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225985U - 一种阻尼可调的车用前减震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阻尼可调的车用前减震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225985U CN202225985U CN2011202926196U CN201120292619U CN202225985U CN 202225985 U CN202225985 U CN 202225985U CN 2011202926196 U CN2011202926196 U CN 2011202926196U CN 201120292619 U CN201120292619 U CN 201120292619U CN 202225985 U CN202225985 U CN 20222598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le
- shock absorber
- spring
- piston rod
- damp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阻尼可调的车用前减震器,其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还包括底筒、调节针以及用于改变调节针轴向位移的阻尼调节机构,该底筒具有可供前叉管滑动设置的容室,该活塞杆通过该容室并固定在底筒上;该活塞杆上形成有沿其径向方向贯通活塞杆的导液孔,该导液孔位于第二腔室内;该活塞杆上还形成有沿其轴向方向贯通活塞杆的贯通孔,该贯通孔与导液孔相连通;该调节针容设在贯通孔内,并两端分别形成第一尖端和第二尖端;该阻尼调节机构设置在底筒上,并供与第一尖端作用而使调节针的第二尖端改变导液孔的导通面积。本实用新型能根据当前路面状况、车速以及人体重量变化而做相应地调整,从而能有效吸收当前的振动能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前减震器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其阻尼力可以根据当前路况进行调节的车用前减震器。
背景技术
车用前减震器是设置在车辆前端,并用于对车辆行驶过程中遇到的振动进行缓解或者消除的装置,其为车辆舒适性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目前,车用前减震器一般包括前叉管、减震弹簧、活塞、活塞杆以及阀片,该前叉管内形成有容腔,该活塞可滑动容设在容腔内并将容腔划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该活塞上还形成至少两个流通孔,该流通孔使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相互导通,并使液体能由于振动而在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流动;该活塞杆固定在活塞上并伸出于前叉管外而可接收振动源,该减震弹簧容设在第一腔室内并一端抵靠在活塞上,一端抵靠在前叉管内壁上,该阀片则对应设置在流通孔处;如此上述车用前减震器在受到振动源的振动时,该振动能量一部分能由减震弹簧吸收,另一部分则转化为液压能。
但是,由于减震弹簧与液压所能吸收的能量是固定不变的,即该车用前减震器无法根据当前路面状况、车速以及人体重量变化而做相应地调整,由此则不能有效充分地吸收有害的振动,进而给人们带来使用上的不便。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现有车用前减震器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尼可调的车用前减震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用前减震器所能吸收的减震能量无法调节而无法有效吸收有害振动的问题。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阻尼可调的车用前减震器,包括前叉管、减震弹簧、活塞、活塞杆以及阀片,该前叉管内形成有容腔,该活塞可滑动容设在容腔内并将容腔划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该活塞上还形成至少两个流通孔,该流通孔使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相互导通,该活塞杆固定在活塞上并伸出于前叉管外,该减震弹簧容设在第一腔室内并一端抵靠在活塞上,该阀片则对应设置在流通孔处;其中,该车用前减震器还包括底筒、调节针以及用于改变调节针轴向位移的阻尼调节机构,该底筒具有可供前叉管滑动设置的容室,该活塞杆通过该容室并固定在底筒上;该活塞杆上形成有沿其径向方向贯通活塞杆的导液孔,该导液孔位于第二腔室内;该活塞杆上还形成有沿其轴向方向贯通活塞杆的贯通孔,该贯通孔与导液孔相连通;该调节针容设在贯通孔内,并两端分别形成第一尖端和第二尖端;该阻尼调节机构设置在底筒上,并供与第一尖端作用而使调节针的第二尖端改变导液孔的导通面积。
