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87045U - 腰部支撑件 - Google Patents

腰部支撑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987045U
CN201987045U CN2011200678558U CN201120067855U CN201987045U CN 201987045 U CN201987045 U CN 201987045U CN 2011200678558 U CN2011200678558 U CN 2011200678558U CN 201120067855 U CN201120067855 U CN 201120067855U CN 201987045 U CN201987045 U CN 2019870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backrest
seat
lower support
ta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06785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渡茂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ssa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ssa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ssa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ssan Moto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9870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98704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腰部支撑件,其可以与由于靠背向后方倾倒而产生的就座者的就座姿势的变化对应地,适当地进行支撑。与椅子(1)的靠背(5)的靠背面(8)在通常就座位置和向后方倾倒而得到的倾斜位置至少这两个位置之间移动的倾斜动作联动地,下部腰部支撑板部件(12)的上缘侧(12b)朝向离开靠背面(8)的方向向后方转动。并且,下缘侧(12c)向接近靠背面(8)的方向转动,使靠背面(8)可以变形移动,以使得就座者(HU)的上体下部的腰椎(HB)从侧面观察大致S字状的状态接近成为大致直线状的放松状态。

Description

腰部支撑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椅子等座席乘坐部中使用的腰部支撑件。
背景技术
当前,作为椅子等座席乘坐部,已知其具有对就座的人(以下,称为就座者)的腰椎进行支撑的腰部支撑件(参照专利文献1)。
该腰部支撑件设置在靠背的靠背面内,通过在座垫和靠背之间的角度固定的情况下,适当地从后方支撑所述就座者的腰椎,从而将脊椎保持为从侧面观察大致S字状。
另外,即使在就座者想要放松等而使靠背向后方倾倒的情况下,也利用腰部支撑件从后方支撑所述就座者的腰椎。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3-2047号
实用新型内容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腰部支撑件中,由于即使靠背向后方倾倒,所述就座者的脊椎也继续以大致S字状弯曲,所以无法带来放松效果。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腰部支撑件,其可以与由于靠背向后方倾倒而产生的就座者的就座姿势的变化对应地,适当地进行支撑。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腰部支撑件,其设置有下部支撑部,该下部支撑部在具有靠背面的靠背在通常就座位置和从该通常就座位置向后方倾倒而得到的倾斜位置(reclining position)至少这两个位置之间移动时,将就座于该靠背面上的人的上体下部的腰椎向前方推压,该腰部支撑件的特征在于,所述下部支撑部与所述靠背向后方倾倒而从所述通常就座位置至倾斜位置的动作联动地进行移动,使得所述就座者的上体下部的腰椎接近直线状。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设置在所述靠背中的下部支撑部在通常就座位置处,将就座的人的上体下部的腰椎向前方推压。
因此,可以使就座的人的腰椎向前方弯曲,将脊椎保持为侧面观察下大致S字状,可以从生理学方面减轻由于长时间就座导致的人体疲劳。
另外,在从通常就座位置向后方倾倒的倾斜位置,所述下部支撑部与所述靠背的移动联动地进行移动,以使得所述就座的人的上体下部的腰椎接近直线状。
因此,可以从生理学方面减轻对腰椎的负荷,对就座的人带来放松效果。
由此,根据该下部支撑部,可以与所述靠背向后方倾倒对应而产生的就座姿势的变化相应地,适当地支撑就座的人。
附图说明
图1是针对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腰部支撑件的椅子,说明座椅的靠背内部的结构的示意斜视图。
图2是针对使用实施方式的腰部支撑件的椅子,说明座席的靠背内部的结构的示意侧视图。
图3是针对实施方式的腰部支撑件,说明处于通常就座位置的就座者和腰部支撑件之间的关系的示意侧视图。
