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86413U - 脱粒装置的上部结构及脱粒装置 - Google Patents

脱粒装置的上部结构及脱粒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986413U
CN201986413U CN2011200160784U CN201120016078U CN201986413U CN 201986413 U CN201986413 U CN 201986413U CN 2011200160784 U CN2011200160784 U CN 2011200160784U CN 201120016078 U CN201120016078 U CN 201120016078U CN 201986413 U CN201986413 U CN 2019864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reshing
top board
tube
rotation
mobile contro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01607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三井孝文
田中佑二
小谷真司
井上喜博
堀内真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9864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98641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hreshing Machin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脱粒装置的上部结构及脱粒装置,可防止带穗秸秆或长的带穗秸秆段等缠绕连结杆,顺利进行流动控制机构的摆动操作。在覆盖脱粒筒上部的顶板的内面侧,隔着规定间隔向脱粒处理方向整齐排列配置多个流动控制机构,流动控制机构伴随脱粒筒的旋转将处理物向脱粒处理方向的下游侧引导。利用连结杆联动地连结各流动控制机构,以便能同时进行以在脱粒筒的旋转方向设定于相同位置的各摆动支点为中心的摆动操作。顶板以具有收纳空间的方式形成向顶板的外侧伸出的伸出部。伸出部形成为在使连结杆位于延长线外侧的状态下收纳连结杆,延长线从顶板的形成于伸出部的脱粒筒旋转方向上游侧的内面部分沿由内面部分对处理物引导的引导方向延伸。

Description

脱粒装置的上部结构及脱粒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粒装置的上部结构及脱粒装置,该脱粒装置的上部结构具有顶板,所述顶板覆盖以沿脱粒处理方向的轴心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脱粒筒的上部,将所述顶板构成为,使其内面作为伴随所述脱粒筒的旋转而引导处理物沿所述脱粒筒的旋转方向流动的引导面起作用,在所述顶板的内面侧,沿脱粒处理方向隔着规定间隔整齐排列配置有多个流动控制机构,所述多个流动控制机构伴随所述脱粒筒的旋转,将处理物向脱粒处理方向的下游侧引导,通过连结杆联动地连结所述多个流动控制机构,以使其能够同时进行以在所述脱粒筒的旋转方向上设定于相同位置的各自的摆动支点为中心的摆动操作。
背景技术
在如上所述的脱粒装置的上部结构中,考虑到沿着引导处理物向脱粒筒的旋转方向流动的顶板的内面来设置连结杆的结构,其中所述连结杆用于联动地连结多个流动控制机构以使多个流动控制机构能够同时进行摆动操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8-308365号公报
在上述结构中,与在顶板的外侧设置连结杆的情况相比,由于在多个流动控制机构所处的顶板的内侧设置连结杆,所以能够简单地利用连结杆进行多个流动控制机构的联动连结。但是,伴随脱粒筒的旋转,处理物沿脱粒筒的旋转方向流动,由于连结杆位于处理物的流动区域内,因此有可能导致处理物中包含带穗秸秆或长的带穗秸秆段等缠绕连结杆而使流动控制机构的摆动操作产生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防止带穗秸秆或长的带穗秸秆段等缠绕连结杆,从而能够顺利进行流动控制机构的摆动操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脱粒装置的上部结构具有顶板,所述顶板覆盖以沿脱粒处理方向的轴心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脱粒筒的上部,该脱粒装置的上部结构的特征在于,将所述顶板构成为,使其内面作为伴随所述脱粒筒的旋转而引导处理物沿所述脱粒筒的旋转方向流动的引导面起作用,在所述顶板的内面侧,沿脱粒处理方向隔着规定间隔整齐排列配置有多个流动控制机构,所述多个流动控制机构伴随所述脱粒筒的旋转,将处理物向脱粒处理方向的下游侧引导,通过连结杆联动地连结所述多个流动控制机构,以使其能够同时进行以在所述脱粒筒的旋转方向上设定于相同位置的各自的摆动支点为中心的摆动操作,所述顶板以具有收纳所述连结杆的收纳空间的方式形成有向所述顶板的外侧伸出的伸出部,所述伸出部形成为在使所述连结杆位于延长线的外侧的状态下收纳所述连结杆,所述延长线从所述顶板的形成于所述伸出部的脱粒筒旋转方向上游侧的内面部分沿着由所述内面部分对处理物进行引导的引导方向延伸。
根据该技术方案,虽然在顶板的内侧设置连结杆,但能够使连结杆位于自处理物的流动区域离开的位置,所述处理物的流动区域是指处理物伴随脱粒筒的旋转沿顶板的内面向脱粒筒的旋转方向流动的区域。由此,能够防止处理物包含的带穗秸秆或长的带穗秸秆段等缠绕连结杆。
其结果是,能够良好地同时进行各流动控制机构的摆动操作,并能够根据各流动控制机构同时进行的摆动操作,适当调整与要收获的作物的脱粒性等对应的脱粒处理时间。
另外,关于脱粒处理时间的调整,在收获例如长粒米等脱粒性良好的作物的情况下,通过增大根据各流动控制机构使处理物向脱粒处理方向下游侧输送的输送量来缩短脱粒处理时间,从而能够防止脱粒过多造成的谷粒损伤。或者,在收获例如晚季稻等脱粒性差的作物的情况下,通过减少根据各流动控制机构使处理物向脱粒处理方向下游侧输送的输送量来延长脱粒处理时间,从而能够防止产生未脱粒的不良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连结杆联动地连结所述多个流动控制机构的脱粒筒旋转方向上游侧的端部,将所述伸出部形成为朝向所述顶板的脱粒筒旋转方向上游侧的横向外侧伸出。
根据该技术方案,使伸出部向处理物的流动方向的相反方向伸出,与使其向顶板的上侧或脱粒筒旋转方向下游侧的横向外侧伸出的情况相比,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处理物流入收纳空间(伸出部的内部空间)。由此,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处理物所包含的带穗秸秆或长的带穗秸秆段等缠绕连结杆。
