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744831U - 具有排水软管的洗衣机 - Google Patents

具有排水软管的洗衣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744831U
CN202744831U CN2012202270533U CN201220227053U CN202744831U CN 202744831 U CN202744831 U CN 202744831U CN 2012202270533 U CN2012202270533 U CN 2012202270533U CN 201220227053 U CN201220227053 U CN 201220227053U CN 202744831 U CN202744831 U CN 2027448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oss
section
air duct
washing machine
water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22705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朴永珌
朴成洙
姜晨昱
金镇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7448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74483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9/00Details of washing machine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type of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9/00 - D06F27/00 
    • D06F39/08Liquid supply or discharge arrangements
    • D06F39/083Liquid discharge or re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7/00Details specific to washing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21/00 - D06F25/00
    • D06F37/20Mountings, e.g. resilient mountings, for the rotary receptacle, motor, tub or casing; Preventing or damping vibrations
    • D06F37/22Mountings, e.g. resilient mountings, for the rotary receptacle, motor, tub or casing; Preventing or damping vibrations in machines with a receptacle rotating or oscillating about a horizontal axis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FLAUNDERING, DRYING, IRONING, PRESSING OR FOLDING TEXTILE ARTICLES
    • D06F39/00Details of washing machine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type of machines covered by groups D06F9/00 - D06F27/00 
    • D06F39/08Liquid supply or discharge arrangements
    • D06F39/083Liquid discharge or re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D06F39/085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pump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C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OR WASTE WATER; SINKS
    • E03C1/00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fresh water or waste water; Sinks
    • E03C1/12Plumbing installations for waste water; Basins or fountains connected thereto; Sinks
    • E03C1/18Sinks, whether or not connected to the waste-pipe
    • E03C1/182Sinks, whether or not connected to the waste-pipe connected to the waste-pipe
    • E03C1/184Sinks, whether or not connected to the waste-pipe connected to the waste-pipe adapted for attachment of washing machines or he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 Accessory Of Washing/Drying Machine, Commercial Washing/Drying Machine, Other Washing/Drying Machine (AREA)

Abstract