进一步,该活塞上还固定设置有堵头螺丝,该堵头螺丝的杆体穿设于活塞杆的贯通孔并与活塞杆固定相连,该堵头螺丝的杆体上设置有沿杆体轴向延伸的沉孔,该沉孔正对于调节针的第二尖端并可供第二尖端穿入而改变导液孔的导通面积。
进一步,该贯通孔呈阶梯状,即具有宽孔和窄孔,该调节针在临近第二尖端处形成有宽部,该第二尖端的宽部恰容设于贯通孔的宽孔内,该第二尖端的宽部与堵头螺丝杆体之间还设置有锥形弹簧。
进一步,该阻尼调节机构具有调节阀座、调节阀芯、调节旋转头、调节钮以及螺钉;该调节阀座具有供调节阀芯和调节旋转头容设于其中的内孔,该内孔下方设置有内螺纹,该调节阀芯下端具有供与调节针相抵触的倒锥形体,上端沉设有开口槽,周缘设置有与调节阀座内螺纹螺接的外螺纹;该调节旋转头下端设置有穿置于开口槽的扁平体,上端则与穿过调节钮的螺钉固定相连,该调节钮套设在调节阀座外并供人们旋拧。
进一步,该调节阀座上还形成有小孔,该小孔内都装设有小弹簧和弹簧芯子,该调节钮上具有多个可供弹簧芯子弹入的定位孔。
进一步,该车用前减震器还包括预载调节机构,该预载调节机构具有:
弹簧座,滑动设置在前叉管内,并与前叉管之间套设有密封圈,该弹簧座一端与减震弹簧相抵靠;
六角堵头,固定在前叉管的端部,并形成有内螺纹;
调节螺丝,具有与六角堵头的内螺纹螺接的外螺纹,该调节螺丝的头部抵顶于弹簧座。
进一步,该预载调节机构还具有钢丝挡圈,该前叉管内还设置有可供钢丝挡圈容设的环形沟槽,该钢丝挡圈位于弹簧座和六角堵头之间。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阻尼可调的车用前减震器,其通过设置阻尼调节机构以及调节针,该阻尼调节机构可用于改变调节针的轴向位移,如此即能让调节针的第二尖端改变活塞杆上导液孔的导通面积,从而改变液体导通时的阻力,进而起到调节车用前减震器阻力的作用。故本实用新型能根据当前路面状况、车速以及人体重量变化而做相应地调整,从而能有效吸收当前的振动能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阻尼可调的车用前减震器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阻尼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预载调节机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中:
车用前减震器 100
前叉管 1 容腔 11
第一腔室 111 第二腔室 112
减震弹簧 12 环形沟槽 13
活塞 2 流通孔 21
阀片 22 堵头螺丝 23
沉孔 231 活塞杆 3
导液孔 31 贯通孔 32
宽孔 321 窄孔 322
底筒 4 容室 41
调节针 5 第一尖端 51
第二尖端 52 宽部 53
锥形弹簧 54 阻尼调节机构 6
调节阀座 61 内孔 611
小孔 613 小弹簧 614
弹簧芯子 615 调节阀芯 62
倒锥形体 621 开口槽 622
调节旋转头 63 扁平体 631
调节钮 64 定位孔 641
螺钉 65 橡胶O形圈 66
预载调节机构 7
弹簧座 71 六角堵头 72
调节螺丝 73 密封圈 74
钢丝挡圈 7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至图3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阻尼可调的车用前减震器100,包括前叉管1、减震弹簧12、活塞2、活塞杆3以及阀片22,该前叉管1内形成有容腔11,该活塞2可滑动容设在容腔11内并将容腔11划分为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该活塞2上还形成至少两个流通孔21,该流通孔21使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相互导通,该活塞杆3固定在活塞2上并伸出于前叉管1外,该减震弹簧12容设在第一腔室111内并一端抵靠在活塞2上,该阀片22则对应设置在流通孔21处;上述特征与现有设计中无法实现阻尼可调的车用前减震器一样,故不多余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之处在于,该车用前减震器100还包括底筒4、调节针5以及阻尼调节机构6,该底筒4具有容室41,该容室41可供前叉管1滑动设置于其中,该活塞杆3则穿过该容室41并固定在底筒4上;该活塞杆3上形成有导液孔31和贯通孔32,该导液孔31沿活塞杆3的径向方向贯通活塞杆3并位于第二腔室112内,该贯通孔32沿活塞杆3的轴向方向贯通活塞杆3并与该导液孔31相连通,该调节针5容设在贯通孔32内,并两端分别形成第一尖端51和第二尖端52;该阻尼调节机构6用于改变调节针5轴向位移,其具体设置在底筒4上,并可与第一尖端51相作用而使调节针5的第二尖端52改变导液孔31的导通面积。