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785864U - 一种双向进水高密度澄清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向进水高密度澄清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785864U
CN202785864U CN201220436973.6U CN201220436973U CN202785864U CN 202785864 U CN202785864 U CN 202785864U CN 201220436973 U CN201220436973 U CN 201220436973U CN 202785864 U CN202785864 U CN 2027858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in
flocculation
coagulation
clarification
mu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43697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裴翰笛
陆子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gremont Water Treatment System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gremont Water Treatment System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gremont Water Treatment System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gremont Water Treatment System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2043697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7858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7858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78586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向进水高密度澄清池,由进水渠、两个混凝池、两个絮凝池及澄清浓缩池构成,进水渠位于双向进水高密度澄清池的前端,与两个混凝池连接;在双向进水高密度澄清池中部设置澄清浓缩池,澄清浓缩池内设有浮油撇渣器、斜管、集水槽及刮泥机。本实用新型具有两端能同时进水、水力负荷大,絮凝效果好,污泥浓度高,占地面积小,出水水质佳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双向进水高密度澄清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给水、污水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双向进水高密度澄清池。
背景技术
泥渣循环型澄清池在水处理领域是应用比较广泛的技术。泥渣循环型澄清池
分为机械搅拌澄清池及水力循环澄清池。机械搅拌澄清池是将混合、絮凝反应及沉淀工艺综合在一个池内,由池体中心转动的叶轮将原水和回流泥浆混合形成絮体从而达到澄清的目的。水力循环澄清池的原水由底部进入池内,经喷嘴喷出,喷嘴上面为混合室、喉管和第一反应室,喷嘴和混合室组成一个射流器,喷嘴高速水流将池子锥型底部含有大量絮凝体的水吸进混合室内和进水掺合后,经第一反应室喇叭口溢流出来,进入第二反应室内中,第二反应室出水进入分离室,清水向上流向出口,剩余流量向下流动,经喷嘴吸入与进水混合,再重复以上步骤。
现有技术的缺点:池体结构相对复杂,能耗较高,操作运行难度大,水力负荷小,池体占地面积大,污泥浓度低,对水质、水量变化的适应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双向进水高密度澄清池,它具有两端能同时进水、水力负荷大,絮凝效果好,污泥浓度高,占地面积小,出水水质佳的优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双向进水高密度澄清池,由进水渠、两个混凝池、两个絮凝池及澄清浓缩池构成,进水渠位于双向进水高密度澄清池的前端,与两个混凝池连接;在双向进水高密度澄清池中部设置澄清浓缩池,澄清浓缩池内设有浮油撇渣器、斜管、集水槽及刮泥机。
具体地,所述澄清浓缩池的左侧设有一个混凝池和一个絮凝池,右侧也设有一个混凝池和一个絮凝池;同侧的混凝池与絮凝池之间设有连接管;混凝池中央设有混凝搅拌器;絮凝池中心设有导流筒及絮凝搅拌器,絮凝搅拌器位于导流筒中心,导流筒四周外均匀设置有导流板,导流板固定在池内壁上,絮凝搅拌器下部设有絮凝剂投加环,投加环固定在管支撑上,絮凝剂投加环上设有一个絮凝剂投加管及两个冲洗水管,冲水管由管支撑固定,在絮凝池与澄清浓缩池之间设有一道淹没堰,澄清浓缩池两端分别设有浮油撇渣器,在中部设有刮泥机、斜管及集水槽,澄清浓缩池内设有上部的清水层和下部的污泥层,刮泥机底部的刮泥板上方设有竖直的栅条,栅条位于污泥层的下端,清水层上部设有集水槽,在清水层和污泥层之间设有一层斜管,澄清池底部设有污泥循环管及污泥排放管。
具体地,所述浮油撇渣器为手动或电动。
具体地,所述污泥循环管的吸泥口位于刮泥机底部的椎形斗内,污泥排放管的吸泥口位于排泥斗底部。
