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82247U - 气动锁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气动锁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182247U
CN202182247U CN2011202741467U CN201120274146U CN202182247U CN 202182247 U CN202182247 U CN 202182247U CN 2011202741467 U CN2011202741467 U CN 2011202741467U CN 201120274146 U CN201120274146 U CN 201120274146U CN 202182247 U CN202182247 U CN 2021822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cavity
cylinder body
return
exhaust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27414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俊良
郭亚
赵力强
徐许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JIAGANG SHAZHOU MARINE VALVE MANUFACT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NGJIAGANG SHAZHOU MARINE VALVE MANUFACT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JIAGANG SHAZHOU MARINE VALVE MANUFACT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NGJIAGANG SHAZHOU MARINE VALVE MANUFAC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27414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1822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1822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18224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tu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动锁定装置,包括前缸盖、后缸盖、缸体、活塞、活塞杆,所述的缸体内设置有分隔板,分隔板将缸体内部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的活塞包括第一活塞、第二活塞,第一活塞设置在第一腔体内,第二活塞设置在第二腔体内,所述的活塞杆穿设在缸体内将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串接且其一端穿过前缸盖伸出,所述的后缸盖上设置有弹簧座,所述的弹簧座内设有回位弹簧,缸体上在第一腔体侧设置有与第一腔体连通的第一气源口、第一排气孔和第一回气口,缸体上在第二腔体侧设置有与第二腔体连通的第二气源口、第二排气孔和第二回气口。本实用新型使阀控气缸的控制和锁定更加稳定可靠。