其结果是,能够更顺利地同时进行各流动控制机构的摆动操作,并能够根据各流动控制机构同时进行的摆动操作,更适当地调整与要收获的作物的脱粒性等对应的脱粒处理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具有操纵杆,从脱粒处理方向上游侧通过所述操纵杆的手动操作,能够使所述多个流动控制机构同时摆动操作,将所述操纵杆连结到所述多个流动控制机构中的位于从脱粒处理方向上游侧开始的第二位置的所述流动控制机构的摆动支点。
根据该技术方案,能够不使用电动马达或液压缸等执行机构而通过简单且廉价的手动式结构来同时摆动操作各流动控制机构。而且,与将操纵杆连结到位于脱粒处理方向最上游侧的流动控制机构的摆动支点上的情况相比,能够延长从摆动支点朝向脱粒处理方向上游侧延伸的操纵杆的长度,从而能够减轻各流动控制机构的同时摆动操作所需要的操作力。并且,如前所述,由于能够防止带穗秸秆或长的带穗秸秆段等缠绕连结杆,所以能够避免因带穗秸秆或长的带穗秸秆段等缠绕连结杆而导致操作负荷上升。
因此,虽然是简单且廉价的手动式结构,但是能够操作性良好地进行各流动控制机构的同时摆动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构成为利用附带操作部的固定螺栓将所述操纵杆固定于任意的操作位置。
根据该技术方案,能够简单且牢固地将操纵杆固定于任意的操作位置。即,在构成为操纵杆采用弹簧板并利用弹簧板的弹性将操纵杆卡合保持于任意的操作位置的情况下,当脱粒负荷增大时,有可能导致操纵杆基于弹性在任意的操作位置的卡合保持意外被解除的不良情况。但是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利用固定螺栓能够将操纵杆牢固地固定于任意操作位置,所以即使在脱粒负荷增大的情况下,也能够克服脱粒负荷而将操纵杆保持在任意操作位置。
其结果是,能够稳定地维持利用操纵杆设定的各流动控制机构的操作状态而不受脱粒负荷的影响,从而能够根据要收获的作物的脱粒性等稳定地进行基于调整的脱粒处理时间的适当的脱粒处理。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脱粒装置的上部结构具有顶板,所述顶板覆盖以沿脱粒处理方向的轴心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脱粒筒的上部,该脱粒装置的上部结构的特征在于,将所述顶板构成为,使其内面作为伴随所述脱粒筒的旋转而引导处理物沿所述脱粒筒的旋转方向流动的引导面起作用,在所述顶板的内面侧,沿脱粒处理方向隔着规定间隔整齐排列配置有多个流动控制机构,所述多个流动控制机构伴随所述脱粒筒的旋转,将处理物向脱粒处理方向的下游侧引导,在所述顶板的前半部设置有以从外侧覆盖的方式接合的加强用的罩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将形成为至少与所述顶板的位于如下位置的顶板部分接合的加强用的罩部件能够装卸地安装在所述顶板上,其中该位置为位于脱粒处理方向最上游侧的流动控制机构与从脱粒处理方向上游侧开始的第二位置的流动控制机构之间的位置。
根据该技术方案,脱粒时,通过引导在供给未脱粒带穗秸秆的脱粒处理方向上游侧大量产生的处理物在脱粒处理方向最上游侧的流动控制机构与从脱粒处理方向上游侧开始第二位置的流动控制机构之间流动,从而使大量的处理物剧烈接触位于脱粒处理方向最上游侧的流动控制机构与从脱粒处理方向上游侧开始的第二位置的流动控制机构之间的顶板部分,即使该顶板部分产生磨损,由于在所述顶板部分安装有罩部件,因而能够有效抑制因大量的处理物剧烈接触所述顶板部分而导致所述顶板部分出现破损。
并且,在因长期使用而导致所述顶板部分产生破损的情况下,通过更换新的罩部件,能够简单且廉价地修复而不用更换顶板。
其结果是,能够长期使用脱粒装置,尤其能够适用于大量收割产量高、脱粒性差且因秸秆较长等而容易给顶板的耐久性带来不良影响的晚季稻等的地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罩部件形成为从外侧接合于所述顶板的脱粒处理方向上游侧部,并使盖板接合于所述罩部件,其中所述盖板加强所述罩部件的与所述顶板部分接合的部位。
根据该技术方案,不仅能够有效抑制位于脱粒处理方向最上游侧的流动控制机构与从脱粒处理方向上游侧开始的第二位置的流动控制机构之间的顶板部分因大量处理物剧烈接触而导致破损,而且能够有效抑制顶板的脱粒处理方向上游侧部因大量处理物剧烈接触而导致破损。并且,由于位于脱粒处理方向最上游侧的流动控制机构与从脱粒处理方向上游侧开始的第二位置的流动控制机构之间的顶板部分为由顶板、罩部件与盖板构成的三重结构,因而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大量的处理物剧烈接触所述顶板部分而导致所述顶板部分破损。
并且,在由于长期使用而导致顶板的脱粒处理方向上游侧部产生了破损的情况下,通过与盖板一起更换新的罩部件,从而能够简单且廉价地修复而不用更换顶板。并且,由于罩部件从外侧与顶板的脱粒处理方向上游侧部接合,所以能够节省在构成为使罩部件与顶板的内侧接合的情况下更换罩部件时所需要的拆卸多个流动控制机构的时间。
其结果是,能够进一步延长脱粒装置的使用期限,更加适用于大量收割产量高、脱粒性差且因秸秆较长等而容易给顶板的耐久性带来不良影响的晚季稻等的地区。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脱粒装置的上部结构具有顶板,所述顶板覆盖以沿脱粒处理方向的轴心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脱粒筒的上部,该脱粒装置的上部结构的特征在于,将所述顶板构成为,使其内面作为伴随所述脱粒筒的旋转而引导处理物沿所述脱粒筒的旋转方向流动的引导面起作用,在所述顶板的内面侧,沿脱粒处理方向隔着规定间隔整齐排列配置有多个流动控制机构,所述多个流动控制机构伴随所述脱粒筒的旋转,将处理物向脱粒处理方向的下游侧引导,横跨后支承板与上部罩的后侧板而架设有用于辅助所述上部罩的打开操作的气体缓冲器,设定所述气体缓冲器与后侧板的连结位置,以便即使所述气体缓冲器处于使上部罩的开度最大的最大伸长状态下,也使该气体缓冲器与后侧板的连结点比上部罩的开闭摆动支点即第四轴心更靠近脱粒装置的左右中心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脱粒装置构成为,在固定架的左后端上部,经由上下支点销连结有具有作为脱粒部的左侧板起作用的内侧板的脱粒罩,从而能够使该脱粒罩以各支点销的共用轴心即上下方向的第五轴心为支点进行开闭操作,在所述固定架上开设有前后两个通孔,在将弯曲形成为コ形的杆载置于固定架的状态下,所述两个通孔能够卡止保持所述杆,在所述脱粒罩上焊接有卡止片,所述卡止片上开设有允许杆穿过的通孔,在打开所述脱粒罩的情况下,通过将所述杆的两端穿过固定架后侧的通孔与脱粒罩侧的通孔来将所述杆搭在固定架与脱粒罩上,从而能够以打开姿势固定脱粒罩。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脱粒筒构成为在其中心轴上设置有扒拢部和脱粒处理部,使所述扒拢部与脱粒处理部以中心轴的轴心即第二轴心为中心一体旋转,所述脱粒处理部以使多个脱粒齿支承部件在脱粒筒的周向上隔着一定间隔排列的方式连结有所述多个脱粒齿支承部件,在所述脱粒齿支承部件上具有多个脱粒齿,所述多个脱粒齿以从脱粒齿支承部件朝向脱粒筒的外侧突出的姿势在前后方向上隔着间隔排列。
