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376065U - 用于内窥镜的切换阀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用于内窥镜的切换阀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376065U
CN202376065U CN2011203864445U CN201120386444U CN202376065U CN 202376065 U CN202376065 U CN 202376065U CN 2011203864445 U CN2011203864445 U CN 2011203864445U CN 201120386444 U CN201120386444 U CN 201120386444U CN 202376065 U CN202376065 U CN 2023760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surface
piston unit
carriage
cylinde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38644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森本康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3760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37606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66Proximal part of endoscope body, e.g. handles
    • A61B1/00068Valve switch arrang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
    • A61B8/44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diagnostic device related to the probe
    • A61B8/445Details of catheter constru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8/00Diagnosis using ultrasonic, sonic or infrasonic waves
    • A61B8/42Details of probe positioning or probe attachment to the patient
    • A61B8/4272Details of probe positioning or probe attachment to the patient involving the acoustic interface between the transducer and the tissue
    • A61B8/4281Details of probe positioning or probe attachment to the patient involving the acoustic interface between the transducer and the tissue characterised by sound-transmitting media or devices for coupling the transducer to the tissu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doscopes (AREA)
  • Instruments For Viewing The Inside Of Hollow Bodies (AREA)
  • Ultra Sonic Daignosis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内窥镜的切换阀组件,该切换阀组件包括气缸、活塞单元、按钮装置、活塞单元中的流动通道以及多个流动开口。活塞单元通过改变用于连通的流动开口与流动通道的组合使流动管线在连通与中断之间切换。切换阀组件包括气缸盖装置和杯形的滑动装置。按钮装置的环形突起部向下指向。当活塞单元向下滑动到中途位置时,滑动装置的杯状板部接触环形突起部。密封衬垫弹性变形从而以气密方式将环形突起部和杯状板部密封在一起。通气孔穿过杯状板部形成,由密封衬垫包围,用于连接多个流动管线中的一个以通向大气。

Description

用于内窥镜的切换阀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内窥镜的切换阀组件。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内窥镜的切换阀组件,其中可以减小活塞单元的压下行程,并且可以通过活塞单元的压下操作可靠地转换流动管线。 
背景技术
超声波检查在医学领域是公知的。超声波被应用于身体,来自身体的反射波或回波被接收以形成身体内的目标的图像。超声波检查的一种示例是内窥镜检查,在内窥镜检查中使具有超声波换能器的仪器进入体腔内,并且该仪器发射超声波。与通过超声波经由皮肤进行的检查相比,内窥镜检查是有利的,这是因为可以非常精确地对胃、大肠或其它器官的组织的状态进行成像。典型地,考虑到体腔的肿瘤、溃疡和类似物的深度及其它属性,内窥镜检查对于体腔的肿瘤、溃疡和类似物的精确诊断具有大的重要性。 
超声波内窥镜或超声波探头用于内窥镜检查。超声波内窥镜具有结合在头部组件中的超声波换能器阵列、作为图像传感器的CCD以及类似装置。超声波探头通过进入内窥镜的仪器通道而被使用。在超声波成像领域,对于从超声波内窥镜或超声波探头的顶部将超声波施加到体腔壁,在存在空气的情况下,存在超声波衰减的严重问题。考虑到该问题,囊体设置在超声波内窥镜或超声波探头的顶部,用于遮盖超声波换能器。囊体填充有作为传输介质的水并膨胀,然后被设置成与体腔壁紧密接触。接着,从囊体的内部发射超声波。因此,能够防止空气对超声波的衰减。当完成内窥镜检查时,在从身体中容易地移除超声波内窥镜之前,将水从囊体排出以使囊体收缩。 
供气/供水按钮组件和抽吸按钮(suction button)组件设置在超声波内窥镜的操纵装置上。通过推动供气/供水按钮组件和抽吸按钮组件来转换囊体 的膨胀和收缩。通常,两档式(two-step)按钮用作供气/供水按钮组件和抽吸按钮组件中的每一个的示例。 
JP-A 10-028670(与JP-B 3017957相对应)和JP-A 2007-111266公开了供气/供水按钮组件,该供气/供水按钮组件包括按钮装置或顶盖装置以及形成在按钮装置中的通气口。当在没有推动供气/供水按钮组件的情况下驱动供气泵时,空气通过按钮装置中的通气口泄漏。当通气口闭合时,供气/供水按钮组件中的止回阀打开,使得供气/供水喷嘴喷射空气,这是因为通气口在供气状态下闭合。当部分地压下按钮装置时,操作从供气转换到供水。供气/供水喷嘴喷射水。当完全压下按钮装置时,水通道被转换。囊体通道将水供应给囊体以便进行膨胀。 
抽吸泵操作用于抽吸空气。在根据JP-A 10-028670和JP-A 2007-111266的抽吸按钮组件的停止状态下,抽吸泵通过通气通道吸入外部空气。当压下抽吸按钮组件的按钮装置时,仪器通道与抽吸泵连通,并且操作用于进行抽吸。当完全压下按钮装置时,抽吸泵与囊体通道连通。水从囊体通过囊体通道排出以使囊体收缩。 
