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786605U - 长短复合纺纱丝及其编织布 - Google Patents
长短复合纺纱丝及其编织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786605U CN202786605U CN 201220259964 CN201220259964U CN202786605U CN 202786605 U CN202786605 U CN 202786605U CN 201220259964 CN201220259964 CN 201220259964 CN 201220259964 U CN201220259964 U CN 201220259964U CN 202786605 U CN202786605 U CN 20278660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oven cloth
- long
- acrylic acid
- short composite
- util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领域,尤其涉及该领域的长短复合纺纱丝及使用其的编织布,其目的在于,提供冬用衣料尤其是在衬里用途中实现薄、轻且暖和的性能的同时、毛羽少且柔软长短复合纺纱丝及编织布。一种长短复合纺纱丝,其特征在于,其包含具有中空结构的合成纤维复丝A和纤度为0.3~1.2dtex的丙烯酸系短纤维B,纤度是英式纱线支数为20~80。另外,所述编织布为使用了以重量计70%以上的所述的长短复合纺纱丝的编织布,厚度为0.3~0.9mm,目付为120~175g/m2,保温率为20~35%以上,起球为3级以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温性及品质优异的纺纱丝以及衣料用编织布。
背景技术
以往,从不蓬松、外表不易显眼的布料这样的观点出发,衬里用途的商品要求薄且轻的商品。另一方面,通常认为保温性高的布料厚,坯布薄的布料保温性不好。以往,关于坯布薄且轻的布料,为了使纱具有膨胀性而毛羽多,成为纱品质差的布料。
作为以往技术,提出有混纺了极细丙烯酸系短纤维、高收缩性丙烯酸系短纤维和聚酯短纤维而得到的纺纱丝(参照专利文献1)。该纺纱丝通过使用高收缩纱而成为高密度,由此得到保温性,但有编织布变重的问题,难以获得薄度和轻度。进而,作为组合了疏水性的长纤维和单纤维的例子,提出了具有聚酰胺系长丝和聚酰胺系纺纱丝的长短复合纺纱丝(参照专利文献2)。可是,这虽然得到延展性和轻量感,但不是兼顾保温性和手感柔软度的布料。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3463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7752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冬用衣料尤其是在衬里用途中实现薄、轻且暖和的性能的同时、毛羽少且柔软的编织布。
本发明人等为了达成上述目的而进行精心研究,其结果,首先,通过合股单丝纤度细的丙烯酸系短纤维和中空长丝,不仅可以实现薄且轻,而 且还可以实现保温性和柔软度。但是,本发明人等进一步研究的结果,在细纱工序中以特定的捻数范围将这些短纤维和长丝合股,由此即便制成细的纺纱丝,也可以得到保温性高、并且毛羽感少且品质好的纺纱丝。使用该纺纱丝编织而成的织物可以制成薄、轻且保温性高、外观品质良好的织物。
即,本实用新型如下:
1、一种长短复合纺纱丝,其特征在于,其包含具有中空结构的合成纤维复丝A和纤度为0.3~1.2dtex的丙烯酸系短纤维B,纤度是英式纱线支数为20~80。
2、如1所述的长短复合纺纱丝,其中,丙烯酸系短纤维B的纤维束从细纱机前罗拉出来时,与合成纤维复丝A重叠,以捻度系数K=2.8~5.0进行合股加捻,1mm的毛羽指数为250个/10m以下。
3、如1或者2所述的长短复合纺纱丝,其中,所述A和B的重量比为5∶95~40∶60。
4、一种编织布,其特征在于,其为使用以重量计70%以上的所述长短复合纺纱丝的编织布,厚度为0.3~0.9mm,目付为120~175g/m2,保温率为20~35%以上,起球为3级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长短复合纺纱丝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长短复合纺纱丝的制造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3为实施例中使用的编织组织即组织1
附图标号
A:合成纤维复丝,B:短纤维;
F1:罗纹网眼,F2:罗纹网眼
具体实施方式
<⑤长短复合纺纱丝>
以下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长短复合丝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长短复合丝具有合成纤维复丝和丙烯酸短 纤维以彼此合股加捻的方式进行配置的结构,并且表现出使毛羽减少且柔软的手感。
<②0.3~1.2dtex的丙烯酸系短纤维B>
