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012529U - 一种液压缸及其缓冲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压缸及其缓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012529U
CN202012529U CN2011201292600U CN201120129260U CN202012529U CN 202012529 U CN202012529 U CN 202012529U CN 2011201292600 U CN2011201292600 U CN 2011201292600U CN 201120129260 U CN201120129260 U CN 201120129260U CN 202012529 U CN202012529 U CN 2020125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shion collar
buffering
throttling
cushion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12926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兵兵
王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Heavy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Heavy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12926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0125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0125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01252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tuator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液压缸及其缓冲装置。公开的缓冲装置包括具有中心孔的缓冲套;还包括弹簧和与缸体固定的外缓冲部件;所述缓冲套外壁面与所述外缓冲部件的内壁面之间形成节流油道,且二者在轴向方向上滑动配合;所述弹簧位于缸体与缓冲套之间;在自由状态下,缓冲套的内端伸入液压缸的液压腔中;缓冲套的内端面能够与活塞的缓冲止挡面密封配合。利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缓冲装置,不需要缓冲套的外壁面与导向套的内壁面相配合,不会产生由于缓冲套错位而产生缓冲套卡死的现象;可以减少或避免缓冲套与外缓冲部件之间配合面的拉伤,保证缓冲装置的可靠性和缓冲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液压缸及其缓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缸的缓冲技术,特别涉及液压缸的缓冲装置,还涉及到包括该液压装置的液压缸。
背景技术
液压缸是工程机械中广泛使用的液压部件;液压缸的基本动作是活塞相对于缸体的伸缩运动;在工作过程中,相对于缸体,活塞不断地进行往复运动。当活塞杆伸出或缩回到极限位置时,活塞的端面会对缸体两端产生很大的冲击;该种冲击不仅会造成液压缸的损坏,缩短液压缸的使用寿命,还会影响工程机械的操作性能。为此,液压缸中一般设置能够吸收活塞对缸体冲击的缓冲装置,以减小活塞的冲击作用,减少液压缸的损坏,延长液压缸的使用寿命。
当前,随着工程机机械的发展,液压缸的缓冲装置一般采用液压节流方式对活塞进行缓冲。缓冲装置一般包括相配合的缓冲套和导向套;缓冲套与活塞的活塞杆相连,并随活塞运动而运动;导向套与向缸体相连,同时保证对活塞的的活塞杆的导向作用。在活塞到达伸出极限位置或缩回极限位置时,缓冲套的外壁面和导向套的内壁面相配合,形成预定的节流油道;液压油通过节流油道回流,使相应液压腔中液压油压力增加,进而使活塞的运动速度减小,吸收活塞产生的冲击。中国专利文献CN201420722Y和CN201296938Y就分别公开一种具有缓冲装置的液压缸,该液压缸中的缓冲装置就是利用缓冲套与导向套之间的节流作用实现缓冲。
利用现有缓冲装置时,缓冲活塞冲击的前提是保证缓冲套的外壁面和导向套内壁面的配合;缓冲套的外壁面和导向套的内壁面的配合尺寸精度和加工质量直接影响到缓冲套的外壁面和导向套的内壁面之间的配合;该配合很容易造成配合面的拉伤,进而不仅降低缓冲装置的缓冲效果,严重时还会造成缓冲装置的损坏;因此,现有的缓冲装置的可靠性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缸的缓冲装置,该缓冲装置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在提供上述缓冲装置的基础上,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缓冲装置的液压缸。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压缸的缓冲装置包括具有中心孔的缓冲套;还包括弹簧和与缸体固定的外缓冲部件;所述缓冲套外壁面与所述外缓冲部件的内壁面之间形成节流油道,且二者在轴向方向上滑动配合;所述弹簧位于缸体与缓冲套之间;在自由状态下,在所述弹簧作用下,所述缓冲套的内端伸入液压缸的液压腔中;在缓冲过程中,所述缓冲套的内端面与活塞的缓冲止挡面密封配合。
