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11285U - 车载式遗体应急火化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载式遗体应急火化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511285U
CN202511285U CN2012200537253U CN201220053725U CN202511285U CN 202511285 U CN202511285 U CN 202511285U CN 2012200537253 U CN2012200537253 U CN 2012200537253U CN 201220053725 U CN201220053725 U CN 201220053725U CN 202511285 U CN202511285 U CN 2025112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mmunicated
compartment
combustion chamber
wi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05372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浩
李伯森
孙成龙
徐海峰
李秉杰
钱高
高源�
童建红
史峰
徐晓丹
马知才
钱利亚
钱鹏
郭雷
乔娇
牟玉
方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BAD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ACILITY Co Ltd
101 Institute Of Ministry Of Civil Affairs Of People's Rupublic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BAD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ACILITY Co Ltd
101 Institute Of Ministry Of Civil Affairs Of People's Rupublic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BAD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ACILITY Co Ltd, 101 Institute Of Ministry Of Civil Affairs Of People's Rupublic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BAD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ACILIT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2005372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5112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5112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51128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车载式遗体应急火化处理装置,包括车辆底盘、车厢、驾驶室,车厢后部设置有两个伸展舱,车厢尾部安装有液压升降尾板;车厢的内部设置有前、后两个隔断,这两个隔断将车厢的内部空间分成前、中、后三个区域,前部为动力区,中部为操控区,后部为焚烧区,动力区内安装有油箱、配电柜、发电机组和空调外机,操控区的右侧设置有桌、椅以及空调内机,焚烧区内设置有火化机,火化机分为左右两部分,左侧为炉体,右侧为附属设备,炉体由主燃室、再燃室以及主、副燃烧器组成;附属设备由空气预热器、引风机、鼓风机和烟囱组成;本装置机动灵活,适合长距离运输,从而应对重大自然灾害以及各种突发事件,使遇难者遗体能够得到妥善处理。

Description

车载式遗体应急火化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殡葬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车载式殡葬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只有殡仪馆能进行遗体火化,殡仪馆内的火化炉为固定式设备,不能移动。因此,无论远近,都需要将遗体搬运到殡仪馆,才能完成善后工作。