图4是针对实施方式的腰部支撑件,说明处于中间就座位置的就座者和腰部支撑件之间的关系的示意侧视图。
图5是针对实施方式的腰部支撑件,说明处于倾斜位置的就座者和腰部支撑件之间的关系的示意侧视图。
图6是针对实施方式的腰部支撑件,表示(a)通常就座位置、(b)中间就座位置、(c)倾斜位置的示意侧视图。
图7是将通常就座位置处的就座者的姿势与脊椎的弯曲情况相比较而进行说明的图,(a)是就座者的局部透视侧视图,(b)是将骨骼模型化的示意图,(c)是将脊椎的弯曲以线状示意化的侧视图。
图8是将倾斜位置处的就座者的姿势与脊椎的弯曲情况相比较而进行说明的图,(a)是就座者的局部透视侧视图,(b)是将骨骼模型化的示意图,(c)是将脊椎的弯曲以线状示意化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腰部支撑件。
首先,使用图1至图8,由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在应用该实施方式的腰部支撑件的椅子1中,设置有座椅座垫2及座椅靠背5。
其中,在座椅座垫2中,内置有左右一对的金属制的座垫框架部件2a、2a,在设置于上述座垫框架部件2a、2a之间且可以弹性变形的省略图示的座垫材料的上表面侧,设置有就座面2c,其用于使就座的人HU(以下称为就座者HU)的臀部HC落下而就座。
在该座椅座垫2的后端缘部附近,设置有安装壁面部2d、2d,其与所述座垫框架部件2a、2a一体地延伸设置。
在该安装壁面部2d、2d上设置有转动轴部4、4,与该座椅座垫2一起构成所述椅子1的所述座椅靠背5的下端部5a、5a,被这些转动轴部4、4可转动地轴支撑。
另外,如图3所示,该座椅靠背5的从所述下端部5a至上端部5b为止的纵向设定尺寸,与就座者的脊椎HS的长度尺寸大致相同,具有尺寸h。
此外,在所述座椅靠背5上设置有金属制的座椅靠背框架材料6,其正面观察下呈大致门型形状。
该座椅靠背框架材料6如图1所示,利用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而构成上侧部骨架的管状的肩部框架材料6a,将沿纵向延伸设置的左右一对靠背侧边框架材料6b、6b的上缘部相互连结,从而形成为一体。
另外,上述靠背侧边框架材料6b、6b的各自的下端部6c、6c,以所述转动轴部4、4作为旋转中心而被所述转动轴部4、4轴支撑。
此外,在该座椅靠背5的上端部5b上安装有头枕部件7。
并且,使用省略图示的通常的倾斜机构,使该座椅靠背5可以向前方或后方转动,从而可倾倒地构成。
另外,在该座椅靠背5的前侧即就座者HU侧的相对面上,设置有如图3所示的在侧面观察下以大致S字状弯曲形成的靠背面8,其由覆盖所述座椅靠背框架材料6的周围的座椅表皮材料5c形成。
在该实施方式的椅子1的座椅靠背5中,构成腰部支撑机构10,其主要具有:下部支撑部11,其将就座的人的上体下部的腰椎向前方推压;以及上部支撑部21,其设置在该下部支撑部11的上方。
其中,在腰部支撑机构10的所述靠背面8的背面侧,设置有平板状的下部腰部支撑板部件12,其构成所述下部支撑部11。
该下部腰部支撑板部件12如图3所示,使所述靠背面8侧以凸面状弯曲而形成。
另外,在该下部腰部支撑板部件12的背面侧11d,在与上下方向中央部相比的下方侧位置上,经由托架11c、11c及粘接材料等紧固有棒轴状的转动轴部件11b。
该转动轴部件11b如图1所示,两端部分别相对于所述靠背侧边框架材料6b、6b可自由旋转地被支撑,从而在该座椅靠背5内的所述靠背侧边框架材料6b、6b之间,可摆动地轴支撑所述下部腰部支撑板部件12。
另外,在该下部腰部支撑板部件12的背面侧11d,在固定有所述托架11c的位置的上方,在上下方向中央部附近设置有圆棒状的杆部件14,其如图2所示构成下部联动机构13。
该杆部件14以椅子1的左右宽度方向作为长度方向,从下部腰部支撑板部件12的左右两侧以一定尺寸分别凸出设置各两端部14a、14a,该两端部14a、14a分别以自由滑动的方式活动嵌入在半圆弧状的槽部15、15内,该槽部15、15在所述靠背侧边框架材料6b、6b的侧面部上开口而形成。
并且,通过伴随所述下部腰部支撑板部件12以所述转动轴部件11b为中心进行的转动,该各两端部14a、14a沿前后方向,分别在所述槽部15、15内顺畅地滑动移动,从而可以使所述下部腰部支撑板部件12的转动动作顺畅地进行。
此外,该各两端部14a、14a分别与左右一对的下侧线缆部件16、16的各一端部连结。
上述下侧线缆部件16、16从所述靠背侧边框架材料6b、6b的外侧面,经由向两外侧方凸出设置的引导销17、17被引导,使延伸设置方向朝向下方,各另一端部与固定销18、18连结,该固定销18、18固定在所述位于左右的各座垫框架部件2a、2a的各安装壁面部2d、2d的后端部附近的两个外侧面上。
其中,所述引导销17、17与所述杆部件14相比分别位于上下方向上侧,设置为接近就座者HU侧的靠背面8,将该下侧线缆部件16、16向靠背面8方向牵引,以使得所述杆部件14的各两端部14a、14a在所述槽部15、15内顺畅地滑动移动。
另外,所述各固定销18、18,通过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壁面部2d、2d的后端部附近,并且相对于所述转动轴部4、4向后方偏移一定尺寸,从而通过所述座椅靠背5向后方的倾倒动作,使图3所示的至所述引导销17、17的距离L1,缩短为图4所示的距离L2及图5所示的距离L3。
因此,利用该下部联动机构13,与下述倾斜动作联动地,使所述下部腰部支撑板部件12以转动轴部件11b作为转动中心向后方倾倒,其中,该倾斜动作为,使得所述椅子1的座椅靠背5的靠背面8至少在通常就座位置和向后方倾倒而得到的倾斜位置这两个位置之间移动。
