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63063B - 一种高密度絮凝澄清污水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密度絮凝澄清污水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63063B
CN102863063B CN201210400779.7A CN201210400779A CN102863063B CN 102863063 B CN102863063 B CN 102863063B CN 201210400779 A CN201210400779 A CN 201210400779A CN 102863063 B CN102863063 B CN 1028630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rification
settling pond
density
flocculation basin
flocc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0077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63063A (zh
Inventor
聂威
李彪
粟莹
王欢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LYUCHE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LYUCHE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LYUCHE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XI LYUCHE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40077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863063B/zh
Publication of CN1028630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630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630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630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密度絮凝澄清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絮凝反应装置、澄清浓缩装置和污泥回流装置,絮凝反应装置之后串连澄清浓缩装置;污泥回流装置与絮凝反应装置和澄清浓缩装置连接。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占地面积小,能耗低,运行成本低,污泥浓度高,污水能够实现达标排放,其对进水波动不敏感,并可承受较大范围的流量变化。

Description

一种高密度絮凝澄清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饮用水、污水、中水回用净化处理的的设备,尤其涉及去除水中杂质如悬浮固体、胶体、泥渣等的低耗能絮凝澄清池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高密度澄清池(DENSADEG)最先是由法国得利满公司研制的一种采用斜管沉淀及污泥循环方式的收速、高速的澄清池。其工作原理基于下五个方面:原始概念上的整体化的絮凝反应池;推流式反应池至沉淀池之间的慢速传输;污泥的外部再循环系统;斜管沉淀机理;采用合成絮凝剂+高分子助凝剂。
目前澄清池主要有三种类型:(1)RL型高密度澄清池,多用生活用水处理工艺,及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该池是目前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高密度澄清池(95%的项目采用)。采用该类型的高密度澄清池,水泥混合物流入澄清池的斜管下部,污泥在斜管下的沉淀区从水中分离出来,此时的沉淀为阻碍沉淀;剩余絮片被斜管截留,该分离作用是遵照斜管沉淀机理进行的。因此,在同一构筑物内整个沉淀过程就为两个阶段进行:深层阻研沉淀、浅层斜管沉淀。该类型高密度澄清池的上升流速取决于斜管区所覆盖的面积。(2)RP型高刻度澄清池:当出水及污水排放标准不是极严格的情况下,采用此类高密度澄清池,效果较好在安装时可不带斜管。该澄清池较少采用,只用于滤池冲冼废水带排放上清液的浓缩,特殊浓缩要求。(3)RPL型高密度澄清池:多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工业污水处理艺。这一类型的高密度澄清池只有当必须集中贮泥并对处理无反作用时才采用。所以它的应用仅限于除碳工艺(非饮用水)及工业污水处理中特殊的沉淀工艺。
目前这些澄清池存在的技术缺点:(1)池体面积大,结构复杂,占地大;(2)能耗高;(3)上升流速较小,污泥浓度不高。
