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028559U - 光连接器清扫工具 - Google Patents

光连接器清扫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028559U
CN202028559U CN2011200214962U CN201120021496U CN202028559U CN 202028559 U CN202028559 U CN 202028559U CN 2011200214962 U CN2011200214962 U CN 2011200214962U CN 201120021496 U CN201120021496 U CN 201120021496U CN 202028559 U CN202028559 U CN 2020285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winch spool
rotation
cleaning body
ban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02149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根纯一
藤原邦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kura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kur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19573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2053270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kura Ltd filed Critical Fujikura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0285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02855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连接器清扫工具,其具有工具主体和从工具主体延伸出的延伸部。工具主体具有进行清扫体的供给和牵拉的输送机构、旋转机构以及其容置它们的容置体,延伸部具有延伸筒体和头部件,输送机构具有清扫体供给筒、清扫体卷绕筒、卷绕时在卷绕筒近前的位置使清扫体与卷绕筒的轴线平行地移动的横动机构,容置体具有通过前方移动使卷绕筒在卷绕方向上旋转驱动而使清扫体输送移动的驱动体,旋转机构具有通过容置体的相对移动使头部件旋转的旋转轴,在旋转轴上形成有清扫体插通孔。通过横动机构使清扫体的卷绕位置在与卷绕筒的轴线平行的方向上移动。

Description

光连接器清扫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连接器清扫工具,用于利用单向连续并且具有一定宽度的布等柔软的带状的清扫体对光连接器的接合端面进行清扫。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将光连接器与光纤等对接连接时,如果在其接合端面上附着有污迹或异物,则会导致拆装时的损伤或传输损失增大等。因此,需要在对接连接之前预先对接合端面进行清扫。 
以往在对光连接器的接合端面进行清扫时采用光连接器清扫工具,该光连接器清扫工具使由绳等单向连续的柔软的连续材料构成清扫体与接合端面接触以擦去污迹等。 
作为这种光连接器清扫工具,公知有在其前端部分(头部分)使由连续材料构成的清扫体的一部分露出,边使该露出的清扫体在其连续方向上输送移动边使之与光连接器的接合端面接触(推靠),同时使头部分以与接合端面垂直的轴线为中心旋转的方式的光连接器清扫工具(例如参照国际公开第2008/108278小册子)。 
采用这种方式的光连接器清扫工具包括具有供给绕轴和卷绕筒的输送机构、以及使头部分旋转的旋转机构,其中,该供给绕轴用于将由绳等单向连续的柔软的连续材料构成的清扫体朝向工具的前端部分送出,该卷绕筒从工具的前端部分拉回并卷绕清扫体。 
这里,作为单向连续的清扫体,主要分为截面大致呈圆形的绳状的清扫体,以及宽度与厚度相比格外大的带状的清扫体。若对上述绳状的清扫体与带状的清扫体进行比较,则如后所述,就对光连接器的接合面进行清扫的效果方面而言,后者的带状的清扫体更好。但是,从清扫工具的小型化的观点出发,则是前者的绳状的清扫体较好。因此,以往通常采用带状的清扫体。 
在绳状的清扫体的情况下,清扫体相对光连接器的接合面的接触面积较小。因此,即便在使头部分旋转的情况下,如果向对接合面的推靠力不充分、或者推靠方向倾斜而使推靠力不均匀,则也会在接合面的一部分例如周边部等上产生擦拭痕迹,容易发生无法充分清扫的情况。相对于此,在使用带状的清扫体的情况下,清扫体相对光连接器的接合面的接触面积变大。因此,产生擦拭痕迹的可能性小。所以,从清扫能力观点出发,优选使用带状的清扫体。 
参照图25A、25B对利用清扫工具内的卷绕筒来卷绕绳状或带状的清扫体时的卷绕状况进行说明。卷绕筒31通常具有呈小径的圆筒状的主体部47B,以及在其两端设置的大径的凸缘部48B、49B。在该卷绕筒31中,将清扫体2、200卷绕于主体部47B。 
在卷绕绳状的清扫体200的情况下,如图25A所示,将清扫体200在主体部47B的外周面上的一定位置处连续卷绕(在一定位置顺次重叠卷绕)的情况很少,而通常是在主体部47B的轴线方向上以一定程度分散地被卷绕。与此相对,在使用带状的清扫体2的情况下,如图25B所示,清扫体2偏集于在卷绕筒31的主体部47B的一部分被卷绕,大致在一定位置顺次重叠。因此,如果在卷绕相同长度的清扫体的情况下,对清扫体为绳状和带状的情况进行比较,则在绳状的清扫体200的情况下,主体部47B上的清扫体200的卷绕直径不是那么大。因此,卷绕筒31的直径(主体部两端侧的凸缘部48B、49B的直径)D也不必那么大。与此相对,在带状的清扫体2的情况下,卷绕直径会比绳状的清扫体200的情况大很多。因此,作为卷绕筒31也必须使用其直径D比使用绳状的清扫体200时大很多的结构。具体而言,例如假定不交换工具内所容置的清扫体的一次性的清扫工具,在容置了一件产品能够进行500次左右的清扫长度的清扫体的情况下,在绳状的清扫体中,能够通过直径D为12.5mm、高度(主体部47B的轴线方向上的长度)H为7.7mm左右的卷绕筒卷绕。另一方面,在带状的清扫体(例如使其带宽度为2mm)中,需要直径D为40mm以上、高度H为2mm以上的卷绕筒。 
如上所述,在清扫体为带状的情况下,卷绕筒必须为大径,这会妨碍清扫工具整体的小型化。因此,尽管在清扫效果方面带状的清扫体优于绳状的清扫体,但是事实上并非很适于实际产品。 
这样,在采用带状的清扫体时,如果将该带状的清扫体在一定位置重叠卷绕,则卷绕筒31的高度H可以比使用绳状的清扫体时变得小,但是根据上述例子也可以知道,使清扫体从绳状的变为带状的时高度H的减少量仅有数mm左右。这与达到数十mm的卷绕筒31的直径D的增大量相比小很多,因此卷绕筒直径的增大会妨碍工具整体的小型化。 
如果牺牲一件产品中的能够清扫的次数,则即使采用带状的清扫体也能够小型化,但是这样会降低产品的商品价值,因此不适于实际产品。 