即,在该实施方式中,至少在图3所示的所述通常就座位置处,就座者HU的上体下部的腰椎HB被该下部支撑部11的下部腰部支撑板部件12向前方推压。
另外,与从该通常就座位置经由图4所示的中间就座位置直至图5所示的倾斜位置的、所述座椅靠背5向后方倾倒的倾斜动作联动地,下部腰部支撑板部件12移动。
并且,所述下部腰部支撑板部件12的上缘侧12b,向从前方的靠背面8离开的方向转动,并且下缘侧12c向接近靠背面8的方向转动,使所述就座者HU的上体下部的腰椎HB可以移动,以从图7中所示的侧面观察大致S字状的状态,接近图8所示的成为大致直线状的放松状态。
另外,该实施方式构成为,由于所述下部支撑部11的下部腰部支撑板部件12位于与上下方向中央部相比的下方位置,以所述转动轴部件11b为转动中心进行转动,所以,与所述座椅靠背5向后方倾倒而从所述通常就座位置直至倾斜位置的动作联动,如图6中箭头所示,支撑所述就座者HU的位置从就座的人的腰椎向骨盆方向移动。
在该实施方式中,该座椅靠背5设定为,相对于所述下端部5a至上端部5b的尺寸h,如图6中(a)所示,在通常就座位置时,在第一倾倒角度α1(靠背角度约21°附近),所述下部腰部支撑板部件12的表侧曲面,在距离下端部5a的尺寸为大约h1=2/5h(h是座椅靠背5从下端部5a至上端部5b的整体长度尺寸)附近,最接近所述靠背面8的座椅表皮材料5c背面侧。
因此,集中支撑的部分位于腰椎HB以大致S字状向前弯曲的凹部附近,通过利用所述下部腰部支撑板部件12的上缘侧从所述靠背面8的背面侧进行推压,从而有效地保持以大致S字状向前弯曲的腰椎HB的形状。
另外,如图6中(c)所示,设定为在成为第三倾倒角度α3(靠背角度约29°附近)的倾斜就座位置时,所述下部腰部支撑板部件12的表侧曲面,在距离下端部5a为大约h3=1/5h附近,最接近所述靠背面8的座椅表皮材料5c背面侧。
因此,集中支撑的部分位于向前弯曲的大致S字状的腰椎HB的下端凸部附近,通过利用所述下部腰部支撑板部件12的下缘侧12c附近部分,从所述靠背面8的背面侧有效地进行推压,从而使所述腰椎HB的向前弯曲形状的曲率半径逐渐增加,阶跃性地成为直线状。
并且,构成为在图6中(b)所示的第二倾倒角度α2的约25°附近(靠背角度约21°~29°)等的中间就座位置时,所述下部腰部支撑板部件12的表侧曲面,在距离下端部5a大约h2=2/5~1/5h的范围内最接近,从而使集中支撑位置连续移动。
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使上述座椅靠背5的第一倾倒角度α1、第二倾倒角度α2、第三倾倒角度α3为与就座者HU的上体的各第一倾倒角度α4、第二倾倒角度α5、第三倾倒角度α6大致相同的角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椅子1的座椅靠背5的靠背面8中,设置有作为腰部支撑机构10中的一个的上部支撑部21,其位于所述下部支撑部11的上部,位于所述头枕部件7的安装位置的下方。
在该上部支撑部21中,设置有呈平板状的上部腰部支撑板部件22,其位于沿着所述靠背面8的上部的座椅表皮材料5c的背面侧的位置处。
该上部腰部支撑板部件22如图2所示,所述靠背面8侧弯曲成为凹面状。
另外,在该上部腰部支撑板部件22的背面侧21d,在下缘侧22b附近,经由托架21c、21c及粘接材料等紧固有棒轴状的转动轴部件21b。
该转动轴部件21b,两端部分别相对于所述靠背侧边框架材料6b、6b的上端部附近可自由旋转地被支撑,从而该座椅靠背5内的位于所述靠背侧边框架材料6b、6b之间的所述上部腰部支撑板部件22的上缘侧22c,以可以向接近及离开靠背面8的前后方向摆动的方式被轴支撑。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上部联动机构23,其在所述座椅靠背5从所述通常就座位置朝向倾斜位置向后方倾倒的动作联动地,使所述上部腰部支撑板部件22的上缘侧22c,从后方朝向前方,向所述靠背面8的上部的座椅表皮材料5c的背面侧方向摆动移动,以使得支撑位置移动。
该上部联动机构23构成为,相对于所述下部联动机构13独立地构成,伴随着由所述倾斜机构进行的从所述通常就座位置至倾斜位置的转动移动,与所述下部联动机构13分别进行联动,使所述上部腰部支撑板部件22摆动移动。
即,在该上部联动机构23中紧固设置有杆部件24,其如图1、图2所示,位于所述上部腰部支撑板部件22的背面侧,且位于固定有所述托架21c、21c的位置的上方。
该杆部件24形成以椅子1的左右宽度方向作为长度方向的圆棒状,其两端部24a、24a从所述上部腰部支撑板部件22的左右两侧,以一定尺寸分别凸出设置,该两端部24a、24a分别以自由滑动的方式,活动嵌入在半圆弧状的槽部25、25内,该槽部15、15在所述靠背侧边框架材料6b、6b的侧面部的上端附近分别开口而形成。
并且,通过各两端部24a、24a在该各个槽部25、25内滑动移动,从而伴随着所述上部腰部支撑板部件22以所述转动轴部件21b为中心进行的转动,可以使该上部腰部支撑板部件22的上缘侧22c向前后方向顺畅地进行摆动动作。
此外,该各两端部24a、24a分别与左右一对的上侧线缆部件26、26的各一端部连结。
上述上侧线缆部件26、26从所述靠背侧边框架材料6b、6b的两侧外侧面,经由分别向两外侧方向凸出设置的引导销27、27被引导,以使得延伸设置方向朝向转动轴部4、4方向即下方,各个其它端部在所述各座垫框架部件2a、2a的安装壁面部2d、2d的外侧方向上延伸设置。
其中,所述引导销27、27设置为,如图3所示,与所述杆部件24相比分别位于上下方向上侧,接近就座者HU侧的靠背面8的座椅表皮材料5c。
另外,所述各固定销28、28构成为,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各安装壁面部2d、2d中的两外侧面的前缘部附近,与所述上侧线缆部件26、26的各个另一端部连结。
