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034629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034629U
CN202034629U CN2011200043367U CN201120004336U CN202034629U CN 202034629 U CN202034629 U CN 202034629U CN 2011200043367 U CN2011200043367 U CN 2011200043367U CN 201120004336 U CN201120004336 U CN 201120004336U CN 202034629 U CN202034629 U CN 2020346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portion
hole
electric connector
insulating body
shield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00433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tes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tes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00433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0346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0346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03462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一芯片模块,包括一绝缘本体,贯设有多个收容槽;多个信号端子,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每一所述信号端子具有一第一弹性部和一第二弹性部;一屏蔽件,装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内,所述屏蔽件开设有多个屏蔽孔,所述屏蔽孔收容所述基部,当芯片模块下压时,所述第一弹性部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屏蔽孔内且所述第二弹性部完全收容于所述屏蔽孔内;一接地件,用以导接所述屏蔽件并延伸至所述绝缘本体外进行接地。如此,所述屏蔽件可代替传统所述电连接器中的接地端子,可节约成本并利于所述信号端子的密集排布,另一方面,所述屏蔽件实现了对整个所述信号端子的屏蔽效果,避免了所述信号端子之间的干扰,提高了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端子呈栅格状排列的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端子呈栅格状排列的电连接器中,为达到防止端子间电磁干扰的目的,一般通过在一个信号端子周围对应设置多个接地端子来实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未来CPU核心数目将成倍增长,这就要求提升电连接器可以传递数据的能力,因此必须大幅度增加端子数目。如此一来,增加端子数目不但会提高生产成本,而且会导致电连接器体积增大,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这种具有高端子数的电连接器如果要兼容现有主板空间排布设计,就必须增大端子密度,但这种减小端子间距离的做法会增加端子间相互的电磁干扰。
业界有人设计出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上设有多个收容槽;多个信号端子,收容于多个所述收容槽内,每一所述信号端子具有一基部,所述基部固定于所述收容槽内;一屏蔽件,装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内,所述屏蔽件开设有多个屏蔽孔,每一所述屏蔽孔对应收容一所述基部;一接地件,导接所述屏蔽件并接地。如此,便可实现位于所述收容槽内的相邻二所述基部之间的隔离,但每一所述信号端子还具有自所述基部弯折延伸形成的一弹性部。此设计中虽能避免所述基部之间的电磁干扰,但所述弹性部显露于所述屏蔽件外,相邻二所述弹性部之间会存在电磁干扰。
为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端子间电磁干扰、其结构及排布工艺简单的电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一芯片模块,包括一绝缘本体,位于所述芯片模块的下方,所述绝缘本体上贯设有多个收容槽;多个信号端子,每一所述信号端子对应收容于一所述收容槽内,每一所述信号端子具有一基部,所述基部向上弯折延伸一第一弹性部,所述第一弹性部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的顶面,所述基部向下弯折延伸一第二弹性部,所述第二弹性部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底面;一屏蔽件,装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内,所述屏蔽件对应多个所述收容槽开设有多个屏蔽孔,每一所述屏蔽孔围设一所述收容槽,所述屏蔽孔收容所述基部,当芯片模块下压时,所述第一弹性部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屏蔽孔内且所述第二弹性部完全收容于所述屏蔽孔内;一接地件,用以导接所述屏蔽件并延伸至所述绝缘本体外进行接