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14476U - 一种圈型进气歧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圈型进气歧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14476U
CN203114476U CN 201320048000 CN201320048000U CN203114476U CN 203114476 U CN203114476 U CN 203114476U CN 201320048000 CN201320048000 CN 201320048000 CN 201320048000 U CN201320048000 U CN 201320048000U CN 203114476 U CN203114476 U CN 2031144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nifold
shell body
pipeline
resonant cavity
uppe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04800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立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tong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Shentong Mould and Plast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Shentong Mould and Plast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Shentong Mould and Plastic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04800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1144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144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1447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零部件技术,尤其是一种圈型进气歧管,解决现有技术中流道设计局限性大,无法得到最优化的内气道设计方案,管内气道粗糙,导致发动机升功率和扭矩偏低的问题,包括歧管上壳体、谐振腔上壳体、谐振腔下壳体、歧管下壳体及小管嘴,其特征是所述的歧管上壳体和谐振腔上壳体组成上管道,歧管下壳体与谐振腔下壳体构成下管道;歧管上壳体和歧管下壳体通过注塑连成一体式结构;所述上管道的一端接进气法兰,下管道与分气腔的一端相连;所述分气腔设置在上管道和下管道形成有管环之间,即分气腔位于气道环形之内。有效地降低了进气压力降,提高发动机的升功率和扭矩,综合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圈型进气歧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零部件技术,尤其是一种能提高发动机升功率和扭矩的圈型进气歧管。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汽车发动机大部分采用铝制进气歧管,铝制进气歧管用铝合金材料浇铸成一整体,其优点是结构比较紧凑、强度高。但铝制进气歧管也存在着客观的缺陷,如重量较大;而塑料的进气歧管比铝合金的进气歧管平均轻1/3,原材料成本铝合金的也相对较高;由于铝铸造的工艺特点,进气歧管流道设计局限性大,无法得到最优化的内气道设计方案;铝合金铸造进气歧管内气道比较粗糙,发动机升功率和扭矩偏低;另有小部分汽车发动机虽然采用了塑料进气歧管,但也只限于产品材料的更换,结构仍与铝制进气歧管相同,对发动机升功率和扭矩的提高非常有限。
如现有的进气歧管,专利公开号为CN1267605Y,一种汽车发动机空气增氧进气管,设置在汽车发动机系统的空气滤清器与气化器之间,增氧进气管是三通管,即在两端连接空气滤清器与气化器,或连接气化器与发动机进气口的管道中间位置设有一个分支增氧进气管,分支增氧进气管预设有外接进气管接头,外接进气管接头与外设的氧气进气管口采用卡式可拆卸密封连接。又如专利号为 200420061681.4实用新型的一种防进水的汽车发动机进气管,以克服进气管存在的易进水的问题,进气管的进气口处向下弯折,与进气管主体形成倒“U”型结构,防止了水从进气口吸入。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320124809.2的一种可调式进气管,包含有一较小管径的加速内管、一较大管径的入气外管及一柔性套管,加速内管一端与引擎进气端连接,入气外管一端与一空气滤清器连接,加速内管、入气外管间以该柔性套管灵活套接,利用入气外管到加速内管呈缩合的管径设计,以提升进气量与进气压力。再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720192776.3的一种用于汽车的空气滤清器进气管,有一进气管管体,进气管管体上设有若干组波纹环,当空气滤清器进气管较长时,波纹环的存在可以有小量的不给量,从而弥补安装时产生的误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铝合金制造进气歧管,流道设计局限性大,无法得到最优化的内气道设计方案,且铸造进气歧管内气道比较粗糙,导致发动机升功率和扭矩偏低的问题,提供一种进气道分布及机构尺寸更加合理,一次性得到光滑的内气道表面的圈型进气歧管。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圈型进气歧管,包括歧管上壳体、谐振腔上壳体、谐振腔下壳体、歧管下壳体及小管嘴,其特征是所述的歧管上壳体和谐振腔上壳体组成上管道,歧管下壳体与谐振腔下壳体构成下管道;歧管上壳体和歧管下壳体通过注塑连成一体式结构;所述上管道的一端接进气法兰,下管道与分气腔的一端相连;所述分气腔设置在上管道和下管道形成有管环之间,即分气腔位于气道环形之内。塑料及注塑工艺具有明显的优点,由于注塑时材料流动性好,可完成金属材料无法达到的复杂结构   及省去不少金加工工序,可以把进气道分布及机构尺寸设计得更加合理,且能一次性得到光滑的内气道表面,这样,便有效地降低了进气压力,提高发动机的升功率和扭矩。歧管上壳体、谐振腔上壳体、谐振腔下壳体和歧管下壳体四部分零件,包括小管嘴等均可一次注塑完成。本结构可以精确控制了其管道的长度,合理地分配四个进气道的容积,达到均配的效果,因此,可以提高充气效率,方便地实现复杂的进气控制功能,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增大了最大扭矩,降低了油耗,内壁表面粗糙度值小,工作时,能顺畅进气,使发动机活塞室内汽油能更充分燃烧,尾气排放时的污染也大大减小。
作为优选,所述的上管道、下管道各设有四路,四路上管道的一端分别与四路下管道的一端相通,四路上管道的另一端分别与四个进气管相适配,四个进气管部位设有联接为一体的进气法兰。四路管道可充分满足发动机进气需要。