当重大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发生时,如海啸、大地震等,可能会造成大批人员罹难,遗体的保存、运输很麻烦,如果将遇难者遗体全部搬运到殡仪馆,则会产生诸多不便,若遗体不能及时得到妥善处理,则可能产生疫情,为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急需研发一种机动灵活的火化设备,从而在短时间内快速调往受灾地区,火化处理遗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式遗体应急火化处理装置,机动灵活,适合长距离运输,从而应对重大自然灾害以及各种突发事件,使遇难者遗体能够就近就地及时得到妥善处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载式遗体应急火化处理装置,包括车辆底盘、车厢、驾驶室,车厢为长方体形,车厢的后部左、右对称地设置有两个伸展舱,伸展舱的底部布置有可翻转的地板,地板的下方设置有伸缩系统,在车厢后端安装有对开的后门,车厢尾部安装有液压升降尾板;其特征是:车厢的内部设置有前、后两个隔断,这两个隔断将车厢的内部空间分成前、中、后三个区域,前部为动力区,中部为操控区,后部为焚烧区,动力区内安装有油箱、配电柜、发电机组和空调外机,油箱、配电柜布置在设备区的左侧,配电柜位于油箱的后方,配电柜的操作面板嵌装在前隔断骨架上,发电机组和空调外机布置在动力区的右侧,空调外机位于发电机组的正上方,动力区其余空间用于储物和存放挂梯,车厢前侧壁和右侧壁上安装有百叶窗,前侧壁上的百叶窗为固定式的,右侧壁上的百叶窗分为上、下两组,上、下两组百叶窗都为可开启式的,前隔断上设置有单开门,通过单开门将操控区与动力区连通,操控区的右侧设置有桌、椅以及空调内机,后隔断上设置有透明的滑动门,滑动门将操控区与焚烧区连通,车厢左侧壁上与操控区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侧小门,焚烧区内设置有火化机,火化机分为左右两部分,左侧为炉体,右侧为附属设备,炉体由主燃室、再燃室以及主、副燃烧器组成;附属设备由空气预热器、引风机、鼓风机和烟囱组成;空气预热器布置在火化机右侧前部,烟囱布置在火化机右侧后部,引风机布置在空气预热器与烟囱之间,鼓风机安装在空气预热器的上方,主燃室由耐热钢制成,为内外双筒结构,内筒体是主燃室的炉膛,内筒体的筒壁布满小孔,小孔将内筒体和外筒体连通,内筒体中部下方焊接有一水平的钢板,钢板构成炉膛的炕面,炕面的中部设置有凹槽,外筒体沿长度方向设置波形缺口,再燃室也由耐热钢制成,为长方体形空腔,再燃室布置在主燃室的正上方,主燃室的烟道出口设置在炉膛后侧,通过两侧联接管与再燃室的烟道入口相通,炉膛后端开口处设置有炉门,再燃室内设置有消烟管,消烟管由一排竖管构成,每个竖管上都设置有喷吹孔,主、副燃烧器分别安装在主燃室和再燃室的前部,再燃室的烟道出口设置在其前部右侧,主燃室燃烧产生的烟气从两侧联接管进入上部的再燃室汇合后,经二次燃烧后进入预热系统,预热系统采用两级预热结构,第一级预热由所述空气预热器构成,空气预热器采用单管程间壁式结构,空气预热器的壳体内设置有起热交换作用的管束,管束的内部为空气流道,管束的外部为烟气流道,空气流道的两端分别与空气预热器的管程入口和管程出口连通,烟气流道的两端分别与空气预热器的壳程入口和壳程出口连通,第二级预热由主燃室顶部的耐热钢夹层构成,耐热钢夹层的前部、后部分别设置有出风口和进风口,耐热钢夹层的进风口经过管道与空气预热器的管程出口连通,空气预热器的管程入口经过管道与鼓风机连通,空气预热器的壳程入口经过管道与再燃室的烟道出口连通,空气预热器的壳程出口与引风机的入口连接,引风机的出口经过管道与烟囱底座连通,耐热钢夹层的出风口经过管道与热风分配器的入口连通,热风分配器的四路出口分别与四路供风管道连通,第一路供风管道与主燃室底部的一次助燃风喷吹管连通,一次助燃风喷吹管与炉膛炕面的凹槽连通,一次助燃风喷吹管的喷吹角度为与水平面呈30°角向上喷吹,第二路供风管道与主燃室侧下部的二次助燃风喷吹管连通,二次助燃风喷吹管与主燃室内部的炉膛连通,二次助燃风喷吹管的喷吹角度为与水平面呈0°角横向喷吹;第三路供风管道与主燃室侧上部的三次助燃风喷吹管连通,三次助燃风喷吹管与主燃室内部的炉膛连通,三次助燃风喷吹管的喷吹角度为与水平面呈15°角向下喷吹;第四路供风管道与再燃室外部的四次助燃风喷吹管连通,四次助燃风喷吹管与再燃室内部的消烟管连接,火化机的前部右侧面板上设置有控制柜,控制柜上设置有触摸屏,触摸屏是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控制系统,触摸屏的下方设置有手动控制按钮和助燃风手动控制阀,火化机的前部左侧面板的下部设置有观察门,观察门下方设置有出灰口,所述炉门与炉门升降机构连接,所述烟囱与烟囱升降机构连接。
所述烟囱升降机构由电动机、减速器、传动链条、导轨、滑块组件以及上、下链轮组成,传动链条跨接在上、下链轮上,上、下链轮分别固定在上、下传动轴上,上、下传动轴分别由上、下轴承座支承,电动机的主轴与减速器的输入端连接,减速器的输出端与下传动轴连接,导轨由左、中、右三根棱形的立柱构成,滑块组件由左、右两对滑轮组和跨接在左、右两对滑轮组之间的前、后联接板组成,左、右两对滑轮组分别夹持在左立柱和右立柱上,前联接板上设置有凸鼻,凸鼻通过螺栓与传动链条固接,后联接板上固接有连杆,连杆与烟囱的最上一节连接。
所述炉门升降机构由电动机、减速器、左、右导轨以及左、右链条构成,左、右导轨分别布置在炉门的左、右两侧,炉门的左、右两边分别设置有左、右导向轮,左、右导向轮分别嵌入在左、右导轨的滑槽中,左、右链条分别跨接在上、下两组链轮上,上、下两组链轮分别由上、下传动轴支承,所述电动机通过皮带轮传动副与减速器的输入轴连接,减速器的输出轴与上传动轴同轴连接,左、右链条分别通过短杆与炉门两边的左、右导向轮固接。
所述车厢后部安装有遮阳棚。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积极有益效果:本装置为车载式,机动灵活,考虑到自然灾害、疫情的爆发具有突发性,区域不规律等各种因素,车载式的运输方式性能优越,能适应城市、农村、简易公路等各种路况下的长途行驶,车厢从前往后设置为动力区、操控区、焚烧区三个区域,焚烧区为两侧伸展舱结构;伸展舱地板设计成可翻转式,且在伸展舱打开时可翻式地板与固定地板平齐;车厢后部为对开后门,并安装有运送遗体的液压式升降尾板。火化机为上排烟方式的平板式结构;燃烧室设计为主、副燃烧室结构,并采用了二次燃烧技术;炉膛及烟道采用耐热钢制作;助燃风采用了二次预热技术,供风量通过热风分配器进行控制;车辆抵达目的地后,优先接入当地市电,如条件不允许,可使用自备的发电机组供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后视图。
