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69557U - 车辆座椅靠背 - Google Patents

车辆座椅靠背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669557U
CN202669557U CN2012202552046U CN201220255204U CN202669557U CN 202669557 U CN202669557 U CN 202669557U CN 2012202552046 U CN2012202552046 U CN 2012202552046U CN 201220255204 U CN201220255204 U CN 201220255204U CN 202669557 U CN202669557 U CN 2026695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seat
strut member
seat back
rear wall
central we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25520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吉德·阿雷菲
肖恩·安东尼·狄克逊
迈克尔·梅多罗
乔纳森·安德鲁·莱恩
卡勒德·阿亚席
詹姆斯·帕特里克·克雷顿
瓦尼娅·切马洛维奇
丹尼尔·费雷蒂
罗伯特·莫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Original Assignee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filed Critical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6695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66955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靠背,具有第一和第二支撑件,每个支撑件都具有中心腹板和从中心腹板延伸出来的后壁。座椅基座与第一和第二支撑件可操作地连接。座椅倾斜芯使座椅基座与第一和第二支撑件可操作地连接。第一和第二支撑件的剪切中心沿着第一和第二支撑件的中心腹板和后壁的内拐角连接部分延伸并延伸到座椅基座中。本实用新型的座椅靠背具有优化的构造,为乘客提供了安全性、易于制造并且使用最少的材料,从而得到坚固且重量轻的车辆座椅。

Description

车辆座椅靠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总的来说涉及包括具有集成座椅倾斜芯的支撑件的车辆座椅靠背。该车辆座椅靠背有效地将负载力传递至车辆框架,从而使车辆座椅靠背的重量和尺寸最小化。
背景技术
车辆座椅通常包括靠背支撑件,以使乘客舒适并在冲撞事件中保护乘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靠背,其具有能够为乘客提供安全性且重量轻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包括具有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车辆座椅靠背,每一个支撑件都具有中心腹板和从中心腹板延伸出来的后壁。座椅基座与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可操作地连接。座椅倾斜芯可操作地使座椅基座与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连接。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剪切中心沿着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中心腹板和后壁的内拐角连接部分延伸并延伸到座椅基座中。
优选地,后壁包括沿着后壁的纵向延伸的沟槽。
优选地,该车辆座椅靠背包括:支撑凸缘,从后壁的内边缘延伸出来。
优选地,该车辆座椅靠背包括:上横向支撑件和下横向件,上横向支撑件和下横向件与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一起形成撞击区域开口。
优选地,该车辆座椅靠背包括:前壁,从中心腹板延伸出来,前壁具有从前壁延伸出来的前缘。
优选地,前壁包括基本凸出的构造,而后壁包括基本凹陷的构造。
优选地,车辆座椅靠背的顶部包括带圆齿的上横向支撑件。
优选地,车辆座椅靠背的底部包括下横向件,下横向件包裹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包括具有第一和第二支撑件的车辆座椅靠背,第一和支撑件第二支撑件均具有中心腹板。带圆齿的上横向件在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之间延伸。后壁沿着中心腹板延伸。横向负载力被施加给车辆座椅靠背,使剪切中心沿着通过后壁和中心腹板的连接所限定的内拐角延伸并延伸到座椅基座中。
优选地,后壁包括沿着后壁的纵向延伸的沟槽。
优选地,该车辆座椅靠背包括:支撑凸缘,从后壁的内边缘延伸出来。
优选地,中心腹板包括凹陷部分。
优选地,该车辆座椅靠背包括:前壁,从中心腹板延伸出来,前壁具有从前壁延伸出来的前缘。
优选地,前壁包括基本凸出的构造,而后壁包括基本凹陷的结构。
优选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与带圆齿的下横向件可操作地连接。