本实用新型的长短复合丝中使用的丙烯酸系短纤维,由含有以重量计50%以上的丙烯腈的丙烯腈系聚合物形成。丙烯酸系短纤维的制造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但例如可以将含有以重量计50%以上的丙烯腈的丙烯腈系聚合物溶解于溶剂制成纺纱原液,并利用纺纱这样的湿式纺纱法进行制造。作为纺纱时使用的溶剂,可举出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甲酰胺、二甲亚砜、碳酸亚乙酯、碳酸亚丙酯、γ-丁内酯、丙酮等有机溶剂;硝酸、绕丹酸钠、氯化锌等无机溶剂。
丙烯酸系短纤维的纤度需要为0.3~1.2dtex。若细于0.3dtex,则发生粒结(nep),丝品质降低,所以不优选。若粗于1.0dtex,则难以制成保温性高、柔软品质高的纺纱丝。更优选的范围是0.3~0.9dtex。另外,丙烯酸系纤维不仅使用单一纤度的纤维,而且也可以混用不同纤度的丙烯酸系纤维。
<①具有中空结构的合成纤维复丝A>
本实用新型使用的合成纤维复丝A,可以使用尼龙6及66、聚酯、丙烯酸、聚乙烯、聚丙烯等。本实用新型中,尼龙6特别适合将细纱的强度维持在较高或者使手感柔软。
合成纤维复丝只要是中空截面即可,界面中的孔数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多个。纤维的截面轮廓并没有特别限定,不仅可以是圆形,也可以三角形或四边形等多边形截面,也可以在外周具有突起等。不限定于原长丝,也可以是临时加捻加工丝或合捻丝等中的任一形态。
<③所述A和B的重量比为5∶95~40∶60>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长短复合丝而言,合成纤维复丝A和丙烯酸系短纤维B的混纺率以重量比计,优选为5∶95~40∶60。若短纤维B不足以重量计50%,则可纺性变差,生产性下降,所以不是现实的。若超过以重量计80%,则存在合成纤维复丝的被覆性下降、毛羽数增多、品质变差的倾向。
<④英式纱线支数20~80>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长短复合丝而言,作为使用于内衣的纱线支数,优选英式纱线支数为20~80支。更优选30~80支,若比20支粗,则会成为非常厚的坯布,手感变硬。若细于80支,则虽然可以达到薄化,但作为内衣,编织布的破裂强度容易降低。
<⑥捻度系数K=2.8~5.0>
纺织本实用新型的长短复合丝时的捻度系数优选K=2.8~5.0。若少于2.8,则变得容易出现毛羽,品质变差。另外,强度也降低。另外,若多于5.0,则手感变硬。
接着,对本实用新型的长短复合丝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纺纱丝的制造装置的示意侧视图。另外,示出了该装置中的合成纤维长丝A和丙烯酸系短纤维B的纤维束的配置。
图2中,丙烯酸系短纤维的粗纱B被从条卷释放,经过导辊供给到后罗拉1,在后罗拉1和第二罗拉2之间、第二罗拉2和前罗拉之间受到牵伸,被从前罗拉3纺出。此时,合成纤维复丝A被从纬纱管8释放,经过导辊9,通过长丝定位装置7与位于前罗拉3的正前方上游的被牵伸的粗纱一起被供给。
<⑧使用了以重量计70%以上的编织布>
对于本实用新型的织成布(織編地)而言,可在织成布中使用以重量计70~100%的上述本实用新型的长短复合丝而制作。为了提高速干性,优选尽量多地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长短复合丝,长短复合丝的混纺率更优选以重量计75%以上,特别优选以重量计100%。编织组织可以没有限制地使用,但优选平针组织、Bear平针组织、双罗纹组织、圆形罗纹组织。
本实用新型的织成布的染色加工,可以采用通常的丙烯酸系纤维、与其他纤维的混用编织布的加工方法。需要注意防止长短复合丝的纤维间空隙结构溃散而进行加工。例如,需要在干燥或热处理时不对编织布施加不必要的拉伸或厚度方向的压缩等而加工等。另外,在精炼或染色等后使液温下降时,若急速进行,则丙烯酸系纤维劣化,所以降温应缓慢进行。
<⑨厚度、⑩目付>
本说明的织成布可以通过如上所述而制作,由此具有优异的保温性和手感。具体而言,可以使纱的毛羽为250个/10m以下,织成布的厚度为 0.3~0.9mm,目付为120~175g/m2,保温性20~35%,起球为3级以上,断裂强度为250kPa~1000kPa,KES弯曲硬度为0.01以下。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特性值的评价根据以下的方法。
<英式纺线支数>
基于JIS-L-1095-9.4.3的TEX、纱线支数变化系数进行测定。使用摇纱框周长1.372m的络纱机得到80次卷绕。
<捻数、捻度系数>
基于JIS-L-1095-9.15.2B法进行测定。使用摆锤型检捻器,得到n=30的平均值。
<毛羽指数>
基于JIS-L-1095-9.22.2B法进行测定。对从纱表面出来的一定长度以上的毛羽进行计数。
<编织布的线圈横列数、线圈纵行数>
基于JIS-L-1018-8.8密度进行测定。距离坯布中央部隔开5cm左右间隔。得到n=5的平均值。
<编织布的厚度>
基于JIS-L-1018-8.5.1的编织布的厚度进行测定。测定压为0.7kPa,测定值为n=5的平均值。
<编织布的目付>
基于JIS-L-1018-8.4.2的标准状态中的每单位面积的质量进行测定。测定值为n=3的平均值。
基于JIS-L-1018-8.16.1A法(马伦式:Mullen)进行测定。测定值为n=5的平均值。
<弯曲柔软度>