图3是液压升降尾板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左、右两个伸展舱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右挂梯与右伸展舱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左挂梯与左伸展舱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车厢内部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8是图7的局部剖视图。
图9是图8的局部剖视图。
图10是图9的后视图。
图11是车厢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12是图10的局部放大图。
图13是火化机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火化机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火化机附属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烟囱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烟囱升降机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18是图15的后视图。
图19是图15的正视图。
图20是图17的局部放大图。
图21是火化机预热系统和炉门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炉门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火化机预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空气预热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25是图24的后视图。
图26是热风分配器与供风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供风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8是炉门导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29是炉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30是供风管路与主燃室、再燃室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1是主燃室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2是图31的侧视图。
图33是伸展舱地板掀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4是伸展舱地板放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5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标号
1底盘,2车厢,3驾驶室,4伸展舱,5伸展舱,6后门,7后门,8尾板,9遮阳棚,10动力区,11前隔断,12后隔断,13油箱,14配电柜,15发电机组,16空调外机,17百叶窗,18百叶窗,19百叶窗,20操控区,21单开门,22桌,23椅,24操作面板,25滑动门,26空调内机,27侧小门,28入口,29烟囱底座,30焚烧区,31主燃室,32再燃室,33炉门,34主燃烧器,35副燃烧器,36空气预热器,37引风机,38鼓风机,39烟囱,40火化机,41内筒体,42小孔,43钢板,44凹槽,45外筒体,46缺口,47烟道出口,48联接管,49烟道入口,50消烟管,51管程入口,52管程出口,53壳程入口,54壳程出口,55管束,56进风口,57出风口,58出口,59烟道出口,60预热钢夹层,61助燃风喷吹管,62助燃风喷吹管,63助燃风喷吹管,64助燃风喷吹管,65管道,66管道,67管道,68管道,69管道,70热风分配器,71供风管道,72供风管道,73供风管道,74供风管道,75控制柜,76触摸屏,77手动按钮箱,78助燃风手动控制阀,79观察门,80出灰口,81电动机,82减速器,83传动链条,84链轮,85链轮,86上传动轴,87下传动轴,88上轴承座,89下轴承座,91左立柱,92中立柱,93右立柱,94左滑轮组,95右滑轮组,96前联接板,97后联接板,98凸鼻,99连杆,100炉门升降机构,101电动机,102减速器,103左导轨,104右导轨,105左链条,106右链条,107上链轮,108下链轮,109滑槽,110上传动轴,111下传动轴,112皮带轮传动副,113进尸口,114天窗,115地板,116动力油缸,117滑道,118拼接地板,119拼接地板,391烟囱,392烟囱,393烟囱,331导向轮,332导向轮,401小门,402挂梯,501小门,502挂梯。
