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30681A - 海水澄清池扰流构造及其澄清池 - Google Patents
海水澄清池扰流构造及其澄清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530681A CN101530681A CN200910068099A CN200910068099A CN101530681A CN 101530681 A CN101530681 A CN 101530681A CN 200910068099 A CN200910068099 A CN 200910068099A CN 200910068099 A CN200910068099 A CN 200910068099A CN 101530681 A CN101530681 A CN 10153068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poiler
- turbulence
- flow
- seawater
- depositing reservo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海水澄清池扰流构造及其澄清池,本案涉及海水净化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改进扰流构造的澄清池。澄清池包括具有第一反应室、第二反应室的池本体和搅拌浆,其中:扰流构造由第一扰流单元和第二扰流单元组成,所述第一扰流单元安装在澄清池的第一反应室内;所述第二扰流单元安装在澄清池的第二反应室内。本案海水澄清池,可有效提高絮凝条件,提高海水中脱稳细小胶体的碰撞几率,形成的矾花在大小和沉降性能方面效果更好,达到提高水处理效率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案涉及海水净化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改进扰流构造的澄清池。
背景技术
目前,海水净化处理反应澄清池内依靠沉淀下来的污泥进行循环,利用还有絮凝活性的污泥与加入絮凝剂的海水进行接触絮凝,提高海水絮凝沉淀效果。
如已公开的中国专利申请200710038625.7一种高效澄清水处理装置和工艺属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澄清水处理装置和工艺。装置的中间部位为两个容积絮凝室,其内设有网孔扰流装置,容积絮凝室下部为预沉室。活性泥渣悬浮层在容积絮凝室的外侧周围,其上方设置斜管,下方设置浓缩室,排渣管均匀设置在活性泥渣悬浮层中,澄清池的底部为排泥斗,有虹吸排泥管与排泥斗连通。在容积絮凝室的上部周围设有排渣槽,由管道与排泥管连通,虹吸排泥管与污泥回用池相连;排泥斗与回用污泥泵相连。本装置的水处理工艺集小气浮、容积絮凝、活性泥渣层絮凝及回用技术于一体,与传统混凝沉淀工艺相比,节省占地40%,投药量约降低10%,处理效率提高15%。
再如已公开的中国专利200720035134斗状网格絮凝装置,涉及水处理系统絮凝池用网格装置,若干条经向肋和若干条纬向肋互相交织形成网格,经向肋与纬向肋倾斜交织,即相邻的经向肋、相邻的纬向肋均按分离、靠拢交错布设,所述的经向肋与纬向肋形成斗状网格,该装置网格尺寸小,格条窄,成形后强度好,无阻塞,水头损失少,能大幅增加湍流微涡旋的比例,大幅增加颗粒碰撞次数,有效地改善絮凝效果,同时大大缩短反应时间,减小了设备体积,节省基建费用,降低制造成本。
又如已公开的中国专利申请200680019998涉及一种水净化装置,包括沉降池、浮选池、用于将含有杂质的水作为流动流传送到沉淀池中的流动通道和用于将净化后的水排出水净化装置的单元。从沉降池导出的流动通道与设置在浮选池中并含有微小气泡的混合通道相连接,在沉淀池中仍然含有少量杂质的水被设置成经由流动通道流入混合通道,剩余的杂质粘附到在混合通道中的微小气泡上并且同这些微小气泡一起上升到浮选池的上表面。
已知的技术尚不能解决的问题是:在澄清池的运行过程中,往往存在加药海水在澄清池的混合反应区内流动状态不佳,海水流动距离过短,与回流污泥的混合程度不够,致使澄清池悬浮泥渣层浓度不够,并且其中含有较多的细小矾花。这样就使以加入絮凝剂的海水生成的细小矾花与池内悬浮泥渣层污泥碰撞、长大作为净化机理的澄清池净化效果较差。澄清池运行负荷达不到设计要求,出水水质较差,增加了后续过滤工艺的处理负荷。
发明内容
本案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克服袭用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海水澄清池扰流构造及其澄清池。
本案解决扰流构造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案提供的一种海水澄清池扰流构造,包括扰流构造,其中:所述扰流构造由可安装在澄清池之第一反应室内的第一扰流单元和可安装在澄清池之第二反应室内的第二扰流单元组成。
本案解决扰流构造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海水澄清池扰流构造,其中:所述第一扰流单元由预设层数的第一扰流板构成,所述第二扰流单元由预设层数层第二扰流板构成,各层第二扰流板之间的间距为b;各层第一扰流板之间的间距为3/4b。
前述的海水澄清池扰流构造,其中:
所述第一扰流板、第二扰流板均分布设置镂空方网格,形成不同目数的网筛构造;该第一扰流板和第二扰流板分别按预设组合方式设置目数,第一扰流板镂空方网格的网眼尺寸依照澄清池内海水流向设置为从小到大顺序排列;第二扰流板镂空方网格的网眼尺寸也依照澄清池内海水流向设置为从小到大顺序排列。
前述的海水澄清池扰流构造,其中:所述第一扰流单元由3层第一扰流板构成,各层第一扰流板之间的间距为600mm,所述第一扰流板具有50mm×50mm的镂空方网格;该3层第一扰流板设置为相同构造。
前述的海水澄清池扰流构造,其中:所述第二扰流单元由2层第二扰流板构成,各层第二扰流板之间的间距为800mm;所述第二扰流板具有100mm×100mm的镂空方网格;该2层第二扰流板设置为相同构造。
