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12266U - 制动器动作传感装置 - Google Patents

制动器动作传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12266U
CN203112266U CN 201220412408 CN201220412408U CN203112266U CN 203112266 U CN203112266 U CN 203112266U CN 201220412408 CN201220412408 CN 201220412408 CN 201220412408 U CN201220412408 U CN 201220412408U CN 203112266 U CN203112266 U CN 2031122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ke
drg
bracket
long slab
operating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41240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川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Elevator and Building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122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1226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安装于电梯的卷扬机等的制动器动作传感装置,其提供这样一种制动器动作传感装置:即使在制动靴和制动鼓的缝隙较小时,也能够使设于制动器开关的执行器有大的位移量从而消除制动器开关的误动作。用制动器动作状态检测机构(2)以机械方式检测电梯的制动器动作状态,并且用制动器动作状态放大机构(3)把用制动器动作状态检测机构(2)检测出的制动器动作状态以机械方式放大,然后,用制动器开关机构(4)把用制动器动作状态放大机构(3)以机械方式放大的制动器动作状态转换为电子信号输出到控制柜等。

Description

制动器动作传感装置
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2012-087190(申请日为2012年4月6日)为基础,享有该申请的优先权。本申请通过参照该申请而包含该申请的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安装于电梯的卷扬机等的制动器动作传感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的电梯的制动器装置备有:制动鼓,其与电梯的卷扬机联动转动;制动靴,其被与该制动鼓的外周面具有规定的间隙而配置;衔铁,其被与该制动靴安装为一体,且能够在接近所述制动鼓的制动位置和远离所述制动鼓的非制动位置间移动;和线圈盒,其被相对于该衔铁具有间隙而安装,通过向内置的制动器线圈通电来控制衔铁的移动。 
在这样的制动器装置中设有制动器动作传感装置。该制动器动作传感装置具有安装于所述衔铁的操作销和固定于线圈盒的制动器开关。当操作销对应于制动靴的动作而从线圈盒突出来时,制动器开关的执行器即检测到操作销的动作。此时,制动器动作传感装置输出表示制动器的动作状态的信号。并且,设于控制柜内等处的监控电路,判定从控制柜输出的制动解除电压与从制动器开关输出的信号的整合性。具体而言,在有制动解除电压从控制柜输出的状态下,当有制动器解除检测信号(接通信号)从制动器开关输出时,监控电路判定它们已整合,从而许可轿厢开始上升或开始下降。另一方面,当监控电路判断为它们没有整合时,意味着制动器没有被解除,所以轿厢的上升或下降被禁止。 
在过去的制动器动作传感装置中,制动靴间隙,也就是制动靴和制动 鼓之间的缝隙越小,操作销的突出量(以下也称为动作行程)越小。因此,在制动靴间隙窄的场合,设置于制动器开关的执行器的位移量(以下也称为执行器的行程)不足,设置于制动器开关内部的接点不能完全变为闭状态(或者开状态),存在发生误动作的可能性。 
特别是,由于外界气温的上升等原因,使得制动鼓膨胀,制动靴间隙减少的状态时,执行器的行程变得更小。因此,制动器开关误动作的可能性变高,存在制动器动作的监视变得不稳定的风险。 