作为两档式按钮的抽吸按钮组件包括气缸、活塞、按钮装置和壳体壁。活塞以可滑动的方式容纳在气缸中。气缸中形成有气缸通道的端部开口,其中活塞的上端从所述端部开口突出。按钮装置与活塞的上端一起形成。壳体壁被设置成遮盖端部开口,并保持按钮装置可操作以被压下到中途位置和终止位置(down position)。 
多个通道连接到气缸通道,所述多个通道气缸包括排出管、抽吸通道和囊体收缩通道。排出管延伸到抽吸泵。抽吸通道延伸到仪器通道。囊体收缩通道延伸到囊体通道。阀头或活塞杆或下阀杆端是活塞的下端。流动通道穿过阀头形成以在阀头的侧壁与下端点之间延伸。此外,沟槽形成在阀头的侧壁中。当压下按钮装置一半时,流动通道和沟槽操作,用于使排出管与抽吸通道连通。当完全地压下按钮装置时,流动通道和沟槽操作,用于使排出管与囊体收缩通道连通。为此,对流动通道和沟槽的位置和形状进行调节。 
杯形的密封滑动装置或流体密封帽装入在JP-A 10-028670的抽吸按钮组件中。当半途压下按钮装置时,滑动装置的具有抽吸孔的上板靠近容纳在按钮装置中的O形环或衬垫。当与按钮装置结合转换活塞的位置时,抽吸通道被设定成与仪器通道串联,以便通过仪器通道执行抽吸。 
在抽吸按钮组件中,按钮装置或顶盖装置的部分压下被用于通过关闭通气孔进行通道选择和泄漏的转换。按钮装置的移动通过O形环或密封衬垫传递给活塞单元以使活塞单元移动。由于活塞单元通过衬垫的变形而移动,因此发生中途位置与终止位置之间的推力不同的问题。在两个状态之间会产生衬垫移动差。 
由于活塞单元随着按钮装置的移动存在差异而使得不能使活塞单元在中途位置与终止位置中的每一个位置处正确地停止。考虑到定位活塞单元时的不正确性,需要一行程中具有用作可容许部分的游隙部分。根据该游隙,活塞单元通过按钮装置的压下行程必须足够大。当医生或操作者手动轻触按钮装置时,医生或操作者可能会感觉到按钮装置的可操作性变差,与公知的切换阀组件不同,活塞单元通过按钮装置进行的压下行程非常大。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内窥镜的切换阀组件,其中可以减小活塞单元的压下行程,并且可以通过活塞单元的压下操作可靠地转换流动管线。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以上及其它目的和优点,提供了一种用于内窥镜的切换阀组件,该切换阀组件包括气缸、以可滑动的方式设置在气缸中的活塞单元、固定到活塞单元的上端的按钮装置、形成在活塞单元中的流动通道、以及形成在气缸中的多个流动开口,其中活塞单元被设定成当操作按钮装置时位于气缸的上端处的初始位置、终止位置、和在初始位置与终止位置之间的中途位置,并且活塞单元通过改变用于连通的流动通道与流动开口的组合使多个流动管线在连通与中断之间切换。切换阀组件包括气缸盖装置,所述气缸盖装置在按钮装置下方固定到气缸,用于部分地遮盖活塞单元。杯形的滑动装置容纳在气缸盖装置中,具有容纳孔,容纳活塞单元的进入,在所述活塞单元的纵向方向上引导活塞单元,以及当在向下方向上推动按钮装置时在气缸盖装置中沿向下方向滑动。气密衬垫装配 在滑动装置上,用于以气密的方式接触气缸盖装置的内表面。端环保持容纳在气缸盖装置中的滑动装置。第一线圈弹簧设置在滑动装置与气缸盖装置之间,用于在向上方向上偏压滑动装置远离气缸。第二线圈弹簧设置在按钮装置与滑动装置之间,用于在向上方向上以比第一线圈弹簧小的偏压力偏压按钮装置。第一接触表面设置在按钮装置上,并与滑动装置相对。第二接触表面设置在滑动装置上,用于当活塞单元由于按钮装置的移动而滑动到中途位置时接触第一接触表面。密封衬垫与第一接触表面和第二接触表面中的一个相关联,用于在第一接触表面和第二接触表面互相接触时弹性变形,从而以气密的方式将第一接触表面和第二接触表面密封在一起。通气孔穿过第二接触表面形成在滑动装置中,被密封衬垫包围,用于与多个流动管线中的一个连接以通向大气。 
第一接触表面和第二接触表面中的每一个都由金属壁构成。 
此外,调节装置防止活塞单元相对于滑动装置旋转。 
调节装置包括第一调节平坦表面,所述第一调节平坦表面通过使在所述活塞单元的上端处设置在活塞单元中的端杆的周边表面成斜面而形成。第二调节平坦表面形成在容纳孔内,用于紧密接触第一调节平坦表面,以便进行接合。 
活塞单元的终止位置适于通过水使内窥镜的囊体膨胀或收缩,而活塞单元的中途位置适于通过内窥镜的喷嘴将流体供应体腔中或从体腔抽吸流体。 
终止位置适于使囊体收缩,而中途位置适于抽吸体腔中的流体。 
此外,提供了一种用于内窥镜的切换阀组件,该切换阀组件包括气缸、以可滑动的方式设置在气缸中的活塞单元、固定到活塞单元的上端的按钮装置、形成在活塞单元中的流动通道、以及形成在气缸中的多个流动开口,其中活塞单元被设定成当操作按钮装置时位于气缸的上端处的初始位置、终止位置、和在初始位置与终止位置之间的中途位置,并且活塞单元通过改变用于连通的流动通道与流动开口的组合使多个流动管线在连通与中断之间切换。切换阀组件包括气缸盖装置,所述气缸盖装置在按钮装置下方固定到气缸,用于部分地遮盖活塞单元。杯形的滑动装置容纳在气缸盖装置中,具有容纳孔,容纳活塞单元的进入,在所述滑动装置的纵向方向 上引导活塞单元,以及当在向下方向上推动按钮装置时在气缸盖装置中沿向下方向滑动。端环保持容纳在气缸盖装置中的滑动装置。第一线圈弹簧设置在滑动装置与气缸盖装置之间,用于在向上方向上偏压滑动装置远离气缸。第二线圈弹簧设置在按钮装置与滑动装置之间,用于在向上方向上以比第一线圈弹簧相比较小的偏压力偏压按钮装置。第一接触表面设置在按钮装置上,并与滑动装置相对。第二接触表面设置在滑动装置上,用于当活塞单元由于按钮装置的移动而滑动到中途位置时接触第一接触表面。密封衬垫与第一接触表面和第二接触表面中的一个相关联,用于在第一接触表面和第二接触表面互相接触时弹性变形,从而以气密的方式将第一接触表面和第二接触表面密封在一起。通气孔穿过第二接触表面形成在滑动装置中,被密封衬垫包围,用于与多个流动管线中的一个连接以通向大气。 
第一接触表面和第二接触表面中的每一个都由金属壁构成。 
因此,由于将密封衬垫以及密封在一起的第一和第二接触表面用于活塞单元的正确地可滑动形式,因此可以减小活塞单元的压下行程。通过活塞单元的压下操作可以可靠地转换流动管线。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和优点从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说明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是显示内窥镜的剖面说明图; 
图2是显示抽吸按钮组件的垂直剖面; 
图3是显示抽吸按钮组件的前视图; 
图4是显示气缸的顶部俯视图; 
图5是显示气缸盖装置的立体图; 
图6是显示气缸盖装置的底部立体图; 
图7是显示杯形的滑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8是显示滑动装置的底部立体图; 
图9是显示抽吸按钮组件的沿图2中的线IX-IX截得的横截面; 
图10是显示抽吸按钮组件的沿图2中的线X-X截得的横截面; 
图11是显示抽吸按钮组件的沿图2中的线XI-XI截得的横截面; 
图12是显示气缸与活塞单元之间用于旋转调节的关系的图表; 
图13是显示在按钮装置的初始状态下抽吸按钮组件的垂直剖面; 
图14是显示在部分地压下按钮装置的状态下的抽吸按钮组件的垂直剖面; 
图15是显示在完全压下按钮装置的状态下的抽吸按钮组件的垂直剖面;以及 
图16是显示其中滑动装置没有环状密封衬垫的另一个优选的抽吸按钮组件的垂直剖面。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超声波内窥镜10包括细长管11的一部分、操纵装置12、通用电缆13或连接管、以及连接电缆14。细长管11进入病人的体腔。操纵装置12是基底部分,通用电缆13和连接电缆14在所述基底部分处连接到操纵装置12。连接器15设置在通用电缆的近端处,用于与具有光源设备的内窥镜的处理设备连接。连接电缆14的近端连接到该处理设备(未示出)。 
