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322134U - 起重机及其混合型臂架防后倾保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起重机及其混合型臂架防后倾保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322134U
CN202322134U CN2011205006468U CN201120500646U CN202322134U CN 202322134 U CN202322134 U CN 202322134U CN 2011205006468 U CN2011205006468 U CN 2011205006468U CN 201120500646 U CN201120500646 U CN 201120500646U CN 202322134 U CN202322134 U CN 2023221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psokinesis
fender guard
absorbing
mixed type
preven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50064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会礼
曾维栋
尹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50064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3221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3221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32213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b Cranes (AREA)

Abstract

一种混合型臂架防后倾保护装置,包括第一防后倾保护装置及与所述第一防后倾保护装置并联装设的第二防后倾保护装置,所述第一防后倾保护装置为机械弹簧式防后倾保护装置,所述第一防后倾保护装置包括一个受压后能发生弹性变形的弹性件,所述第二防后倾保护装置为缓冲吸能式防后倾保护装置,所述第二防后倾保护装置包括一个受压后能发生不可逆变形的吸能元件。本实用新型的混合型混合型臂架防后倾保护装置结构简单,体积较小,可应用于大吨位及超大吨位履带式起重机上,以有效缓冲并消除对起重机突然卸载货物时其臂架受到的反弹作用,吸收起重机臂架后倾碰撞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和碰撞冲击。

Description

起重机及其混合型臂架防后倾保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保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适合应用于大吨位及超大吨位起重机上用以缓冲来自臂架后倾时产生的振动和冲击的混合型防后倾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起重机在吊装货物过程中突然卸载的情况下极易发生后倾事故。因此,起重机总体设计时需考虑这一特殊的工况,为起重机的臂架设置一种防后倾安全保护装置。
现有的应用于起重机上的防后倾保护装置主要包括机械弹簧式防后倾保护装置、液压缸式防后倾保护装置以及油气式防后倾保护装置三大类,其中,机械弹簧式防后倾保护装置主要应用于小吨位或中小吨位起重机上,且使用过程中,由于其弹簧受压后吸收臂架的惯性势能,使得臂架具有较大的反弹作用,对臂架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所述液压缸式防后倾保护装置与油气式防后倾保护装置均主要运用于大吨位起重机上,可对起重机臂架产生较好的缓冲冲击效果。但是,该液压缸式防后倾保护装置构造复杂、且难以操作控制,使用时需要外接动力源,维修不方便,环境温度对其工作性能有较大影响。所述油气式防后倾保护装置构造复杂、成本较高、且其安装长度和行程较短,因气体压力的作用,当臂架正常作业时,对臂架产生负力矩作用,阻碍臂架向上变幅,容易对臂架结构产生一定的损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缓冲冲击效果较好的、适用于大吨位及超大吨位履带式起重机上的混合型防后倾保护装置。
有鉴于此,亦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臂架防后倾保护装置的起重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合型臂架防后倾保护装置,包括第一防后倾保护装置及与所述第一防后倾保护装置并联装设的第二防后倾保护装置,所述第一防后倾保护装置为机械弹簧式防后倾保护装置,所述第一防后倾保护装置包括一个受压后能发生弹性变形的弹性件,所述第二防后倾保护装置为缓冲吸能式防后倾保护装置,所述第二防后倾保护装置包括一个受压后能发生不可逆变形的吸能元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防后倾保护装置还包括支撑杆、导向套筒、及导向滑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导向套筒连接,所述导向滑杆可滑动地伸入所述导向套筒内,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导向滑杆的外周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防后倾保护装置还包括导向套筒及支撑杆,所述吸能元件装设于所述导向套筒内,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可滑动地伸入所述导向套筒内并与所述吸能元件抵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导向套筒外。