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有研究欲加大制动靴间隙来解决上述问题。然而,如果加大制动靴间隙,则制动器动作声响增加,存在给乘客带来不快感这一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这样一种制动器动作传感装置,该制动器动作传感装置即使在制动靴和制动鼓的间隙小、与制动靴的运动联动的操作销的动作行程小的时候,也能够使设于制动器开关的执行器的行程较大,由此既能够使制动器动作声响变小,又能够使制动器开关的误动作几乎为零。 
实施方式的制动器动作传感装置,用于制动器装置,该制动器装置具备以下构件而构成:制动鼓,该制动鼓与电梯的卷扬机联动转动;制动靴,该制动靴被与该制动鼓的外周面具有规定的缝隙而配置;衔铁,该衔铁被与该制动靴安装成一体,且能在接近所述制动鼓的制动位置和远离所述制动鼓的非制动位置间移动;和线圈盒,该线圈盒被相对于该衔铁具有间隙地安装,并且通过向内置的制动器线圈通电来控制所述衔铁的移动,该制动器动作传感装置将所述制动器装置中的所述制动靴的机械动作转换成电子信号。该制动器动作传感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有:制动器动作状态检测机构,该制动器动作状态检测机构具有安装于所述衔铁的操作销,其通过形成于所述线圈盒的贯通孔检测所述制动靴对制动鼓的制动状态、非制动状态,使所述操作销从所述线圈盒突出来;制动器动作状态放大机构,该制动器动作状态放大机构具有至少一端侧带有弹性的长板构件、和使该 长板构件的所述一端侧卡合于所述线圈盒侧的固定构件,当用所述长板构件的凹部接受到了所述操作销的突出动作的时候,该制动器动作状态放大机构以所述一端侧为支点使所述长板构件发生弯曲,使所述长板构件的另一端侧以比所述操作销的突出量更大的位移量发生位移;以及制动器开关机构,该制动器开关机构具有被所述长板构件的另一端侧的位移推压的执行器,由该执行器接收所述长板构件的顶端侧的机械位移并将其转换成电子信号。 
优选地,与所述长板构件的所述凹部接触的所述操作销的顶端形成为圆形的形状,从而所述操作销和所述长板构件的接触状态的变化不能直接影响所述长板构件的顶端侧的位移量。 
优选地,所述制动器动作状态放大机构、所述制动器开关机构收容在箱体内,所述箱体以可相对于所述线圈盒自如调节位置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线圈盒,所述制动器动作状态检测机构与所述制动器动作状态放大机构的连结能够自如调节。 
优选地,所述制动器开关机构具有:托座,该托座的一端为固定端,其另一端为自由端;固定件,该固定件用于将所述制动器开关固定于该托座;调节螺栓,该调节螺栓被配置于所述托座的自由端侧,其用于调节所述制动器开关和所述制动器动作状态放大机构的所述长板构件之间的距离;和防松弹簧,该防松弹簧在将所述托座的自由端侧推靠在所述调节螺栓的限位部侧后,使所述托座的自由端侧和所述调节螺栓的限位部侧之间产生摩擦,从而防止所述调节螺栓松动。 
优选地,所述制动器动作状态放大机构使用方形垫圈作为用于固定所述长板构件的所述固定构件,以缓和对所述长板构件的弯曲处部分的应力集中。 
优选地,在所述方形垫圈的局部与之一体形成有L字形的转动防止突起,该转动防止突起与形成于所述线圈盒的长孔或形成于箱体的长孔卡合而抑制所述方形垫圈的转动,并且在所述长板构件的与所述方形垫圈接触的部分设有竖起部,该竖起部与所述方形垫圈卡合而抑制所述长板构件的转动。 
优选地,所述制动器开关机构具有:托座,该托座的一端为固定端,其另一端为自由端;固定件,该固定件用于将所述制动器开关固定于该托座;调节螺栓,该调节螺栓被配置于所述托座的自由端侧,其用于调节所述制动器开关和所述制动器动作状态放大机构的所述长板构件之间的距离;和防松螺母,该防松螺母在使所述托座的自由端侧压接于所述调节螺栓的限位部侧后,使所述托座的自由端侧和所述调节螺栓的限位部侧之间产生摩擦,从而防止所述调节螺栓松动。 
根据上述构成的制动器动作传感装置,即使在制动靴和制动鼓的间隙小、与制动靴的运动联动的操作销的动作行程小的时候,也能够使设于制动器开关的执行器的行程较大,由此既能够使制动器动作声响变小,又能够使制动器开关的误动作几乎为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制动器动作传感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的正面剖面图。 
图2是图1所示制动器动作传感装置的局部截断图。 
图3是图1所示制动器动作传感装置的重要部分立体图。 
图4是图1所示制动器动作传感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5-图6是操作销的顶端形状的说明图。 
图7是图1所示制动器动作传感装置的重要部分截断图。 