细长管11具有当在横截面看时的圆形形状,并且是柔性的。具有细长管11的头部组件11a。头部组件11a包括超声波换能器阵列17、CCD图像传感器(未示出)、供气/供水喷嘴18、和抽吸喷嘴19或仪器开口。超声波换能器阵列17操作以形成超声波图像。CCD图像传感器形成内窥镜图像。供气/供水喷嘴18冲洗用于成像的目标系统(未示出)。抽吸喷嘴19是用于使诸如钳子之类的医疗仪器突出的远端开口,并且还是用于抽吸诸如血液或体液之类的流体的抽吸开口。 
弹性囊体21以可移除的方式固定到头部组件11a。囊体21在进入体腔之前被初始压缩以紧密地接触头部组件11a的外表面。水供应源22或供水箱将水供应给囊体21用于进行膨胀,以便施加来自超声波换能器阵列17的超声波。囊体21操作用于使头部组件11a紧密地接触在体腔壁上,并且防止超声波和回波由于空气而衰减。囊体21在膨胀之后通过排出水而再次收缩。囊体21的材料的示例是胶乳橡胶和类似材料。 
仪器通道24、流体供应通道25和囊体通道26穿过细长管11和操纵装置 12形成。仪器通道24的远端是抽吸喷嘴19。流体供应通道25的远端是供气/供水喷嘴18。囊体通道26的远端延伸到囊体21的内部空间。要注意的是在图1中,为了使通道清楚起见,除了通道之外的部分都被画上阴影。 
近端仪器开口27形成在细长管11中,并且作为仪器通道24的开口端。密封盖(未示出)装配在近端仪器开口27上,用于在除了使医疗仪器或钳子进入之外的情况中进行闭合。抽吸通道28是仪器通道24的分支管道。抽吸按钮组件29或切换阀组件与操纵装置12相关联。抽吸通道28连接到抽吸按钮组件29。 
空气通道31和水通道32是从流体供应通道25的近端延伸的支流。供气/供水按钮组件33或切换阀组件位于操纵装置12上,其中空气通道31和水通道32连接到所述供气/供水按钮组件33或切换阀组件。囊体膨胀通道34和囊体收缩通道35是从囊体通道26的近端延伸的支流。囊体膨胀通道34连接到供气/供水按钮组件33。囊体收缩通道35连接到抽吸按钮组件29。 
具有供气管道38,所述供气管道延伸到供气源37或供气泵。供水管道39延伸到供水源22。各种流动管线连接到供气/供水按钮组件33,所述各种流动管线包括空气通道31、水通道32、囊体膨胀通道34、供气管道38和供水管道39。供气源37在超声波成像期间连续地操作。 
分支管道41是来自供气管道38的近端的支流并延伸通过连接器15。分支管道41连接到供水源22的端口。供水管道39的近端通过分支管道41设置在供水源22内。供水源22的内部压力由于通过分支管道41从供气源37供应空气而升高。来自供水源22的水被吸入到供水管道39。 
供气/供水按钮组件33是两档式按钮。按钮装置43或顶盖装置是供气/供水按钮组件33的上部元件。通气通道(未示出)穿过按钮装置43形成。当按钮装置43没有被压下时,供气/供水按钮组件33切断供水管道39,并将供气管道38设定成与按钮装置43的通气通道串联。来自供气管道38的空气通过供气/供水按钮组件33的通气通道泄漏。操作者的手指关闭通气通道125,以在供水管道39的切断状态下以JP-A 10-028670(对应于JP-B 3017957)中描述的方式将供气管道38设定成与空气通道31串联。因此,能够使空气流动到空气通道31,并通过供气/供水喷嘴18喷出空气。 
当部分地压下按钮装置43时,供气/供水按钮组件33切断供气管道38, 并将供水管道39设定成仅与水通道32串联。来自供水管道39的水通过水通道32并从供气/供水喷嘴18喷出。当完全地压下按钮装置43时,供气/供水按钮组件33被设定成仅与囊体膨胀通道34串联,同时供气管道38被切断。因此,来自供水管道39的水通过囊体膨胀通道34并被供应到囊体21中。 
具有包括近端和远端的排放管道46。该近端连接到抽吸泵45。该远端连接到抽吸按钮组件29以及抽吸通道28和囊体收缩通道35。抽吸泵45操作,用于在超声波成像期间进行抽吸。抽吸按钮组件29是类似于供气/供水按钮组件33的方式的两档式按钮。 
当没有压下按钮装置47或顶盖装置时,抽吸按钮组件29将排放管道46设定成通向大气。如果排放管道46没有打开,则当抽吸泵45连续操作时,会增加抽吸泵45的负载。当排放管道46被设定成通向大气时,可以防止抽吸泵45的过载。 
当部分地压下按钮装置47时,抽吸按钮组件29将排放管道46设定成仅与抽吸通道28串联。通过负压力进行抽吸的力在抽吸通道28和仪器通道24中上升以通过吸入喷嘴19吸入流体。当完全地压下按钮装置47时,抽吸按钮组件29将排放管道46设定成仅与囊体收缩通道35串联。因此,通过增加通过囊体收缩通道35和囊体通道26中的通过负压力进行抽吸的力将水从囊体21排出。 
在图2和图3中,抽吸按钮组件29包括气缸50、活塞单元51和杯形的壳体单元52或气缸盖单元。气缸50稳固地固定到操纵装置12。活塞单元51以可滑动的方式容纳在气缸50中。壳体单元被保持在气缸50上,并将活塞单元51定位在中途位置和比中途位置低的终止位置。 
气缸50由金属形成。抽吸通道28、囊体收缩通道35和排放管道46连接到气缸50。多喷嘴型的气缸通道54穿过气缸50形成并纵向地延伸。端部开口55是气缸通道54的开口端。流动端口56或抽吸端口是气缸通道54的另一个开口端,并与抽吸通道28连通。抽吸通道联结器56a或喷嘴被设置成将流动端口56连接到抽吸通道28。 
流动开口57或喷嘴开口和排放端口58形成在气缸通道54的内壁中。流动开口57在向下方向上与排放管道46连通。排放端口58与囊体收缩通道35连通。流动开口57的排放通道联结器57a或喷嘴连接到排放管道46。排放 端口58的排放通道联结器58a或喷嘴连接到囊体收缩通道35。 
容纳螺纹部60是气缸50的端部,并接触壳体单元52的下部。参见图3,排放室61被设置成连接气缸50外侧的流动开口57,并用于与排放通道联结器57a连接。排放室61朝向气缸50的端部纵向地延伸,并与容纳螺纹部60连接。在图2中,为了使气缸50和囊体收缩通道35的连接部分清楚起见,排放室61被部分地切掉。 
流体通道62穿过排放室61形成。流动开口57和排放通道联结器57a在流体通道62的下端处开口。如图2的虚线所示,流体通道62的上端连接到容纳螺纹部60。 
在图4中,通过使外壁成斜面而与容纳螺纹部60一起形成调节凹部64,并且调节凹部64操作用于与壳体单元52一起进行旋转调节。气缸通气孔65形成在容纳螺纹部60的上壁中,并与流体通道62连通。阳螺纹(未示出)围绕容纳螺纹部60形成。作为保持环的螺纹环81与阳螺纹以螺旋的方式啮合。参见图3,支撑凸缘53与容纳螺纹部60的下部一起形成。操纵装置12的操纵壳体12a具有下表面。支撑凸缘53接触该下表面。气缸50通过螺纹环81与阳螺纹的螺旋形啮合牢牢地固定到操纵壳体12a。 
在图2和图3中,活塞单元51由金属形成,并包括端杆51a和阀头51b或活塞杆或阀套。端杆51a从端部开口55突出。阀头51b始终容纳在气缸通道54中。端杆51a的直径小于阀头51b的直径。调节平坦表面67通过使端杆51a成斜面而形成,并操作用于旋转调节壳体单元52。参见图3和图9。 
按钮装置47固定在端杆51a的上端上,具有盘形形状,并被压下用于中途压下和完全压下。目标标记47a形成在按钮装置47的上表面上,用于表示手指的压下位置。 
阀头51b包括下开口69、阀开口70或侧开口、用于在下开口69与阀开口70之间进行连通的流动通道71。阀开口70被设置成在中途压下时与流动开口57对准。参见图14。 
环形通道72或环形流动开口形成在阀头51b的壁中,被设置成远离阀开口70而朝向端杆51a,并且在活塞单元51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环形通道72包括上通道端72a和下通道端72b。环形通道72具有当完全地压下活塞单元51时上通道端72a与排放端口58相对并且下通道端72b与流动开口57相 对的长度。参见图15。在图2中,为了使排放端口58清楚起见,环形通道72在附图中被部分地切掉。 
