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439674U - 工程机械用支腿和工程机械 - Google Patents

工程机械用支腿和工程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439674U
CN202439674U CN2012200437876U CN201220043787U CN202439674U CN 202439674 U CN202439674 U CN 202439674U CN 2012200437876 U CN2012200437876 U CN 2012200437876U CN 201220043787 U CN201220043787 U CN 201220043787U CN 202439674 U CN202439674 U CN 2024396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leg
hold
down arm
construction machinery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04378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勃
刘江明
曾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Heavy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2004378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4396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4396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43967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Cleaning, Maintenance, Repair, Refitting, And Outrigg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程机械用支腿,包括:固设于车体上的箱型框架;部分地套设于所述箱型框架内的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分别固设于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远离所述箱型框架的一端的第一支撑腿和第二支撑腿;所述第一支撑臂套设于所述箱型框架内的一端的端面上设有开口,所述第二支撑臂能够通过所述开口部分地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臂。相应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该种工程机械用支腿的工程机械,例如起重机或混凝土泵车。通过该技术方案,减小了工程机械用支腿的重量,同时减小了工程机械用支腿所占用的空间,而且可以增加车辆前支腿与后支腿间的距离,从而增加车辆作业时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工程机械用支腿和工程机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腿结构,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工程机械用支腿。本实用新型同时涉及一种包括该种工程机械用支腿的工程机械,例如混凝土泵车和起重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多种机械设备都装有可收放支腿,支腿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增大机座的支撑间距,提高机械设备的稳定性能。为了补偿作业场地地面的倾斜和不平,增强机械设备的抗倾覆稳定性,每条支腿还应能单独调节长度和高度。支腿在作业时外伸着地,将机械设备举升离地,行驶时,将支腿收回,这样就缩小了机械设备整体的外形尺寸。目前,常见的支腿型式有:蛙式、H型、X型、辐射式、铰接式等几种支腿。
例如,目前在整车长度较小的车辆上,多采用H型支腿,在28米、32米、36米混凝土泵车上比较常见。现有技术中的H型支腿的两个分支腿分别安装在两个并列的箱型框架组成的滑道机构内并可以向两相反方向伸缩,所以两个箱型框架的宽度约为两倍的分支腿宽度。
上述H型支腿的结构存在以下缺陷:
1.H型支腿的两个分支腿为并列布置,在车辆上占用的空间较大,空间利用率较低,致使其他元件放置的空间很有限;
2.现有的H型支腿结构较为复杂,滑道机构采用两个箱型框架,增加了整车的重量。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车载支腿,能够简化结构,减小所占用的空间,以及减小重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程机械用支腿,包括:固设于车体上的箱型框架;部分地套设于所述箱型框架内的第一支撑臂和第二支撑臂;分别固设于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远离所述箱型框架的一端的第一支撑腿和第二支撑腿;所述第一支撑臂套设于所述箱型框架内的一端的端面上设有开口,所述第二支撑臂能够通过所述开口部分地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臂内。在该技术方案中,使用单箱型框架结构,减小了工程机械用支腿的重量,方便制造和安装,也减轻了整车的重量,再有,使用单箱型框架结构减小了工程机械用支腿占用的空间,为车上其它元件让出了空间,便于其它元件的布置安装,而且当车辆安装了前后两个工程机械用支腿时,可以增加车辆前支腿与后支腿间的距离,从而增加车辆作业时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箱型框架为中空的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均为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臂中空,所述第二支撑臂中空。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箱型框架中空可以进一步减轻重量,所述箱型框架、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均为长方体便于加工生产和组装安装,所述第一支撑臂与所述第二支撑臂中空,于是在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可以安装驱动元件的空间,同时进一步减轻了所述工程机械用支腿的重量,便于安装和搬运,也节省了材料,降低了成本。
优选地,所述工程机械用支腿还包括油缸,所述油缸可驱动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在所述箱型框架内相向或反向运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降低对人力的需求,同时提高支腿的工作效率,还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
