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63188U - 一种可移动式机械设备及工作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移动式机械设备及工作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963188U
CN201963188U CN2011200422310U CN201120042231U CN201963188U CN 201963188 U CN201963188 U CN 201963188U CN 2011200422310 U CN2011200422310 U CN 2011200422310U CN 201120042231 U CN201120042231 U CN 201120042231U CN 201963188 U CN201963188 U CN 2019631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le bed
back shaft
motion bar
face
working st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04223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红
黄勃
唐德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Heavy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Heavy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04223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9631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9631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96318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d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作梯和包括该工作梯的可移动式机械设备。公开的工作梯包括固定杆和第一活动杆,还包括第一支撑轴座和第一支撑轴;所述第一支撑轴座具有贯通两端的第一滑道;所述第一支撑轴座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杆的下端和所述第一活动杆的第一端铰接,在第一支撑轴座的两端形成两个相对平行的铰接轴线,该两个铰接轴线位于所述滑道的同一侧;所述第一支撑轴与所述第一滑道配合,且其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滑道的长度。上述工作梯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作要求调整第一活动杆台阶的高度,并且调整高度的过程只需要选择性的将第一支撑轴沿着第一滑道滑动即可,操作非常方便,不需要专门的驱动机构,因此降低了工作梯的使用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可移动式机械设备及工作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作梯,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工作梯的可移动式机械设备。
背景技术
泵车上的传统工作梯一般为纯刚性工作梯,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纯刚性工作梯的结构示意图。泵车具有支撑腿,通过改变支撑腿的状态使泵车在行驶状态和工作状态之间转换;在行驶状态下,要保证泵车的行驶通过性能就必须使工作梯的最低一阶台阶11与地面之间有足够的距离;在工作状态下,支撑腿撑起,从而使得工作梯最低一阶台阶11与地面的距离增加,这个高度往往超出了人机工程要求的范围,使得人员爬梯困难;这样,工作梯使用性难以满足实际需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还提供一种混合型工作梯。请参考图2,图2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混合型工作梯的结构示意图。混合型工作梯除了包括钢结构形成的钢性部分外,在钢性部分下还固定有下垂的两根软性的绳索,这两根绳索的下端固定有软梯台阶面21(通常为一横置的杆状结构)。由于该种混合型工作梯的软梯台阶面21与钢性部分之间由绳索连接,故而能够在工作状态下,保持软梯台阶面21与地面之间的距离较小,在行驶状态下,通过翻转等方式,保持泵车良好的行驶通过性能。但由于软梯台阶面21通过软性绳索与钢性部分相连,软梯台阶面21具有不稳定性,因此,在爬梯时,工作人员很容易踩空,而使小腿与钢性部分相碰撞而受伤。因此,混合型工作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不足。
