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91212U - 二辊立式轧机 - Google Patents

二辊立式轧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591212U
CN202591212U CN 201220046342 CN201220046342U CN202591212U CN 202591212 U CN202591212 U CN 202591212U CN 201220046342 CN201220046342 CN 201220046342 CN 201220046342 U CN201220046342 U CN 201220046342U CN 202591212 U CN202591212 U CN 2025912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ntering
roll
worm
depress
scre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04634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宏生
贾庆春
陈南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R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ER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ER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ER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04634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5912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5912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59121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duction Rolling/Reduction Stand/Operation Of Reduction Machin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二辊立式轧机,包括轧机底座、轧机机架和安装在轧机机架内的相互平行设置的两个竖立轧辊(3、2)以及轧辊间隙调整机构,其中:所述轧机底座(5)包括竖立端板(5-1)和分别与竖立端板(5-1)的四个角连接的水平横梁(52),该水平横梁(52)垂直于竖立端板并向同一方向延伸,所述轧机机架为浮动式机架(11),镶嵌在轧机底座的四个水平横梁中,所述轧辊间隙调整机构安装在轧机的传动侧或操作侧,在具有轧辊间隙调整机构的同一侧还设置有辊缝对中机构。本实用新型在进行两轧辊间隙调整的同时,能够使两轧辊的辊缝自动对中,设备简单,便于操作和检修;并换辊操作方便、快捷。

Description

二辊立式轧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二辊轧机,特别涉及能够对矩形钢、管材、棒材和型材进行轧制的二辊立式轧机。 
背景技术
二辊立式轧机包括:轧机底座和固定在轧机底座上的轧机机架,安装在轧机机架内相互平行设置的两个竖立轧辊和轧辊平衡机构及安装在轧机机架上的轧辊间隙调整机构。其中:轧机底座安装在地基上;轧机机架是一个具有空腔的长方体,在空腔长方体的四个长方形的壁上开有窗口,形成一个长方体形的空心框架;两个竖立轧辊分别通过轧辊轴承座相对于轧制中心线F-F(参见图8)垂直的平行地安装在轧机机架的空腔内,轧辊轴承座能够在轧机机架窗口内壁上进行水平位移调节。轧制时,轧件从轧机机架的输入侧进料,穿过两个轧辊之间的辊缝,由两个轧辊的辊身对轧件进行横向水平轧制,轧制后的轧件由轧机机架的输出侧输出。为保证轧辊轴承座在轧机机架窗口内壁上进行水平移动效果,在轧辊轴承座和轧机机架窗口内壁相配合的面设置有导向滑板。轧辊平衡机构是安装在两个轧辊的轴承座之间的弹性平衡部件,通过弹性平衡部件的弹性压缩量所具有的预紧反力,消除轧辊与轴承座和轴承座与轧辊间隙调整机构之间的间隙,减小轧件咬入时对轧辊的冲击。轧辊间隙调整机构为两个,用于调整两轧辊间隙,分别安装在轧机机架的传动侧和操作侧的端板上,由液压伺服缸或电动机传动丝杠螺母机构组成,该两套轧辊间隙调整机构分别对传动侧轧辊的轴承座、操作侧轧辊的轴承座进行相对等距离的移动,实现两轧辊间隙的调整,并保持两轧辊的辊缝中心不变。 
另外,为了实现在调节过程中两个轧辊相对同步等距离的位移,在上述两个轧辊间隙调整机构之间设置同步联锁机构,即:上述两个液压伺服缸设置有位移传感器或两个电动机、减速机通过离合器、同步轴相连接。轧制前,液压伺服缸的位移传感器发出信号或离合器分离,两个轧辊间隙调整机构分别单独动作,调节各自轧辊的初始位置,使两轧辊的辊缝中心设定在轧制中心线上;随后,两个液压伺服缸的位移传感器接收信号或离合器接合,两个轧辊间隙调整机构在线经同步轴相对于轧制中心线进行同步地等距离地位移两个轧辊。 
上述轧机的结构不足之处在于: 
所述轧辊间隙调整机构为分别移动两个轧辊,两个轧辊的移动通过位移传感器或离合器、同步轴进行同步联锁,在相对位移减小或增大两轧辊间隙的同时,对两个轧辊同步等距离移动进行调节控制,结构比较复杂,造价高; 
位于轧机操作侧端板上的轧辊间隙调整机构和其附属管线给轧制操作和设备检修带来不便。 
现有轧机考虑到更换两竖立轧辊的方便,通常将轧辊的传动机构设置在轧机机架的下方,这样换辊时,两个轧辊便可以从轧机机架的上方吊出或吊入。但是,由于轧辊传动机构位于轧机机架的下方,其传动机构的电动机和附属电缆管线等均处于带氧化铁皮和轧制冷却水的浸泡及冲刷中,甚至因氧化铁皮在其轧机周围的堆积,轧机机架下部的工作环境恶劣,检修维护不方便,导致生产作业率降低,维修成本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进行两轧辊间隙调整的同时,还能够使两轧辊的辊缝自动对中的二辊立式轧机,设备简单,便于操作和检修。 
本实用新型二辊立式轧机,包括轧机底座、轧机机架和安装在轧机机架内的相互平行设置的两个竖立轧辊以及轧辊间隙调整机构。其中:所述轧机底座包括竖立端板和分别与竖立端板的四个角连接的水平横梁,该水平横梁垂直于竖立端板并向同一方向延伸;所述轧机机架为浮动式机架,镶嵌在轧机底座的四个水平横梁中;所述轧辊间隙调整机构安装在轧机的传动侧或操作侧,在具有轧辊间隙调整机构的同一侧还设置有辊缝对中机构。 
本实用新型二辊立式轧机,其中:所述轧辊间隙调整机构和辊缝对中机构设置在传动侧时,操作侧轧辊轴承座设置在浮动式机架朝向操作侧的端板的内壁上;所述轧辊间隙调整机构和辊缝对中机构设置在操作侧时,传动侧轧辊轴承座设置在浮动式机架朝向传动侧的端板的内壁上。 
本实用新型二辊立式轧机,其中:所述辊缝对中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轧机底座的竖立端板或水平横梁端部上的活动式顶盖、以及安装在该顶盖上具有位移传感器的液压式传动机构或具有编码器的机械式传动机构; 
所述轧辊间隙调整机构具有与浮动式机架连接的位移传感器的液压式传动机构或具有编码器的机械式传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二辊立式轧机,其中:所述轧辊间隙调整机构的液压式传动机构,包括:一个或两个伺服液压缸,该伺服液压缸安装在所述浮动式机架的端板上,其活塞杆的端面与相对应的轧辊轴承座顶靠。 
本实用新型二辊立式轧机,其中:所述轧辊间隙调整机构的机械式传动机构为一套或两套压下蜗轮蜗杆机构,每套压下蜗轮蜗杆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浮动式机架端板上的一个压下螺母和与压下螺母螺纹连接的压下螺杆,所述压下螺杆的一端顶靠在相对应 的轧辊轴承座上,另一端通过连接键安装有压下蜗轮,该压下蜗轮与压下蜗杆啮合,压下蜗轮、压下蜗杆和轴承一起安装在减速器箱体内,减速器箱体与浮动式机架端板固定连接;所述压下蜗轮与连接键紧固连接,连接键与压下螺杆的键槽滑动配合。当为两套压下蜗轮蜗杆机构时,两套机构中的一个压下蜗杆通过联轴器与压下电动机连接,两个压下蜗杆之间设置有离合器。 