使用KATO TECH公司(日本加多技术有限公司)制的KES-FB2进行测定。由得到的测定值获得纵向和横向的平均值。
使用KATO TECH公司(日本加多技术有限公司)制的THERMOLAB II,在20℃、65%RH的环境下,将BT-BOX的BT板(热板)假设为人的皮肤温度而设定为35℃,在该板上放置试样,测定在热移动量达到平衡时的耗电量W。另外,测定不放置试样的条件下的耗电量W0,用以下的式子计算保温率。
保温率(%)=(W0-W)/W0×100
BT板虽然尺寸为10cm×10cm,但试样制成20cm×20cm,通常使试样与热板接触进行测定,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温率是在热板上设置具有隔热性的发泡苯乙烯等的隔板,与试样的空隙设定为5mm,进行测定。
基于JIS-L-1076-8.1A法(使用ICI型试验机的方法)进行测定。判断5小时后的操作后的坯布。
实施例1
使用OHARA制混棉机对极细类型的丙烯酸短纤维(日本Exlan工业制K822型1.0dtex,纤维长38mm)以重量计100%进行混棉。然后,使用石川制作所制的梳毛机将混棉后的纤维制成梳毛机毛条(card sliver),在原织机制炼条机中通过两次,制成300格令/6yd的毛条。进而,在丰田自动织机制粗纺机中通过,制成100格令/15yd的粗纱R,使用如图3所示的丰田自动织机制钢领细纱机以牵伸42倍进行纺出。同时,中空率30%的尼龙长丝(F1)33dtex的24长丝(东洋纺制AirCube Isis(エアキユ一ブアイシス))从纬纱管PA上被释放,经过导辊5、8,与通过长丝定位装置13从前罗拉14出来的粗纱R合流,另外,以钢丝圈转速10000rpm使长丝与短纤维束合捻,得到了英式纺线支数为40支的长短复合丝。此时的捻度系数(K)为5.0(捻数61.6T/英寸)。该长短复合纤维的1mm的毛羽指数为193.2个/10m。接下来,使用37“-18G的双面针织机(福原精机制)以该长短复合纤维100%编织圆形罗纹。关于编织时的条件,以编织纱长计罗纹网眼为480mm/100纵行。
用以往的方法对该坯布进行精炼、漂白和染色而加工。实施例、比较例的评价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1)
将通常的丙烯酸纤维(日本Exlan工业制K8型1.7dtex,纤维长38mm)与实施例同样地制成100格令/15yd的粗纱。使用丰田自动织机制环式细 纱机以牵伸34倍进行通常的纺出,以钢丝圈转速10000rpm得到棉纺线支数为40支的通常的混纺纱。此时的捻度系数(K)为2.8(捻数17.7T/英寸)。然后,编织和染色加工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
【表1】
Claims (4)
1.一种长短复合纺纱丝,其特征在于,其包含具有中空结构的合成纤维复丝A和纤度为0.3~1.2dtex的丙烯酸系短纤维B,纤度是英式纱线支数为20~8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短复合纺纱丝,其中,丙烯酸系短纤维B的纤维束与合成纤维复丝A重叠,合股加捻后的长短复合纺纱丝的捻度系数为K=2.8~5.0,1mm的毛羽指数为250个/10m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长短复合纺纱丝,其中,所述A和B的重量比为5∶95~40∶60。
4.一种编织布,其特征在于,其为使用了以重量计70%以上的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长短复合纺纱丝的编织布,厚度为0.3~0.9mm,目付为120~175g/m2,保温率为20~35%以上,起球为3级以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259964 CN202786605U (zh) | 2012-06-04 | 2012-06-04 | 长短复合纺纱丝及其编织布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259964 CN202786605U (zh) | 2012-06-04 | 2012-06-04 | 长短复合纺纱丝及其编织布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786605U true CN202786605U (zh) | 2013-03-13 |
Family
ID=47813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220259964 Expired - Lifetime CN202786605U (zh) | 2012-06-04 | 2012-06-04 | 长短复合纺纱丝及其编织布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786605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023625A (zh) * | 2017-06-09 | 2018-12-18 | 日本毛织株式会社 | 交捻纱线及使用了该交捻纱线的布帛及布料用纤维制品 |