前述的海水澄清池扰流构造,其中:所述第一扰流单元与搅拌浆浆端之间留有预设的间距;所述第二扰流单元与第二反应室的底板之间留有预设的间距。
前述的海水澄清池扰流构造,其中:所述第二扰流单元与第二反应室的底板之间留有的间距略大于或略小于或等于第二扰流板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一扰流单元与搅拌浆浆端之间留有预设的间距略大于或略小于或等于第一扰流板之间的间距。
本案解决海水澄清造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一种具有上述任一扰流构造的海水澄清池,包括具有第一反应室、第二反应室的池本体和搅拌浆,其中:扰流构造由第一扰流单元和第二扰流单元组成,所述第一扰流单元安装在澄清池的第一反应室内;所述第二扰流单元安装在澄清池的第二反应室内。
本案解决海水澄清池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海水澄清池,其中:所述第一扰流板由具有a×a的镂空方网格的网格板和固定该网格板的架体构成;所述第二扰流板由具有2a×2a的镂空方网格的网格板和固定该网格板的架体构成。
前述的海水澄清池,其中:扰流板上的各镂空方网格之间的间距均等;该间距的取值范围为20-25mm,格板由工程塑料制成,架体采用不锈钢或工程塑料制成。
本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显著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案在优异的结构配置下,至少有如下的优点:
本案海水澄清池,可有效提高絮凝条件,提高海水中脱稳细小胶体的碰撞几率,形成的矾花在大小和沉降性能方面效果更好,达到提高水处理效率的目的。
本案扰流构造合理配置第一扰流单元和第二扰流单元,促使海水有效形成大小不同的水流蜗旋,从而提高细小颗粒互相碰撞长大的几率;本案设置第一扰流板和第二扰流板的网格密度不同,可有效提高的絮凝条件,提高澄清池的工作效率。本案扰流构造的合理设置使絮体在更有效的扰流后可以充分碰撞、长大。
本案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案具有扰流构造的澄清池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案扰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案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如图1-2所示,一种海水澄清池扰流构造及其澄清池,为清楚描述本方案,以800立方米/小时的海水机械搅拌澄清池为例,本澄清池包括具有第一反应室104、第二反应室105的池本体10和搅拌浆5,所述搅拌浆以已知的方式由机械间8内的电机9带动,导流板6以已知的方式设在第一反应室内;扰流构造1由第一扰流单元11和第二扰流单元12组成,第一扰流单元11借由连接件3安装在第一反应室104内;第二扰流单元12安装在第二反应室105内;所述第一扰流单元与搅拌浆浆端51之间留有预设的间距;所述第二扰流单元与第二反应室的底板7之间留有预设的间距;
所述第一扰流单元11由3层第一扰流板110构成,各层第一扰流板之间的间距为3/4b或600mm,该3层第一扰流板包括但不限于相同构造;所述第一扰流板110具有a×a或50mm×50mm的镂空方网格,其制造成本更低,且扰流效果更好;
该第二扰流单元12由2层第二扰流板120构成,2层第二扰流板之间的间距为b或800mm;该第二扰流单元与第二反应室的底板7之间留有的间距略大于2层第二扰流板之间的间距;以此构造澄清池的机械效能更高,当然也可以是该第二扰流单元与第二反应室的底板7之间留有的间距略小于或等于2层第二扰流板之间的间距;该2层第二扰流板包括但不限于相同构造;所述第二扰流板具有2a×2a或100mm×100mm的镂空方网格,其制造成本更低,且扰流效果更好;
第二反应室底板处以已知技术方式设置进水管口(未标示),加入絮凝剂的海水由此进入第二反应室;
所述第一扰流板110由网格板1102和固定该网格板的架体1101构成;第二扰流板120也由网格板和固定该网格板的架体构成;网格板上设置a×a的镂空方网格构成第一扰流板;网格板上设置2a×2a的镂空方网格构成第二扰流板;网格板上还可根据澄清池内的规模设置预设目数镂空方网格构成扰流板;
扰流板上的各镂空方网格之间的间距均等为c,该间距的取值范围为20-25mm,网格板由工程塑料制成,架体则根据具体大小采用不锈钢或工程塑料制成。
上述配置形成第一扰流单元和第二扰流单元的镂空方网格有预设的组合方式,根据澄清池内海水的流向按照网眼从小到大的顺序对该装置进行安装。由于海水在通过第一扰流单元和第二扰流单元后形成了大小不同的水流蜗旋,海水通过镂空方网格,水流按照本案扰流构造的配置收缩和扩大,可有效提高细小颗粒互相碰撞长大的几率,通过第一扰流板和第二扰流板网格密度的不同设置,使海水的紊流程度在海水的流向上逐渐减弱,由此可提供良好的絮凝条件,生成的矾花在大小和密度方面均会优于不添加本扰流构造的澄清池,本案澄清池的负荷也可以提高近30%。
本案增设的扰流构造使从搅拌叶片径向甩出的循环海水与加药海水一起流动至澄清池底部,与沉淀区底部的污泥混合一同进入本扰流构造形成的扰流区内,在海水通过扰流构造的同时,由于扰流构造的扰流作用,提供了良好的絮凝条件,使絮体在更有效的扰流后可以充分碰撞、长大。