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能元件为中空吸能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能元件的轴截面呈方形状、等腰梯形状或阶梯形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能元件的筒壁为单层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能元件的横截面为圆形、方形或多边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能元件的筒壁为双层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能元件的横截面为外方内六边形、外方内圆形、外方内圆蜂窝形、外圆内圆蜂窝形、外方内方蜂窝形或外方内部角加强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能元件的筒壁上开设有诱导槽或诱导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能元件的两端分别固设两块盖板,每块盖板上远离所述吸能元件的外表面凹设有一个缓冲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能元件的个数为至少两个,沿导向套筒的轴向方向上串联装设于所述导向套筒内,并相互抵接于一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至少两个吸能元件的体积依次改变,且靠近支撑杆的缓冲吸能装置的体积最小。
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混合型臂架防后倾保护装置的起重机,所述混合型臂架防后倾保护装置连接于起重机的转台与主臂架之间或连接于起重机的主臂架与副臂架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当所述混合型臂架防后倾保护装置的第二防后倾保护装置包括导向套筒及支撑杆时,所述第二防后倾保护装置还包括通过销轴装设在支撑杆上的滚轮,起重机的主臂架或副臂架上设有供滚轮滑动的滑道,所述滚轮装设于该支撑杆上远离导向套筒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混合型防后倾保护装置结构简单,由机械弹簧式第一防后倾保护装置与缓冲吸能式第二防后倾保护装置组合而成,取代了传统的体积笨重的液压式与油气式防后倾保护装置,应用于大吨位及超大吨位履带式起重机上,以有效缓冲并消除对起重机突然卸载货物时其臂架受到的反弹作用,吸收起重机臂架后倾碰撞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和碰撞冲击,降低了安全隐患。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混合型臂架防后倾保护装置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第一防后倾保护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第二防后倾保护装置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缓冲吸能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轴截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缓冲吸能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轴截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缓冲吸能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轴截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缓冲吸能装置的第四实施例的轴截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缓冲吸能装置的第五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9至图17为本实用新型中缓冲吸能装置的吸能筒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防后倾保护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混合型臂架防后倾保护装置100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混合型臂架防后倾保护装置100适合应用于大吨位及超大吨位起重机上,设置于起重机的转台与主臂架之间或起重机的主臂架与副臂架之间,用以防止起重机在吊装货物过程中突然卸载的情况下发生后倾事故。所述混合型防后倾保护装置100包括一个第一防后倾保护装置10及一个与该第一防后倾保护装置10并联装设的第二防后倾保护装置30。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防后倾保护装置10与第二防后倾保护装置30平行相邻设置。所述第一防后倾保护装置10的一端及第二防后倾保护装置30的一端均铰接于起重机的的转台或主臂架上,所述第一防后倾保护装置10的另一端及第二防后倾保护装置30的另一端均与起重机的主臂架或副臂架滑动连接,用以缓冲来自起重机的臂架后倾时产生的振动和冲击。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防后倾保护装置10为机械弹簧式防后倾装置,所述第二防后倾保护装置30为缓冲吸能式防后倾保护装置。