请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车载式遗体应急火化处理装置,包括车辆底盘1、车厢2、驾驶室3,车厢2为长方体形,车厢2的后部左、右对称地设置有两个伸展舱4、5,伸展舱的底部布置有可翻转的地板,地板的下方设置有伸缩系统,伸展舱打开时,可翻式地板与车厢的固定地板平齐;在车厢2后端安装有对开的后门6、7,车厢尾部安装有液压升降尾板8、遮阳棚9;车厢2的内部设置有前、后两个隔断11、12,隔断11、12将车厢的内部空间分成前、中、后三个区域,前部为动力区10,中部为操控区20,后部为焚烧区30,动力区10内安装有油箱13、配电柜14、发电机组15和空调外机16,油箱13、配电柜14布置在动力区10的左侧,配电柜14位于油箱13的后方,配电柜14的操作面板24嵌装在前隔断11的骨架上,操作面板24外露,以便在操控区20内进行操作。油箱13为60升,可保证发电机组15连续工作10小时。发电机组15和空调外机16布置在动力区10的右侧,空调外机16位于发电机组15的正上方,动力区10其余空间用于储物和存放挂梯,车厢2前侧壁和右侧壁上安装有百叶窗,前侧壁上的百叶窗17为固定式的,右侧壁上的百叶窗分为上、下两组,上、下两组百叶窗18、19都为可开启式的,百叶窗18的位置与空调外机16的位置一致,便于空气的流通;用于空调外机16的维护、散热。百叶窗19的位置与发电机组15的位置一致,用于发电机组15操控维护、散热等,前隔断11上设置有单开门21,单开门21将操控区20与动力区10连通,操控区20的右侧设置有桌22、椅23以及空调内机26,供工作人员休息,后隔断12上设置有透明的可视滑动门25,可视滑动门25由透明玻璃制成,可视滑动门25将操控区20与焚烧区30连通,焚烧区30与操控区20之间采用可移动与可视的结构进行隔断,一方面使操控区的工作环境得到了改善,另一方面当后部需要更大的空间时可随时进行有效放大,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车厢2的左侧壁与操控区20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侧小门27,以便于工作人员进出,焚烧区30内设置有火化机40,请参照图13,图14,火化机40分为左右两部分,左侧为炉体,右侧为附属设备,炉体由主燃室31、再燃室32、炉门33以及主、副燃烧器34、35组成;附属设备由空气预热器36、引风机37、鼓风机38和烟囱39组成;空气预热器36布置在火化机40右侧前部,烟囱39布置在火化机40右侧后部,引风机37布置在空气预热器36与烟囱39之间,鼓风机38安装在空气预热器36的上方,请参照图30、图31、图32,主燃室31由耐热钢制成,为内外双筒结构,内筒体41是主燃室的炉膛,内筒体41的筒壁布满小孔42,小孔42将内筒体41与外筒体45连通,小孔42的作用是用来减小因热胀冷缩对内筒体产生的刚性破坏,内筒体41中部下方焊接有一水平的钢板43,钢板43构成炉膛的炕面,炕面的中部设置凹槽44,使遗体的背部悬空,加快燃烧速度,外筒体45沿长度方向设置波形缺口46,波形缺口46用于热膨胀补偿,内筒体材料为Cr25Ni20W5耐热钢板制作,外筒体选用1Cr18Ni9Ti耐热钢制作;内筒体选择含钨金属元素的耐热钢,主要考虑钨为难溶金属,加钨元素可显著提高内筒体,也就是炉膛的热强性;而外筒体耐热钢板中添加的钛元素能有效防止腐蚀、减轻重量。筒体外层采用耐火纤维毡作隔热处理,可耐1600℃高温,其主要成分为Al2O3+SiO2,该材料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抗震性及吸音性。
请参照图23、图24、图25、图26、图27,再燃室32也由耐热钢制成,为长方体形空腔,再燃室32布置在主燃室31的正上方,主燃室31的烟道出口47设置在炉膛后侧,通过两侧联接管48与再燃室32的烟道入口49相通,炉膛后端开口处设置有炉门33,主燃室、再燃室均采用耐热钢焊接而成,与耐火砖砌筑相比,抗震效果好,长途运输、颠簸、冲击等对燃烧室影响较小,不会发生拱顶坍塌、裂痕等安全隐患。再燃室32内设置有消烟管50,消烟管50由一排竖管构成,每个竖管上都设置有喷吹孔,竖管也由耐热钢管制成,材料与主燃室内筒体耐热钢材料相同,遗体火化过程中消烟管温度可达800℃,可有效分解流过的烟气;消烟管50可减缓烟气流速,增加烟气在高温区滞留时间,提高烟气净化效果,主、副燃烧器34、35分别安装在主燃室31和再燃室32的前部,再燃室32的烟道出口59设置在其前部右侧,主燃室燃烧产生的烟气从两侧联接管48进入再燃室32汇合后,经二次燃烧后进入预热系统,预热系统采用两级预热结构,从而大幅提升助燃风的预热温度,提高火化效率,第一级预热由单管程间壁式空气预热器36构成,空气预热器36的壳体内设置有起热交换作用的管束55,管束55的内部为空气流道,管束55的外部为烟气流道,空气流道的两端分别与空气预热器的管程入口51和管程出口52连通,烟气流道的两端分别与空气预热器的壳程入口53和壳程出口54连通,请参照图14、图15、图16、图19、图26、图27、图30,第二级预热由主燃室顶部的耐热钢夹层60构成,耐热钢夹层60的前部、后部分别设置有出风口57和进风口56,耐热钢夹层60的进风口56经过管道65与空气预热器36的管程出口52连通,空气预热器36的管程入口51经过管道66与鼓风机38连通,空气预热器36的壳程入口53经过管道67与再燃室的烟道出口59连通,空气预热器36的壳程出口54与引风机37的入口28连接,引风机37的出口58经过管道68与烟囱底座29连通,请参照图26、图27,耐热钢夹层60的出风口57经过管道69与热风分配器70(风箱)的入口75连通,热风分配器70的四路出口与四路供风管道连通,第一路供风管道71与主燃室底部的一次助燃风喷吹管61连通,一次助燃风喷吹管61与炕面凹槽44连通,一次助燃风喷吹管61与水平面呈30°角向上喷吹,第二路供风管道72与主燃室侧下部的二次助燃风喷吹管62连通,二次助燃风喷吹管62与主燃室内部的炉膛连通,二次助燃风喷吹管62横向喷吹,喷吹角度为0°;第三路供风管道73与主燃室侧上部的三次助燃风喷吹管63连通,三次助燃风喷吹管63与主燃室内部的炉膛连通,三次助燃风喷吹管63与水平面呈15°角向下喷吹;第四路供风管道74与再燃室外部的四次助燃风喷吹管64连通,四次助燃风喷吹管64与再燃室内部的消烟管50连接,主燃室拱顶部设置助燃风两级预热的作用是:继续提高助燃风的温度;炉膛内炉顶温度最高,热利用效率也能达到最高;同时能降低炉膛顶部耐热钢的温度,延长耐热钢使用寿命。