附图说明
图1是整杆投入型联合收割机的左视图。
图2是整杆投入型联合收割机的俯视图。
图3是脱粒装置的纵剖左视图。
图4是脱粒装置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脱粒装置的上部结构的纵剖主视图。
图6是表示局部被分解的脱粒装置的上部结构的纵剖主视图。
图7是脱粒装置的局部纵剖后视图。
图8是处于脱粒罩打开状态的脱粒装置的立体图。
图9(a)、(b)是表示脱粒罩的开闭结构的主要部分的横剖俯视图。
图10是表示使伸出部形成为朝向顶板的上方伸出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纵剖主视图。
图11是表示使伸出部形成为朝向顶板的脱粒筒旋转方向下游侧的横向外侧伸出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纵剖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21脱粒筒
48顶板
48A伸出部
48B内面部分
48C顶板部分
57流动控制机构
60摆动支点
61连结杆
62操纵杆
64附带操作部的固定螺栓
65罩部件
69盖板
70盖板
71盖板
L延长线
S3收纳空间
P2轴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作为用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一例,将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脱粒装置的上部结构适用于作为联合收割机的一例的整杆投入型联合收割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整杆投入型的联合收割机构成为,连结方形管材料等多种钢材而构成车架1,在车架1前部的右侧区域形成搭乘驾驶部2。在车架1的下部配置左右一对履带式行驶装置3。在车架1左侧的前端部连结用于在作业行驶时收割并输送位于车体前方的水稻、小麦或油菜等作物的带穗秸秆的收割输送部4,使收割输送部4能够以左右方向的第一轴心P1为支点进行升降摆动。在车架1的左半部安装有脱粒装置5,该脱粒装置5接收收割输送部4输送的收割后的带穗秸秆(以下称之为未脱粒带穗秸秆)并实施脱粒处理,并且对通过该脱粒处理得到的处理物实施筛选处理。在车架1的右后部安装有装袋装置7,该装袋装置7能够将利用扬送螺旋输送装置6从脱粒装置5输出的单粒化谷粒存积并向粮袋装填。
搭乘驾驶部2在竖立设置于其前端部位的前面板8具有操纵杆9等。在竖立设置于搭乘驾驶部2左端部位的侧面板10,具有主变速杆11及副变速杆12等。在搭乘驾驶部2的后侧部位配置有驾驶座位13。操纵杆9根据向左右方向的摆动操作而作为车体转向用操作部件起作用,并且根据向前后方向的摆动操作而作为收割输送部升降用操作部件起作用。
左右的履带式行驶装置3构成为基于操纵杆9向左右方向的摆动操作,使左右的履带式行驶装置3向等速动作的直线行进状态与差动的旋转状态切换。
收割输送部4伴随车体的行驶,利用在其前部的左右两端配置的分禾器14将未收割带穗秸秆梳分为收获对象的带穗秸秆与收获对象外的带穗秸秆。另外,利用在收割输送部4的前部上方配置的旋转卷轴15将收获对象的带穗秸秆的穗梢侧向后方扒拢,利用在收割输送部4的底部配置的推剪型切断装置16来切断收获对象的带穗秸秆的植株根侧,从而收割收获对象的带穗秸秆。并且,利用在切断机构16的后方配置的螺旋输送机构17将未脱粒带穗秸秆拢到左右方向的规定部位,然后输送到后方,利用横跨该规定部位和脱粒装置5而架设的上拢输送式供给装置18将未脱粒带穗秸秆供给到脱粒装置5。
收割输送部4的升降摆动是通过横跨车架1与供给装置18而架设的液压式升降液压缸19的伸缩动作来进行的。升降液压缸19构成为根据操纵杆9向前后方向的摆动操作进行伸缩动作。即,通过向前后方向摆动操作操纵杆9来使升降液压缸19进行伸缩动作,从而能够进行变更切断机构16相对于未收割带穗秸秆的高度位置的收割高度调节等。
如图1~3所示,脱粒装置5具有:对供给装置18供给的未脱粒带穗秸秆实施脱粒处理的脱粒部5A、对通过脱粒处理得到的作为筛选对象的处理物实施筛选处理的筛选部5B、及回收通过筛选处理得到的作为回收对象的处理物的回收部5C。在该脱粒装置5中,设定为使脱粒部5A的脱粒处理方向及筛选部5B的筛选处理方向与车体的前后方向相一致,并使脱粒处理方向的上游侧及筛选处理方向的上游侧位于车体的前侧。
脱粒部5A构成为在形成于脱粒装置5上部的脱粒室20内配置杆型脱粒筒21,使其以前后方向的第二轴心P2为支点从背面看逆时针旋转。在脱粒室20的前下部形成有供给口22,所述供给口22能够将由供给装置18上拢输送的未脱粒带穗秸秆供给到脱粒室20。在脱粒室20的后下部形成有排杆口23,所述排杆口23能够将脱粒处理后的秸秆(以下称之为脱粒秸秆)从脱粒室20排出。脱粒室20被支承脱粒筒21的前支承板24与后支承板25、从上方覆盖脱粒筒21上部的上部罩26及从下方覆盖脱粒筒21的从前后方向看呈U形的承接网27等分隔。
筛选部5B在承接网27的下方配置有摆动筛选机构29,通过使在后端部设置的偏心凸轮式驱动机构28进行工作,从而使所述筛选机构29沿前后方向进行筛选摆动。另外,在摆动筛选机构29的前下方配置有风车30,所述风车30以左右方向的第三轴心P3为支点从左侧看逆时针旋转而产生筛选风。摆动筛选机构29在进行筛选摆动的同时承接从承接网27漏下的处理物等,将承接的处理物作为筛选对象的处理物向筛选处理方向下游侧移送的同时进行筛选。风车30将其旋转而产生的筛选风从筛选处理方向上游侧向从承接网27漏下的处理物及基于摆动筛选机构29得到的筛选处理中的处理物供给,将这些处理物作为筛选对象的处理物进行风力筛选。
回收部5C在摆动筛选机构29的筛选处理方向上游侧的下方形成有一次回收部31。另外,在摆动筛选机构29的筛选处理方向下游侧的下方形成有二次回收部32。一次回收部31形成为从侧面看底部窄的形状,将从摆动筛选机构29的筛选处理方向上游侧流下的单粒化谷粒作为一次处理物引导并使其流到底部。在一次回收部31的底部,沿左右方向而设置有一次处理物输出用的一次螺旋输送装置33。一次螺旋输送装置33将流到一次回收部31底部的一次处理物输送到与一次螺旋输送装置33的右端部连通地连接的扬送螺旋输送装置6。二次回收部32形成为从侧面看底部窄的形状,将从摆动筛选机构29的筛选处理方向下游侧流下的带柄谷粒等作为二次处理物引导并使其流到底部。在二次回收部32的底部,沿左右方向而设置有二次处理物输出用的二次螺旋输送装置34。二次螺旋输送装置34将流到二次回收部32底部的二次处理物输送到与二次螺旋输送装置34的右端部连通地连接的二次还原机构35。
二次还原机构35具有对二次螺旋输送装置34输送的二次处理物再次实施脱粒处理的再处理部(未图示),扬送由该再处理部进行脱粒处理后的二次处理物,以使其回到摆动筛选机构29。