图8是表示制动器动作传感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的重要部分截断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制动器动作传感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的正面剖面图。该图所示的制动器动作传感装置1备有以下机构:制动器动作状态检测机构2,其用于以机械方式检测电梯的制动器动作状态;制动器动作状态放大机构3,其用于把用制动器动作状态检测机构2检测到的制动器动作状态以机械方式放大;和制动器开关机构4,其用于把被制动器动作状态放大机构3以机械方式放大的制动器动作状态转换为电子信号向控制柜输出。此外, 为了便于说明,将图1所示箭头A的方向称为方向A,图2所示箭头B的方向称为方向B。 
制动器动作状态检测机构2备有线圈盒6、内置于线圈盒6的制动器线圈6a、箱体7、弹簧9、衔铁10、制动靴11和操作销13。制动器动作状态检测机构2通过形成于线圈盒6的贯通孔12对制动靴11相对于制动鼓5的制动、非制动状态进行检测,使操作销13从线圈盒6突出。线圈盒6被固定在构成电梯的卷扬机的电机(省略图示)等上。此外,线圈盒6具有将弹簧9伸缩自如地保持的凹部8。制动器线圈6a通过通电而对后述衔铁10的移动进行控制。箱体7以可自如调节位置的方式安装于线圈盒6。弹簧9插入在线圈盒6的凹部8中。在电梯的轿厢停止,安装于制动器的制动器电磁铁(省略图示)为断开状态时,衔铁10由插入在线圈盒6的凹部8中的弹簧9的加载力推向制动鼓5的中心侧(箭头A所示一侧)。制动靴11被固定于衔铁10,当衔铁10被推向制动鼓5的中心侧(箭头A所示一侧)时,制动靴11抵靠在制动鼓5上而使制动鼓5制动。操作销13安装于衔铁10,其与衔铁10一体运动。操作销13可自如滑动地插入在形成于线圈盒6的贯通孔12中。 
如图2、图3、图4所示,制动器动作状态放大机构3备有由长板状的弹性构件构成的杠杆16。杠杆16的一端形成有圆孔14。此外,在杠杆16上圆孔14附近形成有凹部15。作为接受操作销13的突出动作的规定部分,凹部15具有与操作销13的顶端形状相对应的形状。杠杆16的至少一端侧具有可挠曲的弹性。另外,杠杆16的一端侧是由后述的螺栓22所固定的一侧,包含后述的支点。凹部15形成为例如在其中央具有平坦的底面的碟状。此外,制动器动作状态放大机构3具有用于将杠杆16的一端侧卡合于线圈盒6侧的固定构件。固定构件由例如方形垫圈18、圆形垫圈19、弹簧垫圈20和螺栓22构成。方形垫圈18是在其一端具有L字形的转动防止突起17的正方形形状的金属板。在方形垫圈18的中心形成有圆孔,方形垫圈18以该圆孔与杠杆16的圆孔14叠合的方式叠合在杠杆16上。圆形垫圈19以圆孔与方形垫圈18的圆孔对应的方式叠合在方形垫圈18上。弹簧垫圈20叠合在圆形垫圈19上。螺栓22在插通弹簧垫圈20、圆形垫圈19、 方形垫圈18的各圆孔、杠杆16的圆孔14中的状态下,被拧入形成在箱体7的规定位置的螺钉孔21中。 
并且,当由螺栓22把弹簧垫圈20、圆形垫圈19、方形垫圈18、杠杆16的一端侧固定于箱体7时,与方形垫圈18一体形成的转动防止突起17的顶端便被插入到箱体7侧的长孔(形成于螺钉孔21附近的长孔)23中。此外,当设于制动器动作状态检测机构2的操作销13的顶端向方向A的反方向滑动,由操作销13的顶端推压杠杆16的凹部15时,杠杆16以方形垫圈18的至少一部分为支点发生弹性形变,杠杆16的顶端侧发生大的位移。也就是说,制动器动作状态放大机构3在以杠杆16(长板构件)的凹部15(规定部分)接受了操作销13的突出动作的时候,以杠杆16的一端侧为支点使杠杆16(长板构件)弯曲,从而使杠杆16(长板构件)的另一端侧以比操作销13的突出量更大的位移量产生位移。 
如图2、图3所示,制动器开关机构4备有托座30和制动器开关35。托座30是将1块金属板折弯成曲柄状而形成的。此外,托座30具有设置在其各侧部并且与金属板一体形成的开关保持板33。而且,托座30上形成有允许制动器开关35的执行器32突出来的开口部31。制动器开关35具有由杠杆16推压的执行器32,其将执行器32的机械位移转换为电子信号。制动器开关35被插入到开关保持板33之间,以使执行器32抵靠在杠杆16的顶端侧的方式调节制动器开关35的安装位置,然后,用多个螺栓34将制动器开关35固定于各开关保持板33。执行器32从托座30的开口部31朝杠杆16突出。 
制动器开关机构4还备有多个圆形垫圈39及多个螺钉40、压缩弹簧(防松弹簧)43、作为限位部而使用的2个螺母44、45和螺栓(调节螺栓)46。将各螺钉40隔着圆形垫圈39拧入形成于箱体7的规定位置的螺钉孔36(参照图1),将托座30的一端固定于箱体7。此时,如图3所示,托座30被以其中心线与杠杆16的中心线以规定的角度(例如25度左右)交叉的方式固定。 
如图4、图7所示,托座30的另一端(自由端)侧形成有圆孔41。压缩弹簧43介于托座30的圆孔41和箱体7的螺钉孔42之间(换言之,介 于托座30的另一端和箱体7之间)。螺栓46插通在圆孔41及压缩弹簧43中,并被拧入到形成于箱体7的规定位置的螺钉孔42中。螺母44、45夹着托座30被拧到压缩弹簧43的相反侧的螺栓46的规定位置,之后,将其彼此向相反方向转动而使其彼此贴紧。相互贴紧的螺母44、45由于压缩弹簧43的加载而抵靠在托座30上,作为限制托座30(制动器开关35)的位置的限位部而发挥着功能。 
