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74375U - 车架纵梁及工程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架纵梁及工程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574375U
CN202574375U CN 201220182374 CN201220182374U CN202574375U CN 202574375 U CN202574375 U CN 202574375U CN 201220182374 CN201220182374 CN 201220182374 CN 201220182374 U CN201220182374 U CN 201220182374U CN 202574375 U CN202574375 U CN 2025743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e panel
bending part
longeron
longitudinal beam
side ra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18237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严若胜
刘志斌
杨献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Heavy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18237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5743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5743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57437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架纵梁,其包括纵梁本体(1)及与纵梁本体(1)相连接的加强板(2),纵梁本体(1)包括腹板、上翼板和下翼板,上翼板包括至少两个不等高的平面,加强板(2)安装于纵梁本体(1)并连接至少两个不等高的平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外一种车架纵梁及一种工程车辆。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车架纵梁的前后段上翼面不等高,车架的适应性强;车架纵梁前段、后段和车架整体在加工设备和工装不变的情况下能够很方便地加长或缩短,从而实现多种车型的需求;结构比较简单,纵梁主体可采用折边实现,可以不需要制做大型压延模具,制造工艺性好。

Description

车架纵梁及工程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车辆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架纵梁及工程机械。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的工程车辆、汽车和专用车中,其纵梁一般采用槽型梁和工字梁。
槽型梁的结构如图1所示,纵梁的断面尺寸基本不变,上下翼面等高。
工字梁的结构如图2所示,纵梁的前后截面尺寸也不变,上翼面10为等高平面,下翼面20亦为等高平面。图1和图2中的结构包括上翼面10、下翼面20和腹板面30。
上述两种纵梁结构的特点是:结构比较简单,制做工艺性好。
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其具有如下的缺点和不足:车架纵梁的上下翼面都是等高的,没有高度差,车架纵梁对特种车辆的适应性差;车架纵梁的结构过于简单,不能适应车辆对车架的特殊要求;驾驶室的安装位置偏高,车架的自身质量大,整车的重心高,不仅增大了行驶阻力,还容易发生倾翻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车架纵梁结构过于简单、适应性差,不能适应车辆对车架的特殊要求、整车的重心高等问题或者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架纵梁,可以有效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架纵梁,其包括纵梁本体及与所述纵梁本体相连接的加强板,所述纵梁本体包括腹板、上翼板和下翼板,所述上翼板包括至少两个不等高的平面,所述加强板安装于所述纵梁本体并连接所述至少两个不等高的平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将车架纵梁的前后段上翼板设置多处不等高的平面;这就增加了车架纵梁的适应性,可以满足车辆对纵梁的特殊需求,同时可以将驾驶室安装在较低的上翼板平面上,降低整车的高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加强板包括加强板本体和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的两端与所述上翼板平行并连接所述至少两个不等高的平面,所述加强板本体位于所述纵梁本体的内侧并与所述纵梁本体的内壁相连接。纵梁本体前、后段的过渡处采用一个带折弯部的加强板与纵梁本体焊接或铆接或螺接,从而形成一个具有足够强度和刚度的整体,加强板的上边缘成一个折弯部,可以避免加强板上应力集中。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加强板还包括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二折弯部与所述下翼板平行并与所述下翼板的内壁相连接。第二折弯部与加强板上端的第一折弯部具有同样的效果,同时可以增加加强板与纵梁本体的接触面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加强板本体与所述第一折弯部及第二折弯部为一体冲压而成,或者,所述加强板本体与所述第一折弯部及第二折弯部焊接成一体。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加强板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圆弧形的豁口。加强板的两端各设计一个鱼尾状的豁口,可以分散加强板受到的应力,同时也便于加强板与纵梁本体的焊接固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纵梁本体上设置有多个所述加强板。针对纵梁本体前后段上有多处不等高的情况,可以采用多个加强板与纵梁本体连接,保证纵梁主体具有足够的工作强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纵梁本体与所述加强板通过铆接、螺纹连接或焊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外一种车架纵梁,包括纵梁本体及与所述纵梁本体相连接的加强板,所述纵梁本体包括腹板、上翼板和下翼板,所述下翼板包括至少两个不等高的平面,所述加强板安装于所述纵梁本体并连接所述至少两个不等高的平面。
