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31724U - 墨盒 - Google Patents

墨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931724U
CN201931724U CN2010206809515U CN201020680951U CN201931724U CN 201931724 U CN201931724 U CN 201931724U CN 2010206809515 U CN2010206809515 U CN 2010206809515U CN 201020680951 U CN201020680951 U CN 201020680951U CN 201931724 U CN201931724 U CN 2019317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print cartridge
storage chamber
refilling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68095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浩铭
钦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68095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9317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9317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93172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墨盒,包括:储墨腔、注墨通道、进气通道和出墨口;所述注墨通道包括墨水入口以及与所述储墨腔连通的墨水出口;所述进气通道包括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所述空气出口与所述注墨通道连通,并经过所述墨水出口连通至所述储墨腔。本实用新型的墨盒,通过使得进气通道的空气出口与注墨通道相连通,并经过注墨通道的墨水出口连通至墨盒中的储墨腔,可以使得在进行注墨操作时,容易将进气通道与注墨通道隔断,墨水无法被填充至进气通道中,解决了注墨时墨水会进入进气通道的问题,使得注墨时不会造成进气通道中进入墨水,从而防止出现墨水喷溅或者影响进气通道的进气性能。

Description

墨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墨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墨盒。
背景技术
喷墨打印机在打印时,通常是由用于容纳墨水的墨盒提供墨源,经由相应的墨水流动通道将墨水输送至记录头中,并在打印信号的驱动下将墨水从记录头上设置的喷嘴喷射至纸张等记录介质上,来完成字符或图形的记载。
现有技术的墨盒中,通常设置有储墨腔、注墨通道、进气通道和出墨口。其中,储墨腔用以储存供应至记录头的墨水。注墨通道和进气通道为两个独立的通道,其中,用于向储墨腔内添加墨水的注墨通道,包括墨水入口以及与储墨腔连通的墨水出口。进气通道包括与外部大气连通的空气入口以及直接与储墨腔连通的空气出口,该进气通道可以用于将储墨腔内部与外部大气连通,使得当其中的墨水消耗时,外部大气可以及时补充至储墨腔内部以及时调节储墨腔内部的压力。在墨盒的制造过程中,为了使墨盒中的空气尽可能少,一般是采用负压注墨的方式对墨盒进行填充。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的墨盒在实际使用中,存在如下技术缺陷:由于在进行负压注墨时,进气通道与储墨腔处于连通状态,则进气通道内也形成负压,注入的墨水容易进入并停留在进气通道中;使得当用户使用墨盒时,即撕掉进气通道的空气入口处的密封薄膜时,容易出现墨水喷溅的现象,弄脏用户的手或衣服、污染环境等;此外,进气通道往往设置得较细,如果停留在进气通道中的墨水混有细小灰尘,且长期放置未使用,则当上述墨水变干时,会对进气通道的进气性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墨盒,解决在注墨时墨水会进入进气通道的问题,使得注墨时不会造成进气通道中进入墨水,从而防止出现上述的墨水喷溅现象或者影响进气通道的进气性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墨盒,包括:储墨腔、注墨通道、进气通道和出墨口;所述注墨通道包括墨水入口以及与所述储墨腔连通的墨水出口;所述进气通道包括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所述空气出口与所述注墨通道连通,并经过所述墨水出口连通至所述储墨腔。