本实用新型二辊立式轧机,其中:所述辊缝对中机构的液压式传动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顶盖上的一个或两个对中液压缸。所述对中液压缸的移动行程为伺服液压缸移动行程的1/2,所述对中液压缸的移动方向与所述伺服液压缸的移动方向相反。当为一个对中液压缸时,活塞杆穿过顶盖通过连接座与所述伺服液压缸的缸体串接,或活塞杆穿过顶盖与所述浮动式机架端板连接;当为两个对中液压缸时,活塞杆穿过顶盖与浮动式机架端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二辊立式轧机,其中:所述辊缝对中机构的机械式传动机构为一套或两套对中蜗轮蜗杆机构,每套对中蜗轮蜗杆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顶盖上的对中螺母和与对中螺母螺纹连接的对中螺杆。所述对中螺母上安装有对中蜗轮,对中蜗轮与对中蜗杆啮合,所述对中螺杆的移动行程为压下螺杆移动行程的1/2,所述对中螺杆的移动方向与压下螺杆移动方向相反。当为一套对中蜗轮蜗杆机构时,对中螺杆穿过顶盖通过连接座与所述减速器箱体串接,或对中螺杆穿过顶盖与所述浮动式机架端板连接;当为两套对中蜗轮蜗杆机构时,两个对中螺杆分别穿过顶盖与所述浮动式机架端板连接,两个对中蜗杆通过离合器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二辊立式轧机,其中:所述对中蜗轮的一侧具有环形凸台,所述顶盖上具有与对中蜗轮的环形凸台相配合的环形槽,所述顶盖上位于对中蜗轮的轮缘处设置有蜗轮压板。 
本实用新型二辊立式轧机,其中:所述轧辊间隙调整机构的机械式传动机构为一套或两套压下对中蜗轮蜗杆机构,每套压下对中蜗轮蜗杆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浮动式机架端板内的压下螺母和与压下螺母螺纹连接的压下对中螺杆,该压下对中螺杆的一端顶靠在相对应的轧辊轴承座上,另一端通过连接键安装有压下蜗轮,该压下蜗轮与具有编码器的压下蜗杆啮合,压下蜗轮、压下蜗杆和轴承一起安装在减速器箱体内,减速器箱体与浮动式机架端板固定连接,所述压下蜗轮与连接键紧固连接,连接键与压下对中螺杆的键槽滑动配合。当为两套压下对中蜗轮蜗杆机构时,两个压下蜗杆中的一个通过联轴器与压下电动机连接,两个压下蜗杆之间设置有离合器,或两个压下蜗杆分别通过联轴器与各自的压下电动机连接,两个压下蜗杆之间设置有离合器。 
本实用新型二辊立式轧机,其中:所述辊缝对中机构的机械式传动机构,包括设置 在所述顶盖上的对中螺母,该对中螺母与轧辊间隙调整机构的机械式传动机构的压下对中螺杆螺纹连接,所述压下对中螺杆与对中螺母螺纹的螺距是压下对中螺杆与压下螺母之间的螺距的1/2,所述压下对中螺杆与压下螺母螺纹的旋向和压下对中螺杆与对中螺母螺纹的旋向相同。 
本实用新型二辊立式轧机,其中:在所述对中螺母上安装初调蜗轮,初调蜗轮与初调蜗杆啮合,初调蜗杆通过联轴器与初调电动机连接。 
本实用新型二辊立式轧机,其中:所述初调蜗轮的一侧具有环形凸台,所述顶盖上具有与初调蜗轮的环形凸台相配合的环形槽,所述顶盖上位于初调蜗轮的轮缘处设置有蜗轮压板。 
本实用新型二辊立式轧机,其中:所述浮动式机架为拆分式,包括其截面形状为一侧未封口的矩形的机架本体、位于机架本体的未封口处的机架盖和用于连接机架本体与机架盖的锁紧机构; 
所述机架本体的两相对竖板上具有窗口,在机架本体未封口端两竖板的内面分别具有与机架盖矩形连接块键槽配装的键槽,其外侧具有与机架盖配合的外止口; 
所述机架盖具有连接端板、与机架本体的内口相配合的矩形连接块和与机架本体的外止口相配装的内止口,所述矩形连接块的相对两侧面上具有与机架本体两竖板键槽配装的键槽。 
本实用新型二辊立式轧机,其中:所述机架本体的键槽形状为直角三角形键槽,所述机架盖的键槽形状为一个直角三角形与一个“T”字形组合的异形键槽; 
或者所述机架本体的键槽在长度方向分为三段,两端段的形状相同,为直角三角形键槽,其中间段的键槽为容纳槽。 
本实用新型二辊立式轧机,其中: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安装在机架盖与机架本体的键槽中的滑键、控制该滑键位移的液压缸和安装在机架盖外侧的压紧液压缸; 
所述压紧液压缸的活塞杆穿过机架盖连接端板,抵靠在机架本体的端部;所述位移液压缸的液压缸座安装在所述机架盖矩形连接块的上表面上,其活塞杆与滑键的上端部连接。 
本实用新型二辊立式轧机,其中:所述滑键包括矩形体的接头和与其连接的“T”字形的导向头; 
或者所述滑键在长度方向分为三段,两端段的形状相同,包括矩形体的接头和与其连接的“T”字形的导向头,其中间段的接头的形状为直角三角形,导向头为“T”字形;两端段的长度均小于滑键全长的1/3。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二辊立式轧机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1、由于将传统轧机的固定地轧机机架设计为能够在轧机底座中相对于轧机传动侧或操作侧水平移动的浮动式机架,浮动式机架上仅安装有一个轧辊间隙调整机构,该轧辊间隙调整机构能够移动浮动式机架内的传动侧轧辊轴承座或操作侧轧辊轴承座;同时增设位于轧机底座上的辊缝对中机构,该辊缝对中机构能够移动浮动式机架,使浮动式机架和设置在浮动式机架内的传动侧轧辊、操作侧轧辊一起移动;即:通过轧辊间隙调整机构和辊缝对中机构,在进行两轧辊间隙调整的同时,完成两轧辊辊缝的自动对中调节,保持两轧辊的辊缝中心位置不变。 
2、由于辊缝对中机构取代了现有技术中两个轧辊间隙调整机构中的一个及两个轧辊移动机构之间的同步联锁机构,从而节省了投资。 
由于将轧辊间隙调整机构和辊缝自动对中机构设计在同一侧,一般位于轧机作业线的传动侧,从而方便了轧制操作。 
3、由于将轧机底座的形状设计为朝向轧机的操作侧开口的具有四个横梁的空心框架,在更换轧辊时,能够先将浮动式机架和浮动式机架中的两轧辊整体一起从轧机底座开口处水平移出或移入,再将两个轧辊从浮动式机架上方吊出或吊入,从而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二辊立式轧机的轧辊传动机构能够设计在轧机的上方,其电动机和电缆管线等工作环境好,便于检修维护,提高了作业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和维修成本。 
4、由于将轧辊间隙调整机构设计为安装在浮动式机架上的液压式传动机构或电动机经减速机的机械式传动机构,辊缝对中机构设计为安装在轧机底座上的活动式顶盖和安装在顶盖上的液压式传动机构或电动机经减速机的机械式传动机构,其中:液压式传动机构的伺服液压缸和对中液压缸的位移传感器对轧辊间隙调整机构和辊缝对中机构进行电气联锁控制,或者机械式传动机构的压下蜗轮蜗杆机构和对中蜗轮蜗杆机构的编码器对轧辊间隙调整机构和辊缝对中机构进行电气联锁控制,使轧辊间隙调整机构和辊缝对中机构同时动作,辊缝对中机构的实际移动行程为轧辊间隙调整机构移动行程的1/2,且方向相反,实现两轧辊的间隙调整和辊缝自动对中。 
5、由于将机械式传动的轧辊间隙调整机构和辊缝对中机构进行组合设计,即:将压下蜗轮蜗杆机构和对中蜗轮蜗杆机构共用一个压下对中螺杆,该压下对中螺杆既借助于设置在浮动式机架中的压下螺母,移动浮动式机架及两个轧辊中的一个轧辊,同时又借助于设置在顶盖中的对中螺母,整体地移动浮动式机架及两个轧辊,对中螺母的螺距是压下螺母螺距的1/2,且其螺纹旋向相同,实现两轧辊间隙调整和辊缝自动对中,结构简化,操作方便。 
6、由于浮动式机架是承受通过轧辊轴承座传递的轧制负荷,且为内力,辊缝对中机构的对中液压缸或电动机传动的蜗杆传动机构主要承受浮动式机架和两个轧辊及其轴承 座等部件的重量产生的摩擦力,轧制时辊缝对中机构的负荷与两轧辊之间的轧制压力相比要小得多,从而辊缝对中机构比轧辊辊间隙调整机构的设备重量轻,造价低。 
7、在热轧钢管时,因管坯壁厚不均匀和芯棒的弯曲会对两个轧辊中的一个轧辊产生附加的径向力,由于将辊缝对中机构设计为液压式传动,具有对中液压缸的本实用新型二辊立式轧机在应用于平/立交叉布置的热轧钢管轧机时,能够通过控制对中液压缸的油压,使上述附加径向力控制在比较小的范围内,减少芯棒的弯曲应力,提高了芯棒的使用寿命。 
8、由于将浮动式机架设计为可拆分式,由具有竖板的机架本体和具有矩形连接块的机架盖构成,矩形连接块通过锁紧机构的滑键和竖板实现连接或脱开。在更换轧辊时,能够先将机架盖和机架本体脱开,再将机架盖和两个轧辊一起从轧机的开口处水平移出,直接进行换辊操作,操作方便。 
9、由于将锁紧机构的滑键和键槽设计为具有三段式的组合结构型式,拆装机架盖时,锁紧机构的滑键的实际移动行程只是略大于两端段键槽的长度。在拆装机架盖时,滑键不须为使机架盖与机架本体脱开而满行程的移动,既缩短了锁紧机构的液压缸活塞杆的移动行程,降低了锁紧机构的液压缸缸座的高度,又减少了换辊操作或处理堵钢事故的附助时间,并使换辊操作更加方便、快捷。 
