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320551U - 一种车身悬置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身悬置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51U
CN202320551U CN2011204569456U CN201120456945U CN202320551U CN 202320551 U CN202320551 U CN 202320551U CN 2011204569456 U CN2011204569456 U CN 2011204569456U CN 201120456945 U CN201120456945 U CN 201120456945U CN 202320551 U CN202320551 U CN 2023205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rical portion
upper cover
lower cover
spring
cove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45694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敏
苏新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45694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3205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3205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32055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车身悬置装置,包括螺柱,所述车身悬置装置还包括弹簧、上盖体,以及下盖体,所述弹簧、上盖体和下盖体均套设在所述螺柱上,并且所述弹簧夹设在所述上盖体和所述下盖体之间。本实用新型车身悬置装置成本不高,但减震效果好,并且寿命长。

Description

一种车身悬置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减震装置,且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卡车的车身悬置装置。
背景技术
卡车的驾驶室在与车架安装时,通常会在驾驶室与车架之间设置减震装置,即车身悬置装置,以在卡车行驶过程中减轻驾驶室的震动,提高驾乘舒适性。
目前,卡车的车身悬置通常有普通软垫,半浮,以及全浮三种形式。其中,半浮和全浮式车身悬置成本较高,动辄几百甚至上千元,而普通软垫式车身悬置成本低廉,一个普通软垫仅需几块钱,所以普通软垫一直是中、低档卡车首选的车身悬置方式。
请参照图1所示,现有的用于车身悬置的普通软垫9通常包括呈圆柱形的橡胶块91,以及分别设置在橡胶块91两端中央的螺柱93、95。两个螺柱93、95同轴设置,各螺柱93、95的一端固定在橡胶块91内,另一端从橡胶块91露出。例如在卡车车身的两点式悬置中,翻转式驾驶室前部通过翻转装置与车架连接,在翻转式驾驶室底部后侧设置两个普通软垫9,普通软垫9通过螺柱93、95分别与翻转式驾驶室和车架固定连接,利用橡胶块91的伸缩特性来达成减震和平衡作用。
但是,这种普通软垫式车身悬置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橡胶材料的伸缩性有限,所以造成普通软垫的减震效果并不是很好,而且由于橡胶材料容易老化,一旦老化,即失去伸缩性,造成普通软垫寿命较短。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不高,但减震效果好,并且寿命长的车身悬置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车身悬置装置,包括螺柱,所述车身悬置装置还包括弹簧、上盖体,以及下盖体,所述弹簧、上盖体和下盖体均套设在所述螺柱上,并且所述弹簧夹设在所述上盖体和所述下盖体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上盖体包括顶板以及与所述顶板相接的筒状部,所述下盖体包括底板以及与所述地底板相接的筒状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上盖体的筒状部与所述下盖体的筒状部相对设置,并且所述上盖体的筒状部部分地套置在所述下盖体的筒状部外侧,或者所述下盖体的筒状部部分地套置在所述上盖体的筒状部外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上盖体的筒状部与所述下盖体的筒状部之间形成间隙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前述的上盖体的筒状部部分地套置在所述下盖体的筒状部外侧的情况下,在所述下盖体的底板上表面筒状部的外侧设置有软性材料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前述的下盖体的筒状部部分地套置在所述上盖体的筒状部外侧的情况下,在所述上盖体的顶板下表面筒状部的外侧设置有软性材料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前述的上盖体的顶板和所述下盖体的底板上均开设有贯通的穿孔,所述螺柱穿设在所述上盖体的穿孔和所述下盖体的穿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弹簧是柱状螺旋弹簧,其一端抵顶所述上盖体的顶板,另一端抵顶所述下盖体的底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车身悬置装置还包括辅助弹簧,所述辅助弹簧套设在所述螺柱上,并且设置在所述上盖体和所述下盖体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前述的辅助弹簧的外径小于所述弹簧的内径,所述辅助弹簧的长度小于所述弹簧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弹簧的伸缩性明显优于橡胶块,本实用新型车身悬置装置与现有的车身悬置软垫相比,具有更好的减震效果,以及更长的寿命。