并且,所述各固定销28、28构成为,通过相对于所述转动轴部4、4向前方偏移一定尺寸,从而通过所述座椅靠背5向后方的倾倒动作,与所述引导销27、27的距离伸长。
因此,在该上部联动机构23中,与图3至图5所示的从所述通常就座位置,经由中间就座位置直至倾斜位置的所述座椅靠背5进行向后方倾倒的倾斜动作联动地,使所述上部腰部支撑板部件22以所述转动轴部件21b作为转动中心转动,使所述上缘侧22c以向靠背面8的座椅表皮材料5c接近的方式摆动移动。
通过该上缘侧22b的摆动移动,经由座椅表皮材料5c推压图7、图8所示的所述就座者HU的上体上部的胸部HA背部侧,使就座者HU的上体上部,向头部HE离开所述椅子1的头枕部件7的方向抬起。
并且,如图8所示构成为,在倾斜位置处,利用该上部腰部支撑板部件22从背部侧支撑所述上体上部的胸部HA,以使腰椎HB接近直线状的放松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下部腰部支撑板部件12的上缘侧12b和上部腰部支撑板部件22的下缘侧22b相互接近地配置。
并且,如图4及图5所示,通过该上部腰部支撑板部件22以所述转动轴部件21b作为转动中心转动,所述下缘侧22b向离开靠背面8的方向移动。
由此,在所述座椅靠背5进行向后方倾倒的移动时,伴随着由所述下部联动机构13进行联动而导致的所述下部腰部支撑板部件12的上缘侧12b向后方的转动移动,与就座者HU的要形成直线状的脊椎HS的顺畅动作同时地,该下缘侧22b向离开方向后退,从而不会产生妨碍,进一步降低不适感。
下面,针对应用本实施方式的腰部支撑件的椅子1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椅子1中,在图6中(a)所示的通常就座位置时,设置在所述座椅靠背5中的下部支撑部11如图3中白箭头所示,隔着所述座椅表皮材料5c向前方推压就座者HU的上体下部的腰椎HB。
因此,就座者HU的腰椎HB如图7所示,向前方弯曲,可以将脊椎HS保持为侧面观察下为大致S字状,可以从生理学方面减轻长时间就座导致的人体疲劳。
另外,如果使用所述倾斜机构使座椅靠背5从通常就座位置向后方倾倒,则所述靠背面8以所述转动轴部4作为转动中心向后方移动,经由图4及图6中(b)所示的中间就座位置,直至图5及图6中(c)所示的倾斜位置。
所述下部支撑部11的下部腰部支撑板部件12,以所述转动轴部件11b为转动中心而可自由转动地被支撑,利用所述下部联动机构13,伴随该座椅靠背5的转动移动,与其联动以进行移动。
即,如图3所示,在通常就座位置处,设置所述固定销18和引导销17之间的距离为L1,但本实施方式的固定销18、18分别固定设置在所述安装壁面部2d、2d的后端部附近,相对于所述转动轴部4、4向后方以一定尺寸偏移。
由此,在如图4及图5所示,所述座椅靠背5向后方的倾倒动作中,引导销17、17的位置接近所述固定销18,所述固定销18和引导销17之间的距离L2、L3与该距离L1相比缩短。
由于所述固定销18、18固定在所述安装壁面部2d、2d上,所以不会伴随着所述座椅靠背5的转动移动而移动。
另外,下侧线缆部件16、16的两端部保持固定在上述固定销18、18及杆部件14的各两端部14a、14a上,两端部14a、14a之间的下侧线缆部件16、16的整体长度不变。
因此,下侧线缆部件16、16会松弛,但由于就座者HU的体重也施加在所述靠背面8上,所以在所述引导销17、17和杆部件14的两端部14a、14a之间,向下部腰部支撑板部件12施加按压力,所述杆部件14的两端部14a、14a向离开所述靠背面8的方向滑动移动,以消除该松弛。
因此,设置有该杆部件14的下部腰部支撑板部件12以所述转动轴部件11b作为转动中心,使所述上缘侧12b朝向后方转动。
由此,所述下部腰部支撑板部件12,一边使上缘侧12b向离开所述靠背面8的方向移动,使就座者HU的上体下部的腰椎HB向如图3中白箭头所示压接的座椅表皮材料5c的压接力减少,一边逐渐向后方倾倒。
并且,如果消除所述下侧线缆部件16、16的松弛的张力与使所述下部腰部支撑板部件12的上缘侧12b转动的推压力大致平衡,则上缘侧12b向后方的移动和下缘侧12c向前方的移动一起同时停止。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所述下部腰部支撑板部件12的相反侧一体地形成的下缘侧12c,伴随着所述座椅靠背5的转动移动,以所述转动轴部件11b作为转动中心,向所述靠背面8方向转动移动而与其接近,该下缘侧12c与施加了推压力的所述上缘侧12b间隔着对转动轴部件11b进行轴支撑的托架11c、11c。
因此,利用该下缘侧12c,所述就座者HU的上体下部的腰椎HB的下部在隔着所述座椅表皮材料5c的状态下被推压,通过所述上缘侧22c的转动移动,可以使靠背面8的角度及形状变形,以成为期望的支撑状态,以从大致S字状向大致直线状延展,进而接近直线状。
由此,可以从生理学方面减轻对腰椎HB的负荷,对就座者HU带来放松效果。
如上所述,下部支撑部11的下部腰部支撑板部件12与对应于所述座椅靠背5向后方的倾倒动作而产生的就座姿势的变化相应地,适当地保持就座者HU的腰椎HB,该下部支撑部11的下部腰部支撑板部件12通过所述下部联动机构13的联动,而以与所述座椅靠背5向后方的倾倒动作角度不同的转动角度进行移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图6中(a)所示的通常就座位置,经由图6中(b)所示的中间就座位置,直至图6中(c)所示的倾斜位置为止,如图中黑箭头所示的第一下部支撑位置Y1、第二下部支撑位置Y2及第三下部支撑位置Y3所示,利用所述下部支撑部11的下部腰部支撑板部件12而集中进行支撑的部分,与向后方倾倒而从所述通常就座位置至倾斜位置的动作联动地,朝向所述靠背面8的下方,从就座者HU的腰椎HB向臀部HC的骨盆方向移动。