10、在热轧钢管时,因管坯壁厚不均匀和芯棒的弯曲会对两个轧辊中的一个轧辊产生附加的径向力,由于将辊缝对中机构设计为液压式传动,具有对中液压缸的本实用新型二辊立式轧机在应用于平/立交叉布置的热轧钢管轧机时,能够通过控制对中液压缸的油压,使上述附加径向力控制在比较小的范围内,减少芯棒的弯曲应力,提高了芯棒的使用寿命。 
总之,具有浮动式机架的本实用新型二辊立式轧机,通过轧辊间隙调整机构和辊缝对中机构进行两轧辊间隙调整的同时,完成两轧辊辊缝的自动对中。设备简单,轧制质量高,检修方便。能够用于连续轧制矩形钢、管材、棒材和型材。 
附图说明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二辊立式轧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的侧视图; 
图1-3是图1-1中C-C剖视图; 
图2-1是图1所示轧机的轧辊间隙调整机构和辊缝对中机构位于轧机的传动侧,顶盖设置在轧机底座传动侧的内侧壁上,具有一个伺服液压缸和两个对中液压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2-1中D-D剖视图; 
图2-3是2-1浮动式机架移出轧机底座状态示意图; 
图3-1是图1所示轧机的轧辊间隙调整机构和辊缝对中机构位于轧机的操作侧,具有一个伺服液压缸和两个对中液压缸的价格的结构示意图; 
图3-2是图3-1浮动式机架移出或移入轧机底座状态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轧机的轧辊间隙调整机构和辊缝对中机构位于轧机的传动侧,顶盖设置在轧机底座传动测的外侧壁上,具有一个伺服液压缸和一个与它串接的对中液压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轧机的轧辊间隙调整机构和辊缝对中机构位于轧机的传动侧,顶盖设置在轧机底座传动测的外侧壁上,具有两个伺服液压缸和一个对中液压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轧机的轧辊间隙调整机构和辊缝对中机构位于轧机的传动侧,顶盖设置在轧机底座传动测的外侧壁上,具有一套压下蜗轮蜗杆机构和一套与它串接的对中蜗轮蜗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轧机的轧辊间隙调整机构和辊缝对中机构位于轧机的传动侧,顶盖设置在轧机底座传动测的外侧壁上,具有两套压下蜗轮蜗杆机构和一套对中蜗轮蜗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轧机的轧辊间隙调整机构和辊缝对中机构位于轧机的传动侧,顶盖设置在轧机底座传动测的外侧壁上,具有一套压下蜗轮蜗杆机构和两套对中蜗轮蜗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所示轧机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二辊立式轧机结构示意图,其中显示出轧辊间隙调整机构和辊缝对中机构位于轧机的传动侧,顶盖设置在轧机底座传动测的外侧壁上,具有一套压下对中蜗轮蜗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D-D剖面局部放大图; 
图11是图1所示轧机的轧辊间隙调整机构和辊缝对中机构位于轧机的传动侧,顶盖设置在轧机底座传动测的外侧壁上,具有两套压下对中蜗轮蜗杆机构,两套压下对中蜗轮蜗杆机构具有一个压下电动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所示轧机的轧辊间隙调整机构和辊缝对中机构位于轧机的传动侧,顶盖设置在轧机底座传动测的外侧壁上,具有两套压下对中蜗轮蜗杆机构,两套压下对中蜗轮蜗杆机构具有两个压下电动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所示的轧机的轧辊间隙调整机构和辊缝对中机构位于轧机的传动侧,顶盖设置在轧机底座传动侧的外侧壁上,具有一个伺服液压缸和两个对中液压缸,浮动式机架为拆分式,滑键移出时的分解状态图; 
图14是图13的O-O断面俯视图,其中显示出浮动式机架为拆分式,滑键为三段式,滑键安装后位于下位时滑键中间段的连接状态; 
图15是图13中A-A局部剖视图; 
图16是图13所示滑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中C-C或E-E剖面; 
图18是图16中D-D剖面图; 
图19是图14中所示的三段式滑键安装状态图; 
图20是图14中的三段式滑键抽出时的状态图; 
其中:1操作侧轧辊轴承座,2操作侧轧辊,3传动侧轧辊,4传动侧轧辊轴承座,5轧机底座,5-1竖立端板,52水平横梁,6顶盖,7位移传感器/编码器,8对中液压缸,9伺服液压缸,10轧辊平衡机构,11浮动式机架,12轧件,13连接座,18压下对中螺杆,19对中蜗轮,20对中蜗杆,21压下蜗轮,22压下蜗杆,23压下螺母,24连接键,25蜗轮压板,26键,27压板,28环形凸台,29对中螺母,30挡板,31轴承,32减速器箱体,33压下电动机,34联轴器,35离合器,36初调蜗轮,37初调蜗杆,38对中电动机,39初调电动机,40机架本体,41位移液压缸,42滑键,42a滑键上端段,42b滑键中间段,42c滑键下端段,43机架本体键槽,43a机架本体键槽上端段,43b机架本体中间凹槽,43c机架本体键槽下端段,44机架盖,45压紧液压缸,46机架盖矩形连接块键槽,47连接端板,48滑键接头,49滑键导向头,50液压缸座,51压下螺杆,52对中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二辊立式轧机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二辊立式轧机,包括轧机底座、轧机机架和安装在轧机机架内的相互平行设置的两个竖立轧辊3、2以及轧辊间隙调整机构;为实现两轧辊间隙调整和辊缝自动对中,在所述轧机底座5上还设置有辊缝对中机构。 
所述轧机底座5包括一个竖立端板5-1和分别与竖立端板5-1的四个角连接的水平横梁5-2,该水平横梁5-2垂直于竖立端板并向同一方向延伸,从端面看形状为“凹”字形,如图1-3、2-2所示。安装时,其竖立端板5-1位于轧机的传动侧,在图1-1、2-1、3-1中的左侧。 
为实现辊缝自动对中调节,所述轧机机架设计为镶嵌在轧机底座的四个水平横梁5-2中,如图1-3所示,轧机机架11可以在该轧机底座5的四个水平横梁5-2中向着传动侧或操作侧水平移动,在图1-1、2-1、3-1中表现为左右移动,故称为浮动式机架11。 
为提高浮动式机架水平移动的效果,所述浮动式机架11与四个水平横梁52相配合的壁上各设置有导向滑板,该导向滑板能够对浮动式机架11在轧机底座横梁内的水平移动进行导向和限位。 
这样,一方面在轧辊间隙调整机构的作用下,传动侧轧辊的轴承座4或操作侧轧辊的轴承座1能够在浮动式机架11的窗口内壁上进行水平移动,以调节辊缝间隙;另一方面在辊缝对中机构的作用下,浮动式机架11能够沿着轧机底座5的横梁5-2进行水平移动,使轧制中心保持不变。同时,因浮动式机架11连同两个轧辊能够一起从轧机的操作侧移出或移入,对于本实用新型的二辊立式轧机就可以采用上传动方式,从而消除了现有轧机下传动方式的缺陷,并降低传动机构的高度,简化轧辊与传动机构的连接结构。 
所述辊缝对中机构包括:活动式顶盖6和安装该顶盖6上具有位移传感器7的液压式传动机构或具有编码器的机械式传动机构;所述轧辊间隙调整机构具有位移传感器7的液压式传动机构或具有编码器的机械式传动机构。 
具体实施:所述轧辊间隙调整机构和辊缝对中机构可以设计在轧机的传动侧,也可以设计在轧机的操作侧。 
当所述轧辊间隙调整机构和辊缝对中机构设计在传动侧时,可以将轧辊间隙调整机构设置在所述浮动式机架11传动侧端板上,辊缝对中机构设置在所述轧机底座5的竖立端板5-1上;操作侧轧辊轴承座1设置在浮动式机架11朝向操作侧的端板的内壁上,如图1-1、2-1所示; 
当设计在操作侧时,将轧辊间隙调整机构设置在所述浮动式机架11操作侧端板上,辊缝对中机构设置在所述轧机底座5的水平横梁5-2端部上;传动侧轧辊轴承座4设置在浮动式机架11朝向传动侧的端板的内壁上,如图3-1所示。 
另外,在所述辊缝对中机构位于轧机底座5传动侧的竖立端板5-1处时,辊缝对中机构的顶盖6又可以安装在竖立端板5-1的外侧,如图1-1、1-2所示。此结构形式在换辊时,需要先将辊缝对中机构的顶盖6与浮动式机架的连接拆除,才能将浮动式机架连同轧辊间隙调整机构及轧辊等一起从操作侧移出。 
为提高换辊效率,辊缝对中机构的顶盖6还可以安装在竖立端板5-1的内侧,如图2-1所示,此结构形式在换辊时,无须先拆除辊缝对中机构的顶盖6与浮动式机架的连接,只需将顶盖6与竖立端板5-1的连接拆分,轧辊间隙调整机构、辊缝对中机构和浮动式机架11及浮动式机架11中的两个轧辊、轧辊轴承座等相关部件能够一起从轧机底座5的未封闭端移出,如图2-3所示。 