为了提高工作梯的使用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现有技术中还提供了一种自动伸缩梯,请参考图3,图3为现有技术中一种自动伸缩梯的结构示意图。该现有技术中的自动伸缩梯包括固定部分31、液压缸32和活动部分33;固定部分31包括固定杆和与固定杆固定的台阶。活动部分33包括活动杆和与活动杆固定的台阶;固定杆下端部分和活动杆的上部套装、并可滑动地相连;液压缸32两端分别与固定部分和活动部分相连,液压缸32的伸缩能够驱动活动杆和固定杆相对移动。在泵车处于行驶状态时,使液压缸32处于收缩状态,从而使得活动部分33的活动杆按照预定的长度移动到固定杆内,进而增加了活动部分33台阶与地面的距离,使得泵车保持良好的行驶通透性能;在泵车处于工作状态时,液压缸32处于伸长状态,从而使得活动部分33的活动杆按照预定的长度从固定杆内移动出来,进而减少活动部分33台阶与地面的距离,使得人员容易攀爬。该自动伸缩梯虽然具有较好的使用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但由于需要利用液压缸32驱动活动部分33伸缩来对活动部分33台阶的高度进行调节,因此,该自动伸缩梯具有使用成本较高的不足。
不仅泵车的工作梯存在上述问题,其它的可移动式工程机械或其他可移动式机械设备的工作梯也存在相同的问题。因此,如何在保持使用性、安全性、可靠性的同时,降低工作梯的使用成本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工作梯,该工作梯在保持使用性、安全性、可靠性的同时,具有较低的使用成本。
在提供上述工作梯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工作梯的可移动式机械设备。
为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作梯包括固定杆和第一活动杆,还包括第一支撑轴座和第一支撑轴;所述第一支撑轴座具有贯通两端的第一滑道;所述第一支撑轴座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杆的下端和所述第一活动杆的第一端铰接,在第一支撑轴座的两端形成两个相对平行的铰接轴线,该两个铰接轴线位于所述滑道的同一侧;所述第一支撑轴与所述第一滑道配合,且其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滑道的长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轴座的第一端的上表面的耳板与所述固定杆的下端的上表面的耳板通过销轴铰接,所述第一支撑轴座的第二端的上表面的耳板与所述第一活动杆的第一端的上表面的耳板通过销轴铰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轴座的第一端的下表面、所述第一支撑轴座的第二端的下表面、所述固定杆的下端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一活动杆的第一端的下表面均设置带销孔的耳板。
可选的,所述耳板均包括相对应的两个耳支板。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轴的第一端的端面和第二端的端面分别包括定位面和锁止面,该定位面均与所述第一支撑轴的延伸方向垂直,该锁止面为与第一支撑轴的上表面和定位面均相交的平面。
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轴的第一端的端面的锁止面和其第二端的端面的锁止面对称。
可选的,还包括第二活动杆、第二支撑轴座和第二支撑轴;所述第二支撑轴座具有贯通其两端的第二滑道;所述第二支撑轴座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活动杆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活动杆的第一端铰接,在第二支撑轴座的两端形成两个相对平行的铰接轴线,该两个铰接轴线位于所述第二滑道的同一侧;所述第二支撑轴与所述第二滑道配合,且其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滑道的长度。
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撑轴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分别包括定位面和锁止面,该定位面均与所述第二支撑轴的延伸方向垂直,该锁止面为与所述第二支撑轴的上表面和定位面均相交的平面。
可选的,所述第一活动杆的第二端的端面包括楔形面,所述楔形面为与所述第一活动杆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一活动杆的第二端的端面均相交的平面。
为了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移动式机械设备包括设备本体,还包括上述任一种工作梯,所述工作梯的固定杆的上端安装在所述设备本体上。
相对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作梯包括固定杆、第一支撑轴座、第一支撑轴和第一活动杆。第一支撑轴座具有贯通两端的第一滑道,所述第一支撑轴座的第一端铰接于固定杆的下端,所述第一支撑轴座的第二端铰接于所述第一活动杆的第一端,在支撑轴座两端形成两个相对平行的铰接轴线,该两个铰接轴线位于所述滑道的同一侧;所述第一支撑轴的长度大于第一支撑轴座的长度,并且所述第一支撑轴与所述第一支撑轴座的第一滑道配合。与现有技术相同,固定杆上至少设置有一个台阶,并且一般情况将固定杆上端与可移动式机械设备的设备本体固定,同时还得使得固定杆与水平面之间具有预定的角度;第一活动杆上设置一个台阶。由于该工作梯的第一支撑轴可沿着第一滑道滑动,从而根据不同的需要,使第一支撑轴伸出第一支撑轴座的第一端或者第二端,形成两种状态;由于第一支撑轴座两端的两个铰接轴线位于第一滑道的同一侧,这样,第一支撑轴座能够将其相对于固定杆的旋转运动传递给第一活动杆,使第一活动杆相对于第一支撑轴座向相反的方向旋转。