优选地,车辆座椅靠背的底部包括下横向件,下横向件包裹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包括具有上横向件的车辆座椅靠背,上横向件具有带圆齿的前向部分。下横向件包括带圆齿的后向部分。通过上横向件和下横向件连接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并且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包括与座椅倾斜芯连接的中心腹板。横向力被施加给车辆座椅靠背,使剪切中心沿着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中心腹板和后壁的内拐角连接部分延伸并延伸到座椅基座中。
优选地,后壁包括沿着后壁的纵向延伸的沟槽。
优选地,上横向件和下横向件与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一起形成撞击区域开口。
优选地,该车辆座椅靠背包括:前壁,从中心腹板延伸出来,前壁具有从前壁延伸的前缘。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沿着剪切中心负载路径将撞击负载通过车辆座椅靠背件向下引导至座椅倾斜芯并最终到达座椅和车辆框架,从而为乘客提供了安全性。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座椅易于制造且使用最少的材料,从而得到坚固且重量轻的车辆座椅。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研究以下说明书、权利要求和附图之后,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它方面、目的和特征。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在附图中:
图1是设置在车辆内部的车辆座椅的俯视立体图;
图2是图1的车辆座椅的俯视立体图;
图3是图2的车辆座椅的侧面正视图;
图4是拆除盖和坐垫的车辆座椅的俯视立体图;
图5是车辆座椅靠背的俯视立体图;
图6是图5的车辆座椅靠背的分解俯视立体图;
图7是车辆座椅靠背件的外侧俯视立体图;
图8A是图7的车辆座椅靠背件的侧面正视图;
图8B是在图8A中的线B处截取的俯视截面图;
图8C是在图8A中的线C处截取的俯视截面图;
图8D是在图8A中的线D处截取的俯视截面图;
图8E是在图8A中的线E处截取的俯视截面图;
图8F是在图8A中的线F处截取的俯视截面图;
图9是图7的车辆座椅靠背件的内侧俯视立体图;
图10是图7的车辆座椅靠背件的内侧正视图;
图11是示出撞击区的车辆座椅靠背件的前正视图;
图12是图11的车辆座椅靠背的俯视立体图;以及
图13是具有所示剪切中心负载路径的车辆座椅靠背的侧面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出于说明的目的,词语“上”“下”“右”“左”“后”“前”“垂直”“水平”及其派生词语应当依据图1中所定向的实用新型。然而,应理解的是除非明确作出相反说明,本实用新型可呈现各种替代的定向。还应理解的是在附图中显示和在下列说明书中说明的具体设备和工艺仅仅为权利要求书中的权利要求所设定的创造性概念的示例性实施例。因此,涉及这里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具体尺寸和其它物理特征不应视为限定,除非权利要求中作了其他明示。
参照图1至图13,参考标号10通常表示具有限定座椅组件9的座椅11和座椅靠背13的车辆。座椅靠背13包括具有中心腹板14的车辆座椅靠背件12A。前壁16从中心腹板14延伸出来。后壁18沿着中心腹板14的后边缘20的大部分延伸。车辆座椅靠背件12A的剪切中心负载路径22靠近通过中心腹板14和后壁18的连接所限定的车辆座椅靠背件12A的内拐角24进行设置,并且基本沿着后壁18的纵向延伸。
如图2所示,座椅靠背13包括第一支撑件或车辆座椅靠背件12A和第二支撑件或车辆座椅靠背件12B。第二车辆座椅靠背件12B相对于第一车辆座椅靠背件12A具有镜像结构。在整个说明书中,将讨论第一车辆座椅靠背件12A的特征。然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理解,除非另有表示,否则第二车辆座椅靠背件12B中也具有相同特征。
再次参照图1和图2,车辆座椅靠背件12A通常设计成在车辆10的内部用于车辆10的前驾驶座椅、前乘客座椅或者后座椅。座椅组件9通常包括车辆座椅靠背件12A以及具有坐垫31和头枕32的座椅基座30。可以想到,正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可以手动或自动地调节整个座椅11。座椅组件9通常被设计为用于使乘客舒适并且在撞击事件中容纳和保护乘客。为了帮助适应乘客的背部,车辆座椅靠背件12A的前壁16的下部34包括充分凸出的构造来与乘客的背部相一致。前壁16的上部36稍微向前弯曲以提供凹陷结构。此外,当从后面观察时,车辆座椅靠背件12A的后壁18的下部38包括基本凹陷的结构。后壁18的上部39(图3)具有通常为线性的构造。车辆座椅靠背件12A的大致轮廓使乘客舒适并为乘客后背提供支撑,同时使座椅组件9所需的总空间最小。此外,不但通常将第一和第二车辆座椅靠背件12A、12B设计成与乘客背部的形状一致并在正常使用时为乘客背部提供充分支撑,而且第一和第二车辆座椅靠背件12A、12B还有助于在撞击事件中保护乘客。