TWI701365B (zh) * | 2015-09-18 | 2020-08-11 | 日商三菱瓦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 接觸涼感用纖維及使用其的纖維製品 |
US11359309B2 (en) | 2018-12-21 | 2022-06-14 | Target Brands, Inc. | Ring spun yarn and method |
-
2012
- 2012-06-04 CN CN 201220259964 patent/CN20278660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01365B (zh) * | 2015-09-18 | 2020-08-11 | 日商三菱瓦斯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 接觸涼感用纖維及使用其的纖維製品 |
CN109023625A (zh) * | 2017-06-09 | 2018-12-18 | 日本毛织株式会社 | 交捻纱线及使用了该交捻纱线的布帛及布料用纤维制品 |
US11359309B2 (en) | 2018-12-21 | 2022-06-14 | Target Brands, Inc. | Ring spun yarn and method |
US11767618B2 (en) | 2018-12-21 | 2023-09-26 | Target Brands, Inc. | Ring spun yarn and method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119185B (zh) | 包含纤维芯和纤维鞘的纱 | |
CN102115935B (zh) | 一种貂绒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 |
WO2012100305A1 (en) | A multi-component yarn | |
CN101979735A (zh) | 竹纤维与精梳棉紧密赛络纺纱线工艺 | |
CN102747483A (zh) | 生产高支精梳山羊绒伴纺pva可溶性纤维制品的方法 | |
CN106192117A (zh) | 一种长短包芯纱线及由其制得的纺织品 | |
CN102011226A (zh) | 一种半精纺阻燃混纺纱线及其纺纱工艺 | |
WO2018127991A1 (ja) | 結束紡績糸とこれを用いた繊維生地及び衣料用繊維製品 | |
CN203174262U (zh) | 复合细纱及使用它的编织物 | |
CN202786605U (zh) | 长短复合纺纱丝及其编织布 | |
CN102534907A (zh) | 羊毛、ptt和羊绒混纺针织纱及其生产工艺 | |
US20200190706A1 (en) | Yarn incorporating fluoropolymer staple fiber | |
TW202124799A (zh) | 一種複合紗線及由其製得的面料 | |
CN104047083A (zh) | 一种含尼龙的短纤纱线及其生产方法和用途 | |
KR102661106B1 (ko) | 마모강도와 물성 향상된 듀얼 컴포지트 복합 방적사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
JP4102127B2 (ja) | アクリル系紡績糸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布帛 | |
CN112877881B (zh) | 一种吸湿排汗针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572446A (zh) | 一种以空气变形丝为芯线的包芯缝纫线的制造方法 | |
CN203741500U (zh) | 三芯纱细纱机 | |
EP3956502A1 (en) | A composite yarn comprising at least two bundles of coalesced elastic filaments and a plurality of inelastic elements | |
JP2003313733A (ja) | 精紡装置、精紡方法、交撚糸、織物および編物 | |
US12065765B2 (en) | Composite yarn comprising at least two single elastic filaments and a plurality of inelastic elements | |
US12129577B2 (en) | Composite yarn comprising at least two bundles of coalesced elastic filaments and a plurality of inelastic elements | |
US20240360599A1 (en) | Composite yarn comprising at least two single elastic filaments and a plurality of inelastic elements | |
CN101643954A (zh) | 超细涤锦复合棉型短纤维本色纱线及其加工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