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62826U - 承重结构和房屋结构 - Google Patents

承重结构和房屋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962826U
CN201962826U CN 201020637660 CN201020637660U CN201962826U CN 201962826 U CN201962826 U CN 201962826U CN 201020637660 CN201020637660 CN 201020637660 CN 201020637660 U CN201020637660 U CN 201020637660U CN 201962826 U CN201962826 U CN 2019628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load
rib
walling unit
carrying memb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2063766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升益
贾屹海
秦申二
马金奎
王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Rechs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Rechs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Rechs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Rechs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02063766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9628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9628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96282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 Finishing Walls (AREA)
  • Load-Bearing And Curtain Wa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承重结构包括具有墙壁和墙角的墙体、承重柱和梁,墙体包括多个墙体砌块,该墙体砌块包括第一壁、第二壁、第一肋和第二肋,第一肋的高度和第二肋的高度为第一壁和第二壁的高度的1/5至1/2,并形成第一开口部、第二开口部和中空部,多个墙体砌块沿长度方向和高度方向堆砌,从而使墙体内具有竖直通孔和水平通孔,梁位于至少部分水平通孔中,承重柱穿过至少部分竖直通孔并与梁固定连接。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本实用新型的承重结构的房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可以节约原料,减少成本,降低劳动强度,降低了承重结构的整体重量从而提高抗震性能。墙壁的竖直通孔中,还可以填充保温材料或管路等非承重结构。

Description

承重结构和房屋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由空心的墙体砌块堆砌的承重结构。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承重结构的房屋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房屋的墙体砌块大多为实心的砌块,如实心的长方体形。在构建建筑物的过程中,通常通过混凝土将多个砌块堆砌在一起,从而形成各种建筑结构,如墙体、房屋等。
一般来说,构建建筑物的过程为:首先,利用浇注的方式形成建筑物的承重结构,如承重柱;然后,以承重结构为骨架堆砌墙体砌块,形成建筑物的附加结构,如墙体;最后,完成建筑物的构建。
然而,由于传统的墙体砌块多为实心结构,在利用墙体砌块堆砌附加结构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堆砌大量的墙体砌块以包围承重结构(如承重柱),这就需要以承重结构为骨架堆砌很多传统的实心墙体砌块。因此,利用传统的墙体砌块构建房屋时,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从而造成房屋建筑的工作效率较低。并且砖墙结构大多不用来承重,所以用实心砖建造房屋不仅浪费材料,增加劳动强度,而且建成的房屋整体重量较大,从而限制了房屋的高度。
因此,如何节约墙体砌块的堆砌时间,提高施工效率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承重结构,该承重结构主要由空心的墙体砌块堆砌而成,并且承重柱和梁设置于空心的墙体砌块所形成的墙体的竖直 通孔和水平通孔中。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承重结构,该承重结构包括具有墙壁和墙角的墙体、承重柱和梁,所述墙体包括多个墙体砌块,其中,该墙体砌块包括彼此平行的第一壁和第二壁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的第一肋和第二肋,所述第一肋和所述第二肋之间形成有中空部,所述第一肋的高度和所述第二肋的高度为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的高度的1/5至1/2,所述墙体砌块还包括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该第一开口部位于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并位于所述中空部的一侧,所述第二开口部位于所述第一壁和所述第二壁之间并位于所述中空部的另一侧,所述多个墙体砌块沿长度方向和高度方向堆砌,从而使所述墙体内具有竖直通孔和水平通孔,所述梁位于至少部分所述水平通孔中,所述承重柱穿过至少部分所述竖直通孔并与所述梁固定连接。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本实用新型的承重结构的房屋。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承重结构直接嵌入墙壁内部形成的竖直通孔中,不需要传统上利用多个砌块包围承重结构的施工方法,因此能够较大程度上提高施工效率。另外,还可以节约烧砖原料,减少建筑成本,降低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承重结构的整体重量从而提高承重结构的抗震性能。而且,由空心的墙体砌块形成的墙壁的竖直通孔中,还可以填充保温材料或管路等非承重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 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墙体砌砖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墙体砌砖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墙体砌砖的左视图;
