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58603U - 一种电压力锅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压力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958603U
CN201958603U CN2010205839227U CN201020583922U CN201958603U CN 201958603 U CN201958603 U CN 201958603U CN 2010205839227 U CN2010205839227 U CN 2010205839227U CN 201020583922 U CN201020583922 U CN 201020583922U CN 201958603 U CN201958603 U CN 2019586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electric
electric pressure
clamp
pot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58392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才德
高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58392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9586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9586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95860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压力锅,属于烹调器具技术领域,包括外壳、安装在外壳内的内锅(2)、锅盖(11)、电热元件(9)以及控制电热元件加热工况的电热控制装置(6),内锅和锅盖在扣合后压力密封,其特征在于锅盖通过具有扣合凹槽的卡钳旋合扣合,卡钳和内锅口部之间设有弹性体(5),夹钳固定于外壳或与外壳相连的固定座上,锅盖设有与夹钳扣合凹槽相匹配的扣合面。本实用新型通过弹性体仅作为支撑内锅部分,弹性体的材质选择性广而且要求低,本实用新型向下位移量只受弹性体的变形量决定,长期使用后的稳定性好,压力控制精度高。另一积极效果在于采用卡钳作为与锅盖扣合的部件,替代了现有外锅,其成本显著降低,使锅盖与卡钳的清洗都十分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电压力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压力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电压力锅。
背景技术
电压力锅热效率高,省时省电,具有其它烹调器具无法比拟的优势,能满足多方面的烹饪需要,能快速、安全、自动实现多种烹调方式,其节能、营养的特性是现代人追求的方向。近年来研发者通过控制精确度以及扣合结构以解决压力锅的安全问题, 现有技术中电压力锅的控压方式及扣合形式主要为以下几种:
一、控压方式:
(1)测温控压,其主要在盖部或底部设置一测温装置如热敏电阻,通过测温装置感应锅内的温度值,再通过温度与压力的对应关系(在100度至120度之间其对应关系约为1度/5kPa)进行压力的模糊控制,但由于测温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如材质,外界环境温度,制造误差,产品质量,并不能实现压力的准确控制,甚至可能出现测温错误导致安全问题,而且测温装置必须有相应的连接线,控制上需使用单片机进行信号采集控制,结构设计不便,制造成本高。
(2)机械结构控压,其利用安装在外锅和发热盘间的弹性体变形实现发热盘与外锅之间的相对位移,再连接一闪动开关实现控压,如专利ZL 91100026发明名称为“全密封自动多功能电烹锅”中,其采用框式结构实现压紧密封,框式结构由直立柱上端的刚性臂和下端的弹性臂组成,它将带有密封圈的锅盖与内锅压紧密封,并用一个可调整的闪动开关,控制内锅底部和弹性臂之间的电热板的工况,实现压力控制,此发明在实现压力自动控制领域具有革命性的突破,但此方案仍然存在以下缺点:a.成本及工艺要求过高,现有市场上产品基本采用外锅实现上述框式结构,外锅底部作为弹性体变形或作为变形弹性体的载体,外锅或弹性体的材质及尺寸必须达到一定的要求,对外锅的材质要求更高,成本增加,同时,由于此发明方案以电热板,内锅作为框式结构的载体,对电热板,内锅的加工精度要求高。b.控压累积误差较大,框式结构中,其控压是通过外锅,内锅,电热板,弹性体共同实现,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外锅,内锅,电热板,弹性体由于长期受压,各个部件均会造成一定的累积变形,电热板自身在高温下也存在变形,造成长期使用后控压误差累积增大,压力控制不准。