因此,如图7及图8所示,通过进一步使集中支撑的部分从就座者HU的腰椎HB向臀部HC的骨盆方向移动,从而进一步将腰椎HB的臀部HC附近向前方推压,可以顺畅地使所述就座者HU的上体下部的腰椎HB接近直线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椅子1的腰部支撑机构10中,在所述座椅靠背5内的具有所述下部腰部支撑板部件12的下部支撑部11的上方位置,设置有具有上部腰部支撑板部件22的上部支撑部21。
该上部腰部支撑板部件22构成为,在图3及图6中(a)所示的通常就座位置处,且在从位于所述靠背面8上部的座椅表皮材料5c的背面侧推压的位置处,支撑作为就座者HU的上体上部的胸部HA的背部侧。
另外,使所述座椅靠背5向后方倾倒,从该通常就座位置经由图4及图6中(b)所示的中间就座位置直至图5及图6中(c)所示的倾斜位置,所述座椅靠背5以所述转动轴部4作为转动中心转动移动而进行移动。
与该转动移动联动地,该上部腰部支撑板部件22的上缘侧22c从所述后方朝向前方,向接近位于所述靠背面8上部的座椅表皮材料5c的背面侧的方向,以所述转动轴部件21b作为转动中心摆动移动。
即,如果与所述座椅靠背5向后方倾倒而直至倾斜位置的倾斜动作联动地,上述腰部支撑板部件22的上缘侧22c向接近靠背面8的前后方向摆动,则所述上部腰部支撑板部件22的上缘侧22c以所述转动轴部件21b作为转动中心,向靠背面8的座椅表皮材料5c方向接近移动。
由此,如图8所示,利用所述上部腰部支撑板部件22的摆动,经由所述座椅表皮材料5c推压所述就座者HU的上体上部即胸部HA的背部侧,即使在倾斜位置处,上体在横卧的姿势下,也利用所述上部腰部支撑板部件22的上缘侧22c附近表面,朝向使头部HE离开所述椅子1的头枕部件7的方向进行支撑。
因此,可以进一步合理地将就座者HU的腰椎HB保持为接近直线状的放松状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下部腰部支撑板部件12的上缘侧12b和上部腰部支撑板部件22的下缘侧22b相互接近地配置。
因此,由于面板状的下部腰部支撑板部件12和上部腰部支撑板部件22在上下方向上大致连续,并且如同一片腰部支撑板而支撑就座者HU,因此感觉出台阶等的不适感较少。
另外,上述下部腰部支撑板部件12和上部腰部支撑板部件22呈现凸面状及凹面状,形成彼此不同的弯曲。
因此,所述下部腰部支撑板部件12的上缘侧12b和上部腰部支撑板部件22的下缘侧22b之间的接近部分,如顺滑连接所示形成大致S字形状,可以进一步减少就座者HU感觉出上述下部腰部支撑板部件12及上部腰部支撑板部件22之间的台阶的可能性,可以减少不适感。
而且,如图4及图5所示,通过该上部腰部支撑板部件22以所述转动轴部件21b作为转动中心进行转动,从而所述下缘侧22b朝向离开靠背面8的方向即后方移动。
由此,在利用所述倾斜机构使所述座椅靠背5进行向后方倾倒的转动移动时,利用所述下部联动机构13的联动,伴随所述下部腰部支撑板部件12的上缘侧12b向后方的转动移动,要使就座者HU的脊椎HS形成大致直线状的顺畅动作不会被该下缘侧22b妨碍,可以进一步降低不适感。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椅子1的腰部支撑件中,设置在所述座椅靠背5的靠背面8上的下部腰部支撑板部件12,在图6(a)中的黑箭头所示的第一下部支撑位置Y1(相对于座椅靠背5的纵向尺寸h,距离下端部5a为2/5h的高度位置),集中支撑所述就座者HU的脊椎HS中的腰椎HB的上部、即上体上部的胸部HA附近。
此外,在所述倾斜位置处,在该第一下部支撑位置Y1的下方,在图6(c)中的黑箭头所示的第三下部支撑位置Y3(相对于座椅靠背5的纵向尺寸h,距离下端部5a为1/5h的高度位置),对腰椎HB的背部侧集中支撑。
因此,由于所述靠背面8与通过座椅靠背5向后方倾倒而产生的就座者HU的就座姿势的变换对应地,进行期望的变形,所以可以以适当的角度支撑就座者HU的脊椎HS的准确的位置。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下部支撑位置Y1和第三下部支撑位置Y3之间,图6(b)中以黑箭头所示的第二下部支撑位置Y2沿上下方向移动,以使得与所述座椅靠背5从通常就座位置移动至倾斜位置的期间的座椅靠背5的倾倒角度α2(α1~α3)的变化相应地,对就座者HU的脊椎HS中从胸部HA附近的第一下部支撑位置Y1至所述第三下部支撑位置Y3为止的某一部分进行集中支撑。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所述第一下部支撑位置Y1至所述第三下部支撑位置Y3为止,与座椅靠背5的倾斜动作(倾倒角度α2(α1~α3)间)对应,第二下部支撑位置Y2在高度方向尺寸h2=2/5h~1/5h的范围内,沿座椅靠背5的上下方向连续移动。
因此,可以与座椅靠背5向后方的细微倾倒对应,与由于靠背面8的角度变化而产生的就座者HU的就坐姿势的变化对应地,进一步以适当的角度支撑准确的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上部联动机构23相对于所述下部联动机构13独立地构成,伴随着由所述倾斜机构进行的从所述通常就座位置至倾斜位置的转动移动,和所述下部联动机构13分别与该倾斜动作联动,使所述上部腰部支撑板部件22摆动移动,由此,所述上缘侧22c以向靠背面8的座椅表皮材料5c方向接近的方式进行移动。
