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40274U - 一种封框胶固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封框胶固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40274U
CN203140274U CN 201320137333 CN201320137333U CN203140274U CN 203140274 U CN203140274 U CN 203140274U CN 201320137333 CN201320137333 CN 201320137333 CN 201320137333 U CN201320137333 U CN 201320137333U CN 203140274 U CN203140274 U CN 2031402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frame glue
envelope frame
plummer
light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13733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伟
向西
杨发禄
林准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137333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1402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402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4027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封框胶固化装置,包括:光源单元、光反射单元、光吸收单元和承载台,所述光源单元、所述光反射单元和所述光吸收单元分别设置于两两不同时平行于所述承载台的三个面内;通过光反射单元,光源单元发出的光线,部分被选择性地反射到所述承载台承载的显示面板上使封框胶固化,部分被光吸收单元吸收。该装置在封框胶固化中不需要掩模板,节省了设计制作掩模板的时间和成本,从而也节省了固化时间和成本,提高了工艺产能,同时有效提高了封框胶的固化率。

Description

一种封框胶固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封框胶固化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因其体积小、功耗低、无辐射等特点已成为目前平板显示器中的主流产品。液晶面板(Panel)是液晶显示器的重要组成部件。液晶面板包括彩膜基板(CF)、阵列(Array)基板以及填充于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形成的液晶盒中的液晶,液晶盒的四周涂覆有封框胶(Sealant),封框胶的作用是连接阵列基板以及彩膜基板,并防止液晶泄漏。
目前,液晶面板的成盒工艺中大多采用液晶滴注法(ODF:One Drop Filling),即:首先在阵列基板或彩膜基板两者之一上涂布封框胶,在另一基板上滴加液晶;然后将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置于真空对盒设备中对盒;最后进行封框胶的固化。由于在液晶面板还没有完全成盒即封框胶固化之前,液晶已经滴加到液晶盒内,为了防止液晶盒四周涂覆的封框胶对液晶造成污染,要求封框胶在最短的时间内被固化,以避免出现产品质量问题。
目前对封框胶进行固化的工艺包括两个步骤:首先采用UV光固化方式,利用UV光从上至下对封框胶进行短时间照射,使封框胶内的光敏成分固化;然后再采用热固化方式,利用高温使封框胶内的热敏成分固化,最终实现封框胶的完全固化。在采用UV光固化方式对封框胶进行固化时,由于UV光会对液晶面板显示区域内的液晶8等物质产生破坏作用。为此,在进行UV光固化的过程中通常会采用掩模板(Mask)来遮挡显示区域。图1为现有技术中采用UV光固化方式对液晶面板进行封框胶固化的示意图,其中,通过掩模板6中图形的设计对显示区域的遮挡,UV光线被选择性地垂直照射到液晶面板9上对应着封框胶5所在的区域对封框胶光敏成分进行固化。
除了以上提到的液晶面板,其他类型的由两块显示基板通过封框胶密封形成的显示面板(例如电子纸面板、OLED面板等)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即需要对封框胶进行区域选择性的UV固化。但是,随着应用场合的增多,显示面板的型号越来越多样化,显示面板的尺寸也越来越多样化,采用现有的垂直照射式UV光固化方式制备显示面板,需要针对每一型号、每一尺寸的显示面板制备一种相对应的掩模板以遮挡显示区域对应的区域。多样化的封框胶固化用掩模板的制备,无疑增加了生产时间,降低了成盒工艺的产能,且增加了生产成本。