Description

气动锁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气动锁定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一些用于特定设备(如船体、水下作业设备)上的机械阀门,通常采用气缸控制打开或关闭,且阀门在开启或关闭后,需要将阀门锁定,以防止阀门在意外情况下突然改变开关状态,而影响相关设备的正常工作,甚至造成人员及财产损失。目前,采用普通缸作为锁定装置,该锁定装置在锁定时,需要对锁定装置与用于控制阀门的阀控气缸进行单独控制,所需的气体管路较多,且无法实现锁定装置与阀控气缸直接联动,需外加控制电路元器件,使得整体结构复杂庞大,制造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使其与阀控气缸直接联动的气动锁定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气动锁定装置,包括前缸盖、后缸盖、缸体、活塞、活塞杆,所述的缸体内设置有分隔板,分隔板将缸体内部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的缸体内设置有分隔板,分隔板将缸体内部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的前缸盖设置在缸体中的第一腔体侧,所述的后缸盖设置在缸体中的第二腔体侧,所述的活塞包括第一活塞、第二活塞,第一活塞活动设置在第一腔体内,第二活塞活动设置在第二腔体内,所述的活塞杆活动穿设在缸体内将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串接且其一端穿过前缸盖伸出,所述的后缸盖上设置有弹簧座,所述的活塞杆上于弹簧座与第二活塞之间套设有回位弹簧,缸体上在第一腔体一侧设置有与第一腔体连通的第一气源口、第一排气孔和第一回气口,第一气源口位于缸体上靠近前缸盖处,第一排气孔靠近分隔板处,第一回气口距分隔板的距离大于第一活塞的厚度;缸体上在第二腔体一侧设置有与第二腔体连通的第二气源口、第二排气孔和第二回气口,第二气源口靠近分隔板处,第二排气孔位于缸体上靠近后缸盖处,第二回气口距后缸盖的距离大于第二活塞的厚度。
所述的缸体上设置有连通第一排气孔和第二排气孔的连接孔,第一排气孔出口处设置有第一单向阀,第一单向阀的另一端通过三通与第一回气口相连通,第二排气孔出口处设置有第二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的另一端通过三通与第二回气口相连通。
所述的活塞杆尾端穿过后缸盖伸出,且其上设置有应急手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动锁定装置设置有两个腔体,且每个腔体都设置有气源口和回气口,使该气动锁定装置能与阀控气缸直接联动,大大优化了气路结构,并且,不需要控制电路元器件,使得阀控气缸的控制和锁定的结构比较简单,使得阀控气缸的工作更加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A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控制蝶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控制蝶阀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控制蝶阀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5中:1.前缸盖,2.后缸盖,3.缸体,4.活塞杆,5.分隔板,6.第一腔体,7.第二腔体,8.第一活塞,9.第二活塞,10.应急手柄,11.弹簧座,12.回位弹簧,13.第一气源口,14.第一排气孔,15.第一回气口,16.第二气源口,17.第二排气孔,18.第二回气口,19.连接孔,20. A腔,21.C腔,22. B腔,23.D腔,24. 第一单向阀 ,25. 第二单向阀, 26.三通 ,27.旋转气缸 E腔,28.旋转气缸F腔, 29.阀杆,30. 定位轮,31. 旋转气缸的活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一下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内容。
如图1-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用于船体上控制蝶阀开关的实施例,气动锁定装置,包括前缸盖1、后缸盖2、缸体3、活塞、活塞杆4,所述的缸体3内设置有分隔板5,分隔板5将缸体内部隔成第一腔体6和第二腔体7,所述的前缸盖1设置在缸体3中的第一腔体6一侧,所述的后缸盖2设置在缸体3中的第二腔体7一侧,所述的活塞包括第一活塞8、第二活塞9,第一活塞8活动设置在第一腔体6内(第一腔体6被第一活塞分为A腔20与C腔21),第二活塞9活动设置在第二腔体7内(第二腔体7被第二活塞9分为B腔22与D腔23),所述的活塞杆4活动穿设在缸体3内将第一活塞8和第二活塞9串接且其一端穿过前缸盖1伸出,活塞杆4尾端穿过后缸盖2伸出,且其上设置有应急手柄10。所述的后缸盖2上设置有弹簧座11,所述的活塞杆4上于弹簧座11与第二活塞9之间套设有回位弹簧12,缸体3上在第一腔体6一侧设置有与第一腔体6连通的第一气源口 13、第一排气孔 14和第一回气口 15,第一气源口 13位于缸体3上靠近前缸盖1处,第一排气孔 14位于缸体3上靠近分隔板5处,第一回气口 15距分隔板5的距离大于第一活塞8的厚度;缸体3上在第二腔体7一侧设置有与第二腔体7连通的第二气源口 16、第二排气孔 17和第二回气口 18,第二气源口 16靠近分隔板5处,第二排气孔 17靠近后缸盖2处,第二回气口 18距后缸盖2的距离大于第二活塞9的厚度。
所述的缸体3上设置有连通第一排气孔14和第二排气孔17的连接孔19,第一排气孔 14出口处设置有第一单向阀 24,第一单向阀 24的另一端通过三通26与第一回气口 15相连通,第二排气孔 17出口处设置有第二单向阀 25,第二单向阀 25的另一端通过三通26与第二回气口 18相连通。
第一回气口 15出口处的三通26接驱动被控蝶阀的旋转气缸F腔28的进气口,第二回气口 18出口处的三通26接驱动被控蝶阀的旋转气缸E腔27的进气口,被控蝶阀的阀杆29穿出旋转气缸,其顶端设置有定位轮30,定位轮30上设置有开启锁定槽及关闭锁定槽。
蝶阀关闭的工作过程为:
第二气源口 16通气,第二活塞9带动活塞杆4向后缸盖2处移动。
在第一气源口 13和第一回气口 15、第二气源口 16和第二回气口 18连通前,A腔20、B腔 22中的气体通过第一单向阀 24和第二单向阀 25进入蝶阀旋转气缸F腔28实现排气(此时旋转气缸F腔28通过总控制台电磁阀与大气相通)。在第二气源口 16和第二回气口 18尚未接通前,完成解锁动作。
活塞杆4继续向后缸盖2处移动至第一气源口 13和第一回气口 15连通,第二气源口 16和第二回气口 18连通时,第二气源口 16的主气源通过第二回气口 18进入旋转气缸E腔27,推动旋转气缸的活塞31作功旋转被控蝶阀的阀杆29从而关闭蝶阀。A腔 20、B腔 22的气体通过第一排气孔14和第二单向阀 25从第一回气口 15经第一气源口 13排出。
蝶阀关闭到位后,气源停止供气,旋转气缸E腔27的气体经第二回气口 18和D腔 23从第二气源口 16 排出,当D 腔23的压力逐渐减小至与A腔 20、B腔 22气体压力和弹簧力之和时,活塞依靠弹簧力推动向前缸盖1处移动,直至封闭第二回气口 18,活塞继续向前缸盖1处移动至活塞杆4至定位轮30中的关闭锁定槽,实现锁定。
蝶阀开启的工作过程为:
第一气源口 13通气,第一活塞8带动活塞杆4向后缸盖2处移动。
在第一气源口 13和第一回气口 15、第二气源口 16和第二回气口 18连通前,A腔20、B腔 22中的气体通过第一单向阀 24和第二单向阀 25进入蝶阀旋转气缸E腔27实现排气(此时旋转气缸E腔27通过总控制台电磁阀与大气相通)。在第一气源口 13和第一回气口 15尚未接通前,完成解锁动作。
活塞杆4继续向后缸盖2处移动至第一气源口 13和第一回气口 15连通,第二气源口 16和第二回气口 18连通时,第一气源口13的主气源通过第二回气口15进入旋转气缸F腔28,推动旋转气缸的活塞31作功旋转被控蝶阀的阀杆29从而开启蝶阀。A腔 20、B腔 22中的气体通过第二排气孔17和第一单向阀 24从第二回气口 18经第二气源口 16排出。
蝶阀开启到位后,气源停止供气,旋转气缸F腔28的气体经第一回气口 15和C腔 21从第一气源口 13 排出,当C 腔21的压力逐渐减小至与A腔 20、B腔 22中的气体压力和弹簧力之和时,活塞依靠弹簧力推动向前缸盖1处移动,直至封闭第一回气口 15,活塞继续向前缸盖1处移动至活塞杆4至定位轮30中的关闭锁定槽,实现锁定。
当发生气源无法供气或其他紧急情况时,将应急手柄10向外拉伸,即可解锁。