第一衬垫74a、第二衬垫74b、第三衬垫74c和第四衬垫74d装配在阀头51b的壁上。第一衬垫74a设置在阀头51b的下端处。第二衬垫74b和第三衬垫74c设置在阀头51b上,使得阀开口70定位于所述第二衬垫与所述第三衬垫之间。第四衬垫74d设置在阀头51b上,使得环形通道72定位于第三衬垫74c与第四衬垫74d之间。 
活塞单元51在初始位置和终止位置之间滑动。当活塞单元51位于初始位置时,按钮装置47没有被压下但是被设置成最大程度地远离端部开口55,而当活塞单元51处于终止位置(完全压下)时,活塞单元51被完全压下,被设置成最靠近端部开口55,并防止进一步向下移动。 
活塞单元51当位于初始位置时处于切断状态,以通过利用阀头51b的壁和衬垫74a-74d将流动开口57与流动端口56以及排放端口58断开。活塞单元51当位于终止位置时处于图15的囊体收缩状态,用于通过利用环形通道72使排放端口58与流动开口57连通。活塞单元51当通过操作按钮装置47滑动到初始位置与终止位置之间的中途位置时处于图14的抽吸状态,用于通过利用流动通道71使流动端口56仅与流动开口57连通。 
壳体单元52包括杯形的气缸盖装置76或壳体壁、作为中间壳体的杯形的气密滑动装置77或导向杯、第一压缩线圈弹簧78、和第二压缩线圈弹簧79。气缸盖装置76固定到气缸50的一端并围绕端部开口55设置。气密滑动装置77设置在气缸盖装置76的内部。壳体单元52的多个部分比气缸50的端部大的直径。 
气缸盖装置76通过螺纹环81固定到气缸50的端部。容纳孔形成在螺纹环81中,用于使容纳螺纹部60进入。阴螺纹(未示出)设置在容纳孔的内侧。容纳螺纹部60或阳螺纹与螺纹环81的阴螺纹以螺旋的方式啮合,以将螺纹环81连接到气缸50的端部。环形凸缘81a形成在螺纹环81的一端上。 
气缸盖装置76包括杯状套筒84和盖套筒85。杯状套筒84由金属形成。盖套筒85由树脂形成并遮盖杯状套筒84。如图5中所示,杯状开口83是杯状套筒84的上开口端。盖套筒85的下端在杯状套筒84的底部的下方朝向气缸50向下延伸。多个啮合齿86与盖套筒85的端部的内表面一起形成,用于 与环形凸缘81a啮合。参见图6。因此,杯状套筒84通过盖套筒85和螺纹环81连接到气缸50。 
杯状套筒84的底板84a接触容纳螺纹部60的上表面。图5和图6的容纳孔88穿过底板84a形成,用于容纳气缸50的进入。图6的杯状通气孔89形成在底板84a中,并与气缸通气孔65相对。因此,空气可以在杯状套筒84的内部与气缸50的流体通道62之间流动。 
套筒壁77a容纳在气密滑动装置77中,如图2和图3中所示。在图5中,调节脊部91形成在底板84a的与气密滑动装置77相对的表面上,并朝向套筒壁77a突出。用于支撑的环形凹部92形成在杯状套筒84的内表面中并设置在杯状开口83的下方。 
在图6中,调节脊部94形成在底板84a的与气缸50相对的表面上,并朝向容纳螺纹部60突出。调节脊部94与容纳螺纹部60的调节凹部64接合。 
在图2和图3中,气密滑动装置77保持在杯状套筒84的内部可滑动。端环96固定到环形凹部92,并将气密滑动装置77保持在杯状套筒84内部而不会下降或掉落。气密滑动装置77包括杯状板部77b和套筒壁77a。套筒壁77a为圆筒形并沿着活塞单元51纵向地延伸。杯状板部77b形成在套筒壁77a的上端上。杯状开口97是套筒壁77a的下开口端。参见图8。套筒壁77a和杯状开口97的直径被预先确定成大于端部开口的内径且小于杯状套筒84的内径。 
环状密封衬垫98(气密衬垫)装配在套筒壁77a的下端上。衬垫支撑件99与套筒壁77a的两个环形凸缘一起支撑环状密封衬垫98。环状密封衬垫98接触杯状套筒84的内表面并防止空气通过套筒壁77a的外表面与杯状套筒84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泄漏。衬垫支撑件99的环形凸缘具有比端环96的内径大的外径。 
调节凹部100形成在套筒壁77a的第二端部中,用于与调节脊部91接合。参见图8。调节凹部100的长度在活塞单元51的纵向方向上充分大于调节脊部91,以便保持气密滑动装置77可滑动而不会失效。 
在图7中,容纳孔101形成在杯状板部77b中并容纳端杆51a的进入。调节平坦表面102平坦地形成在容纳孔101中并与端杆51a的平坦表面67接合。简而言之,容纳孔101的内表面在存在调节平坦表面102的情况下是非 圆形的。 
多个杯状通气孔103形成在杯状板部77b中并设置在容纳孔101周围。杯状通气孔103通向大气口。因此,使排放管道46通过排放通道联结器57a、流体通道62、杯状通气孔89、杯状套筒84、气密滑动装置77、和杯状通气孔103与大气连通。 
在图8中,导向套筒104形成在杯状板部77b上,并朝向端部开口55向下延伸。导向套筒104的上端具有容纳孔101。端杆51a以可滑动的方式插入导向套筒104中。由于导向套筒104在纵向方向上具有预定长度,因此气密滑动装置77可以被支撑在端杆51a上而不会倾斜。当活塞单元51滑动时可以防止活塞单元51的偏移。 
导向套筒104的内径小于阀头51b的直径。用于保持的容纳表面95在形成有阶梯用于保持的容纳表面95在阀头51b上形成有阶梯形状。参见图2。导向套筒104的下端接触容纳表面95。这使得通过利用气密滑动装置77、端环96、气缸盖装置76和螺纹环81保持位于气缸50中的活塞单元51而不会下降或掉落。 
在图2中,气密滑动装置77在上部位置(突出位置)与下部位置(储存位置)之间是可滑动的。当气密滑动装置77位于上部位置时,衬垫支撑件99的端部接触端环96以使杯状板部77b从杯状开口83突出。当气密滑动装置77位于图15的下部位置时,套筒壁77a的第二端接触底板84a以将杯状板部77b容纳在杯状开口83中。当活塞单元51从初始位置滑动到中途位置时,气密滑动装置77位于上部位置。 
当压下按钮装置47时活塞单元51从中途位置朝向终止位置滑动时,气密滑动装置77通过按钮装置47从上部位置滑动到下部位置。当活塞单元51到达终止位置时,气密滑动装置77滑动到下部位置,并防止按钮装置47和活塞单元51被进一步推动。 
第一压缩线圈弹簧78在压缩状态下沿着活塞单元51设置在底板84a与杯状板部77b之间,且具有比其自由状态短的长度。活塞单元51插入穿过第一压缩线圈弹簧78。第一压缩线圈弹簧78偏压杯状板部77b以从杯状开口83突出,从而将气密滑动装置77保持在上部位置。 
第二压缩线圈弹簧79在沿着活塞单元51的方向被压缩的状态下设置 在衬垫支撑件99与按钮装置47之间,且具有减小的长度。活塞单元51插入第二压缩线圈弹簧79。第二压缩线圈弹簧79在从容纳孔101突出的方向上偏压按钮装置47。第二压缩线圈弹簧79的偏压力在结构上小于第一压缩线圈弹簧78的偏压力。当压下按钮装置47时,首先第二压缩线圈弹簧79开始变形,接着第一压缩线圈弹簧78开始变形。因此,按钮装置47可以移动并由于压缩线圈弹簧78与79之间的偏压力的差而在中途位置停止。 
压缩线圈弹簧78和79布置在壳体单元52内,使得气密滑动装置77设置在所述压缩线圈弹簧78与79之间。气密滑动装置77内侧的第一压缩线圈弹簧78和气密滑动装置77外侧的压缩线圈弹簧79构成使得壳体单元52可以具有较小高度的这种双层结构,这是因为压缩线圈弹簧78和79可以被紧凑地容纳。 
活塞单元51通过压缩线圈弹簧78和79的偏压而保持在初始位置。为了使活塞单元51从初始位置滑动到中途位置,必须反抗第二压缩线圈弹簧79推动按钮装置47。为了使活塞单元51从中途位置滑动到终止位置(完全压下),必须反抗压缩线圈弹簧78和79推动按钮装置47。简而言之,施加到按钮装置47的偏压力在活塞单元51从初始位置滑动到终止位置期间变化。 
