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68619U - 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组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868619U CN201868619U CN2010202874093U CN201020287409U CN201868619U CN 201868619 U CN201868619 U CN 201868619U CN 2010202874093 U CN2010202874093 U CN 2010202874093U CN 201020287409 U CN201020287409 U CN 201020287409U CN 201868619 U CN201868619 U CN 20186861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ct site
- conducting terminal
- electric connector
- terminal group
- fixed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组,导电端子组是以一金属片冲压而成,每一导电端子包括固定部、自固定部第一端延伸的接触部及自固定部另一端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接部,接触部经过电镀,所述固定部第一端两侧分别具有切除料带后形成的断面,导电端子组的断面沿垂直接触部的方向排列成一排,断面被绝缘本体覆盖,避免了断面暴露于空气中被氧化或腐蚀。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组,尤其涉及一种电镀的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组。
【背景技术】
导电端子一般在料带切除之前需进行电镀,由机器固定料带,对导电端子进行电镀,与本案相关的现有技术可以参考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第201146274号揭示的一种导电端子与料带结构,导电端子包括与绝缘本体相固定的固定部、自固定部一端延伸的接触部及自固定部另一端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接部,料带连接于接触部的前端并沿垂直接触部的方向延伸而成,电镀时,料带固定在机器上对接触部进行电镀,电镀完成后,料带被切除后,接触部的前端必然形成有断面,导电端子组装于绝缘本体后,断面暴露于空气中,容易被空气中的气体氧化或腐蚀。
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导电端子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改善端子结构的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组。
为达成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组,导电端子组是以一金属片冲压而成,每一导电端子包括固定部、自固定部第一端延伸的接触部及自固定部另一端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接部,接触部具有电镀层,所述固定部第一端两侧分别具有切除料带后形成的断面,导电端子组的断面沿垂直接触部的方向排列成一排,断面被绝缘本体覆盖。
所述焊接部与接触部相垂直。
所述接触部排列在一竖直面,断面垂直于所述竖直面。
所述固定部包括与接触部相连的水平部、与焊接部相连的竖直部及连接于水平部与竖直部之间的倾斜部,接触部、水平部及倾斜部位于同一竖直面内。
所述每一导电端子仅具有两个所述断面。
所述电连接器为直立的HDMI或Displayport插座连接器,电连接器包括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遮蔽壳体,绝缘本体具有向前凸伸的舌片,一插接孔形成在遮蔽壳体与舌片之间,接触部排布于舌片上并暴露于插接孔。
本实用新型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组,其是以一金属片冲压而成,每一导电端子包括固定部、自固定部第一端延伸的接触部及自固定部另一端延伸的焊接部,接触部具有电镀层,所述第一端两侧分别具有切除料带后形成的断面,导电端子组的断面沿垂直接触部的方向排列成一排。
所述接触部排列在一竖直面,断面垂直于所述竖直面,每一导电端子仅具有两个所述断面。
所述焊接部与接触部相垂直。
所述固定部包括与接触部相连的水平部、与焊接部相连的竖直部及连接于水平部与竖直部之间的倾斜部,所述接触部、水平部及倾斜部位于同一竖直面内。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导电端子组的固定部与接触部相连的第一端两侧分别具有切除料带后形成的断面,导电端子组的断面沿垂直接触部的方向排列成一排,断面被绝缘本体覆盖,避免了断面暴露于空气中被氧化或腐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绝缘本体与遮蔽壳体分离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2进一步分解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组切除料带之前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导电连接器100为Displayport(高清数字显示接口)插座连接器,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4,绝缘本体由固定在一起的前本体1、第一后本体2及第二后本体3组成。
前本体1包括基部11及自基部11向前凸伸的舌片12,舌片12的两相对竖直表面上分别凹设有端子槽124。基部11包括向上、向下、向左及向右凸伸超过舌片12的定位部111,定位部111凹设有自端子槽124后端向后贯穿的通槽114,定位部111的四个顶点处还具有沿舌片12厚度方向(左右方向)凸伸的卡扣臂112,卡扣臂112末端具有向外侧凸伸的卡扣部113。