主燃室炉膛采用三路助燃风,且均经过预热处理,助燃风经预热后辅助燃烧效果明显增强,三路助燃风作用各有侧重。第一路助燃风主要增加遗体背部的氧气供应,对提高遗体火化速度起到很大作用;第二、三路助燃风主要辅助遗体火化;第四路助燃风主要用于促进炉膛内烟气分解。请参照图23、图24、图25、图26、图27,经过两级预热的高温空气进入热风分配器70,每路热风均独立控制,可同时开启亦可根据需要独立开启;风量控制可根据炉膛负压、炉膛内燃烧状况、排烟情况等综合调控。鼓风机38送出的空气经管程入口51进入间壁式空气预热器36,预热后,温度较高的热空气经预热器管程出口52、管道65、进风口56进入炉顶耐热钢夹层60,经过主燃室顶部长距离的耐热钢夹层60继续加温,预热后的高温空气进入热风分配器70,空气预热到200℃后,体积相应增加,空气流经主燃室31拱顶的耐热钢夹层60,既能对耐热钢起到降温作用,又能进一步提高助燃风的预热温度,传热既包括对流换热也包括辐射传热,即经过二级预热后,空气温度达到250℃,能达到预定效果。热风分配器70采用现有技术。
请参照图13,火化机的前部右侧面板上设置有控制柜75,控制柜75上设置有触摸屏76,触摸屏76是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的控制系统,通过触摸屏可以实现对火化机全面的实时监控、管理和过程控制,PLC由CPU总线单元、I/O输入输出单元、温度传感器单元组成。系统运行时,模拟量和数字信号全部集中进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经过处理后作出指令控制继电器、空气开关、接触器、变频器等,同时传入触摸屏显示,从而实现了对系统的管理。触摸屏具有操作和显示的功能。触摸屏通过RS232通信端口经电缆与PLC进行不间断的通讯,以动画方式实时显示火化机各个部分的工作情况及压力、温度等各种参数的显示,并且将各种控制指令(烟囱升降、炉门升降、引风机启停、鼓风机启停、主燃烧器、副燃烧器控制,压力、温度设定)发送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还将有关重要数据保存在内部存储器内。考虑到现场操作的便捷性和集中控制的可靠性,控制柜75系统采用手动和自动相结合的方式控制。触摸屏76的下方设置有手动按钮箱77和助燃风手动控制阀78,火化机40的前部左侧面板的下部设置有观察门79,用于实时观察炉膛内燃烧情况及收集遗体骨灰;观察门下方设置有出灰口80,遗体火化完毕后,从出灰口取出骨灰。
请参照图15、图16、图17、图18,烟囱39与烟囱升降机构90连接,烟囱升降机构90由电动机81、减速器82、传动链条83、导轨、滑块组件以及上、下链轮84、85组成,传动链条83跨接在上、下链轮84、85之间,上、下链轮84、85分别固定在上、下传动轴86、87上,上、下传动轴86、87分别由上、下轴承座88、89支承,电动机81的主轴与减速器82的输入端连接,减速器82的输出端与下传动轴87连接,导轨由左、中、右三根棱形的立柱91、92、93构成,滑块组件由左、右两对滑轮组94、95和跨接在左、右两对滑轮组之间的前、后联接板96、97组成,左、右两对滑轮组94、95分别夹持在左立柱91和右立柱93上,请参照图20,后联接板97上设置有凸鼻98,凸鼻98通过螺栓与传动链条83固接,前联接板96上固接有连杆99,连杆99与烟囱39的最上面的一节391连接,烟囱39由三节组成,最下面一节烟囱393与烟囱座29固接,中间的一节烟囱392、最上面的一节烟囱391同心的套在一起,中间的一节烟囱392的顶部设置有向内的凸沿,最上面的一节391的底部设置有向外的凸沿,从而形成联动,当最上面的一节烟囱391升起时,就可以带动中间的一节烟囱392上升。电动机81正转时,传动链条83向上输送,滑块组件向上移动,连杆99也向上移动,带动烟囱391、392上升,电动机81反转时,传动链条83向下输送,滑块组件向下移动,连杆99也向下移动,带动烟囱391、392下降。
请参照图21、图22、图28、图29,炉门33与炉门升降机构100连接,炉门升降机构100由电动机101、减速器102、左、右导轨103、104以及左、右链条105、106构成,左、右导轨103、104分别布置在炉门33的左、右两侧,炉门33的左、右两边分别设置有左、右导向轮331、332,左、右导向轮331、332分别嵌入在左、右导轨103、104的滑槽109中,左、右链条105、106分别跨接在上、下两组链轮107、108上,上、下两组链轮107、108分别由上、下传动轴110、111支承,电动机101通过皮带轮传动副112与减速器102的输入轴连接,减速器102的输出轴与上传动轴110同轴连接,左、右链条105、106分别通过短杆与炉门33两边的左、右导向轮331、332固接。
电动机101正转时,左、右链条105、106向上输送,左、右导向轮331、332向上移动,带动炉门33升起,电动机101反转时,左、右链条105、106向下输送,左、右导向轮331、332向下移动,带动炉门33下降。