一种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来降低在排水操作或旋转脱水操作期间产生的噪声的洗衣机,具体涉及具有排水软管的洗衣机,所述洗衣机包括:机壳;桶,设置在机壳内部,以容纳洗涤水;排水泵,设置在桶的下侧,以排放容纳在桶中的洗涤水;第一排水软管,将桶连接到排水泵,以允许容纳在桶中的洗涤水被引入到排水泵中;第二排水软管,将引入到排水泵中的洗涤水引导到机壳的外部,第一排水软管包括:通道,允许洗涤水和空气经过;截面减小部分,被构造成使所述通道的预定部分的截面减小,以阻碍经过所述通道的气流。

Description

具有排水软管的洗衣机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用于排放洗涤水的排水软管及具有该排水软管的洗衣机。 
背景技术
洗衣机设置有桶、位于桶的内部用于容纳衣物(诸如,衣服)的旋转桶以及用于驱动旋转桶的电机。洗衣机执行包括洗涤操作、漂洗操作和旋转脱水操作的一系列操作。 
在洗涤操作或漂洗操作期间已被使用的洗涤水通过排水泵被抽出,并被强制排放到洗衣机的外部。此外,在旋转脱水操作期间,从衣物分离的水被引入到排水泵,然后被排放到洗衣机的外部。 
通常,排水软管设置在桶和排水泵之间,用于将桶连接到排水泵。 
在洗涤操作或漂洗操作期间使用之后被排放的洗涤水或者在旋转脱水操作期间从衣物分离的洗涤水流入到位于桶的下侧的排水软管中,然后与排水软管内部的空气混合。如果混合有空气的洗衣水流经排水软管的内部,则出现气穴现象。气穴现象妨碍洗涤水平稳地流动或者引起产生异常噪声的湍流。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公开的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排水软管及一种具有该排水软管的洗衣机,所述排水软管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来降低在排水操作或旋转脱水操作期间产生的噪声。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排水软管及一种具有该排水软管的洗衣机,所述排水软管使洗涤水能够在排水软管的内部平稳地流动。 
本公开的其他方面将在下面的描述中进行部分阐述,部分将通过描述而清楚,或者可通过实施本公开而了解。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洗衣机包括机壳、桶、排水泵、第一排水软管和第二排水软管。桶设置在机壳内部,以容纳洗涤水。排水泵设置在桶的 下侧,以排放容纳在桶中的洗涤水。第一排水软管将桶连接到排水泵,以允许容纳在桶中的洗涤水被引入到排水泵中。第二排水软管将引入到排水泵中的洗涤水引导到机壳的外部。第一排水软管包括:通道,允许洗涤水和空气经过;截面减小部分,被构造成使所述通道的预定部分的截面减小,以阻碍经过所述通道的气流。 
在第一排水软管的内部设置有:洗涤水通道,允许容纳在桶中的洗涤水被引入到所述洗涤水通道中并流经所述洗涤水通道;空气通道,形成在所述洗涤水通道的上部,以允许容纳在桶或排水泵中的空气被引入到所述空气通道中并流经所述空气通道。所述截面减小部分将所述空气通道分成至少两个分开的空间。 
所述空气通道包括第一空气通道和第二空气通道。第一空气通道允许容纳在桶中的空气被引入到所述第一空气通道中。第二空气通道允许容纳在排水泵中的空气被引入到所述第二空气通道中。截面减小部分将第一空气通道与第二空气通道阻隔开,以防止第一空气通道与第二空气通道连通。 
第一排水软管的形成有截面减小部分的那一部分的截面关于中心面在水平方向不对称,所述中心面与地面平行地经过第一排水软管的其余部分的截面的中心。 
所述第一排水软管包括:第一连接部分,连接到桶;第二连接部分,连接到排水泵。与第一连接部分相比,截面减小部分形成在更靠近第二连接部分的位置。 
所述第一排水软管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之间的褶皱部分。截面减小部分形成在褶皱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之间。 
所述截面减小部分具有凹陷结构,通过使第一排水软管的上侧的一部分沿着第一排水软管的径向方向凹入来获得所述凹陷结构,第一排水软管的上侧关于中心面与第一排水软管的下侧对称地划分,所述中心面与地面平行地经过第一排水软管的未形成截面减小部分的那一部分的截面的中心。 
所述截面减小部分包括高度不变的平坦表面,使得第一空气通道和第二空气通道通过截面减小部分被稳定地分开。 
所述平坦表面的高度等于或大于第二连接部分的直径的四分之一且小于或等于第二连接部分的直径的四分之三。 
所述截面减小部分被设置为分隔件,所述分隔件从第一排水软管的上侧 的内周表面向下延伸,第一排水软管的上侧关于中心面与第一排水软管的下侧对称地划分,所述中心面与地面平行地经过第一排水软管的未形成截面减小部分的那一部分的截面的中心。 
所述截面减小部分包括高度保持不变的平坦表面,使得第一空气通道和第二空气通道通过截面减小部分被稳定地分开。 
所述平坦表面的高度等于或大于第二连接部分的直径的四分之一且小于或等于第二连接部分的直径的四分之三。 
所述洗衣机还包括夹持件,所述夹持件结合到第二连接部分的外周表面,以施加压迫力,使得第二连接部分的内周表面压靠在排水泵的一端的外周表面上,同时与排水泵的一端的外周表面紧密接触。所述夹持件包括把手部分、卷绕部分和延伸部分。把手部分设置有通过外力而被压迫的压迫表面。卷绕部分连接到把手部分,以沿着第一排水软管的径向方向压迫第二连接部分。延伸部分从卷绕部分的一端沿着卷绕部分的切线方向延伸。
当将压迫力施加到把手部分时,卷绕部分的直径增大,当将压迫力从把手部分释放时,卷绕部分的直径减小。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洗衣机包括:机壳;桶,设置在机壳内部;排水泵,设置在桶的下侧;排水软管,将桶连接到排水泵。所述排水软管包括第一连接部分、第二连接部分和凹槽部分。第一连接部分连接到桶,并具有第一直径。第二连接部分连接到排水泵,并具有第二直径。凹槽部分被设置为凹陷结构,通过使排水软管的上侧的一部分相对于弯曲表面凹入到排水软管的内部来获得所述凹陷结构,所述弯曲表面将第一连接部分连接到第二连接部分。 
排水软管的形成有凹槽部分的那一部分的截面关于弯曲表面不对称。 
凹槽部分包括第一倾斜表面、第二倾斜表面和平坦表面。第一倾斜表面以使排水软管的截面突然减小的倾斜方式形成。第二倾斜表面以使排水软管的截面突然增大的倾斜方式形成。平坦表面形成在第一倾斜表面和第二倾斜表面之间,同时平坦表面的高度保持不变。 
排水软管包括连接到桶的第一连接部分和连接到排水泵的第二连接部分。平坦表面的高度等于或大于第二连接部分的直径的四分之一且小于或等于第二连接部分的直径的四分之三。 
与第一连接部分相比,凹槽部分形成在更靠近第二连接部分的位置。 
