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834168U - 轮框及其与马达的组合 - Google Patents

轮框及其与马达的组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834168U
CN201834168U CN2010205531536U CN201020553153U CN201834168U CN 201834168 U CN201834168 U CN 201834168U CN 2010205531536 U CN2010205531536 U CN 2010205531536U CN 201020553153 U CN201020553153 U CN 201020553153U CN 201834168 U CN201834168 U CN 2018341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oke
inner peripheral
peripheral surface
motor
wheel h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55315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家俊
李宣年
陈汝城
李崇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PSC-TAIWAN ELECTRIC PROPULSION SYSTE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EPSC-TAIWAN ELECTRIC PROPULSION SYSTE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PSC-TAIWAN ELECTRIC PROPULSION SYSTEM Corp filed Critical TEPSC-TAIWAN ELECTRIC PROPULSION SYSTEM Corp
Priority to CN20102055315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8341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8341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83416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轮框,包含一呈圆形的轮圈、多个彼此相间隔的轮幅,及一轮毂,轮圈包括一内周面,及分别位于内周面相反端的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各轮幅由内周面朝远离第一端方向倾斜延伸并凸伸出第二端,各轮幅一端与内周面相连接,轮毂连接于各轮幅另一端,轮毂、轮圈与所述轮幅共同界定一容置空间,借由各轮幅呈倾斜延伸并且凸伸出轮圈的第二端设计,使得容置空间的空间范围能增大,借此,马达能大部分地容置在容置空间内。