请一并参阅图2,所述第一防后倾保护装置10包括支撑杆13、导向套筒15、导向滑杆17以及弹性件19。所述支撑杆13包括一个压接端131及一个与该压接端131相对的连接端135,所述支撑杆13上邻近压接端131与连接端135上分别凸设有一抵持部133。所述导向套筒15呈中空筒状,套接于所述支撑杆13的压接端131上并抵持于该支撑杆13上邻近其压接端131的抵持部133上。所述导向套筒15包括一个中空柱体状的主体部151及一个设于主体部151一端的卡接凸缘153。所述卡接凸缘153呈大致中空环状,其沿垂直于该主体部151的轴向方向凸设于所述主体部151上远离支撑杆13的一端,且与所述主体部151同轴设置。所述卡接凸缘153的内径尺寸略小于所述主体部151的内径尺寸。所述导向滑杆17与所述导向套筒15的卡接凸缘153端可相对滑动地套接于一起。所述导向滑杆17包括一个杆体171、分别相对凸设于杆体171两端的抵接凸缘175与卡锁部177、以及设于抵接凸缘175上远离杆体171一端的铰接部173。所述卡锁部177的外形尺寸与所述导向套筒15的主体部151的内径尺寸相当且稍大于卡接凸缘153的内径尺寸,从而使得所述导向滑杆17的卡锁部177安装时可通过过盈配合穿过导向套筒15的卡接凸缘153进入到导向套筒15的主体部151内,从而将导向滑杆17与导向套筒15滑动连接于一起。所述弹性件19套设于该导向滑杆17的杆体171上并弹性夹抵于该导向套筒15的卡接凸缘153与导向滑杆17的抵接凸缘175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件19为一个螺旋弹簧。
请一并参阅图3,所述第二防后倾保护装置30包括导向套筒20、至少一个缓冲吸能装置40、支撑杆60、及滚轮80。
所述导向套筒20呈中空筒状,包括封闭端21以及与该封闭端21相对的开口端25。所述导向套筒20的封闭端21向外凸设形成一铰接接头23,用以将该导向套筒20通过销轴与起重机的转台或主臂架铰接。
所述至少一个缓冲吸能装置40装设于导向套筒20内,该缓冲吸能装置40的一端抵持于该导向套筒20内的封闭端21,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杆60抵接,用以缓冲起重机的臂架后倾过程中的碰撞冲击以及吸收起重机的臂架后倾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力。所述缓冲吸能装置4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吸能装置40的个数为两个,其沿导向套筒20的轴向方向串联装设于该导向套筒20内,并相互抵接于一起,用以增加缓冲距离。
请一并参阅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缓冲吸能装置40第一实施例的轴截面图。该缓冲吸能装置40由一吸能元件41及两块分别相对固设于该吸能元件41两端的盖板43形成。所述吸能元件41可为胀破式或压溃式吸能元件。其中,胀破式吸能元件主要通过两个方形或圆形套筒间的摩擦和外胀变形直至破裂所发生的不可逆变形来吸收碰撞能量,其结构简单,比吸能大,可用于中小吨位起重机的臂架防后倾装置。压溃式吸能元件则主要利用金属或非金属薄壁结构的压溃发生塑性等不可逆变形来吸收能量,其压溃变形稳定,压溃反力平稳,可用于较大吨位起重机的臂架防后倾装置。在本实施例中,该吸能元件41为轴截面呈方形状的中空吸能筒,在受压后能发生塑性等不可逆变形,且该吸能元件41的筒壁为双层结构。该两块盖板43焊接于吸能元件41的两端,用以有效传递载荷,每块盖板43的外表面中部凹设形成一个缓冲槽435。
所述支撑杆60的一端可滑动地伸入导向套筒20内并与缓冲吸能装置40抵接于一起,该支撑杆60的另一端位于导向套筒20外,该支撑杆60的端部上邻近该滚轮80位置处凸设有一个凸块65。另外,起重机的主臂架或副臂上设有滑道70,滑道70的顶端设置有顶块71,在本实施例中,该滑道70的横截面呈大致U形。
所述滚轮80通过销轴装设于该支撑杆60上远离导向套筒20的一端,滚轮80设置在滑道70内且可在所述滑道70内滚动,使支撑杆60通过滚轮80与起重机的主臂架或副臂架活动连接于一起。
所述混合型臂架防后倾保护装置100应用于大吨位及超大吨位起重机上时,其第一防后倾保护装置10的导向滑杆17的铰接部173铰接于起重机的转台或主臂架上,其支撑杆13的连接端135对应铰接或滑动连接于起重机的主臂架或副臂架上。所述第二防后倾保护装置30与所述第一防后倾保护装置30相邻平行安装于起重机上,所述第二防后倾保护装置30的导向套筒20一端的铰接接头23通过销轴与起重机的转台或主臂架铰接,其支撑杆60上远离导向套筒20的一端通过所述滚轮80与设于起重机的主臂架或副臂架上的滑道70可滑动地连接。
实际使用过程中,当所述起重机在突然卸载货物的情况下或起重机臂架越过正常工作范围发生突然后倾时,第二防后倾保护装置30首先受压变形吸能,防止起重机臂架的后倾,当其缓冲吸能装置40受压变形到一定程度时,该第一防后倾保护装置10进入工作状态,与第二防后倾保护装置30一起阻止起重机臂架的后倾,以有效缓冲来自起重机臂架后倾时产生的冲击,阻止臂架后倾倾翻。
