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062714U - 岩棉夹芯复合板 - Google Patents

岩棉夹芯复合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062714U
CN202062714U CN2011201691174U CN201120169117U CN202062714U CN 202062714 U CN202062714 U CN 202062714U CN 2011201691174 U CN2011201691174 U CN 2011201691174U CN 201120169117 U CN201120169117 U CN 201120169117U CN 202062714 U CN202062714 U CN 2020627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rock wool
composite board
surface layer
tack co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16911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伯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2016911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0627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0627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06271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岩棉夹芯复合板,其包括面层(2)夹芯层(4)与背层(6),夹芯层(4)的一面通过第一粘结层(3)与面层(2)固定连接,另一面通过第二粘结层(5)与背层(6)固定连接;其中,夹芯层(4)由错位排列的岩棉条(8)组成,岩棉条一面通过第一粘结层与面层(2)固定连接,另一面通过第二粘结层(5)与背层(6)固定连接,岩棉条(8)中纤维垂直于面层(2)和背层(6)。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岩棉因受潮脱胶而塌陷脱落的现象,采用优良的粘结配方,不需采用任何焊接工艺和螺钉固定方式,所得产品强度高、平整度好、不易受潮脱落,并且一次性解决了现有复合板防火性能不足和岩棉保温性能不足的缺陷。

Description

岩棉夹芯复合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用复合板,具体涉及一种岩棉夹芯复合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进程,建筑物材料防火与保温节能两大功能都需同时解决,目前市场上一般保温材料防火性能极差,而防火性能较好的岩棉却不能满足节能使用年限,现有的岩棉夹芯复合板大多存在因受潮脱胶而塌陷脱落的现象,此外,目前采用的岩棉夹芯的复合板大多采用机械固定、现场粘结等方式进行加工,不但工艺复杂,而且制成的产品存在保温效果以及使用寿命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强度高、受潮不易塌陷、使用寿命长且兼具防火、保温、装饰功能的岩棉夹芯复合板。
本实用新型一种岩棉夹芯复合板,其依序包括面层、夹芯层与背层,该夹芯层的一面通过第一粘结层与面层固定连接,另一面通过第二粘结层与背层固定连接;该夹芯层由并排紧贴在一起的岩棉(rock wool)条组成,岩棉条的排列方式为错位排列,所述岩棉条一面通过所述第一粘结层与所述面层固定连接,另一面通过所述第二粘结层与所述背层固定连接,所述岩棉条中的纤维垂直于所述面层和背层。
所述岩棉条错位放置于所述面层以及所述背层之间,即岩棉条之间的位置为交错排列,优选两条岩棉条之间连接处和另一岩棉条中间位置相对应,所述每条岩棉条厚度为30-150mm,宽度为80-150mm,长度为1-1.5m。
所述岩棉条由岩棉按上述规格裁剪而成,岩棉又称岩石棉、是矿物棉的一种,以天然岩石如玄武岩、辉长岩、白云石、铁矿石、铝矾土等为主要原料,经高温熔化、纤维化而制成的无机质纤维,为本领域常用保温材料,市场有售。
所述第一粘结层与所述第二粘结层均是PU发泡材料,所述PU发泡材料包括聚醚、多苯基多亚甲基异氰酸酯(Polymethylene polyphenyl polyisocyanate,简称PAPI,或称粗MDI)和其它助剂,其它助剂包括:二甲基乙醇胺、三乙醇胺、二甲氨基乙基醚、三亚乙基二胺、异辛酸钾、二甲基环己胺、硅油、三磷酸酯、甲基磷酸二甲酯和一氟二氯乙烷,其中聚醚和多苯基多亚甲基异氰酸酯的质量比为1∶1.1-1.5,聚醚和其它助剂的质量比为1∶0.001-0.35。
所述聚醚为组合聚醚,即为建筑保温领域通用的组合聚醚,俗称白料,由聚醚单体、匀泡剂、交联剂、催化剂、发泡剂等多种组份组合而成,市场有售。
所述第一粘结层和第二粘结层的厚度均为2.0-10mm。
所述面层是金属板,所述背层是铝箔或金属板,所述金属板是铝板、铝合金板、铝镁锰合金板或彩钢板。
根据情况,可将所述面层和背层经脱脂后氧化、喷砂、喷涂或辊涂处理。