现有的压力烹饪产品在进行安全控制时,往往是通过外锅底部作为承压件,受压变形导致内锅下移,使在达到设定安全压力范围时内锅与密封圈不能实现密封而产生泄压,但通过外锅底部变形控制,其受外锅底部材质,形状,尺寸及制造工艺影响,往往不能准确控制泄压压力值,使部分产品在未达到设定安全压力值范围时就出现泄压,影响用户正常使用,而且由于外锅底部在正常工作时作为承压件,其长期使用后其控压累积误差增大,压力控制精度不高,使产品在未达到设定安全压力值范围时就出现泄压,影响用户正常使用。
二、关于扣合方式,现有技术为以下几种:
(1).在内锅口部设置有向外的扣牙面,锅盖口部设置有向内的扣牙面,两者通过旋合方式扣合,市场上的普通明火压力锅基本上是采用此结构,此结构的缺点是:锅盖由于设置了向内的扣牙面,内部清洗困难且清洗的向内的扣牙面容易对用户造成伤害,内锅口部由于是扣合面,开合盖困难,锅盖模具工艺复杂,产品尺寸精度低,使用寿命短。
(2).在外锅口部设置向外的扣合面,内锅置于外锅内,锅盖口部设置有向内的扣牙面,锅盖与外锅通过旋合方式扣合,市场上的电压力锅产品基本上采用此种结构,由于内锅口部不是扣合面,开合盖较轻松,但此结构也存在以下缺点:锅盖由于设置了向内的扣牙面,内部清洗困难且清洗的向内的扣牙面容易对用户造成伤害,且由于增加了外锅,外锅也需满足强度要求,成本显著增加,锅盖及外锅模具工艺复杂,产品尺寸精度低,使用寿命短。
(3).在内锅口部设置向外的扣合面,锅盖口部不设置扣合面而是增设两个以上的活动式夹钳,通过夹钳与内锅口部扣合面实现扣合,市场上部分明火压力锅及电压力锅有采用此结构,此结构由于锅盖口部没有设置扣合面,锅盖内部清洗方便,开合盖也比较轻松,活动式扣夹结构复杂,成本显著增加。而且锅盖上设置扣夹,扣夹内部导致无法清洗或清洗困难。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加工难度大、成本高、压力控制精度不准,清洗困难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加工、成本低、控制精度高、控压稳定的电压力锅。
本实用新型实现技术的方案是:
一种电压力锅,包括外壳、安装在外壳内的内锅、锅盖、电热元件以及控制电热元件加热工况的电热控制装置,内锅和锅盖在扣合后压力密封,其特征在于锅盖通过具有扣合凹槽的卡钳旋合在外锅上,卡钳和内锅口部之间设有弹性体,夹钳固定于外壳或与外壳相连的固定座上,锅盖设有与夹钳扣合凹槽相匹配的扣合面。本实用新型通过卡钳实现锅盖与内锅的扣合,与现有活动式卡钳式电压力锅的产品不同之处在于卡钳和内锅口部结合面之间设置有弹性体,由于增设了弹性体,可实现内锅受压后由于弹性体作用而产生向下的一定位移量或通过弹性体的自身形变产生位移,该位移量与锅内的压力呈正比,也就是说该位移量或变形量相当于直接检测内锅中的锅内压力,该位移量和变形量容易被检测,检测得到的信息传送给电热控制装置,从而使电热控制装置感知并对电热元件的加热工况实现控制,本实用新型在扣合方式具有优势,本实用新型的卡钳设置于外壳或与外壳相连的固定座(中座)上,锅盖外围设有外凸的与卡钳配合的凸面,锅盖与卡钳通过旋合方式实现扣合,卡钳为框式的扣合凹槽,凹槽的上折面作为与锅盖扣合的扣合面,下折面作为内锅的支撑面。因为锅盖不需设置卡钳的传动结构,结构更简单,清洗更方便,同现有活动式卡钳结构相比,其成本显著降低。
从弹性体的材质选择上看,本实用新型具备更多的可选择性,因为弹性体只作为支撑内锅部分,可以作为独立件设置在卡钳和内锅口部之间,弹性体可选具备弹性变形的橡胶件,或为具备弹性变形的塑胶件,或为金属件,即具备弹性变形的金属(如簧片或簧丝)。优选为自身具备弹性变形的橡胶件或簧片。 经实际测试验证,一定硬度的橡胶件在受压后其弹性变形呈规律变化,完全可满足控压要求。
弹性体的安装方式可为以下几种:当弹性体采用橡胶件或塑胶件时,可通过粘接或在橡胶件或塑胶件上直接制作相应的卡位与卡钳或内锅实现扣接,当弹性体采用金属时,可以通过铆接或粘接或焊接或压接固定在卡钳或与内锅口部,当卡钳材质采用为具备弹性变形的金属如不锈钢时,也可以为卡钳折面直接通过冲压方式制出具备弹性变形形状的凸凹面,并形成对内锅的支撑。
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是,弹性体为卡钳扣合凹槽的折面,是通过冲压方式在夹钳上直接制出具备弹性变形的凹凸形面。通过卡钳下折面实现压力控制或安全控制。
所述锅盖为圆形或椭圆形,其外缘由锅盖自身冲压或拉伸形成向外的凸出面作为扣合面。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电热控制装置为闪动开关、压力开关或微动开关等闪动开关,或磁簧开关、应变片、可调电阻、电容或电感。检测采集部件可以为通过位移变化产生通断、电阻变化、电容变化、或电感变化的装置,或可以采集位移变化量并传输给电热控制装置的控制器。
弹性体与电热控制装置之间设有传动弹性体变形量或者位移量的传动臂。传动臂可以为连杆,受压后的位移的变化量通过位移传递装置传递到电热控制装置,进而实现控制,传动臂提供实现批量生产的可行性,其对电热控制装置的摆放位置有了更多的选择,而并非必须位于弹性体或内锅口部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可通过位移量放大装置,如杠杆等结构将内锅或弹性体的位移进行放大,进一步实现精确控制,
电热元件为电热板、电热管、电热膜,电热元件与内锅底部可为接触发热,或通过铆接或粘接或焊接或压接固定连接于内锅。