在一种状态下,使第一支撑轴第一端伸出第一支撑轴座的第一端,第一支撑轴的第一端与固定杆下端相抵触,同时第一支撑轴的第二端则缩回使第一活动杆的第一端的端面与第一支撑轴座的第二端的端面相抵触,从而改变了第一支撑轴座与固定杆之间的角度及第一支撑轴座与第一活动杆之间的角度,使第一活动杆的台阶上升,增加了第一活动杆的台阶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另一种状态下,使第一支撑轴沿着滑道向相反的方向滑动,使第一支撑轴的第二端伸出第一支撑轴座的第二端,第一支撑轴的第二端的端面与第一活动杆的第一端的端面相抵触,同时第一支撑轴的第一端缩回,使得固定杆的下端的端面与第一支撑轴座的第一端的端面相抵触,从而改变了第一支撑轴座与固定杆之间的角度及第一支撑轴座与第一活动杆之间的角度,使第一活动杆的台阶降低,减小了第一活动杆的台阶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两个状态的转换能够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第一活动杆的台阶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在可移动式工程机械处于行驶状态时,使第一活动杆的台阶升高,保证可移动式机械设备的通过性能,在工作状态下,使第一活动杆的台阶降低,方便工作人员爬梯,使该工作梯具有良好的使用性。在两种状态下,该工作梯的各个部分均为刚性连接,具有相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调整第一活动杆上台阶的高度时,只需要扳动第一活动杆及第一支撑轴座,再使第一支撑轴沿着第一支撑轴座的第一滑道滑动,操作非常方便,不需要专门的驱动机构,因此降低了工作梯的使用成本。
对上述方案优选方案如下,在第一支撑轴座的第一端的上表面、第一支撑轴座的第二端的上表面、固定杆的下端的上表面和第一活动杆的第一端的上表面均设置带销孔的耳板;上述的耳板可以包括相对应的两个耳支板,通过销轴与相应耳板之间的配合实现铰接可以使第一支撑轴座与固定杆之间,第一活动杆与第一支撑轴座之间的转动更架灵活,并且拆卸方便。
另外,可以在第一支撑轴座的第一端的下表面、第一支撑轴座第二端的下表面、固定杆的下端的下表面和第一活动杆的第一端的下表面均设置带销孔的耳板。下表面设置耳板是为了在预定状态下,使第一支撑轴座与固定杆保持固定,或者使第一支撑轴座与第一活动杆保持固定;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工作梯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梯的稳定性,还可以对第一支撑轴进行改进,即在第一支撑轴第一端的端面和第二端的端面分别设置定位面和锁止面,该定位面均与第一支撑轴的延伸方向垂直,该锁止面为与第一支撑轴的上表面和定位面均相交的平面;优选使得第一支撑轴的第一端的端面的锁止面和其第二端的端面的锁止面对称。由于设置定位面与锁止面,从而在可移动式机械设备处于行驶状态时,第一支撑轴的第一端的锁止面与固定杆的下端的端面相抵触,同时第一支撑轴的第二端的定位面与第一活动杆的第一端的端面相抵触;而在可移动式机械设备处于工作状态时,第一支撑轴的第一端的定位面与固定杆的下端的端面相抵触,同时第一支撑轴的第二端的锁止面与第一活动杆的第一端的端面相抵触,这样能够保证接触均为面接触,进一步地提高的工作梯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另外,为了适应更大范围的要求,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再增加第二活动杆、第二支撑轴座和第二支撑轴。第二支撑轴座具有贯通其两端的第二滑道,第二支撑轴座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第一活动杆的第二端和第二活动杆的第一端铰接,在第二活动杆的两端形成两个相对平行的铰接轴线,该两个铰接轴线位于第二滑道的同一侧,第二支撑轴与第二滑道配合,且其长度大于第二滑道的长度;这样通过第二支撑轴、第二支撑轴座和第二活动杆之间的配合使得工作梯最低台阶高度的可调节范围更大,从而增加工作梯的适应范围。
在第一活动杆的第二端的端面设置一个楔形面,该楔形面为与第一活动杆的下表面和第一活动杆的第二端的端面均相交的平面。通过该楔形面的设置可以有效地将第二活动杆保持在水平位置,提高工作梯的可靠性。
由于上述工作梯具有上述技术效果,提供的包括上述工作梯的可移动式机械设备也具有相对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纯刚性工作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混合型工作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一种自动伸缩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提供的工作梯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提供的工作梯中,第一支撑轴和第一支撑轴座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提供的工作梯处于升高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提供的工作梯处于降低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提供的工作梯中,第