另外,随着显示面板的分辨率的增高,金属布线越来越多(即使得封框胶的开口率越来越低),由于金属布线遮挡了一部分光线的射入,所以采用现有的垂直照射式UV光固化方式将不能对金属布线区域对应的封框胶进行完全有效地固化,导致封框胶固化率低,出现封框胶对相对设置的显示基板的粘着力减小,在搬运过程中出现显示面板对盒偏移,最终导致显示装置出现漏光等不良;同时,封框胶固化率低还容易导致液晶渗透进封框胶而发生穿刺现象,严重时还会发生液晶穿透封框胶发生泄漏的不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包括,针对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的封框胶制备过程中需配备多样化的封框胶固化用掩模板而造成生产成本较高且增加工艺时间,同时还存在固化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不需要掩模板,同时又能提高固化率的封框胶固化装置。
解决本实用新型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封框胶固化装置,用于对显示面板中的封框胶进行固化,包括:光源单元、光反射单元、光吸收单元和承载台,所述光源单元、所述光反射单元和所述光吸收单元分别设置于两两不同时平行于所述承载台的三个面内,所述承载台用于承载显示面板;通过所述光反射单元,所述光源单元发出的光线,部分被选择性地反射到所述承载台承载的显示面板上使封框胶固化,部分被所述光吸收单元吸收。
优选的是,所述光源单元、所述光反射单元、所述光吸收单元中的任一个单元与所述承载台相对设置,其余的两个单元相对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光源单元设置于第一面内,所述光反射单元设置于第二面内,所述光吸收单元设置于第三面内,其中:所述第一面与所述承载台相对设置且互相平行,所述第二面与所述第三面相对设置且分别与所述承载台垂直;或者,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三面相对设置且分别与所述承载台垂直,所述第二面与所述承载台相对设置且互相平行;或者,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相对设置且分别与所述承载台垂直,所述第三面与所述承载台相对设置且互相平行。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面具有互相垂直的沿水平方向的第一轴和沿垂直方向的第二轴,所述第二面绕所述第一轴旋转的角度范围为大于等于0°且小于90°,所述第二面绕所述第二轴旋转的角度范围为大于等于0°且小于90°。
优选的是,所述光反射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面上的多个光开关元件,多个所述光开关元件的分布形状对应着所述显示面板中封框胶的形状;或者,所述光反射单元包括均匀设置于整个所述第二面上的多个光开关元件,多个所述光开关元件的分布形状对应着所述显示面板的形状。
优选的是,所述光开关元件包括反射镜以及与所述反射镜连接的控制器,所述反射镜设置于第二面的正面;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第二面的背面,用于控制所述反射镜发生转动以使得所述反射镜与所述第二面之间的夹角可调。
优选的是,所述反射镜绕镜面中心点相对所述第二面在周向方向上的夹角的可调范围为0°-10°。
优选的是,所述光源单元还包括开设有狭缝的挡板,所述光源单元发出的光线通过所述开设有狭缝的挡板投射到所述光反射单元上。
优选的是,所述光源单元发出的光线为UV光线,所述封框胶为含有光敏感成分的封框胶。
优选的是,所述光吸收单元采用包含具有UV吸收性的材质制成。
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封框胶固化装置中,封框胶是通过光反射单元将光源单元发出的光选择性反射到封框胶所在的区域以进行光固化,省略了现有技术中对封框胶固化装置必需的掩模板,从而节省了设计和制作掩模板的时间和成本,提高了工艺的产能,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另外,针对封框胶所在位置的金属布线的增多的情况,该封框胶固化装置通过光反射单元将光源单元的光倾斜反射到金属布线对应着的封框胶所在区域,增大了光照面积,可以对金属线遮挡的阴影区域进行有效地光固化,提高了金属线遮挡的阴影区域的封框胶固化率,避免了液晶的渗漏。此外,该封框胶固化装置中,将显示面板内封框胶以外的区域的UV光通过光反射单元反射到光吸收单元上,避免了光的漫反射对液晶等对UV光敏感的材料造成的影响和破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封框胶固化过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封框胶固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封框胶固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数字微镜器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显示面板内封框胶区域示意图;
图6为数字微镜器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封框胶固化过程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封框胶固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说明:
1.光源单元;2.光反射单元;3.光吸收单元;4.显示面板;5.封框胶;6.掩模板;7.光开关元件;71.打开状态的光开关元件;72.关闭状态的光开关元件;8.液晶;9.液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封框胶固化装置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封框胶固化装置,用于对显示面板中的封框胶进行固化,包括:光源单元、光反射单元、光吸收单元和承载台,光源单元、光反射单元和光吸收单元分别设置于两两不同时平行于承载台的三个面内,所述承载台用于承载显示面板;通过光反射单元,光源单元发出的光线,部分被选择性地反射到承载台承载的显示面板上使封框胶固化,部分被光吸收单元吸收。
在本实施例中,对显示面板中两块显示基板之间的封框胶的固化,是通过光反射单元将光源单元发出的光选择性地反射到封框胶所在的区域来实现的。这种封框胶固化方式不需要掩模板,从而节省了设计制作掩模板的时间和成本,提高了工艺的产能,提高了生产效率,并降低了生产成本;另外,针对封框胶所在位置的金属布线的增多的情况,该封框胶固化装置通过光反射单元将光源单元的光倾斜反射到封框胶所在区域,增大了光照面积,可以对金属线遮挡的阴影区域进行有效地固化,提高了金属线遮挡的阴影区域的封框胶固化率,避免了液晶的渗漏。此外,该封框胶固化装置中,将显示面板内封框胶以外的区域的UV光通过光反射单元反射到光吸收单元上,避免了光的漫反射对液晶等对UV光敏感的材料造成的影响和破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封框胶固化装置,包括:光源单元、光反射单元、光吸收单元和承载台,光源单元、光反射单元和光吸收单元分别设置于两两不同时平行于承载台的三个面内。光源单元、光反射单元、光吸收单元中的任一个单元与承载台相对设置,其余的两个单元相对设置。
具体的,如图2所示,光源单元1设置于第一面内,光反射单元2设置于第二面内,光吸收单元3设置于第三面内,其中:第一面与承载台相对设置且互相平行,第二面与第三面相对设置且分别与承载台垂直。
其中,显示面板4水平放置于所述承载台上,光源单元1还包括开设有狭缝的挡板,光源单元1发出的光线通过开设有狭缝的挡板投射到光反射单元2上,即光源单元1发出的光线通过开设在挡板上的狭缝射出。通过调节光源单元1中开设有狭缝的的挡板的位置,使得光源单元1发出的光线照射到光反射单元2上,光反射单元2将照射到其上的部分光线反射到显示面板4对应着设置有封框胶5的区域,使封框胶固化;而将其他部分光线反射到光吸收单元3,光吸收单元3将被反射到其上的光线吸收。当然,可能还会有一部分被光反射单元反射到光吸收单元3和显示面板4以外的区域,但通常情况下这部分被反射光线不会对显示面板的封框胶以外的区域(如分布有液晶的区域)造成任何影响或破坏,当然也可以在这部分区域设置光吸收单元以将这部分光线吸收,因此这里不做特别说明。
其中,所述封框胶为含有光敏感成分的封框胶,光源单元1发出的光线为UV光线。
在本实施例中,光吸收单元3采用光吸收平面,光反射单元2包括均匀设置于整个第二面上的多个光开关元件,多个光开关元件的分布形状对应着显示面板的形状。为了提高显示面板的生产效率,如图5所示,在一块母板上设置有多块子显示面板,每块子显示面板的边缘都会有封框胶对其密封,因此就形成了图5中的显示面板形状。
所述光开关元件包括反射镜以及与反射镜连接的控制器,所述反射镜设置于第二面的正面(靠近承载台的一面);控制器设置于所述第二面的背面(远离承载台的一面),用于控制反射镜发生转动以使得反射镜与第二面之间的夹角可调。
其中,反射镜绕镜面中心点相对第二面在周向方向上的夹角的可调范围为0°-10°。光开关元件的工作原理为:反射镜保持一定的角度,光线从光源单元中照射出来,射向光开关元件中的反射镜,当光线的入射角与反射镜的角度适配时(例如反射镜相对第二面朝向光源单元偏转10°),光线被反射镜反射到显示面板上;当光开关元件中的反射镜角度发生变化(例如反射镜相对第二面背向光源单元偏转10°),使得光线不再被反射镜反射到显示面板上,而被反射到光吸收单元上。
在本实施例中,光反射单元2采用数字微镜器件(DigitalMicromirror Device,简称DMD)。数字微镜器件是光开关元件的一种,利用旋转反射镜实现光开关的开合,图4为数字微镜器件的结构示意图。该数字微镜器件包括一个衬底(即第二面),以及若干个均匀设置于衬底上的与显示面板内像素的大小相同的光开关元件7。其中,衬底的形状与显示面板的形状相同,衬底的面积与显示面板的面积相等,而设置在衬底上的光开关元件7的分布形状与显示面板的形状相对应。由图5中的多块子显示面板的排列形状,图4中数字微镜器件的结构与其相对应。
每个光开关元件由一面可旋转的反射镜(16μm×16μm)和一个控制器(图4中未示出)组成,反射镜设置在数字微镜器件中衬底的正面(靠近承载台的一面),控制器设置在数字微镜器件衬底的背面(远离承载台的一面),控制器与反射镜相连接。所述反射镜的旋转以实现光开关元件的开合,即将照射到反射镜上的光线选择性地反射到所述显示面板上或反射到所述光吸收单元上,反射镜的旋转由与之连接的控制器来控制。