如图3所示,脱粒筒21构成为在其中心轴36上设置有扒拢部37和脱粒处理部38,使所述扒拢部37与脱粒处理部38以中心轴36的轴心即第二轴心P2为中心一体旋转。中心轴36横跨前支承板24与后支承板25而架设成以第二轴心P2为中心进行旋转。
扒拢部37具有形成为圆锥台状的主体部分39,在该主体部分39的外周面焊接有两个螺旋齿40。由此,扒拢部37构成为,通过以前后方向的第二轴心P2为支点从背面看逆时针旋转,从而利用两个螺旋齿40将供给装置18输送的未脱粒带穗秸秆整体从供给口22扒拢到脱粒室20的内部并供给到脱粒处理部38与承接网27之间的脱粒处理空间S1。在主体部分39的短径侧的端部焊接有圆盘状的前壁部件41,使其中心与主体部分39的中心一致。
脱粒处理部38具有形成为圆盘状的第一中壁部件42、第二中壁部件43及后壁部件44。这些壁部件42~44以第二轴心P2为中心在沿前后方向隔着设定间隔排列的状态下焊接到中心轴36上。在这些壁部件42~44的外周部,以朝向沿中心轴36的前后方向的姿势且在距中心轴36相等距离的状态下连结有多个(例如6个)脱粒齿支承部件45,各脱粒齿支承部件45在脱粒筒21的周向上隔着一定间隔排列。在各脱粒齿支承部件45上具有多个脱粒齿46,所述多个脱粒齿46以从脱粒齿支承部件45朝向脱粒筒21的外侧突出的姿势在前后方向上隔着设定间隔排列。脱粒齿支承部件45可以采用圆棒钢材、方形棒钢材、方形管钢材、角钢或槽钢等棒状部件。各脱粒齿46可以采用圆棒钢材、方形棒钢材、圆管材料或方形管材料等棒状部件。
即,脱粒处理部38构成为具有与处于其与承接网27之间的脱粒处理空间S1连通的内部空间S2的笼状,在沿脱粒处理部38的周向和前后方向隔着设定间隔而整齐排列的状态下,设置有向外侧突出的多个脱粒齿46。
由此,脱粒处理部38以前后方向的第二轴心P2为支点从背面看进行逆时针旋转,从而利用脱粒齿支承部件45及脱粒齿46,对位于脱粒处理部38与承接网27之间的脱粒处理空间S1的未脱粒带穗秸秆,进行脱粒齿支承部件45及脱粒齿46的击打、脱粒齿46的梳拢等脱粒处理,并允许通过该脱粒处理而得到的处理物进入内部空间S2,该脱粒处理部38在对脱粒处理空间S1的处理物和内部空间S2的处理物进行搅拌的同时,利用脱粒齿支承部件45及脱粒齿46,对这些处理物进行脱粒齿支承部件45及脱粒齿46的击打、脱粒齿46的梳拢等脱粒处理。
并且,由于具有内部空间S2,故即便在将大量的未脱粒带穗秸秆供给到脱粒室20的情况下,也可以将该内部空间S2用作脱粒处理用的处理空间,因而能够避免处理物在处理空间滞留或处理空间饱和。由此,能够避免产生如下不良情况:因处理物的滞留或处理空间的饱和而导致在未充分进行脱粒处理的状态下处理物从承接网27漏下,或脱粒处理所需的负荷增大而导致向脱粒筒21传递的传动系统受损等不良情况。
另外,不仅多个脱粒齿46,而且多个脱粒齿支承部件45也作为对脱粒室内的处理物进行作用的脱粒处理部件起作用,因此能够谋求提高脱粒性能及脱粒效率。
第一中壁部件42以位于脱粒处理部38前端的方式焊接到中心轴36上,在第一中壁部件42的外周部,螺栓连结有各脱粒齿支承部件45的一端部并且螺栓连结有扒拢部37的后端。第二中壁部件43以位于脱粒处理部38的前后中间部的方式焊接到中心轴36上,在第二中壁部件43的外周部,螺栓连结有各脱粒齿支承部件45的前后中间部。后壁部件44以位于脱粒处理部38后端的方式焊接到中心轴36上,在第二中壁部件43的外周部,螺栓连结有各脱粒齿支承部件45的另一端部。
各脱粒齿支承部件45构成为能够向使其前后方向与脱粒筒21的前后方向一致的通常姿势和使其前后方向与脱粒筒21的前后方向相反的翻转姿势变更。并且,各脱粒齿支承部件45螺栓连结到第一及第二中壁部件42、43及后壁部件44,使相邻的脱粒齿支承部件45的前后方向相反。
在使相邻的脱粒齿支承部件45的前后方向相反的情况下,各脱粒齿46配置设定成处于如下状态,即与相邻的脱粒齿支承部件45的脱粒齿46在前后方向错开半个齿距的状态。
在脱粒室20的前下部配置有辅助板47,所述辅助板47承接供给到供给口22的未脱粒带穗秸秆,并辅助扒拢部37将未脱粒带穗秸秆向脱粒处理空间S1扒拢供给。
承接网27为形成格子状的凹形承接网,承接被供给到承接网27和脱粒筒21之间的脱粒处理空间S1的未脱粒带穗秸秆,并对通过脱粒筒21的旋转进行的脱粒处理进行辅助,使通过该脱粒处理得到的单粒化谷粒及带柄谷粒、或脱粒处理产生的碎杆等向下方的摆动筛选机构29漏下,并防止脱粒秸秆等向摆动筛选机构29漏下。
如图3~6所示,上部罩26为由大致沿脱粒齿46的前端所描绘的旋转轨迹K弯曲形成的顶板48等构成的金属板制部件。在顶板48的前端焊接有前侧板49。在顶板48的后端焊接有后侧板50。在顶板48的左右两端部焊接有连结板52,该连结板52与连结方形管材料等的多个钢材而构成的脱粒装置5的固定架51连结。并且,通过在前后方向隔着一定间隔而配置的3个铰链53,将左侧的连结板52连结到固定架51。由此,构成为能够以作为各铰链53的共用轴心的前后方向的第四轴心P4为支点进行开闭操作。在右侧的连结板52上,在前后方向隔着一定间隔而配置有与固定架51拧合的3根带操纵手柄的固定螺栓54。即,通过将各固定螺栓54拧合到固定架51,从而能够以关闭姿势来固定上部罩26。
在左右连结板52上能够装卸地螺栓连结有金属板制的接合部件55,所述接合部件55形成为具有与顶板48的内面和承接网27的内面相连的引导面。左右接合部件55为在前后方向4等分的4分割结构。即,通过以4等分的分割结构可装卸地构成接合部件55,从而能够简单且经济地进行与接合部件55的磨损对应的处置,其中所述接合部件55因位于承接网27与顶板48的接合位置,所以与处理物剧烈接触而易发生磨损。
顶板48在覆盖脱粒筒21上部的状态下形成为,使其内面作为伴随脱粒筒21的旋转而将处理物引导以使其沿脱粒筒21的旋转方向流动的引导面起作用。并且,在顶板48的内面侧,配置有用于将伴随脱粒筒21的旋转沿脱粒筒21的旋转方向流动的处理物引导到脱粒处理方向的下游侧的引导板56与多个流动控制机构57。引导板56以规定的引导姿势固定在顶板48的前端部。
在顶板48的脱粒筒旋转方向下游侧的规定位置,焊接有以横跨顶板48前后两端的前后长度从外侧与顶板48接合的加强用带板58。并且,在沿前后方向隔着一定间隔的状态下,整齐排列配置有与流动控制机构57数量相同的凸台59。能够将与流动控制机构57一体配置的纵向支轴60相对转动地插入各凸台59并以防止脱落的方式固定。各流动控制机构57通过连结杆61联动地连结这些流动控制机构57的脱粒筒旋转方向上游侧的端部,以使各流动控制机构57能够以成为这些流动控制机构57的摆动支点的支轴60为中心同时进行摆动操作。在各支轴60中,在位于从脱粒处理方向上游侧开始的第二位置的支轴60上,安装有通过该支轴60与流动控制机构57一体摆动的操纵杆62,使所述操纵杆62从支轴60向位于脱粒处理方向上游侧的搭乘驾驶部2延伸。在顶板48的前端侧,设置有能够挡住并支承操纵杆62的自由端侧以使其能够左右摆动的台座63。台座63具有带操纵手柄的固定螺栓64。并且,构成为通过该固定螺栓64,能够将操纵杆62固定于三个操作位置中的任意操作位置。
根据该结构,能够从搭乘驾驶部2操作操纵杆62及固定螺栓64,通过操作操纵杆62,能够以设定成位于脱粒筒21的旋转方向上的相同位置的各个支轴60为中心,同时摆动操作在顶板48的内面侧沿脱粒处理方向隔着一定间隔整齐排列设置的多个流动控制机构57,通过该摆动操作,能够根据各流动控制机构57调节脱粒处理中的处理物向脱粒处理方向下游侧输送的输送量。并且,通过利用固定螺栓64将操纵杆62固定于三个操作位置中的任意操作位置,能够将各流动控制机构57固定地保持在与操纵杆62的操作位置对应的规定的引导姿势。