一支撑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提供的工作梯处于升高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提供的工作梯处于降低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提供的工作梯处于进一步降低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4和图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提供的工作梯的立体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提供的工作梯中,第一支撑轴和第一支撑轴座的立体图。
实施例一提供的工作梯包括固定杆2、第一支撑轴5、第一支撑轴座6和第一活动杆7。
固定杆2的上端与可移动式机械设备的设备本体固定,应用在泵车上时,与泵车的车体固定;为了安装的方便,可以在固定杆2上端设置固定连接件,如:在固定杆2上端设置一个连接板1,使得连接板1在竖直方向上与固定杆2的上端固定,在连接板1延伸出的部分设置连接孔,通常情况为了受力均匀会使连接板1延伸到工作梯的两侧,并且在连接板1的两侧设置对称的连接孔。与现有技术相同,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固定杆2设置预定数量的台阶,第一活动杆7设置一个台阶。
第一活动杆7的第一端与第一支撑轴座6的第二端铰接。第一支撑轴座6的两端形成两个相对平行的铰接轴线,该两个铰接轴线位于所述滑道的同一侧。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两个铰接轴位于滑道上侧,且与滑道之间具有合适的距离。
第一支撑轴座6具有贯通两端的第一滑道,第一支撑轴5与第一滑道配合,且其长度大于第一滑道的长度;第一支撑轴座6的第一端铰接于固定杆2的下端。第一支撑轴5可以相对于第一支撑轴座6滑动,根据其位置的不同,该工作梯具有两种状态,即升高状态和降低状态。
请参考图6和图7,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工作梯处于升高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工作梯处于降低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当泵车处于行驶状态,需要第一活动杆7的台阶升高时,沿着第一支撑轴座6的第一滑道滑动第一支撑轴5,使得第一支撑轴5的第一端伸出第一支撑轴座6的第一端,第一支撑轴5的第一端的端面与固定杆2的下端的端面相抵触;同时第一支撑轴5的第二端则缩回,使得第一活动杆7的第一端的端面与第一支撑轴座6的第二端的端面相抵触,从而改变了第一支撑轴座6与固定杆2之间的角度及第一支撑轴座6与第一活动杆7之间的角度,使得第一活动杆7的台阶上升,并保持在该状态,该状态称为升高状态。当泵车处于工作状态,需要第一活动杆7的台阶降低时,使第一支撑轴5沿着第一滑道向相反的方向滑动,使第一支撑轴5的第二端伸出第一支撑轴座6的第二端,第一支撑轴5的第二端的端面与第一活动杆7的第一端的端面相抵触,同时第一支撑轴5的第一端则缩回,使得固定杆2的下端的端面与第一支撑轴座6的第一端的端面相抵触,从而改变了第一支撑轴座6与固定杆2之间的角度及第一支撑轴座6与第一活动杆7之间的角度,使第一活动杆7的台阶降低,并保持在该状态,该状态称为降低状态。在升高状态下,第一活动杆7的台阶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增加,从而使得泵车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在降低状态下,第一活动杆7的台阶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减小,从而能够方便工作人员爬梯,使该工作梯具有良好的使用性。
在两种状态下,该工作梯的各个部分均为刚性连接,具有相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调整第一活动杆7上台阶的高度时,只需要扳动第一活动杆7及第一支撑轴座6,再使第一支撑轴5沿着第一支撑轴座6的第一滑道滑动,操作非常方便,不需要专门的驱动机构,因此降低了工作梯的使用成本。
请继续参考图4和图5,在固定杆2的下端的上表面上、第一支撑轴座6的第一端的上表面上、第一支撑轴座6的第二端的上表面上和第一活动杆7的第一端的上表面上均设置带销孔的耳板4,一般情况会将耳板4通过焊接固定;通过销轴3与耳板4上的销孔配合使固定杆2的下端与第一支撑轴座6的第一端和第一活动杆7的第一端与第一支撑轴座6的第二端铰接;通过耳板和销轴铰接一方面可以增加第一活动杆7上台阶高度变化的范围,同时还可以方便工作梯的安装和拆卸;耳板4可以是相互平行的两个耳支板,这样就可以使得连接更加稳定。
另外,还可以在固定杆2的下端的下表面、第一支撑轴座6的第一端的下表面、第一支撑轴座6的第二端的下表面和第一活动杆7的第一端的下表面均设置带销孔的耳板4;这样,在工作梯处于不同的状态下,可选择地通过销轴3固定;在泵车处于行驶状态时即工作梯处于上升状态时,将固定杆2的下端的下表面的耳板4与第一支撑轴座6第一端的下表面的耳板4松开,第一活动杆7的第一端的下表面的耳板4与第一支撑轴座6的第二端的下表面的耳板4通过销轴3连接,从而使得第一活动杆7的第一端与第一支撑轴座6的第二端固定;在泵车处于工作状态时即工作梯处于降低状态时,将固定杆2的下端的下表面的耳板4与第一支撑轴座6的第一端的下表面的耳板4通过销轴3连接,第一活动杆7的第一端的下表面的耳板4与第一支撑轴座6的第二端的下表面的耳板4松开,从而使得第一支撑轴座6的第一端与固定杆2的下端固定。这种通过销轴3可选择地固定方式改变工作梯预定台阶与地面之间的距离,操作过程简便,使用成本低,同时使得工作梯在不同的状态时,连接更加稳定,增加了工作梯的稳定性能和安全性能。