所述面层设有向内侧方向的返边收口,在返边收口处每间隔250mm-450mm设挂耳孔2至3个。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面层和背层之间设有夹芯层,夹芯层由直立交错排列的岩棉条组成,并通过PU发泡材料与面层和背层固定连接,解决了岩棉因受潮脱胶而塌陷和强度不足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岩棉夹芯复合板具有使用年限长、防火保温性能优良、强度和平整度良好,还可有效减轻建筑物荷载,增强抗震能力,使用后回收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岩棉夹芯复合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岩棉夹芯复合板去除面层与背层后显示出的岩棉条排列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表面处理层;2-面层;3-第一粘结层;5-第二粘结层;4-夹芯层;6-背层;7-挂耳孔;8-岩棉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应该理解的是,这些实施例仅用于例证的目的,决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岩棉夹芯复合板通过将夹芯层设置成错位排列的岩棉条8,岩棉条中纤维方向与面层2和背层6垂直,并通过PU发泡材料使岩棉条与面层2和背层6固定连接,有效改善了现有复合板因受潮而脱胶塌陷和强度不足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岩棉夹芯复合板的面层2可选用0.3mm-2.5mm厚的金属板,优选铝板,表面色彩可按需配调,成型复合板的长度可任选,其宽度通常为800-1500mm。
本实用新型岩棉夹芯复合板的背层6可选用厚度为0.05mm-0.08mm的铝箔或0.3mm-2.5mm的金属板。
本实用新型岩棉夹芯复合板中所用的PU发泡材料需均匀涂抹在面层2和背层6的内侧,其固化厚度可以是2.0-10mm。
加工时,可先将面层2经脱脂处理再根据需要进行氧化、喷砂、喷涂或辊涂处理,然后放入流水线开卷机上引入层压机口,将根据需要经脱脂处理后的背层6放入上托架,并引入层压机口。将PU发泡材料喷涂在面层2和背层6的内侧,中间直立向错位放置已经裁剪好的岩棉条8进行流水层压线,使岩棉层两侧渗透2.0-10mm左右的PU发泡材料,通常在30-50℃,优选40℃的恒温下8-12分钟固化出流水层压线。熟化8-24小时后,根据需要对复合板进行切口收边加工。
在引入层压机口前使面层2和背层6在流水生产线的带动下自动返边收口,并在返边收口处设立挂耳孔7。
面层2向内侧夹芯层4返边收口,使所得岩棉夹芯复合板四周封边,在返边收口处每间隔250mm-450mm设挂耳孔7两到三个,在挂耳孔7上设置挂耳7,挂耳7安装于龙骨上。
粘结剂层3、5为PU发泡材料,包括聚醚、多苯基多亚甲基异氰酸酯和其它助剂,其它助剂包括:二甲基乙醇胺、三乙醇胺、二甲氨基乙基醚、三亚乙基二胺、异辛酸钾、二甲基环己胺、硅油、三磷酸酯、甲基磷酸二甲酯和一氟二氯乙烷,其中聚醚和多苯基多亚甲基异氰酸酯的质量比为1∶1.1-1.5,聚醚和其它助剂的质量比为1∶0.001-0.35。
实施例1
面层2为厚0.3mm、宽800mm、长不限的铝板,背层6为长不限、厚0.05mm、宽700mm的铝箔,夹芯层4为裁剪成宽80mm、厚度为30mm、长为1.0m的岩棉条。
PU发泡材料包括聚醚、多苯基多亚甲基异氰酸酯和其它助剂,其它助剂包括:二甲基乙醇胺、三乙醇胺、二甲氨基乙基醚、三亚乙基二胺、异辛酸钾、二甲基环己胺、硅油、三磷酸酯、甲基磷酸二甲酯、一氟二氯乙烷,其中聚醚和多苯基多亚甲基异氰酸酯的质量比为1∶1.1,聚醚和其它助剂的质量比为1∶0.001。
将铝板脱脂、氧化处理后,放入流水线开卷机上引入层压机口,将脱脂处理后的铝箔放入上托架,引入层压机口,将配制好的PU发泡材料喷涂在铝板和铝箔内侧,中间直立向错位放置岩棉条进入流水层压线,并在流水线的带动下自动返边收口。使PU发泡材料渗透到岩棉条中2.0mm,即粘结层3、5的厚度为2.0mm。在30℃的恒温下进入流水线固化10分钟出线后将成型的复合板切割成需求长度,出线后码放整齐,常温下熟化8小时后进行二次切口收边加工,在返边收边处设挂耳孔得到成品。
实施例2
面层2为厚2.0mm、宽1500mm、长不限的铝合金板,背层6为长不限、厚0.08mm、宽1450mm的铝箔,夹芯层4为裁剪成宽100mm、厚度为100mm、长为1.2m的岩棉条。
PU发泡材料包括聚醚、多苯基多亚甲基异氰酸酯和其它助剂,其它助剂包括:二甲基乙醇胺、三乙醇胺、二甲氨基乙基醚、三亚乙基二胺、异辛酸钾、二甲基环己胺、硅油、三磷酸酯、甲基磷酸二甲酯和一氟二氯乙烷,其中聚醚和多苯基多亚甲基异氰酸酯的质量比为1∶1.3,聚醚和其它助剂的质量比为1∶0.1。
将铝合金板板和铝箔进行脱脂、喷砂处理,在引入层压机口前进行修边,进入层压机口后,将配制好的PU发泡材料喷涂在铝合金板和铝箔内侧,中间直立向错位放置岩棉条进入流水层压线,并在流水生产线的带动下自动返边收口,使PU发泡材料渗透到岩棉条中5mm,即粘结层3、5的厚度为5mm。在40℃的恒温下进入流水线固化10分钟出线后,将成型的复合板切割成需求长度,出线后码放整齐,熟化12小时后进行二次切口收边加工,在返边收边处设挂耳孔得到成品。
实施例3
面层2为厚1.5mm、宽1500mm、长不限的铝镁锰合金板,背层6为长不限、厚0.5mm、宽1450mm的彩钢板,夹芯层4为裁剪成宽120mm、厚度为100mm、长为1.5m的岩棉条。
PU发泡材料的配方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其中聚醚和多苯基多亚甲基异氰酸酯的质量比为1∶1.4,聚醚和其它助剂的质量比为1∶0.2。
将铝镁锰合金板板和彩钢板进行脱脂、喷涂处理,在引入层压机口前进行修边,并在流水生产线的带动下自动返边收口,进入层压机口后,将配制好的PU发泡材料喷涂在铝镁锰合金板板和彩钢板的内侧,中间直立向错位放置岩棉条进入流水层压线,使PU发泡材料渗透到岩棉条中10mm。在40℃的恒温下进入流水线固化10分钟出线后将成型的复合板切割成需求长度,出线后码放整齐,熟化16小时后进行二次切口收边加工,在返边收边处设挂耳孔7得到成品。
实施例4
面层2为厚2.5mm、宽1000mm、长不限的铝板,背层6为长不限、厚2.5mm、宽950mm的彩钢板,夹芯层4为裁剪成宽150mm、厚度为150mm、长为1.5m的岩棉条。
PU发泡材料的配方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其中聚醚和多苯基多亚甲基异氰酸酯的质量比为1∶1.5,聚醚和其它助剂的质量比为1∶0.35。