通过多个光开关元件中控制器的状态控制,使得与之相连的反射镜处于不同的旋转角度,从而实现光线照射方向的选择。其中,反射镜可绕镜面中心点相对数字微镜器件的衬底在周向方向上旋转,且旋转的角度范围为0°-10°,下面以优选的10°为例来进行说明。当利用该封框胶固化装置对某一型号或尺寸的显示面板中的封框胶进行固化时,将对应着封框胶所在区域的光开关元件设置为打开状态,而将其他的光开关元件设置为关闭状态。光开关元件的具体状态通过控制器来进行控制。结合图4、5可见,图5中的液晶8所在区域对应着图4中关闭状态的光开关元件72,UV光被反射到光吸收单元,而图5中封框胶5所在区域对应着图4中打开状态的光开关元件71,UV光可以被反射到该区域对封框胶进行固化。具体的:当控制器处于“开”即“1”状态时,光开关元件7处于打开状态,反射镜与数字微镜器件的衬底的夹角为+10°(如图4中打开状态的光开关元件71所示),反射镜能将入射光反射到显示面板的封框胶所在的区域;当控制器处于“关”即“0”状态时,光开关元件7处于关闭状态,反射镜旋转到与数字微镜器件的衬底的夹角为-10°(如图4中关闭状态的光开关元件72所示),反射镜能将入射光反射到光吸收平面,光吸收平面吸收反射到其上的光线。
其中,上述数字微镜器件的衬底的形状可以是矩形,正六边形,圆形,椭圆形等,该衬底具有互相垂直的沿水平方向的第一轴和沿垂直方向的第二轴,该数字微镜器件的衬底(连同其上的光开关元件)可绕其第一轴转动,衬底绕其第一轴旋转的角度范围为大于等于0°且小于90°;该数字微镜器件的衬底也可以绕其第二轴转动,衬底绕其第二轴旋转的角度范围为大于等于0°且小于90°,采用可旋转的数字微镜器件衬底,使得该封框胶固化装置能适用于更多不同尺寸的显示面板的封框胶的固化,使显示面板的封框胶固化更加灵活方便;同时还能确保UV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该数字微镜器件的反射后,一部分光线照射到显示面板上以对封框胶进行固化,一部分光线被光吸收平面吸收。
其中,光吸收单元采用包含具有UV吸收性的材质制成。具体的,光吸收单元可以采用包含铈的氧化物或铁的氧化物的材质制成,通过将包含铈的氧化物或铁的氧化物的材料均匀涂覆到光吸收平面上,可以对UV光线进行良好的吸收,避免了光的漫反射对显示面板中液晶等产生破坏。当然,光吸收单元可以采用任何对UV光能吸收的材质制成,不仅局限于上述氧化物材质。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本实施例中数字微镜器件可以将光源单元的光线倾斜地反射到显示面板上,所以数字微镜器件的大小也可以不同于显示面板的大小,同样的,光开关元件的大小也可以不同于显示面板内像素的大小。
如图7所示为采用本实施例中封框胶固化装置对封框胶进行固化的过程示意图。从图中可清楚地看出,UV光线不是垂直地直接照射在显示面板4上,而是通过反射方式倾斜地反射到显示面板4上。因此,在相同光强的条件下,采用反射方式能有效地增大封框胶的被照射面积,特别适用于解决显示面板中金属布线越来越多而导致封框胶固化率降低的情况,增大了金属布线区的封框胶的被照射面积,提高了金属布线区的封框胶的固化率,从而提高了显示面板的产品品质。
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中两个显示基板之间的封框胶是通过可以灵活调整的数字微镜器件将光源单元发出的光选择性地反射到封框胶所在的区域来实现的,省略了现有技术中对封框胶固化装置必需的掩模板,从而节省了设计和制作掩模板的时间和成本,提高了工艺的产能并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另外,针对封框胶所在位置的金属布线的增多的情况,该封框胶固化装置通过光反射单元将光源单元的光倾斜一定角度反射到金属布线对应着的封框胶所在区域,增大了光照面积,可以对金属线遮挡的阴影区域进行有效地光固化,提高了金属线遮挡的阴影区域的封框胶固化率,避免了液晶的渗漏。此外,封框胶固化装置中,将显示面板内封框胶以外的区域的光通过光反射单元反射到光吸收单元上,避免了光的漫反射对液晶等材料造成的影响和破坏。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封框胶固化装置,用于对显示面板中的封框胶进行固化,包括:光源单元、光反射单元、光吸收单元和承载台,光源单元、光反射单元和光吸收单元分别设置于两两不同时平行于承载台的三个面内。光源单元、光反射单元、光吸收单元中的任一个单元与承载台相对设置,其余的两个单元相对设置。
具体的,如图3所示,光源单元1设置于第一面内,光反射单元2设置于第二面内,光吸收单元3设置于第三面内,其中:第一面与第三面相对设置且分别与承载台垂直,第二面与承载台相对设置且互相平行。
在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4水平放置于所述承载台上,光源单元1发出光线的一面朝向光反射单元2,光源单元1还包括开设有狭缝的挡板,光源单元1发出的光线通过开设有狭缝的挡板投射到光反射单元2上,即光源单元1发出的光线通过开设在挡板上的狭缝射出。通过调节光源单元1中开设有狭缝的挡板的位置,使得光源单元1发出的光线照射到光反射单元2上,光反射单元2将照射到其上的部分光线反射到显示面板4的设置有封框胶5的区域,使封框胶固化;而将其他部分光线反射到光吸收单元3,光吸收单元3将被反射到其上的光线吸收。当然,可能还会有一部分被光反射单元反射到光吸收单元3和显示面板4以外的区域,但通常情况下这部分被反射光线不会对显示面板的封框胶以外的区域(如分布有液晶的区域)造成任何影响或破坏,因此这里不做特别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光源单元1采用UV光源发射UV光线,光吸收单元3采用光吸收平面,光反射单元2采用数字微镜器件。所述光反射单元的组成、结构以及工作过程与实施例2中相同,数字微镜器件的结构、工作过程及有益效果结合图4、图5和图7也与实施例2中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封框胶固化装置,用于对显示面板中的封框胶进行固化,包括:光源单元、光反射单元、光吸收单元和承载台,光源单元、光反射单元和光吸收单元分别设置于两两不同时平行于承载台的三个面内。光源单元、光反射单元、光吸收单元中的任一个单元与承载台相对设置,其余的两个单元相对设置。