通过该上缘侧22c的摆动移动,经由所述座椅表皮材料5c推压所述就座者HU的上体上部的胸部HA背部侧,沿使头部HE离开所述椅子1的头枕部件7的方向,使就座者HU的上体上部经由图4所示的中间就座位置如图5所示抬起。
因此,可以更容易地支撑所述就座者HU的上体下部的腰椎HB,使其从图7所示的大致S字状开始,如图8所示延展为大致直线状,从而接近直线状。
如上所述,可以利用所述上部支撑部21进行靠背面8的角度及形状的变形,以不仅直接使所述上体下部的腰椎HB进行延展,还使上体上部的胸部HA的背面侧抬起,利用脊椎HS整体而使腰椎HB成为接近大致直线状的状态。
由此,可以从生理学方面进一步减轻对腰椎HB的负荷,对就座者HU带来放松效果。
以上,参照附图,详细记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具体结构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的设计变更,都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中。
即,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腰部支撑机构10,例示说明了组合有下部腰部支撑板部件12和上部支撑部21的椅子1,其中,下部腰部支撑板部件12构成下部支撑部11,上部支撑部21设置有上部腰部支撑板部件22,但并不特别限定于此。
例如,构成下部支撑部11的下部腰部支撑板部件12,只要是可以利用下部联动机构13而与所述座椅靠背5向后方倾倒的动作联动地进行移动,使所述就座者HU的上体下部的腰椎HB接近直线状的部件即可。
另外,例如,下部腰部支撑板部件12可以为任意形状,腰部支撑机构10也可以将任意形状、数量及材质组合而形成,例如,仅利用由下部腰部支撑件部件12构成的下部支撑部11构成,或者,在下部支撑部11和上部支撑部21之间设置由中间板部件构成的中部支撑部,利用3片板部件进行支撑等。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构成所述下部支撑部11的下部腰部支撑板部件12以及构成上部支撑部21的上部腰部支撑板部件22,使用位于所述座椅靠背5的座椅表皮材料5c的内侧并彼此分离的部件进行了说明,但并不特别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构成为,使所述下部腰部支撑板部件12或上部腰部支撑板部件22的一部分,从座椅表皮材料5c的通常面或所述靠背面8向就座者HU方向凸出,进行推压。
另外,也可以使用所述下部腰部支撑板部件12或者上部腰部支撑板部件22的一部分、或者它们整体,取代座椅表皮材料5c而使用,用作为通常面或所述靠背面8。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下所述构成,即,与连续地进行动作的座椅靠背5的倾斜动作(倾倒角度α2(α1~α3)间)对应地,所述下部支撑部11的下部腰部支撑板部件12及上部支撑部21的上部腰部支撑板部件22连续地转动移动或摆动移动,其中,所述下部支撑部11的下部腰部支撑板部件12的所述第二下部支撑位置Y2,从所述第一下部支撑位置Y1至所述第三下部支撑位置Y3为止,处于高度尺寸h2=h2=2/5~1/5h的范围内,但并不特别限定于此,例如,如果是至少与所述靠背在通常就座位置及倾斜位置之间向后方倾倒的动作联动地进行移动,使所述就座的人的上体下部的腰椎接近直线状的部件,则也可以形成为下述部件,即,将所述第二下部支撑位置Y2设置为多个,例如为两级,阶跃性地使倾斜动作停止,所述下部腰部支撑板部件12及上部腰部支撑板部件22的停止角度、推压位置及可变量并不限定。
工业实用性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使用应用腰部支撑件的椅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特别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家庭用、办公室、工厂及研究所等公司用、室内用、室外用、车辆用、航空器用、船舶用等任意用途的椅子,可以应用于所谓广义的椅子。

Claims (10)

1.一种腰部支撑件,其设置有下部支撑部,该下部支撑部在具有靠背面的座椅靠背在通常就座位置和从该通常就座位置向后方倾倒的倾斜位置至少这两个位置之间移动,将在该靠背面上就座的人的上体下部的腰椎向前方推压,
该腰部支撑件的特征在于,
所述下部支撑部,与所述座椅靠背向后方倾倒而从所述通常就座位置至所述倾斜位置的动作联动地进行移动,使得所述就座的人的上体下部的腰椎接近直线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部支撑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部支撑部与从通常就座位置至倾斜位置的向后方倾倒的动作联动地,使支撑所述就座的人的位置,从就座的人的腰椎向骨盆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腰部支撑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座椅靠背的靠背面内,在所述下部支撑部的上方设置上部支撑部,其支撑就座的人的上体上部,并且,该上部支撑部与从所述通常就座位置朝向倾斜位置而向后方倾倒的动作联动地,其支撑位置从后方向前方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腰部支撑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靠背的所述下部支撑