排水软管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之间的褶皱部分。凹槽部分形成在褶皱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之间。 
排水软管的直径从第一连接部分到第二连接部分逐渐减小。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洗衣机包括机壳、桶、排水泵和排水软管。桶设置在机壳内部,以容纳洗涤水。排水泵设置在桶的下侧,以排放容纳在桶中的洗涤水。排水软管将桶连接到排水泵,使得容纳在桶中的洗涤水被引入到排水泵。排水软管包括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和凹槽部分。第一端子连接到桶,并具有第一截面。第二端子连接到排水泵,并具有第二截面。凹槽部分向着排水软管的内部形成,凹槽部分的截面小于第二截面。 
凹槽部分形成在第二端子的上游侧。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洗衣机包括机壳、桶、排水泵、第一排水软管和第二排水软管。桶设置在机壳内部,以容纳洗涤水。排水泵设置在桶的下侧,以排放容纳在桶中的洗涤水。第一排水软管将桶连接到排水泵,以允许容纳在桶中的洗涤水被引入到排水泵中。第二排水软管将引入到排水泵中的洗涤水引导到机壳的外部。第一排水软管包括阻隔部分,所述阻隔部分被构造成阻断从桶引入到第一排水软管的空气流动或者阻断从排水泵引入到第一排水软管的空气流动。 
根据本公开,排水软管内部的空气被容纳在彼此隔开的至少两个空间中,从而在排水操作或旋转脱水操作期间降低异常噪声。 
此外,洗涤水在排水软管内部平稳地流动,从而提高排水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公开的这些和/或其他方面将会变得清楚和更加容易理解,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上安装有排水软管的洗衣机的构造的视图。 
图2是示出图1的桶、排水泵和排水软管的透视图。 
图3是示出图2的排水泵和排水软管的分解透视图。 
图4是沿着图3的I-I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5是沿着图4的II-II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排水软管的透视图。 
图7是沿着图6的III-III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8是沿着图7的IV-IV线截取的剖视图。 
图9A是示出在没有使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排水软管的情况下在旋转脱水操作期间产生的噪声的曲线图,图9B是示出在使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排水软管的情况下在旋转脱水操作期间产生的噪声的曲线图。 
图10A示出了图3的夹持件的前侧视图,图10B示出了图3的夹持件的后侧视图。 
图11是示出将夹持件固定地附着到排水软管以使排水软管与排水泵紧密接触的过程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在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始终指示相同的元件。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上安装有排水软管的洗衣机的构造的视图。图2是示出图1的桶、排水泵和排水软管的透视图。 
参照图1和图2,洗衣机1包括:机壳10,形成洗衣机1的外观;桶20,设置在机壳10的内部;旋转桶30,可旋转地设置在桶20的内部;电机40,用于驱动旋转桶30。 
机壳10包括前框架10a、后框架10b、侧框架10c和底框架10d。前框架10a和后框架10b分别形成机壳10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侧框架10c和底框架10d被构造成将前框架10a连接到后框架10b,同时分别形成机壳10的侧部和底表面。 
在机壳10的前侧设置有允许通过其将衣物装入到旋转桶30中的衣物放入口11。衣物放入口11通过安装在机壳10的前侧上的门12被打开和关闭。 
供水管50安装在桶20的上方,以给桶20供应洗涤水。供水管50的一端连接到外部水源(未示出),供水管50的另一端连接到洗涤剂分配装置52。 
洗涤剂分配装置52通过连接管54连接到桶20。通过供水管50供应的水经洗涤剂分配装置52与洗涤剂一起被提供到桶20的内部。 
桶20由阻尼器78支撑。阻尼器78将机壳10的内部底表面连接到桶20的外表面。 
旋转桶30包括:圆柱形部分31;前板32,设置在圆柱形部分31的前侧; 后板33,设置在圆柱形部分31的后侧。前板32具有允许通过其装入和取出衣物的开口32a。后板33连接到用于传递电机40的动力的驱动轴42。 
多个通孔34穿过旋转桶30的圆周形成。多个升降器35安装在旋转桶30的内周表面上,以使衣物能够在旋转桶30旋转期间升降。 
驱动轴42设置在旋转桶30和电机40之间。驱动轴42的一端连接到旋转桶30的后板33,驱动轴42的另一端延伸到桶20的后侧壁的外部。当电机40驱动驱动轴42时,连接到驱动轴42的旋转桶30与驱动轴42一起旋转。 
轴承座70安装在桶20的后侧壁上,以可旋转地支撑驱动轴42。轴承座70包含铝合金。轴承座70可在通过注射成型形成桶20时被插入到桶20的后侧壁中。轴承72安装在轴承座70和驱动轴42之间,以使驱动轴42能够平稳地旋转。 
排水泵80、排水软管100和引导软管98设置在桶20的下侧。排水泵80将容纳在桶20中的水排放到机壳10的外部。排水软管100将桶20连接到排水泵80,从而将容纳在桶20中的水引入到排水泵80。引导软管98将由排水泵80抽出的水引导到机壳10的外部。 
以下,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排水软管的形状和操作机制。 
图3是示出图2的排水泵和排水软管的分解透视图。图4是沿着图3的I-I线截取的剖视图。图5是沿着图4的II-II线截取的剖视图。 
参照图2至图5,桶20的下侧通过排水软管100连接到排水泵80。容纳在桶20中的洗涤水经过排水软管100被引入到排水泵80中。 
排水泵80包括泵壳82、排水电机84和泡沫产生电机86。泵壳82容纳洗涤水。排水电机84结合到泵壳82的一端,以提供用于强制排放被引入到泵壳82中的洗涤水的动力。泡沫产生电机86在使容纳于泵壳82中的洗涤水循环到桶20的内部的过程中在洗涤水中产生泡沫。 