请参照图5、图6,车厢2的后部左、右对称地设置有两个伸展舱4、5,伸展舱4、5结构相同,下面以伸展舱4为例进行说明。请参照图33,图34,伸展舱4的底部布置有可翻转的地板115,地板115的下方设置有伸缩系统,伸缩系统由动力油缸116和滑道117构成,伸展舱收缩前地板115先行翻起,伸展舱伸展到位后地板115自行翻下,与车厢内的固定地板对接平齐。地板115可以采用电动推杆作为动力源,通过电动推杆可以将其从水平状态推升至垂直状态,或从垂直状态降至水平状态,在伸展舱4的两侧设置有伸缩缝拼接地板118、119,拼接地板118、119由手工操作。为保证伸展舱顺利伸展与收缩,车厢伸展与地板翻展的控制方式采用了一键式的电液控制(液压+电控按需相结合)防干涉措施,使伸展舱的伸展和伸展舱翻转地板之间做到互锁,动作配合协调。伸展舱的伸展和翻转机构采用现有技术。工作时,两侧的伸展舱4、5打开后,贯通车厢前后左右;前与操控区20相连,两侧伸展舱打开后,便于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操控,使操控区20、焚烧区30、车厢尾部形成一个循环工作通道,左右伸展舱前端各开设一扇小门401、501,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挂梯402,经从小门401进入伸展舱4,或通过挂梯502,经从小门501进入伸展舱5。
操控区20右侧设置了一个工位,配有桌22、椅23;将可视滑动门关闭时该区相对封闭,改善操作人员与电控设备的工作环境。可视滑动门25打开时,该区车厢左侧开设一道侧小门27,用于伸展舱关闭时,人员进出车厢的通道。
本装置具有两套供电线路,在市电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将380V电源直接接入火化设备;若无市电电源,可使用自带发电机组15发电。本装置的电气控制系统分为两部分,车厢电气控制系统和火化机电气控制系统。车厢电气控制系统包括照明、空调、支撑、伸展舱伸缩、尾板升降、伸展舱地板翻转、烟囱盖板及遮阳棚控制。火化机电气控制系统包括炉门升降、进尸车进退、引风机启停及变频控制、鼓风机启停、燃烧室负压温度检测控制和燃烧器控制。火化机电气控制部分主要由炉门控制部分、引风机、鼓风机和油泵控制部分、控温部分、供氧排烟部分及安全报警等部分组成。电控柜内部安装PLC、触摸屏、变频器、空气开关、接触器、热继电器、小型继电器、配电器等。请参照图10、图35,为了更好地利用有限的空间,火化机节省了进尸间的位置,利用履带式进尸车完成遗体的入炉,遗体先放在进尸车上,尾板8在液压升降悬臂控制下下降至地面,进尸车移动到尾板8上,通过尾板8提升至需要高度,进尸车与火化机的进尸口113对齐,炉门33升起,通过遥控器或操作面板24操作进尸车的履带前进,将遗体送入炉中,然后进尸车撤出,炉门33的主控回路为电动机101正反转启停控制电路。炉门33升时,指令由触摸屏传至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进一步控制中间继电器、交流接触器,主回路导通,电动机101正转,直至碰到炉门33升限位开关。炉门33降时,主回路换序,电动机101反转,直至碰到炉门降限位开关,炉门33闭合。为了更方便、灵活操作控制进尸车和炉门,专门配备了无线遥控器,这样在50米范围内可以实时遥控操作。请参照图15、图16,烟囱39由三节组成,未使用时以同心圆筒形式叠放在火化机内,需要时可由天窗114升到车厢顶棚外,便于烟气排放。通过触摸屏输入控制指令,烟囱39上升时,电动机81正转,并带动烟囱39上升,直至碰到烟囱39升限位开关。下降时,电动机81反转,带动烟囱39下降,直至碰到烟囱39降限位开关。供氧和排烟部分为压力反馈模式实现闭环的跟踪控制。系统由压力传感器、变频器、鼓风机和引风机组成闭环控制。变频器通过RS485通信端口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连接。从触摸屏设定压力值后,指令传给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同时由预热风压力传感器采集压力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也传入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PLC将设定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进一步控制变频器频率,调节鼓风机的转速,达到供氧的目的;同样,炉膛负压压力传感器将采集的压力信号反馈给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通过变频器调节引风机的转速,来达到排烟的目的。也可以手动设定变频器频率。控温部分为温度反馈模式实现闭环的跟踪控制。主要由热电偶将热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再将电信号传输到PLC,将温度实际值与预设值进行比较,控制主、副燃烧器动作,从而达到控温的目的。炉内的温度采集点有4个,分别是:主燃室温度、再燃室温度、排烟温度、预热风温度。对于支撑系统、伸展舱伸展系统、尾板升降系统,通过液压控制来完成;对于伸展舱地板翻转系统、天窗114以及遮阳棚9,通过控制电动推杆来完成。电动推杆和液压控制均采用现有技术。为保证车辆的运行平稳,车厢底部安装有四支液压支腿,当车辆停稳后,通过电源驱动动力单元,使用液压支腿运作,液压支腿具有自锁功能;尾板8分为开门、关门和举升、下降两部分。开门指尾板8由竖直变为水平过程,关门则相反。而下降是指尾板8从到达水平位置后继续下降至地面的过程,举升则相反。通电后,尾板8在液压泵的作用下动作,直至到位后停止。