如图3和图4所示,车辆座椅靠背件12A的中心腹板14包括位于中心腹板14的前边缘41和后边缘20之间通常凹陷的部分40。凹陷部分40为车辆座椅靠背件12A整体提供了额外的结构完整性。通过没有延伸到中心腹板14的外围之外的连续倾斜台45来限定凹陷部分40。凹陷部分40包括用于将各种机械装置固定至车辆座椅靠背件12A的多个孔和连接点,来实现包括气囊展开、腰部支撑、座椅靠背倾斜等的辅助功能。车辆座椅靠背件12A的底部44在构造上通常深于车辆座椅靠背件12A的顶部46。换句话说,当从侧面看时,第一和第二车辆座椅靠背件12A、12B的顶部46窄于第一和第二车辆座椅靠背件12A、12B的底部44。当从侧面观察时,凹陷部分40通常在第一和第二车辆座椅靠背件12A、12B的底部44处较宽而在第一和第二车辆座椅靠背件12A、12B的顶部46处较窄。
第一和第二车辆座椅靠背件12A、12B的每一个都包括座椅倾斜芯孔48(图5),该孔用于容纳可操作地使座椅基座30与第一和第二车辆座椅靠背件12A、12B连接的座椅倾斜芯49A、49B。第一和第二车辆座椅靠背件12A、12B的顶部46包括用于与上横向支撑件52连接的成角顶点50。座椅倾斜芯孔48只稍稍大于座椅倾斜芯49A、49B,并且通过激光焊接操作而连接至座椅倾斜芯。在所示实施例中,座椅倾斜芯孔48的直径大约为60mm。每个座椅倾斜芯49A和49B都被设计成接收沿着剪切中心负载路径22向下引导的负载,并将这些负载直接传递至座椅基座30。
再次参照图4,上横向支撑件52包括通常为带圆齿的中间部分54,其用于容纳乘客的上背区域。上横向支撑件52包括用于容纳导套的孔56,而导套又用于容纳从头枕32向下延伸的头枕支柱。此外,上横向支撑件52包括用于与第一和第二车辆座椅靠背件12A、12B连接的下凸缘区60。第一和第二车辆座椅靠背件12A、12B的顶部46还包括用于与上横向支撑件52连接并固定至上横向支撑件52的杯形区62。第一和第二车辆座椅靠背件12A、12B、上横向支撑件52以及下横向件80中的每一个都可以以各种方式进行固定,诸如通过机械紧固件、焊接等。第一和第二车辆座椅靠背件12A、12B的前壁16包括前缘96,其从前壁16突出并为前壁16提供了额外的结构完整性。杯形区62通常通过前向固定凸缘64和后向固定凸缘66来限定。
现在参照图5和图6,下横向件80在第一和第二车辆座椅靠背件12A、12B之间延伸,并包裹第一和第二车辆座椅靠背件12A、12B中的每一个的底部44。下横向件80通常限定沟槽82,该沟槽用于容纳穿过其中延伸的各种机械装置,包括座椅倾斜芯49A、49B以及在座椅倾斜芯49A、49B之间延伸的拉杆51。座椅倾斜芯49A、49B经由激光焊接分别与第一和第二车辆座椅靠背件12A、12B直接连接。座椅倾斜芯49A、49B提供从第一和第二车辆座椅靠背件12A、12B至座椅基座30的直接连接。
再次参照图5和图6,下横向件80包括加宽的端部84,其用于容纳并保持第一和第二车辆座椅靠背件12A、12B。第一和第二车辆座椅靠背件12A、12B中的每一个的底部44都放置在下横向件80的加宽端部84中。第一和第二车辆座椅靠背件12A、12B包括位于底部44的间隙85,该间隙将前壁16和后壁18分隔开。后壁18通常包括沿着后壁18的纵向延伸的沟槽88。沟槽88为后壁18的纵向范围提供了额外的结构完整性。第一和第二车辆座椅靠背件12A、12B、上横向支撑件52以及下横向件80通常限定了座椅靠背框架89。
如图7至图10所示,车辆座椅靠背件12A的后壁18包括连接边缘90和内边缘92。后壁18在连接边缘90处与中心腹板14连接。内边缘92包括支撑凸缘94。支撑凸缘94被示为与后壁18垂直地延伸。然而,可以想到,支撑凸缘94可以以各种角度从后壁18延伸出来。此外,前壁16包括向内翻转的前缘96。车辆座椅靠背件12A的剪切中心负载路径22靠近通过中心腹板14和后壁18的连接所限定的内拐角24进行设置。剪切中心负载路径22基本沿着后壁18的纵向延伸。剪切中心负载路径22通常被限制到在中心腹板14、后壁18以及在前边缘41和内边缘92之间延伸的无形界限99之间所限定的空间。在后部撞击事件中,乘客的身体被猛推入座椅11中。由此产生的力沿着剪切中心负载路径22通过座椅靠背13向下传递至座椅倾斜芯49A、49B,其中力被传递至座椅基座30。
现在参照图8B至8F并且如上所述,第一和第二车辆座椅靠背件12A、12B的深度通常从第一和第二车辆座椅靠背件12A、12B的顶部46到第一和第二车辆座椅靠背件12A、12B的底部44增加。注意,剪切中心负载路径22保持位于第一和第二车辆座椅靠背件12A、12B的内拐角24处。更具体地,由于剪切中心负载路径22沿着第一和第二车辆座椅靠背件12A、12B向下延伸,所以剪切中心负载路径22保持在通常由中心腹板14和后壁18的连接所限定的位置并且不会延伸至中心腹板14和后壁18的连接部分的外拐角102。
现在参照图11和12,座椅靠背通常形成乘客后部撞击区域开口104,其接收在后部撞击期间与乘客相关的负载。撞击区域开口104基本均匀并且通常在座椅基座30的侧面之间等距离间隔。可以想到,设置在座椅靠背上的垫会将与后部撞击相关的负载均匀地分布在第一车辆座椅靠背件12A、第二车辆座椅靠背件12B、上横向支撑件52和下横向件80上。乘客后部撞击区域开口104的优化使得包括第一车辆座椅靠背件12A、第二车辆座椅靠背件12B、上横向支撑件52和下横向件80的支撑件能够由非常薄的金属构造。构造这些支撑件的金属可以薄至0.9mm。金属可以被成形、模压等。
现在参照图13,第一和第二座椅靠背支撑件12A、12B被设计为沿着中心腹板14和后壁18的连接部分通过剪切中心负载路径22向下传递撞击力。如上所述,剪切中心负载路径22未延伸至中心腹板14和后壁18的连接部分的外拐角102。此外,剪切中心负载路径22包括与每个座椅倾斜芯49A和49B基本直接的对准,这提供了将负载从座椅靠背13均匀地传送至座椅基座30的优化座椅靠背构造。座椅倾斜芯49A和49B通常隔开大约450mm。优化的剪切中心负载路径22与座椅倾斜芯以+/-20mm的误差对准,并且通常集中在座椅基座30和座椅基座腿106上方以在前部和后部撞击事件期间抵御扭力。