泵壳82包括洗涤水入口88、洗涤水出口89、空气出口92和洗涤水循环口94。洗涤水入口88允许容纳在桶20中的洗涤水通过其被引入到泵壳82中。洗涤水出口89允许引入到泵壳82中的洗涤水通过其被排出。空气出口92允许容纳在泵壳82中的空气通过其被排出。洗涤水循环口94引导洗涤水循环回到桶20中。 
洗涤水入口88通过排水软管100连接到桶20,以允许容纳在桶20中的洗涤水被引入到泵壳82的内部中。洗涤水出口89允许容纳在泵壳82中的洗 涤水通过引导软管98被排放到机壳10的外部。空气出口92允许在排水泵80抽出洗涤水时与洗涤水一起被引入到泵壳82中的空气被排放到泵壳82的外部。 
同时,排水泵80的过滤器96被设置为穿过前框架10a而被暴露。用户可通过抓握穿过前框架10a而被暴露的过滤器96来容易地更换过滤器96。 
排水软管100将桶20的下侧连接到排水泵80,从而将容纳在桶20中的水引入到排水泵80中。排水软管100包括第一连接部分110、第二连接部分120、褶皱部分130和截面减小部分150。第一连接部分110的一端连接到桶20的下端,用于引导容纳在桶20中的洗涤水,使得洗涤水被引入到排水软管100的内部。第二连接部分120设置在第一连接部分110的另一端,并被连接到洗涤水入口88,从而引导容纳在排水软管100中的洗涤水运动到排水泵80。褶皱部分130设置在第一连接部分110和第二连接部分120之间,以吸收由排水泵80或桶20产生的振动。截面减小部分150设置在第二连接部分120和褶皱部分130之间,以降低由排水软管100产生的异常噪声。 
第一连接部分110套接到形成在桶20的下端的软管连接部分22的外周表面。第二连接部分120套接到洗涤水入口88的外周表面。 
第一连接部分110的直径(D1)等于或大于第二连接部分120的直径(D2)。排水软管的直径从第一连接部分110到第二连接部分120逐渐减小,使得洗涤水在排水软管100的内部平稳地流动。 
为了将第二连接部分120固定并附着到洗涤水入口88同时防止在第二连接部分120和洗涤水入口88之间漏水,在第二连接部分120连接到洗涤水入口88的状态下将夹持件170结合到第二连接部分120的外周表面。稍后,将对夹持件170进行详细描述。 
褶皱部分130具有包括交替地设置的脊部(crest)132和谷部(trough)134的外观。当外部能量(诸如,振动)被传递到褶皱部分130时,脊部132和谷部134允许褶皱部分130的外观容易变形,使得外部能量在经过脊部132和谷部134时被有效地吸收。 
截面减小部分150被构造成通过减小排水软管100的一定区域处的通道的截面来阻碍经过该通道的气流从而降低由排水软管100产生的异常噪声。相对于洗涤水从第一连接部分110流动到第二连接部分120的方向,截面减小部分150包括:第一倾斜部分152,按照使排水软管100的截面减小的方 式倾斜;第二倾斜部分154,按照使排水软管100的截面增大的方式朝着与第一倾斜部分152的倾斜近似相对的一侧倾斜;平坦表面156,形成在第一倾斜部分152和第二倾斜部分154之间。 
这样的截面减小部分150被设置为凹陷结构,通过使排水软管100的上侧(排水软管100的上侧关于中心面(P1)与排水软管100的下侧对称地划分)的一部分沿着排水软管100的径向方向或者沿着重力方向凹入预定长度来获得所述凹陷结构。详细地讲,如图5中所示,截面减小部分150被设置为凹陷结构,通过使排水软管100的上侧的一部分沿着与洗涤水从第一连接部分110流动到第二连接部分120的方向垂直的方向凹入来获得所述凹陷结构。 
排水软管100的其中形成有截面减小部分150的部分的截面(A1)关于中心面(P1)在水平方向不对称,其中,所述中心面(P1)水平地经过排水软管100的未形成截面减小部分150的部分的截面(A2)的中心(C)。 
在排水软管100的内部设置有洗涤水通道102及空气通道104。洗涤水通道102允许在排水操作或旋转脱水操作期间与衣物分离的洗涤水或湿气被引入到洗涤水通道102中,并流经洗涤水通道102。空气通道104形成在洗涤水通道102的上部,以允许容纳在桶20或泵壳82中的空气被引入到空气通道104中,并流经空气通道104。截面减小部分150连同洗涤水通道102将空气通道104划分成第一空气通道104a和第二空气通道104b,以防止从桶20引入到第一空气通道104a的空气流动到第二空气通道104b,并防止从泵壳82引入到第二空气通道104b的空气流动到第一空气通道104a。即,截面减小部分150用作阻断空气在排水软管100的内部流动的阻隔部分。 
平坦表面156的高度(H1)在第一倾斜部分152和第二倾斜部分154之间保持不变。高度(H1)被设置为等于或低于流经洗涤水通道102的洗涤水的水位(H2)。在这种构造中,空气通道104被分隔成第一空气通道104a和第二空气通道104b,从而防止第一空气通道104a与第二空气通道104b连通。此外,气流被平坦表面156阻断。 
由于平坦表面156的高度(H1)在第一空气通道104a和第二空气通道104b之间保持不变,因此通过截面减小部分150将第一空气通道104a与第二空气通道104b稳定地分开和阻隔。为了将第一空气通道104a与第二空气通道104b稳定地分开,平坦表面156的高度(H1)(或者排水软管100的具有 截面减小部分150的部分的直径)被设置为等于或大于第二连接部分120的直径(D2)的四分之一且小于或等于第二连接部分120的直径(D2)的四分之三。 
如上所述,截面减小部分150形成在排水软管100的预定部分处,从而防止从排水软管100产生共振或湍流时引起异常噪声。 
排水软管100被设置为两端敞开(即,第一连接部分110和第二连接部分120敞开)的管的形式。与在两端敞开的管中产生共振的条件相关的变量包括施加到管的外部噪声源的频率以及共振管的长度。例如,如果管长,则在管中产生共振的频率减小,如果管短,则在管中产生共振的频率增大。 
当假设排水软管100被看作是允许空气流经的管且桶20被看作是洗衣机1中的外部噪声源时,如果由排水泵80或桶20的旋转产生的噪声的频率不变,则可通过仅调节排水软管100中容许气流的长度(L1)以形成与由排水泵80或桶20的旋转产生的噪声的频率不匹配的频带来防止共振。 
如上所述,截面减小部分150将空气通道104(允许容纳在排水软管100中的空气被引入到空气通道104中并流经空气通道104)分隔成彼此隔开的第一空气通道104a和第二空气通道104b,对空气通道104的这种分隔改变了排水软管100中气流的长度。即,截面减小部分150将在排水软管100中未形成截面减小部分150时所获得的容许气流的长度(L1)变为第一空气通道104a的长度(L2)或第二空气通道104b的长度(L3)。 
