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868081U - 软管夹 - Google Patents

软管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868081U
CN202868081U CN201220503512.6U CN201220503512U CN202868081U CN 202868081 U CN202868081 U CN 202868081U CN 201220503512 U CN201220503512 U CN 201220503512U CN 202868081 U CN202868081 U CN 2028680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hose clip
zinc
flexible pipe
ho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50351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榊原和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go Seisakush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go Seisakush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go Seisakusho Corp filed Critical Togo Seisakusho Corp
Priority to CN20122050351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8680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8680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86808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长期地并且有效地防锈的软管夹。软管夹安装在软管的外周并将同软管紧固。软管夹具有:由铁或者铁合金构成的基材40;形成在基材40的外表面,并为锌系复合薄膜的第1薄膜41;以及形成在防蚀牺牲薄膜的外表面,并为绝缘性薄膜的第2薄膜42。

Description

软管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在软管的外周对该软管进行紧固的软管夹。
背景技术
以前,已知有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软管夹。此软管夹通过由铁或者铁合金形成的弹性板材构成,具备可以通过弹性变形扩径、缩径的大致圆筒状的管夹主体部,和形成在管夹主体部的两端部的2个夹持部。在用此软管夹对软管进行紧固的时候,首先,用工具在2个夹持部上施加夹持力从而使这两个夹持部在圆周方向上相对的移动,由此使管夹主体部扩径直到其内径比软管的外径更大。然后,将这个处于扩径状态的软管夹套入软管上之后,将软管安装到管材上。这样在软管被安装到管材上的状态下解除工具的夹持力的话,管夹主体部由复原力缩径并通过自己的弹力将软管紧固在管材上。由此,可以抑制在管材以及软管内流动的流体从管材和软管的连接部漏出。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027382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软管夹配置在例如车辆的发动机室等中的情况下,车辆在雨中行驶的时候雨水会进入发动机室,附着在软管夹上。由于雨水中含有融雪塩、海塩粒子等腐食成分,所以如果雨水附着在软管夹上的话,软管夹有可能被腐食。
作为软管夹的防锈处理,可以考虑在由铁或者铁合金形成的基材的表面上设置金属(Zn、Zn-Ni、Zn-Fe、Ni等)的电镀层、金属(Zn、Zn-AL、Zn-AL-Mg等)的熔融镀层、或者锌铝复合材料的塗膜。这些镀层或者塗膜作为防蚀牺牲薄膜发挥功能,可以抑制由铁或者铁合金形成的基材生锈。
不过,由于为了增大强度等原因,配置在车辆的发动机室中的软管添加有碳,具有导电性。将设有防蚀牺牲薄膜的软管夹安装到添加有碳的软管上的话,防蚀牺牲薄膜就与具有导电性的软管接触。因此,例如雨水附着在防蚀牺牲薄膜和软管上的话,在防蚀牺牲薄膜和软管之间就会发生电偶腐蚀。其结果,防蚀牺牲薄膜在短期间内被腐食,防蚀牺牲薄膜的耐腐蚀效果就会大幅下降。
另外,虽然对配置在车辆的发动机室中的软管夹进行了说明,这样的问题不仅限于该构成,只要是安装在含碳的软管上的管夹,都有可能发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为鉴于以前的情况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可以在长期地而且有效地防锈的软管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为一种软管夹,安装在软管的外周对该软管进行紧固,其特征在于,具备:由铁或者铁合金构成的基材;覆盖在所述基材的外表面的锌系复合薄膜;覆盖在所述锌系复合薄膜的外表面的绝缘性薄膜。