如本文所公开的,通常将第一和第二车辆座椅靠背件12A、12B设计成在正常使用和撞击事件期间将力从乘客身体有效地传递至座椅基座30并最终传递至车辆10的框架。剪切中心负载路径22沿着第一和第二车辆座椅靠背件12A、12B的每一个延伸并保持基本恒定的方向,因为向下引导从乘客身体施加的力。更具体地,沿着剪切中心负载路径22将箭头RIL方向的后部撞击力通过第一和第二车辆座椅靠背件12A、12B向下引导至座椅倾斜芯49A、49B,从而将负载分配至座椅基座30并最终分配至车辆框架。类似地,沿着剪切中心负载路径22将箭头FIL方向的前部撞击负载通过第一和第二车辆座椅靠背件12A、12B向下引导至座椅倾斜芯并最终到达座椅和车辆10的框架。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座椅靠背13为乘客提供了安全性、易于制造并且使用最少的材料,从而得到坚固且重量轻的车辆座椅。
本文详细公开的车辆座椅靠背13具有优化构造,其消除了剪切中心负载路径22中的不连续性或不规律性。传统的座椅靠背设计包括在将负载传递至座椅基座之前在多个方向上偏离的剪切中心负载路径。此外,座椅靠背13架构以乘客为中心,并且为车辆座椅靠背13提供了额外的强度且有助于在撞击事件期间保护乘客。座椅靠背13利用激光焊接技术,使得可以用非常薄的金属(厚度为0.9mm)制造车辆座椅靠背件12A、12B。此外,传统座椅靠背通常采用多个部件来实现各种功能。本实用新型的座椅靠背13集成许多部件,使得总部件数、重量和构建座椅靠背13的成本最小。
应该理解,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内容的情况下,可以对上述结构进行变化和修改,并且可以进一步理解,除非另外指定,否则这些内容被权利要求所覆盖。

Claims (20)

1.一种车辆座椅靠背,包括:
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每一个支撑件都具有中心腹板和从所述中心腹板延伸出来的后壁;
座椅基座,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下方;以及
座椅倾斜芯,可操作地使所述座椅基座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剪切中心沿着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中心腹板和后壁的内拐角连接部分延伸并延伸到所述座椅基座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靠背,其中,所述后壁包括沿着所述后壁的纵向延伸的沟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靠背,包括:
支撑凸缘,从所述后壁的内边缘延伸出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靠背,包括:
上横向支撑件和下横向件,所述上横向支撑件和所述下横向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一起形成撞击区域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靠背,包括:
前壁,从所述中心腹板延伸出来,所述前壁具有从所述前壁延伸出来的前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座椅靠背,其中,所述前壁包括凸出构造,而所述后壁包括凹陷构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靠背,其中,所述车辆座椅靠背的顶部包括带圆齿的上横向支撑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靠背,其中,所述车辆座椅靠背的底部包括下横向件,所述下横向件包裹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底部。
9.一种车辆座椅靠背,包括:
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均具有中心腹板;
带圆齿的上横向件,在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延伸;以及
后壁,沿着所述中心腹板延伸,其中,施加给所述车辆座椅靠背的横向负载力使剪切中心沿着通过所述后壁和所述中心腹板的连接所限定的内拐角延伸并延伸到座椅基座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座椅靠背,其中,所述后壁包括沿着所述后壁的纵向延伸的沟槽。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座椅靠背,包括:
支撑凸缘,从所述后壁的内边缘延伸出来。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座椅靠背,其中,所述中心腹板包括凹陷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座椅靠背,包括:
前壁,从所述中心腹板延伸出来,所述前壁具有从所述前壁延伸出来的前缘。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座椅靠背,其中,所述前壁包括凸出构造,而所述后壁包括凹陷结构。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座椅靠背,其中,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与带圆齿的下横向件可操作地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座椅靠背,其中,所述车辆座椅靠背的底部包括下横向件,所述下横向件包裹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底部。