虽然本实用新型车身悬置装置的制造成本要高于现有的车身悬置软垫,但是与半浮和全浮式车身悬置相比,成本仍然相当低廉。并且本实用新型车身悬置装置安装到卡车上的方法与现有的车身悬置软垫的安装方法完全相同,因此本实用新型车身悬置装置可以直接应用到原来使用现有的车身悬置软垫的卡车上,完全不需要对卡车的配合结构做任何改动。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用于车身悬置的普通软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车身悬置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本实用新型车身悬置装置的较佳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车身悬置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车身悬置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请参照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悬置装置1包括上盖体12、下盖体14、螺柱16,以及弹簧18。
上盖体12包括顶板122以及设置在顶板122下方,并与顶板122相接的筒状部128。顶板122是具有一定厚度的圆柱体,在其上开设贯通的穿孔124,穿孔124的直径大于螺柱16的直径,小于弹簧18的内径。在顶板122底部与筒状部128相接的一面开设有大致呈圆柱形的容置槽126。筒状部128是空心圆柱体,其一端与顶板122相接,另一端为开口端。在本实施例中,顶板122,设置在顶板122上的穿孔124和容置槽126,以及筒状部128的轴线均重合。上盖体12的顶板122和筒状部128可以是一体成型而成,也可以是由两个零件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在一起。
下盖体14包括底板142以及设置在底板142上方,并与底板142相接的筒状部148。底板142是具有一定厚度的圆柱体,在其上开设贯通的穿孔144,穿孔144的直径大于螺柱16的直径,小于弹簧18的内径。在底板142顶部与筒状部148相接的一面开设有大致呈圆柱形的容置槽146,该容置槽146的直径与顶板122的容置槽126直径相同。在底板142位于筒状部148外侧的上表面还设有一层软性材料层149。在本实施例中,软性材料层149可以是在底板142的该表面硫化而成的橡胶层,其厚度为5mm左右,也可以是粘结固定在该表面的橡胶层。筒状部148是空心圆柱体,其一端与底板142相接,另一端为开口端。在本实施例中,筒状部148的内径与容置槽146的直径相同。下盖体14筒状部148的外径略小于上盖体12筒状部128的内径。在本实施例中,底板142,设置在底板142上的穿孔144和容置槽146,以及筒状部148的轴线均重合。下盖体14的底板142和筒状部148可以是一体成型而成,也可以是由两个零件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在一起。
螺柱16为圆柱体,在其外周表面上设有螺纹162。螺柱16一端穿设在上盖体12的穿孔124中,中部穿设在弹簧18内,另一端穿设在下盖体14的穿孔144中。
弹簧18是柱状螺旋弹簧,套设在螺柱16上,夹设在上盖体12和下盖体14之间。弹簧18的一端容置在上盖体12的筒状部128内,并且卡置在上盖体12的容置槽126中,抵顶上盖体12的顶板122;另一端容置在下盖体14的筒状部148内,并且卡置在下盖体14的容置槽146中,抵顶下盖体14的底板142。
上盖体12的筒状部128与下盖体14的筒状部148相对设置,并且上盖体12的筒状部128部分地套置在下盖体14的筒状部148外侧。由于下盖体14筒状部148的外径略小于上盖体12筒状部128的内径,下盖体14筒状部148与上盖体12筒状部128之间形成间隙配合,该配合间隙优选在0.2mm~1mm之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悬置装置1的安装方法如下:首先,将弹簧18的一端置入下盖体14的筒状部148内,并卡置在容置槽146内。然后,将上盖体12扣在下盖体14上,使上盖体12的筒状部128套置在下盖体14的筒状部148外侧,并且弹簧18不与下盖体14容置槽146卡置的一端卡置在上盖体12的容置槽126内。最后,将螺柱16的一端依次插入上盖体12的穿孔124、弹簧18,以及下盖体14的穿孔14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悬置装置1即安装完成。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悬置装置1的安装步骤不限于此,还可以其它安装顺序进行安装。
在需要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悬置装置1装入卡车驾驶室与车架(图未示)之间时,以具有翻转式驾驶室的卡车的两点悬置为例,首先将两个车身悬置装置1的螺柱16的下端分别插入车架顶部的两个安装孔,再将翻转式驾驶室放下,同时两个车身悬置装置1的螺柱16的上端分别插入驾驶室底部的两个相应的安装孔。最后将螺母分别旋置在两个车身悬置装置1的螺柱16从驾驶室安装孔的上方露出的上端,以及从车架安装孔的下方露出的下端,该车身悬置装置1即安装在卡车上。
在车身悬置装置1安装在卡车上时,由于驾驶室的重力作用,上盖体12承受压力,因此弹簧18即已呈压缩状态,下盖体14的下表面与车架紧靠在一起,上盖体12的上表面与驾驶室紧靠在一起,上盖体12的筒状部128末端与下盖体14底板142上表面间还有一定的距离。这样,在卡车行驶过程中,产生颠簸时,驾驶室挤压上盖体12,从而使弹簧18进一步压缩,上盖体12和下盖体14相向移动,而弹簧18产生的弹力抵抗该压缩,从而起到缓冲作用。在卡车行驶过程中,产生剧烈颠簸时,可能发生上盖体12筒状部128的底端冲击到下盖体14底板142上表面的情况,这时设置在底板142上表面的软性材料层149即可同时起到缓冲作用,减轻驾驶室的振动。