具体的,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该活塞2上还固定设置有堵头螺丝23,该堵头螺丝23的杆体穿设于活塞杆3的贯通孔32并与活塞杆3固定相连,该堵头螺丝23的杆体上设置有沿杆体轴向延伸的沉孔231,该沉孔231正对于调节针5的第二尖端52并可供第二尖端52穿入,当该第二尖端52未穿入该沉孔231时,该导液孔31的导通面积最大,而随着第二尖端52逐渐穿入该沉孔231时,该导通面积则逐渐变小,此时液体阻力则越来越大。当然,因为该第二尖端52的移动而减少导液孔31导通面积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设置堵头螺丝23的方式,只要能气道减少导液孔31导通面积即可,具体则不一一描述。
这样,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阻尼调节机构6以及调节针5,该阻尼调节机构6可用于改变调节针5的轴向位移,如此即能让调节针5的第二尖端52改变活塞杆3上导液孔31的导通面积,从而改变液体导通时的阻力,进而起到调节车用前减震器100阻力的作用。故本实用新型能根据当前路面状况、车速以及人体重量变化而做相应地调整,从而能有效吸收当前的振动能量。
优选地,为了让该调节针5在阻尼调节机构6不对其有作用时能自动复位并不会被过分弹开,该贯通孔32呈阶梯状,即具有宽孔321和窄孔322,该调节针5在临近第二尖端52处形成有宽部53,该第二尖端52的宽部53恰容设于贯通孔32的宽孔321内,该第二尖端52的宽部53与堵头螺丝23杆体之间还设置有锥形弹簧54,由此当阻尼调节机构6放松对调节针5的作用时,该调节针5会在锥形弹簧54的作用下而复位。
作为该阻尼调节机构6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该阻尼调节机构6具有调节阀座61、调节阀芯62、调节旋转头63、调节钮64以及螺钉65;该调节阀座61具有供调节阀芯62和调节旋转头63容设于其中的内孔611,该内孔611下方设置有内螺纹,该调节阀芯62下端具有供与调节针5相抵触的倒锥形体621,上端沉设有开口槽622,周缘设置有与调节阀座61内螺纹螺接的外螺纹;该调节旋转头63下端设置有穿置于开口槽622的扁平体631,上端则与穿过调节钮64的螺钉65固定相连,该调节钮64套设在调节阀座61外并供人们旋拧。由此,通过旋拧该调节钮64,该调节钮64则会带动调节旋转头63转动,由于调节旋转头63与调节阀芯62之间开口槽622与扁平体631之间的配合,使得该调节阀芯62亦会呈现转动,并会绕调节阀座61的内螺纹而上下移动,如此通过该倒锥形体621即能驱使调节针5在轴向上发生位移。
另外,为了提供人们旋拧调节钮64时的判断力,即让人们能够知道旋拧了多少以及旋拧是否已经到位,该调节阀座61上还形成有小孔613,该小孔613内都装设有小弹簧614和弹簧芯子615,该调节钮64上具有多个可供弹簧芯子615弹入的定位孔641。当弹簧芯子615与调节钮64上的定位孔641相互卡配而发生“咔”的一声时,即能提醒人们旋拧以及到位,并可以根据当前已经听到多少个“咔”声而判断当前旋拧量的多少;同时为了保证整个阻尼调节机构6的结构紧凑性,该调节旋转头63与调节阀座61之间以及该调节阀座61与调节钮64之间都设置有橡胶O形圈66。
更优选地,为了让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车用前减震器100还能实现预载可调,其还包括预载调节机构7,该预载调节机构7具有弹簧座71、六角堵头72以及调节螺丝73,其中:
该弹簧座71,滑动设置在前叉管1内,并与前叉管1之间套设有密封圈74,从而防止液体从弹簧座71与前叉管1之间的间隙中泄露出,该弹簧座71一端与减震弹簧12相抵靠;
该六角堵头72,固定在前叉管1的端部,并形成有内螺纹;
该调节螺丝73,具有与六角堵头72的内螺纹螺接的外螺纹,该调节螺丝73的头部抵顶于弹簧座71。
由此,人们通过旋拧调节螺丝73,该调节螺丝73即可推动弹簧座71而改变弹簧座71的初始位置,如此即能实现改变减震弹簧12的预载力,当然当往反方向旋拧调节螺丝73时,该减震弹簧12会因为其弹力而推动弹簧座71并让弹簧座71始终抵靠在调节螺丝73上。
进一步地,为了起到限位弹簧座71的功效,该预载调节机构7还具有钢丝挡圈75,该前叉管1内还设置有可供钢丝挡圈75容设的环形沟槽13,该钢丝挡圈75位于弹簧座71和六角堵头72之间,通过该钢丝挡圈75能起到对弹簧座71的限位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中还存在一些用于密封诸如前叉管1、底筒4等部件端部的部件,由于上述密封部件其均属于本领域常用密封手段,并其结构根据附图即可很好的体现,故在本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进行详细阐述。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Claims (7)