部,在通常就座位置处,集中支撑就座的人的脊椎中的上体上部附近的第一下部支撑位置,并且在所述倾斜位置处,集中支撑位于该第一下部支撑位置下方的第三下部支撑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腰部支撑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座椅靠背的所述下部支撑部,在通常就座位置处,集中支撑就座的人的脊椎中的上体上部附近的第一下部支撑位置,并且在所述倾斜位置处,集中支撑位于该第一下部支撑位置下方的第三下部支撑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腰部支撑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下部支撑位置和所述第三下部支撑位置之间,设置有第二下部支撑位置,在该位置处,与所述靠背从通常就座位置移动至倾斜位置期间的该靠背的倾倒角度对应地,集中支撑就座的人的脊椎中上体上部附近的从第一下部支撑位置至所述第三下部支撑位置位置的某一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腰部支撑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下部支撑位置和所述第三下部支撑位置之间,设置有第二下部支撑位置,在该位置处,与所述靠背从通常就座位置移动至倾斜位置期间的该靠背的倾倒角度对应地,集中支撑就座的人的脊椎中上体上部附近的从第一下部支撑位置至所述第三下部支撑位置位置的某一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腰部支撑件,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下部支撑部的下部腰部支撑板部件的上缘侧和构成所述上部支撑部的上部腰部支撑板部件的下缘侧彼此接近地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腰部支撑件,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下部支撑部的下部腰部支撑板部件的上缘侧和构成所述上部支撑部的上部腰部支撑板部件的下缘侧彼此接近地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腰部支撑件,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下部支撑部的下部腰部支撑板部件的上缘侧和构成所述上部支撑部的上部腰部支撑板部件的下缘侧彼此接近地配置。
CN2011200678558U 2010-03-15 2011-03-15 腰部支撑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98704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56959 2010-03-15
JP2010056959A JP5521662B2 (ja) 2010-03-15 2010-03-15 ランバーサポー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987045U true CN201987045U (zh) 2011-09-28

Family

ID=446635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067855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987045U (zh) 2010-03-15 2011-03-15 腰部支撑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521662B2 (zh)
CN (1) CN201987045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33443A (zh) * 2014-12-08 2015-03-25 成都卓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椅子
CN105853127A (zh) * 2016-03-22 2016-08-17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附属医院 智能外科手术椅
CN108136945A (zh) * 2015-10-27 2018-06-08 株式会社塔捷斯 车辆用座椅
CN109907567A (zh) * 2017-12-12 2019-06-21 永艺家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腰靠调节机构
CN111544858A (zh) * 2020-05-12 2020-08-18 柳州市人民医院 一种偏瘫病人水平康复运动辅助工具
CN112754208A (zh) * 2020-12-30 2021-05-07 永艺家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人体工学座椅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64309B2 (ja) * 2014-10-15 2018-07-25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シート