其结果是,在收获例如长粒米等脱粒性良好的作物的情况下,通过操作操纵杆62及固定螺栓64,以便根据各流动控制机构57使处理物向脱粒处理方向下游侧输送的输送量变大,从而能够缩短对脱粒性良好的处理物进行脱粒处理的脱粒处理时间,能够防止因脱粒过多而导致谷粒损伤等。反之,在收获例如晚季稻等脱粒性差的作物的情况下,通过操作操纵杆62及固定螺栓64,以便根据各流动控制机构57使处理物向脱粒处理方向下游侧输送的输送量变小,从而能够延长对脱粒性差的处理物进行脱粒处理的脱粒处理时间,能够防止产生未脱粒等不良情况。
并且,通过将操纵杆62安装在从脱粒处理方向上游侧开始的第二位置的支轴60上,与将操纵杆62安装在脱粒处理方向最上游侧的支轴60的情况相比,能够延长操纵杆62从支轴60开始的延伸长度,从而可以减轻各流动控制机构57的同时摆动操作所需要的操作力。另外,由于利用固定螺栓64牢固地进行操纵杆62的固定,所以即使在脱粒处理量变多且脱粒负荷增大的情况下,也能够克服脱粒负荷以便将操纵杆62保持在任意的操作位置,从而能够将各流动控制机构57稳定地维持在利用操纵杆62设定的规定的引导姿势,并且能够根据要收获的作物的脱粒性等调整脱粒处理时间以便稳定地进行适当的脱粒处理。
如图4~6所示,为了确保收纳连结杆61的收纳空间S3,在顶板48上形成有向顶板48的成为脱粒筒旋转方向上游侧的左侧的横向外侧伸出的伸出部48A。伸出部48A具有纵板部分48a与底面部分48b,该伸出部48A与连结杆61伴随各流动控制机构57的姿势变更向左右方向的位移无关地形成为在使连结杆61位于延长线L的外侧的状态下收纳该连结杆61,所述延长线L从顶板48的形成于伸出部48A的脱粒筒旋转方向上游侧的内面部分48B沿着由该内面部分48B对处理物进行引导的引导方向延伸。
由此,虽然在能够与各流动控制机构57直接连结的顶板48的内侧配置连结杆61,但可以使连结杆61位于自处理物的流动区域(延长线L内侧的区域)R离开的位置,其中该流动区域为处理物伴随脱粒筒21的旋转而沿着顶板48的内面沿脱粒筒的旋转方向流动的区域,从而能够防止包含在处理物中的带穗秸秆或长的带穗秸秆段等缠绕连结杆61。其结果是,操纵杆62能够良好地对各流动控制机构57进行同时摆动操作,能够根据各流动控制机构57的同时摆动操作适当调整与要收获的作物的脱粒性等对应的脱粒处理时间。
另外,伸出部48A的底面部分48b形成为,通过底面部分48b与前述的内面部分48B构成将处理物的流动区域R与收纳空间S3分隔的横向V字形分隔壁部分。由此,能够使其难以产生伴随脱粒筒21的旋转而流动的处理物从流动区域R流入收纳空间S3的不良情况,能够更可靠地防止包含在处理物中的带穗秸秆或长的带穗秸秆段等缠绕连结杆61。
如图1、图2及图4~6所示,在顶板48的前半部,能够装卸地螺栓连结有接合在前半部的金属板制的罩部件65,使所述罩部件65从外侧覆盖前半部的全部区域。罩部件65构成为由第一罩体66与第二罩体67构成的左右一分为二的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罩体66从顶板48前半部的伸出部48A弯曲形成为与脱粒筒旋转方向下游侧(左侧)的外表面接合,所述第二罩体67从顶板48的前半部的伸出部48A弯曲形成为与脱粒筒旋转方向上游侧(右侧)的外表面接合。第一罩体66将其左侧的端缘部66L与左侧的接合部件55一起紧固连结到顶板48。第二罩体67将其右侧的端缘部67R与右侧的接合部件55一起紧固连结到顶板48。并且,将与伸出部48A接合的第一罩体66右侧的端缘部66R和第二罩体67左侧的端缘部67L紧固连结到伸出部48A的纵板部分48a。此外,第一罩体66右侧的端缘部66R和第二罩体67左侧的端缘部67L的前后中间侧的紧固连结部位,与沿着左右方向的支承部件68中的前侧支承部件68的右端部一起紧固连结到伸出部48A的纵板部分48a,所述支承部件68以能够滑动地挡住并支承连结杆61的方式配置在顶板48的前后两个部位。在第一罩体66的左右中央部位形成有为了能够与接合有加强用带板58的顶板48紧密连接而向上鼓起的鼓起部66A。并且,在鼓起部66A的与各凸台59对应的部位开设有允许各凸台59穿过的圆孔66a。
在第一罩体66左侧的外表面,以位于第一罩体66左侧的端缘部66L与鼓起部66A之间的方式焊接有金属板制的第一盖板69。第一盖板69在脱粒处理方向上的长度L×1设定为比如下的长度L×a长,该长度L×a为在使各流动控制机构57向脱粒处理方向下游侧引导处理物的引导量最大的状态下,横跨位于脱粒处理方向最上游侧的流动控制机构57的脱粒筒旋转方向上游侧的端部、和从脱粒处理方向上游侧开始位于第二位置的流动控制机构57的脱粒筒旋转方向下游侧的端部的长度。另外,将第一盖板69在脱粒筒旋转方向上的长度Ly1设定为横跨左侧的端缘部66L与第一罩体66的鼓起部66A的长度Lya。
在第一罩体66右侧的外表面,以位于第一罩体66的鼓起部66A与右侧的端缘部66R之间的方式焊接有金属板制的第二盖板70。第二盖板70在脱粒处理方向上的长度L×2设定为与第一盖板69在脱粒处理方向上的长度L×1相同。另外,将第二盖板70在脱粒筒旋转方向上的长度Ly2设定为横跨第一罩体66的鼓起部66A与右侧的端缘部66R的长度Lyb。
在第二罩体67的外表面,以位于第二罩体67左侧的端缘部67L与右侧的端缘部67R之间的方式焊接有金属板制的第三盖板71。第三盖板71在脱粒处理方向上的长度L×3设定为与第一盖板69在脱粒处理方向上的长度L×1及第二盖板70在脱粒处理方向上的长度L×2相同。另外,将第三盖板71在脱粒筒旋转方向上的长度Ly3设定为横跨第二罩体67左侧的端缘部67L与右侧的端缘部67R的长度Lyc。
根据这种结构,在脱粒处理中,在供给未脱粒带穗秸秆的脱粒部5A的脱粒处理方向上游侧大量产生的处理物,伴随脱粒筒21的旋转与顶板48的前半部剧烈接触,即使该顶板48的前半部产生磨损,由于在顶板48的前半部安装有罩部件65,因而也能够有效抑制因大量处理物剧烈接触顶板48的前半部而导致顶板48的前半部破损。
另外,脱粒处理方向最上游侧的流动控制机构57与从脱粒处理方向上游侧开始的第二位置的流动控制机构57,引导在脱粒处理方向上游侧大量产生的处理物并使其流到上述两个流动控制机构57之间,由此,大量处理物更加剧烈地接触位于脱粒处理方向最上游侧的流动控制机构57与从脱粒处理方向上游侧开始的第二位置的流动控制机构57之间的脱粒处理方向上游侧的顶板部分48C,即便该顶板部分48C更剧烈地磨损,由于该顶板部分48C是由顶板48、罩部件65与各盖板69~71或加强用带板58构成的三重结构,因而也能够有效抑制因大量处理物剧烈地接触该顶板部分48C而导致顶板部分48C破损。
并且,在由于长期使用而导致顶板48的前半部产生破损的情况下,通过拆下操纵杆62,解除罩部件65的螺栓连结部位的连结,与各盖板69~71及台座63一起更换新的罩部件65,从而能够简单且便宜地修复顶板48。
如图1及图7所示,横跨后支承板25与上部罩26的后侧板50而架设有用于辅助上部罩26的打开操作的气体缓冲器(ガスダンパ)72。设定气体缓冲器72与后侧板50的连结位置,以便即使气体缓冲器72处于使上部罩26的开度最大的最大伸长状态下,也使该气体缓冲器72与后侧板50的连结点Pa比上部罩26的开闭摆动支点即第四轴心P4位于更靠近脱粒装置5的左右中心侧的位置。