可选的,所述外缓冲部件为与缸体固定的缓冲挡环。
可选的,所述节流油道包括位于所述缓冲套外壁面的、凹形的节流槽;所述节流槽的延伸方向与轴向方向平行,或者二者之间形成锐夹角;所述节流槽两端在轴向方向上距离大于所述缓冲挡环两端面之间的距离。
可选的,所述节流槽的外端延伸到所述缓冲套的外端面;所述节流槽的内端的通流截面小于其外端的通流截面。
可选的,所述节流槽的内端与所述缓冲套的外壁面的内端边沿具有预定的距离。
可选的,所述缓冲套的外壁面具有径向伸出的挡肩;在自由状态下,在所述弹簧作用下,所述挡肩内端面与缓冲挡环的外端面相抵触。
可选的,所述外缓冲部件为外缓冲套;所述缓冲套的外壁面形成径向伸出的节流挡环;所述节流挡环的外环面与所述外缓冲套的内壁面之间形成节流油道。
可选的,所述节流油道包括位于所述外缓冲套内壁面的、凹形的节流槽;所述节流槽的延伸方向与轴向方向平行,或者二者之间形成锐夹角;所述节流槽两端在轴向方向上距离大于所述节流挡环两端面之间的距离。
可选的,所述节流槽的内端延伸到所述外缓冲套的内端面;所述节流槽的内端的通流截面大于其外端的通流截面。
可选的,液压缸的缓冲装置还包括外导向部件和内导向部件;所述外导向部件与所述缸体固定,所述内导向部件与所述缓冲套的外端固定;所述内导向部件与所述外导向部件在轴向方向上滑动配合。
可选的,所述缓冲套的内端面设置有在缓冲套的外壁面和内壁面均有开口的过油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压缸包括缸体和活塞;所述缸体包括缸筒和将缸筒两端封闭的导向套和缸底盖,所述活塞包括活塞杆和活塞体;所述活塞杆内端与活塞体固定,外端穿过导向套的导向孔向外伸出;所述活塞体将缸体的内腔分成有杆腔和无杆腔;还包括上述任一种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位于所述有杆腔中;所述活塞杆穿过所述缓冲套的中心孔,所述活塞杆的外周面与缓冲套内壁面之间形成过油通道;所述有杆腔通过所述过油通道和所述导向套的进出油孔与外界相通;或/和;所述缓冲装置位于所述无杆腔中;所述无杆腔通过所述缓冲套的中心孔和所述缸底盖的进出油孔与外界相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压缸的缓冲装置包括缓冲套,另外,还包括弹簧和与缸体固定的外缓冲部件;所述缓冲套的外壁面与所述外缓冲部件的内壁面在轴向方向上滑动配合,且二者配合面之间形成节流油道;弹簧位于缸体与缓冲套之间,对缓冲套施加预定作用力,在自由状态下,使所述缓冲套具有向内移动的趋势,使缓冲套的内端能够伸入液压缸的无杆腔或有杆腔;在缓冲过程中,所述缓冲套的内端面与活塞的缓冲止挡面密封配合,使相应液压腔中的液压油通过缓冲套与外缓冲部件之间的节流油道回流,实现对液压缸的缓冲。与现有技术相比,利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缓冲装置,在缓冲过程中,不需要缓冲套的外壁面与导向套的内壁面相配合,进而不会产生由于缓冲套错位而产生缓冲套卡死的现象;同时,在缓冲过程中,缓冲套受到径向作用力很小,进而可以减少或避免缓冲套与外缓冲部件之间配合面的拉伤,保证缓冲装置的可靠性和缓冲效果;另外,缓冲套的端面与活塞的缓冲止挡面的密封配合的结构容易保证该密封配合面的配合精度,保证对缓冲套中心孔的密封,更好地隔断主回油路通道,保证缓冲效果;同时,缓冲套的端面与活塞的缓冲止挡面加工容易,进而能够降低缓冲装置的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外缓冲部件为与缸体固定的缓冲挡环。使缓冲挡环与缓冲套相配合,不仅能够保证二者的配合精度,方便缓冲套与缓冲挡环的加工,还有利于缓冲装置的装配与维护。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缓冲套的外壁面形成凹形的节流槽,并使节流槽的延伸方向与轴向方向平行,或者二者之间形成锐夹角。该技术方案中的节流油道至少部分由节流槽形成;这样,节流油道的节流作用就不再仅依赖于缓冲套与缓冲挡环之间配合面的精度实现,还可以依赖于节流槽的形状实现;这就能够大幅度地降低缓冲装置的加工难度,提高缓冲装置的加工效率,降低缓冲装置的生产成本。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节流槽的外端延伸到所述缓冲套的外端面,所述节流槽内端的通流截面小于其外端的通流截面。利用该技术方案提供的缓冲装置,在缓冲开始时,节流油道的通流截面较大;随着缓冲的进程,节流油道的通流截面逐渐减小,这样可以使缓冲装置产生的缓冲力逐渐增加,避免缓冲开始时,缓冲装置所在的液压腔的压力突然增加,减小缓冲瞬时的液压油瞬时压力。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缓冲套外壁面上的节流槽的内端位于该外壁面的内端边沿之外,即所述节流槽的内端与所述缓冲套的外壁面的内端边沿具有预定的距离。利用该技术方案提供的缓冲装置,在缓冲过程结束,活塞到达伸出极限位置或缩回极限位置时,可以使节流油道的通流截面减小到最小,进而能够保证缓冲效果,提高缓冲装置的可靠性。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缓冲套的外壁面的外端设置有径向伸出的挡肩;在自由状态下,在所述弹簧作用下,所述挡肩内端面与缓冲挡环的外端面相抵触。该技术方案中,挡肩能够保证缓冲套的准确定位,避免缓冲套向内移动距离过大,提高缓冲装置的可靠性。