作为优选,所述的谐振腔上壳体和谐振腔下壳体通过注塑连成一体式结构。谐振腔上壳体和谐振腔下壳体连接部位尺寸对应,可以在单独注塑后进行振动摩擦焊接成为一体,以达到高光内表面要求。
作为优选,所述的分气腔的另一端与节流阀法兰相接,节流阀法兰设置在两支两邻的上管道外壳之间,与进气法兰成70~80度角。这种结构,既避免与气道相冲突,又使整个歧气管混为一体。
作为优选,所述的进气法兰上设有若干个进气法兰安装孔,,并在进气法兰上设有进气法兰凹槽密封座,进气法兰与发动机进气管相配合。本装置最终成品为高强度、重量轻的一体式结构,进气法兰一端与发动机进气管法兰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的小歧管与分气腔设为一体。在保证进气功能的基础上增加合体结构强度。
作为优选,所述的歧管上壳体、谐振腔上壳体、谐振腔下壳体、歧管下壳体的表面上设有若干个螺母嵌件孔。螺母嵌件孔可以按不同车型设置,以便与车辆各固定体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节流阀法兰上设有若干个嵌件螺孔和节流法兰凹槽密封座,嵌件螺孔内装有嵌入式螺母嵌件,节流法兰凹槽密封座内设有节流阀法兰密封圈。凹槽密封座可以在装配进气歧管时先将密封圈套压入凹槽内,装配起来会大大提高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的进气法兰上的若干个进气法兰安装孔与进气法兰底面垂直,并与四个进气管错开。由于气道、歧管上下壳体、谐振腔上下壳体浑然一体形成圈型,相互交叉,安装孔中有个别孔极有可能因气道的走向而无法使用,设计时把四个进气管在与法兰安装孔装配有关的位置进行错开适当的距离,有利于整体的效果和使用。
作为优选,所述的歧管上壳体、谐振腔上壳体、谐振腔下壳体、歧管下壳体以及各法兰部位均设有连接块或加强筋。壳体与壳体之间合理地设置连接块,法兰部位设置加强筋,使整个进气歧管不仅强度好而且紧凑美观。
本实用新型的有效效果是:能一次性得到光滑的内气道表面,有效地降低了进气压力降,提高发动机的升功率和扭矩,各壳体及小歧管无需二次加工,减少加工工序,降低了综合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国3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空气流动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节流阀法兰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进气口法兰结构示意图。
图中:1. 歧管上壳体,2. 谐振腔上壳体,3. 谐振腔下壳体,4. 歧管下壳体,5. 进气法兰安装孔,6.进气法兰凹槽密封座, 7. 螺母嵌件孔,8. 节流法兰凹槽密封座,9. 进气法兰密封圈,10. 节流阀法兰密封圈,11. 节流阀法兰,12. 螺母嵌件,13. 进气法兰,14. 上管道,15. 下管道,16. 分气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参见图1、图2,本实施例一种圈型进气歧管,由歧管上壳体1、谐振腔上壳体2、谐振腔下壳体3、歧管下壳体4及小管嘴组成,其中,歧管上壳体1和歧管下壳体4采用一付模具注塑,谐振腔上壳体2和谐振腔下壳体3用同一付模具注塑,然后把各壳体通过振动摩擦焊接方式连接在一起。
如此,歧管上壳体1和谐振腔上壳体2组成上管道,歧管下壳体4和谐振腔下壳体3构成下管道。上管道14的一端接进气法兰13,进气法兰13的端面上设有四处进气法兰凹槽型密封圈座6,也就是设有四个进气管嘴,每个进气管嘴配一个密封圈座,安装时只要把进气法兰密封圈9嵌压在进气法兰凹槽型密封圈座6内,便固定住,进气法兰13上设有5个进气法兰安装孔5,即四个气道共用5个安装孔,并在进气法兰13管口部位设圆槽形进气法兰凹槽密封座6,进气法兰13与发动机进气管配套;5个进气法兰安装孔5与进气法兰13的底面垂直,并与四个进气管壳体连接位置错开,以保证螺栓安装空间,如图6所示。进气法兰13中的气道与安装孔之间设有加强筋,以保证强度要求。
下管道15与分气腔16的一端相连,上管道14的一端接进气法兰13,下管道与分气腔16的一端相连,小歧管也与分气腔设为一体。分气腔16为管状结构,分气腔16设置在上管道14和下管道15形成有管环之间,也就是分气腔16位于气道环形之内,如图3、图4所示,空气先进入分气腔16再分配到四路气道中。
分气腔16的另一端与节流阀法兰11相接,实际上分气腔16与节流阀法兰11也为同一体注塑结构,节流阀法兰11设置在两支两邻的上管道14外壳之间,并与进气法兰13成78度角。节流阀法兰11上设有4个嵌件螺孔和环形节流法兰凹槽密封座8,如图5所示,嵌件螺孔内装有嵌入式螺母嵌件12,节流阀法兰密封圈10镶嵌在节流法兰凹槽密封座8内。
另外在整个圈型进气歧管壳体面上设置螺母嵌件孔7,以便与其它固定体相连接,这些螺母嵌件孔7同样与壳体注塑为一体。各壳体之间设连接块以增加整体结构强度。
装配时,把所需装配部位的螺母均嵌入螺母嵌件孔,在所有法兰部位的密封座内压入密封圈,然后整体安装,重量轻结构强,安全可靠。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的简单变换后的结构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圈型进气歧管,包括歧管上壳体(1)、谐振腔上壳体(2)、谐振腔下壳体(3)、歧管下壳体(4)及小管嘴,其特征是所述的歧管上壳体(1)和谐振腔上壳体(2)组成上管道(14),歧管下壳体(4)与谐振腔下壳体(3)构成下管道(15);歧管上壳体(1)和歧管下壳体(4)通过注塑连成一体式结构;所述上管道的一端接进气法兰(13),下管道与分气腔(16)的一端相连;所述分气腔(16)设置在上管道和下管道形成有管环之间,即分气腔(16)位于气道环形之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圈型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管道、下管道各设有四路,四路上管道的一端分别与四路下管道的一端相通,四路上管道的另一端分别与四个进气管相适配,四个进气管部位设有联接为一体的进气法兰(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圈型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谐振腔上壳体(2)和谐振腔下壳体(3)通过注塑连成一体式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圈型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气腔(16)的另一端与节流阀法兰(11)相接,节流阀法兰(11)设置在两支两邻的上管道外壳之间,与进气法兰(13)成70~80度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圈型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法兰(13)上设有若干个进气法兰安装孔(5),并在进气法兰(13)上设有进气法兰凹槽密封座(6),进气法兰(13)与发动机进气管相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圈型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小歧管与分气腔设为一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圈型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歧管上壳体(1)、谐振腔上壳体(2)、谐振腔下壳体(3)、歧管下壳体(4)的表面上设有若干个螺母嵌件孔(7)。