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004248U - 转接器 - Google Patents

转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004248U
CN202004248U CN2010206639213U CN201020663921U CN202004248U CN 202004248 U CN202004248 U CN 202004248U CN 2010206639213 U CN2010206639213 U CN 2010206639213U CN 201020663921 U CN201020663921 U CN 201020663921U CN 202004248 U CN202004248 U CN 2020042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apter
electric connector
support division
main body
accept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66392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国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TES PRECISION ELECTRONIC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TES PRECISION ELECTRONIC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TES PRECISION ELECTRONIC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TES PRECISION ELECTRONIC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66392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0042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0042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00424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转接器包括一主体,一电连接器,其后端设入所述主体内,一抵持部,其位于所述电连接器下方,一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主体枢接,且其选择地连接所述电连接器以及所述抵持部;所述转接器用来与一对接机构相对插配合而达到电性连接的作用,所述对接机构的侧面上设有一对插接口,先将所述抵持部托住所述对接机构的下表面,然后将所述电连接器插入到所述对插接口中,从而使得所述转接器与所述对接机构对插配合,由于所述转轴与所述主体枢接,且其选择地连接所述电连接器以及所述抵持部,因此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抵持部在上下方向上相对转动,从而使所述转接器即使精度不高或使用过程中产生变形,也能很好地与所述对接机构相配合。

Description

转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接器,尤指一种具有一电性接口且与一对接机构相对插配合而达到电性连接的转接器。
【背景技术】
当前用于与一对接机构相电性连接的一转接器,所述对接机构的一侧面设有一个对插接口,所述转接器包括:一主体,其前侧开设有贯穿的一收容槽,一电连接器,其后端被固定于所述收容槽内,且所述电连接器电性连接所述主体,一抵持部,位于所述电连接器下方,且与所述主体一体成型,且所述抵持部的前端相对突出于所述电连接器前端,一夹持空间,所述夹持空间位于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抵持部之间,显然,由于所述电连接器和所述抵持部都是刚性与所述主体相连接,因此所述夹持空间不可变,所述夹持空间用来夹持所述对接机构,具体夹持过程:将所述转接器向所述对接机构移动,首先,所述抵持部将会托住所述对接机构的下端,然后继续移动,所述电连接器将会插入到所述对插接口内,从而使所述对接机构被夹持在所述夹持空间中与所述转接器相配合,从而使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对插接口达到有效的电性连接。
然而,所述转接器存在一些缺陷并因此导致种种问题,主要包括:
1.因为所述转接器要与所述对接机构相配合,而这种配合的好坏是建立在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抵持部的相对位置度的基础之上,因此要想获得一个与所述对接机构配合很好的所述转接器,必须对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抵持部的相对位置度要求很高,而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抵持部的相对位置度主要由生产所述转接器的制造加工和组装决定,因此对生产所述转接器的制造加工和组装的要求也很高,从而使生产所述转接器的成本就较高。
2.由于所述电连接器是被刚性固定在所述转接器上,且所述抵持部是由所述主体为一体成型,因此所述夹持空间为不可变的,而由于所述对插机构对所述电连接器和所述抵持部都有背离所述夹持空间方向的挤压力,因而在所述转接器经过多次拔插后,使得所述电连接器和所述抵持部都会出现疲乏并因此产生塑性变形,也即使所述夹持空间发生永久的变形,从而使所述转接器与所述对接机构的配合性很差,甚至不能配合,以致于所述转接器的使用寿命不理想。
3.由于各个所述对接机构的尺寸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即使一所述转接器与其中一所述对接机构能够很好的配合,但不一定能与其它所述对接机构相配合,也即所述转接器的互换性很差。