第一空气通道104a的长度(L2)或第二空气通道104b的长度(L3)可通过改变截面减小部分150在排水软管100上的形成位置或者排水软管100上的截面减小部分的数量而改变。因此,如果在洗衣机1内部引起共振的外部噪声源(诸如桶20)的频率是已知的,则通过调节截面减小部分150的布置位置或数量来降低由共振引起的噪声。 
此外,在排水操作或旋转脱水操作期间,存在于桶20内部的洗涤水和空气在彼此混合之后通过第一连接部分110被引入到排水软管100中并流经排水软管100。如果混合的洗涤水和空气行进的长度大,则出现湍流的可能性增加。 
截面减小部分150阻断通过第一连接部分110被引入到排水软管100中的空气流动,并且仅允许洗涤水朝着第二连接部分120流动,从而彼此混合的洗涤水和空气行进的实际距离减小,从而使洗涤水能够平稳地流动,同时 降低由于洗涤水和空气的混合物的流动而产生的湍流所引起的异常噪声。 
同时,排水软管100可通过注射成型而形成,并可包含具有优良的隔振和隔音性能的塑料,诸如,T.P.E(热塑性弹性体)、T.P.O(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T.P.U(热塑性聚氨酯)、T.P.A.E(聚酰胺热塑性弹性体)和T.P.E.E(聚酯热塑性弹性体),或者可包含具有优良的隔振和隔音性能的橡胶,诸如,E.P.D.M(三元乙丙橡胶)。包含这样的塑料或橡胶材料的排水软管100可柔性地变形,从而有效地吸收由排水软管100产生的振动或噪声能量。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排水软管的透视图。图7是沿着图6的III-III线截取的剖视图。图8是沿着图7的IV-IV线截取的剖视图。 
除了分隔件250以外,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排水软管200与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排水软管100具有相同的构造。由于在所有的附图中,相同的标号用于表示具有相同功能的相同元件,因此,将省略对相同标号的描述。 
参照图6至图8,排水软管200包括分隔件250,分隔件250设置在第二连接部分120和褶皱部分130之间,用于降低由排水软管200产生的异常噪声。 
分隔件250被构造成减小排水软管200的通道的预定部分的截面,以阻碍在该通道中流动的气流。相对于洗涤水从第一连接部分110流动到第二连接部分120的方向,分隔件250包括:第一倾斜部分252,按照使排水软管200的截面减小的倾斜方式形成;第二倾斜部分254,按照使排水软管200的截面增大的倾斜方式形成在与第一倾斜部分252的倾斜近似相对的一侧;平坦表面256,形成在第一倾斜部分252和第二倾斜部分254之间。 
通过使排水软管200的上侧(排水软管200的上侧关于中心面(P2)与排水软管200的下侧对称地划分)的内周表面沿着排水软管200的径向方向或者沿着重力方向延伸预定长度来提供这样的分隔件250。 
排水软管200的具有分隔件250的部分的截面(A3)关于中心面(P2)在水平方向不对称,其中,所述中心面(P2)与地面平行地经过排水软管200的不具有分隔件250的部分的截面(A4)的中心(C)。 
分隔件250连同洗涤水通道102将设置在洗涤水通道102上部的空气通道104分成第一空气通道104a和第二空气通道104b。分隔件250将空气通道104分成第一空气通道104a和第二空气通道104b,以防止从桶20引入到第 一空气通道104a的空气流动到第二空气通道104b,并防止从泵壳82引入到第二空气通道104b的空气进入第一空气通道104a中。 
平坦表面256的高度(H3)在第一倾斜部分252和第二倾斜部分254之间保持不变。高度(H3)被设置为等于或低于流经洗涤水通道102的洗涤水的水位(H4)。在这种构造中,第一空气通道104a和第二空气通道104b被分隔件250分开,以防止第一空气通道104a与第二空气通道104b彼此连通,并且气流被平坦表面256阻断。 
由于平坦表面256的高度(H3)在第一空气通道104a和第二空气通道104b之间保持不变,因此通过分隔件250将第一空气通道104a与第二空气通道104b稳定地分开和阻隔。为了将第一空气通道104a与第二空气通道104b稳定地分开,平坦表面256的高度(H3)(或者排水软管200的具有分隔件250的部分的直径)被设置为等于或大于第二连接部分120的直径(D2)的四分之一且小于或等于第二连接部分120的直径(D2)的四分之三。 
如上所述,分隔件250形成在排水软管200的预定部分处,从而防止从排水软管200产生共振或湍流时所引起的异常噪声。防止异常噪声的机制与根据前述实施例的机制相同。因此,将省略对防止异常噪声的机制的详细描述。 
图9A是示出在没有使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排水软管的情况下在旋转脱水操作期间产生的噪声的曲线图,图9B是示出在使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排水软管的情况下在旋转脱水操作期间产生的噪声的曲线图。曲线图的横轴表示由排水软管100的振动所引起的噪声的频率(Hz),曲线图的纵轴表示根据频率(Hz)的噪声(dB)。 
参照图9A和图9B,在利用包括截面减小部分150的排水软管100执行旋转脱水操作时产生的噪声小于在利用不具有截面减小部分150的普通排水软管执行旋转脱水操作时产生的噪声小。频率为120Hz处的噪声对应于由排水软管产生的异常噪声。对于频率120Hz,与在未使用排水软管100的情况下在旋转脱水操作中产生的噪声相比,在使用排水软管100的情况下在旋转脱水操作中产生的噪声显著降低15dB或15dB以上。这证明在排水软管100中没有出现引起异常噪声的共振或湍流。 
尽管未示出,但是截面减小部分150或分隔件250不仅可应用于滚筒式洗衣机,而且还可应用于具有波轮的全自动洗衣机,在全自动洗衣机中,截 面减小部分150或分隔件250可被结合到排水泵以降低噪声。 
图10A示出了图3的夹持件的前侧视图,图10B示出了图3的夹持件的后侧视图。图11是示出将夹持件固定地附着到排水软管以使排水软管与排水泵紧密接触的过程的视图。 
参照图3、图10A和图10B及图11,夹持件170包括:把手部分172,操作者将外力施加到该把手部分172;卷绕部分174,连接到把手部分172,以沿排水软管100的径向方向弹性地压迫排水软管100;延伸部分176,从卷绕部分174的一端延伸。 
把手部分172的端部被设置为钩的形式。把手部分172设置有通过外力而被压迫的压迫表面173。如果将力施加到压迫表面173,则把手部分172在沿着把手部分172被压迫的方向旋转的同时运动,使得夹持件170的直径增大。如果施加到压迫表面173的力被释放,则把手部分172在沿着与把手部分172被压迫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的同时运动,夹持件170的直径减小。 