如图1、图2、图4及图7~9所示,在固定架51的左后端上部,经由上下支点销74连结有具有作为脱粒部5A的左侧板起作用的内侧板73A的脱粒罩73,从而能够使该脱粒罩73以各支点销74的共用轴心即上下方向的第五轴心P5为支点进行开闭操作。在固定架51上开设有前后两个通孔51a、51b,在将弯曲形成为コ形的杆75载置于固定架51的状态下所述通孔能够卡止保持所述杆75。在脱粒罩73上焊接有卡止片76,所述卡止片76上开设有能够允许杆75穿过的通孔76a。并且,在打开脱粒罩73的情况下,通过将杆75的两端穿过固定架后侧的通孔51b与脱粒罩侧的通孔76a来将杆75搭在固定架51与脱粒罩73上,从而能够以规定的打开姿势固定脱粒罩73。
如图2及图7所示,在脱粒装置5的右侧板77上形成有自右侧板77向右外侧伸出的二次还原部77A,所述二次还原部77A形成有用于接收二次还原机构35扬送的二次处理物的二次还原口77a。二次还原部77A形成为使二次还原口77a相比脱粒筒21的旋转中心即第二轴心P2而位于下侧。
即,例如在使二次还原口77a形成在比第二轴心P2更靠上侧的情况下,使二次还原机构35扬送的二次处理物从承接网27的立起部分与脱粒装置5的右侧板77之间的较狭小空间回到摆动筛选机构29。因此,产生如下不良情况的可能性会增高,即回到摆动筛选机构29的二次处理物堵在承接网27的立起部分与脱粒装置5的右侧板77之间、或不能使二次还原机构35扬送的二次处理物以向左右方向分散的状态回到摆动筛选机构29等不良情况。
与此相对,在本实用新型的脱粒装置5中,由于二次还原口77a形成在比第二轴心P2更靠下侧的位置,因而能够使二次还原机构35扬送的二次处理物从承接网27的弯曲部分与脱粒装置5的右侧板77之间的较宽阔空间回到摆动筛选机构29。由此,能够使回到摆动筛选机构29的二次处理物难以堵在承接网27与脱粒装置5的右侧板77之间。另外,能够使二次还原机构35扬送的二次处理物以向左右方向分散的状态回到摆动筛选机构29。
如图3所示,在摆动筛选机构29的上部从筛选处理方向的上游侧按顺序配置粗筛选用振动板78、颖壳筛(チヤフシ一ブ)79和禾杆输送齿条(ストロ一ラツク)80,从而形成粗筛选部29A。另外,在其下部从筛选处理方向的上游侧按顺序配置精筛选用振动板81和下筛82,从而形成精筛选部29B。
颖壳筛79采用具有以下结构的开度调节式颖壳筛,即,通过摆动操作设置在摆动筛选机构29左侧部的操作部件(未图示),与该操作联动且在前后方向隔着一定间隔整齐排列配置的多个上筛凸缘板83以设置在这些上筛凸缘板的各上部的支轴84为支点同时上下摆动,对由前后相邻的上筛凸缘板83形成的处理物流下路径79a的开度进行同样的变更。并且,颖壳筛79具有如下结构,即,为了促进谷粒从处理物流下路径79a流下,使前后相邻的上筛凸缘板83的间隔G比通过驱动机构28的动作使摆动筛选机构29在前后方向移动的距离La大。
如图3及图7所示,在支承承接网27的后端部的板状后支承部件85上,经由从后支承部件85的下部向后下方延伸的支承板87安装有弹出防止板86,其中,所述弹出防止板86用于防止从承接网27漏下的谷粒及摆动筛选机构29运送的谷粒从摆动筛选机构29的后端弹出而导致产生三次损耗。弹出防止板86采用具有横跨后支承部件85的左右两端的长度且具有挠性的橡胶板等。并且,将弹出防止板86配置设定为当摆动筛选机构29摆动位移到最后方时与摆动筛选机构29的后端接触,以使其不阻碍碎杆等从摆动筛选机构29的后端流出。
如图1~3所示,在脱粒装置5的后端下部配置有金属板制的排杆罩88,使其从后方覆盖排杆口23。排杆罩88形成为将从排杆口23流出的脱粒秸秆等与通过筛网筛选及风力筛选向摆动筛选机构29的后方输出的碎杆等一起向下方引导,并从在下部形成的排出口89向外部排出。
〔其他实施方式〕
〔1〕如图10所示,也可以将伸出部48A形成为向顶板48的上方伸出。另外,如图11所示,也可以将伸出部48A形成为向顶板48的脱粒筒旋转方向下游侧的横向外侧伸出。并且,在这些结构中,该伸出部48A也与连结杆61伴随各流动控制机构57的姿势变更向左右方向的位移无关地形成为在使连结杆61位于延长线L的外侧的状态下收纳该连结杆61,所述延长线L从顶板48的形成于伸出部48A的脱粒筒旋转方向上游侧的内面部分48B沿着由该内面部分48B对处理物进行引导的引导方向延伸。
〔2〕作为脱粒筒21,也可以采用在形成为圆筒状的主体部件的外周配置有螺旋齿或脱粒齿等而构成的滚筒型脱粒筒。另外,脱离筒也可以构成为配置于脱粒筒21后端部的脱粒齿46具有越靠近其突出端侧则越位于脱粒筒旋转方向下游侧的后掠角。而且,脱粒筒也可以构成为以前后方向的第二轴心P2为支点从背面看顺时针旋转。
〔3〕也可以将顶板48形成为沿脱粒齿46的前端所描绘的旋转轨迹K或大致沿该旋转轨迹K弯曲。
〔4〕也可以构成为利用电动马达或液压缸等执行机构来进行各流动控制机构57的摆动操作。
〔5〕作为附带操作部的固定螺栓64,也可以采用附带球形把手的螺栓或蝶形螺栓等。
〔6〕罩部件65的厚度、大小、形状、结构等可以进行各种变更。例如,也可以将罩部件65形成为仅与顶板48的、位于脱粒处理方向最上游侧的流动控制机构57和从脱粒处理方向上游侧开始的位于第二位置的流动控制机构57之间的顶板部分48C接合。另外,也可以将罩部件65形成为自位于从脱粒处理方向上游侧开始的第二位置的流动控制机构57的脱粒处理方向下游侧的端部,与位于脱粒处理方向上游侧的顶板部分接合。而且,也可以利用一张金属板材形成罩部件65,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分割成三份以上的分割结构。
〔7〕盖板69~71的厚度、大小、形状、张数等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工业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脱粒装置的上部结构适用于整杆投入型联合收割机、自脱型联合收割机或收割机(ハ一ベスタ)等。

Claims (11)

1.一种脱粒装置的上部结构,其具有顶板(48),所述顶板(48)覆盖以沿脱粒处理方向的轴心(P2)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脱粒筒(21)的上部,该脱粒装置的上部结构的特征在于,
将所述顶板(48)构成为,使其内面作为伴随所述脱粒筒(21)的旋转而引导处理物沿所述脱粒筒(21)的旋转方向流动的引导面起作用,
在所述顶板(48)的内面侧,沿脱粒处理方向隔着规定间隔整齐排列配置有多个流动控制机构(57),所述多个流动控制机构(57)伴随所述脱粒筒(21)的旋转,将处理物向脱粒处理方向的下游侧引导,
通过连结杆(61)联动地连结所述多个流动控制机构(57),以使其能够同时进行以在所述脱粒筒(21)的旋转方向上设定于相同位置的各自的摆动支点(60)为中心的摆动操作,
所述顶板(48)以具有收纳所述连结杆(61)的收纳空间(S3)的方式形成有向所述顶板(48)的外侧伸出的伸出部(48A),
