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813895U - 一种空调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换热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813895U CN202813895U CN201220416043.4U CN201220416043U CN202813895U CN 202813895 U CN202813895 U CN 202813895U CN 201220416043 U CN201220416043 U CN 201220416043U CN 202813895 U CN202813895 U CN 20281389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tal transfer
- transfer pipe
- connecting hole
- accommodating cavity
- heat exchang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tt Welding And Welding Of Specific Articl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换热器,解决现有空调换热器铝管与空调系统铜接管直接焊接所带来的弊端,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换热器包括集流管、铜接管以及用于连接铜接管与集流管的接管部件,所述接管部件包括接管座和由铜铝过渡材料制成的金属过渡管,所述接管座内设有连通集流管的连接孔,所述金属过渡管一端插装于所述连接孔内,另一端连接所述铜接管。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各种家用/商用空调领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换热器,属于制冷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制冷设备领域,全铝微通道换热器以其重量轻、结构紧凑、换热效率高的优点正逐步代替原有的铜管翅片式换热器,但空调系统中与换热器相连接的管路仍然是铜管,因此就需要解决铝换热器和铜管的连接问题。
现有的全铝微通道换热器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集流管02、扁管04以及翅片05,集流管02上安装有铝接管座03,铜接管01与铝接管座03通过钎焊方式连接,这种方式生产效率较低,且焊接质量难以保证,另外,由于铜和铝的电位差相差很大,铜铝接头部位很容易产生电化学腐蚀,出现工质泄漏的情况,导致换热器产品失效,因此还要在接头处做防腐蚀处理,常用的方法是喷防腐漆或套热缩管,但当换热器和空调系统管路焊接时,因铜管的热扩散系数较高,焊接产生的高温会很快传导至接头处,如不采取措施处理将会导致接头处的防腐漆脱落或套在此处的热缩管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换热器,解决现有空调换热器铝管与空调系统铜接管直接焊接所带来的弊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调换热器,包括集流管、铜接管以及用于连接铜接管与集流管的接管部件,所述接管部件包括接管座和由铜铝过渡材料制成的金属过渡管,所述接管座内设有连通集流管的连接孔,所述金属过渡管一端插装于所述连接孔内,另一端连接所述铜接管。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过渡管的管口延伸至集流管内并形成扩口。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孔与金属过渡管之间设有焊接套,所述焊接套的下端口与所述金属过渡管的管口均延伸至集流管内;
或者所述连接孔与金属过渡管之间设有焊接套,所述焊接套的下端口位于连接孔内,所述金属过渡管的管口延伸至集流管内;
或者所述连接孔与金属过渡管之间设有焊接套,所述焊接套的下端口与所述金属过渡管的管口均位于连接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接管座上设有与连接孔相通的排气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孔与金属过渡管之间设有焊接环。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孔内壁设有容置腔、与所述容置腔相通的间隙部以及用于定位金属过渡管的接触部,所述焊接环设于所述容置腔内。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孔内壁沿金属过渡管插入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的容置腔、间隙部以及接触部,所述金属过渡管的管口位于接触部内;
或者所述连接孔内壁沿金属过渡管插入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的容置腔、间隙部以及接触部,所述金属过渡管的管口形成扩口并与设在连接孔内壁的台阶槽相抵持;
或者所述连接孔内壁沿金属过渡管插入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的容置腔、间隙部以及接触部,所述金属过渡管的管口延伸至集流管内;