对某些有特殊要求的车辆,其纵梁本体下翼板也可能需要多个不等高的平面,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很好地满足这种特殊要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加强板包括加强板本体和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上翼板平行并与所述上翼板的内壁相连接;所述第二折弯部的两端与所述下翼板平行并连接所述至少两个不等高的平面;所述加强板本体位于所述纵梁本体的内侧并与所述纵梁本体的内壁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工程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纵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车架纵梁的前后段上翼面不等高,车架的适应性强;车架纵梁前段、后段和车架整体在加工设备和工装不变的情况下能够很方便地加长或缩短,从而实现多种车型的需求;车架纵梁的加强板可为通用件,同不同的纵梁主体组合,可形成系列化的车架品种;结构比较简单,纵梁主体可采用折边实现,可以不需要制做大型压延模具,制造工艺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槽型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工字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车辆纵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结构的左视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6是图3所示结构中纵梁主体的主视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结构的左视示意图;
图8是图6所示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9是图3所示结构中加强板的主视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结构的左视示意图;
图11是图9所示结构的俯视图;
其中,图1至图11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纵梁本体  11腹板     12上翼板      13下翼板
2加强板    21豁口    22第一折弯部   23加强板本体
10上翼面   20下翼面                 30腹板面
121第一上翼板         122第二上翼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它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至1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车辆纵梁,其包括纵梁本体1及与所述纵梁本体1相连接的加强板2,所述纵梁本体1包括腹板11、上翼板12和下翼板13,所述上翼板12包括至少两个不等高的平面,所述加强板2安装于所述纵梁本体1并连接所述至少两个不等高的平面。
加强板2可以安装在纵梁本体1内壁,当然,如需在纵梁本体1内壁安装其他零部件,同时对纵梁本体1内壁的平整度要求较高时,还可以将加强板2安装在纵梁本体1外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将车架纵梁的前后段上翼板设置多处不等高的平面,增加了车架纵梁的适应性,可以满足车辆对纵梁的特殊需求,同时可以将驾驶室安装在较低的上翼板平面上,降低整车的高度。
对某些有特殊要求的车辆,其纵梁本体下翼板也可能需要多个不等高的平面,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很好地满足车辆的特殊要求。
本实施例中,上翼板12由高度不等的第一上翼板121和第二上翼板122组成。在车辆的布置过程中,可以将驾驶室布置于位置较低的第一上翼板121上,以降低整车的中心高度,使得车辆的结构布置更加灵活合理。
所述加强板2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圆弧形的豁口21。加强板的两端各设计一个鱼尾状的豁口,可以分散加强板受到的应力,同时也便于加强板与纵梁本体的焊接固定。
所述加强板2包括加强板本体23和第一折弯部22,所述第一折弯部22的两端与所述上翼板12平行并连接所述至少两个不等高的平面,所述加强板本体23位于所述纵梁本体1的内壁并与所述纵梁本体1的内壁相连接。纵梁本体前、后段的过渡处,采用一个带折弯翻边的加强板与纵梁本体焊接或铆接或螺接,从而形成一个具有足够强度和刚度的整体,加强板的上边缘成一个折弯部,可以避免加强板上应力集中。
进一步,所述加强板2还包括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二折弯部与所述下翼板平行并与所述下翼板13的内壁相连接。
第二折弯部与加强板的第一折弯部具有同样的效果,同时可以增加加强板与纵梁本体的接触面积。
所述加强板本体23与所述第一折弯部22及第二折弯部为一体冲压而成,或者,所述加强板本体23与所述第一折弯部22及第二折弯部焊接成一体。
加强板采用一体冲压制成,只需开发出相应的模具,便可以快速、大批量的生产加强板,可以显著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采用焊接工艺加工加强板,不仅操作方便,同时省去了开发新型冲压模具的成本,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可以很好地提高生产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纵梁本体1上可以设置有多个所述加强板2。针对纵梁本体前后段上有多处不等高的情况,可以采用多个加强板与纵梁本体连接,保证纵梁主体具有足够的工作强度。
当然,处了上翼板12由至少两个不等高的平面组成外,所述下翼板13也可以由至少两个不等高的平面组成。所述纵梁本体1与所述加强板2可以通过铆接固定。