第一、第二后本体2、3沿舌片12厚度方向结合在一起,第一后本体2包括第一内表面21、自第一内表面21向第二后本体3方向凸伸的若干第一凸部22、分别自第一内表面21凹设的第一凹陷23、第一定位槽24及第一收容槽25。第一凹陷23向前贯穿出第一后本体2,第一凹陷23的深度小于第一定位槽24,第一凹陷23内侧壁进一步具有朝向第二后本体3凹设的第一凹部230,第一定位槽24连通于第一凹陷23与第一收容槽25之间,第一收容槽25向下贯穿第一后本体2。第一凸部22分别位于相邻的两第一收容槽25之间,第一凸部22设置为两组,其中一组第一凸部22位于第一收容槽25的前端,另一端位于第一收容槽25的底端。自第二内表面31的后端具有向第一后本体2方向凸伸的弹性臂37及设于弹性臂37末端内侧的扣持块38。
第二后本体3包括与第一内表面21对接的第二内表面31、自第一内表面21向第一后本体2方向凸伸的若干第二凸部32、分别自第二内表面31凹设的第二凹陷33、第二定位槽34及第二收容槽35。第二凹陷33向前贯穿出第二后本体3,第二凹陷33的深度小于第二定位槽34,第二凹陷33内侧壁进一步具有朝向第一后本体2凹设的第二凹部330,第二定位槽34连通于第二凹陷33与第二收容槽35之间,第二收容槽35向下贯穿第二后本体3。第二凸部32分别位于相邻的两第二收容槽35之间,第二凸部32也设置为两组,其中一组第二凸部32位于第二收容槽35的前端,另一端位于第二收容槽35的底端。自第二后本体3第二内表面31的后端具有向第一后本体2方向凸伸的弹性臂37及设于弹性臂37末端内侧的扣持块38,第一后本体2的后端凹设有收容第二后本体3弹性臂37的凹口27,凹口27的内侧壁上设有与弹性臂37扣持块38相卡扣的阻挡部28,使得第一、第二后本体2、3紧密固定在一起。
第一、第二凸部22、32沿前本体1舌片12的厚度方向错开设置,第一、第二收容槽25、35也沿前本体1舌片12的厚度方向错开设置,第一、第二定位槽24、34沿前本体1舌片12的厚度方向相对齐并相贯通,前本体1基部11的定位部111固定于第一、第二定位槽24、34内,舌片12后端收容于第一、第二凹陷23、33内。第一、第二后本体2、3分别具有自第一、第二定位槽24、34的上下端向向外侧贯穿的通孔26、36,前本体1的卡扣臂112收容于通孔26、36内,通孔26、36的内侧壁上具有与卡扣臂112卡扣部113相卡扣的凸块260、360。
导电端子4设置为两组即两排,包括第一导电端子组41及第二导电端子组42,第一导电端子组41及第二导电端子组42各自是以一金属片冲压形成,第一导电端子组41包括固定部411、自固定部411向前凸伸的接触部412及自固定部411向下延伸出第一后本体2的焊接部413,固定部411收容于第一后本体2的第一收容槽25内,接触部412固定于舌片12端子槽124并暴露于插接孔50内,固定部411包括与接触部412相连的水平部414、与焊接部413相连的竖直部416及连接于水平部414与竖直部416之间的倾斜部415,料带6、接触部412、水平部414及倾斜部415位于同一竖直面内,固定部411的第一端417即水平部414的前端与接触部412相连,第一端417的上下两侧分别具有切除料带6后形成的水平断面418,第一导电端子组41的每一导电端子仅具有两个断面418,第一导电端子组41的断面418沿上下方向排列成一排并与接触部412相垂直。第一端417被舌片12的端子槽124与第一后本体2第一凹部230共同收容固定,第一端417完全被端子槽124与第一凹部230的内侧壁包覆,显然断面418也被端子槽124与第一凹部230的内侧壁所包覆,避免了断面418暴露于插接孔50内的空气中被氧化或腐蚀。
第二导电端子组42的结构在第一、第二后本体2、3结合方向上相互对称。其固定在前本体1与第二后本体3之间的方式与第一导电端子组41固定在前本体1与第一后本体2之间的方式相同,因此不再详细叙述。
遮蔽壳体5包覆在前本体1、第一、第二后本体2、3外侧,插接孔50形成于遮蔽壳体5与前本体1舌片12之间。
第一导电端子组41的接触部412电镀时,料带6被机器(未图示)固定后,使沾有电镀液的毛刷(未图示),毛刷沿料带6延伸方向移动进行电镀,可容易控制第一导电端子组41被毛刷刷上的长度,避免第一导电端子组41除接触部412以外的部位或接触部412未完全被刷上,节省了电镀液,同时保证了接触部412充分得到电镀以形成有电镀层,电镀完成后,料带6被切除,最后将第一导电端子组41组装至绝缘本体。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端子组的所有部位与料带可以位于同一竖直面或水平面内,电连接器也可以为HDMI、USB或Esata等插座连接器。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组,导电端子组是以一金属片冲压而成,每一导电端子包括固定部、自固定部第一端延伸的接触部及自固定部另一端延伸出绝缘本体的焊接部,接触部具有电镀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两侧分别具有切除料带后形成的断面,导电端子组的断面沿垂直接触部的方向排列成一排,断面被绝缘本体覆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部与接触部相垂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排列在一竖直面,断面垂直于所述竖直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包括与接触部相连的水平部、与焊接部相连的竖直部及连接于水平部与竖直部之间的倾斜部,接触部、水平部及倾斜部位于同一竖直面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导电端子仅具有两个所述断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为直立的HDMI或Displayport插座连接器,电连接器包括包覆绝缘本体的金属遮蔽壳体,绝缘本体具有向前凸伸的舌片,一插接孔形成在遮蔽壳体与舌片之间,接触部排布于舌片上并暴露于插接孔。