图4为两个墙壁垂直相交的墙角示意图;
图5为三个墙壁垂直相交的墙角示意图;
图6为四个墙壁垂直相交的墙角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承重柱与下层承重柱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图8为具有本实用新型的承重结构的房屋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2承重柱                  3’第三异型砌块
3墙体砌块                31第一壁
32第二壁                 33第一肋
34第二肋                 35第一开口
36第二开口               37中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中所说的长度方向是指图1中的X方向,宽度方向是指图1中的Y方向,高度方向是指图1中的Z方向,上表面和下表面是指在图1中的墙体砌块上的与Z方向垂直的两个相反的表面。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承重结构主要用作房屋结构中墙体部 分(房屋结构的墙体包括墙壁和墙角)、围墙或其他承重结构。当然,本实用新型的承重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列举的应用,任何适宜的情况下都可以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承重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承重结构包括墙体、承重柱2和梁,所述墙体包括多个墙体砌块3,其中,该墙体砌块3包括彼此平行的第一壁31和第二壁32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壁31和所述第二壁32之间的第一肋33和第二肋34,所述第一肋33和所述第二肋34之间形成有中空部37,所述第一肋33的高度和所述第二肋34的高度为所述第一壁31和所述第二壁32的高度的1/5至1/2,所述墙体砌块还包括第一开口部35和第二开口部36,该第一开口部35位于所述第一壁31和所述第二壁32之间并位于所述中空部37的一侧,所述第二开口部36位于所述第一壁31和所述第二壁32之间并位于所述中空部37的另一侧,所述多个墙体砌块3沿长度方向和高度方向堆砌,从而使所述墙体内具有竖直通孔和水平通孔,所述梁位于至少部分所述水平通孔中,所述承重柱2穿过至少部分所述竖直通孔并与所述梁通过连接件5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承重结构由于具有能够容纳梁的水平通孔,因此主要用于墙体结构的顶端与水平承重结构连接的部分,也就是墙体结构与房顶结构连接的墙体部分;或者对墙体分层的过渡连接部分,也就是例如房屋结构两层之间过渡并且需要设置楼板的墙体部分。当然,本实用新型的承重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应用,也可以用于整个墙体结构。
由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墙体中形成有竖直通孔,因此该承重结构的自重较轻,抗震性能较好,并且由于承重柱2和梁设置于墙体的内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承重结构的施工方便,并且相对于普通的承重结构更能增大房屋的使用面积。而且,承重柱直接嵌入墙体结构内部,不需要传统上利用多个砌块包围承重结构的施工方法,因此能够较大程度上提高施工效率。
如图1至图3中所示为用于堆砌本实用新型承重结构的墙体砌块3,该墙体砌块3包括彼此平行的第一壁31和第二壁32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壁31和所述第二壁32之间的第一肋33和第二肋34,所述第一肋33和所述第二肋34之间形成有中空部37,所述第一肋33的高度和所述第二肋34的高度为所述第一壁31和所述第二壁32的高度的1/5至1/2。
第一壁31和第二壁32平行,从而在堆砌墙体时,容易使得所述墙体砌块3形成为平面,以形成稳定坚固的墙体。要形成为一个完整的砌块结构,还需要在第一壁31和第二壁32之间固定连接第一肋33和第二肋34,以加强所述墙体砌块3的强度,使其能够承受更大的重量。而且,第一肋33和第二肋34之间形成有中空部37,从而形成空心结构的墙体砌块3,以能够形成用于容纳承重柱2的竖直通孔,进而提高建筑物的构建效率。第一肋33的高度和第二肋34的高度为第一壁31和第二壁32的高度的1/5至1/2,则上下两层墙体砌块3的第一肋33和第二肋34以及下层墙体砌块3的第一壁31和第二壁32可形成用于支撑梁,从而承重结构可以直接设置在第一壁31和第二壁32之间,进一步简化了墙体堆砌的过程,且强度较高。
第一壁31、第二壁32、第一肋33和第二肋34可以以多种方式结合在一起,例如,可以一体形成,也可以通过粘合剂等粘合在一起。而且,墙体砌块3的形状可以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形状。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墙体砌块,由于该墙体砌块内具有中空部37,因而能够将承重柱直接设置在该墙体砌块3内,而无需利用较多的传统砌块进行堆砌来包围承重柱。因此有利于建筑物的堆砌施工,使得施工速度加快,提高了工作效率。
优选地,所述墙体砌块还包括第一开口部35和第二开口部36,该第一开口部35位于所述第一壁31和所述第二壁32之间并位于所述中空部37的一侧,所述第二开口部36位于所述第一壁31和所述第二壁32之间并位于 所述中空部37的另一侧。