另外,所述纵梁本体1与所述加强板2还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固定。
当然,所述纵梁本体1与所述加强板2焊接成一体。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外一种车架纵梁,其包括纵梁本体1及与所述纵梁本体1相连接的加强板2,所述纵梁本体1包括腹板11、上翼板12和下翼板13,所述下翼板13包括至少两个不等高的平面,所述加强板2安装于所述纵梁本体1并连接所述至少两个不等高的平面。
对于某些有特殊要求的车辆,其纵梁本体下翼板也可能需要多个不等高的平面,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很好地满足特殊要求。
优选地,所述加强板2包括加强板本体23和第一折弯部22和第二折弯部,
所述第一折弯部22与所述上翼板12平行并与所述上翼板12的内壁相连接;
所述第二折弯部位的两端与所述下翼板13平行并连接至少两个不等高的平面;
所述加强板本体23位于所述纵梁本体1的内侧并与所述纵梁本体1的内壁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车辆纵梁的具体实施原理如下:
本方案的车架纵梁的纵梁本体为一个整体,在前、后段的过渡处采用一个带折边的加强板与纵梁本体焊接或铆接或螺接,从而形成一个具有足够强度和刚度的整体,加强板的上边缘为一个圆滑拐弯的翻边,以避免应力集中,加强板的两端各设计一个鱼尾孔,以分散应力,也便于焊接牢靠。本方案的强度和刚性好、抗扭和抗变形能力强,制造工艺简便。
本实用新型适合各种工程车俩,工程机械、建筑机械,当本专利应用于其它专用作业车辆、固定机械设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新型车辆纵梁,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车架纵梁的前后段上翼面不等高,车架的适应性强;
(2)车架纵梁前段、后段和车架整体在加工设备和工装不变的情况下能够很方便地加长或缩短,从而实现多种车型的需求;
(3)车架纵梁的加强板可为通用件,同不同的纵梁主体组合,可形成系列化的车架品种;
(4)结构比较简单,纵梁主体可采用折边实现,可以不需要制做大型压延模具,制造工艺性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工程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新型车架纵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架纵梁,其特征在于,包括纵梁本体(1)及与所述纵梁本体(1)相连接的加强板(2),所述纵梁本体(1)包括腹板(11)、上翼板(12)和下翼板(13),所述上翼板(12)包括至少两个不等高的平面,所述加强板(2)安装于所述纵梁本体(1)并连接所述至少两个不等高的平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2)包括加强板本体(23)和第一折弯部(22),所述第一折弯部(22)的两端与所述上翼板(12)平行并连接所述至少两个不等高的平面,所述加强板本体(23)位于所述纵梁本体(1)的内侧并与所述纵梁本体(1)的内壁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2)还包括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二折弯部与所述下翼板(13)平行并与所述下翼板(13)的内壁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架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本体(23)与所述第一折弯部(22)及第二折弯部为一体冲压而成,或者,所述加强板本体(23)与所述第一折弯部(22)及第二折弯部焊接成一体。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架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2)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圆弧形的豁口(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架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本体(1)上设置有多个所述加强板(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架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本体(1)与所述加强板(2)通过铆接、螺纹连接或焊接固定。
8.一种车架纵梁,其特征在于,包括纵梁本体(1)及与所述纵梁本体(1)相连接的加强板(2),所述纵梁本体(1)包括腹板(11)、上翼板(12)和下翼板(13),所述下翼板(13)包括至少两个不等高的平面,所述加强板(2)安装于所述纵梁本体(1)并连接所述至少两个不等高的平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架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2)包括加强板本体(23)和第一折弯部(22)和第二折弯部,
所述第一折弯部(22)与所述上翼板(12)平行并与所述上翼板(12)的内壁相连接;
所述第二折弯部的两端与所述下翼板(13)平行并连接所述至少两个不等高的平面;
所述加强板本体(23)位于所述纵梁本体(1)的内侧并与所述纵梁本体(1)的内壁相连接。
10.一种工程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架纵梁。
CN 201220182374 2012-04-26 2012-04-26 车架纵梁及工程车辆 Expired - Lifetime CN2025743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182374 CN202574375U (zh) 2012-04-26 2012-04-26 车架纵梁及工程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182374 CN202574375U (zh) 2012-04-26 2012-04-26 车架纵梁及工程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574375U true CN202574375U (zh) 2012-12-05