进一步,由于卡钳的上下折面直接起到盖部与锅体的承压作用,中座只是起到固定夹钳的作用, 所以此结构可运用于现有的电压力锅结构中,夹钳固定于中座,夹钳直接替代了原有的外锅,成本显著降低,也可运用于更低成本的类似饭锅结构,其直接将夹钳固定在外壳,而省去了中座及外锅,进一步降低成本。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控压方式进行解释:
对压力锅而言,内锅口部应为实现密封最敏感的区域,本实用新型在卡钳和内锅口部设置弹性体,并作为内锅的支撑件,当内锅受压后,锅口使弹性体产生弹性变形,产生向下的变形位移,内锅也会产生相应的向下方向的位移,电热控制装置如闪动开关直接设置于内锅口部或弹性体下方或内锅底部,弹性体或内锅的位移量传递到电热控制装置,在达到设定压力值后,控制装置被触动,实现自动控压。由于锅牙口部具有较高强度,受压面积也相应减小,且可直接与电热控制装置的位移检测部和控制部连接,其控压较为精确,长期使用后累计变形误差较小,压力控制较为稳定,并进一步降低了制造成本及加工工艺难度。本实用新型对密封最为敏感的锅口区域进行安全控制,锅口由于具有较高强度,受压面积也相应减小,其受压后的下移距离比较容易控制,且在长期使用后也基本不会产生累计误差,可较为准确控制其在出现异常后的泄压压力值范围,保证用户使用安全。
同时也对电热控制装置的选择有了更多的方案,其并非只能是依靠位移触动的闪动开关(如压力开关,微动开关,磁簧开关),也可以是其他常用的信号采集部件如应变片,可调电阻,电容或电感。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控压电压力锅产品相比,具备更高的可靠性与可行性,成本更低,其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
(1)现有技术电压力锅产品中弹性锅牙作为扣合部件,为满足压力烹饪器具标准需求,弹性扣牙需满足350KPa左右的泄压压力,其弹性体只能为金属且材质及厚度要求高,从弹性体的材质选择上看,本实用新型具备更多可选择性,由于弹性体只作为支撑内锅部分,其可为具备弹性变形的金属(如簧片或簧丝),也可以为具备弹性变形的其他材质如塑胶类,橡胶类等。
(2)本实用新型采用卡钳作为与锅盖扣合的部件,替代了现有外锅,其成本显著降低,锅盖与卡钳的清洗都十分方便。
(3)本实用新型由于内锅受压后的向下位移量只受弹性体的变形量决定,而不受外锅(置于壳体内的保温罩)底部影响,其长期使用后的稳定性也得到保证,具备更高的生产可行性,而现有技术中外锅底部仍需作为内锅的承压部分,其强度与加工尺寸仍需保证强度和装配要求,加工难度增大。同时长期使用后其控压累积误差增大,压力控制精度不高,使产品在未达到设定安全压力值范围时就出现泄压,影响用户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压力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a为图1A处放大图,图2b为B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压力锅锅盖和锅体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电压力锅锅盖未旋入卡钳前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电压力锅锅盖与卡钳旋合到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电压力锅弹性体为橡胶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b为图5a的剖示图。
图5c为本实用新型电压力锅弹性体为金属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d为图5c的剖示图。
  图5e为本实用新型电压力锅弹性体弹性体5为卡钳4直接制出的结构示意图,图5f为图5e的剖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见图1、图2a、图2b、图3、图4a、图4b所示本实用新型电压力锅,包括外壳8、安装在外壳8内的内锅2、锅盖11、电热元件9以及控制电热元件加热工况的电热控制装置6,内锅和锅盖在扣合后压力密封,锅盖通过具有扣合凹槽的卡钳4旋合扣合,卡钳和内锅口部之间设有弹性体5,夹钳4固定于外壳或与外壳相连的固定座(也称作中座)3上,锅盖11设有与夹钳扣合凹槽相匹配的扣合面111。
扣合面111为锅盖11周边设置有与卡钳4扣合凹槽相配合的外凸面,
锅盖1与卡钳4,弹性体5及内锅2构成独立的密封烹饪结构,卡钳4固定于固定座3上,卡钳4上设置有弹性体5,固定座3连接保温罩7,电热元件9连接于保温罩7底部,内锅2置于保温罩7内,内锅底部与电热元件9接触,内锅口部21与弹性体5接触,内锅2由弹性体5支撑,固定座3下部设置有一闪动开关6,闪动开关6的顶端穿过固定座3及卡钳4,与内锅口部21接触,闪动开关6与电热元件9电连接,外壳8与固定座3连接,外壳8连接底座10,外壳、底座、固定座3、保温罩和内锅2组成锅体组件。
图2a显示出弹性体5与内锅2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弹性体位于内锅口部21与卡钳4之间,弹性体5设置于卡钳4的下折面,与内锅口部21接触,并对内锅起支撑作用,锅盖11通过卡钳4与内锅2实现扣合。