在进一步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外缓冲部件为外缓冲套;所述缓冲套的外壁面形成径向伸出的节流挡环;所述节流挡环的外环面与所述外缓冲套的内壁面在轴向上滑动配合,且在二者配合面之间形成节流油道。该技术方案同样也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外导向部件和内导向部件;所述外导向部件与所述缸体固定,所述内导向部件与所述缓冲套外端固定;所述内导向部件与所述外导向部件在轴向方向上滑动配合。这样可能保证缓冲套与外缓冲套之间的滑动配合,提高缓冲装置的可靠性。
在提供上这液压缸的缓冲装置的基础上,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缓冲装置的液压缸,由于缓冲装置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包括上述缓冲装置的液压缸也具有相对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液压缸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缓冲装置位于液压缸的无杆腔中的结构;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液压缸的缓冲装置中,缓冲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液压缸中,无杆腔的缓冲装置在缓冲过程开始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液压缸中,无杆腔的缓冲装置在缓冲过程结束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液压缸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缓冲装置位于液压缸的无杆腔中的结构;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结构的缓冲装置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背景技术部分描述,基于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申请人对造成该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缓冲套与导向套产生拉伤的原因在于,缓冲套外壁面与导向套内壁面之间的配合精度及配合等级较低;而制约缓冲套的外壁面与导向套内壁面之间的配合精度及配合等级提高的因素除了加工水平和加工设备之外,更重要的是由于在缓冲过程中,缓冲套随活塞移动而移动,在移动的同时,缓冲套会在液压缸的径向方向产生偏差,进而使缓冲套的外壁面与导向套的内壁面之间配合误差增加。为此,申请人提出了使缓冲套与活塞保持分离,并使缓冲套与外缓冲部件保持滑动配合的技术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对缓冲装置进行了改进。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为了描述工作原理及技术效果的方便,本部分中,在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压缸进行描述的同时,对液压缸的缓冲装置进行描述;不再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缓冲装置进行单独描述。
本部分中,所述“内”、“外”等方位词,均以相对于液压缸的活塞体而言,靠近活塞体的位置为内,相对的、远离活塞体的位置为外。所述轴向为液压缸的活塞的运动方向。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液压缸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缓冲装置位于液压缸的无杆腔中的结构;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液压缸的缓冲装置中,缓冲套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压缸包括缸体和活塞;缸体又包括缸筒120和将缸筒120两端封闭的导向套和缸底盖130;活塞包括活塞杆和活塞体220。活塞体220与缸筒120内壁面滑动密封配合,将缸体的内腔分成有杆腔和无杆腔。缸底盖130上设置有进出油孔,无杆腔通过缸底盖130的进出油孔与外界的液压油路相通。该液压缸还包括位于无杆腔中的缓冲装置。