如上所述作为用于清扫工具的清扫体,从清扫效果方面来看是带状的比绳状的有利,使用绳状的清扫体时成为问题的光连接器接合端面的擦拭痕迹的问题也能够消除或减轻。但是,在使用带状的清扫体时,不利于工具小型化,因此影响带状的清扫体的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情况做出,能够提供使用在清扫效果方面有利的带状的清扫体而不会增大卷绕筒的直径,能够通过小径的卷绕筒卷绕长尺寸的清扫体,从而能够同时实现清扫工具的小型化和清扫效果的提高的光连接器清扫工具。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清扫工具中,基本上以使用带状的清扫体为前提,在将该带状清扫体卷绕于卷绕筒之前的位置,设有用于使清扫体的运行位置在与卷绕筒的旋转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上往复移动的横动机构。利用该机构,使卷绕筒的主体部上的清扫体的卷绕位置在轴线方向上往复移动,能够避免卷绕直径的局部增大,从而实现卷绕筒的小型化。并且规定了实现该效果的适当的具体实施方式。 
即,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手段。 
(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清扫工具,用于一边使单向连续的柔软的带状清扫体移动,一边使其一部分推靠于光连接器的接合端面来对上述接合端面进行擦拭清扫。该光连接器清扫工具具有工具主体、和从上述工具主体延伸出的延伸部。上述工具主体具有进行上述带状清扫体的供给和牵拉的输送机构、旋转机构以及容置它们的容置体。上述延伸部具有从上述容置体延伸出的延伸筒体、和在该延伸筒体 的前端将上述带状清扫体推靠于上述接合端面的头部件。上述输送机构具有将上述带状的清扫体向上述头部件供给的供给筒、卷绕经过上述头部件的上述带状清扫体的卷绕筒、和用于使经过上述头部件的上述带状的清扫体的移动位置在即将到达上述卷绕筒的位置处在与上述卷绕筒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往复移动的横动机构。上述容置体具有驱动体,该驱动体能够相对于上述延伸部和上述输送机构在上述延伸部的延伸方向前方和后方相对移动,通过上述前方移动使上述卷绕筒在卷绕方向上旋转驱动而使上述带状的清扫体输送移动。上述旋转机构具有通过上述容置体的相对移动而使上述头部件绕轴旋转的旋转轴。在上述旋转轴上形成有将上述带状清扫体从上述供给筒导向上述头部件并且将经过上述头部件的上述带状清扫体经过上述横动机构导向上述卷绕筒的插通孔。上述横动机构具有在从上述旋转轴的插通孔到上述卷绕筒之间形成使上述带状清扫体通过的贯通引导部并且在与上述卷绕筒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可直线移动地被支撑的引导部件、与上述卷绕筒的旋转联动并用于将其旋转变换为上述引导部件的往复直线运动的运动变换机构。伴随着上述卷绕筒卷绕时的旋转使上述引导部件在与上述卷绕筒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往复移动,从而使上述卷绕筒上的上述带状清扫体的卷绕位置在上述卷绕筒的轴线方向上往复移动。 
(2)在上述(1)所述的光连接器清扫工具中,上述运动变换机构具有与上述卷绕筒的旋转联动而以与上述卷绕筒的旋转轴线平行的轴线为中心旋转的旋转部件、和阻止上述引导部件以与上述卷绕筒的旋转轴线平行的轴线为中心旋转的旋转阻止部件,上述旋转部件具有以其旋转轴线为中心轴的圆柱部,并且在其圆柱部的外周面形成卡合导向部,上述引导部件具有被支撑成通过上述旋转阻止部件阻止其旋转并且相对于上述卡合导向部可滑动地卡合的卡合部,上述卡合导向部和上述卡合部在上述旋转部件绕轴中心旋转时,使上述引导部件在与其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直线地往复移动。 
(3)在上述(2)所述的光连接器清扫工具中,上述卡合导向部在跨上述圆柱部的外周面的整个周面连续形成,并被设定为在将上述圆柱部的上述外周面展开为平面状时,上述卡合导向部的轨迹为波状。 
(4)在上述(3)所述的光连接器清扫工具中,上述卡合导向部由连续的凹槽构成,上述卡合部由突起部构成,上述突起部沿着上述连续的凹槽的连续方向可相对滑动地插入到上述连续的凹槽内。 
(5)在上述(3)所述的光连接器清扫工具中,上述卡合导向部由连续的突条构成,上述卡合部由凹槽构成,上述连续的突条的一部分在沿着上述连续的突条的连续方向的方向上可相对滑动地插入到上述凹槽内。 
(6)在上述(1)所述的光连接器清扫工具中,上述引导部件的上述贯通引导部被制成为:通过上述贯通引导部内的上述带状清扫体的宽度方向,维持在与上述卷绕筒的旋转轴线平行的面内。 
(7)在上述(1)所述的光连接器清扫工具中,上述卷绕筒具有用于卷绕上述带状清扫体的圆筒状的主体部、和在该主体部的轴线方向的两端配设的凸缘部,并构成为上述两凸缘部间的上述主体部的轴线方向的长度L为上述带状清扫体的宽度W的2倍以上,并且在上述引导部件往复1次的期间,上述卷绕筒进行2·n周旋转(其中n为2以上的任意值),上述横动机构的上述引导部件往复移动的单程移动距离T为上述带状清扫体的上述宽度W以上。 
(8)在上述(7)所述的光连接器清扫工具中,构成为上述卷绕筒的上述两凸缘部间的上述主体部的轴线方向上的上述长度L和上述带状清扫体的上述宽度W,在n为2以上的任意值时,满足(n+1)·W>L≥n·W的关系,并且上述引导部件往复1次的期间的上述卷绕筒的转速为2·n,上述横动机构的上述引导部件往复移动的单程移动距离T与上述带状清扫体的上述宽度W,满足n·W>T≥(n-1)·W的关系。 
在上述(1)所述的光连接器清扫工具中,在将由柔软的带状连续材料构成的清扫体卷绕于卷绕筒之前的位置上,使该带状的清扫体的移动位置在与卷绕筒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往复移动。由此,在被卷绕到卷绕筒上时的带状清扫体的位置,在卷绕筒的轴线方向上移动(横动)。因此,能够防止带状清扫体偏集于卷绕筒的轴线方向的一部分上偏向卷绕,而将带状的清扫体在卷绕筒的轴线方向上分散卷绕。其结果,即使采用带状的清扫体,也能够减小卷绕筒的直径,实现光连接器清扫工具的小型化。并且,使用与绳状的清扫体相比清扫能力强的带状清扫体,能够使清扫工具小型化,因此能够实际地应用带状的清扫体,可靠防止光连接器接合端面的擦拭痕迹等问题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清扫工具的立体图。 
图2为该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清扫工具的主视图。 
图3为该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清扫工具的主剖视图。 
图4为表示用于该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清扫工具的驱动体的主视图。 
图5为表示用于该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清扫工具的延伸筒体的立体图。 
图6为表示用于该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清扫工具的头部件的立体图。 