第二防后倾保护装置30工作时,所述滚轮80沿U形滑道70滚动直至支撑杆60上的凸块65与臂架上设置的顶块71顶住。此时,所述支撑杆60在起重机臂架的后倾力推顶下沿导向套筒20内滑动并压抵该装设于导向套筒20内的缓冲吸能装置40,该缓冲吸能装置40的吸能元件41被支撑杆60压缩后发生塑性等不可逆变形,以吸收起重机臂架后倾碰撞过程中产生的能量、缓和碰撞冲击,从而阻止起重机臂架向后倾翻。当吸能元件41被挤压至不可压缩状态时,支撑杆60可以与导向套筒30的封闭端21抵触,以机械限位的形式阻止起重机臂架向后倾翻。第一防后倾保护装置10工作时,支撑杆13在起重机臂架的后倾力推顶下压缩弹性件19,使弹性件19压缩变形产生弹性力,以吸收起重机臂架后倾碰撞过程中产生的能量、缓和碰撞冲击,从而阻止起重机臂架向后倾翻。
所述缓冲吸能装置40的吸能元件41的碰撞吸能能力与材料、截面形状、壁厚等因素紧密相关,吸能元件41的材料的选取在保证缓冲吸能装置40的安装部位及支撑杆60能够承受最大冲击力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刚度较大的金属、非金属及复合材料等,以吸收尽可能多的能量。
请参阅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缓冲吸能装置402第二实施例的轴截面图。在本实施例中,缓冲吸能装置402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缓冲吸能装置40的结构相似,其不同在于,该缓冲吸能装置402的吸能元件412为轴截面呈方形状的中空单壁结构吸能筒。
请参阅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缓冲吸能装置403第三实施例的轴截面图。在本实施例中,该缓冲吸能装置403的吸能元件413为轴截面呈等腰梯形状,且筒壁呈中空双层结构的吸能筒。由于筒壁的轴截面为梯形,轴向刚度不断变化,初始撞击瞬间撞击力峰值较小,撞击力较平缓。
请参阅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缓冲吸能装置404第四实施例的轴截面图。在本实施例中,该缓冲吸能装置404的吸能元件414为轴截面呈阶梯状,且筒壁为中空双层结构的吸能筒。筒壁的轴截面呈阶梯状,缓冲力平稳,依靠扩径变形过程中塑性变形来吸收冲击的能量,吸能效率高。
依据上述,吸能元件的筒壁的轴截面可以设置为方形、梯形及阶梯形等,以使吸能元件的筒壁结构形式分为等刚度型和变刚度型,例如上述的吸能元件41、412的筒壁则为等刚度型,上述的吸能元件413、414的筒壁则为变刚度型。
为降低吸能结构的峰值力,还可在吸能筒上设置缺陷诱导,请参阅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缓冲吸能装置405第五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吸能元件415呈横截面为方形的中空筒状,其每个棱角上开设有诱导槽或诱导孔45,以降低该吸能元件415的吸能结构的峰值力。 
吸能筒的结构形式还可依据横截面分为单层筒壁结构和多层筒壁结构,请一并参阅图9至图17,为吸能元件(例如上述吸能元件41、412、413、414、415)的筒壁可采用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其中图9至图11为单层筒壁结构,具体地,可为图9所示的圆形单层筒壁结构、图10所示的方形单层筒壁结构、图11所示的多边形单层筒壁结构;图12至图17为多层筒壁结构,具体地,可为图12所示的外方内六边形双层筒壁结构、图13所示的外方内圆双层筒壁结构、图14所示的外方内圆双层蜂窝筒壁结构、图15所示的外圆内圆双层蜂窝筒壁结构、图16所示的外方内方双层蜂窝筒壁结构、图17所示的外方内部角加强型筒壁结构等。
所述混合型臂架防后倾保护装置100结构简单,由机械弹簧式第一防后倾保护装置10与缓冲吸能式第二防后倾保护装置30组合而成,取代了传统的体积笨重的液压式与油气式防后倾保护装置,应用于大吨位及超大吨位履带式起重机上,以有效缓冲并消除对起重机突然卸载货物时其臂架受到的反弹作用,吸收起重机臂架后倾碰撞过程中产生的能量和碰撞冲击,避免对起重机臂架造成损害以及消除安全隐患。所述混合型防后倾保护装置100可提供较大的吸能空间,减少碰撞加速度,增加变形吸能以及极大地减缓弹簧装置对臂架的反弹作用,具备良好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能。所述混合型防后倾保护装置100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其缓冲吸能式第二防后倾保护装置30吸收了起重机臂架后倾时对支撑杆产生的大部分的碰撞能量,并通过机械式第一防后倾保护装置10吸收起重机臂架后倾时产生的剩余碰撞能量,避免了起重机臂架的反弹。所述混合型防后倾保护装置100与传统液压式防后倾装置相比,具有构造简单、安全可靠、维修简单、无需外接动力源,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等优点。