如上所述的墨盒,所述空气出口与所述注墨通道的墨水入口相连通。
如上所述的墨盒,所述墨盒包括盒体和面盖,所述面盖上设置有一凹部;所述空气出口和墨水入口均设置于所述凹部处。
如上所述的墨盒,所述空气出口与位于所述墨水入口和墨水出口之间的注墨通道相连通。
如上所述的墨盒,所述注墨通道的中心轴线的形状为直线形、折线形或者曲线形。
如上所述的墨盒,还包括压力控制器,所述压力控制器包括腔室部件及覆盖所述腔室部件侧壁的覆盖件;所述腔室部件包括墨水流入口、墨水流出口和阀机构,所述阀机构设置在所述墨水流入口和墨水流出口之间的墨水流路上;所述墨水流入口与所述储墨腔的底部连通,所述墨水流出口与所述墨盒的出墨口连通;
所述阀机构包括阀座和阀芯,所述阀座上设置有通孔以及布设于所述通孔周围的至少一个阀孔;所述阀芯包括圆盘部和杆状部,所述杆状部穿设于所述通孔中,所述圆盘部覆盖所述至少一个阀孔。
如上所述的墨盒,所述腔室部件中还设置一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设置于所述墨水流入口和所述阀机构之间的墨水流路上。
如上所述的墨盒,所述腔室部件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储墨腔中的卡槽相配合的楔形块。
如上所述的墨盒,所述腔室部件的底壁处设置有与所述出墨口处的突起相配合的中空圆柱以及设置在所述中空圆柱中的柱状部,所述中空圆柱的内壁与所述柱状部的外壁之间的空间用于夹持所述突起。
本实用新型的墨盒,通过使得进气通道的空气出口与注墨通道相连通,并经过注墨通道的墨水出口连通至墨盒中的储墨腔,可以使得在进行注墨操作时,容易将进气通道与注墨通道隔断,墨水无法被填充至进气通道中,解决了注墨时墨水会进入进气通道的问题,使得注墨时不会造成进气通道中进入墨水,从而防止出现墨水喷溅或者影响进气通道的进气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墨盒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墨盒实施例中的注墨通道和进气通道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墨盒实施例中的注墨通道和进气通道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墨盒实施例中的腔室部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墨盒实施例中的腔室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墨盒实施例中的腔室部件中的阀机构关闭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墨盒实施例中的腔室部件中的阀机构开启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墨盒另一实施例中的注墨通道和进气通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盒体;         12-面盖;            13-储墨腔;
14-出墨口;       15-注墨通道;        16-墨水入口;
17-墨水出口;     18-进气通道;        19-空气入口;
20-空气出口;     21-凹部;            22-腔室部件;
23-墨水流入口;   24-墨水流出口;      25-阀腔;
26-阀座;         27-阀芯;            28-通孔;
29-阀孔;         30-圆盘部;          31-杆状部;
32-限制部;       33-楔形块;          34-卡槽;
35-中空圆柱;     36-柱状部;          37-突起;
38-芯片;         39-把手;            40-卡爪;
41-防滑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方案为,使得进气通道的空气出口与注墨通道相连通,并经过注墨通道的墨水出口连通至墨盒中的储墨腔;即使得至少注墨通道的一部分通道构成进气通道的一部分通道,注墨通道和进气通道之间具有一共同的部分通道;这样就可以使得在进行注墨操作时,容易将进气通道与注墨通道隔断,墨水无法被填充至进气通道中,从而防止出现墨水喷溅或者影响进气通道的进气性能的问题。