中国专利ZL200920151931.6,专利名称为:一种高密度澄清池,它包括相串接的絮凝反应装置、澄清浓缩装置,絮凝反应装置包含机械搅拌区装置,机械搅拌区装置包括搅拌池和设在搅拌池中的机械絮凝反应器,在机械搅拌区装置之后串连水力混合区装置,机械搅拌区装置与水力混合区装置之间为隔墙,隔墙底部设有通水孔,之后串连澄清浓缩装置,两者之间设有淹没堰。该实用新型需要机械搅拌混合,需要增加动力装置,能耗高;同时其采用的是刮泥机,容易形成死角。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高密度絮凝澄清污水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澄清池池体面积大,结构复杂,占地大,能耗高,上升流速较小,污泥浓度不高等的技术缺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密度絮凝澄清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絮凝反应装置、澄清浓缩装置和污泥回流装置,絮凝反应装置之后串连澄清浓缩装置,污泥回流装置与絮凝反应装置和澄清浓缩装置连接;所述絮凝反应装置包括絮凝池进水管、絮凝池、挡板,挡板交错设置在絮凝池中;所述澄清浓缩装置包括进水管、进水槽、澄清池、出水堰板、出水槽及出水管,进水管与絮凝池和进水槽相连通,进水槽设置在进水管出口处;絮凝池通过设置在进水槽底部的若干个进水槽出水孔与进水槽连通;出水槽设置在澄清出水管的入口处,出水堰板设置在澄清池与出水槽之间。
所述污泥回流装置包括设置在澄清池底部的吸泥管,位于澄清池中央的行车吸泥机,污泥回流管一端连接到吸泥管,另一端通入到絮凝池中,排泥管连接到行车吸泥机。行车吸泥机通过将澄清池底部的污泥吸上来,然后通过其内部的泵,将一部分污泥通过污泥回流管送回絮凝池,实现污泥循环,另外一部分污泥则通过排泥管外排。
所述挡板的长度为絮凝池宽度的                                                ~
所述挡板的数量为3~6块,挡板水平间距为0.5~1.5m。
所述堰板高度比出水槽的高。
所述进水槽出水孔均匀分布或随机分布,孔径为Φ0.2~0.8m。
所述出水槽(12)的深度为澄清池(7)的深度的~
所述澄清池上设有栏杆,用以保障行车吸泥机在运行中的安全。
本发明的高密度絮凝澄清污水处理装置,其工艺基于以下五个机理:独特的一体化反应区设计,反应区到沉淀区较低的流速变化,采用有机絮凝剂,低动力装置、能耗低,澄清池到絮凝池的污泥循环。
本发明的污水处理流程是:絮凝池和澄清池都采用左进右出的进出水方式,污水从絮凝池进水管进入絮凝池后,采用推流前进的方式在絮凝池中通过挡板混合前进,药剂根据场地、工艺情况确定具体投加方式,在絮凝池充分反应的污水经进水管进入进水槽,污水再通过进水槽出水孔进入澄清池,澄清池中污泥通过行车吸泥机来回前后运动从池中排除,其中一部分污泥经回流污泥管回流至絮凝池,实现污泥循环,其他污泥则通过排泥管外排处理,澄清池中水澄清沉淀后,水的高度高过出水堰板之后进入出水槽,最后经过出水管达标外排。
絮凝池是一个稳定无外部动力的推流式絮凝池,其作用就是连续不断地使污泥矾花颗粒(污泥颗粒)增大,即污水在絮凝池推流前进的过程中,投加药剂,使污泥发生絮凝反应,使矾花颗粒连续不断地增大,最终整个反应池可获得大量高密度、均质的矾花。
絮凝池中悬浮絮状或晶状固体颗粒的浓度保持在最佳状态,主要是通过来自澄清池的回流污泥的外部再循环系统使池中污泥浓度得以保障。 
矾花慢速地进入到澄清区,这样可避免损坏矾花或产生旋涡,确使大量的悬浮固体颗粒在该区均匀沉积。矾花在澄清池下部汇集成污泥并浓缩,而污水从澄清出水管达标排放。
本发明的优点:
1、  本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占地面积小,获得的污泥浓度高,污水能够实现达标排放。
2、  本发明的絮凝池不需要机械动力推动,而是利用污水自身的流动,连续不断的进入絮凝池推动前进,同时受到挡板的阻挡,推流前进,使整个装置系统的能耗就降低,从而降低了运行成本。
3、  本发明采用行车吸泥机来取代传统的刮泥机,吸泥机可以全面的作用于池内的污泥,不易产生死角,而刮泥机是通过将污泥先刮到中间在吸泥,这样容易产生死角,堆积不断。
4、  本发明采用污泥循环提高了进泥的絮凝能力,使絮状物更均匀密实;然后慢速进入澄清池,水质量较高;对进水波动不敏感,并可承受较大范围的流量变化,低成本、低动力运行。
5、  本装置不采用斜管沉淀,降低了污水处理成本,避免了由于斜管损坏带来的麻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示意图(污泥回流装置除去);
图3是本发明的进水槽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絮凝池进水管1,絮凝池2,挡板3,回流污泥管4,进水管5,进水槽6,澄清池7,栏杆8,行车吸泥机9,排泥管10,出水堰板11,出水槽12,出水管13,吸泥管14,进水槽出水孔15。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新建造纸污水处理厂,其采用高密度絮凝澄清污水处理装置进行污水处理,其结构如图1及图2所示,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絮凝反应装置、澄清浓缩装置和污泥回流装置,絮凝反应装置之后串连澄清浓缩装置;污泥回流装置与絮凝反应装置和澄清浓缩装置连接;所述絮凝反应装置包括絮凝池进水管1、絮凝池2、挡板3,挡板3交错设置在絮凝池2中;挡板3的长度为絮凝池2宽度的2/3,挡板3的数量为3块,挡板水平间距为0.5~0.8m。
所述澄清浓缩装置包括进水管5、进水槽6、澄清池7、出水堰板11、出水槽12及出水管13,进水管5与絮凝池2和进水槽6相连通,进水槽6设置在进水管5出口处;絮凝池2通过设置在进水槽6底部的若干个进水槽出水孔15与进水槽6连通;出水槽12设置在澄清出水管13的入口处,所述出水槽12的深度为澄清池7的深度的1/2。出水堰板11设置在澄清池7与出水槽12之间。所述进水槽出水孔15均匀分布(如图3所示),孔径为Φ0.5~0.8m。所述堰板11高度比出水槽12高。所述澄清池7上设有栏杆8。
所述污泥回流装置包括设置在澄清池底部的吸泥管14,位于澄清池7中央的行车吸泥机9,污泥回流管4一端连接到吸泥管9,另一端通入到絮凝池7中,排泥管10连接到行车吸泥机9。
污水处理装置日处理规模为2000吨/日,污水经厌氧和好氧处理后,进入高密度絮凝澄清污水处理装置,其参数如下:进水量为100m3/h,絮凝池和澄清池的有效体积为3×4×3.5,絮凝池和澄清池并列。
实施例2