Family

ID=472438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182374 Expired - Lifetime CN202574375U (zh) 2012-04-26 2012-04-26 车架纵梁及工程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57437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76672A (zh) * 2017-11-02 2018-03-09 苏州友邦汽车底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车架的车架纵梁加强结构
CN112319661A (zh) * 2020-10-22 2021-02-05 东风华神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变截面车架纵梁的加工方法、变截面车架纵梁及车辆
CN113371068A (zh) * 2021-07-30 2021-09-10 重庆华川九州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扭转刚度及弯曲强度大的半挂车车架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76672A (zh) * 2017-11-02 2018-03-09 苏州友邦汽车底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车架的车架纵梁加强结构
CN107776672B (zh) * 2017-11-02 2024-03-01 苏州友邦汽车底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车架的车架纵梁加强结构
CN112319661A (zh) * 2020-10-22 2021-02-05 东风华神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变截面车架纵梁的加工方法、变截面车架纵梁及车辆
CN113371068A (zh) * 2021-07-30 2021-09-10 重庆华川九州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扭转刚度及弯曲强度大的半挂车车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90438B (zh) 具有大件装载功能的地板结构
CN202923715U (zh) 一种汽车前副车架及相应的汽车
CN202574375U (zh) 车架纵梁及工程车辆
CN108945106A (zh) 一种副车架轻量化结构
CN201914319U (zh) 半挂车车架以及具有该车架的半挂车
CN102616279A (zh) 半挂车车架以及具有该车架的半挂车
CN202439770U (zh) 驾驶室前悬置固定支架
CN204488930U (zh) 一种牵引车车架结构
CN205768465U (zh) 一种汽车后扭转梁支架
CN202213631U (zh) 兼做驾驶室后支架的车架横梁
CN203486003U (zh) 厢式车及其横梁贯穿式车架结构
CN208343898U (zh) 新能源汽车电机悬置组件
CN202378953U (zh) 一种汽车车架前延伸梁装置
CN103847794B (zh) 一种车架后部结构
CN102501794B (zh) 一种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CN202208319U (zh) 前风窗下横梁上盖板总成
CN211685318U (zh) 易安装可拆卸的轻质高强复合材料货车副车架横纵梁结构
CN203305863U (zh) 公交车乘客座椅型材骨架
CN203580597U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箱托架
CN202574376U (zh) 轻型载货汽车车架变速器上部横梁
CN203681295U (zh) 一种汽车仪表板横梁的上支撑架
CN203497016U (zh) 仪表板横梁与车身前围连接结构
CN201825113U (zh) 轻量化设计的载货汽车车架前横梁
CN205203139U (zh) 一种电动汽车中地板总成
CN201792901U (zh) 分段式车架纵梁及分段式车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ANYI HEAVY INDUSTR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3050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502

Address after: 410100 31 industrial city, Changsha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unan, Changsha

Patentee after: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410100 31 industrial city, Changsha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unan

Patentee before: Sanyi Heavy Industry Co., 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05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