请参阅图1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防后倾保护装置30’ 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第二防后倾保护装置30’包括导向套筒20’、装设于该导向套筒20’内的两个缓冲吸能装置40a、40b、支撑杆60’及凸设于该支撑杆末端的滚球80’。所述导向套筒’20包括封闭端21’以及与该封闭端21’相对的开口端25’。所述导向套筒20’的封闭端21’向外凸设形成一铰接接头23’,用以将该导向套筒20’通过销轴与起重机的转台或主臂铰接。该两个缓冲吸能装置40a、40b沿轴向方向串联装设于导向套筒20’内,并相互抵接于一起,优选地,该两个缓冲吸能装置40a、40b的轴截面均呈梯形状或者阶梯形状,为变刚度型设计。更为优选地,缓冲吸能装置40a与缓冲吸能装置40b的体积依次改变,且靠近支撑杆60’的缓冲吸能装置(本实施例中为缓冲吸能装置40b)的体积最小,导向套筒20’用于安装两个缓冲吸能装置40a、40b的部位设置成阶梯套筒形式,使两个缓冲吸能装置40a、40b能够适切地安装在导向套筒20’内。所述两个缓冲吸能装置40a、40b的一端抵持于该导向套筒20’内的封闭端21’,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杆60’抵接,用以缓冲起重机臂架后倾过程中的碰撞冲击以及吸收起重机臂架后倾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力。所述支撑杆60’的一端可滑动地伸入导向套筒20’内并与所述两个缓冲吸能装置40a、40b抵接于一起,该支撑杆60’的另一端位于导向套筒20’外,该支撑杆60’的端部上邻近该滚球80’位置处凸设有一个凸块65’。本实施例中,通过阶梯套筒设置,采用多级变刚度吸能筒布置,各吸能筒以此逐级压溃变形,刚度较小的吸能筒(缓冲吸能装置40b)由于初始压溃力较小,最先压溃变形吸收碰撞动能,有利于减小初始碰撞瞬间撞击力峰值,刚度较大的吸能筒(缓冲吸能装置40a)后续再逐步进入压溃状态,从而较好的消减臂架后倾振动。由于筒壁的轴截面为梯形,轴向刚度不断变化,初始撞击瞬间撞击力峰值较小,撞击力较平缓,且通过设置成多筒组合形式,可增大能量吸收率,变形后不会占用过大的空间,有利于降低吸能装置自重,且结构简单,易于制造。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混合型臂架防后倾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防后倾保护装置及与所述第一防后倾保护装置并联装设的第二防后倾保护装置,所述第一防后倾保护装置为机械弹簧式防后倾保护装置,所述第一防后倾保护装置包括一个受压后能发生弹性变形的弹性件,所述第二防后倾保护装置为缓冲吸能式防后倾保护装置,所述第二防后倾保护装置包括一个受压后能发生不可逆变形的吸能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型臂架防后倾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后倾保护装置还包括支撑杆、导向套筒、及导向滑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导向套筒连接,所述导向滑杆可滑动地伸入所述导向套筒内,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导向滑杆的外周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型臂架防后倾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后倾保护装置还包括导向套筒及支撑杆,所述吸能元件装设于所述导向套筒内,所述支撑杆的一端可滑动地伸入所述导向套筒内并与所述吸能元件抵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导向套筒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型臂架防后倾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元件为中空吸能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型臂架防后倾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元件的轴截面呈方形状、等腰梯形状或阶梯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型臂架防后倾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元件的筒壁为单层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合型臂架防后倾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元件的横截面为圆形、方形或多边形。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型臂架防后倾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元件的筒壁为双层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混合型臂架防后倾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元件的横截面为外方内六边形、外方内圆形、外方内圆蜂窝形、外圆内圆蜂窝形、外方内方蜂窝形或外方内部角加强型。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型臂架防后倾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元件的筒壁上开设有诱导槽或诱导孔。