请参考图1,无杆腔中的缓冲装置包括缓冲套410、缓冲挡环420和弹簧430。缓冲挡环420通过卡簧与缸底盖130固定。缓冲套410具有贯通两端面的中心孔;缓冲套410的外壁面与缓冲挡环420的内壁面在轴向方向上滑动配合,且二者配合面之间具有预定的间隙,形成节流油道。弹簧430一端支撑在缸底盖130内端面上,另一端支撑在缓冲套410的中心孔的内端凸台上,使缓冲套410具有向内移动的趋势;在自由状态下,在弹簧430作用下,缓冲套410的内端伸入液压缸的无杆腔中;活塞的活塞杆端面形成缓冲止挡面222,缓冲套410的内端面与缓冲止挡面222相对应;在缓冲套410的内端面与缓冲止挡面222相抵触时,二者能够保持密封配合,使缓冲套410的中心孔与无杆腔之间保持隔离。
可以理解,根据缓冲套410内端的位置,可以将缓冲止挡面222设置在活塞的活塞体220或活塞杆的相应位置。另外,弹簧430两端不限于支撑在缸底盖130和中心孔的内端凸台上;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将弹簧430设置在位于缸体与缓冲套410之间,并通过压力或拉力使缓冲套410保持向内移动的趋势。
上述缓冲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活塞缩回时,活塞体220向缸底盖130移动,无杆腔中的液压油通过缓冲套410的中心孔和缸底盖130的进出油口回流。在活塞到达预定位置时,接近缩回极限位置时,缓冲装置开始发挥作用,缓冲过程开始,缓冲装置开始进行缓冲。
请参考3、该图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液压缸中,无杆腔的缓冲装置在缓冲过程开始时的结构示意图。在缓冲止挡面222与缓冲套410的内端面相抵触时,由于弹簧430的作用,使缓冲套410的内端面与缓冲止挡面222保持预定的接触压力,使缓冲套410的中心孔与无杆腔之间保持密封。此时,无杆腔中的液压油通过位于缓冲套410的外壁面与缓冲挡环420的内壁面之间的节流油道回流。节流油道产生节流作用,使液压油的回油流量降低,增加了液压油的回流阻力,使无杆腔的液压油压力增加,产生缓冲作用,使活塞缩回速度降低,实现对液压缸的缓冲。
请参考图4,该图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液压缸中,无杆腔的缓冲装置在缓冲过程结束时的结构示意图。在活塞体220到达预定的缩回极限位置时,活塞端面与缸底盖130的内端相抵触,活塞停止移动。
利用上述缓冲装置,缓冲套410不再随活塞移动而移动;在缓冲过程开始时,缓冲套410的内端面与活塞的缓冲止挡面222相抵触,形成密封配合。与现有技术相比,在缓冲过程中,不需要缓冲套410的外壁面与导向套的内壁面(或其他部件)配合,进而不会产生由于缓冲套410错位而产生缓冲套410卡死的现象;同时,在缓冲过程中,缓冲套410受到径向作用力很小,进而可以减少或避免缓冲套410与缓冲挡环420之间配合面的拉伤,保证缓冲装置的可靠性和缓冲效果。另外,缓冲套410端面与活塞的缓冲止挡面222之间的配合容易保证该密封配合面的配合精度,进而容易保证对缓冲套410中心孔的密封;这不仅能够保证缓冲效果,还可以进一步地降低缓冲装置的加工难度和加工成本。
请结合图1和图2。本例中,在缓冲套410的外壁面还设置有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节流槽401,该节流槽401为凹形,从缓冲套410的外壁面向内凹入。在缓冲过程中,节流槽401形成节流油道的至少一部分,无杆腔中的液压油可以通过节流槽401回流。该缓冲装置中,节流油道的节流作用就不再仅依赖于缓冲套410与缓冲挡环420之间配合面的精度实现,还可以依赖于节流槽401的形状实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与通过提高缓冲套410与缓冲挡环420之间配合面的加工精度及配合等级保证节流效果相比,通过提高节流槽401的形状尺寸精度更容易达到预定节流效果;进而,这就能够降低缓冲装置的加工难度,提高缓冲装置的加工效率,降低缓冲装置的生产成本。
请再参考图2,本例中,节流槽401的外端延伸到缓冲套410的外壁面,且节流槽401内端的深度小于其外端的深度,使节流槽401内端的通流截面小于其外端的通流截面。利用该结构的节流槽401时,在缓冲过程开始时,节流油道的通流截面较大;随着缓冲的进程,缓冲挡环420内壁面能够遮挡位节流槽401外端深度较大的部分,使无杆腔中的液压油通过远离外端的节流槽401深度较小的部分回流;这样就可以使节流油道的通流截面逐渐减小,这样可以使缓冲装置产生的缓冲力逐渐增加;进而能够避免缓冲开始瞬间,无杆腔中液压油压力突然增加而造成冲击。