图7为从一侧观察用于该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清扫工具的旋转轴的立体图。 
图8为表示上述旋转轴和在其前端所安装的头部件的局部断面状态的侧视图。 
图9为表示用于该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清扫工具的输送机构的容置部分的俯视图。 
图10为表示用于该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清扫工具的输送机构的俯视图。 
图11为表示用于该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清扫工具的输送机构的主视图。 
图12为表示用于该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清扫工具的输送机构的立体图。 
图13为表示用于该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清扫工具的输送机构从底面侧观察到的立体图。 
图14为用于上述输送机构的横动机构的引导部件的立体图。 
图15为用于该输送机构的横动机构的旋转部件的立体图。 
图16为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清扫工具的使用方法的工序图。 
图17为接续前图的工序图。 
图18为接续前图的工序图。 
图19A为表示用于该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清扫工具的输送机构的动作的工序图,是表示通常状态的剖视图。 
图19B为表示用于该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清扫工具的输送机构的动作的工序图,是表示容置体前方移动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0为表示上述旋转轴的动作的工序图。 
图21为接续前图的工序图。 
图22为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清扫工具的使用方法的工序图。 
图23A为阶段性地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清扫工具中的带状清扫体的卷绕状态的示意图。 
图23B为阶段性地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清扫工具中的带状清扫体的卷绕状态的示意图。 
图23C为阶段性地表示该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清扫工具中的带状清扫体的卷绕状态的示意图。 
图24A为关于上述旋转部件的圆柱部的外周面上的卡合导向部的轨迹的第一例,将该圆柱部的外周面展开为平面状进行表示的示意图。 
图24B为关于上述旋转部件的圆柱部的外周面上的卡合导向部的轨迹的第2例,将该圆柱部的外周面展开为平面状进行表示的示意图。 
图25A为用于说明作为现有技术在卷绕筒上卷绕绳状清扫体的情况的示意图。 
图25B为用于说明作为现有技术在卷绕筒上卷绕带状清扫体的情况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清扫工具(以下也简称为“清扫工具”)1进行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清扫工具1具有工具主体10、从工具主体10延伸出的延伸部20。在以下说明中,有时将图1所示延伸部20(延伸筒体21)的前端方向称为延伸方向的前方,其相反方向称为后方。 
如图1~图3所示,工具主体10具有进行柔软的单向连续的带状的清扫体2的供给和牵拉(卷绕)的输送机构3、使头部件23旋转的旋转机构5、容置它们的容置体11、处于容置体11内对容置体11施力的施力部件40。这里,容置体11具有大致立方体的壳部12、处于壳部12内而相对于壳部12定位的驱动体13。 
壳部12具有隔着容置空间12e(参照图3)相向的基板部12a、12a;在基板部12a、12a的侧缘上形成的侧板部12b、12b;在基板部12a的前缘上设置的前板部12c。在该前板部12c上形成有用于延伸筒体21插通的插通口12d(参照图1)。 
如图3和图4所示,驱动体13具有基板53、从基板53的前端部朝基板53的厚度方向突出地形成的插入凸部54(参照图20和图21)、从基板53的一个侧缘部向内面侧突出地形成的突出部55、在基板53的前端部形成的推压部57、从基板53的后端部向内面侧延伸的后端板58。 
在基板53的一个侧缘部的突出部55上形成有锯齿状(齿条状)的齿轮承接部56(驱动部)。该齿轮承接部56是通过驱动体13相对于输送机构3向前方移动使卷绕筒31在卷绕方向上旋转驱动的驱动部。齿轮承接部56由向基板53的另一个侧缘部突出地形成的多个承接齿部56a构成。承接齿部56a沿前后方向排列。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了锯齿状的齿轮承接部56,然而用于使卷绕筒31驱动的构成不限于此。齿轮承接部56只要能够向卷绕筒31施加旋转方向的力即可,例如也可以采用通过与卷绕筒31的外周缘抵接利用摩擦而向卷绕筒31施加旋转方向的力等其他的构成。 
插入凸部54大致呈圆筒状,从基板53的内面朝基板53的厚度方向突出地形成。其突出高度和外径设定为能够与旋转筒部82的凸轮槽85嵌合(参照图20和图21)。 
如图4所示,推压部57具有推压施力部件40的推压板57a、在其周缘上形成的筒状的保持筒部57b。推压板57a从基板53的内面向基板53的厚度方向突出,形成为与前后方向正交。 
保持筒部57b被形成为限制施力部件40的位置偏移、并且容置施力部件40的后端部。 
如图1和图2所示,在驱动体13的基板53的外表面上形成有与基板部12a的卡定孔12f卡定的卡定突起53a(参照图4)。这里,驱动体13通过卡定突起53a在卡定孔12f中卡定而相对于壳部12定位,而能够与壳部12一起移动。 
如图7所示,旋转机构5具有能够绕轴旋转的旋转轴52。该旋转轴52具有旋转筒部82、从旋转筒部82的前端向前方延伸的引导筒部81。在旋转筒部82内,插通清扫体2的插通孔83在旋转筒部82的后端开口形成。该插通孔83沿着旋转筒部82的轴向形成。在图示例中,插通孔83的截面大致为矩形。 
在引导筒部81中跨全长形成有插通孔87。该插通孔87将带状的清扫体2从供给筒导向头部件23。并且插通孔87将从头部件23返回的清扫体2经由后述的横动机构120中的引导部件122的贯通引导部124导向卷绕筒31。该插通孔87与旋转筒部82的插通孔83连通。 
引导筒部81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在其前端部将头部件23的插入部91插入插通孔87(参照图8)。引导筒部81的前端部的内面形成为平坦地形成的旋转停止部84。 
旋转筒部82形成为大致圆筒状,在其外表面上形成有插入驱动体13的插入凸部54的凸轮槽85。该凸轮槽85形成为至少一部分相对于旋转筒部82的轴向倾斜。因此,如后所述,如果插入到凸轮槽85中的插入凸部54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则旋转筒部82沿着凸轮槽85移动,从而旋转轴52绕轴旋转。在图示例中,凸轮槽85形成为螺旋状。 