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转接器,以克服上述转接器的缺陷及由其带来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较低、使用寿命长和互换性好的转接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转接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转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主体,所述主体前侧开设有贯穿的一第一收容槽;一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的后端设入所述第一收容槽内,且所述电连接器电性连接所述主体;一抵持部,所述抵持部位于所述电连接器下方,且所述抵持部前端相对突出于所述电连接器前端;一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主体枢接,且所述转轴选择地连接所述电连接器以及所述抵持部;一夹持空间,所述夹持空间位于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抵持部之间。
与背景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述转接器之优点在于:
由于所述转轴与所述主体枢接,且所述转轴选择地连接所述电连接器以及所述抵持部,因而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抵持部在上下方向上有相对转动,因此所述夹持空间为可变的,从而对所述电连接器和所述抵持部的相对位置度的要求不高,因而对生产所述转接器的制造加工和组装的水平要求也不高,从而降低所述转接器的生产成本。
此外,由于所述夹持空间为可变的,即使当所述转接器经过多次插拔后,所述电连接器和所述抵持部产生塑性变形,也不会出现所述转接器与所述对接机构的配合性差甚至不能配合等问题,也即不会出现所述转接器的使用寿命不理想的问题。
最后,由于所述夹持空间可变,因而只要合理地设计所述夹持空间的变化范围,就可以使得每一所述转接器都能与任一所述对接机构很好的配合,也即所述转接器的互换性好。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转接器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本实用新型转接器的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转接器的一实施例的电性接口的立体图;
图4本实用新型转接器的一实施例的电性接口的分解图;
图5本实用新型转接器的一实施例在使用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6本使用新型转接器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本实施新型转接器的附图标号:
转接器1          主体11           第一收容槽111
第二收容槽112    电连接器12       绝缘本体121
金属壳体122      抵持部13         凸块131
夹持空间14       导电片15         盖体16
转轴17           弹性件18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5示出本使用新型的转接器的一较佳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接器1,其用来与一对接机构(未图示)相配合从而达到电性连接,所述对接机构的侧面设有一对插接口(未图示),且在其底面设有两个孔(未图示),所述转接器1包括:一主体11,所述主体11包括一第一收容槽111,所述第一收容槽111设置于所述主体11的前侧,且于所述主体11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主体11,一电连接器12,所述电连接器12的后端设入所述第一收容槽111内,且所述电连接器12与设置于所述主体11内的多个导电端子(未图示)相电性连接,一抵持部13,所述抵持部13与所述主体11一体成型,且位于所述电连接器12的下方,所述抵持部13的前端相对突出于所述电连接器12的前端,一夹持空间14,所述夹持空间14由所述电连接器12和所述抵持部13围设形成,一转轴17,所述转轴17与所述主体11枢接,且所述转轴17设置于所述电连接器12的后端。
请参阅图2、图3及图4,所述电连接器12(在本实施例中为一USB接口)的下表面抵靠于所述第一收容槽111的下表面,所述电连接器12包括:一绝缘本体121,一金属壳体122,所述金属壳体122包覆所述绝缘本体121,一弹性件18,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18为一弹片,且在本实施例中后面都记作所述弹片18,所述弹片18一端设置于所述金属壳体122的上表面,其另一端抵靠于所述第一收容槽111的上表面。
请参阅图1、图2及图5,所述抵持部13与所述主体11一体成型,且在所述抵持部13的上表面上设有两个凸块131。
所述转接器1与所述对接机构的配合过程如下:当所述转接器1向所述对接机构移动时,首先所述抵持部13将会托住所述对接机构,当继续向所述对接机构移动时,所述电连接器12也将会与所述对插接口相对插,而当所述凸块131未与所述孔未配合时,所述凸块131将会顶起所述对接机构,所述对插接口也会将所述电连接器12向上推挤,由于所述电连接器12的后端设有所述转轴17,因而所述电连接器12将会向上转动,同时由于所述金属壳体122上设有所述弹片18,且所述弹片18的一端抵靠于所述第一收容槽111的上表面,因此所述金属壳体122将会对所述弹片18产生一个向上的推力,同时所述第一收容槽111对所述弹片18产生一个向下的压力,由于此二力不在一个作用点上,因此,所述二力产生一个作用转矩,同时所述弹片18由于弹性变形而产生一个反作用转矩。
当所述转接器1继续向所述对接机构移动时,所述凸块131将会与所述孔配合,此时所述对接机构将会完全抵靠在所述抵持部13上,显然此时所述凸块131不再顶起所述对接机构,此时所述对接机构将会向下移动了一段距离,于此同时所述电连接器12也会向下转动,但不会回复到其初始位置,因一般我们会将所述夹持空间14设计得比实际工作时需要的空间偏小一点,所以此时所述弹片18仍受到所述作用转矩作用,只是所述作用转矩变小,同时也产生所述反作用转矩,也只是变小而已。