所述墙体砌块3长度方向上首尾连接,并且第一开口部35和第二开口部36相互连接形成空腔部,这样不但形成长度方向上的水平通孔,用于容纳梁,还能使高度方向上堆砌的墙体砌块3的中空部37和空腔部之间相互连通从而形成高度方向上的竖直通孔,用于容纳承重柱2。竖直通孔和水平通孔能够用于填充保温材料或者其它辅助材料。同时,墙体的中空结构有利于节约墙体砌块3的制造原料,减轻墙体的自重,并且便于在由墙体砌块3形成的竖直通孔中设置承重柱2,提高工作效率。
下面,详细地介绍如何利用上述墙体砌块3堆砌本实用新型的承重结构。在下文的描述中为了简便起见,将墙体砌块3的第一开口部35和第二开口部36统称为开口部,将第一肋33和第二肋34统称为肋,将第一壁31和第二壁32统称为壁。
优选地,所述墙体包括沿高度方向堆砌的多个墙体砌块层,每个所述墙体砌块层包括沿长度方向堆砌的多个所述墙体砌块3,在每个所述墙体砌块层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墙体砌块3中的一个所述墙体砌块的第一开口部35和另一个所述墙体砌块的第二开口部36连接形成空腔部,所述多个墙体砌块层中对应的所述中空部37和/或所述空腔部形成所述竖直通孔,所述多个墙体砌块层中相邻两层的上层的各墙体砌块3的第一肋33和第二肋34与下层的各墙体砌块3的第一肋33和第二肋34、第一壁31和第二壁形成所述水平通孔。
首先,多个墙体砌块3沿长度方向堆砌而成一个墙体砌块层,沿长度方向相连接的墙体砌块3的第一开口部35和第二开口部36连接形成空腔部。这样,在一个墙体砌块层中,交替地形成有空腔部和中空部37。
墙体包括沿高度方向堆砌的多个墙体砌块层。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为了提高承重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通常优选地将相邻的两层墙体砌块层在长度方向上相互错开墙体砌块3的长度的一半堆砌。由于墙体砌块3的开口部的长度为中空部37的长度的一半,因此当多个墙体砌块层按照上述方式沿高度方向堆砌时,中空部37和/或空腔部就能沿高度方向上对齐而在墙体中形成竖直通孔,相邻两层所述墙体砌块层中上层的各墙体砌块3的第一肋33和第二肋34与下层的各墙体砌块3的第一肋33和第二肋34、第一壁31和第二壁形成所述水平通孔。
这样,就可以基本堆砌成本实用新型的承重结构。由于相邻两个墙体砌块层在长度方向上相互错开墙体砌块3的长度的一半堆砌,所以在堆砌而成的承重结构的边缘,相邻的两个墙体砌块层就会相差半个墙体砌块3的长度。
因此,优选地,所述墙体砌块还包括第一异型砌块,该第一异型砌块为所述墙体砌块3在长度方向上截成两半的其中之一。对于承重结构的边缘需要补齐的地方,可以利用该第一异型砌块将该墙体砌块层补齐。
另外,优选地,所述墙体砌块3还包括第二异型砌块,该异型砌块为所述墙体砌块3沿所述第一壁31或所述第二壁32的上边沿与所述第二壁32或所述第一壁31的下边沿所做的所述墙体砌块3的对角面截成两半的其中之一。
这种第二异型砌块可以堆砌在本实用新型的墙体的最上层,由于该第二异型砌块是沿上述对角面将异型砌块3截成两半,也就是将第一壁31或者第二壁32截掉,从而使剩余的第一壁31或第二壁32与第一肋33和第二肋34形成L形砌块。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承重结构主要用于类似于墙体与房顶结构连接或者墙体与楼板连接的墙体,在上文中已经进行了介绍,因此,在墙体的最上层堆砌一层上述第二异型砌块就形成能够使水平板能够搭接在上面的L形,从而便于水平板的嵌入和固定,提高施工速度。
优选地,所述墙体砌块3还包括第三异型砌块3’,该异型砌块3’为所述墙体砌块3沿所述第一壁31或第二壁32中的一个壁沿长度方向的一个侧 边与相对的另一个壁沿长度方向的中线的对角面截成两部分中较大的部分,并去掉截掉一侧的所述第一肋33或第二肋34。
这种第三异型砌块3’可以用来堆砌墙体中两个墙壁垂直相交的墙角部分。墙体分为墙壁和墙角,墙壁可以利用本实用新型中的墙体砌块3按照上文所述的方法堆砌。但是,由于起到主要承重作用的承重柱大多设置在承重墙和/或隔断墙相交形成的墙角处,而本实用新型中的墙体砌块3如果直接应用则无法在墙角处形成竖直通孔,因此,需要将本实用新型中的墙体砌块3变形为上述第三异型砌块3’,从而使墙角处能够形成竖直通孔,便于将承重柱2设置在墙体内。
在进行详细说明之前,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下文中所提到的墙壁的侧边指的是整个墙壁的竖直方向的两条侧边,墙体砌块3的侧边指的是墙体砌块3的第一壁31和第二壁32的竖直方向的两条侧边。
上述第三异型砌块3’主要用于两个墙壁垂直相交所形成的L形直角墙角处,如图4所示。对于图5所示的三个墙壁相交所形成的丁字形墙角,应当有两个墙壁沿长度方向水平连接,第三个墙壁垂直于上述两个墙壁,并在上述三个墙壁相交处形成所述墙角,此时需要使第三个墙壁中的水平通孔与前两个墙壁相垂直处的墙体砌块3在相应的部位形成相应的缺口,从而使梁能够贯穿水平通孔从而与墙角的竖直通孔中设置的承重柱2相连。对于图6所示的四个墙壁相交所形成的十字形墙角,应当将两个沿长度方向共平面的两个墙壁相对的侧边的墙体砌块3的相对的开口部截掉,也就是将沿着两个墙壁相对侧边的墙体砌块3的相对的两个肋将相对的开口部所对应的两个壁截掉,另外两个共平面墙壁所在平面与上述两个墙壁所在平面相互垂直,并且上述四个墙壁相对的边缘侧的墙体砌块3的相对的边缘相互连接,从而形成如图6所示的结构的墙角,并且在该墙角中不但形成有竖直通孔和两个相互交叉的水平通孔,而且该竖直通孔和两个水平通孔还在该墙角中相交与一点,也就是设置于该墙角处的承重柱2和两个梁能够在该墙角中相交于一点并固定连接。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如图4至6所示,堆砌墙角的墙体砌块3和相应的异型砌块通常要对齐地堆砌,也就是沿高度方向的各墙体砌块层中位于与其他墙壁相交的边缘的墙体砌块3上下对齐。此时,在堆砌本实用新型的墙体中的墙壁部分时,为了使相邻两层墙体砌块层之间能够错开半个墙体砌块3的长度,可以使用第一异型砌块使其能够错开。这是因为,在本领域的实际工作中,通常将相邻两层墙体砌块层之间错开半个墙体砌块3的长度堆砌,从而能够使承重结构更加稳固。
优选地,所述承重柱2和/或所述梁为金属管。更优选地,所述金属管包括多节,该多节金属管沿高度方向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更优选地,所述金属管内部浇注有混凝土。
优选地,所述承重柱2和/或所述梁为钢筋混凝土浇注形成。
此处,本实用新型例举了两种承重柱2的形成方法。一种是将中间浇筑有混凝土的中空金属管作为承重柱2,另一种是将钢筋浇筑在混凝土中从而形成承重柱2。上述两种承重柱2的形成方法将在下文进行详细地介绍。