一新建糖蜜污水处理厂,其采用高密度絮凝澄清污水处理装置进行污水处理,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絮凝反应装置、澄清浓缩装置和污泥回流装置,絮凝反应装置之后串连澄清浓缩装置;污泥回流装置与絮凝反应装置和澄清浓缩装置连接;所述絮凝反应装置包括絮凝池进水管1、絮凝池2、挡板3,挡板3交错设置在絮凝池2中;挡板3的长度为絮凝池2宽度的4/5,挡板3的数量为6块,挡板水平间距为0.7~1.0m。
所述澄清浓缩装置包括进水管5、进水槽6、澄清池7、出水堰板11、出水槽12及出水管13,进水管5与絮凝池2和进水槽6相连通,进水槽6设置在进水管5出口处;絮凝池2通过设置在进水槽6底部的若干个进水槽出水孔15与进水槽6连通;出水槽12设置在澄清出水管13的入口处,所述出水槽12的深度为澄清池7的深度的2/3。出水堰板11设置在澄清池7与出水槽12之间。所述进水槽出水孔15随机分布,孔径为Φ0.2~0.5m。所述堰板11高度比出水槽12高。所述澄清池7上设有栏杆8。
所述污泥回流装置包括设置在澄清池底部的吸泥管14,位于澄清池7中央的行车吸泥机9,污泥回流管4一端连接到吸泥管9,另一端通入到絮凝池7中,排泥管10连接到行车吸泥机9。
污水处理装置日处理规模为5000吨/日,污水经厌氧和好氧处理后,进入高密度絮凝澄清污水处理装置,其参数如下:进水量为200m3/h,絮凝池和澄清池的有效体积为4×9×4,絮凝池和澄清池并列。
实施例3
一造纸污水处理厂,其采用高密度絮凝澄清污水处理装置进行污水处理,其结构如图1及图2所示,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絮凝反应装置、澄清浓缩装置和污泥回流装置,絮凝反应装置之后串连澄清浓缩装置;污泥回流装置与絮凝反应装置和澄清浓缩装置连接;所述絮凝反应装置包括絮凝池进水管1、絮凝池2、挡板3,挡板3交错设置在絮凝池2中;挡板3的长度为絮凝池2宽度的2/3,挡板3的数量为3块,挡板水平间距为1.2~1.5m。
所述澄清浓缩装置包括进水管5、进水槽6、澄清池7、出水堰板11、出水槽12及出水管13,进水管5与絮凝池2和进水槽6相连通,进水槽6设置在进水管5出口处;絮凝池2通过设置在进水槽6底部的若干个进水槽出水孔15与进水槽6连通;出水槽12设置在澄清出水管13的入口处,所述出水槽12的深度为澄清池7的深度的1/2。出水堰板11设置在澄清池7与出水槽12之间。所述进水槽出水孔15均匀分布(如图3所示),孔径为Φ0.4~0.6m。所述堰板11高度比出水槽12高。所述澄清池7上设有栏杆8。
所述污泥回流装置包括设置在澄清池底部的吸泥管14,位于澄清池7中央的行车吸泥机9,污泥回流管4一端连接到吸泥管9,另一端通入到絮凝池7中,排泥管10连接到行车吸泥机9。
污水处理装置日处理规模为4000吨/日,污水经厌氧和好氧处理后,进入高密度絮凝澄清污水处理装置,其参数如下:进水量为180m3/h,絮凝池和澄清池的有效体积为4×7×4,絮凝池和澄清池并列。

Claims (7)

1.一种高密度絮凝澄清污水处理装置,包括絮凝反应装置、澄清浓缩装置和污泥回流装置,絮凝反应装置之后串连澄清浓缩装置,污泥回流装置与絮凝反应装置和澄清浓缩装置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反应装置包括絮凝池进水管(1)、絮凝池(2)、挡板(3),挡板(3)交错设置在絮凝池(2)中;所述澄清浓缩装置包括进水管(5)、进水槽(6)、澄清池(7)、出水堰板(11)、出水槽(12)及出水管(13),进水管(5)与絮凝池(2)和进水槽(6)相连通,进水槽(6)设置在进水管(5)出口处;絮凝池(2)通过设置在进水槽(6)底部的若干个进水槽出水孔(15)与进水槽(6)连通;出水槽(12)设置在出水管(13)的入口处,出水堰板(11)设置在澄清池(7)与出水槽(12)之间;
所述污泥回流装置包括设置在澄清池(7)底部的吸泥管(14),位于澄清池(7)中央的行车吸泥机(9),污泥回流管(4)一端连接到吸泥管(14),另一端通入到絮凝池(2)中,排泥管(10)连接到行车吸泥机(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絮凝澄清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3)的宽度为絮凝池(2)宽度的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絮凝澄清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3)的数量为3~6块,挡板水平间距为0.5~1.5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絮凝澄清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堰板(11)高度比出水槽(12)的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絮凝澄清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槽出水孔(15)均匀分布或随机分布,孔径为Φ0.2~0.8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絮凝澄清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槽(12)的深度为澄清池(7)的深度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密度絮凝澄清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澄清池(7)上设有栏杆(8)。
CN201210400779.7A 2012-10-19 2012-10-19 一种高密度絮凝澄清污水处理装置 Active CN1028630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00779.7A CN102863063B (zh) 2012-10-19 2012-10-19 一种高密度絮凝澄清污水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400779.7A CN102863063B (zh) 2012-10-19 2012-10-19 一种高密度絮凝澄清污水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63063A CN102863063A (zh) 2013-01-09
