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217824U - 卡缘连接器及其下料式端子与绝缘基座 - Google Patents

卡缘连接器及其下料式端子与绝缘基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217824U
CN202217824U CN2011203205611U CN201120320561U CN202217824U CN 202217824 U CN202217824 U CN 202217824U CN 2011203205611 U CN2011203205611 U CN 2011203205611U CN 201120320561 U CN201120320561 U CN 201120320561U CN 202217824 U CN202217824 U CN 2022178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bayonet connector
fore
groove
insulating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32056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冠吾
郭家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llwether Electron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ellwether Electron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llwether Electronic Corp filed Critical Bellwether Electronic Corp
Priority to CN20112032056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2178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2178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21782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卡缘连接器及其下料式端子与绝缘基座,其中的下料式端子具有一呈片状的端子本体,且其端子本体上包括一接触部、以及一固定部,接触部位于一第一纵向平面,而固定部则位于一第二纵向平面,且所述第一纵向平面与所述第二纵向平面之间具有间距。以借由如此的错位设计而供端子能插入绝缘基座内,进而构成一所述卡缘连接器。本实用新型主要是以下料式端子为其主体,以运用其为薄片的结构而达到大幅缩小各端子间的间距效果。

Description

卡缘连接器及其下料式端子与绝缘基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卡缘连接器,尤指一种应用于内存模块、显卡模块、固态硬盘模块或无线网卡模块上的卡缘连接器及其下料式端子与绝缘基座。
背景技术
以往应用于如桌上型或可携式笔记型计算机等内存模块(MemoryModules)、网络通讯卡模块、多媒体影音模块与卫星定位模块(GPS Modules)、中央处理器、编译译码器等卡缘连接器,通常因为微型化而无法将其端子与端子间的间距更进一步地缩小、或是在实施上容易产生信号干扰等问题,因而难以应用于具有高频需求的场合上,尤其在端子与绝缘本体的组装上更容易产生制造上的困难等问题。
如图1所示,其为公知一种用于卡缘连接器的端子示意图。该端子1a是以弯折方式成型为弹片结构,主要具有一顺着该端子1a本身而弯折成型的固定部10a,且该固定部10a与该端子1a其余部位均在同一纵向的位置上,以借由该固定部10a而使该端子1a可插入连接器绝缘本体(图略)内,并于该固定部10a的二侧缘上分别设有两个以上突出的卡点11a,以于各该端子1a插入绝缘本体内后,通过二侧的卡点11a增加各该端子1a与绝缘本体间的固持力,借此即可将端子1a组装于绝缘本体内。然而,在这种端子1a的结构下,由于其必定需具备一定的宽度提供卡点11a成型,同时在绝缘本体上也必须预留足够的肉厚以供各卡点11a咬合或刺入,故难以进一步缩小各端子1a的间距,若强制缩小其间距也会造成连接器在组装上的不便与困难。
另,再如图2所示,其为公知另一种用于卡缘连接器的端子示意图。该端子2a为下料式而成型一薄片,并主要具有一由该端子2a本身额外分叉突出的固定部20a,且该固定部20a也与该端子2a其余部位均在同一纵向的位置上,以通过该固定部20a而使该端子2a可嵌固于连接器绝缘本体(图略)内,以便可借此达到各该端子2a的组装。然而,在这种端子2a的结构下,虽可通过其薄片状而大幅缩小各端子2a间的间距,但其固定部20a的形成也将严重影响端子2a进行信号传递,此原因来自于端子2a在提供信号进行传递时,通过该固定部20a的截面会突然变得巨大宽广,故会对信号产生干扰与衰弱。
综合上述公知常见的二种用于卡缘连接器的端子1a、2a可知,其共同的问题均在于为了插入或嵌固于绝缘本体内,而有传统技术上所认知的必需成型的结构,因而有待以其它技术方案来取代以往卡缘连接器的端子固定于绝缘本体内的结构或构造。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能大幅缩小各端子间的间距且能维持良好的信号传递的卡缘连接器及其下料式端子与绝缘基座。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卡缘连接器的下料式端子,其具有一呈片状的端子本体,且其端子本体上包括一接触部、以及一固定部,其中,该接触部位于一第一纵向平面,而固定部则位于一第二纵向平面,且所述第一纵向平面与所述第二纵向平面之间具有间距。
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进一步形成有一延伸部,且该延伸部也与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第一纵向平面。