当所述转接器1从所述对接机构拔离时,此时由于所述作用转矩的消失,所述弹片18将会在所述反作用转矩的作用下回复到初始状态,从而使得所述电连接器12也回复到初始位置,即抵靠在所述第一收容槽111的下表面,以便下一次所述转接器1与所述对接机构对插。
请参阅图2或图5,在所述抵持部13的下表面设有一导电片15,所述导电片15与所述电连接器12通过所述多个导电端子相电性连接。
请参阅图1,一盖体16,所述盖体16在所述主体11的背离所述抵持部13的一面上与所述主体11相组合。
图6为本使用新型提供的另一较佳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6一种转接器1包括一主体11,所述主体11包一第一收容槽111,所述第一收容槽111贯穿所述主体11的厚度开设,一第二收容槽112,所述第二收容槽112于所述主体11的下端贯穿设置,一电连接器12,所述电连接器12的后端设入所述第一收容槽111内,且所述电连接器12与设置于所述主体11内的多个导电端子(未图示)相电性连接,一抵持部13,所述抵持部13位于所述电连接器12的下方,所述抵持部13的前端相对突出于所述电连接器12的前端,且所述抵持部13的后端设于所述第二收容槽112内,一导电片15,所述导电片15设置于所述抵持部13的底面,且与所述电连接器12通过所述多个导电端子相电性连接,一夹持空间14,所述夹持空间14由所述电连接器12和所述抵持部13围设形成,一转轴17,所述转轴17设置于所述所述抵持部13的后端且与所述主体11枢接,且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槽112,一弹性件18,所述弹性件18可为一塑胶件,所述弹性件18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收容槽112的下表面,其另一端抵靠于所述抵持部13的下表面。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转接器具有下列有益效果:
1.由于所述转轴与所述主体枢接,且所述转轴选择地连接所述电连接器以及所述抵持部,因而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抵持部在上下方向上有相对转动,从而使所述夹持空间为可变的,因而所述转接器与对接机构相配合的好坏不再只是依赖于所述电连接器和所述抵持部的初始位置的设置,更多的是依赖于所述夹持空间的可变范围,因而只要合理的设计好所述夹持空间的变化范围,就可以使每一所述转接器都能与任一所述对接机构相配合,也即使所述转接器的互换性很好。
2.由于所述转轴与所述主体枢接,且所述转轴选择地连接所述电连接器以及所述抵持部,因而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抵持部在上下方向上有相对转动,从而使所述夹持空间为可变的,由于所述对接机构对所述电连接器和所述抵持部都有背离所述夹持空间方向的挤压力,因而在所述转接器经过多次插拔后,所述电连接器和所述抵持部会产生塑性变形,但由于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抵持部在上下方向上有相对转动,因而可以通过转动来补偿因所述电连接器和所述抵持部所述产生的塑性变形而带来的所述夹持空间的变化,从而使得所述转接器经过多次插拔后,仍能很好的与所述对接机构相配合,也即所述转接器的使用寿命较理想。
3.由于所述转轴与所述主体枢接,且所述转轴选择地连接所述电连接器以及所述抵持部,因而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抵持部在上下方向上有相对转动,从而使所述夹持空间为可变的,因而所述转接器与所述对接机构相配合的好坏,不再只是依赖于所述电连接器和所述抵持部的初始安置的相对位置的精确度,更多的是依赖于所述夹持空间的可变范围,因而只要合理地设计好所述夹持空间的变化范围,就会对所述电连接器和所述抵持部的初始安置的位置的精确度要求不高,因而对生产所述转接器的制造和组装要求不高,从而使得生产所述转接器得成本较低。
4.在所述金属壳体的上表面设置一弹片,由于所述弹片的一端设置于所述金属壳体的上表面上,其另一端抵靠于所述第一收容槽的上表面,且一般我们会将所述夹持空间设计得比实际工作时需要的空间偏小一点,因而,当所述转接器与所述对接机构相配合时,所述电连接器将会向上转动,此时所述弹性件将会受到所述金属壳体对其的一个向上的压力,同时受到所述第一收容槽对其的一个向下的压力,由于此二力的作用点不同,使得所述弹片受到一个作用转矩,同时所述弹片由于受力变形而产生一个反作用转矩,当将所述转接器从所述对接机构拔离时,所述作用转矩将会消失,此时在所述反作用转矩的作用下,所述弹片将会回复到初始状态,所述电连接器也会回复到初始位置,从而有利于下一次将所述转接器插入到所述对接机构。
5.由于所述电连接器包含一个所述盖体,因而可以将所述转接器的电性连接部分包覆在所述主体与所述壳体之间,从而防止杂物及灰尘进入而影响所述转接器的电性性能,同时由于只包括一个所述盖体,因而使得所述主体与所述壳体的组装较为方便。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转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主体,所述主体前侧开设有贯穿的一第一收容槽;
一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的后端设入所述第一收容槽内,且所述电连接器电性连接所述主体;
一抵持部,所述抵持部位于所述电连接器下方,且所述抵持部前端相对突出于所述电连接器前端;
一转轴,所述转轴与所述主体枢接,且所述转轴选择地连接所述电连接器以及所述抵持部;