如图6和图8所示,头部件23具有能够插入引导筒部81的插通孔87的插入部91、在插入部91的前端形成的凸缘部92、从凸缘部92的前面向前方延伸的前端延伸部28。该前端延伸部28的前端面成为将清扫体2推靠于接合端面61a(参照图22)的推靠面24。 
在凸缘部92上形成有带状的清扫体2通过的通过口92A、92B(参照图8)。 
在前端延伸部28上形成有从其基端部(从凸缘部92侧)朝前端方向引导带状清扫体2的引导缝隙26。并且在前端延伸部28上形成有从引导缝隙26的前端部朝向前端延伸部28的外面的引导口部25。 
引导口部25将来自输送机构3(供给筒30)的清扫体2导向推靠面24。并且,引导口部25将已通过推靠面24的清扫体2导向输送机构3(横动机构120的引导部件122和卷绕筒31)。这样在前端延伸部28上预先形成引导口部25,从而能够防止清扫体2从推靠面24分离的情况。 
插入部91形成为板状,一面侧的平坦部93A和另一面侧的平坦部93B沿着旋转停止部84配置。因此,头部件23限制为相对于引导筒部81不旋转。并且,在该插入部91上形成具有卡合爪93a的弹性片93b。卡合爪93a通过与在形成于引导筒部81的卡合开口部81a(卡合凹部)(参照图7)的前缘卡定,从而限制头部件23向前方移动。 
图8中的符号94,表示在引导筒部81的前端与凸缘部92之间设置的施力部件(例如线圈弹簧等弹簧部件)。该施力部件94将头部件23推靠到接合端面61a时,对头部件23向前方施力。 
如图3、图8所示,在头部件23上卷绕有从供给筒30引出的带状的清扫体2。 
清扫体2只要是以能够连续送出的程度、软质且单向连续的带状的结构,则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采用将公知的适当的清洁布(无纺布或织布)加工为带状的形式。具体而言,可以采用例如由聚酯或尼龙等极细纤维构成的带。作为带状的清扫体2,其宽度优选1.0~2.5mm左右,厚度优选0.1~0.2mm左右。 
带状的清扫体2从供给筒30经过旋转轴52的插通孔83和插通孔87到达头部件23。在该头部件23上,清扫体2经过插入部91的平坦部93A和凸缘部92的通过口92A到达前端延伸部28的推靠面24。然后,通过引导口部25、引导缝隙26、通过口92B和平坦部93B从头部件23到达旋转轴52。在该旋转轴52上,清扫体2卷绕为在通过插通孔87和插通孔83后,经过后述的横动机构120的引导部件122到达卷绕筒31。 
相反地,也可以使带状的清扫体2卷绕为:从供给筒30经过插通孔83和插通孔87到达头部件23,在经过平坦部93B、通过口92B、引导缝隙26和引导口部25到达推靠面24后,通过通过口92A、平坦部93A、插通孔87和插通孔83,进而经过横动机构120的引导部件122到达卷绕筒31。 
如图3、图9~图13所示,输送机构3具有卷装带状的清扫体2的供给筒30(供给装置)、卷绕使用后的清扫体2进行回收的卷绕筒31(牵拉装置)、在卷绕筒31的一面侧安装的第一齿轮38、在卷绕筒31的另一面侧固定的第二齿轮130、使经过上述头部件23的带状的清扫体2通过的引导部件122、进行阻止以使得上述引导部件122在与卷绕筒31的旋转轴线31a(参照图23A~23C)正交的面内不旋转同时容许(或引导)引导部件122朝与卷绕筒31的旋转轴线31a平行的方向直线移动的跑道形状的旋转阻止部件138、与上述引导部件122卡合而使其在上述方向上往复移动的旋转部件126、用于将卷绕筒31的旋转向上述旋转部件126传递的中间旋转传递体128、将供给筒30、卷绕筒31、旋转部件126和中间旋转传递体128以分别可旋转的方式支撑的支撑框35。 
第二齿轮130、引导部件122、旋转阻止部件138、旋转部件126、中间旋转传递体128构成横动机构120。该横动机构120使带状的清扫体2的移动位置在即将到达卷绕筒31的位置处,沿与卷绕筒31的旋转 轴线31a平行的方向往复移动(参照图23A~23C)。中间旋转传递体128由以同心状且2层重叠设置的大径齿轮128A和小径齿轮128B构成。旋转部件126由同轴设置的被动齿轮部126A和圆柱部126B构成。上述旋转部件126构成用于将卷绕筒31的旋转运动变换为上述引导部件122的往复直线运动的运动变换机构。对此在后面还要具体说明。 
如图3和图9所示,支撑框35具有基板41;可自由旋转地支撑供给筒30的供给筒支撑轴32;可自由旋转地支撑卷绕筒31的卷绕筒支撑轴33;可自由旋转地支撑旋转部件126的旋转部件支撑轴136;可自由旋转地支撑中间旋转传递体128的中间旋转传递体支撑轴132;在基板41的两侧缘部上形成的侧板44A、44B;在两侧板44A、44B之间设置的分隔板43;在基板41的前端部形成的前端板46。分隔板43将两侧板44A、44B之间的空间划分为筒体基部容置部36和施力部件容置部37。 
筒体基部容置部36制成为能够容置延伸部20的筒体基部15。并且在一方的侧板44A的后端附近,形成有限制筒体基部15向后方移动的限制板42A。在分隔板43的后端部上形成有限制筒体基部15向后方移动的限制板42B。在前端板46上形成有延伸筒体21插通的凹部46a。 
通过这种构成,筒体基部容置部36通过限制板42A、42B限制筒体基部15向后方的移动,并且通过前端板46限制筒体基部15向前方的移动。 
施力部件容置部37是另一方的侧板44B与分隔板43之间的空间,用于容置施力部件40。在前端板46的后面朝后方突出地形成有插入处于施力部件容置部37内的施力部件40的前端部而对施力部件40进行定位的保持突起39(参照图3)。 
支撑轴32、33、132、136的位置被设定成使供给筒30、横动机构120的旋转部件126和引导部件122以及卷绕筒31的设置位置(前后方向位置)比筒体基部容置部36和施力部件容置部37靠后。 
在图示例中,供给筒支撑轴32被设定于卷绕筒支撑轴33的后方,以便使供给筒30位于横动机构120(旋转部件126和引导部件122)和 卷绕筒31的后方。卷绕筒支撑轴33被设定于旋转部件支撑轴136和中间齿轮支撑轴132的后方,以便使卷绕筒31位于横动机构120(旋转部件126和引导部件122)的后方。 
在基板41上形成有与卷轴30、31的径向垂直延伸的延伸板45A、45B。在上述延伸板45A、45B的前端形成有分别朝向卷轴30、31突出的卡定爪45Aa、45Ba。各延伸板45A、45B能够弹性地弯曲变形。各卡定爪45Aa、45Ba能够在相对于卷轴30、31接近和远离的方向上移动。 
如图11~图13所示,供给筒30具有卷绕有应送出的带状的清扫体2的主体部47A、在主体部47A的一端设置的第一凸缘板48A、在主体部47A的另一端设置的第二凸缘板49A。卷绕筒31也同样地具有卷绕有带状的清扫体2的主体部47B、在主体部47B的一端上设置的第一凸缘板48B、在主体部47B的另一端设置的第二凸缘板49B。并且在各第一凸缘板48A、48B的外表面上形成有沿着周向排列的多个卡定凹部(未图示)。通过延伸板45A、45B的卡定爪45Aa、45Ba与上述卡定凹部卡合,从而阻止卷轴30、31的反向旋转。在第二凸缘板49A、49B的外表面上形成有沿着周向排列的多个卡定凸部(未图示)。线筒30、31通过将支撑轴32、33(参照图9)插通主体部47A、47B而安装于支撑框35。 
在卷绕筒31的第二凸缘板49B的外表面侧,配设有上述的第一齿轮38。在卷绕筒31的第一凸缘板48B的外表面侧固定有第二齿轮130。 