按钮装置47包括盘形形状的盖顶部106和由金属制成的按钮头或压缩环107。盖顶部106由树脂形成。按钮头107固定到盖顶部106的下表面,并当活塞单元51位于中途位置与终止位置之间时紧密地接触杯状板部77b。环形突出部107a从按钮头107朝向杯状板部77b突出。具有阴螺纹(未示出)的螺纹孔108作为保持机构形成在环形突出部107a中。端杆51a的阳螺纹(未示出)与螺纹孔108以螺旋的方式啮合,以将按钮头107紧固到端杆51a。 
压力面110或闭合面与环形突出部107a的一端一起形成,具有环状形状,并接触杯状板部77b。压力面110在接触杯状板部77b时遮盖并闭合杯状通气孔103。当完全地压下活塞单元51时,压力面110接触杯状板部77b,并且套筒壁77a接触底板84a。这些元件中的每一个都由金属形成,使得可以在终止位置中减小与阀开口70或活塞单元51的环形通道72相关的沿活塞单元纵向方向的误差。 
环形沟槽形成在环形突出部107a中。环形形状的密封衬垫109装配在环形沟槽中,并且由弹性材料形成。密封衬垫109的端部在朝向杯状板部 77b的方向比压力面110延伸得远,并且具有逐渐减小的厚度。当压力面110接触杯状板部77b时,密封衬垫109的端部在弹性变形状态下紧密接触杯状板部77b。即使当杯状通气孔103没有被压力面110完全闭合时,也可以断开杯状通气孔103与大气的连接,从而切断空气。因此,排放管道46与大气断开。 
图9是沿图2中的线IX-IX截得的剖面。端杆51a的调节平坦表面67与杯状板部77b的容纳孔101的调节平坦表面102接合,以便围绕气密滑动装置77的轴线在活塞单元51上以旋转的方式调节气密滑动装置77。 
图10是沿图2的线X-X截得的剖面。杯状套筒84的调节脊部91与套筒壁77a的调节凹部100接合,以便围绕气密滑动装置77的轴线在气缸盖装置76上以旋转的方式调节气密滑动装置77。 
图11是沿图2中的线XI-XI截得的剖面。底板84a的调节脊部94与容纳螺纹部60的调节凹部64接合,以便围绕气缸盖装置76的轴线在气缸50上以旋转的方式调节气缸盖装置76。 
在图12中,能够在活塞单元51与气密滑动装置77之间、气密滑动装置77与气缸盖装置76之间以及气缸盖装置76与气缸50之间执行旋转调节。因此,通过壳体单元52在气缸50中以旋转的方式间接调节活塞单元51。由于调节平坦表面67、调节脊部91和94、调节凹部64和100以及调节平坦表面102的位置和形状,因此当活塞单元51滑动到中途位置用于抽吸状态时,可以可靠地使阀开口70与流动开口57对准。 
以下相对于抽吸按钮组件29具体地说明超声波内窥镜10的操作。在内窥镜检查中,CCD图像传感器和超声波换能器阵列17连续地操作。供气源37供应空气。抽吸泵45执行抽吸。当这些装置准备好时,细长管11进入病人的体腔内,例如胃肠道,以开始成像。通过清除水而使囊体21完全变空,并且保持囊体收缩以紧密接触头部组件11a。 
首先胃肠道中的身体部位通过图像传感器以内窥镜的方式被成像。如果身体部位的类型需要或需要冲洗头部组件11a的成像窗口(未示出),则供气/供水按钮组件33的按钮装置43被操作以通过供气/供水喷嘴18供应空气和水。当医生或操作者希望转换成像时,内窥镜成像被转换到超声波成像,典型地用于在发现胃肠道的病变或类似物时更加精确地成像。 
为了通过超声波内窥镜进行成像,按钮装置43被完全地压下以从供水源22通过供水管道39、囊体膨胀通道34和囊体通道26将水供应到囊体21,囊体21膨胀。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使用用于调节到囊体21的水的流量的各种已知方法。在膨胀之后,囊体21被设定成与感兴趣的目标(例口,身体部位的病变)密封接触。形成感兴趣的目标的超声波图像。 
在图13中,在超声波成像或内窥镜成像中,在不需要抽吸或排放囊体的正常状态下,不推动抽吸按钮组件29的按钮装置47。活塞单元51通过压缩线圈弹簧78和79被保持在初始位置用于进行切断。因为流动通道71和环形通道72还没有被定位成用于设定流动开口57以便流动端口56与排放端口58的连通,因此排放管道46与抽吸通道28和囊体收缩通道35断开连接。不存在通过吸入喷嘴19的抽吸或不存在囊体21的排放。 
当活塞单元51位于初始位置时,杯状板部77b中的杯状通气孔103打开。流动开口57通过流体通道62、杯状通气孔89和103和类似物变得通向大气。即使当通过吸入喷嘴19不执行抽吸时或当没有从囊体21执行水的清除时也可以防止对抽吸泵45的过载。 
如果在成像中需要抽吸血液或体液,则按钮装置47被中途压下以通过端部开口55在活塞单元51中滑动。在活塞单元51到达中途位置之前,第二压缩线圈弹簧79的偏压力施加到按钮装置47。在活塞单元51向下滑动经过中途位置之后,压缩线圈弹簧78和79的偏压力施加到按钮装置47。简而言之,施加到按钮装置47的偏压力增加,使得活塞单元51可以在中途位置适当地停止。 
在图14中,活塞单元51在中途位置停止时从不活动状态转换到抽吸状态。在抽吸状态下,流动通道71的阀开口70变得与流动开口57对准。环形通道72的下通道端72b还没有到达流动开口57的位置。此外,第三衬垫74c到达流动开口57与排放端口58之间的位置。因此,仅流动端口56与流动开口57连通。 
当流动端口56开始与流动开口57连通时,排放管道46被设定成通过流动通道71及其它通道与抽吸通道28和仪器通道24串联。当活塞单元51位于中途位置时,环形突出部107a的压力面110和密封衬垫109紧密地接触杯状板部77b以闭合杯状通气孔103。排放管道46与大气断开,从而增加包括排 放管道46和吸入喷嘴19的通道中的负压力的抽吸力。因此,通过抽吸将流体抽吸通过抽吸喷嘴19。流体通过仪器通道24、抽吸通道28、气缸通道54、流动通道71和排放管道46并从超声波内窥镜10被排出。 
因此,由于壳体单元52在活塞单元转换到抽吸状态时防止活塞单元51相对于气缸50旋转,因此活塞单元51的阀开口70始终与流动开口57对准。在阀开口70与流动开口57之间确定的流动通道宽度被最大化用于流体的流动,从而非常有效地增加抽吸按钮组件29的抽吸特性。此外,不需要为活塞单元壁和气缸内壁中的每一个都设置旋转调节元件。限定流动通道71、环形通道72及其它通道在活塞单元51中的位置的自由度可以较高。可以减小活塞单元51或抽吸按钮组件29的尺寸。 
为了中止抽吸,按钮装置47不被压下。第二压缩线圈弹簧79使活塞单元51返回到图13的初始位置。 
当超声波成像结束时,按钮装置47被完全地压下以使活塞单元51向下滑动到端部开口55中。在活塞单元51到达中途位置之前,第二压缩线圈弹簧79的偏压力被施加到按钮装置47。当活塞单元51移动经过中途位置时,压缩线圈弹簧78和79的偏压力被施加到按钮装置47。此外,当活塞单元51向下移动经过中途位置时,按钮装置47的压力使气密滑动装置77从上部位置移动到下部位置。当继续反抗压缩线圈弹簧78和79推动按钮装置47时,气密滑动装置77到达下部位置,并防止按钮装置47进一步向下移动。因此,活塞单元51在终止位置(完全压下)停止。 
在图15中,活塞单元51位于终止位置,用于转换到囊体收缩状态。在该状态下,流动通道71的阀开口70在活塞单元51的纵向方向上偏离流动开口57。环形通道72被移动以使上通道端72a与排放端口58相对,并且使下通道端72b与流动开口57相对。此外,第三衬垫74c移动到阀开口70与流动开口57之间的点。仅排放端口58被设定成与流动开口57串联。 
当排放端口58开始与流动开口57连通时,使排放管道46和囊体收缩通道35(以及囊体通道26)通过环形通道72相互连通。当杯状通气孔103以类似于上述抽吸的方式被闭合时,排放管道46与大气断开。通过负压力进行抽吸的力在包括排放管道46和囊体通道26的通道中上升。因此,水从囊体21被移除,囊体21收缩。移除的水被抽吸通过囊体通道26、囊体收缩通道35、 环形通道72和排放管道46,并从超声波内窥镜10排出。 
根据已知的检测方法检测从囊体21排出的预定的水量。响应地,释放对按钮装置47的推动。因此,活塞单元51通过压缩线圈弹簧78和79的偏压而返回到图13的初始位置。 