所述延伸部呈弯回状。
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延伸部之间设有一段差部。
所述段差部呈倾斜状或垂直状。
所述固定部末端延伸有一焊接部,且该焊接部也与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第二纵向平面。
所述固定部末端系延伸有一焊接部,且所述焊接部与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第一纵向平面。
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延伸部、所述焊接部之间各设有一段差部。
所述段差部呈倾斜状或垂直状。
所述固定部形成有咬合缘。
所述咬合缘为齿状或起伏状。
所述固定部上形成有由纵向突出的嵌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卡缘连接器的绝缘基座,其呈一横长条体,并于绝缘基座上延其横向而设有一插卡口,所述插卡口内缘二侧上分别设有两个以上端子槽,且各端子槽包括一容置空间、以及一固定空间;其中,各该端子槽的容置空间位于一第一纵向平面,各该端子槽的固定空间则位于一第二纵向平面,且所述第一纵向平面与所述第二纵向平面之间具有间距。
各所述端子槽的容置空间与固定空间之间产生高低位差,以在各所述端子槽的固定空间内形成一沟槽,而在各所述端子槽的容置空间内形成一相对该沟槽的挡壁。
所述端子槽包含两个以上第一端子槽与两个以上第二端子槽,且各该第一端子槽位于所述插卡口的一侧,而各该第二端子槽则位于所述插卡口的另一侧。
所述第一端子槽由该绝缘基座前端处凹入,而所述第二端子槽则由该绝缘基座后端处凹入。
所述第一端子槽与所述第二端子槽在该绝缘基座上呈彼此错位的横向排列。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卡缘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基座,绝缘基座上设有一插卡口,所述插卡口内缘二侧上分别设有两个以上端子槽;以及两个以上端子,各端子即分别设于各端子槽内,且各端子均具有一呈片状的端子本体,各端子本体上包括一接触部、以及一固定部;其中,各端子本体的接触部位于一第一纵向平面,各端子本体的固定部则位于一第二纵向平面,且所述第一纵向平面与所述第二纵向平面之间具有间距。
各所述端子槽更包括一容置空间、以及一固定空间,且各所述端子的接触部对应该容置空间而插入,各所述端子的固定部则对应该固定空间而插入。
所述端子包含两个以上第一端子与两个以上第二端子,分别设于各所述端子槽内,且所述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在该绝缘基座上呈彼此错位的横向排列。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以下料式端子为其主体,以运用其为薄片的结构而达到大幅缩小各端子间的间距效果,同时在该端子上产生一偏位的结构作为固定部,以无需在端子上额外成型任何分叉或突出的固定结构,进而可使端子本体在成型方向上具有一致性,借以维持其良好的信号传递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公知一种用于卡缘连接器的端子示意图;
图2为公知另一种用于卡缘连接器的端子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卡缘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卡缘连接器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绝缘基座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绝缘基座另一视角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绝缘基座供第一端子插入的前端局部示意图;
图10为沿图9中的10-10线的断面剖视图;
图11为沿图9的11-11线的断面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绝缘基座供第二端子插入的后端局部示意图;
图13为沿图12的13-13线的断面剖视图;
图14为图12的14-14线的断面剖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端子另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端子又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端子与端子槽的解剖分解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端子与端子槽的解剖组合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端子      1a
固定部    10a    卡点    11a
端子      2a
固定部    20a
绝缘基座  1
第一端子槽10     容置空间   100
固定空间  101    第二端子槽 11
容置空间  110    固定空间   111
插卡口    12
端子      2
第一端子  20     端子本体   200
接触部    201    固定部     202
延伸部    203    咬合缘     2020
焊接部    204    段差部     205
第二端子  21     端子本体   210
接触部    211    固定部     212
延伸部    213    焊接部     214