由于弹簧的伸缩性明显优于橡胶块,本实用新型车身悬置装置1与现有的车身悬置软垫相比,具有更好的减震效果,以及更长的寿命。虽然本实用新型车身悬置装置1的制造成本要高于现有的车身悬置软垫,但是与半浮和全浮式车身悬置相比,成本仍然相当低廉。并且本实用新型车身悬置装置1安装到卡车上的方法与现有的车身悬置软垫的安装方法完全相同,因此本实用新型车身悬置装置1可以直接应用到原来使用现有的车身悬置软垫的卡车上,完全不需要对卡车的配合结构做任何改动。
请参照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车身悬置装置的第二实施例中,其它元件均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车身悬置装置1’还包括辅助弹簧19。辅助弹簧19的内径大于螺柱16’的直径,但其外径小于弹簧18’的内径。辅助弹簧19的长度小于弹簧18’的长度,并且也小于在车身悬置装置1’安装到卡车驾驶室和车架之间后,弹簧18’即被压缩时,弹簧18’的长度。辅助弹簧19同样套设在螺柱16’上,并且位于螺柱16’和弹簧18’之间,同时位于上盖体12’和下盖体14’之间。
可以理解,该车身悬置装置1’的安装方法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只是需要将辅助弹簧19置于弹簧18’内,再将辅助弹簧19和弹簧18’一同置入下盖体14’的筒状部148’内,然后将上盖体12’扣在下盖体14’上,使上盖体12’的筒状部128’套置在下盖体14’的筒状部148’外侧。最后,将螺柱16’的一端依次插入上盖体12’的穿孔124’、弹簧18’、辅助弹簧19,以及下盖体14’的穿孔14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悬置装置1’即安装完成。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悬置装置1’的安装步骤也不限于此,还可以其它安装顺序进行安装。
在车身悬置装置1’安装在卡车上时,由于驾驶室的重力作用,上盖体12’承受压力,因此弹簧18’即已呈压缩状态,但由于辅助弹簧19的长度较短,上盖体12’尚未开始挤压辅助弹簧19,仅弹簧18’起缓冲作用。当驾驶员进入卡车驾驶室驾驶卡车时,驾驶室总重力增大,上盖体12’向下盖体14’移动一定距离,但上盖体12’仍未开始挤压辅助弹簧19,仅由弹簧18’起缓冲作用。这样,整个车身悬置装置1’刚度较小,从而使驾驶员感觉比较舒适。当除了驾驶员,还有一到两名乘客进入卡车驾驶室时,驾驶室总重力进一步增大,上盖体12’向下盖体14’进一步移动一定距离,上盖体12’开始挤压辅助弹簧19,从而辅助弹簧19和弹簧18’均起到缓冲作用。这样,整个车身悬置装置1’刚度较大,从而起到更好的缓冲作用。在卡车行驶过程中,产生剧烈颠簸时,可能发生上盖体12’筒状部128’的底端冲击到下盖体14’底板142’上表面的情况,这时设置在底板142’上表面的软性材料层149’即可同时起到缓冲作用,整个车身悬置装置1’刚度达到最大,并利用软性材料层149’的阻尼衰减振动峰值,以减轻驾驶室的振动。
这样,在本发明车身悬置装置的第二实施例中,由于设置了辅助弹簧19,使车身悬置装置1’除了具有第一实施例中的优点,还具有可变的刚度,从而可适应卡车驾驶室不同的承载状况,提供不同刚度的缓冲,进一步提高驾乘舒适性。
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车身悬置装置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是上盖体12筒状部128的内径略小于下盖体14筒状部148的外径,从而下盖体14的筒状部148部分地套置在上盖体12的筒状部128外侧,但下盖体14筒状部148与上盖体12筒状部128之间仍然形成间隙配合。在这种情况下,软性材料层149不设置在下盖体14底板142上表面筒状部148的外侧,而设置在上盖体12顶板122下表面筒状部128的外侧。螺柱16外周表面的螺纹也可以不是设置在其整个外周表面,而是设置在其两端的外周表面,其中部的外周表面是光滑表面。上盖体12和下盖体14也可以不是均可相对螺柱16移动,而是其中一个,例如下盖体14相对螺柱16固定,例如通过螺纹,而另一个,例如上盖体12可相对螺柱16移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身悬置装置,包括螺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悬置装置还包括弹簧、上盖体,以及下盖体,所述弹簧、上盖体和下盖体均套设在所述螺柱上,并且所述弹簧夹设在所述上盖体和所述下盖体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悬置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上盖体包括顶板以及与所述顶板相接的筒状部,所述下盖体包括底板以及与所述地底板相接的筒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悬置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上盖体的筒状部与所述下盖体的筒状部相对设置,并且所述上盖体的筒状部部分地套置在所述下盖体的筒状部外侧,或者所述下盖体的筒状部部分地套置在所述上盖体的筒状部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悬置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上盖体的筒状部与所述下盖体的筒状部之间形成间隙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悬置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上盖体的筒状部部分地套置在所述下盖体的筒状部外侧的情况下,在所述下盖体的底板上表面筒状部的外侧设置有软性材料层。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悬置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下盖体的筒状部部分地套置在所述上盖体的筒状部外侧的情况下,在所述上盖体的顶板下表面筒状部的外侧设置有软性材料层。