通过这样的结构,即使在基材以及锌系复合薄膜露出到腐食环境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锌系复合薄膜对于基材的牺牲防蚀功能抑制基材生锈。另外,由于在锌系复合薄膜的外表面形成了绝缘性薄膜,可以通过绝缘性部件隔断锌系复合薄膜和软管。因此,即使软管夹暴露在由雨水等造成的腐食环境中的情况下,也可以物理性地隔断锌系复合薄膜和管之间的电偶腐蚀回路。其结果,可以长期地维持锌系复合薄膜的牺牲防蚀功能,从而可以对软管夹长期地并且有效地防锈。
进一步,可以通过绝缘性薄膜的屏障性良好地抑制雨水等浸入到锌系复合薄膜。因此,可以进一步长期地维持锌系复合薄膜的牺牲防蚀功能。
为了充分得到锌系复合薄膜的牺牲防蚀作用,优选地将锌系复合薄膜的电阻设定在10Ω·cm以下。
优选地,所述绝缘性薄膜为水玻璃薄膜。
绝缘性薄膜有可能由于振动等发生龟裂。然而,在绝缘性薄膜为水玻璃薄膜的情况下,即使发生了龟裂,也可以通过水玻璃成分将锌系复合薄膜的环境保持为碱性。因此,可以抑制锌系复合薄膜中的锌的溶出,可以化学性地隔断锌系复合薄膜和软管之间的电偶腐蚀回路。因此,即使在绝缘性薄膜中发生龟裂等的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锌系复合薄膜和软管之间的电偶腐蚀,从而长期地维持锌系复合薄膜的牺牲防蚀功能。
优选地,所述绝缘性薄膜为水玻璃-树脂系薄膜。
作为绝缘性薄膜采用水玻璃-树脂系薄膜树脂的情况下,和不含树脂的水玻璃薄膜相比,绝缘性薄膜的屏障性得到提高。因此,即使振动较大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绝缘性薄膜良好地保护锌系复合薄膜,从而长期地维持锌系复合薄膜的牺牲防蚀功能。
优选地,所述绝缘性薄膜的电阻为104Ω·cm以上。
优选地,所述绝缘性薄膜的涂量为10mg/dm2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软管夹安装在软管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沿图1的2-2线的软管夹的截面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以及图2对将本实用新型具体化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在配置于车辆的发动机室的管(管材)10的端部安装有包含碳的软管20。在软管20上外嵌有软管夹30,该软管夹30由铁或者铁合金形成的弹性板材构成。此软管夹30具备大致圆筒状的管夹主体部31和形成在管夹主体部31两端的2个夹持部32,33。通过2个夹持部32,33在圆周方向上相对移动,管夹主体部31可以扩径或者缩径。在图1中,软管夹30处在从中立状态扩径的状态,通过想要缩径的复原力将软管20紧固在管10上。
对将软管夹30安装到软管20的方法进行说明。首先,用工具对中立状态的软管夹30的2个夹持部32,33施加夹持力,使夹持部32,33在圆周方向上接近。由此,将管夹主体部31扩径直到其内径比软管20的外径更大。然后,将处在扩径状态的软管夹30套入软管20之后,将软管20安装到管10上。在这样软管20被安装到管10上的状态下解除工具的夹持力的话,管夹主体部31通过复原力缩径。在此,软管夹30构成为,处在中立状态的管夹主体部31的内径比软管20的外径更小。因此,如果如上所述解除施加在夹持部32,33上的夹持力的话,软管夹30就不能恢复到中立状态,想要缩径的复原力将软管20紧固在管10上。由此,可以抑制在管10以及软管20内流动的流体从管10和软管20的连接部漏出。
以下,参照图2对本实施方式的软管夹30的防锈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图2为示出沿图1的2-2线的软管夹30的截面结构的图。
如图2所示,在软管夹30的基材(由铁或者铁合金构成的原材料)40的外表面覆盖有作为防蚀牺牲薄膜发挥作用的第1薄膜41,在第1薄膜41的外表面上覆盖有作为绝缘薄膜发挥作用的第2薄膜42。
第1薄膜41例如为含有硅酸盐化合物的锌系复合薄膜,所述硅酸盐化合物包含金属锌粉体或者金属锌片和铝片。此第1薄膜41通过锌的牺牲防蚀作用、以及和外气隔断的效果对基材40进行防锈。为了充分得到对基材40的牺牲防蚀作用,优选地将第1薄膜41的电阻(表面电阻)设定在10Ω·cm以下。作为锌系复合薄膜的原料,例如可以选择日本NOF METAL COATINGS(NOFメタルコ一テイングス株式会社)制的GEOMET(ジオメツト)(注册商标)、日本優懇工业株式会社(ユケン工业株式会社)制的METASU-YC(メタスYC)、DOERKEN JAPAN K.K.(ドルケン·ジヤパン株式会社)制的DELTA-PROTEKT(デルタプロテクト)(注册商标)、或者日本MAGNI JAPAN,INC.(マグニジヤパン株式会社)制的MAGNI(マグニ)等。