段差部    215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请参阅图3及图4,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卡缘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及立体组合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卡缘连接器及其下料式端子与绝缘基座,该卡缘连接器主要包括一绝缘基座1、以及两个以上设于该绝缘基座1上的端子2;其中,可进一步由图5、图6看出,该绝缘基座1前、后端处均分别设有两个以上端子槽,以供上述各端子2分别插入,进而能组装于该绝缘基座1内。
承上所述,该绝缘基座1呈一横长条体,并于其上延其横向而设有一插卡口12,可用以供如电子卡或电路板等插卡(图略)插入绝缘基座1内,进而与设于绝缘基座1内的端子2作电性接触。而在本实用新型所举的实施例中,该端子槽可区分为两个以上由绝缘基座1前端处凹入的第一端子槽10、以及两个以上由绝缘基座1后端处凹入的第二端子槽11,所述第一端子槽10位于该插卡口12的一侧(可参阅图10所示),而所述第二端子槽11则位于该插卡口12的另一侧(可参阅图13所示),且所述第一、二端子槽10、11在绝缘基座1上恰呈彼此错位的横向排列。
再请参阅图7及图8所示,上述这些端子2为下料式;所谓下料式端子2是以一金属片直接冲制而形成薄片结构,无需经由弯折等制成。而在本实用新型所举的实施例中,该端子2又可区分为两个以上第一端子20与两个以上第二端子21,以分别对应上述第一、二端子槽10、11而插入定位,当所述第一、二端子20、21对应插入各第一、二端子槽10、11内时,所述第一、二端子20、21在绝缘基座1上即可呈彼此错位的横向排列。
承上,请先参阅图7所示,所述第一端子20具有一呈片状的端子本体200,并于该端子本体200上至少形成有一接触部201与一固定部202,所述接触部201与固定部202之间可进一步形成一延伸部203,而本实施例中的延伸部203恰为实质呈180度的弯回状,另由固定部202末端延伸一焊接部204,而固定部202与延伸部203、焊接部204间各设有一段差部205,以使固定部202与接触部201在纵向上形成错位的相对关系,且固定部202的上缘(如图所示)或/及下缘(图略)可进一步形成具有齿状或起伏状的咬合缘2020,借以构成一所述第一端子20。
又,请再参阅图8所示,所述第二端子21也具有一呈片状的端子本体210,并于该端子本体210上至少形成有一接触部211与一固定部212,所述固定部212可为实质呈90度的弯回状,而所述接触部211与固定部212之间也可进一步形成一延伸部213,且而本实施例中的延伸部213呈倾斜状,另由固定部212延伸一焊接部214,而固定部212与延伸部213、焊接部214之间各设有一段差部215,以使固定部212与接触部211在纵向上形成错位的相对关系,借以构成一所述第二端子21。
请一并参阅图9至图11所示,该绝缘基座1的各第一端子槽10均具有一容置空间100、以及一与该容置空间100相通的固定空间101,且各第一端子20的固定部202即对应固定空间101而插入,其余部位(接触部201与延伸部203)则对应容置空间100而插入(即如图10及图11所示)。换言之,由于第一端子20的固定部202与接触部201在纵向上形成错位的相对关系,故各第一端子槽10的容置空间100与固定空间101也不在同一个纵向位置上;更详细地定义,所述容置空间100位于第一纵向平面(如图9所示的10-10断面),而所述固定空间101则位于第二纵向位置(如图9所示的11-11断面),且所述第一纵向平面与所述第二纵向位置之间具有间距(即不在同一纵向位置上)。因此,各第一端子20的接触部201与固定部202,也可由前述的10-10断面与11-11断面定义其相对关系。
同理,请一并参阅图12至图14所示,该绝缘基座1的各第二端子槽11也均具有一容置空间110、以及一与该容置空间110相通的固定空间111,且各第二端子21的固定部212即对应固定空间111而插入,其余部位(接触部211与延伸部213)则对应容置空间110而插入(即如图13及图14所示)。换言之,由于第二端子21的固定部212与接触部211在纵向上形成错位的相对关系,故各第二端子槽11的容置空间110与固定空间111也不在同一个纵向位置上;更详细地定义,所述容置空间110位于第一纵向平面(如图12所示的13-13断面),而所述固定空间111则位于第二纵向位置(如图12所示的14-14断面),且所述第一纵向平面与所述第二纵向位置之间具有间距(即不在同一纵向位置上)。因此,各第二端子21的接触部211与固定部212,也可由前述的13-13断面与14-14断面定义其相对关系。
此外,如图15所示,以第一端子20为例,本实用新型主要是使第一、二端子20、21的接触部201、211与固定部202、212在纵向上形成错位的相对关系,因此,第一、二端子20、21的焊接部204、214也可与固定部202、212位于同一纵向位置上;再者,如图16所示,也以第一端子20为例,由于第一、二端子20、21的接触部201、211与固定部202、212在纵向上形成错位的相对关系,主要是通过段差部205、215产生如此的结构形态,而段差部205、215除了可为前述的倾斜状外,也可如本实施例所示的垂直状。
值得一提的是:如图17及图18所示,以第一端子20为例,本实用新型为使各第一、二端子槽10、11能更稳固地限制端子2,在第一、二端子20、21的固定部202、212上形成有由纵向突出(以第一端子20为例即由其下缘突出)的嵌缘2021,并令各第一、二端子槽10、11的容置空间100、110与固定空间101、111间产生高低位差,以在各第一、二端子槽10、11的固定空间101、111内形成一供前述嵌缘2021嵌入的沟槽102,而在容置空间100、110内则形成一相对该沟槽102的挡壁103,以借由该挡壁103抵靠于嵌缘2021上,进而能更稳固地使各端子2被限制于各第一、二端子槽10、11而增加其组装上的稳固性,以进一步降低端子2于第一、二端子槽10、11内可能产生左、右的侧向偏倾等问题。
因此,借由上述的构造组成,即可得到本实用新型卡缘连接器及其下料式端子与绝缘基座,并至少可具有以下诸多功效:
一、各端子2以下料式所成形,可借由其为薄片或片状的结构,而达到大幅缩小各端子2间的间距问题,以便适用于有高频需求的场合上。
二、通过各端子2的接触部201、211与固定部202、212错位的设计,即无需在端子本体200、210上形成任何刺入绝缘基座1的咬合结构、或是用以插入绝缘基座1的分叉结构等,但仍可轻易将各端子2插入绝缘基座1内而解决制造上的问题。