优选地,所述油缸设置在所述箱型框架的内部,所述油缸为可伸缩油缸,所述可伸缩油缸的一级缸筒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支撑臂上,所述可伸缩油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二支撑臂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油缸为可伸缩油缸,可以实现较大的油缸行程,从而可以增大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往复滑动的行程,也就增大了所述工程机械用支腿的最大跨度,更进一步的增加了车辆采用所述工程机械用支腿支撑时的稳定性,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不高,易于实现。
优选地,所述工程机械用支腿还包括垫板,所述垫板固设于所述箱型框架靠近所述第二支撑腿一端的内壁四面上,所述垫板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支撑臂的壁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保证第二支撑臂顺利地插入第一支撑臂中。
优选地,所述箱型框架的底壁的两端均设置有缺口,所述第一支撑腿与所述第二支撑腿可分别卡入所述缺口中。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可完全缩回所述箱型框架,节省空间,再有,如果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留在所述箱型框架外面,容易使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受到侧向冲撞,导致设备损坏,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消除了这种隐患。
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腿和第二支撑腿均为可伸缩结构。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在需要使用所述支腿时将所述第一支撑腿和所述第二支撑腿伸长,在不使用时将所述第一支撑腿和所述第二支撑腿缩短以节省空间并便于行车,同时所述第一支撑腿和第二支撑腿均为可伸缩结构,可以适应不同的高度或不同的路面对支腿高度的需求,使支腿的使用更加灵活,适用范围更广。
优选地,所述箱型框架上设置有加强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增大所述箱型框架的强度,增强受力能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单箱型框架结构,减小了工程机械用支腿的重量,同时减小了工程机械用支腿所占用的空间,而且当车辆安装了前后两个工程机械用支腿时,可以增加车辆前支腿与后支腿间的距离,从而增加车辆的稳定性。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以上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工程机械用支腿的工程机械,例如起重机或混凝土泵车。
还可以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程机械用支腿应用于其他的机械设备当中,在此无法穷举,不再赘述。但其应用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工程机械用支腿的立体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所示实施例的A-A剖视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中所示实施例的箱型框架的显示底壁的剖切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中所示实施例的第一支撑臂和第一支撑腿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工程机械用支腿的立体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所示实施例的A-A剖视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中所示实施例的箱型框架的显示底壁的剖切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1中所示实施例的第一支腿的立体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工程机械用支腿,包括:固设于车体上的箱型框架1;部分地套设于所述箱型框架1内的第一支撑臂2和第二支撑臂4;分别固设于所述第一支撑臂2和所述第二支撑臂4远离所述箱型框架1的一端的第一支撑腿3和第二支撑腿5;所述第一支撑臂2套设于所述箱型框架1内的一端的端面上设有开口9,所述第二支撑臂4能够通过所述开口9部分地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2臂内。其中,箱型框架的形状可以是长方体、台体或圆柱体等。作为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臂2支撑臂的左端与支撑腿所述第一支撑腿3的顶端可以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在一起,相应地,支撑臂所述第二支撑臂4的右端与支撑腿所述第二支撑腿5的顶端也可以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在一起。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臂2和第二支撑臂4可以插入所述箱型框架1,其插入方式可以是在所述箱型框架1上开孔或开槽,然后所述第一支撑臂2和第二支撑臂4与所述孔或槽相配合;所述第二支撑臂4可以插入所述第一支撑臂2中,其实现方式可以与前述第二支撑臂4插入箱型框架1时的实现方式相同。在该技术方案中,使用单箱型框架结构,减小了工程机械用支腿的重量,方便制造和安装,也减轻了整车的重量,再有,使用单箱型框架结构减小了工程机械用支腿占用的空间,为车上其它元件让出了空间,便于其它元件的布置安装,而且当车辆安装了前后两个工程机械用支腿时,可以增加车辆前支腿与后支腿间的距离,从而增加车辆作业时的稳定性。
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箱型框架1可以为中空的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臂2和所述第二支撑臂4可以均为长方体,所述第一支撑臂2可以是中空的,第二支撑臂4也可以是中空的,即所述第二支撑臂4可以是由四块壁板围成的一个长方体。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臂2和所述第二支撑臂4在箱型框架1内部的一端边沿上都可以设置有定位凸缘,以防止第一支撑臂2和第二支撑臂4被过度拉伸以致与箱型框架1分离,相关技术中,类似的定位方案有很多,例如可以用定位孔和定位销的结构定位,或者用卡板的方式定位,或者用螺栓定位等等。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箱型框架中空可以进一步减轻重量,所述箱型框架和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均为长方体,便于加工生产和组装安装,所述第二支撑臂为中空结构,于是在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可以安装驱动元件的空间,同时进一步减轻了所述工程机械用支腿的重量,便于安装和搬运。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工程机械用支腿还可以包括油缸(图中未示出),所述油缸可驱动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在所述箱型框架内相向或反向运动。本实施例中,所述油缸可以有不同的布置方式,也可以选择不同种类的油缸,必要的,也是不言而喻的,就是需要在所述箱型框架上开设为所述油缸供油的油管的孔或槽,而且为了油缸的安装,也需要在两个支撑臂开槽,但这些都是无需通过创造性劳动就可以实现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降低对人力的需求,同时提高支腿的工作效率,还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