1.一种阻尼可调的车用前减震器,包括前叉管、减震弹簧、活塞、活塞杆以及阀片,该前叉管内形成有容腔,该活塞可滑动容设在容腔内并将容腔划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该活塞上还形成至少两个流通孔,该流通孔使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相互导通,该活塞杆固定在活塞上并伸出于前叉管外,该减震弹簧容设在第一腔室内并一端抵靠在活塞上,该阀片则对应设置在流通孔处;其特征在于,该车用前减震器还包括底筒、调节针以及用于改变调节针轴向位移的阻尼调节机构,该底筒具有可供前叉管滑动设置的容室,该活塞杆通过该容室并固定在底筒上;该活塞杆上形成有沿其径向方向贯通活塞杆的导液孔,该导液孔位于第二腔室内;该活塞杆上还形成有沿其轴向方向贯通活塞杆的贯通孔,该贯通孔与导液孔相连通;该调节针容设在贯通孔内,并两端分别形成第一尖端和第二尖端;该阻尼调节机构设置在底筒上,并供与第一尖端作用而使调节针的第二尖端改变导液孔的导通面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尼可调的车用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该活塞上还固定设置有堵头螺丝,该堵头螺丝的杆体穿设于活塞杆的贯通孔并与活塞杆固定相连,该堵头螺丝的杆体上设置有沿杆体轴向延伸的沉孔,该沉孔正对于调节针的第二尖端并可供第二尖端穿入而改变导液孔的导通面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阻尼可调的车用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该贯通孔呈阶梯状,即具有宽孔和窄孔,该调节针在临近第二尖端处形成有宽部,该第二尖端的宽部恰容设于贯通孔的宽孔内,该第二尖端的宽部与堵头螺丝的杆体之间还设置有锥形弹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尼可调的车用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该阻尼调节机构具有调节阀座、调节阀芯、调节旋转头、调节钮以及螺钉;该调节阀座具有供调节阀芯和调节旋转头容设于其中的内孔,该内孔下方设置有内螺纹,该调节阀芯下端具有供与调节针相抵触的倒锥形体,上端沉设有开口槽,周缘设置有与调节阀座内螺纹螺接的外螺纹;该调节旋转头下端设置有穿置于开口槽的扁平体,上端则与穿过调节钮的螺钉固定相连,该调节钮套设在调节阀座外并供人们旋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阻尼可调的车用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该调节阀座上还形成有小孔,该小孔内都装设有小弹簧和弹簧芯子,该调节钮上具有多个可供弹簧芯子弹入的定位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尼可调的车用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该车用前减震器还包括预载调节机构,该预载调节机构具有:
弹簧座,滑动设置在前叉管内,并与前叉管之间套设有密封圈,该弹簧座一端与减震弹簧相抵靠;
六角堵头,固定在前叉管的端部,并形成有内螺纹;
调节螺丝,具有与六角堵头的内螺纹螺接的外螺纹,该调节螺丝的头部抵顶于弹簧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阻尼可调的车用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该预载调节机构还具有钢丝挡圈,该前叉管内还设置有可供钢丝挡圈容设的环形沟槽,该钢丝挡圈位于弹簧座和六角堵头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2926196U CN202225985U (zh) | 2011-08-12 | 2011-08-12 | 一种阻尼可调的车用前减震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2926196U CN202225985U (zh) | 2011-08-12 | 2011-08-12 | 一种阻尼可调的车用前减震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225985U true CN202225985U (zh) | 2012-05-23 |
Family
ID=460765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20292619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225985U (zh) | 2011-08-12 | 2011-08-12 | 一种阻尼可调的车用前减震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225985U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05815A (zh) * | 2014-11-24 | 2015-03-11 | 重庆市亮影工贸有限公司 | 一种摩托车前减震器 |