类似地,供气/供水按钮组件33和抽吸按钮组件29被适当地致动,直到通过超声波内窥镜10进行的检查结束为止。执行空气和水的供应、将水供应到囊体、抽吸、从囊体排水。 
本实施例的特征在于压力面110、杯状板部77b(接触表面)、密封衬垫109和杯状通气孔103的组合。因此,可以在获得不需要中间存在密封衬垫109或类似物的情况下获得按钮装置47的期望的压下量。由于不需要在行程中具有作为可容许部分的用于游隙的部分,因此可以减小推动用于活塞单元51的按钮装置47的预定行程。对于操纵内窥镜的用户,由于行程减小,因此按钮装置47的手动触摸显著变轻。此外,在接触接触表面之后,可以通过密封衬垫109保持接触表面气密。在通过抽吸泵开始抽吸时,可以通过抽吸通道或囊体收缩通道可靠地抽吸流体或水。 
在上述实施例中,密封衬垫109与按钮装置47相关联。然而,根据本实用新型,可以使用用于在相互接触的金属的接触表面之间进行密封的任意元件。例如,密封衬垫109可以装配在气密滑动装置77上,用于接触按钮装置47。 
此外,虽然根据上述实施例,气密滑动装置77、杯状套筒84和圆头螺栓107由金属形成,但是也可以由塑性材料形成。由于移动量以上述方式不会变化,因此可以正确地将活塞单元停止在中途位置和终止位置中的每一个位置。 
图16示出抽吸按钮组件29的另一个优选的示例,其中气密滑动装置77没有环状密封衬垫98(气密衬垫)。气密滑动装置77以可滑动的形式以本身气密方式容纳在气缸盖装置76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按钮组件是抽吸按钮组件29。然而,本本实用新型的阀组件可以具有用于内窥镜的其它结构,并且其中通气孔通过紧密接触而闭合。例如,根据JP-A10-028670(与JP-B3017957相对应)的图12和图13,对于供气/供水按钮(11)的金属套管(24)与金属帽(27)的接触表面,可以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该结构中,在接触表面中的第一个的密封垫由于接触表面中的第二个而弹性变形之前,所述接触表面互相接触。因此,通气孔(24g)可以通过接触表面之间的气密接触而可靠地闭合。在行程在终止位置结束时,不会将衬垫的变形量添加到活塞单元的移动量。活塞单元可以在中途位置和终止位置处被正确地定位于气缸中。由于不需要行程中具有用于游隙的局部部分,因此可以减小预定行程。 
根据本实用新型,即使在用于在内窥镜中使用的其它按钮组件中也可以正确地定位活塞单元。例如,按钮组件可以是供气/供水按钮组件。可以通过与两个接触表面中的一个接触表面相关联的密封衬垫的弹性变形确保所述接触表面之间的气密性。可以防止密封衬垫的变形量的不期望影响。可以以预期的方式将活塞单元设定在中途位置和终止位置中的每一个位置,而不会有变形误差。按钮组件的行程可以被减小为初始预定值。因此,按钮组件可以具有带有良好手动触摸的紧凑结构。 
在本实施例的抽吸按钮组件29中,形成用于转换的三个通道,包括抽吸通道28、囊体收缩通道35和排放管道46。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抽吸按钮组件29中形成的通道的数量可以是四个或更多个。 
在上述实施例中,内窥镜是超声波内窥镜10。然而,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抽吸按钮组件29的内窥镜可以为各种类型的任一种,例如用于进入大肠的结肠镜。 
虽然已经经由本实用新型的参照附图的优选实施例充分地说明了本实用新型,但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各种变化和修改是明显的。因此,除非另外说明这些变化和修改背离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所述变化都应该被解释为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用于内窥镜的切换阀组件,包括气缸、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气缸中的活塞单元、固定到所述活塞单元的上端的按钮装置、形成在所述活塞单元中的流动通道、以及形成在所述气缸中的多个流动开口,其中所述活塞单元被设定成当操作所述按钮装置时位于所述气缸的上端处的初始位置、终止位置、和在所述初始位置与所述终止位置之间的中途位置,并且所述活塞单元通过改变用于连通的所述流动通道与所述流动开口的组合使多个流动管线在连通与中断之间切换,所述切换阀组件包括:
气缸盖装置,所述气缸盖装置在所述按钮装置下方固定到所述气缸,用于部分地遮盖所述活塞单元;
杯形的滑动装置,所述滑动装置容纳在所述气缸盖装置中,具有容纳孔,用于容纳所述活塞单元的进入,用于在所述活塞单元的纵向方向上引导所述活塞单元,以及用于当在向下方向上推动所述按钮装置时在所述气缸盖装置中沿所述向下方向滑动;
气密衬垫,所述气密衬垫装配在所述滑动装置上,用于以气密的方式接触所述气缸盖装置的内表面;
端环,所述端环用于保持容纳在所述气缸盖装置中的所述滑动装置;
第一线圈弹簧,所述第一线圈弹簧设置在所述滑动装置与所述气缸盖装置之间,用于在向上方向上偏压所述滑动装置远离所述气缸;
第二线圈弹簧,所述第二线圈弹簧设置在所述按钮装置与所述滑动装置之间,用于在所述向上方向上以比所述第一线圈弹簧小的偏压力偏压所述按钮装置;
第一接触表面,所述第一接触表面设置在所述按钮装置上,并与所述滑动装置相对;
第二接触表面,所述第二接触表面设置在所述滑动装置上,用于当所述活塞单元由于所述按钮装置的移动而滑动到中途位置时接触所述第一接触表面; 
密封衬垫,所述密封衬垫与所述第一接触表面和第二接触表面中的一个接触表面相关联,用于在所述第一接触表面和所述第二接触表面互相接触时弹性变形,从而以气密的方式将所述第一接触表面和所述第二接触表面密封在一起;以及
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穿过所述第二接触表面形成在滑动装置中,被所述密封衬垫包围,用于与所述多个流动管线中的一个连接以通向大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阀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接触表面和所述第二接触表面中的每一个都由金属壁构成。
3.一种用于内窥镜的切换阀组件,包括气缸、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气缸中的活塞单元、固定到所述活塞单元的上端的按钮装置、形成在所述活塞单元中的流动通道、以及形成在所述气缸中的多个流动开口,其中所述活塞单元被设定成当操作所述按钮装置时位于所述气缸的上端处的初始位置、终止位置、和在所述初始位置与所述终止位置之间的中途位置,并且所述活塞单元通过改变用于连通的所述流动通道与所述流动开口的组合使多个流动管线在连通与中断之间切换,所述切换阀组件包括:
气缸盖装置,所述气缸盖装置在所述按钮装置下方固定到所述气缸,用于部分地遮盖所述活塞单元;
杯形的滑动装置,所述滑动装置容纳在所述气缸盖装置中,具有容纳孔,用于容纳所述活塞单元的进入,用于在所述活塞单元的纵向方向上引导所述活塞单元,以及用于当在向下方向上推动所述按钮装置时在所述气缸盖装置中沿所述向下方向滑动;
端环,所述端环用于保持容纳在所述气缸盖装置中的所述滑动装置;
第一线圈弹簧,所述第一线圈弹簧设置在所述滑动装置与所述气缸盖装置之间,用于在向上方向上偏压所述滑动装置远离所述气缸;
第二线圈弹簧,所述第二线圈弹簧设置在所述按钮装置与所述滑动装置之间,用于在所述向上方向上以比所述第一线圈弹簧小的偏压力偏压所述按钮装置;
第一接触表面,所述第一接触表面设置在所述按钮装置上,并与所述滑动装置相对; 
