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28937U - 车辆的前部构造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前部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528937U
CN202528937U CN2011203841354U CN201120384135U CN202528937U CN 202528937 U CN202528937 U CN 202528937U CN 2011203841354 U CN2011203841354 U CN 2011203841354U CN 201120384135 U CN201120384135 U CN 201120384135U CN 202528937 U CN202528937 U CN 2025289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cover plate
support element
radiator support
bum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38413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芦谷穗高
久岛和实
青木照明
久我谷拓路
石田贵英
笈木大介
池田太郎
鹤田胜
四个永靖生
江原俊介
水谷纪正
达比德·西卢班
岩井信弘
长柄君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ssa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ssa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ssa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ssan Moto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5289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52893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的前部构造,其在向车辆前端部输入碰撞负载时,通过减轻向下罩板传递的负载,而可以抑制下罩板的破损。其具有在车辆的前端配置的向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保险杠外板(3)、在该保险杠外板(3)的后侧配置的散热器支撑件(9)、在该散热器支撑件(9)的后侧配置的向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车架横梁(27)、以及从所述保险杠外板(3)的下部沿前后方向延伸至车架横梁(27)的下罩板(35)。所述下罩板(35)的前端部被保险杠(3)的下部支撑,后端部被所述车架横梁(27)支撑,并且中间部被所述散热器支撑件(9)支撑。