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型臂架防后倾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元件的两端分别固设两块盖板,每块盖板上远离所述吸能元件的外表面凹设有一个缓冲槽。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型臂架防后倾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元件的个数为至少两个,沿导向套筒的轴向方向上串联装设于所述导向套筒内,并相互抵接于一起。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混合型臂架防后倾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吸能元件的体积依次改变,且靠近支撑杆的缓冲吸能装置的体积最小。
14.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混合型臂架防后倾保护装置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型臂架防后倾保护装置连接于起重机的转台与主臂架之间或连接于起重机的主臂架与副臂架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混合型臂架防后倾保护装置的第二防后倾保护装置包括导向套筒及支撑杆时,所述第二防后倾保护装置还包括通过销轴装设在支撑杆上的滚轮,起重机的主臂架或副臂架上设有供滚轮滑动的滑道,所述滚轮装设于支撑杆上远离导向套筒的一端。
CN2011205006468U 2011-12-05 2011-12-05 起重机及其混合型臂架防后倾保护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23221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5006468U CN202322134U (zh) 2011-12-05 2011-12-05 起重机及其混合型臂架防后倾保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5006468U CN202322134U (zh) 2011-12-05 2011-12-05 起重机及其混合型臂架防后倾保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322134U true CN202322134U (zh) 2012-07-11

Family

ID=46434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500646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322134U (zh) 2011-12-05 2011-12-05 起重机及其混合型臂架防后倾保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32213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73416A (zh) * 2014-04-08 2015-10-14 广东工业大学 复合结构抗振缓冲臂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73416A (zh) * 2014-04-08 2015-10-14 广东工业大学 复合结构抗振缓冲臂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3511005A (ja) 衝撃エネルギーアブソーバー
CN207683474U (zh) 一种危化品运输车辆后下部防撞设备
CN207345725U (zh) 一种车型防撞梁
CN104060558A (zh) 一种改进的超塑性安全限高杆
CN105000029A (zh) 一种蜂窝芯内置的金属管-蜂窝芯复合式防爬器
CN202322134U (zh) 起重机及其混合型臂架防后倾保护装置
CN204136914U (zh) 碰撞缓冲装置
CN202322132U (zh) 起重机及其臂架防后倾保护装置
CN214653221U (zh) 一种塔机防碰撞保护机构
CN205113352U (zh) 一种缓冲吸能管
CN104632976A (zh) 一种弹塑性吸能缓冲组件
CN207466571U (zh) 缓冲防撞装置
CN101799055B (zh) 一种自动变阻力能耗式吸能器
CN212353892U (zh) 一种汽车碰撞缓冲装置
CN211849141U (zh) 一种市政工程用防撞护栏
CN211032479U (zh) 一种带有缓冲机构的赛车用保险杠
CN202322133U (zh) 起重机及其臂架防后倾保护装置
CN102424333A (zh) 起重机及其臂架防后倾保护装置
CN219452742U (zh) 一种带刚度的粘滞流体阻尼减震器
CN204845948U (zh) 一种蜂窝芯内置的金属管-蜂窝芯复合式防爬器
CN202641593U (zh) 能量耗散型防追尾车辆钻底装置
CN109338954A (zh) 一种钢板-聚氨酯组合式桥墩防撞装置
CN215052093U (zh) 公路桥梁滚动式防撞装置
CN206049579U (zh) 一种新型吸能盒
CN204821592U (zh) 一种蜂窝芯外置的金属管-蜂窝芯复合式防爬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1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