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021384U - 一体化反应沉淀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体化反应沉淀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021384U
CN203021384U CN 201320047608 CN201320047608U CN203021384U CN 203021384 U CN203021384 U CN 203021384U CN 201320047608 CN201320047608 CN 201320047608 CN 201320047608 U CN201320047608 U CN 201320047608U CN 203021384 U CN203021384 U CN 2030213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basin
neutralization tank
settling tank
flocculation bas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04760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传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GAOT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GAOT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GAOT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GAOTO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04760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0213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0213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02138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体化反应沉淀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中和池、混凝池、絮凝池、沉淀池、中间水池和消毒池,所述的中和池、混凝池和絮凝池内均安装有搅拌机;所述的中和池内还安装有PH仪,在中和池的侧面上还设置有进水管;所述的消毒池侧面上设置有出水管。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结构,建设成本低、处理效果好、能耗低、运行成本低、适合各种规模污水处理的技术。

Description

一体化反应沉淀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体化反应沉淀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污水排放量越来越大,水资源污染加剧,我国缺少适用和节能的水治理方案,使得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污水处理滞后,已严重影响我国新农村和城市化建设。如今我国将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保护水资源,节能减排势在必行。现有一些技术可以实现污水的净化处理,但是工艺复杂,处理周期长,操作不方便,设施占地面积大,建造和运行成本居高不下,不利于推广普及。特别是对于一些小规模的污水处理,操作安装极不方便。近年来,比较常用的装置是过滤设备和污水池固定在一起,在外加驱动装置的带动下,添加化学药剂来实现污水的净化处理,该种装置能耗大,投入成本高,安装和检修极不方便,一旦固定就不能移动,不能进行再次利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急需研究开发建设成本低、处理效果好、能耗低、运行费用低、适合各种规模污水处理的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体化反应沉淀装置,只需将该装置放置在设备基础上,通过物化方式就可处理污水,该种装置建设成本低、处理效果好、运行费用低且安装拆卸方便。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一体化反应沉淀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中和池、混凝池、絮凝池、沉淀池、中间水池和消毒池,所述的中和池、混凝池和絮凝池内均安装有搅拌机;所述的中和池内还安装有PH仪,在中和池的侧面上还设置有进水管;所述的消毒池侧面上设置有出水管。
其中的PH仪用于测量中和池中污水的PH值,根据PH值的情况作相应的调整,放入适当的酸碱容液,调整中和池中的污水PH值在6-9之间。然后再将污水依次流入混凝池和絮凝池做相应的处理。处理之后流入沉淀池,沉淀池池体平面为方形。废水由设在沉淀池侧壁进水管排入池中,使废水在池中均匀分布,然后沿池的整个断面缓慢上升。悬浮物在重力作用下通过中心管沉降入池底锥形污泥斗中,污泥斗中的污泥在重力作用下通过下方的排泥管排出;澄清水从沉淀池上端的出水堰排出到中间水池,再由中间水池流入消毒池。出水堰前也可设浮渣槽和挡板,保证出水水质。
上述的中和池、混凝池和絮凝池的中心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且都紧挨沉淀池,在中和池、混凝池和絮凝池的底部都设置有支架。上述结构可使该装置结构紧凑便于安装和维护,支架的设计保证中和池、混凝池和絮凝池与沉淀池高度一致,安放稳固。
上述的中和池、混凝池、絮凝池、沉淀池、中间水池和消毒池中相邻两个池子之间均设置有单向通道。
上述的沉淀池底部为锥形,底部连接有中心管,中心管底部通向污泥斗。锥形的设计,污泥只需在重力作用下就可通过中心管流出,排入污泥斗。
上述的污泥斗为锥形,底部连接有排泥管。当锥形斗中污泥积累过多以后,就可打开排污管道将污泥排出。
上述的沉淀池紧挨中间水池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出水堰。清水就通过该出水堰排到旁边的中间水池中备用。
上述的搅拌机包括带动件和转动刷,所有的搅拌机都在同一直线上。转动刷的设计,让污水与混凝池和絮凝池中的药剂充分接触,为后期的沉降做准备。
上述的中间水池的高度低于沉淀池的高度。便于沉淀池中的清水流入中间水池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为一体化结构,安装维护方便,适合各种规模的污水处理,装置可以移动。该装置通过物化方式处理污水,降低了运行维护费用,同时还能达到更好的污水处理效果,通过消毒后的污水不需要再进行其它的处理就可直接排放,操作程序简单方便,具有更好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平面图;
图2为图1中不包括检修平台的A-A向视图;
图3为图1中不包括检修平台的B-B向视图;
图4为图1中不包括检修平台的C-C向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分别表示为:1、中和池;2、混凝池;3、絮凝池;4、搅拌机;5、沉淀池;6、中间水池;7、消毒池;8、PH仪;9、进水管;10、中心管;11、排泥管;12、出水堰;13、出水管;14、检修平台;15、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3和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依次连接的中和池1、混凝池2、絮凝池3、沉淀池5、中间水池6和消毒池7,沉淀池5紧挨中间水池6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出水堰12,中间水池6的高度低于沉淀池5的高度。在中和池1、混凝池2、絮凝池3、沉淀池5、中间水池6和消毒池7中相邻两个池子之间均设置有单向通道。其中中和池1的出水口高于混凝池2,混凝池2的出水口高于絮凝池3,絮凝池3的出水口高于沉淀池5,沉淀池5通过出水堰12将处理的污水排入中间水池6,中间水池6再流入消毒池7,最后才将处理后的污水从出水口流出。另外中和池1、混凝池2和絮凝池3内均安装有搅拌机4,搅拌机4包括带动件和转动刷,所有的搅拌机4都在同一直线上。其中的中和池1内还安装有PH仪8,在中和池1的侧面上还设置有进水管9。其中的消毒池7侧面上设置有出水管13。在整个装置的外围还设置有对应的检修平台14用于观察整个装置的运行情况,如果出现异常,进行相应的检修处理直到装置正常工作。
污水首先进入中和池进行PH值的调节,待PH值范围在6-9以后进入混凝池,放入混凝剂用搅拌机进行搅拌让污泥与混凝剂充分接触,再流入絮凝池在搅拌机的搅拌作用下与絮凝剂充分结合,再流入沉淀池沉淀,清水流入中间水池,然后再流入消毒池消毒,即可直接排出。该装置通过物化方式处理污水,运行维护费用低,操作简单方便,处理后的污水可以直接排出。采用一体化设计,安装拆卸方便。
实施例2:
如图3和4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优选具体结构如下:中和池1、混凝池2和絮凝池3的中心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且都紧挨沉淀池5,在中和池1、混凝池2和絮凝池3的底部都设置有支架15。该装置结构紧凑便于安装和维护,支架的设计保证中和池、混凝池和絮凝池与沉淀池高度一致,安放更稳固。
实施例3: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在以上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增加如下技术特征:沉淀池5底部为锥形,底部连接有中心管10,中心管10底部通向污泥斗。污泥斗为锥形,底部连接有排泥管11。锥形的设计,污泥只需在重力作用下就可通过中心管流出,排入污泥斗。当污泥斗中的污泥积累到一定程度,只需打开排泥管,污泥就可排出,操作简单方便,省去维护运营的费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形式上的简单修改和同等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一体化反应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中和池(1)、混凝池(2)、絮凝池(3)、沉淀池(5)、中间水池(6)和消毒池(7),所述的中和池(1)、混凝池(2)和絮凝池(3)内均安装有搅拌机(4);所述的中和池(1)内还安装有PH仪(8),在中和池(1)的侧面上还设置有进水管(9);所述的消毒池(7)侧面上设置有出水管(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反应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和池(1)、混凝池(2)和絮凝池(3)的中心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且都紧挨沉淀池(5),在中和池(1)、混凝池(2)和絮凝池(3)的底部都设置有支架(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反应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和池(1)、混凝池(2)、絮凝池(3)、沉淀池(5)、中间水池(6)和消毒池(7)中相邻两个池子之间均设置有单向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反应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淀池(5)底部为锥形,底部连接有中心管(10),中心管(10)底部通向污泥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化反应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泥斗为锥形,底部还连接有排泥管(11)。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体化反应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沉淀池(5)紧挨中间水池(6)的侧壁上还设置有出水堰(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反应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搅拌机(4)包括带动件和转动刷,所有的搅拌机(4)都在同一直线上。
CN 201320047608 2013-01-29 2013-01-29 一体化反应沉淀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0213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47608 CN203021384U (zh) 2013-01-29 2013-01-29 一体化反应沉淀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47608 CN203021384U (zh) 2013-01-29 2013-01-29 一体化反应沉淀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021384U true CN203021384U (zh) 2013-06-26