卷绕部分174包括诸如卷簧的弹性构件。卷绕部分174在与第二连接部分120接触的同时弹性地压迫第二连接部分120,使得洗涤水入口88的外周表面与第二连接部分120的内周表面在彼此接触的同时彼此结合。因此,防止排水软管100和泵壳82之间的连接部分漏水。 
延伸部分176从卷绕部分174的一端沿着卷绕部分174的切线方向延伸预定长度。参照图10B,延伸部分176的末端和卷绕部分174的中心之间的距离(R2)大于卷绕部分174的半径(R1)。延伸部分176沿着卷绕部分174的切线方向的延伸防止在利用夹持件170将排水软管100结合到泵壳82的过程中排水软管100的外周表面被延伸部分176损坏。 
参照图11,将排水软管100固定到泵壳82的过程如下。首先,将夹持件170设置在排水软管100的第二连接部分120的外周表面上,然后将第二连接部分120结合到泵壳82的洗涤水入口88。之后,在随着压迫力被施加到把手部分172的压迫表面173而使夹持件170的直径增大的状态下,夹持件170旋转,以沿着排水软管100结合到泵壳82的方向线性地运动。最后,如果将压迫力从压迫表面173释放,则夹持件170的直径减小,从而将夹持件170固定地附着到排水软管100的外周表面。 
尽管未示出,但是夹持件170除可被用于固定排水软管100之外还可被用于固定普通软管。 
尽管已经示出并描述了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其范围的本公开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改变。 

Claims (15)

1.一种洗衣机,所述洗衣机包括:
机壳;
桶,设置在机壳内部,以容纳洗涤水;
排水泵,设置在桶的下侧,以排放容纳在桶中的洗涤水;
第一排水软管,将桶连接到排水泵,以允许容纳在桶中的洗涤水被引入到排水泵中;
第二排水软管,将引入到排水泵中的洗涤水引导到机壳的外部,
其中,第一排水软管包括:
通道,允许洗涤水和空气经过;
截面减小部分,被构造成使所述通道的预定部分的截面减小,以阻碍经过所述通道的气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衣机,其中,在第一排水软管的内部设置有:洗涤水通道,允许容纳在桶中的洗涤水被引入到所述洗涤水通道中并流经所述洗涤水通道;空气通道,形成在所述洗涤水通道的上部,以允许容纳在桶或排水泵中的空气被引入到所述空气通道中并流经所述空气通道,
其中,所述截面减小部分将所述空气通道分成至少两个分开的空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洗衣机,其中,所述空气通道包括:
第一空气通道,允许容纳在桶中的空气被引入到所述第一空气通道中;
第二空气通道,允许容纳在排水泵中的空气被引入到所述第二空气通道中,
其中,截面减小部分将第一空气通道与第二空气通道阻隔开,以防止第一空气通道与第二空气通道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洗衣机,其中,第一排水软管的形成有截面减小部分的那一部分的截面关于中心面在水平方向不对称,所述中心面与地面平行地经过第一排水软管的其余部分的截面的中心。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洗衣机,其中,所述第一排水软管包括:
第一连接部分,连接到桶;
第二连接部分,连接到排水泵,
其中,与第一连接部分相比,截面减小部分形成在更靠近第二连接部分的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洗衣机,其中,所述第一排水软管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之间的褶皱部分,
其中,截面减小部分形成在褶皱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洗衣机,其中,所述截面减小部分具有凹陷结构,通过使第一排水软管的上侧的一部分沿着第一排水软管的径向方向凹入来获得所述凹陷结构,第一排水软管的上侧关于中心面与第一排水软管的下侧对称地划分,所述中心面与地面平行地经过第一排水软管的未形成截面减小部分的那一部分的截面的中心。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洗衣机,其中,所述截面减小部分包括高度不变的平坦表面,使得第一空气通道和第二空气通道通过截面减小部分被稳定地分开。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洗衣机,其中,所述平坦表面的高度等于或大于第二连接部分的直径的四分之一且小于或等于第二连接部分的直径的四分之三。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洗衣机,其中,所述截面减小部分被设置为分隔件,所述分隔件从第一排水软管的上侧的内周表面向下延伸,第一排水软管的上侧关于中心面与第一排水软管的下侧对称地划分,所述中心面与地面平行地经过第一排水软管的未形成截面减小部分的那一部分的截面的中心。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洗衣机,其中,所述截面减小部分包括高度不变的平坦表面,使得第一空气通道和第二空气通道通过截面减小部分被稳定地分开。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洗衣机,其中,所述平坦表面的高度等于或大于第二连接部分的直径的四分之一且小于或等于第二连接部分的直径的四分之三。
13.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洗衣机,所述洗衣机还包括夹持件,所述夹持件结合到第二连接部分的外周表面,以施加压迫力,使得第二连接部分的内周表面压靠在排水泵的一端的外周表面上,同时与排水泵的一端的外周表面紧密接触,
其中,所述夹持件包括:
把手部分,设置有通过外力而被压迫的压迫表面;
卷绕部分,连接到把手部分,以沿着第一排水软管的径向方向压迫第二连接部分;
延伸部分,从卷绕部分的一端沿着卷绕部分的切线方向延伸。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洗衣机,其中,当将压迫力施加到把手部分时,卷绕部分的直径增大,当将压迫力从把手部分释放时,卷绕部分的直径减小。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衣机,其中,第一排水软管包括:
第一端子,连接到桶,并具有第一截面;
第二端子,连接到排水泵,并具有第二截面;
凹槽部分,向着第一排水软管的内部形成,凹槽部分的截面小于第二截面。
CN2012202270533U 2011-05-18 2012-05-18 具有排水软管的洗衣机 Expired - Lifetime CN20274483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1-0046995 2011-05-18
KR1020110046995A KR20120129004A (ko) 2011-05-18 2011-05-18 배수호스와 이를 가지는 세탁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744831U true CN202744831U (zh) 2013-02-20

Family

ID=46044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227053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744831U (zh) 2011-05-18 2012-05-18 具有排水软管的洗衣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080275B2 (zh)
EP (1) EP2524992B1 (zh)
KR (1) KR20120129004A (zh)
CN (1) CN202744831U (zh)
WO (1) WO2012157899A2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74500A (zh) * 2018-10-19 2020-04-28 青岛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排水结构及采用该结构的洗衣机
CN113677249A (zh) * 2019-04-25 2021-11-1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洗碗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33139B1 (ko) * 2012-01-10 2018-12-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드럼 세탁기
JP6153843B2 (ja) * 2013-10-18 2017-06-28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ドラム式洗濯機
KR102480314B1 (ko) * 2015-06-23 2022-12-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드레인호스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조화기
KR20200022690A (ko) * 2018-08-23 2020-03-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세탁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817130A (en) * 1956-06-04 1957-12-24 Roberts Fred Thomas Hose clamp
US2922526A (en) * 1956-09-04 1960-01-26 Whirlpool Co Drain funnel
US2983130A (en) * 1960-07-19 1961-05-09 Gen Electric Clothes washing machine having drain pump system
US2986913A (en) * 1960-10-10 1961-06-06 Gen Electric Vertical-axis washing and centrifuging machine
US3012429A (en) * 1960-12-19 1961-12-12 Gen Electric Pumping system for clothes washing machines and the like
US3568789A (en) * 1969-06-09 1971-03-09 Gen Electric Noise baffl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washing appliance
JPS5083846U (zh) * 1973-10-17 1975-07-18
JPS584279B2 (ja) 1973-11-28 1983-01-25 バブコツク日立株式会社 サイセイシキネツコウカンキ
US3889697A (en) * 1973-12-17 1975-06-17 Gen Electric Aeration drain plug for dishwashers
US3954116A (en) * 1975-04-01 1976-05-04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ound-dampening connection
DE2712093C3 (de) * 1977-03-19 1980-12-18 G. Bauknecht Gmbh, 7000 Stuttgart Waschmaschine oder Waschtrockner
IT1181078B (it) * 1984-11-20 1987-09-23 Zanussi Elettrodomestici Macchina lavabiancheria
JPS62101495A (ja) 1985-10-29 1987-05-11 Nippon Kogaku Kk <Nikon> 熱転写用受像シ−ト
JPS62101495U (zh) * 1985-12-17 1987-06-27
JPH03177692A (ja) * 1989-12-01 1991-08-01 Noriatsu Kojima 排水立て管継手
DE29702253U1 (de) * 1997-02-10 1997-04-03 Hanning Elektro Werke Pumpe für Waschmaschinen, Wäschetrockner, Geschirrspülmaschinen u.dgl.