另外,为了避免在缓冲开始瞬间通过缓冲套410中心孔的液压油突然减少,在缓冲套410的内端面设置有在缓冲套410的外壁面和内壁面均有开口的过油槽413;在缓冲开始时,缓冲套410内端面与缓冲止挡面222密封配合瞬间,无杆腔中的液压油还可以从过油槽413进入缓冲套410的中心孔,这样就能够使无杆腔中的液压油压力逐渐减小,保证液压缸工作的稳定性。另外,适当设置过油槽413的截面及在轴向方向上的投影面积,在缓冲开始的预定时间内,还可以使无杆腔中液压油通过该过油槽413对缓冲套410内端施加一定作用力,使缓冲套410内端面与缓冲止挡面222之间不会在瞬时密封,而是随着缓冲套410向外移动,弹簧430的作用力克服液压油通过该过油槽413对缓冲套410的作用力,再使缓冲套410内端面与缓冲止挡面222保持密封配合;这样就能够使缓冲套410内端面与缓冲止挡面222之间的密封配合有一个过程;该过程能够使通过中心孔的液压油逐渐减少,进而避免无杆腔中液压油压力突然增加而造成冲击。为了保证缓冲套410受力均匀,可以在缓冲套410内端面设置均匀布置的多个过油槽413。
另外,本例中,节流槽401的内端位于缓冲套410外壁面的内端边沿之外,即节流槽401的内端未延伸到缓冲套410外壁面的内端边沿处,二者之间具有预定距离;这样,在缓冲过程结束,活塞到达缩回极限位置时,可以使节流油道的通流截面达到最小,进而能够保证缓冲效果,提高缓冲装置的可靠性。
根据上述描述,可以理解,使节流槽401的外端和其内端具有不同通流截面不限于通过改变节流槽401的深度实现,也可以通过改变节流槽401的宽度实现,还可以通过改变节流槽401截面形状实现。第一节槽401的延伸方向不限于与轴向方向平行,也可以是其他与轴向方向之间形成锐夹角的方向;只要在轴向方向具有相应的延伸长度,就可以实现节流目的。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在缓冲套410的外壁面设置多个节流槽401,还可以使多个节流槽401均匀分布在缓冲套410的外壁面上。
请参考图1和图2,本例中,缓冲套410的外壁面的靠近外端部分设置有径向伸出的挡肩412;在自由状态下,在弹簧430作用下,挡肩412内端面与缓冲挡环420的外端面相抵触。该技术方案中,设置挡肩412能够保证缓冲套410的准确定位,限制缓冲套410向内移动的距离,防止缓冲套410与缓冲挡环420分离,提高缓冲装置的可靠性。当然,挡肩412的具体位置可以根据缓冲开始时间及缓冲套410长度及实际缓冲需要确定。
上述缓冲装置不限于用于液压缸的无杆腔中,也可以应用于液压缸的有杆腔中。请参考图5、该图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液压缸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缓冲装置位于液压缸的无杆腔中的结构。
提供液压缸包括缸筒120和将缸筒120一端封闭的导向套110,活塞包括活塞杆210和活塞体220;活塞杆210内端与活塞体220固定,外端穿过导向套110的导向孔向外伸出;活塞体220将缸体的内腔分成有杆腔和无杆腔。该液压缸中的缓冲装置位于有杆腔中,该缓冲装置与实施例一液压缸的缓冲装置结构相同;由于该缓冲装置位于有杆腔中,缓冲套410中心孔具有适当的内径,使液压缸的活塞杆210能够穿过缓冲套410的中心孔向外伸出,且在活塞杆210的外周面与缓冲套410中心孔的内壁面之间形成具有适当通流截面的过油通道;有杆腔通过该过油通道和导向套110的进出油孔与外界相通;活塞杆210形成与缓冲套410内端相对应的缓冲止挡面222。该缓冲装置的工作原理与实施例一种缓冲装置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上述描述,缓冲套410不限于和缓冲挡环420滑动配合,也可以设置其他外缓冲部件,使缓冲套410外壁面与该外缓冲部件的内壁面在轴向方向上滑动配合,且二者配合面之间形成预定的节流油道;并使弹簧430位于缸体与缓冲套410之间;在自由状态下,在弹簧430作用下,使缓冲套410的内端伸入液压缸的液压腔中;在缓冲过程中,使缓冲套410的内端面能够与活塞的缓冲止挡面222密封配合,就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外缓冲部件可以与缸体固定,也可以与缸体的缸筒、缸底盖130或导向套一体形成;外缓冲部件不限于上述缓冲挡环420,还可以为其他具有结构;比如:可以为套筒状结构。
请参考图6,该图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结构的缓冲装置结构简图。该缓冲装置包括缓冲套410、弹簧430和外缓冲部件;本例中,外缓冲部件为与缸体(该图中未示出)固定的外缓冲套440;缓冲套410的外壁面形成径向伸出的节流挡环414;缓冲套410外壁面与外缓冲部件的内壁面在轴向方向上滑动配合,具体是,节流挡环414的外环面与外缓冲套440的内壁面在轴向上滑动配合,且在二者配合面之间形成节流油道。通过节流挡环414与外缓冲套440内壁面保持配合,可以方便配合面的加工,降低缓冲装置的加工成本。