如图12所示,第一齿轮38具有圆板状的基板89、在该基板89的一个面上形成的齿轮部88。在圆板状的基板89的另一个面上形成有与卷绕筒31的卡定凸部(省略图示)卡定的卡定突起(省略图示)。并且,齿轮部88具有与驱动体13的齿轮承接部56的承接齿部56a啮合的齿部88a。第一齿轮38与卷绕筒31的第二凸缘板49B重叠地配置,圆板状的基板89的卡定突起(省略图示)与第二凸缘板49B的卡定凸部(未图示)卡定,从而卷绕筒31也随着第一齿轮38的旋转而旋转。另一方面,在第一齿轮38朝与卷绕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时,圆板状的基板89的卡定突起不会与卡定凸部(未图示)卡定。 
如图3所示,施力部件40将已向前方相对移动的状态的容置体11利用反作用力对支撑框35向后方施力。作为该施力部件40,优选采用螺旋弹簧等弹簧部件。此时,上述弹簧部件利用反作用力将驱动体13的推压部57向后方对前端板46施力。 
如图3和图5所示,延伸部20具有筒体基部15、在筒体基部15的前端侧设置的延伸筒体21、插通于延伸筒体21的头部件23。 
筒体基部15具有能够容置旋转轴52的旋转筒部82的保持框部97、和从保持框部97的前端向前方延伸的圆筒状的连接筒部96。保持框部97形成为截面为矩形的筒状。在构成保持框部97的四个侧板99中的一个侧板99a上沿着前后方向形成有能够插入驱动体13的插入凸部54的缝隙100。 
如图5所示,延伸筒体由圆筒状的大径部21b、从其前端向前方延伸的细径部21c构成。在该细径部21c的前端形成有可自由进出地插通头部件23的前端延伸部28的插通口部21d。凸缘部92在细径部21dc的前端内壁面卡定。在连接筒部96的外表面上形成有与在延伸筒体21的粗径部21b上形成的卡定开口部21a嵌合的嵌合爪96a。 
这里参照图10~图15进一步对输送机构3中使经过了头部件23的带状的清扫体2的移动位置在到达卷绕筒31之前的位置处沿与卷绕筒31的旋转轴线31a平行的方向往复移动的横动机构120进行详细说明。 
横动机构120具有图14所示的引导部件122、作为上述运动变换机构的如图15所示的旋转部件126和上述的旋转阻止部件138。引导部件122被配置为作为整体制成为厚板、长板状,并且其厚度方向与卷绕筒31的旋转轴线31a平行。在该引导部件122上形成有在与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即与卷绕筒31的旋转轴线31a正交的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引导部124。并且,在引导部件122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沿着厚度方向形成有上述旋转阻止部件138可相对滑动地被插入的截面U字状的凹槽部122A。并且,在引导部件122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侧,沿着厚度方向形成有圆柱部126B贯通的截面大致为圆形的贯通孔122C。在该贯通孔122C的内侧的一部分上形成有被插入到形成在旋转部件圆柱部126B的外周面126C上的连续凹槽状的卡合导向部126D(参照图12)的突起 状的卡合部122D。 
引导部件122上的贯通引导部124,关于其内侧空间的截面形状,以与卷绕筒31的旋转轴线31a平行的方向(因此该引导部件122的直线往复移动方向)的最小间隔比带宽度W略大,并且与其正交的方向的最小间隔是比带宽度W小的距离的方式,例如被制成为断面形状为长方形或者椭圆形状(在图示例中为长方形)。该贯通引导部124的内面的贯通方向两端部分(开口端附近),制成为它们的内面朝向外侧扩大为平滑的锥状。 
旋转阻止部件138作为整体形成跑道状。旋转阻止部件138配设为其高度方向沿着与卷绕筒31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该旋转阻止部件138具有与引导部件122的截面U字形状的凹槽部122A对应的凸状阻止面138A。并且在上述引导部件122的凹槽部122A中相对可自由滑动地插入旋转阻止部件138的凸状阻止面138A,能够阻止在与卷绕筒31的旋转轴线正交的面内的引导部件122的旋转,并且容许或引导在与卷绕筒31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的引导部件122的直线移动。 
如图15所示,旋转部件126由具有呈圆柱状的外周面126C的圆柱部126B和在该圆柱部126B的轴线方向的一端侧固定的被动齿轮部126A构成。在圆柱部126B的外周面126C上形成有引导部件122的突起状的卡合部122D进行卡合的连续的凹槽状的卡合导向部126D。该连续的凹槽状的卡合导向部126D连续形成为绕圆柱部126B的外周面126C一周。该卡合导向部126D还被设定为与外周面126C的轴线方向平行的方向的位置沿着该轴线方向连续地变位。具体而言,该卡合导向部126的圆柱部126B的外周面126C上的轨迹P设定为:在将其外周面126C展开为平面状时,如图24A所示,是正弦波或接近正弦波的波状,并且在周转360°的位置返回原位置。关于该圆柱部126B的外周面126C上的卡合导向部126D的轨迹,也可以将圆柱部126B表现为在以相对于其轴线倾斜的面切断时表现的椭圆形状的截面的周缘形状或者与其相近的形状。 
关于旋转部件126的圆柱部126B表现为“圆柱”,但是这并非意味着仅限于严格意义上的实心圆柱,也包含中空圆柱。 
旋转部件126的圆柱部126B可相对滑动地被贯通插入到引导部件122的贯通孔122C中。该贯通孔122C的内面的突起状的卡合部122D在该卡合导向部126D的长度方向(连续方向)上可相对滑动地插入(卡合)到圆柱部126B的外周面126C的凹槽状的卡合导向部126D中。 
这里,上述的旋转部件126可自由旋转地被支撑,以便其旋转轴线与卷绕筒31的旋转轴线31a平行。并且旋转部件126的一端侧的被动齿轮部126A,如图11所示,与中间旋转传递体128的小径齿轮128B啮合。中间旋转传递体128使上述的小径齿轮128B和大径齿轮128A以共通的轴线为中心那样地一体重叠而成,从而以与卷绕筒31的旋转轴线31a平行的轴线为中心可自由旋转地被支撑。并且中间旋转传递体128的大径齿轮128A,与在卷绕筒31的第一凸缘板48B上固定的第二齿轮130啮合。 
因此,在卷绕筒31旋转时,卷绕筒31的旋转经由中间旋转传递体128向旋转部件126传递,以其轴为中心进行旋转。并且,在该旋转部件126的卡合导向部126D上,可滑动地卡合引导部件122的卡合部122D,该卡合导向部126D如上所述被设定为其位置沿着轴线方向连续地变位。因此,引导部件122伴随着旋转部件126的旋转,在沿着该旋转轴线的方向上直线地移动。此时,卡合导向部126D以绕圆柱部126B的外周面126C一周的方式连续,因此伴随上述旋转部件126的旋转的引导部件122的直线运动,是所定行程的往复运动。这里,如果从上述这样的作用面看,也可以说卡合导向部126D以及卡合部122D被制成为在旋转部件126旋转时能够使引导部件122在与该旋转部件126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往复移动的形状。 
第二齿轮130、大径齿轮128A、小径齿轮128B和被动齿轮部126A彼此之间的齿轮比在图示例中设定为,在卷绕筒31旋转6周的期间,旋转部件126旋转1周。 
接着对采用带状的清扫体2的清扫工具1的使用方法以及使用时的各部动作的一例进行说明。 
在图19A所示通常状态(非使用时),容置体11相对于延伸部20和输送机构3位于相对比较靠后的后方。 