CN108412938A (zh) * | 2018-01-31 | 2018-08-17 | 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可调式液压阻尼装置 |
CN108644287A (zh) * | 2018-08-03 | 2018-10-12 | 喻建中 | 一种具有高性能的直筒式前减震器 |
CN112032237A (zh) * | 2020-09-24 | 2020-12-04 | 福建金汉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铝合金正装四筒前减震器 |
CN112081857A (zh) * | 2020-09-07 | 2020-12-15 | 浙江华夏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液力减震器 |
-
2011
- 2011-08-12 CN CN2011202926196U patent/CN20222598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05815A (zh) * | 2014-11-24 | 2015-03-11 | 重庆市亮影工贸有限公司 | 一种摩托车前减震器 |
CN108412938A (zh) * | 2018-01-31 | 2018-08-17 | 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可调式液压阻尼装置 |
CN108644287A (zh) * | 2018-08-03 | 2018-10-12 | 喻建中 | 一种具有高性能的直筒式前减震器 |
CN112081857A (zh) * | 2020-09-07 | 2020-12-15 | 浙江华夏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液力减震器 |
CN112032237A (zh) * | 2020-09-24 | 2020-12-04 | 福建金汉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铝合金正装四筒前减震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225985U (zh) | 一种阻尼可调的车用前减震器 | |
BR112012004114B1 (pt) | absorvedor de choque hidráulico | |
GB2120355A (en) | Variable-damping-force shock absorber | |
CN104315072B (zh) | 一种用于高速列车上的可调刚度阻尼的新型阻尼器 | |
CN106122348A (zh) | 适于液压阻尼器的阻尼调节装置 | |
CN202326887U (zh) | 一种调节减振器阻尼的阀组件 | |
CN202100650U (zh) | 多级阻尼手动可调减振器 | |
CN202326895U (zh) | 一种车用减震器的阻尼调节机构 | |
CN106090110A (zh) | 电流变阻尼器 | |
CN201373058Y (zh) | 减振器底阀总成 | |
CN211449493U (zh) | 一种阻尼可调式减震器 | |
CN203836066U (zh) | 一种旋转式可调节减震器 | |
CN203362985U (zh) | 一种阀芯可换式阻尼力可调减振器 | |
CN203230781U (zh) | 汽车用减震器 | |
CN207454640U (zh) | 一种具有阻尼调节功能的摩托车后减震器 | |
CN204358012U (zh) | 后减震器复原阻力调节机构 | |
CN203477158U (zh) | 复原阻尼力可调式液压阻尼器 | |
CN100392282C (zh) | 一种阻尼力可调的减振器 | |
CN106151355B (zh) | 适于电流变阻尼器的阻尼调节装置 | |
CN201401474Y (zh) | 改进结构的减振器 | |
CN201416610Y (zh) | 可调减振器的电动阻尼调节机构 | |
CN209245131U (zh) | 单筒可调式减震器 | |
US11085502B2 (en) | Bleed needle for a hydraulic system | |
CN207673774U (zh) | 发泡阻尼可调减震器 | |
CN206569202U (zh) | 一种可调阻尼防甩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23 Termination date: 201708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