并且,在起因于制动器动作而朝方向A(或者方向A的反方向)运动的操作销13的行程小的场合,制动器开关35等被以如下方式进行位置调节:制动器开关35等被向箭头B所指的方向(以下称为方向B)移动,从而使制动器开关35的执行器32和杠杆16能在杠杆16的离凹部15较远的部分接触。 
另外,为了使执行器32的顶端和箱体7的距离为最适值,使螺栓46顺时针转动或者逆时针转动,调节托座30的倾斜度。由此,当制动器电磁铁变成了接通状态时,操作销13朝方向A的反方向运动,操作销13的顶端将杠杆16的凹部15朝方向A的反方向推压。而且,操作销13的顶端一推压凹部15,杠杆16的顶端侧的部分就朝方向A的反方向运动,从而将制动器开关35的执行器32朝箭头A的反方向推压。结果,从制动器开关35输出制动器解除检测信号(接通信号)。 
另外,当制动器电磁铁变成了断开状态时,衔铁10、操作销13在弹簧9的加载力的作用下而朝方向A运动,对杠杆16的凹部15的加载力被解除。该加载力一解除,杠杆16的与方形垫圈18接触的部分及其附近就在杠杆16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变回原来的形状(平面状),杠杆16的顶端侧朝箭头A方向移动。而且,在设在制动器开关35内的弹簧的加载力的作用下,执行器32突出来。结果,从制动器开关35输出制动器动作检测信号(断开信号)。 
下面,参照图1至图7,说明制动器动作传感装置1的动作。 
首先,伴随着轿厢开始上升或者开始下降,从控制柜向制动器电磁铁供给制动解除电压。制动解除电压一供给到制动器电磁铁,制动器电磁铁就变成了接通状态,衔铁10朝制动鼓5的外周侧(方向A的反方向)运动, 此时,操作销13的顶端与衔铁10一体运动,朝箭头A的反方向推压杠杆16的凹部15。 
如上所述,杠杆16由螺栓22、弹簧垫圈20、圆形垫圈19、方形垫圈18固定于箱体7。因此,当操作销13的顶端推压杠杆16的凹部15时,杠杆16的与方形垫圈18接触的部分及其附近朝方向A的反方向挠曲,杠杆16的顶端侧朝箭头A的反方向运动,从而朝方向A的反方向推压制动器开关35的执行器32。结果,从制动器开关35输出制动器解除检测信号(接通信号)。 
另外,与此动作并行,设于控制柜内等的监控电路判定从控制柜输出的制动解除电压和从制动器开关35输出的信号的整合性。即,在有制动解除电压输出的状态下,当有制动器解除检测信号(接通信号)从制动器开关35输出时,控制回路判断它们已整合。在这种场合,判断为制动已被解除,开始进行轿厢的上升或者下降。另一方面,当控制回路判断它们没有整合时,判断为制动未被解除,停止进行轿厢的上升或者下降。 
当电梯的轿厢停止在目标层,不再从控制柜输出制动解除电压时,制动器电磁铁变为断开状态。制动器电磁铁一变为断开状态,衔铁10就在弹簧9的加载力的作用下朝制动鼓5的中心侧(箭头A所示一侧)运动。于是,制动靴11抵靠在制动鼓5上,对制动鼓5进行制动。同时,与衔铁10一体运动的操作销13的顶端朝方向A运动,对杠杆16的凹部15的加载力被解除。 
该加载力一被解除,杠杆16与方形垫圈18接触的部分及其附近就在杠杆16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变回原来的形状(平面状)。而且,杠杆16的顶端侧部分朝方向A运动,执行器32在设在制动器开关35内的弹簧的加载力的作用下突出来。结果,有制动器动作检测信号(断开信号)从制动器开关35输出。 
在没有制动解除电压从控制柜输出的状态下,当从制动器开关35输出的制动器动作检测信号(断开信号)被输出时,设于控制柜内等的控制回路判断为它们已整合,从而使电梯停止或者使电梯继续停止。此时,控制柜可以进行轿厢门的开关控制。 
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制动器动作状态检测机构2以机械方式检测电梯的制动器动作状态,制动器动作状态放大机构3把用制动器动作状态检测机构2检测到的制动器动作状态以机械方式放大之后,制动器开关机构4把用制动器动作状态放大机构3以机械方式放大的制动器动作状态转换为电子信号向控制柜等输出。因而,即使在制动靴11与制动鼓5之间的缝隙较小,与制动靴11联动的操作销13的动作行程较小的时候,也能够使设于制动器开关35的执行器32的动作行程加大,由此,既能使制动器动作声响变小,又能使制动器开关35的误动作几乎为零。 
把杠杆16的与方形垫圈18接触的部分(以下,称该部分为支点部分)到凹部15的距离表示为L1,支点部分到杠杆16的与执行器32接触的部分的距离表示为L2,则距离L2比距离L1要长。因此,根据杠杆原理,能够使操作销13的动作行程放大。即,操作销13的运动在被放大的状态下传递到执行器32。例如,将距离L1与距离L2的比L1∶L2设定为1∶3的场合,即使操作销13的动作行程为0.2mm,杠杆16的沿着执行器32移动方向的行程能够被放大到其3倍的0.6mm。也就是说,即使由于外部环境变化、振动等原因操作销13的动作行程变小了,也能大大降低误检制动器的状态的风险。 