7.一种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组,其是以一金属片冲压而成,每一导电端子包括固定部、自固定部第一端延伸的接触部及自固定部另一端延伸的焊接部,接触部具有电镀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两侧分别具有切除料带后形成的断面,导电端子组的断面沿垂直接触部的方向排列成一排。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排列在一竖直面,断面垂直于所述竖直面,每一导电端子仅具有两个所述断面。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部与接触部相垂直。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包括与接触部相连的水平部、与焊接部相连的竖直部及连接于水平部与竖直部之间的倾斜部,所述接触部、水平部及倾斜部位于同一竖直面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2874093U CN201868619U (zh) | 2010-08-10 | 2010-08-10 | 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组 |
US13/174,804 US8475217B2 (en) | 2010-08-10 | 2011-07-01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housing |
JP2011004623U JP3171204U (ja) | 2010-08-10 | 2011-08-08 | 電気コネク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2874093U CN201868619U (zh) | 2010-08-10 | 2010-08-10 | 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868619U true CN201868619U (zh) | 2011-06-15 |
Family
ID=441397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20287409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868619U (zh) | 2010-08-10 | 2010-08-10 | 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868619U (zh) |
-
2010
- 2010-08-10 CN CN2010202874093U patent/CN20186861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680246B (zh) | 电连接器 | |
CN107681371B (zh) | 电连接器 | |
CN203135087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868594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7565241B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741832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4538364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2055087B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6207669A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110011092B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868665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4304087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774025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2076507U (zh) | 线缆连接器 | |
CN201498632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868619U (zh) | 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组 | |
CN201639020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3690564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383569Y (zh) | 电连接器 | |
US20140073150A1 (en) | Battery connector decreasing soldering material's flowing to contacting part | |
CN204441573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3351793U (zh) | 线缆连接器组合 | |
CN202513312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498758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285954Y (zh) | 电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15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