另外,优选地,至少部分的所述竖直通孔和水平通孔中设置有保温材料。更优选地,本实用新型中所指的保温材料的材料组合物含有泡沫颗粒、硅砂、粉煤灰和水玻璃。泡沫颗粒、硅砂和水玻璃的含量可以在很大范围内改变,但优选情况下,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硅砂,所述泡沫颗粒的含量可以为1-10重量份,粉煤灰的含量可以为5-50重量份,水玻璃的含量可以为0.5-20重量份;更优选的情况下,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硅砂,所述泡沫颗粒的含量可以为2-8重量份,粉煤灰的含量可以为15-30重量份,水玻璃的含量可以为2-10重量份。
所述泡沫颗粒的尺寸可以在很大范围内改变,优选情况下,所述泡沫颗 粒的平均粒子直径可以为0.5-5微米,更优选为1.5-3.5微米。所述泡沫颗粒可以为本领域中各种用于保温的颗粒,例如,聚苯乙烯泡沫颗粒,符合上述要求的泡沫颗粒可以通过商购得到,例如,富阳东洲再生颗粒加工厂生产的EPS-25的泡沫颗粒。
所述硅砂的大小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能够包覆在泡沫颗粒上即可,优选情况下,所述硅砂的平均粒子直径可以为10-500微米;更优选为30-100微米。
所述粉煤灰的种类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例如,可以为F类粉煤灰,所述煤灰粉末的平均粒子直径可以为0.1-10微米,其要求按照GBT1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的粉煤灰标准执行。
所述水玻璃的种类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为钠基水玻璃和/或钾基水玻璃,上述水玻璃可以通过商购得到,例如,迁安市兴阳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三型的钠基水玻璃,以及邢台县大洋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DY-K钾基水玻璃。
在使用时,可以将上述材料组合物与水混合均匀之后并固化,从而制得保温材料。
在上述保温材料的材料组合物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该材料组合物还可以含有水,水的含量可以在很大范围内改变,优选情况下,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硅砂,水的含量可以为2-20重量份。在这种情况下,可直接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材料组合物混合均匀并固化,从而得到保温材料。
由上述材料组合物制成一种保温材料,其中,该保温材料是通过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材料组合物(不含水)与水混合均匀并固化成型得到的,或者是通过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材料组合物(含有水)混合均匀并固化成型得到的。
所述固化的方法和条件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在相对湿度为90%以上 的环境下,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材料组合物与水混合均匀并引入到模具中固化7天以上,或者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材料组合物(含有水)混合均匀引入到模具中固化7天以上。
由上述制备保温材料的材料组合物制得的保温材料,由于在泡沫颗粒的表面包覆了硅砂,从而提高了泡沫颗粒的强度,并且提高了泡沫颗粒的耐火性能和耐老化性能。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地,承重柱2和梁并不需要过多地设置,只需要在适当的地方,例如承重墙和/或隔断墙所形成的墙角处等,因此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的墙体的竖直通孔和水平通孔中可以只有一部分中设置有承重柱2,因此在其余的至少部分竖直通孔中即可填充保温材料。
为了使沿长度方向设置的梁能够稳固的容纳在第一壁31和第二壁32之间,并且承重结构能够有一个较大的高度,以达到足够的强度,优选地,所述第一肋33的高度和所述第二肋34的高度为所述第一壁31和所述第二壁32的高度的1/4至1/3。因而,第一肋33和第二肋34能够具有较大的强度以水平地支撑梁,同时又能减轻墙体砌块本身的自重,节约材料。
而且,使第一肋33和第二肋34的高度小于第一壁31和第二壁32的高度,能够方便地利用该墙体砌块容纳并支撑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梁。
第一肋33和第二肋34可以合适的方式固定设置在第一壁31和第二壁32之间,从而使第一肋33和第二肋34之间的中空部37可以具有对应的不同形状。例如,第一肋33和第二肋34相互平行,在宽度方向形成平行四边形的横截面,或者第一肋33和第二肋34不平行,在高度方向形成梯形的横截面。
但在优选情况下,所述第一肋33和所述第二肋34朝向所述中空部37的平面均垂直于长度方向。这样的连接结构既简单,又能够使得墙体砌块的强度较大。
优选地,所述第一肋33和所述第二肋34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壁31和所述第二壁32的下表面齐平。在施工的过程中,高度方向的墙体砌块容易上下对齐,从而它们之间的连接能够更牢固,同时墙体砌块3的结构也更加简单。
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第一肋33和第二肋34的下表面与第一壁31和第二壁32的下表面也可以是不齐平的,只要能够实现利用该墙体砌块3的堆砌即可。即能够在高度方向形成竖直通孔,以容纳承重柱2;在长度方向形成水平通孔,以容纳梁。
如图2所示,优选地,所述墙体砌块3在长度方向具有前后对称的结构并且在宽度方向具有左右对称的结构。因而,该墙体砌块的结构简单、稳固,在制造时工艺简单,在使用时不必选择特定的方向来堆砌,从而提高堆砌的速度,便于堆砌。同时,在长度方向上左右受力对称、均匀,在宽度方向上也受力均匀、对称。因此,利用该墙体砌块堆砌的建筑物整体结构稳固,受力均匀,承重能力增强。
中空部37、第一开口部35和第二开口部36可以具有各种不同的形状,例如梯形、不规则的多边形等,但其受力不均,承重能力差且生产工艺复杂。