CN102863063B true CN102863063B (zh) 2014-07-23

Family

ID=474422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00779.7A Active CN102863063B (zh) 2012-10-19 2012-10-19 一种高密度絮凝澄清污水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86306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63881B (zh) * 2013-12-19 2014-12-10 天津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污水处理系统及其污泥回用装置
CN113636683B (zh) * 2021-08-18 2023-03-21 塔里木大学 一种无机化学实验污水处理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03652A (zh) * 2006-01-20 2006-07-19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及以硅藻土为絮凝核心的污水处理方法
CN201354326Y (zh) * 2008-12-30 2009-12-02 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多流向强化澄清器
CN201439031U (zh) * 2009-04-30 2010-04-21 得利满水处理系统(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高密度澄清池
CN202880979U (zh) * 2012-10-19 2013-04-17 广西绿晨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高密度絮凝澄清污水处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03652A (zh) * 2006-01-20 2006-07-19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及以硅藻土为絮凝核心的污水处理方法
CN201354326Y (zh) * 2008-12-30 2009-12-02 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多流向强化澄清器
CN201439031U (zh) * 2009-04-30 2010-04-21 得利满水处理系统(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高密度澄清池
CN202880979U (zh) * 2012-10-19 2013-04-17 广西绿晨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高密度絮凝澄清污水处理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63063A (zh) 2013-01-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908018U (zh) 污水处理装置
CN103408194B (zh) 小型污水处理水解气提沉淀工艺方法
CN103395950B (zh) 大中型污水处理v型气提脱氮除磷工艺
CN101073715A (zh) 一种高效澄清水处理装置和工艺
WO2020034382A1 (zh) 一种高效资源回收低能耗的制药废水处理装置及其运行方法
CN109626749A (zh) 多功能一体化污水处理器及其处理工艺
CN208814853U (zh) 快速生化池与高效沉淀池结合的黑臭水处理系统
CN1843960A (zh) 一种高效节能净水工艺和装置
CN102659285B (zh) 白酒生产废水一体化处理装置
CN201890788U (zh) 双层压力式除油器
CN201033264Y (zh) 一种高效澄清水处理装置
CN101530681A (zh) 海水澄清池扰流构造及其澄清池
CN1247291C (zh) 套筒式变流速旋流组合反应器及高效复合沉淀池
CN102863063B (zh) 一种高密度絮凝澄清污水处理装置
CN202880979U (zh) 一种高密度絮凝澄清污水处理装置
CN202625908U (zh) 一种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水净化池
CN218146051U (zh) 一种a2o一体化污水处理池成套系统
CN218146053U (zh) 一种集装箱式污水处理装备成套系统
CN203346199U (zh) 高效混合与沉淀的一体化净水器
CN103482764B (zh) 一种基于颗粒污泥强化絮凝工艺的水解酸化池
CN115124160A (zh) 一种河道水质旁路净化处理工艺
CN1216812C (zh) 城市中水作为工业循环冷却水的深度处理方法
CN209685531U (zh) 废水处理系统
CN210393887U (zh) 一种小型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CN102849834A (zh) 一种化学反应-沉淀一体化处理方法及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