17.一种车辆座椅靠背,包括:
上横向件,具有带圆齿的前向部分;
下横向件,具有带圆齿的后向部分;以及
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通过所述上横向件和所述下横向件连接,并且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具有与座椅倾斜芯连接的中心腹板,其中,施加给所述车辆座椅靠背的横向力使剪切中心沿着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中心腹板和后壁的内拐角连接部分延伸并延伸到座椅基座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辆座椅靠背,其中,所述后壁包括沿着所述后壁的纵向延伸的沟槽。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辆座椅靠背,其中,所述上横向件和所述下横向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一起形成撞击区域开口。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车辆座椅靠背,包括:
前壁,从所述中心腹板延伸出来,所述前壁具有从所述前壁延伸的前缘。
CN2012202552046U 2011-06-03 2012-05-31 车辆座椅靠背 Expired - Lifetime CN20266955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3/152,667 US9511698B2 (en) 2011-06-03 2011-06-03 Vehicle seat back having support members with integrated recliner heart
US13/152,667 2011-06-0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669557U true CN202669557U (zh) 2013-01-16

Family

ID=472611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255204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669557U (zh) 2011-06-03 2012-05-31 车辆座椅靠背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511698B2 (zh)
CN (1) CN20266955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99899A (zh) * 2016-07-12 2018-01-19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折叠和斜倚的后排座椅系统
CN109017484A (zh) * 2018-07-13 2018-12-18 重庆延锋安道拓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骨架靠背连接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24586A1 (ja) * 2012-08-07 2014-02-13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座席シート
JP6129839B2 (ja) * 2012-08-07 2017-05-17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乗物用座席シート
US9428084B2 (en) 2012-09-03 2016-08-30 Ts Tech Co., Ltd. Seat frame for vehicle seat
JP6362948B2 (ja) * 2014-07-23 2018-07-25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
US10800296B2 (en) 2016-08-29 2020-10-13 Fisher & Company, Incorporated Seat recliner assembly with hollow cross member
KR102070021B1 (ko) 2018-05-02 2020-01-29 현대트랜시스(주) 차량의 시트 리클라이너
US11142103B2 (en) 2019-01-17 2021-10-12 Fisher & Company, Incorporated Cross member for seat recliner assembly
US10821929B2 (en) * 2019-03-29 2020-11-0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eat assembly with full seatback airba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96324B1 (en) 2002-04-19 2005-05-24 Adam Aircraft Industries Hybrid composite-metal energy absorbing seat