优选地,所述中空部37、第一开口部35和第二开口部36的形状均为矩形,所述第一开口部35的长度和所述第二开口部36的长度均为所述中空部37的长度的1/3至2/3。从而,使得墙体砌块3的第一开口部35和第二开口部36能够连接形成空腔部,该空腔部和中空部37的面积能够基本对应,从而使墙体砌块3沿高度方向堆砌时能够形成贯通的竖直通孔。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口部35的长度和所述第二开口部36的长度均为所述中空部37的长度的1/2。因此,连接的墙体砌块的第一开口部35和第二开口部36形成的中空结构和中空部37具有相等的面积,从而第一肋33和第二肋34能够均匀分布在连接的墙体砌块形成的长度方向的中空结构 中,均匀地支撑设置在其中的梁,使得墙体砌块受力均匀,承重结构更加稳固。同时,第一开口部35和第二开口部36对接形成的空腔部可以沿高度方向与中空部相互贯通,使得高度方向上的承重柱的设置更加方便和牢固。
所述墙体砌块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材料制成,也可由其它材料制成。优选地,所述墙体砌块由一种材料组合物经固化得到,该材料组合物中含有硅砂、水泥、减水剂、可再分散性胶粉、纤维和水,其中,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水泥,所述硅砂的含量为250-2000重量份,所述减水剂的含量为0.5-3.0重量份,所述可再分散性胶粉的含量为0.1-10重量份,所述纤维的含量为0.1-10重量份,水的含量为15-50重量份。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对以硅砂为主体材料的墙体砌块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意外地发现,当加入可再分散性胶粉和纤维时,使制得的砖块的强度能够达到或高于混凝土砖块的强度,使该墙体砌块能够满足建筑要求。并且,当所述纤维与所述可再分散性胶粉的重量比为0.5-1.5∶1时,制得的墙体砌块的强度更高;更优选地,所述纤维与所述可再分散性胶粉的重量比为0.8-1.2∶1,从而提供了一种非常适合于在沙资源丰富的地区应用的用于制备墙体砌块的材料组合物。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材料组合物还含有水,水的含量可以在很大范围内变化。优选情况下,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水泥,水的含量可以为15-50重量份,在这种情况下,可直接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材料组合物引入到模具中固化,即可制得墙体砌块。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纤维的种类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是合成纤维、无机纤维(如玻璃纤维)、矿物纤维和植物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纤维的尺寸可以在很大范围内改变,但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发现,当使用长度为1-30毫米、直径为0.1-100微米的纤维时,能够使制得的墙体砌块的强度更高;更优选地,所述纤维的长度为5-15毫米、直径为5-50。
根据本实用新型,“可再分散性胶粉”的种类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 以为醋酸乙烯酯与乙烯的共聚胶粉、乙烯与氯乙烯及月桂酸乙烯酯的三元共聚胶粉、丙烯酸酯与苯乙烯的共聚胶粉和苯乙烯与丁二烯的共聚胶粉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的情况下,所述可再分散性胶粉的重均分子量可以为500-20000,平均粒子直径可以为1-300微米。符合上述要求的可再分散性胶粉可以通过商购得到,例如,石家庄市隆瑞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LR-80和LR-100型可再分散性胶粉。
在本实用新型中,对所述硅砂的来源没有任何限制,可以使用选自海砂、潮砂、河砂、风积砂、人工砂和再生砂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为风积沙;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硅砂的平均粒子直径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平均粒子直径为10-500微米的硅砂,更优选使用平均粒子直径为50-200微米的风积沙。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减水剂的种类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例如,可以为所述减水剂为木质素磺酸盐、多环芳香族盐和水溶性树脂磺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上述减水剂可以通过商购得到,例如,可以购自北京慕湖外加剂有限责任公司。
在使用时,可以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材料组合物与水混合均匀之后引入到模具中固化,以制得墙体砌块。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墙体砌块采用新型材料制成,显著地提高了制得的砌块的强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砌块的强度能够达到或高于混凝土砌块的强度,并且具有防水的特性,并解决了在碎石资源和粘土资源比较匮乏的地区(如新疆地区)的建筑用砖的需求。另外,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墙体砌块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并且墙体砌块上的细小气孔还能起到净化房屋内空气的作用。
下面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的承重结构的建造方法,该建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竖直设置承重柱2;
(b)将墙体砌块3沿长度方向和高度方向堆砌形成墙体,并在所述墙体中形成竖直通孔和水平通孔,所述承重柱2穿过至少部分所述竖直通孔,所述梁穿过至少部分所述水平通孔。
通过上述承重结构的建造方法的描述,在本实用新型的承重结构中,首先设置承重柱2,再使墙体砌块3的中空部37或者墙体砌块3的开口部形成的空腔部穿过承重柱2。