第2薄膜42为水玻璃薄膜,具有绝缘作用、屏障作用、以及将其内部保持为碱性(例如PH=10-13)的作用。作为薄膜原料的水玻璃主要为硅酸钠或者硅酸钙等硅酸盐和水的混合物,例如可以选择日本NOF METALCOATINGS(NOF メタルコ一テイングス株式会社)制的GEOMET(注册商标)PLUS 10(ジオメツト(注册商标)プラス10)等。另外,为了得到足够的第2薄膜42的绝缘作用,优选地将第2薄膜42的电阻(表面电阻)设定为104Ω·cm以上。
以下,对第1薄膜41以及第2薄膜42的成形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根据需要对成形加工好的基材40进行脱脂以及表面调整等前处理之后,进行第1薄膜41的涂布处理。即,在专用池中通过预定的程序准备好处理液(例如上述GEOMET(ジオメツト)(注册商标))之后,将基材40浸入处理液。然后,采用所谓浸自旋(dip-spin)方式,将基材40拉出并通过离心甩脱除去多余的处理液。
在此涂布处理之后,对被涂布的第1薄膜41在预定的条件下进行烘烤处理,完成第1薄膜41的成形。第1薄膜41的烘烤温度优选地设定在250-400℃的范围内。如果烘烤温度低于250℃的话,不能充分地得到锌等的牺牲保护作用,而超过400℃的话锌粉末有可能变质,所以不适宜。
另外,第1薄膜41的涂量优选为150-500mg/dm2。如果涂量小于150mg/dm2的话得不到足够的耐腐蚀性,而如果超过500mg/dm2的话,与基材之间的紧密性就会降低而容易剥离,所以不适宜。
在第1薄膜41的成形完成之后,进行对第2薄膜42涂布水玻璃处理液的涂布处理。第2薄膜42的涂布处理的程序和上述第1薄膜41的涂布处理的程序相同,但水玻璃的处理液选择日本NOF METAL COATINGS(NOFメタルコ一テイングス株式会社)制的GEOMET(注册商标)PLUS 10(ジオメツト(注册商标)プラス10)。同处理液包含20重量%的硅酸钠、1重量%的添加剂、79重量%的去离子水。
接着,对涂布完的第2薄膜在预定的条件下进行烘烤处理,完成第2薄膜42的成形。烘烤的温度优选设定在160-230℃之间。另外,为了充分得到第2薄膜42的绝缘作用、屏障作用、以及将其内部保持为碱性的作用,第2薄膜的涂量优选设为10mg/dm2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涂量设定在20-40mg/dm2内。另外,由此形成的第2薄膜的厚度为大概1-2μm。
通过第1实施方式可以得到以下的效果。
(1)在软管夹30的基材40的外表面形成了为锌系复合薄膜的第1薄膜41。由于第1薄膜41作为防蚀牺牲薄膜发挥作用,所以即使在基材40以及第1薄膜41向腐食环境露出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第1薄膜41的牺牲防蚀功能抑制基材40生锈。另外,在第1薄膜41的外表面形成有为水玻璃薄膜的第2薄膜42。此第2薄膜42作为绝缘薄膜发挥作用。这样通过在软管夹30的最外侧形成绝缘薄膜,可以将第1薄膜41和软管20通过绝缘性部件隔断。因此,即使在软管夹30露出在由雨水等造成的腐食环境中的情况下,也可以物理性地切断第1薄膜41和软管20之间的电偶腐蚀电路。因此,可以长期地维持第1薄膜41的牺牲防蚀功能,从而可以长期地并且有效地对软管夹30防锈。
(2)进一步,通过为水玻璃薄膜的第2薄膜42屏障性,可以很好地抑制雨水等浸入第1薄膜41。因此,可以长期地维持第1薄膜41的牺牲防蚀功能。
(3)为水玻璃薄膜的第2薄膜42由于振动等有可能会出现龟裂。然而,在第2薄膜42为水玻璃薄膜的情况下,即使发生龟裂等,通过水玻璃成分也可以将第1薄膜41的环境保持为碱性。因此,可以抑制第1薄膜41中锌的溶出,从而可以化学性地切断第1薄膜41和软管20之间的电偶腐蚀回路。因此,即使在第2薄膜42中发生龟裂等的情况下,也可以抑制第1薄膜41和软管20之间的电偶腐蚀,从而可以长期地维持第1薄膜41的牺牲防蚀功能。
(4)这样,通过利用水玻璃的化学特性将为锌系复合薄膜的第1薄膜41的环境保持为碱性,可以提高锌系复合薄膜的化学稳定性,即使在第2薄膜42的屏障性稍微降低的情况下,也可以长期维持第1薄膜41的牺牲防蚀功能。因此,可以减薄第2薄膜42的厚度。
<第2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和第1实施方式相比,构成第2薄膜的材料不同,但第1薄膜41的构成以及形成方法和第1实施方式相同。
本实施方式的第2薄膜43为含有水玻璃-树脂系合成物的薄膜。该水玻璃-树脂系薄膜的原料主要为硅酸钠或者硅酸钙等硅酸盐、树脂、以及水的混合物,例如可以选择日本NOF METAL COATINGS(NOFメタルコ一テイングス株式会社)制的PLUS(プラス)(注册商标)10KAI等。在此,由于树脂具有高屏障性,在使用水玻璃和树脂的合成物形成薄膜的情况下,和不含树脂的水玻璃薄膜的情况相比,薄膜的屏障性得到提高。