三、承上,也由于各端子2端子本体200、210上无需形成任何刺入绝缘基座1的咬合结构、或是用以插入绝缘基座1的分叉结构等,故可更进一步减少各端子2在高频信号传输时的耗损、干扰或衰弱等问题。
四、可维持以往端子2与绝缘基座1通过插入的方式组装,绝缘基座1能将端子2的固定部202、212限制于端子槽10、11内而予以定位,以克服适用高频需求时所面临的技术困难等问题。
但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因此拘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为的等效技术、手段等变化,均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20)

1.一种卡缘连接器的下料式端子,其特征在于,其具有一呈片状的端子本体,且该端子本体上包括一接触部、以及一固定部;
其中,该接触部位于一第一纵向平面,该固定部则位于一第二纵向平面,且所述第一纵向平面与所述第二纵向平面之间具有间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缘连接器的下料式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进一步形成有一延伸部,且该延伸部也与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第一纵向平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缘连接器的下料式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呈弯回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缘连接器的下料式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延伸部之间设有一段差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缘连接器的下料式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段差部呈倾斜状或垂直状。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缘连接器的下料式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末端延伸有一焊接部,且该焊接部也与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第二纵向平面。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缘连接器的下料式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末端系延伸有一焊接部,且所述焊接部与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第一纵向平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卡缘连接器的下料式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延伸部、所述焊接部之间各设有一段差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卡缘连接器的下料式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段差部呈倾斜状或垂直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缘连接器的下料式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形成有咬合缘。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卡缘连接器的下料式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咬合缘为齿状或起伏状。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缘连接器的下料式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上形成有由纵向突出的嵌缘。
13.一种卡缘连接器的绝缘基座,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基座呈一横长条体,并于该绝缘基座上延其横向而设有一插卡口,所述插卡口内缘二侧上分别设有两个以上端子槽,且各该端子槽包括一容置空间、以及一固定空间;
其中,各该端子槽的容置空间位于一第一纵向平面,各该端子槽的固定空间则位于一第二纵向平面,且所述第一纵向平面与所述第二纵向平面之间具有间距。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卡缘连接器的绝缘基座,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端子槽的容置空间与固定空间之间产生高低位差,以在各所述端子槽的固定空间内形成一沟槽,而在各所述端子槽的容置空间内形成一相对该沟槽的挡壁。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卡缘连接器的绝缘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槽包含两个以上第一端子槽与两个以上第二端子槽,且各该第一端子槽位于所述插卡口的一侧,而各该第二端子槽则位于所述插卡口的另一侧。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卡缘连接器的绝缘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槽由该绝缘基座前端处凹入,而所述第二端子槽则由该绝缘基座后端处凹入。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卡缘连接器的绝缘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槽与所述第二端子槽在该绝缘基座上呈彼此错位的横向排列。