如图5所示,操作销13的顶端的形状是圆形的。换言之,操作销13的顶端在其外侧具有凸曲面。在将操作销13以棒状形成的场合,该曲面的曲率,例如,如图5所示,是它的直径的一半以下。另外,杠杆16的凹部15形成为例如在其中央具有平坦的底面的碟状。当操作销13与杠杆16接触时,具体而言是操作销13的顶端接触凹部15的底面。因此,比起操作销13的顶端尖锐的场合(参照图6),即使操作销13的位置、杠杆16的倾斜度等发生变化,杠杆16和操作销13的接触状况(例如,彼此的接触面的角度、接触面间的摩擦力等)也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也就是说,即使由于操作销13朝方向A或其反方向的滑动,杠杆16的支点部分发生了挠曲时,也能够使杠杆16的顶端侧位移量与操作销13的动作行程大致成正比。因此,能够稳定地检测制动器的动作状态。 
在第1实施方式中,托座30的一端侧由多个螺钉40固定于箱体7。 另一方面,托座30的另一端侧是自由端。因此,能够通过使螺栓46页时针转动或者逆时针转动来调节托座30的自由端侧和箱体7之间的距离。而且,通过该距离的调节,能够调节操作销13的顶端和执行器32的顶端之间的间隔。 
螺栓46使用了例如ISO261规定的M4(螺距0.7mm)的螺栓的场合,螺栓46的转动圈数和执行器32的顶端的移动距离间可以得到以下的关系。设从托座30的安装部(由多个螺钉40固定于箱体7的部分)到设于制动器开关35的执行器32的位置的距离为L3。另外,设从托座30的安装部到供螺栓46插通的圆孔41的距离为L4。当把该比L3∶L4设定为1∶2时,如果将螺栓46拧紧转动1圈(即顺时针转动1圈),则能够使执行器32的顶端向操作销13的顶端侧靠近0.35mm(=0.7÷2)。也就是说,通过使螺栓46转动1/4圈,能对执行器32的顶端位置进行0.1mm级别的微调。 
另外,插通有螺栓46的压缩弹簧43将托座30的自由端侧推向螺母45。结果,托座30的自由端侧与螺母45之间产生摩擦,螺栓46不会轻易转动。也就是说,在对执行器32的顶端位置进行了调节后,只要停止转动螺栓46的操作,就能使执行器32的顶端保持在其位置不变。 
在第1实施方式中,以使托座30的纵长方向的中心线与杠杆16的纵长方向的中心线以规定的角度(例如25度)交叉的方式,确定了托座30的安装位置和杆16的安装位置。因此,即便使杠杆16的顶端侧发生较大位移,也能够使杠杆16的顶端侧不接触托座30。也就是说,通过上述这些配置,能够加大杠杆16的可动范围。 
在把杠杆16直接用螺栓,或者再隔着圆形垫圈把该杠杆16固定于箱体7等场合,当操作销13将杠杆16推入时,螺栓和杠杆16的接触部等处就发生应力集中。该应力集中一产生,就有发生杠杆16破损的情况。另一方面,在第1实施方式中,作为将杠杆16固定于箱体7的手段,使用了四角形的方形垫圈18。因此,通过使杠杆16的支点部分整体挠曲,抑制向支点部分的1点的应力集中,能够规避上述风险。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形成为正方形的方形垫圈18的一端形成有转动防止突起17。转动防止突起17形成为L字形,在由螺栓22使方形 垫圈18贴紧杠杆16时,该转动防止突起17嵌入到形成于箱体7的长孔23中。因此,在由螺栓22、弹簧垫圈20、圆形垫圈19、方形垫圈18将杠杆16安装于箱体7时,能防止杠杆16的转动。也就是说,通过转动防止突起17嵌入到长孔23中,能将托座30的中心线与杠杆16的中心线的交叉角度设定并维持在指定值(例如25度)。 
第2实施方式 
图8表示制动器动作传感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注意,与第1实施方式的各部分相对应的部分,标有相同的标记。 
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是,作为使螺栓46不轻易转动的手段,使用螺母51代替压缩弹簧43。即,相对于托座30,以使螺母51位于与螺母45所处位置侧的相反侧位置的方式把螺母51套在螺栓46上,螺母51把托座30的自由端侧朝着螺母45推。结果,托座30的自由端侧和螺母45之间产生摩擦,由于该摩擦,螺栓46的转动受到抑制。 
在第2实施方式中也能够通过使螺栓46顺时针转动或者逆时针转动,调节托座30的自由端侧与箱体7的距离。而且,通过调节该距离,能够调节操作销13的顶端与执行器32的顶端的间隔。另外,在调节距离后通过转动螺母51而将其紧固于托座30,使螺栓46产生轴向张力,能够抑制螺栓46轻易转动。 