US20040113481A1 (en) * 2002-09-13 2004-06-17 Mohammad Saberan Vehicle seat frame
US6857698B2 (en) 2003-02-21 2005-02-22 Lear Corporation Seat side impact resistance mechanism
DE602004028715D1 (de) * 2003-03-31 2010-09-30 Ts Tech Co Ltd Sitzrückenlehnenrahmen für fahrzeugsitz
US20080019767A1 (en) 2004-11-30 2008-01-24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Structural Component Connection
JP4704116B2 (ja) * 2005-06-07 2011-06-15 難波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座席
JP4643480B2 (ja) * 2006-03-23 2011-03-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バックフレーム
JP5152196B2 (ja) 2007-11-20 2013-02-27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フレーム
US8371655B2 (en) 2008-10-20 2013-02-12 Nhk Spring Co., Ltd. Seat cushion frame structure of seat for vehicle and seat for vehicle with seat cushion frame structure
US8132862B2 (en) 2009-01-29 2012-03-13 Aisin Seiki Kabushiki Kaisha Seat back frame for vehicle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99899A (zh) * 2016-07-12 2018-01-19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折叠和斜倚的后排座椅系统
CN109017484A (zh) * 2018-07-13 2018-12-18 重庆延锋安道拓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骨架靠背连接结构
CN109017484B (zh) * 2018-07-13 2024-04-19 安道拓(重庆)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骨架靠背连接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306251A1 (en) 2012-12-06
US9511698B2 (en) 2016-1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69557U (zh) 车辆座椅靠背
CN202703356U (zh) 车辆座椅靠背件和车辆座椅靠背
CN101348088B (zh) 车辆用座椅
CN101844585B (zh) 车身构造
CN201154678Y (zh) 车辆座椅头枕插入物
CN101746296A (zh) 车座
US20100270834A1 (en) Vehicle seat and vehicle seat assembling method
US20090021061A1 (en) Vehicle seat
US10144324B2 (en) Seat back structure
EP3455100B1 (en) Vehicle seat
CN104781105A (zh) 车用座椅
JP7502673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CN109572506A (zh) 座椅靠背框架
US20040090099A1 (en) Process for precessing an infant seat body used in vehicles and the seat body obtained
CN205589020U (zh) 一种汽车二排座椅安装结构
CN102198814B (zh) 车辆后排座椅骨架
JP5760528B2 (ja) 車両用シート
WO2013105560A1 (ja) 車両用簡易シートのシートクッション構造
JP2010254104A (ja) ヘッドレスト
WO2020241810A1 (ja) 乗物用シート
CN208248027U (zh) 座椅坐垫结构体
KR102373069B1 (ko) 차량 좌석 등받이
US11052795B2 (en) Motor vehicle rear seat backrest provided with a stiffening plate
US8820842B2 (en) Vehicle seat with a support structure
JP4005821B2 (ja) 車両用リアシートのセンターヒンジ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