如图8所示,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提供的工作梯中,第一支撑轴的结构示意图,还可以将第一支撑轴5的第一端的端面和第二端的端面分别设置定位面5a和锁止面5b,定位面5a均与第一支撑轴5的延伸方向垂直,锁止面5b为与该第一支撑轴5的上表面和相应定位面5a均相交的平面。上述定位面5a与锁止面5b的设置是为了保证工作梯处于不同状态下第一支撑轴5与固定杆2的下端和第一活动杆7的第一端都为面接触,即当工作梯处于上升状态时,第一支撑轴5的第一端的锁止面5b与固定杆2的下端的端面相抵触,同时第一支撑轴5的第二端的定位面5a与第一活动杆7的第一端的端面相抵触,当工作梯处于降低状态时,则反之。由于两种情况下的接触均为面接触,从而使得工作梯更加稳定。锁止面5b倾斜角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以保证第一活动杆7上的台阶处于水平位置;还可以使第一支撑轴5的第一端的端面的锁止面5b和其第二端的端面的锁止面5b对称。
优选技术方案中,还可以用方管制作固定杆2、第一活动杆7和第一支撑轴座6,相对应地第一支撑轴5可以用方钢制作,可以选择比第一支撑轴座6选用的方管小一号的方管,保证第一支撑轴5可以贯穿于第一支撑轴座6的方管空腔内即可,这种结构能够起到增加工作梯稳定性的作用。
上述实例中关于工作梯各个部分上表面与下表面均相对于地面而言的,与地面相对的即为下表面,反之则为上表面。
根据不同状态下对工作梯的要求,还可以进一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改进。请参考图9和图10,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工作梯的结构示意图,同时,该图示出该工作梯处于升高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工作梯处于降低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二中,工作梯还包括第二活动杆70、第二支撑轴座60和第二支撑轴50。第二支撑轴座60具有贯通其两端的第二滑道,第二支撑轴座60的第一端与第一活动杆7的第二端铰接,第二支撑轴座60的第二端与第二活动杆70的第一端铰接,在第二支撑轴座60两端形成两个相对平行的铰接轴线,这两个铰接轴线位于第二滑道的同一侧,第二支撑轴50与第二支撑轴座60的第二滑道配合,并且其长度大于第二滑道的长度,这样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进一步增加或缩短工作梯的长度。在本实施例中当泵车处于行驶状态时,使工作梯处于升高状态;请参考图9,第一支撑轴5的设置和实施例一中升高状态的位置相同;然后沿着第二滑道滑动第二支撑轴50,使第二支撑轴50伸出第二支撑轴座60的第一端,第二支撑轴50的第一端的端面与第一活动杆7的第二端的端面相抵触,同时第二支撑轴50的第二端缩回,使得第二支撑轴座60的第二端的端面与第二活动杆70的第一端的端面相抵触。在本实施例中当泵车处于工作状态时,使工作梯处于降低状态,请参考图10,第一支撑轴5保持不动;将第二支撑轴50沿着第二滑道滑动到相反的方向,使得第二支撑轴50的第二端伸出第二支撑轴座60的第二端,第二支撑轴50的第二端的端面与第二活动杆70的第一端的端面相抵触,同时第二支撑轴50的第一端缩回,使得第二支撑轴座60的第一端的端面与第一活动杆7的第二端的端面相抵触,这就在上述的基础上减小了第二活动杆70上的台阶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在上述工作状态的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减小第二活动杆70与地面之间的距离,请参考图11,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工作梯处于进一步降低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此时第一支撑轴5的第一端缩回,使得第一支撑座6的第一端的端面与固定杆2的下端的端面相抵触,同时第一支撑轴5的第二端伸出第一支撑轴座6的第二端,第一支撑轴5的第二端的端面与第一活动杆7的第一端的端面相抵触;这时第二支撑轴50的第一端缩回,使得第二支撑轴座60的第一端的端面与第一活动杆7的第二端的端面相抵触,同时第二支撑轴50的第二端伸出第二支撑轴座60的第二端,第二支撑轴50的第二端的端面与第二活动杆70的第一端的端面的相抵触。这种情况下可以充分利用工作梯本身的长度,将工作梯第二活动杆70上的台阶与地面之间的距离缩短到最小,从而可以使得工作梯与地面之间的距离的变化范围更大,适应的范围更加广阔。
对于上述第二支撑轴50可以与第一支撑轴5的设置相同,即在第二支撑轴50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分别设置定位面和锁止面,该定位面均与第二支撑轴50的延伸方向垂直,该锁止面为与第二支撑轴50的上表面和该定位面均相交的平面。上述定位面与锁止面的设置也是为了保证工作梯处于不同状态下第二支撑轴50与第一活动杆7的第二端和第二活动杆70的第一端都为面接触,从而使得工作梯更加稳定。
另外,本实施例中,将第一活动杆7的第二端设置有楔形面,该楔形面为与第一活动杆7的下表面和第一活动杆7的第二端的端面均相交的平面;这样,通过该楔形面的倾角,可以使第二活动杆70及其台阶处于水平位置,提高工作梯的使用性能。