如图16、图17和图22所示,用手指等抓住容置体11,将延伸部20的延伸筒体21从光适配器70的连接器插入口71插入,则延伸筒体21通过光适配器70的内壁70a进行定位并进入连接器容置孔72。并且推靠面24上的清扫体2如图22所示,与光插头60的接合端面61a的适当位置(这里为光纤穴61b及其周边)抵接。 
如图17和图19B所示,进一步对容置体11施加向前方的力(向图16中所示箭头方向的力),则延伸筒体21的前端从光适配器70的壁部70b等(参照图22)受到反作用力而被限制向前方的移动,而容置体11相对于延伸部20相对地向前方移动。此时,延伸部20的筒体基部15在通过图9所示限制板42A、42B限制其向后方的移动的状态下被容置于筒体基部容置部36,因此输送机构3的前后方向位置不会大变。因此,施力部件40被驱动体13压缩,成为通过来自支撑框35的反作用力对驱动体13向后方施力的状态。 
如图19B所示,容置体11的驱动体13相对于旋转筒部82相对地向前移动,则插入凸部54也在被插入到旋转筒部82的凸轮槽85中的状态下向前移动(参照图20和图21)。因此,旋转轴52绕其轴旋转。通过这样的旋转轴52的旋转,如图22所示,头部件23绕轴旋转。因此,带状的清扫体2保持与接合端面61a抵接的状态绕头部件23的轴旋转,擦拭清扫接合端面61a。 
并且这里如图19B所示,若驱动体13相对于输送机构3相对地移动,则会通过齿轮承接部56对第一齿轮38施加旋转方向的力。伴随着该第一齿轮38的旋转,卷绕筒31也旋转。因此,带状的清扫体2经过引导部件122的贯通引导部124,如后所述沿着卷绕筒31的轴线方向移动(横动),被卷绕于卷绕筒31的主体部47B。 
与此相伴地,带状的清扫体2从供给筒30引出,通过头部件23的推靠面24输送移动。通过这样的清扫体2的输送移动,能够可靠地擦拭接合端面61a上附着的尘土、尘埃油污等。 
在如上所述地结束了清扫后,将延伸部20从光适配器70拔出时,使容置体11向后方移动(参照图18)即可。此时,延伸筒体21和输送机构3相对于容置体11的前后方向位置,通过施力部件40的弹性力回 复到通常状态(图19A所示的状态)。 
这里,参照图23A~23C对带状的清扫体2经过构成横动机构120的引导部件122的贯通引导部124被卷绕于卷绕筒31的主体部47B时的状况,即、使带状的清扫体2沿着卷绕筒31的轴线方向横动而被卷绕于卷绕筒31时的状况进行说明。 
在该例中,卷绕筒31的两凸缘部48B、49B之间的主体部47B的轴线方向长度L,为与带状的清扫体2的宽度W(以下有时将该宽度W称为带宽度W)的3倍相同或比其略大的长度。并且,各齿轮之间的齿轮比被定为,卷绕筒31的转速与旋转部件126的转速之比为6∶1,并且旋转部件126的凹槽状的卡合导向部126D的尺寸被定为,旋转部件126旋转时引导部件122直线往复运动的单程移动距离T为带宽度W的2倍。 
在如上所述带状的清扫体2被卷绕时,在通过卷绕筒31的旋转而被卷绕于该卷绕筒31之前,在从旋转筒部82的插通孔83到卷绕筒31之前的位置上,如图23A~23C所示,通过引导部件122的贯通引导部124。这里,卷绕筒31的旋转,从在该卷绕筒31的一端固定的第二齿轮130,经由中间旋转传递体128的大径齿轮128A和小径齿轮128B,向作为运动变换机构的旋转部件126的被动齿轮部126A传递。由此,旋转部件126以其轴为中心旋转。该旋转部件126的旋转运动,通过卡合导向部126D与引导部件122的卡合部122D的卡合部分变换为直线往复运动,向引导部件122传递。因此,引导部件122伴随着卷绕筒31的旋转,在与其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直线往复移动。并且,通过引导部件122的贯通引导部124的带状的清扫体2,也伴随着卷绕筒31的旋转,在与卷绕筒31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往复移动。其结果是,在卷绕筒31的主体部47B上卷绕带状的清扫体2的位置,也沿着卷绕筒31的旋转轴线往复移动。 
如上所述,伴随着卷绕筒31的旋转,引导部件122直线往复移动时的状况如图23A~23C所示。在这些图中,按照每一周阶段性地表示其往复移动中的单程移动时(移动距离L)的卷绕筒31的3周旋转量,即带状的清扫体2在主体部47B上的3周量的卷绕状态。 
这里被定为,在卷绕筒31进行6周旋转的期间,旋转部件126进行1周旋转,因此在卷绕筒31进行3周旋转的期间,引导部件122仅单向移动单程量的距离T。此时,卷绕筒31的主体部47B上的带状清扫体2的卷绕位置也单向移动距离T的量。该移动距离T为带宽度W的2倍,因此在卷绕筒31进行3周旋转而带状的清扫体2在卷绕筒31上卷绕3周的期间,带状的清扫体2通过引导部件122的贯通引导部124时,移动带宽度W的2倍的距离。其结果是,卷绕筒31的主体部47B上的带状的清扫体2的卷绕位置,也沿着其轴线方向移动(横动)相同距离。这里,带状的清扫体2的移动距离T,以其宽度方向的中心进行考虑,因此如上所述移动带宽度W的2倍距离,意味着被卷绕到带宽度的3倍宽度的区域上。因此,带状的清扫体2实质地不会重叠卷绕,而是在带宽度W的3倍宽度的区域上,在一层上卷绕3周量(第一层,参照图23C)。 
在卷绕筒31如上所述进行3周旋转之后,引导部件122的移动方向反转(即成为朝与图23A~23C所示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的状态),在接下来的3周旋转的期间,卷绕筒31的主体部47B上的上述第一层上,作为第二层朝相反方向移动3周的量,并且卷绕带状的清扫体2。并且,重复这样的过程,在带宽度W的3倍宽度的区域上逐渐卷绕带状的清扫体2。 
这样,在卷绕筒31上卷绕的带状的清扫体2,伴随着卷绕筒31的旋转,卷绕位置沿着轴线方向移动,并且移动方向每隔3周旋转就反转,将3周的量作为1层卷绕于带宽度W的3倍宽度的区域。 
卷绕筒31的两凸缘部48B、49B之间的主体部47B的轴线方向长度L,为与带状的清扫体2的宽度W的3倍相同或者比其略大的长度。因此,如上所述将3周量作为1层在带宽度W的3倍宽度的区域上卷绕,意味着卷绕筒31的轴线方向长度L大致跨其全长有效利用。由于这样卷绕带状的清扫体2,与对相同长度的带状清扫体2不使卷绕位置移动(横动)而在一定位置每隔1周重叠卷绕的情况相比,卷绕厚度(卷绕筒的主体部上的积层厚度)小很多(接近1/3)。其结果是,卷绕筒31的直径(凸缘径)D也能够小很多。 
图23A~23C为了说明卷绕时的状况以便于理解而示意性地进行 表示,并非准确表示引导部件122和卷绕筒31的位置关系或实际的卷绕位置。 
在上述例中,将卷绕筒31的凸缘部之间的长度L定为带宽度W的3倍或者比其大些的程度,并且在卷绕筒31进行6周旋转的期间,引导部件122往复移动1次(换言之,在卷绕筒31进行3周旋转的期间,引导部件122单向单程移动距离T)。但是不限于此,基本上使卷绕筒31的凸缘部48B、49B之间的长度L为带宽度W的2倍以上,引导部件122的移动距离T为带宽度W以上的距离,并且在引导部件122进行1次往复的期间,卷绕筒31旋转2n次(其中n为2以上的任意值)即可。 
并且如果使优选条件一般化,则: 
A:在使n为2以上的任意值时,卷绕筒31的凸缘部48B、49B之间的主体部47B的轴线方向的长度L与带宽度W满足(1)式的关系; 
(n+1)·W>L≥n·W......(1) 
B:引导部件122往复1次的期间的卷绕筒31的转速为(2·n); 
C:横动机构120的引导部件122的往复移动距离(单程量)T与带宽度W满足(2)式关系。 
