分82e还兼作对电源电缆111a或信号线111b进行保持的构件。因此,保持构件150变得小型,能削减保持构件150的制造费用。由于保持构件150能小型化,因此能提高壳体82的收纳能力。
当基部151靠近开口82c的边缘部分82e时,罩部154覆盖插通孔82a、82b,因此,壳体82的内部与外部不会通过插通孔82a、82b连通。因此,油或切削粉等异物不会从外部进入壳体82内。
操作者将螺钉300临时固定于壳体82的另一面,将保持构件150配置于壳体82。操作者将螺钉300插通引导孔153a,使保持构件150靠近开口。引导孔153a将保持构件150朝开口82c引导。因此,保持构件150不会被倾斜固定,所以保持力变得均匀。
操作者使保持构件150靠近开口82c的边缘部分82e,直至定位部154a插入插通孔82b。当定位部154a没有插入插通孔82b时,操作者就能知道保持构件150靠近的不够。当定位部154a插入插通孔82b时,操作者能容易地知道保持构件150足够靠近,对电源电缆111a和信号线111b进行了保持。定位部154a也可设于能插入插通孔82a的位置。
由于弹性构件155覆盖电源电缆111a或信号线111b的周围,因此能保护电源电缆111a或信号线111b免受振动的影响。由于电源电缆111a和信号线111b从弹性构件155受到压力,因此,弹性构件155能牢固地保持电源电缆111a和信号线111b。弹性构件155的弹性回复力使电源电缆111a、信号线111b与弹性构件155间的间隙达到最小限度。

Claims (7)

1.一种机床用控制装置,包括:
零件(84、86~89、91~97),这些零件用于驱动或控制机床(100);
壳体(82),该壳体对所述零件进行收容,在一面上残留有边缘部分(82e)地形成有开口(82c),且该壳体形成为长方体状;
插通孔(82a、82b),这些插通孔设于与所述一面邻接的所述壳体的另一面(82f),供朝所述零件供给电力或控制信号的电线(111a、111b)插通;以及
保持机构,该保持机构在壳体内对穿过所述插通孔的所述电线进行保持,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通孔位于所述边缘部分的相邻位置,
所述保持机构由保持构件(150)和所述边缘部分(82e)构成,
所述保持构件具有:
基部(151),该基部与所述边缘部分相对且沿所述边缘部分延伸;以及
两个隔板部(152),这两个隔板部从所述基部的两端部分分别朝所述边缘部分突出,并在所述边缘部分与基部之间形成空间,
所述保持构件设于所述另一面,以使所述插通孔位于所述基部与边缘部分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床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构件具有罩部(154),该罩部从所述基部朝与所述边缘部分相反的一侧突出,并覆盖所述插通孔,
所述罩部的与所述边缘部分平行方向上的长度比所述插通孔的与所述边缘部分平行方向上的长度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床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构件还包括从各隔板部分别朝与所述基部相反的一侧突出的两个引导部(153),
各所述引导部具有在与所述一面交叉的方向上对所述保持构件进行引导的引导孔(153a),
当将所述保持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时,插入所述引导孔的螺钉(300)与所述另一面螺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床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部形成为在沿着所述边缘部分的方向上较长且与所述另一面大致呈直角的矩形板状,
所述隔板部形成为与所述基部大致呈直角的板状,
所述罩部与所述基部的所述另一面侧的长边部分相连,并形成为在沿着所述边缘部分的方向上较长且与所述另一面平行的矩形板状,
所述引导部形成为在与所述边缘部分呈直角的方向上较长且与所述另一面大致平行的矩形板状,
所述基部的长边尺寸与各隔板部在与所述一面平行的方向上的尺寸之和大致相等于所述罩部与各引导部的长边尺寸之和,
所述基部和罩部在与长边交叉的方向上的尺寸之和大致相等于所述隔板部在铅垂方向上的尺寸和所述引导部的短边尺寸之和。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床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弹性构件(155)设于所述基部与边缘部分之间。
6.如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床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构件具有定位部(154a),该定位部从所述罩部朝所述另一面侧突出,进行相对于所述插通孔的定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床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弹性构件(155)设于所述基部与边缘部分之间。
CN 201320037037 2012-03-29 2013-01-23 机床用控制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4110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77077 2012-03-29
JP2012077077A JP5910244B2 (ja) 2012-03-29 2012-03-29 工作機械用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41104U true CN203141104U (zh) 2013-08-21

Family

ID=48968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037037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41104U (zh) 2012-03-29 2013-01-23 机床用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910244B2 (zh)
CN (1) CN203141104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R112015002057A2 (pt) 2012-07-30 2017-07-04 Continental Teves Ag & Co Ohg dispositivo de fiação para fiação de um aparelho eletrônico
JP2020116676A (ja) * 2019-01-23 2020-08-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工作機械用制御装置及び工作機械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14082U (zh) * 1987-01-20 1988-07-22
JPH0611567Y2 (ja) * 1988-02-01 1994-03-23 国際電気株式会社 情報テレビ表示装置のビデオ信号ケーブル固定構造
JPH02140886U (zh) * 1989-04-27 1990-11-26
JP2768602B2 (ja) * 1992-08-05 1998-06-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制御盤
SE505801C2 (sv) * 1992-09-25 1997-10-13 Atlas Copco Tools Ab Skåp för inrymmande av elektronisk utrustning anslutbar till maskiner eller kraftverktyg
JP2006165321A (ja) * 2004-12-08 2006-06-22 Kawamura Electric Inc 電気機器収納用箱体
JP4710467B2 (ja) * 2005-07-28 2011-06-29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工作機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202766A (ja) 2013-10-07
JP5910244B2 (ja) 2016-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51534U (zh) 一种双工作台机器人激光切割机
EP2719501B1 (en) Machine for working the peripheral edge of glass plates and for drilling these plates, and working method implemented by this machine
US10971750B2 (en) Multi-cell tab cut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herefor
CN203141104U (zh) 机床用控制装置
CN102501274B (zh) 一种木材曲面加工用数控铣床
EP2285528B1 (en) Machine tool with selective drive motor positioning
CN105382315A (zh) 弧形工件专用铣边机
US8790555B2 (en) Tool changing device
CN205395579U (zh) 一种精雕机
CN205218148U (zh) 一种用于铣边机的刀具装夹组件
CN103357931A (zh) 多主轴数控组合工具铣床
CN209834214U (zh) 一种双工位贴标机
CN209754705U (zh) 一种铜排切割装置
CN203275954U (zh) 机床
CN102632526A (zh) 一种跳跃式锯铣自动拉槽机
CN203317040U (zh) 机床用控制装置
CN110899568A (zh) 芯线裁切机
JP5467901B2 (ja) 工作機械
CN204892982U (zh) 一种特种加工全自动数控车床
CN210677694U (zh) 一种螺丝自动组装设备
CN216138187U (zh) 一种数控铣床生产用自动换刀装置
CN105583465A (zh) 一种接插件自动切槽机
CN219093854U (zh) 一种便于自动送料的数控切割机床
JP6964157B2 (ja) 機械工作システム
CN219739798U (zh) 一种去除平行对线铝箔和绝缘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21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