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油缸可以设置在所述箱型框架的内部,所述油缸可以采用可伸缩油缸(图中未示出),所述油缸的安装方式可以是,所述可伸缩油缸的一级缸筒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支撑臂2上,所述可伸缩油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二支撑臂4上。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可伸缩油缸的一级缸筒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臂2上,所以所述可伸缩油缸的一级缸筒也会随所述第一支撑臂2往复运动,这样,不言而喻地,就需要在所述箱型框架1上开设油管的容纳槽,以实现为所述可伸缩油缸供油。本实施例中,所述可伸缩油缸的一级缸筒与所述第一支撑臂可以焊接连接,所述可伸缩油缸的活塞杆和所述第二支撑臂也可以通过焊接连接。显而易见地,本实施例虽然指出所述可伸缩油缸的一级缸筒与所述第一支撑臂连接同时所述可伸缩油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二支撑臂连接,但也可以是所述可伸缩油缸的一级缸筒与所述第二支撑臂连接同时所述可伸缩油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一支撑臂连接,这种变换无需付出创造性劳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油缸为可伸缩油缸,可以实现较大的油缸行程,从而可以增大所述第一支撑臂和所述第二支撑臂往复滑动的行程,也就增大了所述工程机械用支腿的最大跨度,更进一步的增加了车辆采用所述工程机械用支腿支撑时的稳定性,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不高,易于实现。
如图2所示,作为优选实施例,所述工程机械用支腿还可以包括垫板6,所述垫板6可以固设于所述箱型框架1靠近所述第二支撑腿5一端的内壁四面上,所述垫板6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支撑臂2的壁厚。本实施例中,垫板6可以包括两块侧板和顶壁垫板以及底壁垫板,其固定方式优选焊接,也可以先将做成一个垫板框,再嵌入箱型框架内并与所述箱型框架内壁采用过盈配合,在钣金工艺中类似的方法还有很多。不言而喻的是,加设所述垫板后,垫板围成的内壁尺寸与所述第二支撑臂外轮廓尺寸相配合才符合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保证第二支撑臂顺利地插入第一支撑臂中。
如图2、图3以及图4所示,作为优选实施例,可以在箱型框架1的底壁7的两端均设置缺口8,并且所述第一支撑腿3与所述第二支撑腿5可分别卡入所述缺口8中。也就是说,图3中所示的所述缺口8的宽度H大于或等于图2中所示的所述第二支撑腿5在该部位的宽度W,图3中所示的所述缺口8的长度S大于或等于图4中所示的所述第二撑腿5在该部位的长度L,这样,所述第二支撑腿5就可以卡入该端的所述缺口8中,相应地,所述第一支撑腿3与所述缺口8对应的部位的尺寸也需要满足这样的关系。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两个所述支撑臂可完全缩回箱型框架,节省空间,再有,如果所述支撑臂留在所述箱型框架外面,容易使所述支撑臂受到侧向冲撞,导致设备损坏,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消除了这种隐患。
如图1所示,作为优选实施例,第一支撑腿3和第二支撑腿5都可以是可伸缩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可伸缩结构可以是,第一支撑腿3和第二支撑腿5都分为至少两节,其中一节可以收缩并与另一节重叠,常见的结构有很多种,可以是长方体与长方体套接在一起,也可以是滑槽滑轨配合的连接结构。当然,在伸缩到预定位置时都可以设置有定位结构或定位机构。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在需要使用所述支腿时将所述第一支撑腿和第二支撑腿伸长,在不使用时将所述第一支撑腿和第二支撑腿缩短,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还可以适应不同的高度或不同的路面对支腿高度的需求,使支腿的使用更加灵活,适用范围更广。
作为优选实施例,箱型框架1上可以设置加强肋(图中未示出)。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肋可以在所述箱型框架内纵向和/或横向布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增大箱型框架的强度,增强受力能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使用单箱型框架结构,减小了工程机械用支腿的重量,同时减小了工程机械用支腿所占用的空间,而且当车辆安装了前后两个工程机械用支腿时,可以增加车辆前支腿与后支腿间的距离,从而增加车辆的稳定性。
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程机械用支腿应用于工程机械,即可获得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工程机械的实施例,例如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程机械用支腿应用于混凝土泵车或起重机中,即可获得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混凝土泵车或起重机的实施例。
还可以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程机械用支腿应用于其他的机械设备当中,在此无法穷举,不再赘述。但其应用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工程机械用支腿,包括:
固设于车体上的箱型框架(1);
部分地套设于所述箱型框架(1)内的第一支撑臂(2)和第二支撑臂(4);
分别固设于所述第一支撑臂(2)和所述第二支撑臂(4)远离所述箱型框架(1)的一端的第一支撑腿(3)和第二支撑腿(5);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臂(2)套设于所述箱型框架(1)内的一端的端面上设有开口(9),所述第二支撑臂(4)能够通过所述开口(9)部分地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臂(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用支腿,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型框架(1)为中空的长方体,
所述第一支撑臂(2)和所述第二支撑臂(4)均为长方体,
所述第一支撑臂(2)中空,