此外,在辊缝对中机构的顶盖6安装在轧机的操作侧,与四个水平横梁5-2的端部连接,如图3-1所示。此结构形式在换辊时也无须先拆除辊缝对中机构与浮动式机架的连接,只需将顶盖6与水平横梁5-2的连接拆分,轧辊间隙调整机构,辊缝对中机构和浮动式机架11及浮动式机架11中的两个轧辊、轧辊轴承座等相关部件一起移出轧机底座5,如图3-2所示。 
顶盖6与轧机底座竖立端板5-1或水平横梁5-2的连接可以用螺栓,或使用一端带螺纹另一端有楔形方孔的螺拄,将螺拄穿过顶盖6,拧入轧机底座5,另一端用斜楔插入螺拄的方形孔,将顶盖6固定。也可采用其它拆卸方便的联接方式。 
下面以轧辊间隙调整机构和辊缝对中机构设计在轧机的传动侧的情形为例,实施方式如下: 
参见1、2、4,所述轧辊间隙调整机构的液压式传动机构,包括:一个伺服液压缸9,该伺服液压缸9安装在所述浮动式机架11传动侧端板上,其活塞杆的端面与相对应的轧辊轴承座顶靠,图中表示是顶靠在传动侧的轧辊轴承座4上。所述辊缝对中机构的液压式传动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顶盖6上的两个对中液压缸8,该两个对中液压缸8的活塞杆穿过顶盖6与浮动式机架11的传动侧端板连接,如图1、2所示;或者所述辊缝对中机构的液压式传动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顶盖6上的一个对中液压缸8,该对中液压缸8的活塞杆穿过顶盖6通过连接座13与所述伺服液压缸9的缸体串接,如图4所示。 
或者参见图5,所述轧辊间隙调整机构的液压式传动机构,包括:两个伺服液压缸9,该两个伺服液压缸9同样安装在浮动式机架11的传动侧端板上,其活塞杆的端面分别与相对应的轧辊轴承座的两端部顶靠,图中表示是顶靠在传动侧的轧辊轴承座4的两端部上。。所述辊缝对中机构的液压式传动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顶盖6上的一个对中液压缸8,该对中液压缸8的活塞杆穿过顶盖6与所述浮动式机架11的传动侧端板连接。 
轧制时,上述对中液压缸8的移动行程为伺服液压缸9移动行程的1/2,上述对中液压缸8的移动方向与伺服液压缸9的移动方向相反。 
这样,在调整两轧辊间隙时,控制伺服液压缸9,使传动侧轧辊3相对于操作侧轧辊2进行移动,与此同时,控制对中液压缸8,使浮动式机架11载着两个轧辊2、3一起相对于轧机底座移动。设定伺服液压缸9的移动行程是对中液压缸8移动行程的2倍,即:通过位移传感器7电气联锁,控制伺服液压缸9活塞杆移动量是对中液压缸8活塞杆移动量的2倍,并且移动方向相反使传动侧轧辊3相对于操作侧轧辊2的移动量是浮动式机架11和两个轧辊2、3一起移动量的两倍。 
以两轧辊3、2间隙调整减小为例:假设:两轧辊3、2之间的总间隙调整量:-Δh,上述调整两轧辊间隙的工作原理用公式表示如下,其中:以X-Z坐标轴的方向为标准,轧辊或浮动式机架的移动方向与坐标轴Z轴方向相同时用“+”表示,轧辊或浮动式机架的移动方向与坐标轴Z轴方向相反时,用“-”表示。 
若:传动侧轧辊3向轧机操作侧移动调整:-Δh 
浮动式机架11和两个轧辊2、3一起向轧机传动侧移动调整:+1/2Δh 
则:传动侧轧辊3的实际向轧机操作侧移动调整:-Δh+1/2Δh=-1/2Δh 
操作侧轧辊2的实际向轧机传动侧移动调整:+1/2Δh 
两轧辊3、2之间总间隙调整量:(-Δh+1/2Δh)-(+1/2Δh)=-Δh 
浮动式机架11实际移动行程:+1/2Δh 
从上述计算结果可以得知:当传动侧轧辊向轧机操作侧移动调整-1/2Δh时,操作侧轧辊2相应地向轧机传动侧移动调整+1/2Δh,同时浮动式机架也相应地移动+1/2Δh,从而相对移动两个轧辊3、2,不仅实现了传动侧轧辊3与操作侧轧辊2的间隙减小调整,而且两轧辊3、2的辊缝能够自动对中调节,保持辊缝中心的位置不变。并且两轧辊3、2之间总间隙调整量为-Δh,即:两轧辊间隙调整量也是轧件的压下调整量为-Δh。 
反之,若两轧辊3、2间隙调整为增大时,即:假设:两轧辊3、2之间的总间隙调整量:+Δh,因轧辊平衡机构10预紧反力的协同作用,传动侧轧辊轴承座4始终紧靠在伺服液压缸9的活塞杆端部,同样通过位移传感器7电气联锁,控制伺服液压缸9活塞杆移动量是对中液压缸8活塞杆移动量的2倍,并且移动方向相反,使传动侧轧辊3向轧机传动侧移动调整一1/2Δh时,操作侧轧辊2相应地向轧机操作侧移动调整+1/2Δh,同时浮动式机架也相应地向轧机操作侧移动调整+1/2Δh,从而移动两个轧辊3、2,不仅实现了传动侧轧辊3与操作侧轧辊2的间隙调整,而且两轧辊3、2的辊缝自动对中调节,仍然能够保持辊缝中心的位置不变。其工作原理是相同的,在此不再多述。 
当调整两轧辊间隙的初始位置时,首先控制辊缝对中机构的对中液压缸8,移动浮动式机架11,使辊缝中心调节到设定位置,然后再通过位移传感器7电气联锁,控制轧辊间隙调整机构的伺服液压缸9和辊缝对中机构的对中液压缸8,将两轧辊3、2的间隙调整到预设定值;保证各轧机的辊缝中心位于轧制中心线上,满足轧制要求。 
在辊缝中心位置设定后,连续轧制中进行轧辊间隙调整,参见图1,轧件12沿轧制中心线F-F穿过两个轧辊3、2之间的辊缝,由两个轧辊的辊身对轧件进行横向水平轧制。根据轧制要求,控制伺服液压缸9,实施传动侧轧辊3移动调整;同时控制对中液压缸8,浮动式机架11和操作侧轧辊2的相对地半行程的移动调整,使两轧辊间隙调整到设定值,同时辊缝中心不变。 
同理,参见图6、8,所述轧辊间隙调整机构的机械式传动机构,包括一套压下蜗轮蜗杆机构,该压下蜗轮蜗杆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浮动式机架11的传动侧端板上一个压下螺母23和与压下螺母23螺纹连接的压下螺杆51;所述压下螺杆51的一端顶靠在相对应的轧辊轴承座上,图中表示是顶靠在传动侧的轧辊轴承座4上,另一端通过连接键24安装有压下蜗轮21,该压下蜗轮21与压下蜗杆22啮合,压下蜗轮21、压下蜗杆22和轴承31一起安装在减速器箱体32内,减速器箱体32与浮动式机架11的传动侧端板固定连接。所述压下蜗轮21与连接键24紧固连接,连接键24与压下螺杆51的键槽滑 动配合。 
所述辊缝对中机构的机械式传动机构为两套对中蜗轮蜗杆机构,每套对中蜗轮蜗杆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顶盖6上的对中螺母29和与对中螺母29螺纹连接的对中螺杆52,对中螺母29上安装有对中蜗轮19,两者的连接可以通过键26等常规的连接方式连接。对中蜗轮19与对中蜗杆20啮合。两个对中螺杆52分别穿过顶盖6与所述浮动式机架11的传动侧机架盖连接,两个对中蜗杆20之间通过离合器35相连接;如图8所示。或者所述辊缝对中机构的机械式传动机构为一套对中蜗轮蜗杆机构,该对中蜗轮蜗杆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顶盖6上的对中螺母29和与对中螺母29螺纹连接的对中螺杆52;对中螺杆52穿过顶盖6通过连接座13与所述减速器箱体32串接;对中螺母29通过键26与对中蜗轮19连接,对中蜗轮19与对中蜗杆20啮合,如图6所示。 
参见图7,所述轧辊间隙调整机构的机械式传动机构,包括两套压下蜗轮蜗杆机构,每套压下蜗轮蜗杆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浮动式机架11的传动侧端板上一个压下螺母23和与压下螺母23螺纹连接的压下螺杆51,所述压下螺杆51的一端顶靠在相对应的轧辊轴承座上,图中表示是顶靠在传动侧的轧辊轴承座4上,另一端通过连接键24安装有压下蜗轮21,该压下蜗轮21与压下蜗杆22啮合,压下蜗轮21、压下蜗杆22和轴承31一起安装在减速器箱体32内,减速器箱体32与浮动式机架11的传动侧端板固定连接;所述压下蜗轮21与连接键24紧固连接,连接键24与压下螺杆51的键槽滑动配合;两套机构中的一个压下蜗杆22通过联轴器34与压下电动机33连接,两个压下蜗杆22之间设置有离合器35。 
所述辊缝对中机构的机械式传动机构为一套对中蜗轮蜗杆机构,该对中蜗轮蜗杆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顶盖6上的对中螺母29和与对中螺母29螺纹连接的对中螺杆52,对中螺母29通过键26与对中蜗轮19连接,对中蜗轮19与对中蜗杆20啮合;对中螺杆52穿过顶盖6与所述浮动式机架11的传动侧端板连接。 
所述对中螺母29的一端具有压板27,安装时在另一端部设置挡板30,或者为一圆筒形,安装时在两端设置挡板30,均可将其安装在顶盖6上。 
在压下蜗杆22上设置有编码器,该编码器也可以设置在压下蜗杆22的电动机上。 