具体的,如图8所示,光源单元1设置于第一面内,光反射单元2设置于第二面内,光吸收单元3设置于第三面内,其中:第一面与第二面相对设置且分别与承载台垂直,第三面与承载台相对设置且互相平行。
其中,显示面板4水平放置于所述承载台上,光源单元1发出光线的一面朝向光反射单元2,光源单元1还包括开设有狭缝的挡板,光源单元1发出的光线通过开设有狭缝的挡板投射到光反射单元2上,即光源单元1发出的光线通过开设在挡板上的狭缝射出。通过调节光源单元1中开设有狭缝的挡板的位置,使得光源单元1发出的光线照射到光反射单元2上,光反射单元2将照射到其上的部分光线反射到显示面板4对应着设置有封框胶5的区域,使封框胶固化;而将其他部分光线反射到光吸收单元3,光吸收单元3将被反射到其上的光线吸收。当然,可能还会有一部分被光反射单元反射到光吸收单元3和显示面板4以外的区域,但通常情况下这部分反射光线不会对显示面板的封框胶以外的区域(如分布有液晶的区域)造成任何影响或破坏,因此这里不做特别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光源单元1采用UV光源发射UV光线,光吸收单元3采用光吸收平面,光反射单元2采用数字微镜器件。所述光反射单元的组成、结构以及工作过程与实施例2中相同,数字微镜器件的结构、工作过程及有益效果结合图4、图5和图7也与实施例2中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由上述实施例2、3和4可见,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封框胶固化装置不需要针对不同尺寸的显示面板去制作掩模板,仅对光反射单元2做一个初始化设置便可以起到和掩模板相同的作用,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能降低生产成本。调整光源单元1、光反射单元2、光吸收单元3和承载台之间的相对位置,还可以让光线以不同的角度倾斜照射到显示面板4上,能够增大照射面积从而达到提高封框胶固化率的目的。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封框胶固化装置,与前述实施例2-4中提供的技术方案的区别点在于:光反射单元2包括设置于第二面上的多个光开关元件,多个光开关元件的分布形状对应着显示面板4中封框胶5的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光反射单元2采用数字微镜器件。如图6所示,该数字微镜器件包括一个衬底(即第二面),以及若干个设置于衬底上的与显示面板内像素的大小相同的光开关元件7。其中,衬底的形状与显示面板的形状相同,衬底的面积与显示面板的面积相等,而设置在衬底上的光开关元件7的分布形状与显示面板中封框胶的形状相对应。由图5中的多块子显示面板的排列形状,图6中数字微镜器件的结构与其相对应。
每个光开关元件由一面可旋转的反射镜(16μm×16μm)和一个控制器(图中未示出)组成,反射镜设置在数字微镜器件中衬底的正面(靠近承载台的一面),控制器设置在数字微镜器件衬底的背面(远离承载台的一面),控制器与反射镜相连接。所述反射镜的旋转以实现光开关的开合,即将照射到反射镜上的光线选择性地反射到所述显示面板上或反射到所述光吸收单元上,反射镜的旋转由与之连接的控制器来控制。
通过多个光开关元件中控制器的状态控制,使得与之相连的反射镜处于不同的旋转角度,从而实现光线照射方向的选择。其中,反射镜可绕镜面中心点相对数字微镜器件的衬底在周向方向上旋转,且旋转的角度范围为0°-10°,下面以优选的10°为例来进行说明。当利用该封框胶固化装置对某一型号或尺寸的显示面板中的封框胶进行固化时,将对应着封框胶所在区域的光开关元件设置为打开状态;当不对封框胶进行固化时,将光开关元件设置为关闭状态。光开关元件的具体状态通过控制器来进行控制。
图6的数字微镜器件中,与图5中的液晶8所在区域相对应的区域并未设置反射镜,而与图5中的封框胶5所在区域相对应的区域设置有反射镜。当封框胶需要固化时,光开关元件处于打开状态,UV光线可以被反射到封框胶所在区域并对其进行固化;当封框胶不需要固化时,光开关元件处于关闭状态,UV光线被反射到光吸收平面,因而不会有UV光线被反射到封框胶所在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反射镜的角度设置为固定的(如将其角度固定在+10°),并使其一直处于打开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针对与其相适配的某一种型号的显示面板,能大大提高其封框胶固化的效率;同时由于光开关元件的分布形状与显示面板中封框胶的形状相对应,相比实施例2-4中均匀分布的光开关元件,节省了光开关元件的数量,从而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通过实施例1-5可见,在封框胶固化装置中采用光反射的方式实现封框胶固化,可节省封框胶固化用掩模板的制备,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提高金属线遮挡区域的封框胶固化率,降低了生产成本。