本案与已知的澄清池相比,絮凝条件更好,可有效提高海水中脱稳细小胶体的碰撞几率,形成的矾花在大小和沉降性能方面都优于不设置本扰流构造的澄清池,海水的紊流程度更好,从而可有效提高水处理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案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案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案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案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海水澄清池扰流构造,包括扰流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构造(1)由可安装在澄清池之第一反应室内的第一扰流单元(11)和可安装在澄清池之第二反应室内的第二扰流单元(12)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水澄清池扰流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扰流单元(11)由预设层数的第一扰流板(110)构成,所述第二扰流单元(12)由预设层数层第二扰流板(120)构成,各层第二扰流板之间的间距为b;各层第一扰流板之间的间距为3/4b。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水澄清池扰流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扰流板、第二扰流板均分布设置镂空方网格,形成不同目数的网筛构造;该第一扰流板和第二扰流板分别按预设组合方式设置目数,第一扰流板镂空方网格的网眼尺寸依照澄清池内海水流向设置为从小到大顺序排列;第二扰流板镂空方网格的网眼尺寸也依照澄清池内海水流向设置为从小到大顺序排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水澄清池扰流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扰流单元(11)由3层第一扰流板(110)构成,各层第一扰流板之间的间距为600mm,所述第一扰流板具有50mm×50mm的镂空方网格;该3层第一扰流板设置为相同构造。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海水澄清池扰流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扰流单元(12)由2层第二扰流板(120)构成,各层第二扰流板之间的间距为800mm;所述第二扰流板具有100mm×100mm的镂空方网格;该2层第二扰流板设置为相同构造。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海水澄清池扰流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扰流单元与搅拌浆浆端(51)之间留有预设的间距;所述第二扰流单元与第二反应室的底板(7)之间留有预设的间距。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海水澄清池扰流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扰流单元与第二反应室的底板(7)之间留有的间距略大于或略小于或等于第二扰流板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一扰流单元与搅拌浆浆端(51)之间留有预设的间距略大于或略小于或等于第一扰流板之间的间距。
8.一种具有上述1-7之一扰流构造的海水澄清池,包括具有第一反应室(104)、第二反应室(105)的池本体(10)和搅拌浆(5),其特征在于:扰流构造(1)由第一扰流单元(11)和第二扰流单元(12)组成,所述第一扰流单元安装在澄清池的第一反应室内;所述第二扰流单元安装在澄清池的第二反应室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海水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扰流板(110)由具有a×a的镂空方网格的网格板(1102)和固定该网格板的架体(1101)构成;所述第二扰流板(120)由具有2a×2a的镂空方网格的网格板和固定该网格板的架体构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海水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扰流板上的各镂空方网格之间的间距均等,该间距的取值范围为20-25mm;格板由工程塑料制成,架体采用不锈钢或工程塑料制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068099A CN101530681A (zh) | 2009-03-12 | 2009-03-12 | 海水澄清池扰流构造及其澄清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10068099A CN101530681A (zh) | 2009-03-12 | 2009-03-12 | 海水澄清池扰流构造及其澄清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530681A true CN101530681A (zh) | 2009-09-16 |
Family
ID=41101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10068099A Pending CN101530681A (zh) | 2009-03-12 | 2009-03-12 | 海水澄清池扰流构造及其澄清池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530681A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592904A (zh) * | 2013-09-27 | 2016-05-18 | 加拿大思博选矿设备公司 | 用于液体/固体分离诸如粒状固体脱水和搅拌浸析的方法及装置 |
US9868659B2 (en) | 2015-04-17 | 2018-01-16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Subsurface water purification method |