将铝板经脱脂、辊涂处理后,放入流水线开卷机上引入层压机口并在流水线带动下自动返边,将脱脂处理后的彩钢板放入上托架,引入层压机口,将配制好的PU发泡材料喷涂在铝板和彩钢板内侧,中间直立向错位放置岩棉条进入流水层压线,使PU发泡材料渗透到岩棉条中8mm。在50℃的恒温下进入流水线固化10分钟出线后将成型的复合板切割成需求长度,出线后码放整齐,熟化24小时后进行二次切口收边加工,在返边收边处设挂耳孔得到成品。
如此,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岩棉夹芯复合板,其依序包括面层2、夹芯层4与背层6,夹芯层4的一面通过第一粘结层3与面层2固定连接,另一面通过第二粘结层5与背层6固定连接,所述夹芯层4由错位排列的岩棉条8组成,所述岩棉条8一面通过所述第一粘结层3与所述面层2固定连接,另一面通过所述第二粘结层5与所述背层6固定连接,所述岩棉条8中的纤维垂直于所述面层2和背层6。
其中,所述每条岩棉条8厚度为30-150mm,宽度为80-150mm,长度为1-1.5m。
其中,所述第一粘结层3与所述第二粘结层5均为PU发泡材料。
其中,所述第一粘结层3和第二粘结层5的厚度均为2.0-10mm。
其中,所述面层2是金属板,所述背层6是铝箔或金属板;
其中,所述金属板是铝合金板、铝镁锰合金板或彩钢板。
其中,所述面层2设有向内侧夹芯层4方向的返边收口(属于熟知工艺,故未予图示),在返边收口处每间隔250mm-450mm设有2-3个挂耳孔7。
利用本领域常规方法测量传统产品和本实用新型产品的抗压强度和热传导系数。
抗压强度的数据如表1所示,承载的压力为300kg/m2,分别测量各产品的弯曲长度。
表1传统产品和本实用新型产品的抗压强度对比数据
  传统产品  实施例1产品  实施例2产品  实施例3产品  实施例4产品
  196mm  17mm  15mm  13mm  13mm
取多个相同厚度为50mm的传统产品和本实用新型产品,在相同条件分别测量传热系数值,分别取平均值,结果为:传统产品的传热系数为0.85W/(m2.K),本实用新型产品的传热系数为0.64W/(m2.K)。
本实用新型的岩棉夹芯复合板的外层采用金属材料,具有使用年限长的特点;实验结果证明,复合板夹芯层为成直立错位排列的岩棉条夹芯层,岩棉条中纤维方向与面层或背层垂直,既解决了岩棉夹芯层的塌陷问题提高了复合板的强度又兼具防火保温性能;粘合层选用PU发泡材料,可进一步增强复合板的强度和平整度;本实用新型面层或背层采用高强度轻质的金属板能有效减轻建筑物荷载,具有更强的抗震能力,对金属板进行美观处理后,还可增加复合板的装饰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根据周围环境条件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岩棉夹芯复合板,其依序包括面层(2)、夹芯层(4)与背层(6),夹芯层(4)的一面通过第一粘结层(3)与面层(2)固定连接,另一面通过第二粘结层(5)与背层(6)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芯层(4)由错位排列的岩棉条(8)组成,所述岩棉条(8)一面通过所述第一粘结层(3)与所述面层(2)固定连接,另一面通过所述第二粘结层(5)与所述背层(6)固定连接,所述岩棉条(8)中的纤维垂直于所述面层(2)和背层(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棉夹芯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每条岩棉条(8)厚度为30-150mm,宽度为80-150mm,长度为1-1.5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棉夹芯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结层(3)与所述第二粘结层(5)均为PU发泡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岩棉夹芯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结层(3)和第二粘结层(5)的厚度均为2.0-1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棉夹芯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2)是金属板,所述背层(6)是铝箔或金属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岩棉夹芯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板是铝合金板、铝镁锰合金板或彩钢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棉夹芯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2)设有向内侧夹芯层(4)方向的返边收口,在返边收口处每间隔250mm-450mm设挂耳孔(7)2-3个。
CN2011201691174U 2011-05-24 2011-05-24 岩棉夹芯复合板 Expired - Lifetime CN2020627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691174U CN202062714U (zh) 2011-05-24 2011-05-24 岩棉夹芯复合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691174U CN202062714U (zh) 2011-05-24 2011-05-24 岩棉夹芯复合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062714U true CN202062714U (zh) 2011-12-07

Family