所述伸出部(48A)形成为在使所述连结杆(61)位于延长线(L)的外侧的状态下收纳所述连结杆(61),所述延长线(L)从所述顶板(48)的形成于所述伸出部(48A)的脱粒筒旋转方向上游侧的内面部分(48B)沿着由所述内面部分(48B)对处理物进行引导的引导方向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粒装置的上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利用所述连结杆(61)联动地连结所述多个流动控制机构(57)的脱粒筒旋转方向上游侧的端部,
将所述伸出部(48A)形成为朝向所述顶板(48)的脱粒筒旋转方向上游侧的横向外侧伸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粒装置的上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具有操纵杆(62),从脱粒处理方向上游侧通过所述操纵杆(62)的手动操作,能够使所述多个流动控制机构(57)同时摆动操作,
将所述操纵杆(62)连结到所述多个流动控制机构(57)中的位于从脱粒处理方向上游侧开始的第二位置的所述流动控制机构(57)的摆动支点(6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脱粒装置的上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操纵杆(62)构成为利用附带操作部的固定螺栓(64)固定在任意的操作位置。
5.一种脱粒装置的上部结构,其具有顶板(48),所述顶板(48)覆盖以沿脱粒处理方向的轴心(P2)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脱粒筒(21)的上部,该脱粒装置的上部结构的特征在于,
将所述顶板(48)构成为,使其内面作为伴随所述脱粒筒(21)的旋转而引导处理物沿所述脱粒筒(21)的旋转方向流动的引导面起作用,
在所述顶板(48)的内面侧,沿脱粒处理方向隔着规定间隔整齐排列配置有多个流动控制机构(57),所述多个流动控制机构(57)伴随所述脱粒筒(21)的旋转,将处理物向脱粒处理方向的下游侧引导,
在所述顶板(48)的前半部设置有以从外侧覆盖的方式接合的加强用的罩部件(65)。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脱粒装置的上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将形成为至少与所述顶板(48)的位于如下位置的顶板部分(48C)接合的加强用的罩部件(65)能够装卸地安装在所述顶板(48)上,其中该位置为位于脱粒处理方向最上游侧的流动控制机构(57)与从脱粒处理方向上游侧开始的第二位置的流动控制机构(57)之间的位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脱粒装置的上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罩部件(65)形成为从外侧接合于所述顶板(48)的脱粒处理方向上游侧部,并使盖板(69~71)接合于所述罩部件(65),其中所述盖板(69~71)加强所述罩部件(65)的与所述顶板部分(48C)接合的部位。
8.一种脱粒装置的上部结构,其具有顶板(48),所述顶板(48)覆盖以沿脱粒处理方向的轴心(P2)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脱粒筒(21)的上部,该脱粒装置的上部结构的特征在于,
将所述顶板(48)构成为,使其内面作为伴随所述脱粒筒(21)的旋转而引导处理物沿所述脱粒筒(21)的旋转方向流动的引导面起作用,
在所述顶板(48)的内面侧,沿脱粒处理方向隔着规定间隔整齐排列配置有多个流动控制机构(57),所述多个流动控制机构(57)伴随所述脱粒筒(21)的旋转,将处理物向脱粒处理方向的下游侧引导,
横跨后支承板(25)与上部罩(26)的后侧板(50)而架设有用于辅助所述上部罩(26)的打开操作的气体缓冲器(72),
设定所述气体缓冲器(72)与后侧板(50)的连结位置,以便即使所述气体缓冲器(72)处于使上部罩(26)的开度最大的最大伸长状态下,也使该气体缓冲器(72)与后侧板(50)的连结点(Pa)比上部罩(26)的开闭摆动支点即第四轴心(P4)更靠近脱粒装置(5)的左右中心侧。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脱粒装置的上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脱粒筒(21)构成为在其中心轴(36)上设置有扒拢部(37)和脱粒处理部(38),使所述扒拢部(37)与脱粒处理部(38)以中心轴(36)的轴心即第二轴心(P2)为中心一体旋转,
所述脱粒处理部(38)以使多个脱粒齿支承部件(45)在脱粒筒(21)的周向上隔着一定间隔排列的方式连结有所述多个脱粒齿支承部件(45),
在所述脱粒齿支承部件(45)上具有多个脱粒齿(46),所述多个脱粒齿(46)以从脱粒齿支承部件(45)朝向脱粒筒(21)的外侧突出的姿势在前后方向上隔着间隔排列。
10.一种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固定架(51)的左后端上部,经由上下支点销(74)连结有具有作为脱粒部(5A)的左侧板起作用的内侧板(73A)的脱粒罩(73),从而能够使该脱粒罩(73)以各支点销(74)的共用轴心即上下方向的第五轴心(P5)为支点进行开闭操作,
在所述固定架(51)上开设有前后两个通孔(51a、51b),在将弯曲形成为コ形的杆(75)载置于固定架(51)的状态下,所述两个通孔(51a、51b)能够卡止保持所述杆(75),
在所述脱粒罩(73)上焊接有卡止片(76),所述卡止片(76)上开设有允许杆(75)穿过的通孔(76a),
在打开所述脱粒罩(73)的情况下,通过将所述杆(75)的两端穿过固定架后侧的通孔(51b)与脱粒罩侧的通孔(76a)来将所述杆(75)搭在固定架(51)与脱粒罩(73)上,从而能够以打开姿势固定脱粒罩(73)。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
脱粒筒(21)构成为在其中心轴(36)上设置有扒拢部(37)和脱粒处理部(38),使所述扒拢部(37)与脱粒处理部(38)以中心轴(36)的轴心即第二轴心(P2)为中心一体旋转,
所述脱粒处理部(38)以使多个脱粒齿支承部件(45)在脱粒筒(21)的周向上隔着一定间隔排列的方式连结有所述多个脱粒齿支承部件(45),
在所述脱粒齿支承部件(45)上具有多个脱粒齿(46),所述多个脱粒齿(46)以从脱粒齿支承部件(45)朝向脱粒筒(21)的外侧突出的姿势在前后方向上隔着间隔排列。
CN2011200160784U 2010-02-26 2011-01-19 脱粒装置的上部结构及脱粒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8641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43305/10 2010-02-26