在对中蜗杆20上设置有编码器,该编码器也可以设置在对中蜗杆的电动机上。 
轧制时,所述对中螺杆52的移动行程为压下螺杆51移动行程的1/2,所述对中螺杆52的移动方向与压下螺杆51移动方向相反。 
所述对中蜗轮19的一侧具有环形凸台28,所述顶盖6上具有与对中蜗轮19的环形凸台28相配合的环形槽,以保障对中蜗轮19在圆周上定位,如图6、7、8。所述顶盖6上位于对中蜗轮19的轮缘处设置有蜗轮压板25,如图6、7、8,以便于整体吊装对中螺 母29、对中蜗轮19和顶盖6时,该蜗轮压板25能够对吊装中的对中蜗轮19进行限位,防止对中蜗轮19滑脱。 
为减少上述调节过程中的阻力和提高对中蜗轮19和对中螺母29的使用寿命,所述对中蜗轮19的环形凸台28与顶盖6的环形槽、对中蜗轮19与压板27、对中螺母29与顶盖6的运动面可以设置有滚动轴承或耐磨滑动轴承。当然,为使整体结构更为简化,对中螺母29、压板27和挡板30及对中蜗轮19也可以由铜合金材料制成。 
这样,当调整两轧辊间隙时,由压下电动机33通过压下蜗杆22、压下蜗轮21和连接键24转动压下螺杆51,控制压下螺杆51移动行程,使传动侧轧辊3相对于操作侧轧辊2进行移动,与此同时;由对中电动机38通过对中蜗杆20、对中蜗轮19和键26转动对中螺母29,控制对中螺杆52移动行程,使浮动式机架11载着两个轧辊2、3一起相对于轧机底座5移动。设定压下螺杆51的移动行程是对中螺杆52移动行程的2倍,即:通过编码器7电气联锁控制压下电动机33、对中电动机38分别旋转,压下螺杆51的移动行程是对中螺杆52移动行程的2倍,并且移动方向相反,使传动侧轧辊3相对于操作侧轧辊2的移动量是浮动式机架11和两个轧辊2、3一起移动量的两倍。其工作原理与液压式轧辊间隙调整机构和辊缝对中机构的工作原理是相同的,为使文字简洁,在此不再多述。 
参见图9、10、11、12,为简化上述机械式结构和控制,对上述压下螺杆51和对中螺杆52进行组合,即:用一根压下对中螺杆18替代上述压下螺杆51和对中螺杆52,并设置一台压下电动机33传动一个蜗轮副即可完成上述上、下轧辊间隙调整和辊缝自动对中。 
具体实施方式是:所述轧辊间隙调整机构的机械式传动机构可以为一套压下对中蜗轮蜗杆机构,也可以为两套压下对中蜗轮蜗杆机构。每套压下对中蜗轮蜗杆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浮动式机架11端板内的一个压下螺母23和与压下螺母23螺纹连接的压下对中螺杆18,该压下对中螺杆18的一端部顶靠在相对应的轧辊轴承座上,图中表示是顶靠在传动侧的轧辊轴承座4上,另一端通过连接键24安装有压下蜗轮21,该压下蜗轮21与具有编码器的压下蜗杆22啮合,压下蜗轮21、压下蜗杆22和轴承31一起安装在减速器箱体32内,减速器箱体与浮动式机架11的传动侧端板固定连接。所述压下蜗轮21与连接键24紧固连接,连接键24与压下对中螺杆18的键槽滑动配合;当为两套压下对中蜗轮蜗杆机构时,两个压下蜗杆22中的一个通过联轴器34与压下电动机33连接,两个压下蜗杆22之间设置有离合器35,如图11所示,或两个压下蜗杆22分别通过联轴器34与各自的压下电动机33连接,两个压下蜗杆22之间设置有离合器35,如图12所示。 
所述辊缝对中机构的机械式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顶盖6上的对中螺母29,该对中螺母29与轧辊间隙调整机构的机械式传动机构的压下对中螺杆18螺纹连接,所述压下对中螺杆18与对中螺母29螺纹的螺距是压下对中螺杆18与压下螺母23之间的螺距的1/2,所述压下对中螺杆18与压下螺母23螺纹的旋向和压下对中螺杆18与对中螺母29螺纹的旋向相同。 
这样,在调整两轧辊间隙时,此时初调蜗轮36不工作,压下电动机33通过压下蜗杆22、压下蜗轮21和连接键24转动压下对中螺杆18。因压下对中螺杆18与压下螺母23是螺纹连接,压下螺母23与浮动式机架11结为一体,在压下对中螺杆18转动时,浮动式机架11和操作侧轧辊2一起相对于传动侧轧辊3进行移动,与此同时,因压下对中螺杆18与对中螺母29也是螺纹连接,压下对中螺杆18在对中螺母29中转动,而对中螺母29是不转动的,故压下对中螺杆18带动浮动式机架和两个轧辊一起相对于轧机底座移动。由于对中螺母29与压下对中螺杆18的螺距是压下对中螺杆18与压下螺母23螺距的1/2,且螺纹旋向相同,故上述两个移动调整后,浮动式机架11和操作侧轧辊2移动量是浮动式机架11和两个轧辊一起移动量的2倍且方向相反。 
以两轧辊3、2间隙调整减小为例:假设:两轧辊3、2之间的总间隙调整量:-Δh,上述调整两轧辊间隙的工作原理用公式表述如下,其中:以X-Z坐标轴的方向为标准,轧辊或浮动式机架的移动方向与坐标轴Z轴方向相同时,用“+”表示,轧辊或浮动式机架的移动方向与坐标轴Z轴方向相反时,用“-”表示。 
若:压下对中螺杆18和压下螺母23、对中螺母29为右旋螺纹,当压下蜗轮21顺时针旋转压下对中螺杆18时,压下对中螺杆18在压下螺母23中顺时针旋转。此时,压下螺母23及浮动式机架11及操作侧轧辊2一起相对压下对中螺杆18及传动侧轧辊3向轧机传动侧移动量为:+Δh 
同时,压下对中螺杆18在对中螺母29中顺时针旋转,使压下对中螺杆18带动浮动式机架11、两个轧辊3、2一起又向轧机操作侧移动量为:-1/2Δh 
则:传动侧轧辊3的实际向轧机操作侧移动调整:-1/2Δh 
操作侧轧辊2的实际向轧机传动侧移动调整:+Δh-1/2Δh=+1/2Δh 
两轧辊3、2之间总间隙调整量:-1/2Δh-(+1/2Δh)=-Δh 
浮动式机架11实际移动行程:+Δh-1/2Δh=+1/2Δh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以得知:当传动侧轧辊3向轧机操作侧移动调整-1/2Δh时,操作侧轧辊2相应地向轧机传动侧移动调整+1/2Δh,同时浮动式机架也相应地向轧机传动侧移动调整+1/2Δh,从而相对移动两个轧辊3、2,不仅实现了传动侧轧辊3与操作侧轧辊2的间隙减小调整,而且两轧辊3、2的辊缝能够自动对中调节,保持辊缝中心的位置不变。并且两轧辊3、2之间总间隙调整量为-Δh,即:两轧辊间隙调整变化量也就是轧件的压下调整量为-Δh。 
反之,当压下电动机33反转,压下蜗轮21逆时针旋转压下对中螺杆18,此时,压下对中螺杆18在压下螺母23中逆时针旋转,因轧辊平衡机构10预紧反力的协同作用,传动侧轧辊轴承座4始终紧靠在压下对中螺杆18的端部,使浮动式机架11和操作侧轧辊2一起相对传动侧轧辊3进行向轧机操作侧移动量为:-Δh 
同时,压下对中螺杆18在对中螺母29中逆时针旋转,使压下对中螺杆18带动浮动式机架11和两个轧辊3、2一起向相反方向进行向轧机传动侧移动量为:+1/2Δh 
则:传动侧轧辊3的实际向轧机传动侧移动调整:+1/2Δh 
    操作侧轧辊2的实际向轧机操作侧移动调整:-Δh+1/2Δh=-1/2Δh 
    两轧辊3、2之间总间隙调整量:+1/2Δh-(-1/2Δh)=+Δh 
    浮动式机架11实际移动行程:-Δh+1/2Δh=-1/2Δh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以得知:当传动侧轧辊3向轧机传动侧移动+1/2Δh时,操作侧轧辊2相应地向轧机操作侧移动-1/2Δh,同时浮动式机架也相应地向轧机操作侧移动-1/2Δh,从而相对移动两个轧辊3、2,不仅实现了传动侧轧辊3与操作侧轧辊2的间隙增大调整,而且两轧辊3、2的辊缝能够自动对中调节,保持辊缝中心的位置不变。并且两轧辊3、2之间总间隙调整量为:+Δh,即:同样两轧辊间隙调整量也就是轧件的压下调整量为+Δh。 
如果压下对中螺杆18和压下螺母23、对中螺母29为左旋螺纹,其两轧辊间隙调整的工作原理与上述的两轧辊间隙调整工作原理相同,在此不再多述。 
另外,为调节两轧辊辊缝中心的初始位置,在所述对中螺母29上安装初调蜗轮36,两者的连接可以通过键26等常规的连接方式连接。初调蜗轮36与初调蜗杆37啮合,初调蜗杆37通过联轴器与初调电动机39连接。这样,控制初调电动机39传动初调蜗杆37、初调蜗轮36带动对中螺母29转动,压下对中螺杆18在垂直方向带着浮动式机架11和两轧辊3、2一起移动,将两轧辊3、2的辊缝中心调整到预设定值,保证各轧机的辊缝中心位于轧制中心线上,满足轧制要求。 
在辊缝中心位置设定后,连续轧制中进行轧辊间隙调整,参见图19、20,轧件12沿轧制中心线F-F穿过两个轧辊3、2之间的辊缝,由两个轧辊的辊身对轧件进行横向水平轧制。根据轧制要求,控制压下电动机33,通过压下蜗杆22、压下蜗轮21使压下对中螺杆18转动,借助于浮动式机架,实施操作侧轧辊2移动,同时传动侧轧辊3相对地半行程的移动,使两轧辊间隙调整到设定值,同时辊缝中心不变,轧辊间隙调整的变化量由压下电动机33或压下蜗杆22相连接的编码器7控制。 