在具有上述节流挡环414的前提下,该实施例中,外缓冲套440的内壁面还具有凹形的节流槽401;节流槽401的延伸方向与轴向方向平行,或者二者之间形成锐夹角;该节流槽401两端在轴向方向上距离大于所述节流挡环414两端面之间的距离;优选技术方案中,使节流槽401的内端延伸到外缓冲套440的内端面,并使节流槽401的内端的通流截面大于其外端的通流截面。该节流槽401的功能与实施例一中缓冲装置中的节流槽401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技术方案中,为了保证缓冲套410的节流挡环414外环面与外缓冲套内壁面配合的可靠性,缓冲装置还可以包括外导向部件和内导向部件;并使外导向部件与缸体固定,使内导向部件与缓冲套410外端固定;再使内导向部件与外导向部件在轴向方向上滑动配合;内导向部件与外导向部件的滑动配合作为辅助,能够提高节流挡环414外环面与外缓冲套440内壁面配合的可靠性。当然,也可以在缓冲套410的内端面设置在缓冲套410的外壁面和内壁面均有开口的过油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液压缸的缓冲装置,包括具有中心孔的缓冲套(4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簧(430)和与缸体固定的外缓冲部件;所述缓冲套(410)外壁面与所述外缓冲部件的内壁面之间形成节流油道,且二者在轴向方向上滑动配合;所述弹簧(430)位于缸体与缓冲套(410)之间;在自由状态下,在所述弹簧(430)作用下,所述缓冲套(410)的内端伸入液压缸的液压腔中;在缓冲过程中,所述缓冲套(410)的内端面与活塞的缓冲止挡面(222)密封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缸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缓冲部件为与缸体固定的缓冲挡环(4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缸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油道包括位于所述缓冲套(410)外壁面的、凹形的节流槽(401);所述节流槽(401)的延伸方向与轴向方向平行,或者二者之间形成锐夹角;所述节流槽(401)两端在轴向方向上距离大于所述缓冲挡环(420)两端面之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缸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槽(401)的外端延伸到所述缓冲套(410)的外端面;所述节流槽(401)的内端的通流截面小于其外端的通流截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压缸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槽(401)的内端与所述缓冲套(410)的外壁面的内端边沿具有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液压缸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套(410)的外壁面具有径向伸出的挡肩(412);在自由状态下,在所述弹簧(430)作用下,所述挡肩(412)内端面与缓冲挡环(420)的外端面相抵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缸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缓冲部件为外缓冲套(440);所述缓冲套(410)的外壁面形成径向伸出的节流挡环(414);所述节流挡环(414)的外环面与所述外缓冲套(440)的内壁面之间形成节流油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压缸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油道包括位于所述外缓冲套(440)内壁面的、凹形的节流槽(401);所述节流槽(401)的延伸方向与轴向方向平行,或者二者之间形成锐夹角;所述节流槽(401)两端在轴向方向上距离大于所述节流挡环(414)两端面之间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压缸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槽(401)的内端延伸到所述外缓冲套(440)的内端面;所述节流槽(401)的内端的通流截面大于其外端的通流截面。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压缸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导向部件和内导向部件;所述外导向部件与所述缸体固定,所述内导向部件与所述缓冲套(410)的外端固定;所述内导向部件与所述外导向部件在轴向方向上滑动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5、7-10中任一项所述的液压缸的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套(410)的内端面设置有在缓冲套(410)的外壁面和内壁面均有开口的过油槽(413)。
12.一种液压缸,包括缸体和活塞;所述缸体包括缸筒(120)和将缸筒(120)两端封闭的导向套(110)和缸底盖(130),所述活塞包括活塞杆(210)和活塞体(220);所述活塞杆(210)内端与活塞体(220)固定,外端穿过导向套(110)的导向孔向外伸出;所述活塞体(220)将缸体的内腔分成有杆腔和无杆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缓冲装置;