下面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墨盒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剖视示意图,图3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墨盒可以为喷墨打印机的墨盒,其可拆卸地安装于喷墨打印机上,可以用于供应墨水至打印机的打印头,以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或者文字。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墨盒可以包括盒体11、面盖12,其中,盒体11和面盖12可以均由塑料制成,面盖12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盒体11的顶部以封闭盒体11,使得盒体11的内部可以形成用于储存墨水的储墨腔13。该盒体11的底部还设置有一出墨口14,可以与设置在打印头上的供墨针相配合,以将储墨腔13中储存的墨水输送至打印头。
此外,该出墨口14处还可以采用一自闭密封圈(未示出)进行密封,该自闭密封圈可以采用弹性材料制成,例如可以为硅胶、橡胶等。在该密封圈的端面上设有直径与供墨针直径相当的小孔,如此,当墨盒装入打印机后,供墨针从上述小孔插入,并穿过上述密封圈,即可汲取储墨腔13中的墨水;而当墨盒从打印机中取出时,在密封圈的弹性作用下,小孔中被供墨针穿越的部分又自动地封闭,防止墨水从出墨口14中泄漏。
本实施例中,墨盒上还设置有注墨通道和进气通道,其中,注墨通道和进气通道均与储墨腔13连通,注墨通道用于向储墨腔13中注入墨水,进气通道用于在墨盒的打印过程中,随着墨水的消耗而及时补充空气至储墨腔13中,以保持墨盒内部的压力平衡。本实施例墨盒中的注墨通道和进气通道的设置结构可以参见图4和图5,图4为本实用新型墨盒实施例中的注墨通道和进气通道示意图一,图5为本实用新型墨盒实施例中的注墨通道和进气通道示意图二。其中,图4和图5分别示出了面盖12的两个侧面,注墨通道和进气通道均设置在该面盖上。
具体的,注墨通道15包括墨水入口16和墨水出口17。其中,墨水入口16设置在注墨通道15的一端,与外部大气连通;而且在注墨完成时,通常利用胶塞、钢珠等部件将该墨水入口16密封以将注墨通道15密封住。墨水出口17设置在注墨通道15的另一端,其与储墨腔13相连通。
本实施例的注墨通道15的中心轴线可以为直线形,即墨水入口16与墨水出口17位于同一直线上。但是,考虑到注墨瞬间所产生的流体冲击力较大,容易造成墨水中产生大量气泡,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注墨通道15的中心轴线可以为折线形或曲线形,即墨水入口16与墨水出口17不是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例如,如图5所示,墨水出口17位于注墨通道15的侧壁上,如此设置即可改变墨水注入时的流向,防止流体冲击力直接作用在储墨腔13中而出现大量气泡。
具体的,进气通道18也设置在面盖12上。该进气通道18的一端为与外部大气连通的空气入口19,另一端为空气出口20。其中,在墨盒未使用时,为防止墨水由进气通道18经由空气入口19发生泄漏,通常可以采用方便撕开的薄膜对空气入口19进行密封。本实施例中,空气出口20与注墨通道15连通,并经过该注墨通道的墨水出口17连通至储墨腔13。
例如,可以在面盖12上设置一凹部21,进气通道18的空气出口20以及注墨通道15的墨水入口16可以均设置在该凹部21处,空气出口20和墨水入口16之间彼此连通。则当墨盒使用时,外部空气可以依次经由空气入口19、进气通道18、空气出口20、墨水入口16、注墨通道15及墨水出口17而补充进入储墨腔13中。显然,注墨通道15不仅允许墨水通过,而且允许空气通过;即注墨通道15已经构成进气通道18的一部分。
通过上述的将注墨通道作为进气通道的一部分,可以使得在对墨盒进行注墨操作时,只需要将注墨通道15和进气通道18之间的连通隔断,则进气通道18就可以与储墨腔13之间相隔开。这样就可以达到在进行负压注墨时,进气通道18中不会形成负压,自然也不会有墨水通过储墨腔13而进入进气通道18中,从而可以防止出现用户撕掉封闭进气通道18的薄膜时发生溅墨的问题,并且可以防止出现停留在进气通道18中的墨水干涸而阻塞通道的现象。
本实施例中,为了控制墨盒内部的压力,使得储墨腔13中的墨水可以稳定地流向打印机,在储墨腔13中还设置有压力控制器。该压力控制器可以包括腔室部件22(可参见图3)和覆盖所述腔室部件侧壁的覆盖件(未示出)。其中,覆盖件可以为一用塑料制成的盖,也可以为一薄膜,在本实施例中,覆盖件为一薄膜。并且,该薄膜覆盖并固结在腔室部件的侧壁上,从而使得薄膜与腔室部件22之间形成一密闭空间。
具体的,参见图6和图7,图6为本实用新型墨盒实施例中的腔室部件的分解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墨盒实施例中的腔室部件的结构示意图。该腔室部件可以包括墨水流入口23、墨水流出口24以及设置在墨水流入口与墨水流出口之间的流路上的阀机构。其中,墨水流入口23与储墨腔13的底部相连通,用于将储墨腔13中的墨水引导进入该压力控制器中;例如,当墨盒使用到后期,储墨腔13中的少量墨水也能够完全流出,使得整个墨盒中的墨水能够被最大限度利用,节约用户的使用成本。墨水流出口24用于将由墨水流入口23进入的墨水导出该腔室部件外部,并通过墨盒底部的出墨口14流出。