特别适用于对应着封框胶区域具有较多金属布线的显示面板的封框胶固化,并能相应地提高封框胶固化率。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封框胶固化装置,用于对显示面板中的封框胶进行固化,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单元、光反射单元、光吸收单元和承载台,所述光源单元、所述光反射单元和所述光吸收单元分别设置于两两不同时平行于所述承载台的三个面内,所述承载台用于承载显示面板;通过所述光反射单元,所述光源单元发出的光线,部分被选择性地反射到所述承载台承载的显示面板上使封框胶固化,部分被所述光吸收单元吸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框胶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单元、所述光反射单元、所述光吸收单元中的任一个单元与所述承载台相对设置,其余的两个单元相对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封框胶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单元设置于第一面内,所述光反射单元设置于第二面内,所述光吸收单元设置于第三面内,其中:
所述第一面与所述承载台相对设置且互相平行,所述第二面与所述第三面相对设置且分别与所述承载台垂直;
或者,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三面相对设置且分别与所述承载台垂直,所述第二面与所述承载台相对设置且互相平行;
或者,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相对设置且分别与所述承载台垂直,所述第三面与所述承载台相对设置且互相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封框胶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面具有互相垂直的沿水平方向的第一轴和沿垂直方向的第二轴,所述第二面绕所述第一轴旋转的角度范围为大于等于0°且小于90°,所述第二面绕所述第二轴旋转的角度范围为大于等于0°且小于9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封框胶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反射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面上的多个光开关元件,多个所述光开关元件的分布形状对应着所述显示面板中封框胶的形状;
或者,所述光反射单元包括均匀设置于整个所述第二面上的多个光开关元件,多个所述光开关元件的分布形状对应着所述显示面板的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封框胶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开关元件包括反射镜以及与所述反射镜连接的控制器,所述反射镜设置于所述第二面的正面;所述控制器设置于所述第二面的背面,用于控制所述反射镜发生转动以使得所述反射镜与所述第二面之间的夹角可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封框胶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镜绕镜面中心点相对所述第二面在周向方向上的夹角的可调范围为0°-1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框胶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单元还包括开设有狭缝的挡板,所述光源单元发出的光线通过所述开设有狭缝的挡板投射到所述光反射单元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封框胶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单元发出的光线为UV光线,所述封框胶为含有光敏感成分的封框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封框胶固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吸收单元采用包含具有UV吸收性的材质制成。