CN107866184A (zh) * | 2017-12-13 | 2018-04-03 | 合肥静美图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溶液搅拌装置 |
CN109665608A (zh) * | 2019-02-27 | 2019-04-23 | 连云港大禹水处理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气提搅拌式高密度澄清池及澄清方法 |
CN110404305A (zh) * | 2019-07-10 | 2019-11-05 | 宜兴市荣盛达环保有限公司 | 一种快速澄清器多级网格降扰动止紊流装置 |
CN114062112A (zh) * | 2021-11-29 | 2022-02-18 | 昆明理工大学 | 一种模拟水流对岩石类试件冲刷作用的试验方法 |
CN114062113A (zh) * | 2021-11-29 | 2022-02-18 | 昆明理工大学 | 模拟水流对试件冲刷侵蚀作用的试验系统 |
-
2009
- 2009-03-12 CN CN200910068099A patent/CN101530681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592904A (zh) * | 2013-09-27 | 2016-05-18 | 加拿大思博选矿设备公司 | 用于液体/固体分离诸如粒状固体脱水和搅拌浸析的方法及装置 |
CN105592904B (zh) * | 2013-09-27 | 2018-06-08 | 加拿大思博选矿设备公司 | 用于液体/固体分离诸如粒状固体脱水和搅拌浸析的方法及装置 |
US9868659B2 (en) | 2015-04-17 | 2018-01-16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Subsurface water purification method |
CN107866184A (zh) * | 2017-12-13 | 2018-04-03 | 合肥静美图文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溶液搅拌装置 |
CN109665608A (zh) * | 2019-02-27 | 2019-04-23 | 连云港大禹水处理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气提搅拌式高密度澄清池及澄清方法 |
CN110404305A (zh) * | 2019-07-10 | 2019-11-05 | 宜兴市荣盛达环保有限公司 | 一种快速澄清器多级网格降扰动止紊流装置 |
CN114062112A (zh) * | 2021-11-29 | 2022-02-18 | 昆明理工大学 | 一种模拟水流对岩石类试件冲刷作用的试验方法 |
CN114062113A (zh) * | 2021-11-29 | 2022-02-18 | 昆明理工大学 | 模拟水流对试件冲刷侵蚀作用的试验系统 |
CN114062112B (zh) * | 2021-11-29 | 2024-01-26 | 昆明理工大学 | 一种模拟水流对岩石类试件冲刷作用的试验方法 |
CN114062113B (zh) * | 2021-11-29 | 2024-01-26 | 昆明理工大学 | 模拟水流对试件冲刷侵蚀作用的试验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485304U (zh) | 膜加强的气浮沉淀装置 | |
CN103922527B (zh) | 一体化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及其工艺 | |
CN101530681A (zh) | 海水澄清池扰流构造及其澄清池 | |
CN108328786B (zh) | 一种水处理装置及水处理方法 | |
CN109293079B (zh) | 一种低能耗曝气循环澄清池 | |
CN201370981Y (zh) | 具有扰流构造的海水澄清池 | |
CN203154885U (zh) | 一种v型沉淀池 | |
CN117209053B (zh) | 一种嵌入式曝气沉淀一体化自凝聚活性污泥生化反应器 | |
CN211111397U (zh) | 一种适用于矿井水处理的改进型高密度澄清池 | |
CN101618907A (zh) | 自净生物滤池及滤池自净工艺 | |
CN107149798A (zh) | 高效水动力澄清净化器 | |
CN219072151U (zh) | 用于钢铁废水的一体化预处理系统 | |
CN213803406U (zh) | 一种污水沉淀装置和污水处理系统 | |
CN201999778U (zh) | 单层压力式一体化除油器 | |
CN201952305U (zh) | 一种污水处理设备 | |
CN211595130U (zh) | 变速升流膨胀式混凝反应与中心布水一体化的沉淀装置 | |
CN211546035U (zh) | 一种基于电絮凝器的含煤水处理系统 | |
CN210480920U (zh) | 一种带污泥回流的气浮系统 | |
CN102863063B (zh) | 一种高密度絮凝澄清污水处理装置 | |
CN207313243U (zh) | 一种微氧-短程反硝化氧化沟 | |
CN205007660U (zh) | 用于废水深度处理的上方下圆斜管机械搅拌澄清池 | |
CN111792763A (zh) | 高浊水处理装置及污水处理系统 | |
CN206538286U (zh) | 一种一体化小排量污水深度处理装置 | |
CN209906578U (zh) | 一种一体化水泥商砼罐体污水处理设备 | |
CN213012497U (zh) | 一种河道污水微生物强化处理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Open date: 200909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