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圈型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节流阀法兰(11)上设有若干个嵌件螺孔和节流法兰凹槽密封座(8),嵌件螺孔内装有嵌入式螺母嵌件(12),节流法兰凹槽密封座内设有节流阀法兰密封圈(10)。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圈型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法兰(13)上的若干个进气法兰安装孔(5)与进气法兰(13)底面垂直,并与四个进气管错开。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圈型进气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歧管上壳体(1)、谐振腔上壳体(2)、谐振腔下壳体(3)、歧管下壳体(4)以及各法兰部位均设有连接块或加强筋。
CN 201320048000 2013-01-29 2013-01-29 一种圈型进气歧管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1144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48000 CN203114476U (zh) 2013-01-29 2013-01-29 一种圈型进气歧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48000 CN203114476U (zh) 2013-01-29 2013-01-29 一种圈型进气歧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14476U true CN203114476U (zh) 2013-08-07

Family

ID=488948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048000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114476U (zh) 2013-01-29 2013-01-29 一种圈型进气歧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11447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70836A (zh) * 2013-12-20 2014-03-26 沈阳航天新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汽车纵置发动机的塑料进气歧管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70836A (zh) * 2013-12-20 2014-03-26 沈阳航天新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汽车纵置发动机的塑料进气歧管
CN103670836B (zh) * 2013-12-20 2015-11-18 沈阳航天新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汽车纵置发动机的塑料进气歧管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117556U (zh) 一种增压器进气管组件及车辆
CN203114476U (zh) 一种圈型进气歧管
CN202732168U (zh) 一种fsae赛车进气系统
CN201539329U (zh) 二级可变进气歧管
CN201310422Y (zh) 一种心型进气歧管
CN208456737U (zh) 一种带有成型通道的叉车进气系统
CN203114475U (zh) 一种滚型进气歧管
CN203114477U (zh) 一种片型进气歧管
CN204704039U (zh) 一种发动机进气管
CN206801651U (zh) 具有排气反射装置的摩托车消声器
CN203362286U (zh) 便于焊接的排气歧管壳体结构
CN207686879U (zh) 一种带有消音器的叉车发动机进气系统
CN201778926U (zh) 一种高强度进气歧管
CN201439736U (zh) 一种蝶形进气歧管
CN201310423Y (zh) 一种进气歧管
CN207634210U (zh) 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和车辆
CN207131509U (zh) 一种涡轮增压缸内直喷三缸汽油发动机用进气歧管
CN206206029U (zh) 一种增程器进气系统
CN102953877B (zh) 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
CN203050939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焊接塑料进气歧管
CN205025662U (zh) 一种用于摩托车的v型双缸发动机的进气管
CN201053361Y (zh) 摩托车空滤器
CN206111387U (zh) 车辆空气滤清器
CN201310424Y (zh) 一种掌型进气歧管
CN208633956U (zh) 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发动机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5402 788 Tanjialing West Road, Lanjiang Street, Yuyao City,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t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5408 788 Tanjialing West Road, Yuyao City,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ingbo Shentong Mould & Plastic Co., Lt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0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9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