对于水平通孔和设置于水平通孔中的梁,优选地,在步骤(b)中,先将梁设置于相邻两层所述层墙体砌块层中下层的墙体砌块3的第一壁31和第二壁32与第一肋33和第二肋34所形成的水平贯通的凹槽中,并与竖直设置的所述承重柱2相连,再沿高度方向堆砌上层所述墙体砌块层,使所述梁设置于由上层所述墙体砌块层中墙体砌块3的第一肋33和第二肋34、下层所述墙体砌块层中墙体砌块3的第一壁31和第二壁32与第一肋33和第二肋34所形成的水平通孔中。通过上述方法,可以很方便地将梁设置于水平通孔中。另外,采用上述步骤在水平通孔中设置梁的好处在于,由于先将梁设置于水平贯通的凹槽中,因此便于梁与承重柱2之间的连接,并且可以用上层的墙体砌块层将梁和梁与承重柱2之间的接头都封闭与水平通孔中,大大提高了承重结构的建筑速度,而且也能够保证承重结构的强度。
上文已经详细地介绍了三种异型砌块的结构和用处,优选地,第一异型砌块用于补齐相邻两层所述墙体砌块层所错开的半个墙体砌块3的长度。优选地,第二异型砌块用于堆砌所述墙体沿高度方向的最上层。优选地,第三异型砌块3’用于堆砌所述墙体的墙角。鉴于上文已经对三种异型砌块的结构和应用及其所堆砌的墙角的结构进行详细介绍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并不对墙体砌块3的堆砌顺序加以限制,但是优选地,应当从承重柱2处和/或墙体的墙角处开始堆砌,使墙体砌块3的中空部37套过 承重柱2,或者使墙体砌块3的开口部所围成的空腔部或上文所述的各种异形砌块所围成的空腔部包围承重柱2,然后再从承重柱2开始,沿着长度方向堆砌墙体砌块3,在需要设置梁的水平贯通的凹槽中设置梁之后再沿高度方向堆砌上一层墙体砌块层,从而形成水平通孔,直至完成整个墙体的堆砌,墙体与设置于墙体中的承重柱2和梁共同构成本实用新型的承重结构。
优选地,将保温材料设置于至少部分的所述竖直通孔中。本实用新型已经给出了保温材料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实用新型的承重结构,由于墙体中形成有多个竖直通孔,但是只有一部分的竖直通孔中设置有承重柱2。因此,可以向剩余的至少部分竖直通孔中填充保温材料,从而起到保温效果。
优选地,所述承重柱2和/或所述梁为金属管。更优选地,所述金属管包括多节,该多节金属管沿高度方向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更优选地,所述金属管内部浇注有混凝土。
优选地,所述承重柱2和/或所述梁为钢筋混凝土浇注形成。
此处,本实用新型例举了两种承重柱2和/或所述梁的形成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任何适宜的承重柱2和/或所述梁的结构和形成方式都可以应用到本实用新型中。对于中空金属管中浇筑混凝土所形成的承重柱2和/或所述梁,通常在将承重柱2和/或所述梁设置于地基之上或者于下层的承重柱2相连之前就浇筑完成;对于钢筋混凝土浇筑形成的承重柱2和/或所述梁,通常在模具中插入钢筋,再在模具中浇筑混凝土从而形成承重柱2和/或所述梁。并且,对于设置有承重柱2的竖直通孔和/或设置有梁的水平通孔,也可以将承重柱2浇筑在该竖直通孔中和/或将梁浇筑在该水平通孔中,从而起到固定的作用。
上文已经对用于承重柱2和梁连接的连接件5的优选实施方式和使用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房屋结构,其中,该房屋结构包括本实用 新型的承重结构。
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承重结构可以用于房屋结构中,既可以与房顶结构相连,也可以用于两层楼之间与楼板连接,具体连接方法和连接件已经在上文例举,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很容易想到和实现的,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3)

1.一种承重结构,该承重结构包括具有墙壁和墙角的墙体、承重柱(2)和梁,所述墙体包括多个墙体砌块(3),其特征在于,该墙体砌块(3)包括彼此平行的第一壁(31)和第二壁(32)以及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壁(31)和所述第二壁(32)之间的第一肋(33)和第二肋(34),所述第一肋(33)和所述第二肋(34)之间形成有中空部(37),所述第一肋(33)的高度和所述第二肋(34)的高度为所述第一壁(31)和所述第二壁(32)的高度的1/5至1/2,所述墙体砌块还包括第一开口部(35)和第二开口部(36),该第一开口部(35)位于所述第一壁(31)和所述第二壁(32)之间并位于所述中空部(37)的一侧,所述第二开口部(36)位于所述第一壁(31)和所述第二壁(32)之间并位于所述中空部(37)的另一侧,所述多个墙体砌块(3)沿长度方向和高度方向堆砌,从而使所述墙体内具有竖直通孔和水平通孔,所述梁位于至少部分所述水平通孔中,所述承重柱(2)穿过至少部分所述竖直通孔并与所述梁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包括沿高度方向堆砌的多个墙体砌块层,每个所述墙体砌块层包括沿长度方向堆砌的多个所述墙体砌块(3),在每个所述墙体砌块层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墙体砌块(3)中的一个所述墙体砌块的第一开口部(35)和另一个所述墙体砌块的第二开口部(36)相对地连接形成空腔部,所述多个墙体砌块层中对应的所述中空部(37)和/或所述空腔部形成所述竖直通孔,所述多个墙体砌块层中相邻两层的上层的各墙体砌块(3)的第一肋(33)和第二肋(34)与下层的各墙体砌块(3)的第一肋(33)和第二肋(34)、第一壁(31)和第二壁(32)之间形成所述水平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柱(2)设置于所述墙角以及墙角附近的墙壁的竖直通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柱(2)和/或所述梁为金属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柱(2)为多节金属管,该多节金属管沿高度方向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管中浇筑有混凝土。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除设置有所述承重柱(2)和/或梁的竖直通孔外的至少部分竖直通孔和/或水平通孔中还设置有保温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肋(33)的高度和所述第二肋(34)的高度为所述第一壁(31)和所述第二壁(32)的高度的1/4至1/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肋(33)和所述第二肋(34)朝向所述中空部(37)的平面均垂直于长度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肋(33)和所述第二肋(34)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壁(31)和所述第二壁(32)的下表面齐平。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砌块在长度方向具有前后对称的结构并且在宽度方向具有左右对称的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部(37)、第一开口部(35)和第二开口部(36)的形状均为矩形,所述第一开口部(35)的长度和所述第二开口部(36)的长度均为所述中空部(37)的长度的1/3至2/3。