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由于所述绝缘本体上贯设有多个所述收容槽,只需将所述屏蔽件装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内即可将收容于所述收容槽内的相连所述信号端子隔离开来,又因每一所述屏蔽孔围设一所述收容槽,所述屏蔽孔收容所述基部,当芯片模块下压时,所述第一弹性部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屏蔽孔内且所述第二弹性部完全收容于所述第二孔内,最后将所述屏蔽件电性接地输出,如此,不仅实现了相邻所述信号端子的所述基部之间的隔离,而且还实现了相邻所述信号端子的所述弹性部之间的隔离,因而可以有效的防止信号传输时所述信号端子之间发生干扰,可以提高信号传输的稳定性,能够省略大量接地端子,节约了生产成本,而且所述屏蔽件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屏蔽件数量为多个,且层层堆栈于所述绝缘本体内,因而每个所述屏蔽件都可以具有较小的厚度,可采用较薄金属通过蚀刻或者冲压下料加工形成,不仅能够实现屏蔽效果,而且方便制造成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2为图1A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屏蔽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信号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信号端子的侧面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未组装前的局部剖面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组装后的局部剖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电连接器1      芯片模块2       电路板3
绝缘本体11     信号端子12      屏蔽件13      接地件14
支撑面110      收容槽111       固持槽112     定位销113
通孔114
基部121        第一弹性部122   第二弹性部123 固持部124
第一弹性臂221  第一接触部222
第二弹性臂231  第二接触部232
屏蔽孔131      定位孔30
第一孔311      第二孔312       第三孔313
第一焊接点40   第二焊接点5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电连接器1,用以电性连接一芯片模块2至一电路板3。
请参照图1、图2和图3,所述电连接器1包括一绝缘本体11,所述绝缘本体11位于所述电路板3的上方且位于所述芯片模块2的下方;多个信号端子12,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11内;一屏蔽件13,装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1内用以屏蔽所述信号端子12;一接地件14,导接所述屏蔽件13并延伸至所述绝缘本体11外进行接地。
请参照图1、图2和图6,所述绝缘本体11由绝缘材料比如塑料制成,所述绝缘本体11贯设有多个收容槽111,且所述收容槽111呈栅格状排列,自所述收容槽111侧向延伸一固持槽112用以固持所述信号端子12;所述绝缘本体11的底面设有二定位销113,所述二定位销113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1的底面相对角处,用以将所述绝缘本体11定位至所述电路板3上;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11对应所述接地件14开设有一通孔114,供以所述接地件14穿过并与外界导接实现接地;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11内缘设有一支撑面110,所述支撑面110供所述芯片模块2下压时抵靠并定位所述芯片模块2。
请参照图2、图4和图5,每一所述信号端子12对应收容于一所述收容槽111内,所述信号端子12具有一基部121,所述基部121向上弯折延伸一第一弹性部122,所述第一弹性部122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11的顶面,所述第一弹性部122具有一第一弹性臂221和一第一接触部222,所述第一弹性臂221连接所述基部121与所述第一接触部222;所述基部121向下弯折延伸一第二弹性部123,所述第二弹性部123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11的底面所述第二弹性部123具有一第二弹性臂231和一第二接触部232,所述第二弹性臂231连接所述基部121与所述第二接触部232;所述基部121侧向延伸一固持部124,所述固持部124进入并固持于所述固持槽112内;所述第一弹性部122与所述第二弹性部123位于所述固持部124的相同侧且所述第一弹性部122与所述第二弹性部123相对所述基部121于上下方向对称。
请参照图2、图3和图6,多个所述屏蔽件13层层堆栈于所述绝缘本体11内,所述屏蔽件13为导电材料制成;所述屏蔽件13对应多个所述收容槽111开设有多个屏蔽孔131,所述屏蔽孔131呈栅格状排列且所述屏蔽孔131上下贯穿所述屏蔽件13,以这种方式,所述屏蔽孔131将所述信号端子12围绕并隔离,从而对其产生屏蔽效果。每一所述屏蔽孔131围设一所述收容槽111,所述屏蔽孔131收容所述基部121;每一所述屏蔽孔131包括一第一孔311和一第二孔312且所述第一孔311与所述第二孔312连通,所述端子的所述基部121收容于所述第一孔311内;进一步,所述屏蔽件13对应所述固持槽112开设有一第三孔313,所述固持部124固持于所述第三孔313内,所述第三孔313与所述屏蔽孔131连通。