KR20200123569A (ko) 2019-04-22 2020-10-30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시트의 럼버 서포트 장치
KR102654532B1 (ko) 2019-07-15 2024-04-03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용 연료탱크 강성 보강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45649U (zh) * 1986-09-10 1988-03-28
JPH07236543A (ja) * 1994-02-25 1995-09-12 Ikeda Bussan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
JP3012765B2 (ja) * 1994-03-22 2000-02-28 池田物産株式会社 座席装置
JP3300166B2 (ja) * 1994-06-30 2002-07-08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パワーコンフォートシート構造
JPH08205957A (ja) * 1995-02-07 1996-08-13 Tachi S Co Ltd シートのサポート装置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33443A (zh) * 2014-12-08 2015-03-25 成都卓青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椅子
CN108136945A (zh) * 2015-10-27 2018-06-08 株式会社塔捷斯 车辆用座椅
CN105853127A (zh) * 2016-03-22 2016-08-17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附属医院 智能外科手术椅
CN105853127B (zh) * 2016-03-22 2018-01-19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智能外科手术椅
CN109907567A (zh) * 2017-12-12 2019-06-21 永艺家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腰靠调节机构
CN111544858A (zh) * 2020-05-12 2020-08-18 柳州市人民医院 一种偏瘫病人水平康复运动辅助工具
CN111544858B (zh) * 2020-05-12 2021-07-27 柳州市人民医院 一种偏瘫病人水平康复运动辅助工具
CN112754208A (zh) * 2020-12-30 2021-05-07 永艺家具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人体工学座椅
WO2022143206A1 (zh) * 2020-12-30 2022-07-07 永艺家具股份有限公司 人体工学座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521662B2 (ja) 2014-06-18
JP2011188971A (ja) 2011-09-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987045U (zh) 腰部支撑件
US6910736B2 (en) Seats with twistable seat elements
JP4653084B2 (ja) 座席用の快適表面
EP3508095A1 (en) Chair structure and chair
CN104306117B (zh) 一种具有起身功能的多功能座椅
CN107920667A (zh) 背部支撑件
GB2429405A (en) Weight shift seating for pivot and slide movement
RU2014111754A (ru) Кресло и опорные структуры
JP2013528452A (ja) 椅子
CN106913103A (zh) 具有可调节腰托的椅子靠背
CN106379205B (zh) 车辆座椅机构和车辆
CN106108444B (zh) 一种用于可躺椅的框架结构
CN201840078U (zh) 办公躺椅
CN202271884U (zh) 可伸缩汽车座椅
CN201987028U (zh) 折叠式多功能椅
CN202020082U (zh) 椅背支撑连动装置
CN201175137Y (zh) 椅背结构改良
CN204015681U (zh) 一种折叠沙发
CN108471881A (zh) 用于椅子或座椅的运动靠背
CN201743287U (zh) 可水平后躺的休闲按摩椅
CN2408763Y (zh) 仰角可变的弹性靠背椅
CN202366041U (zh) 脚托板伸展回折轮椅车
CN206603492U (zh) 座椅底盘
CN201379281Y (zh) 一种新型躺椅
CN218889465U (zh) 一种座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928

Termination date: 2018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