18.一种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绝缘基座,其上设有一插卡口,所述插卡口内缘二侧上分别设有两个以上端子槽;以及
两个以上端子,分别设于该端子槽内,各端子并均具有一呈片状的端子本体,且各该端子本体上包括一接触部、以及一固定部;
其中,各该端子本体的接触部位于一第一纵向平面,各该端子本体的固定部则位于一第二纵向平面,且所述第一纵向平面与所述第二纵向平面间具有间距。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端子槽更包括一容置空间、以及一固定空间,且各所述端子的接触部对应该容置空间而插入,各所述端子的固定部则对应该固定空间而插入。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卡缘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包含两个以上第一端子与两个以上第二端子,分别设于各所述端子槽内,且所述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在该绝缘基座上呈彼此错位的横向排列。
CN2011203205611U 2011-08-30 2011-08-30 卡缘连接器及其下料式端子与绝缘基座 Expired - Lifetime CN2022178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3205611U CN202217824U (zh) 2011-08-30 2011-08-30 卡缘连接器及其下料式端子与绝缘基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3205611U CN202217824U (zh) 2011-08-30 2011-08-30 卡缘连接器及其下料式端子与绝缘基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217824U true CN202217824U (zh) 2012-05-09

Family

ID=46017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320561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217824U (zh) 2011-08-30 2011-08-30 卡缘连接器及其下料式端子与绝缘基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21782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84007A (zh) * 2012-05-17 2012-09-19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卡缘连接器
CN102957017A (zh) * 2011-08-30 2013-03-06 贝尔威勒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卡缘连接器及其下料式端子与绝缘基座
CN103117475A (zh) * 2013-03-13 2013-05-22 昆山宏泽电子有限公司 高速传输卡缘连接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57017A (zh) * 2011-08-30 2013-03-06 贝尔威勒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卡缘连接器及其下料式端子与绝缘基座
CN102684007A (zh) * 2012-05-17 2012-09-19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卡缘连接器
CN103117475A (zh) * 2013-03-13 2013-05-22 昆山宏泽电子有限公司 高速传输卡缘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288841U (zh) 电连接器
CN103825122B (zh) 电源连接器
CN201966358U (zh)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及其连接器组件
CN105633660A (zh) 卡缘连接器
CN102544796A (zh) 卡缘连接器及其组件
CN202217824U (zh) 卡缘连接器及其下料式端子与绝缘基座
CN203326171U (zh) 电连接器
CN203631821U (zh) 磁吸式电连接器组合
CN201994447U (zh) 卡缘连接器及其组件
CN104752906B (zh) 插头连接器
CN202363640U (zh) 卡缘连接器
CN102957008B (zh) 卡缘连接器
CN202282475U (zh) 卡缘连接器及其下料式端子
CN202872010U (zh) 音频连接器
CN202917676U (zh) 电源连接器
CN201383569Y (zh) 电连接器
CN201498758U (zh) 电连接器
CN204558804U (zh) 电连接器结构
CN102957017A (zh) 卡缘连接器及其下料式端子与绝缘基座
CN203135017U (zh) 卡缘连接器
CN205385130U (zh) 导电端子、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CN201853874U (zh) 连接器
CN209389260U (zh) 电源连接器
CN201667422U (zh) 电连接器
CN103094734B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