本实施方式的第2薄膜43和第1实施方式的第2薄膜42一样,除了屏障作用以外还具有绝缘作用以及将其内部保持为碱性的作用。为了充分得到第2薄膜43的绝缘作用,优选地将第2薄膜43的电阻(表面电阻)设定为104Ω·cm以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和第1实施方式同样,在第1薄膜41的成形完成之后,进行第2薄膜43的成形。具体地讲,首先对第2薄膜43进行涂布处理。作为处理液,选择日本NOF METAL COATINGS(NOFメタルコ一テイングス株式会社)制的PLUS(プラス)(注册商标)10KAI的处理液。该处理液包含,29重量%的硅酸钠、35重量%的丙烯酸树脂水溶液、36重量%的脱离子水。
接着,对涂布的第2薄膜在预定的条件下进行烘烤处理,完成第2薄膜43的成形。烘烤处理优选为160-230℃的烘烤处理。另外,第2薄膜43的涂量优选为10mg/dm2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第2薄膜43的涂量设定为40-60mg/dm2。另外,这样形成的第2薄膜43的厚度比第1实施方式的第2薄膜42厚,约为2-3μm。
通过第2实施方式,除了上述作用效果(1)-(4)以外还可以得到以下的效果。
(5)作为第2薄膜43的原料,采用水玻璃和树脂的合成物。由此,和不含树脂的水玻璃薄膜相比,第2薄膜43的屏障性得到提高。因此,即使由于例如车辆的行驶等产生的振动较大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第2薄膜43对第1薄膜41进行良好的保护,从而可以长期地维持第1薄膜41的牺牲防蚀功能。
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也可以按以下形式变更。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第1薄膜41以及第2薄膜42,43的涂布处理采用了浸自旋方式,但也可以选择挂在高架式输送机上浸泡涂布的吊挂方式(浸渍流干方式(dip-drain))或者喷雾涂布等方法。
·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作为水玻璃薄膜的原料选择了日本NOF METALCOATINGS(NOFメタルコ一テイングス株式会社)制的GEOMET(注册商标)PLUS 10(ジオメツト(注册商标)プラス10),但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选择其他的水玻璃原料。
·在上述第2实施方式中,作为水玻璃-树脂系薄膜的原料,选择了日本NOF METAL COATINGS(NOF メタルコ一テイングス株式会社)制的PLUS(プラス)(注册商标)10KAI,但并不仅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选择同社制的GEOMET(注册商标)PLUS JL(Black)(ジオメツト(注册商标)プラスJL(ブラツク))等其他的水玻璃-树脂系合成物。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第1薄膜41以及第2薄膜42,43的涂布处理-烘烤处理只进行了一次,只形成了各一层这样的薄膜,但根据需要也可以进行2次以上的涂布处理-烘烤处理,来形成多层的各个薄膜。

Claims (6)

1.一种软管夹,安装在软管的外周对该软管进行紧固,其特征在于,具备:
由铁或者铁合金构成的基材;
覆盖在所述基材的外表面的锌系复合薄膜;
覆盖在所述锌系复合薄膜的外表面的绝缘性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夹,其特征在于,
所述锌系复合薄膜的电阻为10Ω·c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夹,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性薄膜为水玻璃薄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夹,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性薄膜为水玻璃-树脂系薄膜。
5.根据权利要求3或者4所述的软管夹,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性薄膜的电阻为104Ω·cm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或者4所述的软管夹,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性薄膜的涂量为10mg/dm2以上。
CN201220503512.6U 2012-09-20 2012-09-20 软管夹 Expired - Lifetime CN2028680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503512.6U CN202868081U (zh) 2012-09-20 2012-09-20 软管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503512.6U CN202868081U (zh) 2012-09-20 2012-09-20 软管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868081U true CN202868081U (zh) 2013-04-10