第二接触表面,所述第二接触表面设置在所述滑动装置上,用于当所述活塞单元由于所述按钮装置的移动而滑动到中途位置时接触所述第一接触表面;
密封衬垫,所述密封衬垫与所述第一接触表面和第二接触表面中的一个接触表面相关联,用于在所述第一接触表面和所述第二接触表面互相接触时弹性变形,从而以气密的方式将所述第一接触表面和所述第二接触表面密封在一起;以及
通气孔,所述通气孔穿过所述第二接触表面形成在滑动装置中,被所述密封衬垫包围,用于与所述多个流动管线中的一个连接以通向大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切换阀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接触表面和所述第二接触表面中的每一个都由金属壁构成。 
CN2011203864445U 2010-10-12 2011-10-12 用于内窥镜的切换阀组件 Expired - Lifetime CN20237606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29700 2010-10-12
JP2010229700 2010-10-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376065U true CN202376065U (zh) 2012-08-15

Family

ID=448722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386444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376065U (zh) 2010-10-12 2011-10-12 用于内窥镜的切换阀组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088973A1 (zh)
EP (1) EP2441377B1 (zh)
JP (1) JP5349561B2 (zh)
CN (1) CN202376065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11566A (zh) * 2013-04-17 2013-07-24 杭州安杰思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注水注气选择按钮的内窥镜
CN104224090A (zh) * 2013-06-08 2014-12-24 深圳市开立科技有限公司 内窥镜流体切换阀及内窥镜
US9161680B2 (en) 2013-11-26 2015-10-20 Bracco Diagnostics Inc. Disposable air/water valve for an endoscopic device
CN107405047A (zh) * 2016-02-29 2017-11-28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管路控制装置
CN109414157A (zh) * 2016-06-29 2019-03-01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用按钮
CN112074224A (zh) * 2018-04-16 2020-12-11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用流体控制装置
CN112315418A (zh) * 2020-11-19 2021-02-05 苏州法兰克曼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高安全性的双管道消化内镜及其使用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70756B2 (en) 2010-10-08 2014-10-28 ERBE-USA, Inc. Hybrid apparatus for fluid supply for endoscopic irrigation and lens cleaning
CN104684453B (zh) * 2012-11-21 2016-11-09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用流路切换阀单元和内窥镜
WO2015057533A1 (en) * 2013-10-14 2015-04-23 Adagio Medical, Inc. Endoesophageal balloon catheter, system, and related method
JP5866329B2 (ja) * 2013-11-28 2016-02-1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内視鏡用管路切換装置及び内視鏡
USD750235S1 (en) 2014-03-19 2016-02-23 ERBE-USA, Inc. Endoscope connector
BR112020003730A2 (pt) * 2017-08-24 2020-09-01 ERBE-USA, Inc. aparelho para visualização aprimorada para procedimentos endoscópicos
WO2021007493A1 (en) 2019-07-11 2021-01-14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Endoscope air/water flush adaptor and method
WO2021194971A1 (en) * 2020-03-24 2021-09-30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Devices for fluid control in endoscope system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61343A (en) * 1978-03-28 1981-04-14 Kabushiki Kaisha Medos Kenkyusho Endoscope
US4736732A (en) * 1985-09-03 1988-04-12 Olympus Optical Co., Ltd. Endoscopic fluid changing device
JPS6175376A (ja) 1985-09-06 1986-04-17 大日精化工業株式会社 ラベル用金属蒸着紙の製造方法
US4800869A (en) * 1987-02-13 1989-01-31 Olympus Optical Co. Ltd. Endoscope
US5027791A (en) * 1988-12-22 1991-07-02 Asahi Kogaku Kogyo Kabushiki Kaisha Air and water supply apparatus for endoscope
US5257773A (en) * 1991-01-25 1993-11-02 Olympus Optical Co., Ltd. Endoscope suction operating apparatus
JP3276206B2 (ja) * 1993-06-28 2002-04-22 旭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内視鏡の管路切換装置