(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1及第2实施方式中,制动器开关35安装于托座30,杠杆16、托座30等安装于箱体7,箱体7安装于线圈盒6。然而,杠杆16、托座30、各螺栓22、46等也可以直接安装于线圈盒6。在这种场合,可以在线圈盒6上形成与形成在箱体7上的长孔23同一形状的长孔、螺栓22用的螺钉孔等。 
注意,不论在哪一实施方式中,制动器开关35都可以以滑动自如的方式固定(支撑)在托座30上。在这种场合,通过使制动器开关35滑动,能够调节该制动器开关35相对于托座30的位置。即,由于能够调节从杠杆16的凹部15到制动器开关35的执行器32的距离,所以能够调节距离L1(参照图2)和距离L2(参照图2)之比。也就是说,能够调节杠杆16 的与执行器32接触的部分,相对于操作销13的动作行程的机械式放大率。另外,也可以在杠杆16的与方形垫圈18相接的部分设置立起部(未图示)。立起部可形成为板状,例如,从上述部分的两个边缘立起那样来设置。方形垫圈18介于这些之间与杠杆16卡合。这样可以抑制杠杆16的转动。 
以上,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方式,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出的,其没有限定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意图。这些新颖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各种形态实施,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宗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种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都包含在实用新型的范围和宗旨中,同时,还包含在专利权利要求记载的实用新型及其等同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制动器动作传感装置,其用于制动器装置,该制动器装置具备以下构件而构成:制动鼓,该制动鼓与电梯的卷扬机联动转动;制动靴,该制动靴被配置成与该制动鼓的外周面具有规定的缝隙;衔铁,该衔铁与该制动靴安装成一体,且能在接近所述制动鼓的制动位置和远离所述制动鼓的非制动位置间移动;和线圈盒,该线圈盒被安装成相对于该衔铁具有间隙,并且通过向内置的制动器线圈通电来控制所述衔铁的移动,该制动器动作传感装置将所述制动器装置中的所述制动靴的机械动作转换成电子信号,该制动器动作传感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有: 
制动器动作状态检测机构,该制动器动作状态检测机构具有安装于所述衔铁的操作销,其通过形成于所述线圈盒的贯通孔检测所述制动靴对制动鼓的制动状态、非制动状态,使所述操作销从所述线圈盒突出来; 
制动器动作状态放大机构,该制动器动作状态放大机构具有至少一端侧带有弹性的长板构件、和使该长板构件的所述一端侧卡合于所述线圈盒侧的固定构件,当用所述长板构件的凹部接受到了所述操作销的突出动作的时候,该制动器动作状态放大机构以所述一端侧为支点使所述长板构件发生弯曲,使所述长板构件的另一端侧以比所述操作销的突出量更大的位移量发生位移;以及 
制动器开关机构,该制动器开关机构具有被所述长板构件的另一端侧的位移推压的执行器,由该执行器接收所述长板构件的顶端侧的机械位移并将其转换成电子信号。 
2.如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制动器动作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长板构件的所述凹部接触的所述操作销的顶端形成为圆形的形状,从而所述操作销和所述长板构件的接触状态的变化不能直接影响所述长板构件的顶端侧的位移量。 
3.如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制动器动作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动器动作状态放大机构、所述制动器开关机构收容在箱体内,所述箱体以可相对于所述线圈盒自如调节位置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线圈盒, 所述制动器动作状态检测机构与所述制动器动作状态放大机构的连结能够自如调节。 
4.如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制动器动作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动器开关机构具有:托座,该托座的一端为固定端,其另一端为自由端;固定件,该固定件用于将所述制动器开关固定于该托座;调节螺栓,该调节螺栓被配置于所述托座的自由端侧,其用于调节所述制动器开关和所述制动器动作状态放大机构的所述长板构件之间的距离;和防松弹簧,该防松弹簧在将所述托座的自由端侧推靠在所述调节螺栓的限位部侧后,使所述托座的自由端侧和所述调节螺栓的限位部侧之间产生摩擦,从而防止所述调节螺栓松动。 