当然,第二支撑轴座60、第二支撑轴50和第二活动杆70可以与第一支撑轴座6、第一支撑轴5和第一活动杆7的相同,也可以不同。也可以在第一活动杆7的第二端的下表面、第二支撑轴座60的第一端的下表面、第二支撑轴座60第二端的下表面和第二活动杆70的第一端的下表面设置带销孔的耳板,以在预定状态,将第一活动杆7和第二支撑轴座60固定,或将第二支撑轴座60与第二活动杆固定70。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可移动式机械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和上述任一种结构的工作梯,工作梯的固定杆2的上端安装在设备本体上。由于上述工作梯具有上述技术效果,提供的包括上述工作梯的可移动式机械设备也具有相对应的技术效果。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工作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工作梯,包括固定杆(2)和第一活动杆(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支撑轴座(6)和第一支撑轴(5);所述第一支撑轴座(6)具有贯通两端的第一滑道;所述第一支撑轴座(6)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杆(2)的下端和所述第一活动杆(7)的第一端铰接,在第一支撑轴座(6)的两端形成两个相对平行的铰接轴线,该两个铰接轴线位于所述滑道的同一侧;所述第一支撑轴(5)与所述第一滑道配合,且其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滑道的长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作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轴座(6)的第一端的上表面的耳板(4)与所述固定杆(2)的下端的上表面的耳板(4)通过销轴(3)铰接,所述第一支撑轴座(6)的第二端的上表面的耳板(4)与所述第一活动杆(7)的第一端的上表面的耳板(4)通过销轴(3)铰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作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轴座(6)的第一端的下表面、所述第一支撑轴座(6)的第二端的下表面、所述固定杆(2)的下端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一活动杆(7)的第一端的下表面均设置带销孔的耳板(4)。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工作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板(4)均包括相对应的两个耳支板。
5.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工作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轴(5)的第一端的端面和第二端的端面分别包括定位面(5a)和锁止面(5b),该定位面(5a)均与所述第一支撑轴(5)的延伸方向垂直,该锁止面(5b)为与第一支撑轴(5)的上表面和定位面均相交的平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作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轴(5)的第一端的端面的锁止面(5b)和其第二端的端面的锁止面(5b)对称。
7.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工作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活动杆(70)、第二支撑轴座(60)和第二支撑轴(50);所述第二支撑轴座(60)具有贯通其两端的第二滑道;所述第二支撑轴座(6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活动杆(7)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活动杆(70)的第一端铰接,在第二支撑轴座(60)的两端形成两个相对平行的铰接轴线,该两个铰接轴线位于所述第二滑道的同一侧;所述第二支撑轴(50)与所述第二滑道配合,且其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滑道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作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轴(50)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分别包括定位面和锁止面,该定位面均与所述第二支撑轴(50)的延伸方向垂直,该锁止面为与所述第二支撑轴(50)的上表面和定位面均相交的平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工作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杆(7)的第二端的端面包括楔形面,所述楔形面为与所述第一活动杆(7)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一活动杆(7)的第二端的端面均相交的平面。