所述初调蜗轮36的一侧具有环形凸台28,所述顶盖6上具有与初调蜗轮36的环形凸台28相配合的环形槽,使初调蜗轮36在圆周上定位。所述顶盖6上位于初调蜗轮36的轮缘处设置有蜗轮压板25。以便于整体吊装对中螺母29、初调蜗轮36和顶盖6时,该蜗轮压板25能够对吊装中的初调蜗轮36进行限位,防止初调蜗轮36滑脱。 
为减少上述调节过程中的阻力和提高初调蜗轮36和对中螺母29的使用寿命,所述初调蜗轮36环形凸台28与顶盖6的环形槽、初调蜗轮36与压板27、对中螺母29与顶盖6的运动面可以设置有滚动轴承或耐磨滑动轴承。当然,为使整体结构更为简化,对中螺母29、压板27和挡板30及初调蜗轮36也可以由铜合金材料制成。 
对于辊缝对中机构拆装,通常,先将压下对中螺杆18拧入已经安装在浮动式机架11内的压下螺母23中,然后将压下蜗轮21、压下蜗杆22、轴承31和减速器箱体32及其他相关附属零件组装成蜗轮减速器后套在压下对中螺杆18上,并和压下电动机33一起固定在浮动式机架11上,同时将蜗轮减速器和压下电动机33输出轴之间用联轴器34相连,之后将所述浮动式机架11连同两个轧辊轴承座等相关零部件一起插入轧机底座5内;第二步,将对中螺母29拧入压下对中螺杆18上端,此时选用对中螺母29与挡板30结为一体的结构型式;第三步,将初调蜗轮36、初调蜗杆37、初调电动机39及轴承、蜗轮压板25等安装在顶盖6上,并将联轴器34安装在相应位置上;第四步,将顶盖6及安装在上面的初调蜗轮36、初调蜗杆37、初调电动机39及轴承、蜗轮压板25等有关零部件一同吊起套在对中螺母29上,并在对中螺母29及初调蜗轮36接合面上的键槽中装入键26。最后,在对中螺母29的上端部安装压板27,用螺栓将顶盖6固定在轧机底座5上。 
以上所述是针对轧辊间隙调整机构设计在所述浮动式机架11传动侧端板上,辊缝对中机构设计在轧机底座5的竖立端板5-1处,操作侧轧辊的轴承座1固定安装在浮动式机架11位于轧机的操作侧端板的内壁上的情形。 
对于轧辊间隙调整机构设计在所述浮动式机架11操作侧端板上,辊缝对中机构设计在轧机底座5的水平横梁5-2端部处,传动侧轧辊的轴承座1固定安装在浮动式机架11位于轧机的传动侧端板的内壁上的情形而言;所述轧辊间隙调整机构和辊缝对中机构同样是液压式或机械式,其伺服液压缸9、对中液压缸8、压下蜗轮蜗杆机构、对中蜗轮蜗杆机构或压下对中蜗轮蜗杆机构的数量设置、安装型式均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相同,其调整两轧辊间隙的工作原理也是相同的,为使文字简洁,在此不再多述,图3所示轧辊间隙调整机构为一个伺服液压缸9、辊缝对中机构为两个对中液压缸8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3、14,为进一步提高换辊效率,所述浮动式机架11设计为可拆分的机架, 它包括机架本体40、机架盖44和用于连接机架本体40与机架盖44的锁紧机构。 
所述机架本体40的截面形状为一侧未封口的矩形,安装时未封口侧朝向轧机的操作侧,从而轧辊轴承座能够从轧机的操作侧处直接水平地移出或移入。所述机架本体40的两相对竖板上具有窗口,位于未封口端的竖板的内面分别具有与机架盖44矩形连接块键槽46配装的键槽43,其外侧具有与机架盖44配合的外止口。 
所述机架盖44具有连接端板47、与机架本体40的内口相配合的矩形连接块和与机架本体40的外止口相配装的内止口,其断面形状近似“山”字形,所述矩形连接块的相对两侧面上具有与机架本体40两竖板键槽43配装的键槽46,如图6所示。 
这样,上述机架本体40的外止口和机架盖44的内止口起到横向定位机架本体40的作用,防止浮动式机架11受轧制力时,机架本体40的两竖板横向向外变形,以增强拆分式浮动式机架的刚度。 
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安装在机架盖44与机架本体40的键槽46、43中的滑键42、控制该滑键42位移的液压缸41和安装在机架盖44外侧的压紧液压缸45。所述压紧液压缸45的活塞杆穿过机架盖连接端板47,抵靠在机架本体40的端部,用于消除滑键42受力接触面的间隙;所述位移液压缸41的液压缸座50安装在所述机架盖44矩形连接块的上表面上,其活塞杆与滑键42的上端部连接。 
所述滑键42包括矩形体的接头48和与其连接的“T”字形的导向头49,其形状类似“工”字钢,如图17所示。 
所述滑键42安装在所述机架本体40的键槽43和机架盖44的键槽46后,两键槽的分界面X-X为滑键42的接头48的矩形体的对角连接面Z-Z,故在机架本体40上的键槽形状为直角三角形键槽,机架盖上的键槽46的形状为一个直角三角形与一个“T”字形组合的异形键槽,如图15所示。 
这样,当连接机架本体40的两竖板与机架盖44的矩形连接块时,驱动位移液压缸41,其活塞杆穿过缸座,滑键42被分别安装在键槽43、46中,驱动压紧液压缸45,其活塞杆穿过机架盖连接端板47,其端部抵靠在机架本体的端部。当需要解除机架本体40竖板与机架盖矩形连接块的连接时,驱动压紧液压缸45,消除机架本体端部的压紧力;驱动位移液压缸41,其活塞杆带着滑键42在键槽43、46中被提升;在滑键42完全抽出后,机架本体40竖直板与机架盖矩形连接块便脱开,随后即可进行换辊操作或事故处理工作。 
参见图16和图19、20,为了减少位移液压缸41的行程,降低锁紧机构的高度,所述滑键42在长度方向分为三段42a、42b、42c,两端段42a、42c的形状相同,包括矩形体的接头48和与其连接的“T”字形的导向头49,其形状类似“工”字钢,如图17 所示;其中间段42b的接头48的形状为直角三角形,导向头49仍然为“T”字形,如图18所示。两端段的长度均小于滑键全长的1/3。 
同样,所述机架本体40的直角三角形键槽也在长度方向分为三段43a、43b、43c,两端段43a、43c的形状相同,其中间段具有容纳槽43b,该容纳槽43b的形状可以是矩形或其它形状,容纳槽43b的宽度大于或等于两端段键槽43a、43c直角三角形底边的宽度并且沿操作侧是开口的,深度略大于两端段键槽43a、43c直角三角形的深度。 
这样,当需要连接机架本体40两竖板与机架盖44矩形连接块时,驱动位移液压缸41,其活塞杆向下带着滑键42处于下位,此时竖板与矩形连接块的连接实际上是由滑键42的上端段42a与键槽上段43a、下端段42c与键槽下端段43c的相互配合完成,滑键42的中间段42b不起任何连接作用,如图19所示。当需要解除机架本体40两竖板与机架盖44矩形连接块的连接时,驱动压紧液压缸45,消除机架本体端部的压紧力;驱动位移液压缸41,其活塞杆带着滑键42在键槽中被提升;当滑键42的下端段42c行至容纳槽43b时,即滑键处于上位,其矩形接头48的直角三角形端部脱离机架本体40下端段直角三角形键槽43c的束缚,滑键42的中间段42b的异形接头48位于机架盖的异形键槽中,滑键42的上端段42a位于液压缸座50内,滑键42与机架本体40的键槽的连接被完全解除,机架本体40竖板与机架盖44矩形连接块处于脱开状态,如图20所示。但是,滑键42的导向头49仍然安装在机架盖44矩形立方体连接块上,能够随机架盖44一起移动,控制换辊机构,机架盖44便与安装在其上的滑键42、位移液压缸41和液压缸座50、压紧液压缸4以及连同固定在机架盖44上的操作侧轧辊轴承座1和轧辊2或机架盖44连同操作侧轧辊轴承座1、轧辊2、3和传动侧轧辊轴承座4一起从机架本体40操作侧开口处水平的移出或移入,因此缩短了位移液压缸41的行程,可以减少2/3以上的行程,又降低了的位移液压缸41及液压缸座50的总高度,还简化了机架本体与机架盖44的安装与拆卸,进一步减少了换辊操作或处理堵钢事故的附助时间,提高了作业率。 
同样,对于浮动式机架11为可拆分的机架时,所述轧辊间隙调整机构设计在浮动式机架11的机架本体40的端板上,辊缝对中机构设计在轧机底座5的竖立端板5-1处,操作侧轧辊的轴承座1固定安装在机架盖44的矩形连接块的端面上。其中:所述轧辊间隙调整机构和辊缝对中机构同样是液压式或机械式,其伺服液压缸9、对中液压缸8、压下蜗轮蜗杆机构、对中蜗轮蜗杆机构或压下对中蜗轮蜗杆机构的数量设置、安装型式均与上述轧机机架为空心框架的具体实施方式相同,其调整两轧辊间隙的工作原理也是相同的,为使文字简洁,在此不再多述,图13、14所示轧辊间隙调整机构为一个伺服液压缸9、辊缝对中机构为两个对中液压缸8的具体实施方式。 

Claims (16)