JP2010043305A JP5185959B2 (ja) 2010-02-26 2010-02-26 脱穀装置の上部構造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2791127U Division CN202269192U (zh) 2010-02-26 2011-01-19 脱粒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986413U true CN201986413U (zh) 2011-09-28

Family

ID=4466292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279112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269192U (zh) 2010-02-26 2011-01-19 脱粒装置
CN201120016078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86413U (zh) 2010-02-26 2011-01-19 脱粒装置的上部结构及脱粒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279112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269192U (zh) 2010-02-26 2011-01-19 脱粒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185959B2 (zh)
CN (2) CN20226919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40064A (zh) * 2013-07-12 2013-10-09 鹤岗市田丰农机制造有限公司 组合式密封罩及使用该密封罩的开放式轴流脱粒系统
CN107396700A (zh) * 2017-08-17 2017-11-28 星光农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谷子联合收获机脱粒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16491B2 (ja) * 2012-07-10 2016-10-26 株式会社クボタ 普通型コンバインの脱穀装置
JP6129043B2 (ja) * 2013-09-27 2017-05-17 株式会社クボタ 普通型コンバイン
CN105123111B (zh) * 2015-09-09 2017-03-22 华中农业大学 油菜联合收获机梳脱式割台
CN107371572B (zh) * 2017-08-17 2023-02-17 星光农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谷子联合收获机
JP6594392B2 (ja) * 2017-10-05 2019-10-23 株式会社クボタ 全稈投入型コンバインの脱穀装置
JP6917946B2 (ja) * 2017-11-07 2021-08-11 株式会社クボタ 脱穀装置
KR102572276B1 (ko) * 2023-01-25 2023-08-28 김상길 콤바인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160622U (zh) * 1985-03-26 1986-10-04
JPH0741Y2 (ja) * 1988-08-17 1995-01-11 セイレイ工業株式会社 脱穀機の扱室内送塵弁における調節装置
JPH0661029U (ja) * 1993-02-16 1994-08-30 株式会社クボタ 脱穀装置
JPH1132559A (ja) * 1997-07-16 1999-02-09 Kubota Corp 軸流型コンバインの脱穀装置
JP3423928B2 (ja) * 2000-11-20 2003-07-07 ヤンマー農機株式会社 脱穀装置
JP4971902B2 (ja) * 2007-07-31 2012-07-11 株式会社クボタ コンバイン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40064A (zh) * 2013-07-12 2013-10-09 鹤岗市田丰农机制造有限公司 组合式密封罩及使用该密封罩的开放式轴流脱粒系统
CN103340064B (zh) * 2013-07-12 2015-06-03 鹤岗市田丰农机制造有限公司 组合式密封罩及使用该密封罩的开放式轴流脱粒系统
CN107396700A (zh) * 2017-08-17 2017-11-28 星光农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谷子联合收获机脱粒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185959B2 (ja) 2013-04-17
CN202269192U (zh) 2012-06-13
JP2011177084A (ja) 2011-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986413U (zh) 脱粒装置的上部结构及脱粒装置
CN1895019B (zh) 脱粒装置
CN107771539B (zh) 脱粒装置
CN101356875B (zh) 联合收割机
CN102958345B (zh) 全秆投入型联合收割机
KR20130095829A (ko) 콤바인 및 이것에 탑재 가능한 탈곡 장치
CN101124872B (zh) 脱粒装置
CN101884273B (zh) 联合收割机
CN202773462U (zh) 脱粒装置
CN107347383A (zh) 履带行进装置和收割机
CN103283413B (zh) 脱粒装置
CN103354714A (zh) 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CN102835225B (zh) 脱粒滚筒
CN103477811B (zh) 装载有脱粒装置的全秆喂入型联合收割机
CN202535741U (zh) 联合收割机
CN102598952A (zh) 联合收割机
CN107922021A (zh) 履带行驶装置、联合收割机、收割机
CN201976472U (zh) 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的脱粒后谷秆排出结构
CN101686639B (zh) 脱谷装置
CN101390467A (zh) 脱粒装置
CN102239773B (zh) 全秆喂入型联合收割机
CN102239775B (zh) 装载有脱粒装置的全秆喂入型联合收割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928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