13.一种房屋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房屋结构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承重结构。 
CN 201020637660 2010-09-17 2010-11-26 承重结构和房屋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628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20637660 CN201962826U (zh) 2010-09-17 2010-11-26 承重结构和房屋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90129.2 2010-09-17
CN201010290129 2010-09-17
CN 201020637660 CN201962826U (zh) 2010-09-17 2010-11-26 承重结构和房屋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962826U true CN201962826U (zh) 2011-09-07

Family

ID=44497062

Famil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20637660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62826U (zh) 2010-09-17 2010-11-26 承重结构和房屋结构
CN201010574399.6A Active CN102409781B (zh) 2010-09-17 2010-11-26 承重结构和房屋结构
CN 201020637856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52966U (zh) 2010-09-17 2010-11-26 承重结构和房屋结构
CN2010105742315A Pending CN102409754A (zh) 2010-09-17 2010-11-26 承重结构和房屋结构
CN2010105744113A Pending CN102409793A (zh) 2010-09-17 2010-11-26 承重结构和房屋结构
CN 201020637830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52942U (zh) 2010-09-17 2010-11-26 承重结构和房屋结构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5)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74399.6A Active CN102409781B (zh) 2010-09-17 2010-11-26 承重结构和房屋结构
CN 201020637856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52966U (zh) 2010-09-17 2010-11-26 承重结构和房屋结构
CN2010105742315A Pending CN102409754A (zh) 2010-09-17 2010-11-26 承重结构和房屋结构
CN2010105744113A Pending CN102409793A (zh) 2010-09-17 2010-11-26 承重结构和房屋结构
CN 201020637830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52942U (zh) 2010-09-17 2010-11-26 承重结构和房屋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6) CN20196282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09793A (zh) * 2010-09-17 2012-04-11 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承重结构和房屋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60685A (zh) * 2013-03-20 2014-09-24 北京恒通创新赛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房屋结构
CN104963443A (zh) * 2014-03-05 2015-10-07 北京恒通创新赛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房屋及其墙体结构
CN105756207B (zh) * 2016-04-14 2017-11-21 余德平 一种现代农牧建筑泡沫混凝土自保温砌块墙体构造体系
CN107034993A (zh) * 2017-05-22 2017-08-11 中国矿业大学 装配式轻质空心筒墙及构造方法
CN113272504A (zh) * 2018-11-08 2021-08-17 密歇根大学董事会 由可重复使用的承载元件构成的承载结构的模块化建造物
CN111305419A (zh) * 2020-03-30 2020-06-19 四川华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砌筑工程施工工艺