1.一种二辊立式轧机,包括轧机底座、轧机机架和安装在轧机机架内的相互平行设置的两个竖立轧辊(3、2)以及轧辊间隙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轧机底座(5)包括竖立端板(5-1)和分别与竖立端板(5-1)的四个角连接的水平横梁(5-2),该水平横梁(5-2)垂直于竖立端板并向同一方向延伸,所述轧机机架为浮动式机架(11),镶嵌在轧机底座的四个水平横梁中,所述轧辊间隙调整机构安装在轧机的传动侧或操作侧,在具有轧辊间隙调整机构的同一侧还设置有辊缝对中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辊立式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轧辊间隙调整机构和辊缝对中机构设置在传动侧时,操作侧轧辊轴承座(1)设置在浮动式机架(11)朝向操作侧的端板的内壁上;所述轧辊间隙调整机构和辊缝对中机构设置在操作侧时,传动侧轧辊轴承座(4)设置在浮动式机架(11)朝向传动侧的端板的内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辊立式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缝对中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轧机底座(5)的竖立端板(5-1)或水平横梁(5-2)端部上的活动式顶盖(6)、以及安装在该顶盖(6)上具有位移传感器(7)的液压式传动机构或具有编码器的机械式传动机构;
所述轧辊间隙调整机构具有与浮动式机架(11)连接的位移传感器(7)的液压式传动机构或具有编码器的机械式传动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辊立式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轧辊间隙调整机构的液压式传动机构,包括:一个或两个伺服液压缸(9),该伺服液压缸(9)安装在所述浮动式机架(11)的端板上,其活塞杆的端面与相对应的轧辊轴承座顶靠。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辊立式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轧辊间隙调整机构的机械式传动机构为一套或两套压下蜗轮蜗杆机构,每套压下蜗轮蜗杆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浮动式机架(11)端板上的一个压下螺母(23)和与压下螺母(23)螺纹连接的压下螺杆(51),所述压下螺杆(51)的一端顶靠在相对应的轧辊轴承座上,另一端通过连接键(24)安装有压下蜗轮(21),该压下蜗轮(21)与压下蜗杆(22)啮合,压下蜗轮(21)、压下蜗杆(22)和轴承(31)一起安装在减速器箱体(32)内,减速器箱体(32)与浮动式机架(11)端板固定连接,所述压下蜗轮(21)与连接键(24)紧固连接,连接键(24)与压下螺杆(51)的键槽滑动配合;当为两套压下蜗轮蜗杆机构时,两套机构中的一个压下蜗杆(22)通过联轴器(34)与压下电动机(33)连接,两个压下蜗杆(22)之间设置有离合器(35)。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辊立式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缝对中机构的液压式传动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顶盖(6)上的一个或两个对中液压缸(8),所述对中液 压缸(8)的移动行程为伺服液压缸(9)移动行程的1/2,所述对中液压缸(8)的移动方向与所述伺服液压缸(9)的移动方向相反;当为一个对中液压缸时,活塞杆穿过顶盖(6)通过连接座(13)与所述伺服液压缸(9)的缸体串接,或活塞杆穿过顶盖(6)与所述浮动式机架(11)端板连接;当为两个对中液压缸(8)时,活塞杆穿过顶盖(6)与浮动式机架(11)端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辊立式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缝对中机构的机械式传动机构为一套或两套对中蜗轮蜗杆机构,每套对中蜗轮蜗杆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顶盖(6)上的对中螺母(29)和与对中螺母(29)螺纹连接的对中螺杆(52),所述对中螺母(29)上安装有对中蜗轮(19),对中蜗轮(19)与对中蜗杆(20)啮合,所述对中螺杆(52)的移动行程为压下螺杆(51)移动行程的1/2,所述对中螺杆(52)的移动方向与压下螺杆(51)移动方向相反;当为一套对中蜗轮蜗杆机构时,对中螺杆(52)穿过顶盖(6)通过连接座(13)与所述减速器箱体(32)串接,或对中螺杆(52)穿过顶盖(6)与所述浮动式机架(11)端板连接;当为两套对中蜗轮蜗杆机构时,两个对中螺杆(52)分别穿过顶盖(6)与所述浮动式机架(11)端板连接,两个对中蜗杆(20)通过离合器(35)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二辊立式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对中蜗轮(19)的一侧具有环形凸台(28),所述顶盖(6)上具有与对中蜗轮(19)的环形凸台(28)相配合的环形槽,所述顶盖(6)上位于对中蜗轮(19)的轮缘处设置有蜗轮压板(25)。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辊立式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轧辊间隙调整机构的机械式传动机构为一套或两套压下对中蜗轮蜗杆机构,每套压下对中蜗轮蜗杆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浮动式机架(11)端板内的压下螺母(23)和与压下螺母(23)螺纹连接的压下对中螺杆(18),该压下对中螺杆(18)的一端顶靠在相对应的轧辊轴承座上,另一端通过连接键(24)安装有压下蜗轮(21),该压下蜗轮(21)与具有编码器的压下蜗杆(22)啮合,压下蜗轮(21)、压下蜗杆(22)和轴承(31)一起安装在减速器箱体(32)内,减速器箱体(32)与浮动式机架(11)端板固定连接,所述压下蜗轮(21)与连接键(24)紧固连接,连接键(24)与压下对中螺杆(18)的键槽滑动配合;当为两套压下对中蜗轮蜗杆机构时,两个压下蜗杆(22)中的一个通过联轴器(34)与压下电动机(33)连接,两个压下蜗杆(22)之间设置有离合器(35),或两个压下蜗杆(22)分别通过联轴器(34)与各自的压下电动机(33)连接,两个压下蜗杆(22)之间设置有离合器(35)。
10.根据权利要求3或9所述的二辊立式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缝对中机构的机械式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顶盖(6)上的对中螺母(29),该对中螺母(29) 与轧辊间隙调整机构的机械式传动机构的压下对中螺杆(18)螺纹连接,所述压下对中螺杆(18)与对中螺母(29)螺纹的螺距是压下对中螺杆(18)与压下螺母(23)之间的螺距的1/2,所述压下对中螺杆(18)与压下螺母(23)螺纹的旋向和压下对中螺杆(18)与对中螺母(29)螺纹的旋向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二辊立式轧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对中螺母(29)上安装初调蜗轮(36),初调蜗轮(36)与初调蜗杆(37)啮合,初调蜗杆(37)通过联轴器与初调电动机(39)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二辊立式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初调蜗轮(36)的一侧具有环形凸台(28),所述顶盖(6)上具有与初调蜗轮(36)的环形凸台(28)相配合的环形槽,所述顶盖(6)上位于初调蜗轮(36)的轮缘处设置有蜗轮压板(25)。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辊立式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式机架(11)为拆分式,包括其截面形状为一侧未封口的矩形的机架本体(40)、位于机架本体的未封口处的机架盖(44)和用于连接机架本体(40)与机架盖(44)的锁紧机构;
所述机架本体(40)的两相对竖板上具有窗口,在机架本体未封口端两竖板的内面分别具有与机架盖(44)矩形连接块键槽(46)配装的键槽(43),其外侧具有与机架盖(44)配合的外止口;