Description

车辆的前部构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的前部构造。
背景技术
当前,公知一种为了不使泥及雨水等在车辆行驶中进入到发动机室内,而用下罩板覆盖车辆前端部的下侧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下罩板,其前端部被保险杠外板的下端支撑,后端部被发动机车架横梁的底面支撑。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64741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述的下罩板中,在从车辆前端输入碰撞负载的情况下,因为会从保险杠外板向下罩板直接传递碰撞负载,所以下罩板存在破损的可能。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的前部构造,在向车辆前端部输入碰撞负载时,通过减轻向下罩板传递的负载,从而可以抑制下罩板的破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前部构造,其具有:保险杠外板,其配置于车辆的前端,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散热器支撑件,其配置于该保险杠外板的车辆后方侧;车架横梁,其配置于该散热器支撑件的车辆后方侧,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以及下罩板,其从所述保险杠外板的下部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至车架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罩板的前端部被所述保险杠外板的下部支撑,后端部被所述车架横梁支撑,并且中间部被所述散热器支撑件支撑。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因为下罩板的中间部被散热器支撑件支撑,所以在从车辆前端部向后方输入碰撞负载的情况下,从下罩板向散热器支撑件传递一部分负载。因此,可以减轻下罩板所承受的负载负担,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下罩板的破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车辆前端部的斜视图。
图2是表示沿着图1的X-X线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从下侧观察图1的仰视图。
图4是表示从侧面观察图1的概略剖面图。
图5是表示向车辆前端部输入碰撞负载时的初期阶段的概略剖面图。
图6是表示向车辆前端部输入碰撞负载时的中间阶段的概略剖面图。
图7是表示向车辆前端部输入碰撞负载时的后期阶段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在车辆前端设置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保险杠1。该保险杠1由下述部分构成:保险杠外板3;保险杠缓冲器5,其设置在该保险杠外板3的后侧,剖面形成为コ字形;以及保险杠加强件7,其支撑该保险杠缓冲器5。在所述保险杠1的后方配置树脂制的散热器支撑件9,其支撑未图示的散热器。该散热器支撑件9在左右端设置上下一对的安装部11、13,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侧梁15、15的前端的安装面17经由螺栓19与上述安装部11、13紧固。另外,散热器支撑件9的上侧的安装部11固定在发动机舱边缘(hood ridge)21、21的前端。此外,散热器支撑件9的下端部形成向前方延伸的弯曲部23。
而且,在散热器支撑件9的后方的下侧,设置俯视大致形成为口字形的副车架25。该副车架25的前端构成车架横梁27,该车架横梁27向车辆宽度方向延伸,形成封闭剖面构造。
此外,如图2所示,保险杠外板3的下端凸缘29、散热器支撑件9的下端面31、以及车架横梁27的下端的底面33,配置在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上,沿前后方向及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下罩板35被保险杠外板3的下端凸缘29、散热器支撑件9的下端面31、以及车架横梁27的底面33支撑。具体地说,下罩板35的前端部经由作为紧固部件的紧固夹具37被保险杠外板3的下端凸缘29支撑。下罩板35的后端部经由作为紧固部件的紧固夹具37被车架横梁27的底面支撑。下罩板35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经由作为紧固部件的紧固夹具37被散热器支撑件9的下端面31支撑。此外,下罩板35在从保险杠外板3至散热器支撑件9位置的部位,在板状的罩主体39上形成多个肋部41,在从散热器支撑件9至车架横梁27之间的部位上不形成肋部41,而只形成罩主体39。
如图3、4所示,在下罩板35的前端部及中间部形成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多个长孔。这些长孔沿前后方向形成长椭圆形。具体地说,在下罩板35的前端部,在合计5个位置上配置第1紧固孔43。另外,在下罩板35的中间部,在合计6个位置上配置第2紧固孔45。这些第1紧固孔43及第2紧固孔45的前后方向的内径,比紧固夹具37的外径更大地形成。因此,如图4所示,如果在下罩板35的第1紧固孔43中插入紧固夹具37,则紧固夹具37的前端和第1紧固孔43的前端之间几乎不存在空隙,而紧固夹具37的后端和第1紧固孔43的后端之间会产生距离B的间隙。另外,在保险杠外板3的下端凸缘29上也形成外板侧紧固孔47,外板侧紧固孔47的后端和紧固夹具37的后端之间几乎不存在间隙,而在紧固夹具37的前端和外板侧紧固孔47的前端之间会产生距离A的间隙。此外,保险杠外板3的下端凸缘29的后端和下罩板35的肋部41的前端41a之间产生距离C的间隙。此外,上述的距离A和距离B的合计距离(A+B)形成得比距离C大。
而且,如图4所示,在下罩板35的肋部41的后端设置向上弯曲的凸出部49,该凸出部49与在散热器支撑件9的下端设置的弯曲部23相接近并相对配置。该凸出部49的侧视图形成为剖面三角形状,在凸出部49的上端和散热器支撑件9的弯曲部23的前端之间,间隔距离D而配置。另外,在下罩板35的中间部设置的第2紧固孔45的后端和紧固夹具37之间基本上没有间隙,但第2紧固孔45的前端和紧固夹具37的前端之间设置间隔距离E。此外,在车架横梁27的底面上形成的紧固孔和紧固夹具37之间基本上没有间隙。另外,上述的距离E比距离D大地形成。
下面,对从前方向本实施方式的车辆前端部输入碰撞负载的变形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5、6所示,如果向保险杠外板3输入碰撞负载,则保险杠外板3的下端凸缘29向后方移动,下端凸缘29的后端与肋部的前端41a抵接。于是,下罩板35向后方移动,凸出部49与散热器支撑件9的弯曲部抵接。另外,伴随着下罩板35向后方移动,从下罩板35向车架横梁27输入负载。
这样,通过各个部件的移动,而形成从保险杠外板3经由下罩板35向散热器支撑件9传递负载的负载传递路径51。另外,还形成从下罩板35向车架横梁27传递负载的负载传递路径53。此外,车辆前端部由于碰撞而变形后,如图7所示。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1)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前部构造,其具有:保险杠外板3,其配置于车辆的前端,并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散热器支撑件9,其配置于该保险杠外板的后侧;车架横梁27,其配置于该散热器支撑件9的后侧,并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以及下罩板35,其从所述保险杠外板3的下部沿前后方向延伸至车架横梁27。上述下罩板35的前端部被上述保险杠外板3的下部支撑,后端部被上述车架横梁27支撑,并且中间部被上述散热器支撑件9支撑。
这样,因为下罩板35的中间部被散热器支撑件9支撑,所以在从车辆前端部向后方输入碰撞负载的情况下,从下罩板35向散热器支撑件9传递负载的一部分。因此,可以减轻下罩板35所承受的负载负担,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下罩板35的破损。
(2)在上述下罩板35的前端部形成第1紧固孔43,在第1紧固孔43中插入紧固夹具(紧固部件)37,从而固定在保险杠外板3的下部,在上述下罩板35的中间部形成第2紧固孔45,并在第2紧固孔45中插入紧固部件,从而固定在散热器支撑件9,并且上述第1及第2紧固孔43、45在前后方向上形成为细长的长孔,前后方向的内径设定的比上述紧固部件的外径大。
由此,在第1及第2紧固孔43、45和紧固部件之间形成间隙。因此,在从前方向保险杠外板3输入碰撞负载的情况下,从保险杠外板3向下罩板35传递的负载传递量以及从下罩板35向散热器支撑件9传递的负载传递量,与没有上述间隙的情况相比减低。因而,也可以减低下罩板35所承受的碰撞负载,从而更加有效地抑制下罩板35的破损。
(3)在上述下罩板35上的散热器支撑件9之前的部位上,设置向上方凸出的凸出部49,该凸出部49与散热器支撑件9的前面接近并相对。因此,在向车辆前端部输入碰撞负载的情况下,可以将负载可靠地从下罩板35向散热器支撑件9传递。
(4)因为上述散热器支撑件9由树脂形成,所以散热器支撑件9容易变形。因此,在输入碰撞负载时,即使下罩板35与散热器支撑件9抵接也可以有效地防止下罩板35的破损。