n·W>T≥(n-1)·W......(2) 
优选同时满足以上A、B、C这3个条件。并且虽然n为2以上的任意值,但是在设计上和机构上优选为2以上的整数。 
这里,如果满足(1)式的L≥n·W以及(2)式的T≥(n-1)·W的条件,则在连续卷绕n周的量的期间,该n周的量的带状清扫体2,相互不重合并能够在1层上卷绕。另一方面,(1)式的(n+1)·W>L以及(2)式的n·W>T的条件,优选为不使卷绕筒31的凸缘部48B、49B之间的长度(主体部47B的轴线方向的长度)L具有过量的富裕,而用于在1层上卷绕上述的n周。因此,通过构成为满足上述的A、B、C条件,能够在卷绕筒31的主体部47B上使带状的清扫体2的卷绕位 置沿着其轴线方向移动,并且不会产生重叠而整齐地在1层上卷绕n周。并且,能够不使卷绕筒31的凸缘部48B、49B之间的长度L具有过剩的余裕,从而进一步实现卷绕筒31的小径化。 
在以上例中构成为,在旋转部件126进行1周旋转的期间,引导部件122往复1次,但是也可以根据情况构成为,在旋转部件126进行1周旋转的期间,引导部件122进行多次往复移动。例如,仿照上述图24A在图24B示出构成为在旋转部件126进行1周旋转的期间,引导部件122往复移动2次的例子,作为旋转部件126的圆柱部126B的外周面126C的展开图。此时被设定为,卡合导向部126D的波状轨迹P,在圆柱部126B的外周面126C的1周上重复2个波的量。 
并且在上述例中,使旋转部件126的圆柱部126B的外周面126C上形成的卡合导向部126D为连续的凹槽状,使与其卡合的引导部件122的卡合部122为突起状。但是,也可以根据情况相反地使旋转部件126的圆柱部126B的外周面126C的卡合导向部126D为连续的突起状(连续突条),与其卡合的引导部件122的卡合部122D为凹槽。 
引导部件122的贯通引导部124,如上所述关于内侧空间的截面形状,以与卷绕筒31的旋转轴线31平行的方向(该引导部件122的直线往复移动方向)的间隔比带宽度W略大,并且与其正交的方向的间隔为比带宽度W小的距离例如形成为截面形状为长方形或椭圆形状。通过这样形成贯通引导部124,能够将带状的清扫体2以保持其宽度方向沿着卷绕筒31的轴线方向的状态的姿态朝向卷绕筒31引导,并且易于在卷绕筒31的主体部47B上将带状的清扫体2以保持其宽幅面相对于旋转轴线平行的姿态的状态整齐地卷绕。 
并且在图示例中,作为中间旋转传递体128采用了将大径齿轮128A和小径齿轮128B重叠的2层齿轮,这是为了增大卷绕筒31与旋转部件126的转速比(在图示例中为6∶1)。也可以根据情况省略任意一方而成为1层齿轮。并且可以根据情况省略中间旋转传递体128本身,在卷绕筒31上固定的第二齿轮130,可以直接与旋转部件126的被动齿轮部126A啮合。 
本实用新型的清扫工具1,可以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光纤连接器, 例如可以适用于LC型光连接器(朗讯公司商标)、按JIS C 5973制定的SC型光连接器(SC:Single fiber Coupling optical fiber connector)、按JIS C 5983制定的MU型光连接器(MU:Miniature-Unit couplingoptical fiber connector)以及SC2型光连接器等单芯光连接器。这里,SC2型光连接器是指由SC型光连接器省略了在外罩的外侧安装的把手而成的构成。 
在图示例中,以光适配器70和光插头60为对象,但是本实用新型的清扫工具1的对象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将光连接器插座(具体而言为插座外罩)用作连接器用定位外罩的构成。此时,装入套筒状的插座外罩内的插芯用作本实用新型的光连接器。即,通过向插座外罩的内侧空间即连接器容置孔中插入清扫工具的插入部(延伸部),从而能够清扫插芯的接合端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光连接器清扫工具,即使采用带状的清扫体,也能够减小卷绕筒的直径,实现光连接器清扫工具的小型化。并且,通过使用与绳状清扫体相比清扫能力强的带状清扫体,能够可靠地防止光连接器接合端面的擦拭痕迹等问题的发生。 

Claims (8)

1.一种光连接器清扫工具,用于一边使单向连续的柔软的带状清扫体移动,一边将其一部分推靠于光连接器的接合端面来对上述接合端面进行擦拭清扫,其特征在于,
具有工具主体和从上述工具主体延伸出的延伸部,
上述工具主体具有进行上述带状清扫体的供给和牵拉的输送机构、旋转机构以及容置它们的容置体,
上述延伸部具有从上述容置体延伸出的延伸筒体、在该延伸筒体的前端将上述带状清扫体推靠于上述接合端面的头部件,
上述输送机构具有将上述带状清扫体向上述头部件供给的供给筒、卷绕经过上述头部件的上述带状清扫体的卷绕筒、和用于使经过上述头部件的上述带状清扫体的移动位置在即将到达上述卷绕筒的位置处在与上述卷绕筒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往复移动的横动机构,
上述容置体具有驱动体,该驱动体能够相对于上述延伸部和上述输送机构在上述延伸部的延伸方向前方和后方相对移动,并且通过上述前方移动使上述卷绕筒在卷绕方向上旋转驱动而使上述带状清扫体输送移动,
上述旋转机构具有通过上述容置体的相对移动而使上述头部件绕轴旋转的旋转轴,
在上述旋转轴上形成有插通孔,该插通孔使上述带状清扫体从上述供给筒导向上述头部件并且使经过上述头部件的上述带状清扫体经过上述横动机构导向上述卷绕筒,
上述横动机构具有引导部件和运动变换机构,该引导部件在从上述旋转轴的插通孔到上述卷绕筒之间形成有使上述带状清扫体通过的贯通引导部,并且被支撑为能够在与上述卷绕筒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直线移动,该运动变换机构用于与上述卷绕筒的旋转联动而将其旋转变换为上述引导部件的往复直线运动,
伴随着上述卷绕筒卷绕时的旋转使上述引导部件在与上述卷绕筒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往复移动,从而使上述卷绕筒上的上述带状清扫体的卷绕位置在上述卷绕筒的轴线方向上往复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连接器清扫工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运动变换机构具有与上述卷绕筒的旋转联动而以与上述卷绕筒的旋转轴线平行的轴线为中心旋转的旋转部件、和阻止上述引导部件以与上述卷绕筒的旋转轴线平行的轴线为中心旋转的旋转阻止部件,
上述旋转部件具有以其旋转轴线为中心轴的圆柱部,并且在该圆柱部的外周面形成有卡合导向部,
上述引导部件具有卡合部,该卡合部被支撑成通过上述旋转阻止部件阻止其旋转,并且以能够相对于上述卡合导向部滑动的方式卡合于上述卡合导向部,
上述卡合导向部和上述卡合部在上述旋转部件以轴为中心旋转时,使上述引导部件在与上述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平行的方向上直线地往复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连接器清扫工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合导向部跨上述圆柱部的外周面的整个周面连续形成,并被设定为在将上述圆柱部的上述外周面展开为平面状时,上述卡合导向部的轨迹为波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连接器清扫工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合导向部由连续的凹槽构成,