CN112554331B (zh) * 2020-12-11 2021-12-03 九江学院 一种模块化设计的高层建筑框架安装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91925A (en) * 1988-10-11 1990-01-09 Marlon Carlson Interconnected construction blocks
CN2293606Y (zh) * 1996-08-20 1998-10-07 李瑞岸 多功能n式空心建筑砌块
CA2222004C (en) * 1996-12-11 2001-08-07 Tony J. Azar Concrete building blocks
CN1189565A (zh) * 1996-12-11 1998-08-05 托尼·J·阿扎 混凝土建筑砌块
CN2522488Y (zh) * 2001-06-19 2002-11-27 程国伟 一种含有过渡砼砌块的组合墙体
US6691485B1 (en) * 2003-01-17 2004-02-17 Leo Ostrovsky Universal modular building block and a method and structures based on the use of the aforementioned block
CN1517505A (zh) * 2003-01-28 2004-08-04 杜朝锁 框架保温隔音砖
CN2599103Y (zh) * 2003-03-04 2004-01-14 张玉年 承重砼小型空心砌块
CN2701943Y (zh) * 2004-05-28 2005-05-25 梅志成 包裹立柱的混凝土空心砌块
CN1587568A (zh) * 2004-08-31 2005-03-02 翟晓莉 一种只有保温腔的保温隔热砼小型空心砌块及其施工方法
CN2825792Y (zh) * 2005-06-09 2006-10-11 胡永忠 一种砌块
CN1900453A (zh) * 2005-07-21 2007-01-24 茅金声 具有芯柱孔的连锁砌块
CN1315752C (zh) * 2005-09-08 2007-05-16 潘英豪 高强透水混凝土地面砖及其生产方法
CN100434632C (zh) * 2006-05-09 2008-11-19 吴方伯 建筑用空心砌块
CN200939651Y (zh) * 2006-06-01 2007-08-29 肖忠渊 一种碳纤维增强的建筑砖
CN201043309Y (zh) * 2006-09-01 2008-04-02 于文艳 一种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及其排块组合结构
CN101046112A (zh) * 2007-04-23 2007-10-03 吴方伯 建筑用砌块
CN101054836A (zh) * 2007-04-27 2007-10-17 吴方伯 建筑用砌块
CN201121377Y (zh) * 2007-08-24 2008-09-24 江苏省华建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先安后砌工法用空心砌块
CN100535349C (zh) * 2007-11-30 2009-09-02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环保节能型保温砌块
CN201245907Y (zh) * 2008-04-15 2009-05-27 苗永生 一种保温隔热混凝土模块结构
CN101372844A (zh) * 2008-07-28 2009-02-25 哈尔滨鸿盛房屋节能体系研发中心 密肋钢管芯柱建筑节能模块复合板
CN101787744B (zh) * 2010-01-26 2012-05-30 江苏华伟佳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膨胀玻化微珠墙体自保温系统
CN201962826U (zh) * 2010-09-17 2011-09-07 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承重结构和房屋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09793A (zh) * 2010-09-17 2012-04-11 北京仁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承重结构和房屋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09793A (zh) 2012-04-11
CN102409781A (zh) 2012-04-11
CN102409781B (zh) 2014-07-09
CN201952966U (zh) 2011-08-31
CN102409754A (zh) 2012-04-11
CN201952942U (zh) 2011-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962826U (zh) 承重结构和房屋结构
WO2015192764A1 (zh) 一种空心砌块及用其砌筑的墙体
CN201771098U (zh) 轻重墙体环保防震砖
CN101408039A (zh) 一种房屋建筑的竹-木混合结构
CN206418663U (zh) 一种新型装配式h型预制复合墙板
CN103266662B (zh) 轻钢复合板拼装房屋
CN101775860A (zh) 一种建筑用保温双叶墙
CN1888344B (zh) 一种复合保温隔热混凝土承重墙
CN105604237A (zh) 复合墙板
CN102409795A (zh) 墙体砌块和墙体
CN201495626U (zh) 一种柱网连锁框架建筑结构
CN102409794A (zh) 墙体砌块和墙角
CN110130555B (zh) 防火楼板结构及生产方法
CN102127940B (zh) 蜂巢结构墙体
CN204139316U (zh) 一种钢构剪力墙结构体系
CN206888329U (zh) 一种高强度的蒸压加气砌块
CN203684515U (zh) 一种新型自保温连锁砌块
CN201593254U (zh) 蜂巢结构墙体
CN201254767Y (zh) 建筑围护结构
CN108149827A (zh) 带预制钢筋砼支座的装配式复合肋梁楼板
CN114108867A (zh) 一种预制陶粒发泡混凝土夹芯保温外墙板
RU138593U1 (ru) Самоориентирующийся строительный модуль с опорными вкладышами "легкострой"
CN206418642U (zh) 一种新型装配式工字型预制复合楼承板
WO2016187933A1 (zh) 结构网筋蜂窝混凝土结构及其建筑方法
CN205663131U (zh) 一种受力墙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