本实施例中,阀机构包括阀腔25、阀座26和阀芯27。其中,阀座26的中心可以设有一通孔28,该通孔28的周围布设有至少一个阀孔29。阀芯27可以是由弹性材料制成,其可以包括圆盘部30和杆状部31。其中,圆盘部30的外径较大,可以覆盖所有的阀孔29;杆状部31的直径和通孔28的直径相当,其穿设于所述通孔28中,并且通过其与通孔28的配合而将圆盘部30固定在阀座26上以覆盖阀孔29。此外,该杆状部31上还设置有限制部32(可以参见图8和图9),其直径大于通孔28的直径,可以限制杆状部31的移动范围,使之不会脱离通孔28。
例如,可以参见图8和图9所示的阀机构的工作原理,图8为本实用新型墨盒实施例中的腔室部件中的阀机构关闭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墨盒实施例中的腔室部件中的阀机构开启示意图。以圆盘部30作为一分割点,则阀腔25可以分为储墨腔侧A与出墨口侧B,两侧通过圆盘部30覆盖或脱离上述数个阀孔29而彼此连通或断开,即圆盘部30在两侧的压力差作用下封闭或打开上述阀孔29,以断开或连通储墨腔侧A与出墨口侧B。其中,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为墨水的流动方向。
具体的,对上述阀机构控制墨水流动的原理进行说明如下:当墨盒未开始使用时,腔室部件22的储墨腔侧A与出墨口侧B之间的压力平衡,该阀机构的圆盘部30会覆盖在上述数个阀孔29上,封闭两侧之间的墨水流动通道。
墨盒开始进行打印动作时,进气通道18的空气入口19上方的导气膜被撕开,进气通道18与外部大气连通;与此同时,出墨口14附近的墨水被消耗,则压力控制器的储墨腔侧A与出墨口侧B之间存在一定的压差。随着墨水的消耗,压差越来越大,直至其增加到预定值时,上述圆盘部30发生弹性变形而偏离阀座26上的阀孔29,使得储墨腔侧A与出墨口侧B之间的流动通道连通,墨水从储墨腔侧A经由阀孔29而流动至出墨口侧B,并经由阀腔出口D、墨水流出口24而补充至墨盒的出墨口处并继续供应至打印头。而且,此时外部大气会补充至储墨腔13中,以保持储墨腔13中的压力维持在恒定的范围内。此动作反复进行,直到储墨腔13中墨水消耗完毕为止。
显然,采用上述压力控制器,尤其是其中的阀机构,可以控制稳定的墨水补充量,使储墨腔13中的压力处于比较恒定的状态,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打印时墨水能够持续、稳定地流向打印头。
本实施例中,为充分保证圆盘部30可根据其两侧的压力差而开启或关闭,优选地,将阀腔出口D沿着压力控制器插入墨盒的方向,而设置在上述圆盘部30最高点的上方,以致墨水必须充满整个阀腔25后才能从阀腔出口D向外流出至墨水流出口24,即阀腔25中充满墨水,则利用水的表面张力可将圆盘部30与阀座26之间的缝隙密封,防止储墨腔侧与出墨口侧相互连通。
本实施例中,在阀机构的墨水流入口23与阀腔25之间的墨水流动通道上还可以设置一过滤网(例如可以设置于图7中的C位置),该过滤网可以用于过滤进入腔室部件的墨水的杂质与气泡,以防止杂质或气泡经由墨水而输送至打印机的打印头中,造成喷嘴堵塞或打印断线。
本实施例中,上述的压力控制器可以按照如下卡位连接的方式装配在墨盒中:在压力控制器插入墨盒时,其腔室部件的侧壁上设置有楔形块33,该楔形块33可以与设置在储墨腔13筋条上的卡槽34(如图2所示)相配合,使得压力控制器在其插入方向上被固定。
在与压力控制器插入墨盒的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腔室部件底壁上设置有向外突出的中空圆柱35,在该中空圆柱35的中间设置有柱状部36;该中空圆柱35和柱状部36可以与墨盒的出墨口上方的突起37(如图2所示)相配合以固定墨盒。其中,柱状部36的外径与突起37的内径相当,突起37的外径与中空圆柱35的内径相当;则当压力控制器插入墨盒时,突起37被夹持在中空圆柱35与柱状部36之间,即中空圆柱的内壁与所述柱状部的外壁之间的空间用于容纳所述突起,从而稳定地将压力控制器在其垂直方向上被固定。如图7所示,柱状部36中还设有墨水流出口24,则当压力控制器固定在墨盒中时,储墨腔13的墨水可经由墨水流入口23、阀腔出口D、墨水流出口24而流动至出墨口14中。
此外,中空圆柱35的内侧面可以设置一定的锥度,用于引导上述突起37与其配合,并且具有一定的误差吸收的作用,即使上述突起37存在制造公差,其同样可被引导装入。显然,采用上述定位方式,可保证压力控制器与墨盒之间的良好连接。
此外,压力控制器与墨盒是分开制件,即压力控制器是独立制件,其可制成一通用标准件,可拆卸地装配在不同型号的墨盒上,故采用上述分体式的压力控制器,可减少生产制造成本,并且在进行墨盒回收时,即使墨盒的外部受到损坏,其也可拆卸后进行回收,有利于环境保护。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2,墨盒上还设有可复位的芯片38、带有卡爪40的把手39。其中,芯片38中储存有与墨盒相关的各种信息,如墨水量、墨水种类、生产日期、制造商等,并可与打印机进行信息通信,实时记录墨盒的最新信息。当将墨盒装载在打印机上时,把手39朝向墨盒侧壁发生弹性弯曲,而使得其上的卡爪40与打印机上的锁紧部件相配合,从而将墨盒固定在打印机上。而且,墨盒上还设有方便用户把握墨盒的防滑部41,其由设置在墨盒表面上长短不一的数个凸槽所组成,用于增加用户的手与墨盒表面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墨盒脱落。