Family

ID=48645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04760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021384U (zh) 2013-01-29 2013-01-29 一体化反应沉淀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02138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16608A (zh) * 2018-04-04 2018-09-11 宁波蒙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沉淀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16608A (zh) * 2018-04-04 2018-09-11 宁波蒙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沉淀装置
CN108516608B (zh) * 2018-04-04 2019-05-10 佛山市汇之源金本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沉淀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13071U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205133209U (zh) 高效斜管沉淀池
CN202968329U (zh)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201890788U (zh) 双层压力式除油器
CN204111460U (zh) 一体化高效净水器
CN205528159U (zh) 一种对废水或回用水的处理设备
CN203021384U (zh) 一体化反应沉淀装置
CN205045959U (zh) 一种医疗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CN104656634B (zh) 一种建有回流系统的供水厂效能诊断方法
CN203513389U (zh) 化学除油斜管沉淀器
CN203269640U (zh) 高效一体化净水器
CN203498158U (zh) 改进的uasb污水处理装置
CN203346199U (zh) 高效混合与沉淀的一体化净水器
CN211056798U (zh) 一种同心套筒式mfbr农村污水处理装置
CN208603827U (zh) 高效低耗污水处理装置
CN102863063B (zh) 一种高密度絮凝澄清污水处理装置
CN202880979U (zh) 一种高密度絮凝澄清污水处理装置
KR100635587B1 (ko) 횡형 고속 응집 경사판 침전장치
CN207361932U (zh) 一种实验室污水净化处理装置
CN111777178A (zh) 一种竖向氧化沟微动力水处理系统
CN205398378U (zh) 一种生活污水回用系统
CN105366886B (zh) 一种模块化复合生态污水处理沉淀设备
CN203033848U (zh) 一种辐流式气浮机
CN203568950U (zh) 一种野外营地组合式化粪装置
CN204356179U (zh) 一种家庭用废水回收处理再利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26

Termination date: 2015012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