Claims (4)

1.一种车辆的前部构造,其具有:
保险杠外板,其配置于车辆的前端,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
散热器支撑件,其配置于该保险杠外板的车辆后方侧;
车架横梁,其配置于该散热器支撑件的车辆后方侧,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以及
下罩板,其从所述保险杠外板的下部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至车架横梁,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罩板的前端部被所述保险杠外板的下部支撑,后端部被所述车架横梁支撑,并且中间部被所述散热器支撑件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前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下罩板的前端部形成第1紧固孔,在第1紧固孔中插入紧固部件而固定在保险杠外板的下部,
在所述下罩板的中间部形成第2紧固孔,在第2紧固孔中插入紧固部件而固定在散热器支撑件上,
所述第1及第2紧固孔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形成为细长的长孔,前后方向的内径设定得比所述紧固部件的外径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的前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下罩板上的散热器支撑件的车辆前方的部位,设置向上方凸出的凸出部,该凸出部与散热器支撑件的车辆前侧面接近并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的前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器支撑件由树脂形成。 
CN2011203841354U 2010-10-12 2011-10-10 车辆的前部构造 Expired - Lifetime CN20252893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29452 2010-10-12
JP2010229452A JP5691369B2 (ja) 2010-10-12 2010-10-12 車両の前部構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528937U true CN202528937U (zh) 2012-11-14

Family

ID=46241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384135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528937U (zh) 2010-10-12 2011-10-10 车辆的前部构造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691369B2 (zh)
CN (1) CN20252893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95712A (zh) * 2012-12-25 2014-07-02 铃木株式会社 车辆后部结构
CN105501304A (zh) * 2014-10-13 2016-04-20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在机动车的前车厢中在装配支架的区域中的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700647B2 (ja) * 2011-01-18 2015-04-15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アンダーカバー
DE102015211045B4 (de) * 2015-06-16 2021-07-15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Frontendmodul für ein Kraftfahrzeug sowie Anordnung eines solchen Frontendmoduls an einem Montageträger eines Kraftfahrzeugs
DE202016107500U1 (de) * 2016-12-30 2018-04-05 Rehau Ag + Co Fußgängerschutzvorrichtung für einen unteren Stoßbereich einer Kraftfahrzeug-Frontstoßfängerverkleid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264741A (ja) * 2001-03-08 2002-09-18 Fuji Heavy Ind Ltd バンパー構造
JP2008157279A (ja) * 2006-12-21 2008-07-10 Calsonic Kansei Corp 合成樹脂成形部品の組み付け構造
JP4934095B2 (ja) * 2008-05-16 2012-05-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アンダカバー構造
JP5244530B2 (ja) * 2008-10-14 2013-07-24 小島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アンダーカバー及びその取付構造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95712A (zh) * 2012-12-25 2014-07-02 铃木株式会社 车辆后部结构
CN103895712B (zh) * 2012-12-25 2016-03-09 铃木株式会社 车辆后部结构
CN105501304A (zh) * 2014-10-13 2016-04-20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在机动车的前车厢中在装配支架的区域中的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691369B2 (ja) 2015-04-01
JP2012081856A (ja) 2012-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528937U (zh) 车辆的前部构造
JP5831489B2 (ja) 車両前部構造
CN103085885B (zh) 后支柱部的加强结构
CN102632927A (zh) 车体后部构造
CN104139801A (zh) 转向支承构件的构造
US20170282975A1 (en) Side chassis structure of vehicle
CN203752874U (zh) 一种摇动稳定杆
CN201484275U (zh) 一种前大灯安装结构
CN203246404U (zh) 汽车前挡风玻璃用单片式导水槽结构和汽车
CN104369659A (zh) 带有被包围的排气装置的全高通道区段
CN203651899U (zh) 一种车架前端安装支架
CN202147647U (zh) 越野车后保险杠
CN203473006U (zh) 汽车发动机盖板
CN103415417B (zh) 车辆的保险杠结构
CN202006774U (zh) 带下移式吸能板的前保险杠
EP2890601B1 (en) Vehicle body front structure
CN104340278A (zh) 汽车前围上板总成以及汽车
CN103661624B (zh) 一种汽车后裙板结构
CN103213624A (zh) 车身前部构造
CN204821011U (zh) 一种扭转梁悬架
CN203020257U (zh) 一种汽车保护支撑
CN203780610U (zh) 一种汽车前端下横梁及车身前端框架结构
CN203974947U (zh) 车辆副车架前横梁及车辆副车架
CN211336193U (zh) 发动机罩缓冲块支架以及汽车
CN103347743B (zh) 车辆的保险杠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14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