具体地,所述斜管截面为六边形,安装角度为6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两端同时进水,布置紧凑,占地面积小;
2、上升流速高,水力负荷大;
3、通过调节污泥循环量及排泥间歇,可以适应不同的水质水量;
4、在污泥循环管上投加絮凝剂,污泥浓度高,澄清效果好;
5、在混凝池内脱稳的颗粒在絮凝池内经过搅拌器、导流板可形成较大的矾花,絮凝效果好;
6、刮泥机上设有栅条,可进一步提高排放污泥的浓度,较高的污泥浓度不需要污泥浓缩池即可直接进行脱水;
7、在澄清浓缩池内设有浮油撇渣器,可进一步去除水中的油及浮渣;
8、在澄清浓缩池内设有斜管,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水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导流筒及絮凝剂投加环的结构示意图。
根据附图,给出以下标记:
1-进水渠;2-混凝池;3-混凝搅拌器;4-连接管;5-絮凝池;6-絮凝搅拌器;7-导流筒;8-导流板;9-絮凝剂投加环;10-澄清浓缩池;11-浮油撇渣器;12-斜管;13-集水槽;14-刮泥机;15-淹没堰;16-污泥循环管;17-污泥排放管;18-栅条;19-絮凝剂投加管;20-冲洗水管;21-管支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双向进水高密度澄清池,由进水渠1、两个混凝池2、两个絮凝池5及澄清浓缩池10构成,进水渠1位于双向进水高密度澄清池的前端,与两个混凝池2连接;在双向进水高密度澄清池中部设置澄清浓缩池10,澄清浓缩池10内设有浮油撇渣器11、斜管12、集水槽13及刮泥机14。
具体地,所述澄清浓缩池的左侧设有一个混凝池2和一个絮凝池5,右侧也设有一个混凝池2和一个絮凝池5;同侧的混凝池2与絮凝池5之间设有连接管4;混凝池2中央设有混凝搅拌器3;絮凝池5中心设有导流筒7及絮凝搅拌器6,絮凝搅拌器6位于导流筒7中心,导流筒7四周外均匀设置有导流板8,导流板8固定在池内壁上,絮凝搅拌器6下部设有絮凝剂投加环9,絮凝剂投加环9固定在管支撑21上,絮凝剂投加环9上设有一个絮凝剂投加管19及两个冲洗水管20,冲水管20由管支撑21固定;在絮凝池5与澄清浓缩池10之间设有一道淹没堰15,澄清浓缩池10两端分别设有浮油撇渣器11,在中部设有刮泥机14、斜管12及集水槽13,澄清浓缩池10内设有上部的清水层和下部的污泥层,刮泥机14底部的刮泥板上方设有竖直的栅条18,栅条18位于污泥层的下端,清水层上部设有集水槽13,在清水层和污泥层之间设有一层斜管12,澄清池底部设有污泥循环管16及污泥排放管17。
具体地,所述浮油撇渣器11为手动或电动。
具体地,所述污泥循环管16的吸泥口位于刮泥机14底部的椎形斗内,污泥排放管17的吸泥口位于排泥斗底部。
具体地,所述斜管12截面为六边形,安装角度为60°。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原水经进水渠1两端配水,从上部分别进入两个混凝池2,经混凝后的原水从连接管4进入导流筒7的底部,经絮凝搅拌器6的搅拌、提升作用,与絮凝剂及循环污泥充分混合,从导流筒7的上部进入絮凝池3,经过导流板8的水力混合形成较大的、均匀的絮体,水流从絮凝池3的底部经淹没堰15进入澄清浓缩池10,形成的较大的、易沉淀的絮体在澄清浓缩池10沉淀,形成污泥,水中残留的固体颗料在通过安装在澄清池上部的斜管12被截留并沿斜管12滑落至污泥层,澄清水通过均匀布置的集水槽13收集排出,刮泥机14底部的刮泥板上方的竖直栅条18的不断旋转,加速了污泥的浓缩,形成浓度很高的污泥,部分污泥通过底部的污泥循环管16进入絮凝池3,剩余污泥通过污泥排放管17进入污泥处理装置。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双向进水高密度澄清池,其特征在于,由进水渠、两个混凝池、两个絮凝池及澄清浓缩池构成,进水渠位于双向进水高密度澄清池的前端,与两个混凝池连接;在双向进水高密度澄清池中部设置澄清浓缩池,澄清浓缩池内设有浮油撇渣器、斜管、集水槽及刮泥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进水高密度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澄清浓缩池的左侧设有一个混凝池和一个絮凝池,右侧也设有一个混凝池和一个絮凝池;同侧的混凝池与絮凝池之间设有连接管;混凝池中央设有混凝搅拌器;絮凝池中心设有导流筒及絮凝搅拌器,絮凝搅拌器位于导流筒中心,导流筒四周外均匀设置有导流板,导流板固定在池内壁上,絮凝搅拌器下部设有絮凝剂投加环,投加环固定在管支撑上,絮凝剂投加环上设有一个絮凝剂投加管及两个冲洗水管,冲水管由管支撑固定,在絮凝池与澄清浓缩池之间设有一道淹没堰,澄清浓缩池两端分别设有浮油撇渣器,在中部设有刮泥机、斜管及集水槽,澄清浓缩池内设有上部的清水层和下部的污泥层,刮泥机底部的刮泥板上方设有竖直的栅条,栅条位于污泥层的下端,清水层上部设有集水槽,在清水层和污泥层之间设有一层斜管,澄清池底部设有污泥循环管及污泥排放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向进水高密度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油撇渣器为手动或电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向进水高密度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循环管的吸泥口位于刮泥机底部的椎形斗内,污泥排放管的吸泥口位于排泥斗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向进水高密度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管截面为六边形,安装角度为60°。