Family

ID=48034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503512.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868081U (zh) 2012-09-20 2012-09-20 软管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868081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87248A (zh) * 2015-03-20 2016-10-05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软管夹及其制造方法
EP3306115A4 (en) * 2015-05-27 2019-02-20 NTN Corporation FASTENING STRIP FOR BOOTS OF A UNIVERSAL EQUIVALENT JOINT
CN109882663A (zh) * 2019-03-26 2019-06-14 李择尊 一种管道的圆弧形固定件
US20190264846A1 (en) * 2016-06-17 2019-08-29 Norma Germany Gmbh Clip Having A Thermal Insulation Layer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87248A (zh) * 2015-03-20 2016-10-05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软管夹及其制造方法
EP3306115A4 (en) * 2015-05-27 2019-02-20 NTN Corporation FASTENING STRIP FOR BOOTS OF A UNIVERSAL EQUIVALENT JOINT
US20190264846A1 (en) * 2016-06-17 2019-08-29 Norma Germany Gmbh Clip Having A Thermal Insulation Layer
CN109882663A (zh) * 2019-03-26 2019-06-14 李择尊 一种管道的圆弧形固定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868081U (zh) 软管夹
CN103316828B (zh) 一种船舶紧固件复合涂层的制备方法
KR102097090B1 (ko) 철로부터 제조된 지하 배관 멤버를 위한 외부 코팅, 코팅된 배관 멤버 및 상기 코팅을 적층시키기 위한 방법
JP3515183B2 (ja) 金属管における耐食性樹脂被覆構造
JP3445858B2 (ja) 保護被覆層を有する自動車用金属配管
KR20160010433A (ko) 전기 접촉 소자
JP2012174447A (ja) 自動車用端子圧着電線
CN108475561B (zh) 具有耐腐蚀铠装的电力电缆
KR101734745B1 (ko) 도장후 내식성이 우수한 Al계 합금 도금 강재
JP2732398B2 (ja) 高耐食性亜鉛−アルミニウム合金めっき鋼ワイヤ
KR20220020330A (ko) 내식성 다기능 도료의 조성물 및 제조방법
US20180079175A1 (en) Coated steel parts and production methods thereof
JP2018053629A (ja) 橋梁部材および橋梁部材の製造方法
CN111542899B (zh) 线束
KR930008343B1 (ko) 내열성 및 내식성 도금층을 갖는 강제품
JP6909969B2 (ja) 鋼管及び鋼管の製造方法
JP3369553B2 (ja) 耐熱・耐食性を有するめっき皮膜構造
WO2022230461A1 (ja) 被覆部材
JPH10121267A (ja) 耐熱・耐食性重層めっき鋼材
RU187690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го соединения кабеля с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ым рельсом
KR20180062908A (ko) 플라즈마 전해산화법에 의해 형성된 피막 및 상기 피막의 봉공처리 방법
JP2018070973A (ja) 耐食性に優れた接合体
JP4311019B2 (ja) 切断端面の耐食性に優れた表面処理鋼板
JPS6331560B2 (zh)
JPH11200070A (ja) 溶融Zn系合金めっき鋼線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