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悬置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上盖体的顶板和所述下盖体的底板上均开设有贯通的穿孔,所述螺柱穿设在所述上盖体的穿孔和所述下盖体的穿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悬置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弹簧是柱状螺旋弹簧,其一端抵顶所述上盖体的顶板,另一端抵顶所述下盖体的底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悬置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车身悬置装置还包括辅助弹簧,所述辅助弹簧套设在所述螺柱上,并且设置在所述上盖体和所述下盖体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身悬置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辅助弹簧的外径小于所述弹簧的内径,所述辅助弹簧的长度小于所述弹簧的长度。
CN2011204569456U 2011-11-17 2011-11-17 一种车身悬置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3205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4569456U CN202320551U (zh) 2011-11-17 2011-11-17 一种车身悬置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4569456U CN202320551U (zh) 2011-11-17 2011-11-17 一种车身悬置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320551U true CN202320551U (zh) 2012-07-11

Family

ID=464325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456945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320551U (zh) 2011-11-17 2011-11-17 一种车身悬置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32055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48486A (zh) * 2015-02-10 2015-05-27 河南省力神机械有限公司 碟簧式拖拉机减振装置
CN113815736A (zh) * 2021-11-01 2021-12-21 东风(武汉)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驾驶室的后悬支架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48486A (zh) * 2015-02-10 2015-05-27 河南省力神机械有限公司 碟簧式拖拉机减振装置
CN113815736A (zh) * 2021-11-01 2021-12-21 东风(武汉)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驾驶室的后悬支架
CN113815736B (zh) * 2021-11-01 2023-09-26 东实(武汉)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驾驶室的后悬支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41923B2 (ja) ストラットマウント
CN101550980A (zh) 底盘空气弹簧
JP6002607B2 (ja) 防振装置
CN202320551U (zh) 一种车身悬置装置
CN103568809B (zh) 一种托架限位式发动机悬置总成
CN111660793A (zh) 一种多级减振悬置结构
WO2014122842A1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マウント
CN203796851U (zh) 一种发动机双减震装置及装有双减震装置的发动机装置
CN203854450U (zh) 一种通用型独立悬架减振器安装装置
CN201106654Y (zh) 顶置解耦膜液压悬置装置
CN113513539A (zh) 一种具有减震降噪的轴承座
WO2006044943A3 (en) Spare tire mass damper
CN201080983Y (zh) 橡胶减振垫
CN209738791U (zh) 一种电动动力总成悬置及支架的组合结构
JP2000304080A (ja) トルク減衰防振装置
CN107627802B (zh) 用于车辆的悬架系统缓冲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6394415U (zh) 一种悬置胶垫总成及使用该悬置胶垫总成的汽车
CN201309402Y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后悬置软垫
JP3696580B2 (ja) 防振装置
CN207683458U (zh) 一种新型减震型汽车喇叭安装支架
CN206968469U (zh) 一种弹簧软垫压装装置及汽车
CN218463465U (zh) 发动机底部缓冲减震支架
CN218883404U (zh) 一种发动机机脚
CN201786989U (zh) 汽车转向系统动力吸振器
CN214776380U (zh) 一种滑板车的独立悬挂减震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1

Termination date: 2017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