5.如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制动器动作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动器动作状态放大机构使用方形垫圈作为用于固定所述长板构件的所述固定构件,以缓和对所述长板构件的弯曲处部分的应力集中。 
6.如权利要求5中记载的制动器动作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方形垫圈的局部与之一体形成有L字形的转动防止突起,该转动防止突起与形成于所述线圈盒的长孔或形成于箱体的长孔卡合而抑制所述方形垫圈的转动,并且在所述长板构件的与所述方形垫圈接触的部分设有竖起部,该竖起部与所述方形垫圈卡合而抑制所述长板构件的转动。 
7.如权利要求1中记载的制动器动作传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动器开关机构具有:托座,该托座的一端为固定端,其另一端为自由端;固定件,该固定件用于将所述制动器开关固定于该托座;调节螺栓,该调节螺栓被配置于所述托座的自由端侧,其用于调节所述制动器开关和所述制动器动作状态放大机构的所述长板构件之间的距离;和防松螺母,该防松螺母在使所述托座的自由端侧压接于所述调节螺栓的限位部侧后,使所述托座的自由端侧和所述调节螺栓的限位部侧之间产生摩擦,从而防止所述调节螺栓松动。 
CN 201220412408 2012-04-06 2012-08-17 制动器动作传感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1226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087190 2012-04-06
JP2012087190A JP5424282B2 (ja) 2012-04-06 2012-04-06 ブレーキ動作感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12266U true CN203112266U (zh) 2013-08-07

Family

ID=488926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412408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12266U (zh) 2012-04-06 2012-08-17 制动器动作传感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424282B2 (zh)
CN (1) CN20311226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73744A (zh) * 2014-12-09 2016-06-15 阿文美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制动器组件
CN106241532A (zh) * 2015-06-09 2016-12-21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
CN112072860A (zh) * 2020-08-06 2020-12-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制动器监控装置、伺服电机和伺服电机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20135294L (fi) 2013-03-26 2014-09-27 Kone Corp Jarru sekä hissijärjestelmä
CN107814288B (zh) * 2017-09-30 2023-10-13 南京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 一种电梯制动器智能监测预警的方法
JP7433371B2 (ja) 2022-07-06 2024-02-19 三菱電機ビル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巻上機ブレーキ装置