所述机架盖(44)具有连接端板(47)、与机架本体(40)的内口相配合的矩形连接块和与机架本体(40)的外止口相配装的内止口,所述矩形连接块的相对两侧面上具有与机架本体(40)两竖板键槽(43)配装的键槽(46)。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二辊立式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本体(40)的键槽(43)形状为直角三角形键槽,所述机架盖(44)的键槽(46)形状为一个直角三角形与一个“T”字形组合的异形键槽;
或者所述机架本体(40)的键槽(43)在长度方向分为三段(43a、43b、43c),两端段(43a、43c)的形状相同,为直角三角形键槽,其中间段(43b)的键槽为容纳槽(43b)。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二辊立式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安装在机架盖(44)与机架本体(40)的键槽中的滑键(42)、控制该滑键(42)位移的液压缸(41)和安装在机架盖(44)外侧的压紧液压缸(45);
所述压紧液压缸(45)的活塞杆穿过机架盖(44)连接端板(47),抵靠在机架本体(40)的端部;所述位移液压缸(41)的液压缸座(50)安装在所述机架盖(44)矩形连接块的上表面上,其活塞杆与滑键(42)的上端部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二辊立式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键(42)包括矩形体的接头(48)和与其连接的“T”字形的导向头(49);
或者所述滑键(42)在长度方向分为三段(42a、42b、42c),两端段(42a、42c)的形状相同,包括矩形体的接头(48)和与其连接的“T”字形的导向头(49),其中间段(42b)的接头(48)的形状为直角三角形,导向头(49)为“T”字形;两端段(42a、42c)的长度均小于滑键全长的1/3。 
CN 201220046342 2012-02-14 2012-02-14 二辊立式轧机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5912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046342 CN202591212U (zh) 2012-02-14 2012-02-14 二辊立式轧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046342 CN202591212U (zh) 2012-02-14 2012-02-14 二辊立式轧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591212U true CN202591212U (zh) 2012-12-12

Family

ID=473087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046342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591212U (zh) 2012-02-14 2012-02-14 二辊立式轧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591212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81011A (zh) * 2012-02-14 2012-07-18 北京京诚之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二辊立式轧机
CN103042032A (zh) * 2013-01-24 2013-04-17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可立卧轧制使用的轧机
CN104324944A (zh) * 2014-10-28 2015-02-04 太原磬泓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具有辊距在线调整功能的二辊无缝钢管轧机
CN110114154A (zh) * 2016-11-22 2019-08-09 Sms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在立轧机座中的调节气缸快速调整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81011A (zh) * 2012-02-14 2012-07-18 北京京诚之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二辊立式轧机
CN102581011B (zh) * 2012-02-14 2014-09-17 北京京诚之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二辊立式轧机
CN103042032A (zh) * 2013-01-24 2013-04-17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可立卧轧制使用的轧机
CN103042032B (zh) * 2013-01-24 2015-07-15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可立卧轧制使用的轧机
CN104324944A (zh) * 2014-10-28 2015-02-04 太原磬泓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具有辊距在线调整功能的二辊无缝钢管轧机
CN104324944B (zh) * 2014-10-28 2016-10-26 太原磬泓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具有辊距在线调整功能的二辊无缝钢管轧机
CN110114154A (zh) * 2016-11-22 2019-08-09 Sms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在立轧机座中的调节气缸快速调整装置
CN110114154B (zh) * 2016-11-22 2022-01-04 Sms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在立轧机座中的调节气缸快速调整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81010B (zh) 二辊水平轧机
CN102581011B (zh) 二辊立式轧机
CN202591212U (zh) 二辊立式轧机
CN102581012B (zh) 组合式二辊连轧机
CN202591211U (zh) 二辊水平轧机
CN202591213U (zh) 组合式二辊连轧机
CN106040742A (zh) 一种轧机
CN102228904B (zh) 新型二十辊冷轧机
CN104785530A (zh) 一种线棒材轧机
CN205949548U (zh) 锆钛铌合金管棒材高精度七辊矫直机
CN202700957U (zh) 交叉梁式四辊型材轧机轧辊径向调节机构
CN201603741U (zh) 二辊式可逆轧机
CN112547849B (zh) 一种操作侧机架移动式高刚度小型钢成排矫直机
CN102671937B (zh) 主动式精密四辊轧机
CN102031386B (zh) 升降平台及传动装置
CN202087596U (zh) 一种脱管机出口升降辊道装置
CN103736731B (zh) 四辊轧辊机架
CN201482792U (zh) 直压式三辊连轧机
CN103785685B (zh) 四辊定减径机
CN202683614U (zh) 三辊五机架定径机减速机的输出结构
CA2615023C (en) Drive arrangement for rolling mill
JPH0824936B2 (ja) 幅可変圧延ロール
CN105563391B (zh) 导管螺旋桨组装用台架
CN202037181U (zh) 精轧鼓形齿接轴支撑环
CN220837216U (zh) 一种金属压延机用压延辊调节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1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40917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