或者所述连接孔内壁沿金属过渡管插入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的容置腔、间隙部以及接触部,所述金属过渡管的管口延伸至集流管内并形成扩口,扩口与集流管内壁相抵持。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孔内壁沿金属过渡管插入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的接触部、间隙部以及容置腔,所述金属过渡管的管口延伸至集流管内,所述焊接环卡固在容置腔与集流管管壁之间;或者所述连接孔内壁沿金属过渡管插入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的接触部、间隙部以及容置腔,所述金属过渡管的管口延伸至容置腔内形成扩口,所述焊接环卡固在容置腔与扩口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孔内壁沿金属过渡管插入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的接触部、容置腔以及间隙部;或者所述连接孔内壁沿金属过渡管插入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的间隙部、容置腔以及接触部。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孔内壁沿金属过渡管插入方向依次设有第一容置腔、与第一容置腔相通的第一间隙部、用于定位金属过渡管的接触部、第二间隙部、以及与第二间隙部相通的第二容置腔,第一容置腔与第二容置腔内均设有所述的焊接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金属过渡管将铜接管和铝制的接管座进行连接,且金属过渡管采用了铜铝过渡材料制成,比如不锈钢、不锈铁等,避免了铜接管和接管座直接焊接所产生的电化学腐蚀;由不锈钢制成的金属过渡管自身具有很强的耐腐蚀性,金属过渡管与铜接管和接管座的焊接处均无需做防腐处理,且在铜接管与空调系统管路进行焊接时,也无需采取任何保护措施,提高了换热器产品的可靠性,同时也提高了空调系统装配的效率及降低了产品不良率。
相比现有技术,金属过渡管与与铜接管和接管座的焊接后,铜接管和接管座之间的连接强度和气密性提高,可进一步提高换热器产品的可靠性。
更为重要的是:本实用新型在金属过渡管插入连接孔的管口处增加了扩口结构,提高金属过渡管在插入接管座后的固定效果,便于焊接,有利于提高焊接质量;同时,由于扩口结构提高了金属过渡管的固定效果,与金属过渡管相连的接管座的固定效果也相应提高,减小焊接过程中外力对接管座的影响,提高了接管座的安装精度和焊接质量,从而保证换热器产品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现有全铝微通道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空调换热器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空调换热器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空调换热器实施例二的变换结构示意图;
图3(b)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本实用新型空调换热器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空调换热器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空调换热器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6(a)为实施例五中接管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空调换热器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空调换热器实施例七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空调换热器实施例八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空调换热器实施例九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换热器实施例十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空调换热器实施例十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空调换热器实施例十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13(a)为本实用新型空调换热器实施例十二的变化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空调换热器实施例十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换热器,包括集流管、铜接管以及接管部件,接管部件包括接管座和由铜铝过渡材料制成的金属过渡管,接管座内设有连通集流管的连接孔,金属过渡管一端插装于所述连接孔内,另一端连接所述铜接管。采用金属过渡管将铜接管和铝制的接管座进行连接,可以避免铜接管和铝制的接管座直接焊接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尤其是铜铝直接接触容易产生电化学腐蚀,以致出现工质泄漏的情况,导致换热器产品失效。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参照图2,空调换热器,包括集流管1、铜接管4以及用于连接铜接管4与集流管1的接管部件,其中铜接管4可实现制冷剂的输出或输入,集流管1用于分配或汇集制冷剂,接管部件包括接管座2和由铜铝过渡材料制成的金属过渡管3,接管座2内设有连通集流管1的连接孔20,集流管1的管壁上还需设置与连接孔20相对应的通孔10,金属过渡管3一端插装于连接孔20内,另一端则连接铜接管4。金属过渡管3由铜铝过渡材料制成,比如不锈钢、不锈铁等。
金属过渡管3与连接孔20之间通常会留有一定的焊接间隙,焊接过程中由熔融的焊料来填补焊接间隙,由于焊接间隙的存在,金属过渡管安装后容易偏斜,不利于接管座的初步固定,由于接管座2与集流管1之间具有预定的接触弧度,焊接过程中由于高温、重力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不能保证接管座与集流管之间按接触面积的最大化,焊接质量和焊接强度不高,为此,可将金属过渡管3的管口延伸集流管1内并形成扩口31,提高金属过渡管3的固定效果,与金属过渡管3相连的接管座2的定位效果也相应提高,减小焊接过程中外力对接管座的影响,提高了接管座的安装精度和焊接质量,从而保证换热器产品的质量。扩口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利用管内铆接设备,将金属过渡管的管口向外翻边并铆定在集流管的内壁上;另外,扩口的形式也有很多种,通常只需要保证金属过渡管能得到初步的固定即可。
另外,考虑到焊接过程中会有焊接气体产生,进入焊缝后会使焊缝中产生气孔,易出现虚焊等情况,降低焊接质量,为此,本实施例中,在接管座2上设有与连接孔20相通的排气通道,如图2所示,排气通道包括分布在接管座2侧壁上的排气孔21,排气孔数量为一个或者多个均可,用于排出焊接气体,提高焊接质量。
实施例二:
参照图3,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为了方便焊接,可在连接孔20与金属过渡管3之间设置焊接件,本实施例中采用焊接套5的形式,焊接套5采用复合材料制成,比如复合铝板;参照图3(b),采用复合铝板制成的焊接套5,其壁体的两面均有焊料层51,两层焊料层51之间为芯层50,用于提高焊接套5的强度。由于焊接套5本身有焊料层51,在焊接过程中靠焊料层51熔化形成焊缝,连接孔20与焊接套5外壁之间、金属过渡管3外壁与焊接套5内壁之间均不需要留焊接间隙,二者可以通过过渡配合或者过盈配合,保证焊接过程中各零件之间不会松动,从而使金属过渡管得到初步固定。
安装焊接套5与金属过渡管3时,焊接套5的下端口与金属过渡管3的管口均延伸至集流管1内,焊接套5与金属过渡管3之间具有较大的焊接面积,焊接强度较好;其中,金属过渡管3可以采用如图2所示的直管结构,也可以采用如图3(a)所示的弯管结构。
实施例三:
参照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结构大致相同,不同的是:焊接套5不延伸进入集流管1内,焊接套5的下端口位于连接孔20内,而金属过渡管3的管口延伸至集流管1内。本实施例减小了焊接套5的长度,节省焊接成本。
实施例四:
参照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的结构大致相同,不同的是:金属过渡管3的管口延伸至集流管1内并且形成扩口31,提高金属过渡管3的固定效果,具体可参考实施例一,此处不再详述。
实施例五:
参照图6,本实施例中,焊接套5的下端口与金属过渡管3的管口均位于连接孔20内,结合图6(a),为便于定位,可在连接孔20内壁上设有环状凸缘22,焊接套5的下端口与金属过渡管3的管口均与环状凸缘22相抵,增加稳定性。本实施例中所用的排气通道是分布在环状凸缘22上的排气槽221,通过排气槽221排出焊接气体,具体实施时,环状凸缘上设置排气槽只是一种优选方式,本实施例的排气通道同样可以采用实施例一中所述的排气孔,也可以是采用排气孔与排气槽相结合的方式,排气效果更佳。
上述实施例给出了焊接套5几种实施方案,采用焊接套5可方便焊接操作并提高焊接质量,但焊接件的还可以采用成本较低的焊接环,下面给出焊接环的几种优选实施例。
实施例六:
参照图7,本实施例中换热器的结构可参照实施例一,不再详述,不同的是:在连接孔20与金属过渡管3之间设有焊接环6,利用焊接环实现金属过渡管与接管座之间的焊接连接。
考虑到焊接环6的环状结构,在连接孔20内壁设置容置腔201、与容置腔201相通的间隙部202以及用于定位金属过渡管3的接触部203,焊接环6置于容置腔201内。
具体实施时,连接孔20内壁沿金属过渡管3插入方向依次设置上述的容置腔201、间隙部202以及接触部203,金属过渡管3的管口位于接触部203内,金属过渡管3上设置卡肩32,焊接环6卡固在容置腔201与卡肩32之间;其中,接触部203与金属过渡管3外壁紧密接触,可采用过渡配合或者过盈配合来实现,防止金属过渡管3在焊接时移动,起到定位作用;焊接时,焊接环6熔化后靠毛细作用流入间隙部202内,均匀填充间隙部202,增加焊接面积,良好的实现接管座2与金属过渡管3的焊接连接;要实现毛细作用,间隙部202的宽度应适中,通常在0.1mm~0.3mm,优选的宽度为0.1mm、0.11mm、0.12mm、0.13mm、0.14mm、0.15mm、0.16mm、0.17mm、0.18mm、0.19mm、0.2mm、0.21mm、0.22mm、0.23mm、0.24mm、0.25mm、0.26mm、0.27mm、0.28mm、0.29mm、0.3mm。
实施例七:
参照图8,本实施例对实施例六进行改进,将金属过渡管3的管口形成扩口31并与设在连接孔20内壁的台阶槽23相抵持,使金属过渡管3得到初步固定,其效果可参照实施例一。
实施例八:
参照图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六结构大致相同,不同的是:金属过渡管3的管口延伸至集流管1内,可提高接管座2与集流管1之间的密封性。
实施例九:
参照图10,本实施例对实施例八进行改进,将金属过渡管3的管口形成扩口31,扩口31与集流管1内壁相抵持,使金属过渡管3得到初步固定,其效果可参照实施例一。
实施例十:
参照图11,不同于实施例六,本实施例中:连接孔20内壁沿金属过渡管3插入方向依次设置接触部203、间隙部202以及容置腔201,且金属过渡管3的管口延伸至集流管1内,焊接环6卡固在容置腔201与集流管1管壁之间,提高接管座2与集流管1之间的密封性。焊接环6熔化后靠毛细作用向上流入间隙部202内,均匀填充间隙部202,实现接管座2与金属过渡管3的焊接。另外,伸入集流管1内的金属过渡管3管口也可以采用扩口形式,以进一步的提高固定效果。
实施例十一:
参照图12,本实施例对实施例十进行改进,将金属过渡管3的管口延伸至容置腔201内并形成扩口31,焊接环6卡固在容置腔201与扩口31之间,固定焊接环6的同时,使金属过渡管3得到初步固定,其效果可参照实施例一。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十和实施例十一中的连接座上也可以设置排气孔,且排气孔与间隙部202相通。
实施例十二:
参照图13,本实施例中:连接孔20内壁沿金属过渡管3插入方向依次设置接触部203、容置腔201以及间隙部202,且金属过渡管3的管口延伸至集流管1内。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将伸入集流管1内的金属过渡管3管口进行扩口。
参照图13(a),作为本实施例的简单变换:将接触部203与间隙部202的位置互换,连接孔20内壁沿金属过渡管3插入方向依次设置间隙部202、容置腔201以及接触部203,这时,金属过渡管3的管口可以延伸至集流管1内,也可以只延伸至接触部203。
实施例十三:
参照图14,本实施例中,连接孔20内壁沿金属过渡管3插入方向依次设有第一容置腔2011、与第一容置腔2011相通的第一间隙部2021、用于定位金属过渡管3的接触部203、第二间隙部2022、以及与第二间隙部2022相通的第二容置腔2012,第一容置腔2011与第二容置腔2012内均设有焊接环6。第二容置腔2012内的焊接环6卡固在第二容置腔2012与集流管1管壁之间,作为简单变换:也可以将金属过渡管的管口延伸至第二容置腔内并形成扩口,焊接环卡固在第二容置腔与扩口之间。本实施例采用双焊接环6焊接,可提高密封性及焊接强度。
上述实施例给出了焊接件的两种实施方案,即焊接套5和焊接环6,但焊接件的实施方案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要应用于各种家用/商用空调领域。