所述缓冲装置位于所述有杆腔中;所述活塞杆(210)穿过所述缓冲套(410)的中心孔,所述活塞杆(210)的外周面与缓冲套(410)内壁面之间形成过油通道;所述有杆腔通过所述过油通道和所述导向套(110)的进出油孔与外界相通;
或/和;
所述缓冲装置位于所述无杆腔中;所述无杆腔通过所述缓冲套(410)的中心孔和所述缸底盖(130)的进出油孔与外界相通。
CN2011201292600U 2011-04-27 2011-04-27 一种液压缸及其缓冲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125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292600U CN202012529U (zh) 2011-04-27 2011-04-27 一种液压缸及其缓冲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292600U CN202012529U (zh) 2011-04-27 2011-04-27 一种液压缸及其缓冲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012529U true CN202012529U (zh) 2011-10-19

Family

ID=447831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129260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12529U (zh) 2011-04-27 2011-04-27 一种液压缸及其缓冲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01252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55468A (zh) * 2011-04-27 2011-08-17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缸及其缓冲装置
CN107165884A (zh) * 2017-06-26 2017-09-15 泸州长江油缸制造有限公司 提高工程机械设备液压缸运行稳定性的实现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55468A (zh) * 2011-04-27 2011-08-17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缸及其缓冲装置
CN102155468B (zh) * 2011-04-27 2013-07-03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缸及其缓冲装置
CN107165884A (zh) * 2017-06-26 2017-09-15 泸州长江油缸制造有限公司 提高工程机械设备液压缸运行稳定性的实现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55468B (zh) 一种液压缸及其缓冲装置
CN202012528U (zh) 一种液压缸及其缓冲装置
KR101342081B1 (ko) 쿠션 링 및 유압 실린더
CN202132304U (zh) 无杆腔内设有组合式缓冲装置的高压油缸
CN202756521U (zh) 一种液压复原缓冲减振器
CN102410270B (zh) 一种转向优先阀
CN203146480U (zh) 一种液压缸的无杆腔侧缓冲结构
CN201284769Y (zh) 一种液压缸浮动缓冲装置
CN202012529U (zh) 一种液压缸及其缓冲装置
CN103994125A (zh) 可调双向缓冲油缸
CN201836139U (zh) 一种液压油缸及液压缓冲系统、挖掘机和混凝土泵车
CN203685765U (zh) 油缸缓冲结构
CN203051288U (zh) 液压缸、驱动机构和混凝土输送机械
CN205446259U (zh) 一种双活塞杆液压缸
CN202612262U (zh) 活塞缸和工程机械
CN203394925U (zh) 液压油缸、泵送系统及工程机械
CN102434525B (zh) 一种泵送机构
CN102996570B (zh) 单作用双级液压缸和工程机械
CN102410278A (zh) 多级单作用液压缸及具有其的工程机械
CN103629188B (zh) 作动筒用缓冲装置
CN105650055A (zh) 一种双活塞杆液压缸
CN203834343U (zh) 桥梁减振用新型泡沫金属粘滞阻尼器
CN204512281U (zh) 一种单向阻尼结构
CN103352958B (zh) 一种液压缸的缓冲装置
CN203743118U (zh) 一种带有缓冲结构的液压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019

Termination date: 2014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