一夹持空间,所述夹持空间位于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抵持部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一金属壳体,所述金属壳体包覆所述绝缘本体,所述转轴设置于所述电连接器的后端,且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进一部包含一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金属壳体的上表面,其另一端抵靠于所述第一收容槽的上表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一弹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于所述主体的下端贯穿开设有一第二收容槽,所述抵持部的后端设于所述第二收容槽内,所述转轴设置于所述抵持部的后端,且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一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收容槽的下表面,另一端抵靠于所述抵持部的底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为一USB接口。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持部与所述主体为一体成型。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抵持部的底面设置一导电片,所述导电片与所述电连接器电性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接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盖体,所述盖体于所述主体背离所述抵持部的一面与所述主体相组合。
CN2010206639213U 2010-12-14 2010-12-14 转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042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639213U CN202004248U (zh) 2010-12-14 2010-12-14 转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639213U CN202004248U (zh) 2010-12-14 2010-12-14 转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004248U true CN202004248U (zh) 2011-10-05

Family

ID=447069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663921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04248U (zh) 2010-12-14 2010-12-14 转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00424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24587A1 (zh) * 2018-12-21 2020-06-25 广东高普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转接器及电子设备
CN114207953A (zh) * 2020-06-12 2022-03-18 广东高普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适配器及电连接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24587A1 (zh) * 2018-12-21 2020-06-25 广东高普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转接器及电子设备
CN114207953A (zh) * 2020-06-12 2022-03-18 广东高普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适配器及电连接器
CN114207953B (zh) * 2020-06-12 2024-04-09 广东高普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适配器及电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38573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5178102U (zh) 二次成型式正反插usb连接器
CN105322341A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3883202U (zh) 一种微型usb正反插公座连接器
CN102437453A (zh) 连接器接触对
CN105514703A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CN103367969A (zh) 电连接器
CN202004248U (zh) 转接器
CN102820593A (zh) 同轴连接器及一种电连接器的正向力提供方法
CN203871540U (zh) 电连接器
CN101373864A (zh) 低厚度usb插头连接器及利用该usb插头连接器的usb连接器
CN201994470U (zh) 测试连接器
CN215645271U (zh) 汽车交流充电连接器
CN205051053U (zh) 可正反插的一体成型式插头连接器
CN202405475U (zh) 同轴连接器
CN114552317A (zh) 一种分体式转接头
CN209844007U (zh) 一种充电器插脚
CN202930656U (zh) 连接器组件
CN201252184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3180134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01663258U (zh) 一种分体结构的usb端子插头
CN215451984U (zh) 一种usb-a公转type-c母座的电连结构
CN201608337U (zh) 电连接器
CN201285954Y (zh) 电连接器
CN212784991U (zh) 一种可互换连接器刷架组件及具有它的有刷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005

Termination date: 20141214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