JP3414531B2 (ja) * 1994-12-27 2003-06-09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内視鏡用管路切り換え装置
JP3173637B2 (ja) * 1995-03-07 2001-06-04 富士写真光機株式会社 内視鏡の吸引チャンネル切換装置
US5840016A (en) * 1995-10-24 1998-11-24 Olympus Optical Co., Ltd. Line changeover device for endoscope
JP3017957B2 (ja) * 1997-04-17 2000-03-13 オリンパス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内視鏡
JP3965690B2 (ja) * 2003-01-27 2007-08-29 フジノン株式会社 内視鏡の管路切替バルブ
JP4583915B2 (ja) * 2004-12-24 2010-11-17 オリンパス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内視鏡用吸引制御バルブおよび内視鏡
JP2007111266A (ja) * 2005-10-20 2007-05-10 Olympus Medical Systems Corp 内視鏡用管路切換装置
JP4619296B2 (ja) * 2006-01-17 2011-01-26 Hoya株式会社 超音波内視鏡の吸引操作弁
JP4953977B2 (ja) * 2007-08-15 2012-06-13 Hoya株式会社 内視鏡の配管切換弁
JP2009045126A (ja) * 2007-08-15 2009-03-05 Hoya Corp 内視鏡の配管切換弁
JP5142149B2 (ja) * 2008-08-22 2013-02-1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内視鏡用吸引操作装置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11566A (zh) * 2013-04-17 2013-07-24 杭州安杰思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注水注气选择按钮的内窥镜
CN103211566B (zh) * 2013-04-17 2014-12-10 杭州安杰思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注水注气选择按钮的内窥镜
CN104224090A (zh) * 2013-06-08 2014-12-24 深圳市开立科技有限公司 内窥镜流体切换阀及内窥镜
CN104224090B (zh) * 2013-06-08 2016-04-27 深圳开立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内窥镜流体切换阀及内窥镜
US9161680B2 (en) 2013-11-26 2015-10-20 Bracco Diagnostics Inc. Disposable air/water valve for an endoscopic device
CN107405047A (zh) * 2016-02-29 2017-11-28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管路控制装置
CN107405047B (zh) * 2016-02-29 2019-06-11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管路控制装置
US10314466B2 (en) 2016-02-29 2019-06-11 Olympus Corporation Conduit control device
CN109414157A (zh) * 2016-06-29 2019-03-01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用按钮
CN112074224A (zh) * 2018-04-16 2020-12-11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内窥镜用流体控制装置
CN112315418A (zh) * 2020-11-19 2021-02-05 苏州法兰克曼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高安全性的双管道消化内镜及其使用方法
CN112315418B (zh) * 2020-11-19 2023-03-14 苏州法兰克曼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高安全性的双管道消化内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41377B1 (en) 2017-06-28
JP5349561B2 (ja) 2013-11-20
US20120088973A1 (en) 2012-04-12
JP2012101039A (ja) 2012-05-31
EP2441377A1 (en) 2012-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376065U (zh) 用于内窥镜的切换阀组件
CN202335846U (zh) 用于内窥镜的切换阀组件
CN202288226U (zh) 用于内窥镜的切换阀组件
EP2878252B1 (en) Switching valve unit and endoscope apparatus
US4270525A (en) Suction control device for an endoscope
EP2364637B1 (en) An overtube with a balloon and an endoscope system
CN101541255A (zh) 带有缩回引导铰链的套管针密封件
US20050187532A1 (en) Diaphragm-based reservoir for a closed blood sampling system
CN110720879A (zh) 吸引阀及内窥镜
JP2018121924A (ja) 内視鏡用送気送水弁及び内視鏡
US11039850B2 (en) Endoscopic tool with suction for facilitating injection of a fluid into a submucosal layer of tissue
JP2018121926A (ja) 内視鏡用送気送水弁及び内視鏡
CN209679113U (zh) 多功能引流袋转换头
CN110464296A (zh) 用于内窥镜的双球囊导向半自动推进装置
CN201469880U (zh) 一种取石球囊设备
CN110251765A (zh) 肛瘘和肛周脓肿术后冲洗器
CN221770205U (zh) 一种自动充气式腹腔镜用穿刺器外套管
JP3825752B2 (ja) 内視鏡の管路切換装置
CN219878239U (zh) 关节镜通道孔防漏塞
JP4185345B2 (ja) 内視鏡の管路切換装置
CN201154106Y (zh) 一次性压力转换器
CN104287687A (zh) 一体结构的小肠镜套管
JP2006081756A (ja) 内視鏡の吸引制御装置
JP2009233184A (ja) 内視鏡及びその送気送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