CN201220436973.6U 2012-08-30 2012-08-30 一种双向进水高密度澄清池 Expired - Lifetime CN2027858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436973.6U CN202785864U (zh) 2012-08-30 2012-08-30 一种双向进水高密度澄清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436973.6U CN202785864U (zh) 2012-08-30 2012-08-30 一种双向进水高密度澄清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785864U true CN202785864U (zh) 2013-03-13

Family

ID=47813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436973.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785864U (zh) 2012-08-30 2012-08-30 一种双向进水高密度澄清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785864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61040A (zh) * 2016-01-04 2016-04-06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固液介质分离处理池
CN108328786A (zh) * 2018-01-17 2018-07-27 湖南博世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处理装置及水处理方法
CN108585151A (zh) * 2018-05-22 2018-09-28 安徽瑞旭搅拌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澄清桶搅拌机
CN108996633A (zh) * 2018-07-19 2018-12-14 江苏京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火电厂高密度工艺原水处理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61040A (zh) * 2016-01-04 2016-04-06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固液介质分离处理池
CN108328786A (zh) * 2018-01-17 2018-07-27 湖南博世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处理装置及水处理方法
CN108585151A (zh) * 2018-05-22 2018-09-28 安徽瑞旭搅拌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澄清桶搅拌机
CN108996633A (zh) * 2018-07-19 2018-12-14 江苏京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火电厂高密度工艺原水处理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774033U (zh) 一种复合式高效澄清池
CN102659227B (zh) 一种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水净化池及其净化工艺
CN104787966B (zh) 废油回收加工废水臭气处理系统
CN102923908A (zh) 一种污水生化处理一体化装置、系统及工艺方法
CN208814853U (zh) 快速生化池与高效沉淀池结合的黑臭水处理系统
CN104071923A (zh) 一体化高效净水器
CN202785864U (zh) 一种双向进水高密度澄清池
CN201890788U (zh) 双层压力式除油器
CN101874943A (zh) 一种高密度澄清池
CN211025241U (zh) 高密度沉淀设备
CN204111460U (zh) 一体化高效净水器
CN208327611U (zh) 一种高效沉淀池
CN106966490A (zh) 一种高效好氧反应器及污水处理工艺
CN206404386U (zh) 一体化沉淀池
CN105601041A (zh) 一种炼油废水深度处理装置
CN202625908U (zh) 一种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水净化池
CN201890787U (zh) 双层压力式一体化除油器
CN207632577U (zh) 一种高效竖流式沉淀池
CN203794750U (zh) 用于城镇污水处理的全悬浮活性污泥法一体化处理装置
CN103922541B (zh) 用于城镇污水处理的全悬浮活性污泥法一体化处理装置
CN203060904U (zh) 一种改进的平流沉淀装置
CN206396000U (zh) 养殖污水处理系统
CN201439031U (zh) 一种高密度澄清池
CN201999778U (zh) 单层压力式一体化除油器
CN211620172U (zh) 一种高密度气浮沉淀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