以下结合图1-图9说明采用本实施例的墨盒进行注墨时的原理,可以采用本行业中常见的灌墨装置。具体注墨过程可以为:
首先,将装配后的墨盒(出墨口已被密封)放在灌墨装置的平台上相应的夹具中,使墨盒固定在其中。
然后,将一密封件,如硅胶垫,放置在面盖12的凹部21上,密封注墨通道15的墨水入口16及进气通道18的空气出口20,即两者之间被隔断,使得空气出口20与储墨腔13之间断开。由于此时出墨口14同样被密封,则储墨腔13形成一密闭的空间。
接着,启动灌墨装置,灌墨针伸出并穿过硅胶垫而从墨水入口16插入注墨通道15中,相当于灌墨针与储墨腔13连接。再驱动灌墨装置对墨盒进行抽吸负压并注入适量墨水。
然后,将墨盒从灌墨装置取下,利用热焊机在面盖12上焊接一密封墨水入口16及空气出口20的封口膜以及一密封空气入口19的导气膜即可。最后,还需要进行芯片38的信息写入、包装等操作即可。
本实施例的墨盒,通过使得进气通道的空气出口与注墨通道相连通,并经过注墨通道的墨水出口连通至墨盒中的储墨腔,可以使得在进行注墨操作时,容易将进气通道与注墨通道隔断,墨水无法被填充至进气通道中,解决了注墨时墨水会进入进气通道的问题,使得注墨时不会造成进气通道中进入墨水,从而防止出现墨水喷溅或者影响进气通道的进气性能。
实施例二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墨盒另一实施例中的注墨通道和进气通道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墨盒与实施例一中的墨盒,在结构和工作原理上基本相同,在此仅对本实施例墨盒的主要改进点进行说明,即注墨通道与进气通道的连通方式有所变更。
如图10所示,进气通道18的空气出口20与位于墨水入口16和墨水出口17之间的注墨通道15相连通,即进气通道18与注墨通道15之间具有一共同的通道部分。
例如,在实际实施中,注墨通道15的直径可以设置成与灌墨针的直径相当,则当墨盒进行注墨时,从注墨通道15的墨水入口16中插入的灌墨针即可密封进气通道18的空气出口20。灌墨针密封整个进气通道18,使其无法与储墨腔连通,墨水也就无法进入该进气通道18中,从而就可以防止出现墨水喷溅或者影响进气通道的进气性能的问题。
本实施例的墨盒,通过使得进气通道的空气出口与注墨通道相连通,并经过注墨通道的墨水出口连通至墨盒中的储墨腔,可以使得在进行注墨操作时,容易将进气通道与注墨通道隔断,墨水无法被填充至进气通道中,解决了注墨时墨水会进入进气通道的问题,使得注墨时不会造成进气通道中进入墨水,从而防止出现墨水喷溅或者影响进气通道的进气性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墨盒,包括:储墨腔、注墨通道、进气通道和出墨口;所述注墨通道包括墨水入口以及与所述储墨腔连通的墨水出口;所述进气通道包括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出口与所述注墨通道连通,并经过所述墨水出口连通至所述储墨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出口与所述注墨通道的墨水入口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盒包括盒体和面盖,所述面盖上设置有一凹部;所述空气出口和墨水入口均设置于所述凹部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出口与位于所述墨水入口和墨水出口之间的注墨通道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墨通道的中心轴线的形状为直线形、折线形或者曲线形。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力控制器,所述压力控制器包括腔室部件及覆盖所述腔室部件侧壁的覆盖件;所述腔室部件包括墨水流入口、墨水流出口和阀机构,所述阀机构设置在所述墨水流入口和墨水流出口之间的墨水流路上;所述墨水流入口与所述储墨腔的底部连通,所述墨水流出口与所述墨盒的出墨口连通;
所述阀机构包括阀座和阀芯,所述阀座上设置有通孔以及布设于所述通孔周围的至少一个阀孔;所述阀芯包括圆盘部和杆状部,所述杆状部穿设于所述通孔中,所述圆盘部覆盖所述至少一个阀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部件中还设置一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设置于所述墨水流入口和所述阀机构之间的墨水流路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部件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储墨腔中的卡槽相配合的楔形块。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部件的底壁处设置有与所述出墨口处的突起相配合的中空圆柱以及设置在所述中空圆柱中的柱状部,所述中空圆柱的内壁与所述柱状部的外壁之间的空间用于夹持所述突起。