ID=450565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169117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062714U (zh) 2011-05-24 2011-05-24 岩棉夹芯复合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06271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04968A (zh) * 2011-05-24 2012-01-04 蔡伯中 岩棉夹芯复合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831863A (zh) * 2015-05-06 2015-08-12 张家港市盛港绿色防火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集装箱活动房墙体一体板
CN104831860B (zh) * 2015-05-06 2017-03-22 张家港市盛港绿色防火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活动板房墙板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04968A (zh) * 2011-05-24 2012-01-04 蔡伯中 岩棉夹芯复合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304968B (zh) * 2011-05-24 2013-12-18 蔡伯中 岩棉夹芯复合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831863A (zh) * 2015-05-06 2015-08-12 张家港市盛港绿色防火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集装箱活动房墙体一体板
CN104831863B (zh) * 2015-05-06 2017-01-11 张家港市盛港绿色防火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集装箱活动房墙体一体板
CN104831860B (zh) * 2015-05-06 2017-03-22 张家港市盛港绿色防火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活动板房墙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04968B (zh) 岩棉夹芯复合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US9464435B2 (en) Metal curtain wall system of monolayer 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thereof
CN102094465A (zh) 复合保温围护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202062714U (zh) 岩棉夹芯复合板
CN102563827B (zh) 一种非金属复合风管施工工艺
CN104652738A (zh) 一种铝合金聚氨酯发泡立体浮雕墙板及其制造方法
CN203701487U (zh) 一种铝合金聚氨酯发泡立体浮雕墙板
CN101367288B (zh) 一种金属隔热夹芯板的制作工艺
CN202248340U (zh) 夹芯复合板
CN102873936A (zh) 双金属复合板材及其制造工艺
CN211493052U (zh) 一种阻燃pp建筑模板
CN201493960U (zh) 具有保温功能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罐体
CN103158281A (zh) 一种塑料复合板及其制备方法
CN201443162U (zh) 直立防水天窗
CN102230353A (zh) 一种注胶断热门窗幕墙型材的生产方法
CN203185783U (zh) 一种玻纤贴面聚氨酯板材连续生产线
CN206581522U (zh) 保温复合板及利用其生产的通信基站
CN202731002U (zh) 外墙保温复合板的抗寒防水面板
CN110409672A (zh) 一种抗剥离复合铝单板
CN216330490U (zh) 一种耐高温自粘保护膜
CN204983206U (zh) 欧式玻璃丝棉复板
CN204059639U (zh) 一种无机聚氨酯保温复合板
CN208702046U (zh) 一种建筑节能装饰板材
CN202878784U (zh) 新型不锈钢复合板材
CN102312527A (zh) 一种岩棉保温隔热彩钢夹芯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Beijing Chaoda Curtain Wall Decor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Assignor: Cai Bozhong

Contract record no.: 2012990000056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Rock wool sandwich composite board, and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07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120221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07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