图2b显示出闪动开关6与内锅2的连接结构示意图,闪动开关6设置于固定座3下部,闪动开关6的顶端通过固定座和卡钳的孔以及弹性体,接近内锅口部21,闪动开关6与电热元件9电连接。
作为最简单的控制通断,当内锅2内部产生压力,内锅2口部支撑的弹性体5向下产生弹性变形,内锅2随之产生相应的弹性变形,当达到设定的位移值时,闪动开关6被触动,电热元件9电连接断开,电热元件9不再加热,从而实现压力的控制。
图4a中,锅盖11放入固定座3后,外凸面尚未与卡钳4实现扣合,其外凸面位于各个卡钳4间的间隙处,图4b中,当锅盖11旋转一定角度后,外凸面111旋入卡钳4的扣合凹槽,两者实现扣合。
实施例2
其它与实施例1相同,本实施例采用应变计作为检测采集部件,将应变计放置弹性体下方,并利用一个传动臂,当内锅因高压膨胀时,弹性体自身形变,传动臂将形变量,传送到放大装置,由形变量放大装置并推动应变计的弹性基体相应地变形,变形的应变计弹性基体使附着其上的敏感箔材的电特性也随之变化,因电特性变化而产生的可控电信号输送给中央控制器,中央控制器对接收的电信号予以运算,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电热元件。
图5a-图5f为本实用新型电压力锅弹性体结构型式示意图
图5a和图5b所示弹性体5为具备一定硬度的橡胶件或塑胶件,其与卡钳可通过粘接连接或在橡胶件或塑胶件上直接制作相应的卡位与卡钳实现扣接。
图5c和图5d所示弹性体5为具备一定弹性变形或弹性变形形状如凹凸面的金属件,其可以通过铆接或粘接或焊接或压接固定连接于卡钳4。
图5e和图5f所示弹性体5由卡钳4直接制出,当卡钳4材质采用为具备弹性变形的金属如不锈钢时,也可以为卡钳折面直接通过冲压方式制出具备弹性变形形状的凸凹面,并形成对内锅的支撑。
以上方案为弹性体5设置于卡钳4上的结构型式,当弹性体5固定在内锅口部21时,同样可实现扣合及控压方式,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当卡钳4采用现有电压力锅的活动式卡钳结构时,同样可在卡钳和内锅口部设置弹性体5,其锅盖11可为圆形或椭圆形,其同样可实现扣合及控压方式,在此不再图示。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通过参考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是,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作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各样变化。

Claims (10)

1.一种电压力锅,包括外壳、安装在外壳内的内锅(2)、锅盖(11)、电热元件(9)以及控制电热元件加热工况的电热控制装置(6),内锅和锅盖在扣合后压力密封,其特征在于锅盖通过具有扣合凹槽的卡钳(4)旋合扣合,卡钳和内锅口部之间设有弹性体(5),夹钳(4)固定于外壳或与外壳相连的固定座上,锅盖(11)设有与夹钳扣合凹槽相匹配的扣合面(111)。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5)为橡胶件。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5)为塑胶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5)为金属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5)为卡钳(4)扣合凹槽的折面,是通过冲压方式在夹钳上直接制出具备弹性变形的凹凸形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11)为圆形或椭圆形,其外缘由锅盖(1)自身冲压或拉伸形成向外的凸出面作为扣合面(1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控制装置(6)为压力开关、微动开关、磁簧开关、应变片、可调电阻、电容或电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弹性体与电热控制装置(6)之间设有传动弹性体变形量或者位移量的传动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传动臂与一位移量放大装置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压力锅,其特征在于电热元件为电热板、电热管、电热膜,电热元件与内锅底部可为接触发热,或通过铆接或粘接或焊接或压接固定连接于内锅。
CN2010205839227U 2010-10-30 2010-10-30 一种电压力锅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586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839227U CN201958603U (zh) 2010-10-30 2010-10-30 一种电压力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839227U CN201958603U (zh) 2010-10-30 2010-10-30 一种电压力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958603U true CN201958603U (zh) 2011-09-07