请参照图6和图7,所述电路板3对应所述定位销113的位置设有二定位孔30,所述定位销113固持于所述定位孔30中;所述电路板3对应所述接地件14设有一第一焊接点40,所述第一焊接点40电位为零用于与所述接地件14导接以实现接地;所述电路板3对应所述第二接触部232设有多个第二焊接点50,所述第二焊接点50用以与所述第二接触部232导接。
请参照图6和图7,所述接地件14导接并固定于所述屏蔽件13上,所述接地件14穿过所述通孔114并延伸至所述绝缘本体11外与所述电路板3上的所述第一焊接点40导接以实现接地。
请参照图2、图3和图6,作为优选的方式,可采用较薄金属通过蚀刻或者冲压下料形成具有多个所述屏蔽孔131的所述屏蔽件13。组装时,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可以采用InsertMolding(嵌入成型)的方式来实现,即,先将所述信号端子12、所述接地件14与多个层层堆栈的所述屏蔽件13置入注塑模具中并定位,再采用嵌入成型的方式在所述信号端子12、所述接地件14和所述屏蔽件13之间注入塑料以形成所述绝缘本体11。当然也可以先制造出具有所述收容槽111的所述绝缘本体11,采用组装的方式将各所述信号端子12以及所述接地件14装入所述绝缘本体11中的所述收容槽111后,再将多个所述屏蔽件13堆栈组装至所述绝缘本体11内;再在所述绝缘本体11地底面装设所述定位销113,然后将所述定位销113对应固持于开设有所述定位孔30的所述电路板3上。
如此,当位于所述绝缘本体11上方的所述芯片模块2未对所述电连接器1作用时,请参照图3、图4和图6,所述基部121收容于所述屏蔽孔131内,尤指收容于所述第一孔311内,所述固持部124收容于所述第三孔313,因而相邻所述基部121与相邻所述固持部124可分别藉由所述第一孔311与所述第三孔313达到屏蔽的效果,所述第一弹性部122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11的顶面,所述第二弹性部123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11的底面;当所述芯片模块2向下对所述电连接器1作用时,请参照图3、图4和图7,所述芯片模块2抵靠至所述支撑面110上,所述定位销113进入并固持于所述定位孔30内,所述接地件14穿过所述通孔114并延伸至所述绝缘本体11外与所述电路板3上的所述第一焊接点40导接实现接地,所述第二弹性部123完全进入所述屏蔽孔131内并与所述第二焊接点50导接,尤指所述第二接触部232完全收容于所述第二孔312内以达到屏蔽效果,所述第一弹性部122部分进入所述屏蔽孔131内,尤指所述第一弹性臂221完全进入所述屏蔽孔131内但所述第一接触部222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二孔312内。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由于所述屏蔽孔收容所述基部,可以对相邻所述基部进行隔离,从而达到屏蔽效果,避免了相邻所述基部之间的信号干扰,提高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2.当芯片模块下压时,所述第一弹性部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屏蔽孔内且所述第二弹性部完全收容于所述第二孔内,即所述屏蔽件实现了对所述端子的所述第一弹性部与第二弹性部的隔离,从而达到屏蔽效果,如此,避免了相邻所述第一弹性部之间的信号干扰,同时也避免了相邻所述第二弹性部之间的信号干扰,因而可以有效的防止信号传输时整个所述端子之间发生干扰,
3.由于设有所述接地件,操作时只需将所述接地件穿过所述通孔并与所述电路板导接即可实现接地,不需要像传统的做法那样在一个所述信号端子周围对应设置多个接地端子,因此所述电连接器能够省略大量所述接地端子,利于所述信号端子的密集排布并可节省生产成本。
4.由于所述屏蔽件上设有所述屏蔽孔对应围设于一所述收容槽以将每一所述信号端子隔离,所述屏蔽件可作为一个整体对应嵌入所述绝缘本体内,有利于组件的模块化,方便组装。
5.由于所述屏蔽件可以为多个,并堆叠于所述绝缘本体内,因而每个所述屏蔽件厚度可以制作得很小,可采用较薄金属通过蚀刻或者冲压下料加工形成,这种结构不但可以实现屏蔽效果,而且方便制造成型。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用于电性连接一芯片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本体,位于所述芯片模块的下方,所述绝缘本体上贯设有多个收容槽;
多个信号端子,每一所述信号端子对应收容于一所述收容槽内,每一所述信号端子具有一基部,所述基部向上弯折延伸一第一弹性部,所述第一弹性部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的顶面,所述基部向下弯折延伸一第二弹性部,所述第二弹性部显露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底面;
一屏蔽件,装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内,所述屏蔽件对应多个所述收容槽开设有多个屏蔽孔,每一所述屏蔽孔围设一所述收容槽,所述屏蔽孔收容所述基部,当芯片模块下压时,所述第一弹性部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屏蔽孔内且所述第二弹性部完全收容于所述屏蔽孔内;