10.一种可移动式机械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工作梯,所述工作梯的固定杆(2)的上端安装在所述设备本体上。
CN2011200422310U 2011-02-17 2011-02-17 一种可移动式机械设备及工作梯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631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422310U CN201963188U (zh) 2011-02-17 2011-02-17 一种可移动式机械设备及工作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422310U CN201963188U (zh) 2011-02-17 2011-02-17 一种可移动式机械设备及工作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963188U true CN201963188U (zh) 2011-09-07

Family

ID=445257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042231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63188U (zh) 2011-02-17 2011-02-17 一种可移动式机械设备及工作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96318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4958A (zh) * 2011-02-17 2011-07-27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移动式机械设备及工作梯
CN104070019A (zh) * 2014-06-27 2014-10-01 安徽捷迅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色选机的踏板
CN106193994A (zh) * 2016-08-31 2016-12-07 沈阳捷通消防车有限公司 一种消防梯用装卸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4958A (zh) * 2011-02-17 2011-07-27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移动式机械设备及工作梯
CN102134958B (zh) * 2011-02-17 2013-04-10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移动式机械设备及工作梯
CN104070019A (zh) * 2014-06-27 2014-10-01 安徽捷迅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色选机的踏板
CN106193994A (zh) * 2016-08-31 2016-12-07 沈阳捷通消防车有限公司 一种消防梯用装卸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308354U (zh) 一种汽车维修升降架
CN201963188U (zh) 一种可移动式机械设备及工作梯
CN208485176U (zh) 一种可调节式爬坡输送机
CN102311060A (zh) 升降装置
US20220289529A1 (en) Nacelle mountable lift system for a wind turbine
CN108327757A (zh) 一种光伏生产用维修小车的工作方法
CN105667558A (zh) 一种快速通障搬运车
CN102303821B (zh) 基于钢绳牵引变幅的吊臂平衡式动臂塔机
CN102134958B (zh) 一种可移动式机械设备及工作梯
CN206967390U (zh) 一种发动机与变速器合装工装
CA2920075A1 (en) Scaffold
CN205000257U (zh) 一种移动模架移动小车
CN204211063U (zh) 链式移行机
CN101569949B (zh) 打印式切割机
CN205554235U (zh) 一种快速通障搬运车
CN207699119U (zh) 一种用于汽车检修作业的翻转支架
CN206814339U (zh) 一种四点调平液压剪叉升降铁路线路检修平台
CN205893814U (zh) 一种高铁路基沉降治理工程中底座板抬升装置
CN109357857A (zh) 车钩连挂试验系统
CN201801315U (zh) 一种起重机及其变位装置
CN205614620U (zh) 可调节支撑装置
CN209243585U (zh) 一种大吨位承力滑靴
CN203285398U (zh) 一种塔架式单双井可调支撑臂及可调平衡抽油机
CN209853573U (zh) 一种龙门吊装架结构
CN208960947U (zh) 一种双向移钢机柔性推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90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30410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