KR19990019297A (ko) 1997-08-29 1999-03-15 전주범 Pcb기판의 포장방법과 그 고정프레임
KR19990019297U (ko) * 1997-11-18 1999-06-15 전주범 세탁기의 배수호스 결합장치
DE19752296A1 (de) * 1997-11-26 1999-05-27 Aeg Hausgeraete Gmbh Trommelwaschmaschine
DE69922946T2 (de) * 1999-02-08 2005-12-08 Arcelik A.S., Tuzla Waschmaschine mit unterdrückung des lärms der entleerungspumpe
KR20010070620A (ko) 2001-05-28 2001-07-27 서대하 엘보우관이 연결되는 배수관의 소음방지장치
DE20113228U1 (de) * 2001-08-09 2001-10-25 Whirlpool Co Geschirrspülmaschine mit Sprüharmen, Spülbehälter, Heizung und Umwälzpumpe
JP2003113990A (ja) * 2001-10-04 2003-04-18 Sekisui Chem Co Ltd 排水管路およびこの排水管路に用いる配管材
KR100672318B1 (ko) * 2005-02-25 2007-01-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세탁기
KR101165628B1 (ko) 2005-07-29 2012-07-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세탁기의 배수용 벨로우즈관
ATE477433T1 (de) * 2007-02-07 2010-08-15 Electrolux Home Prod Corp Schwingungsisolierte montage oder pumpeneinheit für haushaltsgerät
KR20080071542A (ko) 2008-07-15 2008-08-04 최의영 저소음 배수관
IT1394512B1 (it) 2009-06-22 2012-07-05 Meccanica Generale Srl Macchina lavatrice o lavasciugatrice con sistema di ricircolo.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74500A (zh) * 2018-10-19 2020-04-28 青岛海尔滚筒洗衣机有限公司 一种排水结构及采用该结构的洗衣机
CN113677249A (zh) * 2019-04-25 2021-11-19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洗碗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080275B2 (en) 2015-07-14
EP2524992B1 (en) 2018-07-04
US20120291498A1 (en) 2012-11-22
KR20120129004A (ko) 2012-11-28
EP2524992A2 (en) 2012-11-21
EP2524992A3 (en) 2013-09-11
WO2012157899A2 (en) 2012-11-22
WO2012157899A3 (en) 2013-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744831U (zh) 具有排水软管的洗衣机
CN104746308B (zh) 一种内藏洗涤剂盒的洗衣机
KR20130016932A (ko) 세탁기
KR20100011255A (ko) 세제용해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세탁기
KR20150090768A (ko) 복수 개의 터브를 구비하는 세탁기
US20210404105A1 (en) Laundry treating apparatus
CN105821619B (zh) 洗衣机
CN102587091A (zh) 排水软管和具有该排水软管的洗涤机
CN103031699A (zh) 排水泵及具有该排水泵的洗衣机
CN102345224A (zh) 洗衣机
CN105316890A (zh) 洗衣机
CN105422472B (zh) 吸水泵
US11306428B2 (en) Laundry treating apparatus
EP3690112B1 (en) Laundry treating apparatus
JP2009213801A (ja) ドラム式洗濯機
US11214912B2 (en) Automatic detergent supply device and washing machine having the same
US5858220A (en) Filter for a washing machine
KR102448494B1 (ko) 세탁기
RU2672030C2 (ru) Стиральная машина
EP2631348B1 (en) Draining device for a washing machine and washing machine
US11105035B2 (en) Washing machine
KR101192193B1 (ko) 전자동 세탁기의 듀얼세제 투입장치
US20240026594A1 (en) Laundry treating apparatus
CN210262376U (zh) 一种投放盒弹出装置
KR100293871B1 (ko) 세탁기의펄세이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