CN2010206809515U 2010-12-24 2010-12-24 墨盒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317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809515U CN201931724U (zh) 2010-12-24 2010-12-24 墨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6809515U CN201931724U (zh) 2010-12-24 2010-12-24 墨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931724U true CN201931724U (zh) 2011-08-17

Family

ID=444432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680951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31724U (zh) 2010-12-24 2010-12-24 墨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93172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34600A (zh) * 2015-08-27 2015-11-11 石立公 一种无刚性内芯的随机打标头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34600A (zh) * 2015-08-27 2015-11-11 石立公 一种无刚性内芯的随机打标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386730C (en) Ink cartridge and method of ink injection thereinto
US9592675B2 (en) Liquid fill container
CN101774303B (zh) 附加装置、液体容器、以及液体供应装置
JP3513377B2 (ja) 液体収容容器への液体充填方法、該充填方法を実施するための充填ユニットと該充填方法により製造された液体収容容器、及び液体吐出記録装置
CN102529386B (zh) 一种墨盒填充装置、墨盒填充系统及相应的墨盒填充方法
JP3166084U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充填装置
CN102371767B (zh) 一种负压式墨盒填充装置、系统及填充方法
US20070103520A1 (en) Interior pressure self-adjustable ink supply cartridge structure
KR970064942A (ko) 잉크-젯 프린터의 칼라-잉크 재충전 장치
JP2023178446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タンク
CN201900799U (zh) 一种墨盒用压力控制器及包含该压力控制器的墨盒
CN102079173B (zh) 喷墨墨盒所用的注墨方法
CN201931724U (zh) 墨盒
CN201604354U (zh) 喷墨打印机的墨盒及喷墨打印机
CN201677573U (zh) 喷墨打印机墨盒
CN202480549U (zh) 一种简易新型无海绵喷墨打印机墨盒
CN202264490U (zh) 一种喷墨打印机用墨盒
CN201176028Y (zh) 喷墨打印机墨盒
CN201728898U (zh) 液体容器
CN201030682Y (zh) 喷墨打印机墨盒
CN2900168Y (zh) 喷墨打印机用墨盒
CN101774300A (zh) 无海绵墨盒
JP4296446B2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CN2905440Y (zh) 喷墨打印机用墨盒
CN201483891U (zh) 一种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墨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17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