Claims (4)

1.一种车载式遗体应急火化处理装置,包括车辆底盘、车厢、驾驶室,车厢为长方体形,车厢的后部左、右对称地设置有两个伸展舱,伸展舱的底部布置有可翻转的地板,地板的下方设置有伸缩系统,在车厢后端安装有对开的后门,车厢尾部安装有液压升降尾板;其特征是:车厢的内部设置有前、后两个隔断,这两个隔断将车厢的内部空间分成前、中、后三个区域,前部为动力区,中部为操控区,后部为焚烧区,动力区内安装有油箱、配电柜、发电机组和空调外机,油箱、配电柜布置在设备区的左侧,配电柜位于油箱的后方,配电柜的操作面板嵌装在前隔断骨架上,发电机组和空调外机布置在动力区的右侧,空调外机位于发电机组的正上方,动力区其余空间用于储物和存放挂梯,车厢前侧壁和右侧壁上安装有百叶窗,前侧壁上的百叶窗为固定式的,右侧壁上的百叶窗分为上、下两组,上、下两组百叶窗都为可开启式的,前隔断上设置有单开门,通过单开门将操控区与动力区连通,操控区的右侧设置有桌、椅以及空调内机,后隔断上设置有透明的滑动门,滑动门将操控区与焚烧区连通,车厢左侧壁上与操控区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侧小门,焚烧区内设置有火化机,火化机分为左右两部分,左侧为炉体,右侧为附属设备,炉体由主燃室、再燃室以及主、副燃烧器组成;附属设备由空气预热器、引风机、鼓风机和烟囱组成;空气预热器布置在火化机右侧前部,烟囱布置在火化机右侧后部,引风机布置在空气预热器与烟囱之间,鼓风机安装在空气预热器的上方,主燃室由耐热钢制成,为内外双筒结构,内筒体是主燃室的炉膛,内筒体的筒壁布满小孔,小孔将内筒体和外筒体连通,内筒体中部下方焊接有一水平的钢板,钢板构成炉膛的炕面,炕面的中部设置有凹槽,外筒体沿长度方向设置波形缺口,再燃室也由耐热钢制成,为长方体形空腔,再燃室布置在主燃室的正上方,主燃室的烟道出口设置在炉膛后侧,通过两侧联接管与再燃室的烟道入口相通,炉膛后端开口处设置有炉门,再燃室内设置有消烟管,消烟管由一排竖管构成,每个竖管上都设置有喷吹孔,主、副燃烧器分别安装在主燃室和再燃室的前部,再燃室的烟道出口设置在其前部右侧,主燃室燃烧产生的烟气从两侧联接管进入上部的再燃室汇合后,经二次燃烧后进入预热系统,预热系统采用两级预热结构,第一级预热由所述空气预热器构成,空气预热器采用单管程间壁式结构,空气预热器的壳体内设置有起热交换作用的管束,管束的内部为空气流道,管束的外部为烟气流道,空气流道的两端分别与空气预热器的管程入口和管程出口连通,烟气流道的两端分别与空气预热器的壳程入口和壳程出口连通,第二级预热由主燃室顶部的耐热钢夹层构成,耐热钢夹层的前部、后部分别设置有出风口和进风口,耐热钢夹层的进风口经过管道与空气预热器的管程出口连通,空气预热器的管程入口经过管道与鼓风机连通,空气预热器的壳程入口经过管道与再燃室的烟道出口连通,空气预热器的壳程出口与引风机的入口连接,引风机的出口经过管道与烟囱底座连通,耐热钢夹层的出风口经过管道与热风分配器的入口连通,热风分配器的四路出口分别与四路供风管道连通,第一路供风管道与主燃室底部的一次助燃风喷吹管连通,一次助燃风喷吹管与炉膛炕面的凹槽连通,一次助燃风喷吹管的喷吹角度为与水平面呈30°角向上喷吹,第二路供风管道与主燃室侧下部的二次助燃风喷吹管连通,二次助燃风喷吹管与主燃室内部的炉膛连通,二次助燃风喷吹管的喷吹角度为与水平面呈0°角横向喷吹;第三路供风管道与主燃室侧上部的三次助燃风喷吹管连通,三次助燃风喷吹管与主燃室内部的炉膛连通,三次助燃风喷吹管的喷吹角度为与水平面呈15°角向下喷吹;第四路供风管道与再燃室外部的四次助燃风喷吹管连通,四次助燃风喷吹管与再燃室内部的消烟管连接,火化机的前部右侧面板上设置有控制柜,控制柜上设置有触摸屏,触摸屏是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控制系统,触摸屏的下方设置有手动控制按钮和助燃风手动控制阀,火化机的前部左侧面板的下部设置有观察门,观察门下方设置有出灰口,所述炉门与炉门升降机构连接,所述烟囱与烟囱升降机构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式遗体应急火化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烟囱升降机构由电动机、减速器、传动链条、导轨、滑块组件以及上、下链轮组成,传动链条跨接在上、下链轮上,上、下链轮分别固定在上、下传动轴上,上、下传动轴分别由上、下轴承座支承,电动机的主轴与减速器的输入端连接,减速器的输出端与下传动轴连接,导轨由左、中、右三根棱形的立柱构成,滑块组件由左、右两对滑轮组和跨接在左、右两对滑轮组之间的前、后联接板组成,左、右两对滑轮组分别夹持在左立柱和右立柱上,前联接板上设置有凸鼻,凸鼻通过螺栓与传动链条固接,后联接板上固接有连杆,连杆与烟囱的最上一节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式遗体应急火化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炉门升降机构由电动机、减速器、左、右导轨以及左、右链条构成,左、右导轨分别布置在炉门的左、右两侧,炉门的左、右两边分别设置有左、右导向轮,左、右导向轮分别嵌入在左、右导轨的滑槽中,左、右链条分别跨接在上、下两组链轮上,上、下两组链轮分别由上、下传动轴支承,所述电动机通过皮带轮传动副与减速器的输入轴连接,减速器的输出轴与上传动轴同轴连接,左、右链条分别通过短杆与炉门两边的左、右导向轮固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载式遗体应急火化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车厢后部安装有遮阳棚。