一接地件,用以导接所述屏蔽件并延伸至所述绝缘本体外进行接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件数量为多个,且层层堆叠于所述绝缘本体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孔上下贯穿所述屏蔽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槽呈栅格状排列,所述屏蔽孔对应所述收容槽呈栅格状排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具有一第一弹性臂和一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弹性臂连接所述基部与所述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二弹性部具有一第二弹性臂和一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弹性臂连接所述基部与所述第二接触部;所述屏蔽孔包括一第一孔和一第二孔且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二孔连通,所述第一孔收容所述基部,当所述芯片模块下压时,所述第一接触部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二孔内,所述第二接触部完全收容于所述第二孔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侧向延伸一固持部,所述收容槽侧向延伸一固持槽,所述固持部进入并固持于所述固持槽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件对应所述固持槽开设有一第三孔,所述固持部固持于所述第三孔内,所述第三孔与所述屏蔽孔连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件为导电材料制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部与所述第二弹性部位于所述固持部的相同侧且所述第一弹性部与所述第二弹性部相对所述基部于上下方向对称。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件固定于所述屏蔽件上,所述绝缘本体对应所述接地件开设有一通孔,所述接地件穿过所述通孔延伸至所述绝缘本体外进行接地。
CN2011200043367U 2011-01-06 2011-01-06 电连接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20346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043367U CN202034629U (zh) 2011-01-06 2011-01-06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043367U CN202034629U (zh) 2011-01-06 2011-01-06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034629U true CN202034629U (zh) 2011-11-09

Family

ID=44896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004336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034629U (zh) 2011-01-06 2011-01-06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03462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78886A (zh) * 2017-10-20 2018-05-01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78886A (zh) * 2017-10-20 2018-05-01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034567U (zh) 电连接器
CN2840406Y (zh) 电子转接器
CN202259976U (zh) 连接器
CN201204312Y (zh) 电连接器
CN201266719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2172179U (zh) 电连接器
CN103368010B (zh) 电连接器
CN202034628U (zh) 电连接器
CN102969618A (zh) 一种高速连接器母端插头
TWI758570B (zh) 電連接器及其製造方法
CN109546388B (zh) 背板连接器
CN206947652U (zh) 高速连接器及其传输模块
US900493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203466343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01774092U (zh) 电连接器
CN202034629U (zh) 电连接器
CN203415750U (zh) 结构改良的层迭式网络连接器
CN203250876U (zh) 电连接器
CN104882689A (zh) 一种usb type-c插座连接器
CN204885553U (zh) 一体式usb type-c插座连接器
CN204349001U (zh) 电连接器
CN203850466U (zh) 一种新型组合连接器
CN204720615U (zh) 一种usb type-c插座连接器
CN103872501A (zh) 电连接器
CN202759105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109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