上述卡合部由突起部构成,
上述突起部以能够沿着上述连续的凹槽的连续方向相对滑动的方式插入到上述连续的凹槽内。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连接器清扫工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合导向部由连续的突条构成,
上述卡合部由凹槽构成,
上述连续的突条的一部分以能够在沿着上述连续的突条的连续方向的方向上相对滑动的方式插入到上述凹槽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连接器清扫工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引导部件的上述贯通引导部被制成为:使得通过上述贯通引导部内的上述带状清扫体的宽度方向,维持在与上述卷绕筒的旋转轴线平行的面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连接器清扫工具,其特征在于,
上述卷绕筒具有用于卷绕上述带状清扫体的圆筒状的主体部、和在该主体部的轴线方向的两端配设的凸缘部,
并构成为上述两凸缘部间的上述主体部的轴线方向的长度L为上述带状清扫体的宽度W的2倍以上,并且在上述引导部件往复1次的期间,上述卷绕筒旋转2·n周,其中n为2以上的任意值,
上述横动机构的上述引导部件往复移动的单程移动距离T为上述带状清扫体的上述宽度W以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连接器清扫工具,其特征在于,
构成为上述卷绕筒的上述两凸缘部间的上述主体部的轴线方向上的上述长度L和上述带状清扫体的上述宽度W,在n为2以上的任意值时,满足(n+1)·W>L≥n·W的关系,并且上述引导部件往复1次的期间的上述卷绕筒的转速为2·n,
上述横动机构的上述引导部件往复移动的单程移动距离T与上述带状清扫体的上述宽度W,满足n·W>T≥(n-1)·W的关系。
CN2011200214962U 2010-09-01 2011-01-19 光连接器清扫工具 Expired - Lifetime CN20202855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95734A JP2012053270A (ja) 2010-09-01 2010-09-01 光コネクタ清掃工具
JP2010-195734 2010-09-01
JPPCT/JP2010/070198 2010-11-12
PCT/JP2010/070198 WO2012029196A1 (ja) 2010-09-01 2010-11-12 光コネクタ清掃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028559U true CN202028559U (zh) 2011-11-09

Family

ID=448908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021496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028559U (zh) 2010-09-01 2011-01-19 光连接器清扫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02855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80484A (zh) * 2010-09-01 2012-03-21 株式会社藤仓 光连接器清扫工具
CN105122108A (zh) * 2013-03-13 2015-12-02 Ntt尖端技术株式会社 光连接器清洁工具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80484A (zh) * 2010-09-01 2012-03-21 株式会社藤仓 光连接器清扫工具
CN105122108A (zh) * 2013-03-13 2015-12-02 Ntt尖端技术株式会社 光连接器清洁工具
CN105122108B (zh) * 2013-03-13 2017-03-22 Ntt尖端技术株式会社 光连接器清洁工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80484A (zh) 光连接器清扫工具
JP474319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N102024559B (zh) 角线的绕线装置以及扁立线圈的绕线方法
CN202028559U (zh) 光连接器清扫工具
CN101077664A (zh) 墨带盒及使用墨带盒的打印机
JP6912216B2 (ja) 光コネクタの清掃工具
JP505111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0586735C (zh) 色带盒及打印机
US8897673B2 (en) Photosensitive drum assembly and process cartridge having the same
US20200103600A1 (en) Cleaning tool for optical connector
US8749921B2 (en) Information recording system and magazine
US20120081814A1 (en) Magnetic head cleaning mechanism and a magnetic tape apparatus
CN100442094C (zh) 光纤连接器用清洁器及光纤连接器的连接面的清理方法
CN1160200C (zh) 一种卷绕轴和一种使用该卷绕轴的打印机
JP5111576B2 (ja) 光コネクタ清掃工具
JP3157008U (ja) 電子部品保持済キャリアテープ巻回体
JP2011150377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CN1307056C (zh) 行式热敏打印头的打印装置
CN113272698B (zh) 清扫工具以及清扫工具的制造方法
JP2015056197A (ja) 磁気テープ装置及び磁気テープ装置の磁気ヘッド清掃方法
JP5111577B2 (ja) 光コネクタ清掃工具
CN112777345B (zh) 记录装置
JP5121379B2 (ja) ミシンの下糸搬送装置
JP2020187189A (ja) 清掃工具及び清掃工具の製造方法
JP2005206312A (ja) 給紙装置および印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109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