Claims (3)

1.气动锁定装置,包括前缸盖、后缸盖、缸体、活塞、活塞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缸体内设置有分隔板,分隔板将缸体内部隔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的前缸盖设置在缸体中的第一腔体侧,所述的后缸盖设置在缸体中的第二腔体侧,所述的活塞包括第一活塞、第二活塞,第一活塞活动设置在第一腔体内,第二活塞活动设置在第二腔体内,所述的活塞杆活动穿设在缸体内将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串接且其一端穿过前缸盖伸出,所述的后缸盖上设置有弹簧座,所述的活塞杆上于弹簧座与第二活塞之间套设有回位弹簧,缸体上在第一腔体一侧设置有与第一腔体连通的第一气源口、第一排气孔和第一回气口,第一气源口位于缸体上靠近前缸盖处,第一排气孔靠近分隔板处,第一回气口距分隔板的距离大于第一活塞的厚度;缸体上在第二腔体一侧设置有与第二腔体连通的第二气源口、第二排气孔和第二回气口,第二气源口靠近分隔板处,第二排气孔位于缸体上靠近后缸盖处,第二回气口距后缸盖的距离大于第二活塞的厚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缸体上设置有连通第一排气孔和第二排气孔的连接孔,第一排气孔出口处设置有第一单向阀,第一单向阀的另一端通过三通与第一回气口相连通,第二排气孔出口处设置有第二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的另一端通过三通与第二回气口相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塞杆尾端穿过后缸盖伸出,且其上设置有应急手柄。
CN2011202741467U 2011-07-31 2011-07-31 气动锁定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1822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741467U CN202182247U (zh) 2011-07-31 2011-07-31 气动锁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741467U CN202182247U (zh) 2011-07-31 2011-07-31 气动锁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182247U true CN202182247U (zh) 2012-04-04

Family

ID=46175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274146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182247U (zh) 2011-07-31 2011-07-31 气动锁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18224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97287A (zh) * 2011-07-31 2011-12-28 张家港沙洲船用阀门制造有限公司 气动锁定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97287A (zh) * 2011-07-31 2011-12-28 张家港沙洲船用阀门制造有限公司 气动锁定装置
CN102297287B (zh) * 2011-07-31 2013-01-23 张家港沙洲船用阀门制造有限公司 气动锁定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97287B (zh) 气动锁定装置
MY149109A (en) Hydro-mechanical valve actuation system for split-cycle engine
CN205604945U (zh) 一种应急自动开门的客车气动乘客门控制系统
CN102182909B (zh) 一种高压气体储存气瓶
CN202182247U (zh) 气动锁定装置
CN201344302Y (zh) 内置气动机构双向密封流程阀
CN202972016U (zh) 一种气控二位五通阀
CN202098340U (zh) 一种翼展方舱的液压控制系统
CN202203189U (zh) 一种飞机油箱增压系统
CN203162322U (zh) 一种气动阀的锁定装置
CN201646701U (zh) 一种折腰式拖拉机
CN203297728U (zh) 带锁定装置的气动蝶阀
CN202580081U (zh) 调压式自动闸阀
CN201150617Y (zh) 大型医用空气加压氧舱气动平移门
CN204200734U (zh) 一种超高压换向阀
CN110552573B (zh) 一种气动门驱动装置
CN202832304U (zh) 动力大钳自动门互锁机构
CN203604717U (zh) 两位五通先导式机械阀
CN201496619U (zh) 一种双腔汽车串联阀
CN202531918U (zh) 气动组合开关
CN201932350U (zh) 用于救生气囊的引射装置
CN103195974B (zh) 一种气动阀的锁定装置
CN205708836U (zh) 吸附装置
CN203531607U (zh) 气动乘客门的安全缓冲气路
CN203614627U (zh) 一种全液压履带式切削钻机的智能液压制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0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30306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