WO2024069703A1 (ja) * 2022-09-26 2024-04-04 三菱電機ビル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位置調整治具およびブレーキスイッチの位置調整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63434A (ja) * 2009-09-18 2011-03-31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用巻上機のブレーキ装置および巻上機用ブレーキ装置の調整方法
JP2012006697A (ja) * 2010-06-23 2012-01-12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ーのブレーキ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73744A (zh) * 2014-12-09 2016-06-15 阿文美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制动器组件
CN105673744B (zh) * 2014-12-09 2018-04-13 阿文美驰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制动器组件
CN106241532A (zh) * 2015-06-09 2016-12-21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
CN112072860A (zh) * 2020-08-06 2020-12-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制动器监控装置、伺服电机和伺服电机控制方法
CN112072860B (zh) * 2020-08-06 2021-11-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制动器监控装置、伺服电机和伺服电机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424282B2 (ja) 2014-02-26
JP2013216415A (ja) 2013-10-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112266U (zh) 制动器动作传感装置
US9919898B2 (en) Safety brake device for an elevator installation
JP2017520731A (ja) ブレーキ部材駆動機構
US9829908B2 (en) Bidirectional pedal assembly
CA2345220A1 (en) Disk brake of elevator drive
AU2015283159B2 (en) Braking system
CN104595682B (zh) 工作台防撞装置及具有它的压力机
CN104319170B (zh) 一种压力式膜片开关
TWI705320B (zh) 手動傳遞單元
RU2740224C1 (ru) Комплект деталей сцепления с регулировочным устройством
EP2886903A2 (en) Brake arrangement, particularly for railway vehicles
JP4229911B2 (ja) 巻上機用ブレーキ機構
US2899523A (en) Contactor retarder
CA2559636A1 (en) Handbrake load indicator
KR100993552B1 (ko) 브레이크 라이닝 마모 감지 장치
WO2014021647A1 (ko) 기어 커넥션을 갖는 차량용 디스크 브레이크
US9764924B2 (en) Brake, and elevator system
KR101632171B1 (ko) 어드저스터 포크와 어드저스터 핀을 구비하는 차량용 디스크 브레이크
US3164226A (en) Self-adjusting spring set brake
JP6219759B2 (ja) 機械式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CN217297103U (zh) 磨损监测系统、马达和电梯
CN110282519B (zh) 限速系统、释放装置、电梯限速系统和电梯
JP2009012576A (ja) 電動パーキングブレーキ装置
CN208474374U (zh) 一种制动器
JPH0859147A (ja) 電磁ブレーキ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07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