综合上述实施例不难理解: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空调换热器铝管与空调系统铜接管直接焊接所带来的弊端,并同时解决铜接管在炉中焊接的定位问题。为此采用了金属过渡管将铜接管和铝制的接管座进行连接,但要保证金属过渡管在实际焊接时的可操作性、焊接质量以及焊接强度,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将金属过渡管管口进行扩口、在金属过渡管与接管座之间增加焊接件的方案,以此来保证集流管、接管座、金属过渡管的整体焊接强度及焊接可靠性,为良好的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提供最佳的技术方案。
通过上述实施例的解释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各种优选方案进行组合,但这种简单组合所获得的实施例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
通过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被完全有效的达到了。熟悉该项技艺的人士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空调换热器,包括集流管、铜接管以及用于连接铜接管与集流管的接管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管部件包括接管座和由铜铝过渡材料制成的金属过渡管,所述接管座内设有连通集流管的连接孔,所述金属过渡管一端插装于所述连接孔内,另一端连接所述铜接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过渡管的管口延伸至集流管内并形成扩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与金属过渡管之间设有焊接套,所述焊接套的下端口与所述金属过渡管的管口均延伸至集流管内;
或者所述连接孔与金属过渡管之间设有焊接套,所述焊接套的下端口位于连接孔内,所述金属过渡管的管口延伸至集流管内;
或者所述连接孔与金属过渡管之间设有焊接套,所述焊接套的下端口与所述金属过渡管的管口均位于连接孔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管座上设有与连接孔相通的排气通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与金属过渡管之间设有焊接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空调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内壁设有容置腔、与所述容置腔相通的间隙部以及用于定位金属过渡管的接触部,所述焊接环设于所述容置腔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空调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内壁沿金属过渡管插入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的容置腔、间隙部以及接触部,所述金属过渡管的管口位于接触部内;
或者所述连接孔内壁沿金属过渡管插入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的容置腔、间隙部以及接触部,所述金属过渡管的管口形成扩口并与设在连接孔内壁的台阶槽相抵持;
或者所述连接孔内壁沿金属过渡管插入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的容置腔、间隙部以及接触部,所述金属过渡管的管口延伸至集流管内;
或者所述连接孔内壁沿金属过渡管插入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的容置腔、间隙部以及接触部,所述金属过渡管的管口延伸至集流管内并形成扩口,扩口与集流管内壁相抵持。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空调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内壁沿金属过渡管插入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的接触部、间隙部以及容置腔,所述金属过渡管的管口延伸至集流管内,所述焊接环卡固在容置腔与集流管管壁之间;
或者所述连接孔内壁沿金属过渡管插入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的接触部、间隙部以及容置腔,所述金属过渡管的管口延伸至容置腔内形成扩口,所述焊接环卡固在容置腔与扩口之间。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空调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内壁沿金属过渡管插入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的接触部、容置腔以及间隙部;
或者所述连接孔内壁沿金属过渡管插入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的间隙部、容置腔以及接触部。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空调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内壁沿金属过渡管插入方向依次设有第一容置腔、与第一容置腔相通的第一间隙部、用于定位金属过渡管的接触部、第二间隙部、以及与第二间隙部相通的第二容置腔,第一容置腔与第二容置腔内均设有所述的焊接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20416043.4U CN202813895U (zh) | 2012-08-21 | 2012-08-21 | 一种空调换热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20416043.4U CN202813895U (zh) | 2012-08-21 | 2012-08-21 | 一种空调换热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813895U true CN202813895U (zh) | 2013-03-20 |