所述第二支撑臂(4)中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程机械用支腿,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机械用支腿还包括油缸,所述油缸可驱动所述第一支撑臂(2)和所述第二支撑臂(4)在所述箱型框架(1)内相向或反向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程机械用支腿,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设置在所述箱型框架(1)的内部,所述油缸为可伸缩油缸,所述可伸缩油缸的一级缸筒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一支撑臂(2)上,所述可伸缩油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至所述第二支撑臂(4)上。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工程机械用支腿,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机械用支腿还包括垫板(6),所述垫板(6)固设于所述箱型框架(1)靠近所述第二支撑腿(5)一端的内壁四面上,所述垫板(6)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支撑臂(2)的壁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程机械用支腿,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型框架(1)的底壁(7)的两端均设置有缺口(8),
所述第一支撑腿(3)与所述第二支撑腿(5)可分别卡入所述缺口(8)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程机械用支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腿(3)和第二支撑腿(5)均为可伸缩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程机械用支腿,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型框架(1)上设置有加强肋。
9.一种工程机械,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所述的工程机械用支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工程机械,其特在于,所述工程机械为起重机或混凝土泵车。
CN2012200437876U 2012-02-10 2012-02-10 工程机械用支腿和工程机械 Expired - Lifetime CN2024396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0437876U CN202439674U (zh) 2012-02-10 2012-02-10 工程机械用支腿和工程机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0437876U CN202439674U (zh) 2012-02-10 2012-02-10 工程机械用支腿和工程机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439674U true CN202439674U (zh) 2012-09-19

Family

ID=46821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043787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439674U (zh) 2012-02-10 2012-02-10 工程机械用支腿和工程机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4396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13800A (zh) * 2017-10-30 2018-03-20 湖南响箭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伸缩支腿及工程机械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813800A (zh) * 2017-10-30 2018-03-20 湖南响箭重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向伸缩支腿及工程机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52007U (zh) 多品种发动机支撑装置
CN204936909U (zh) 矿用自卸车及其平台支撑装置
CN206067890U (zh) 前伸支架及具有该前伸支架的车辆
CN203820313U (zh) 一种用于门式起重机可实现折叠的劳动保护平台
CN104925705B (zh) 用于叉车的门架组件和具有其的叉车
CN202439674U (zh) 工程机械用支腿和工程机械
CN101734583B (zh) 高空作业工程车辆及其作业平台
CN202187714U (zh) 新型履带式钻机的自起升及起吊装置
CN103342317B (zh) 无视野障碍的叉车二节全自由门架
CN201354312Y (zh) 高空作业工程车辆及其作业平台
CN202378960U (zh) 一种起重机车架及起重机
CN101723003A (zh) 履带式工程机械
CN103104119B (zh) 一种无金属柱梁的停车设备
CN202054532U (zh) 一种工程机械的支腿结构及工程机械
CN203845779U (zh) 一种油缸内嵌式折叠高空作业车的臂架结构
CN203065061U (zh) 起重机及其配重提升装置
CN210140770U (zh) 现浇桥梁模板支架体系装置
CN202370261U (zh) 一种固定转塔及应用该固定转塔的工程机械
CN102849605A (zh) 挖机吸盘
CN203129661U (zh) 一种无金属柱梁的停车设备
CN203402898U (zh) 无视野障碍的叉车二节全自由门架
CN215804588U (zh) 一种可以灵活组装的装配门架结构
CN109625923A (zh) 一种建筑工地抱砖机
CN203439153U (zh) 司机室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工程机械
CN217804909U (zh) 一种中间走台骨架、甲板组件、组合结构及工程机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ANYI HEAVY INDUSTR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3050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508

Address after: 410100 Changsha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unan City, the 31 industrial city

Patentee after: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410100 Changsha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unan City, the 31 industrial city

Patentee before: Sanyi Heavy Industry Co., 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919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