CN2012200537253U 2012-02-17 2012-02-17 车载式遗体应急火化处理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5112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0537253U CN202511285U (zh) 2012-02-17 2012-02-17 车载式遗体应急火化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0537253U CN202511285U (zh) 2012-02-17 2012-02-17 车载式遗体应急火化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511285U true CN202511285U (zh) 2012-10-31

Family

ID=47063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053725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511285U (zh) 2012-02-17 2012-02-17 车载式遗体应急火化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51128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37970A (zh) * 2012-02-17 2012-07-04 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 车载式遗体应急火化处理装置
CN104764015A (zh) * 2015-04-01 2015-07-08 深圳智慧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易运输的引射式燃烧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37970A (zh) * 2012-02-17 2012-07-04 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 车载式遗体应急火化处理装置
CN102537970B (zh) * 2012-02-17 2014-07-02 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 车载式遗体应急火化处理装置
CN104764015A (zh) * 2015-04-01 2015-07-08 深圳智慧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易运输的引射式燃烧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37970B (zh) 车载式遗体应急火化处理装置
EP0235370A1 (en) Incinerator system
CN102607267A (zh) 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节能环保型梭式窑炉
CN202511285U (zh) 车载式遗体应急火化处理装置
KR100352287B1 (ko) 열교환 냉각방식 및 유골 수평이송장치를 결합시켜 구성한 화장로
CN201395570Y (zh) 清洁型立式热回收炼焦炉
CN101793401B (zh) 民族地区专用的火化设备
EP1655538A1 (en) Crematory and method of cremation
CN201203125Y (zh) 移动式火化设备
CN201909320U (zh) 集装箱式遗体应急火化处理装置
CN201096344Y (zh) 一种病害动物焚烧炉
CN209355251U (zh) 一种蓄热式智能捡灰火化炉
CN214501236U (zh) 一种拣灰火化炉
CN105063276B (zh) 转炉卧式烘烤保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1005489U (zh) 一种燃气加热前轴调质生产线推舟式回火加热炉
CN212273991U (zh) 车载式火化装置
US4322203A (en) Pipe burnout oven with pollution control
CN206291470U (zh) 一种二级热交换生物质燃油热风炉
KR102072918B1 (ko) 화장로용 배기관
CN1051146C (zh) 一种豪华型单体火化炉
CN2189699Y (zh) 一种豪华型单体火化炉
CN112503940A (zh) 一种精炼紫竹盐的快速制备系统及方法
CN2274288Y (zh) 自动控制燃油火化机
CN202177301U (zh) 一种全自动气氛保护电阻炉
US3538864A (en) Calcination crema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3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40702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