Family
ID=47872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20416043.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813895U (zh) | 2012-08-21 | 2012-08-21 | 一种空调换热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813895U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07812A (zh) * | 2013-06-04 | 2013-09-18 | 浙江三可热交换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地铁列车空调专用微通道换热器 |
CN105222419A (zh) * | 2015-10-30 | 2016-01-06 | 博耐尔汽车电气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增加汽车冷凝器出液管组件强度的方法 |
CN107314168A (zh) * | 2013-10-10 | 2017-11-03 | 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管件连接结构及一种不锈钢管件的连接结构 |
CN107631116A (zh) * | 2017-09-27 | 2018-01-2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转接接头及具有该转接接头的汽车空调换热器 |
WO2022156545A1 (zh) * | 2021-01-21 | 2022-07-28 | 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 集气管组件 |
WO2022166454A1 (zh) * | 2021-02-05 | 2022-08-11 | 丹佛斯有限公司 | 集流管组件和换热器 |
-
2012
- 2012-08-21 CN CN201220416043.4U patent/CN20281389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07812A (zh) * | 2013-06-04 | 2013-09-18 | 浙江三可热交换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地铁列车空调专用微通道换热器 |
CN107314168A (zh) * | 2013-10-10 | 2017-11-03 | 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管件连接结构及一种不锈钢管件的连接结构 |
CN105222419A (zh) * | 2015-10-30 | 2016-01-06 | 博耐尔汽车电气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增加汽车冷凝器出液管组件强度的方法 |
CN107631116A (zh) * | 2017-09-27 | 2018-01-2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转接接头及具有该转接接头的汽车空调换热器 |
WO2022156545A1 (zh) * | 2021-01-21 | 2022-07-28 | 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 集气管组件 |
WO2022166454A1 (zh) * | 2021-02-05 | 2022-08-11 | 丹佛斯有限公司 | 集流管组件和换热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813895U (zh) | 一种空调换热器 | |
CN202992436U (zh) | 一种换热器的铜铝接头结构 | |
CN202274200U (zh) | 一种铜铝复合空调管 | |
CN101706228A (zh) | 一种管壳式热交换器的芯体以及管板与管子的联接方式 | |
CN203869386U (zh) | 一种集气管部件 | |
CN202372046U (zh) | 一种管件连接结构 | |
CN200993541Y (zh) | 铜铝焊接组合热交换器管件 | |
CN106240081A (zh) | 复合金属材料、管件的制造方法、管件及使用了该管件的热交换器 | |
CN208505067U (zh) | 对流双系统微通道换热器 | |
CN106382831A (zh) | 一种水冷式平行流换热器 | |
CN215373051U (zh) | 制冷剂管路和空调器 | |
CN215063003U (zh) | 集气管组件 | |
CN210689274U (zh) | 一种换热器及具有该换热器的燃气热水器 | |
CN210833213U (zh) | 一种铝制式空冷器多孔扁管与管板的连接结构 | |
CN208091276U (zh) | 一种整体钎焊的板翅式换热器 | |
CN207229950U (zh) | 制冷机管路连接结构 | |
CN202303790U (zh) | 一种集气管组件及其空调系统 | |
CN102853710A (zh) | 燃气热水器铜铝热交换器的连接方法 | |
CN208398681U (zh) | 一种集流管及平行流换热器 | |
CN215215233U (zh) | 一种三通管及其换热器 | |
CN207064896U (zh) | 一种水冷设备换热管道组的管道并管接头 | |
CN201093778Y (zh) | 具热补偿功能之太阳能高温集热管 | |
CN208998288U (zh) | 一种集气管、具有所述集气管的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02382639U (zh) |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用管座接头连接方式 | |
CN216205608U (zh) |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和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0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