CN 201320137333 2013-03-25 2013-03-25 一种封框胶固化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402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137333 CN203140274U (zh) 2013-03-25 2013-03-25 一种封框胶固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137333 CN203140274U (zh) 2013-03-25 2013-03-25 一种封框胶固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40274U true CN203140274U (zh) 2013-08-21

Family

ID=48967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137333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40274U (zh) 2013-03-25 2013-03-25 一种封框胶固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14027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71669A1 (zh) * 2017-10-09 2019-04-18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蒸镀用 uv 前处理设备
CN113560149A (zh) * 2021-07-16 2021-10-29 山东泉港辐射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辐照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71669A1 (zh) * 2017-10-09 2019-04-18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蒸镀用 uv 前处理设备
CN113560149A (zh) * 2021-07-16 2021-10-29 山东泉港辐射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辐照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18968B (zh) 一种封框胶的固化方法
CN105867012B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N101393344B (zh) 液晶显示面板
US20140057519A1 (en) Cur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curing frame of liquid crystal panel
CN203414701U (zh) 显示基板、显示装置
CN203140274U (zh) 一种封框胶固化装置
CN105204232A (zh) 液晶显示面板
CN102854689A (zh) 一种电致变色显示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CN104317101A (zh) 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102967966A (zh)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1983866A (zh) 调光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80934A (zh) 液晶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0007527A (zh) 一种封框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设备
CN105158983A (zh) 一种液晶uv2a模式的配向方法
WO2020206781A1 (zh) 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5259698A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WO2020107777A1 (zh) 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液晶显示面板
CN109581757A (zh) 紫外光固化设备及框胶固化方法
CN105158978A (zh) 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CN203673188U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4808368A (zh) 一种紫外线固化装置
CN203849531U (zh) 电子纸显示屏
US10571731B2 (en) Image quality improving film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JPH0676929U (ja) 高分子分散型液晶表示素子の製造装置
CN107357093A (zh) 液晶显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