Family

ID=445211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583922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58603U (zh) 2010-10-30 2010-10-30 一种电压力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958603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91061A (zh) * 2015-09-07 2017-03-15 上海威顺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管防干烧装置、洗碗机以及防干烧的方法
CN107028484A (zh) * 2016-02-03 2017-08-11 (株)大辰 家庭用双层蒸锅
CN110403456A (zh) * 2018-04-27 2019-11-05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夹钳式压力锅
WO2020073522A1 (zh) * 2018-10-08 2020-04-1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压力烹饪设备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91061A (zh) * 2015-09-07 2017-03-15 上海威顺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管防干烧装置、洗碗机以及防干烧的方法
CN106491061B (zh) * 2015-09-07 2019-08-02 上海威顺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加热管防干烧装置、洗碗机以及防干烧的方法
CN107028484A (zh) * 2016-02-03 2017-08-11 (株)大辰 家庭用双层蒸锅
CN110403456A (zh) * 2018-04-27 2019-11-05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夹钳式压力锅
CN110403456B (zh) * 2018-04-27 2022-02-01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夹钳式压力锅
WO2020073522A1 (zh) * 2018-10-08 2020-04-16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压力烹饪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85219C (zh) 一种电压力锅的压力检测方法及检测装置
CN100469289C (zh) 一种电压力锅
CN201958603U (zh) 一种电压力锅
CN2904903Y (zh) 电热锅的温度传感装置
CN100470409C (zh) 一种改进的电压力锅
CN201528994U (zh) 一种带压力检测装置的电压力锅
CN206333728U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201504991U (zh) 一种压力检测装置及带这种装置的电压力锅
CN216431830U (zh) 一种用于电磁炉的感温探头结构
CN201066317Y (zh) 电压力锅的压力检测装置
CN101569497B (zh) 一种压力烹饪器具的控压结构
CN110074651B (zh) 一种真空烹饪器具及确定其内食材量的方法
CN201452842U (zh) 一种压力烹饪器具的控压结构
CN201664198U (zh) 一种电压力锅
CN214148332U (zh) 一种液体加热器
CN107928379A (zh) 液体加热容器
CN209915681U (zh) 一种电热锅的测温装置及电热锅
CN208223671U (zh) 一种两个热敏电阻的电炒锅温度传感器
CN219200657U (zh) 一种新型多用途感温探头传感器
CN201005488Y (zh) 电压力锅的压力检测装置
CN208030901U (zh) 一种可智能加热的榨汁机
CN207755097U (zh) 一种精准测温的电热锅
CN216431829U (zh) 一种电磁炉温度检测结构
CN201436483U (zh) 电磁烤炉的温度控制装置
CN113883555B (zh) 一种温度检测结构、电磁炉及温度检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