Description

轮框及其与马达的组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框,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结合与拆卸的轮框及其与马达的组合。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机车的轮框由于强度不足,因此,在长时间承受外力作用下容易产生变形,进而影响电动机车行驶时的安全性。再者,电动机车的马达通常是一体地设置于轮框内部,因此,当轮框遭受异物撞击或承受外力而产生受损的情形时,无法单独只更换轮框,必须连同马达一起拆卸下来后再进行复杂的操作,或者直接连同马达一起换掉。这使得更换轮框的程式变得复杂、费时与昂贵。此外,复杂的拆卸作业容易发生疏误,可能会对马达造成不利影响,甚至造成马达损坏。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电动机车的马达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轮框及其与马达的组合,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电动机车的马达,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电动机车的马达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轮框及其与马达的组合,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在于提供一种能增加马达容置的空间并增强结构强度的轮框。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框及其与马达的组合,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轮框能方便且迅速地与马达组装或拆卸。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轮框,包含一呈圆形的轮圈、多个彼此相间隔的轮幅,及一轮毂;其中:该轮圈包括一内周面,及分别位于该内周面相反端的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各该轮幅由该内周面朝远离该第一端方向倾斜延伸并凸伸出该第二端,各该轮幅一端与该内周面相连接,该轮毂连接于各该轮幅另一端,该轮毂、该轮圈与所述轮幅共同界定一容置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轮框,其中所述的各该轮幅包括一朝向该第一端的第一面,及一形成于该第一面与该内周面间的第一圆弧倒角。
前述的轮框,其中所述的各该轮幅还包括分别连接于该第一面相反端的一第二面与一第三面、一形成于该第二面与该内周面间的第二圆弧倒角,及一形成于该第三面与该内周面间的第三圆弧倒角。
前述的轮框,其中所述的各该轮幅还包括一形成于该第二面与该轮毂间的第四圆弧倒角,及一形成于该第三面与该轮毂间的第五圆弧倒角。
前述的轮框,其中所述的各该轮幅还包括分别连接于该第一面相反端的一第二面与一第三面、一形成于该第二面与该轮毂间的第四圆弧倒角,及一形成于该第三面与该轮毂间的第五圆弧倒角。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轮框与马达的组合,包括一轮框及一马达,该轮框包含一呈圆形的轮圈、多个彼此相间隔的轮幅,及一轮毂;其中:该轮圈包括一内周面,及分别位于该内周面相反端的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各该轮幅由该内周面朝远离该第一端方向倾斜延伸并凸伸出该第二端,各该轮幅一端与该内周面相连接,该轮毂连接于各该轮幅另一端并包括一接合孔,该轮毂、该轮圈与所述轮幅共同界定一容置空间,该马达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该马达包含一可拆卸地接合于该接合孔的转子心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轮框与马达的组合,其中所述的各该轮幅包括一朝向该第一端的第一面,及一形成于该第一面与该内周面间的第一圆弧倒角。
前述的轮框与马达的组合,其中所述的各该轮幅还包括分别连接于该第一面相反端的一第二面与一第三面、一形成于该第二面与该内周面间的第二圆弧倒角,及一形成于该第三面与该内周面间的第三圆弧倒角。
前述的轮框与马达的组合,其中所述的各该轮幅还包括一形成于该第二面与该轮毂间的第四圆弧倒角,及一形成于该第三面与该轮毂间的第五圆弧倒角。
前述的轮框与马达的组合,其中所述的各该轮幅还包括分别连接于该第一面相反端的一第二面与一第三面、一形成于该第二面与该轮毂间的第四圆弧倒角,及一形成于该第三面与该轮毂间的第五圆弧倒角。
前述的轮框与马达的组合,其中所述的该转子心轴包含数条环设于外周面且沿轴向延伸的卡接凸肋,该轮毂形成该接合孔的一内表面具有多个供所述卡接凸肋卡接的卡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轮框,包含一呈圆形的轮圈、多个彼此相间隔的轮幅,及一轮毂。轮圈包括一内周面,及分别位于内周面相反端的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各轮幅由内周面朝远离第一端方向倾斜延伸并凸伸出第二端,各轮幅一端与内周面相连接,轮毂连接于各轮幅另一端,轮毂、轮圈与所述轮幅共同界定一容置空间。各轮幅包括一朝向第一端的第一面,及一形成于第一面与内周面间的第一圆弧倒角。各轮幅还包括分别连接于第一面相反端的一第二面与一第三面、一形成于第二面与该内周面间的第二圆弧倒角,及一形成于第三面与内周面间的第三圆弧倒角。各轮幅还包括一形成于第二面与轮毂间的第四圆弧倒角,及一形成于第三面与轮毂间的第五圆弧倒角。
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轮框与马达的组合,包括一轮框,及一马达,轮框包含一呈圆形的轮圈、多个彼此相间隔的轮幅,及一轮毂,轮圈包括一内周面,及分别位于内周面相反端的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各轮幅由内周面朝远离第一端方向倾斜延伸并凸伸出第二端,各轮幅一端与内周面相连接,轮毂连接于各轮幅另一端并包括一接合孔,轮毂、轮圈与所述轮幅共同界定一容置空间;马达设置于容置空间内,马达包含一可拆卸地接合于接合孔的转子心轴。转子心轴包含多条环设于外周面且沿轴向延伸的卡接凸肋,轮毂形成接合孔的一内表面具有多个供所述卡接凸肋卡接的卡槽。
可达到相当的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借由各轮幅呈倾斜延伸并且凸伸出轮圈的第二端设计,使得容置空间的空间范围能增大,借此,马达能大部分地容置在容置空间内。再者,通过各轮幅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圆弧倒角的设计,使轮幅不易产生断裂,以增强轮框的整体强度。又,借由轮框与马达可拆卸地相接合设计,在更换轮框或轮胎时皆不会对马达造成影响。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轮框与马达的组合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轮框与马达的组合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轮框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轮框与马达的组合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轮框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轮框与马达的组合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轮框与马达的组合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轮框及其与马达的组合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轮框与马达的组合的一较佳实施例,该组合包括一轮框1,及一马达2,在本实施例中,轮框1及马达2是应用在电动机车(图未示)上。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轮框1包含一轮圈11、多个轮幅12,及一轮毂13。轮圈11呈圆形,其外周面可供一轮胎3套设,轮圈11包括一内周面111,及分别位于内周面111相反端的一第一端112与一第二端113,所述轮幅12彼此相间隔地形成于轮圈11的内周面111,各轮幅12呈肋条状并由内周面111朝远离第一端112方向倾斜延伸并凸伸出第二端113,各轮幅12一端与轮圈11的内周面111相连接,而另一端则连接于轮毂13的一外周面131,轮毂13、轮框1的内周面111与所述轮幅12共同界定一用以供马达2容置的容置空间14。
如图1、图4及图5所示,马达2包含一本体21,及一转子心轴22,转子心轴22包括一轴杆221,及一套设于轴杆221上的接合盘222,转子心轴22的接合盘222是通过螺锁方式锁固在本体21上。轴杆221用以穿设于轮毂13中心的一接合孔132内,轴杆221包含多个环设于外周面且沿轴向延伸的卡接凸肋223,轮毂13形成接合孔132的一内表面133具有多个供所述卡接凸肋223卡接的卡槽134,借此,使得转子心轴22转动时能同时带动轮框1旋转。通过各轮幅12呈倾斜延伸并且凸伸出轮圈11的第二端113设计,使得容置空间14的空间范围能增大,借此,马达2能大部分地容置在容置空间14内并减少凸伸出轮圈11的第一端112的体积,以降低电动机车在行驶过程中马达2被异物撞击的机率,能避免马达2受损。
另外,转子心轴22的轴杆221还包含一凸伸出轮毂13的螺接部224,螺接部224用以与车架的螺母(图未示)相接合,借此,当轮框1或轮胎3受损需更换时,只要将车架的螺母与轴杆221的螺接部224分离,再将轴杆221沿轴向抽离轮框1的接合孔132后,即可进行轮框1或轮胎3的更换,并且在更换的过程中不会对马达2造成损害。
如图1、图2及图4所示,较佳地,为了增强轮框1的强度使轮框1承受外力作用时轮幅12不易产生断裂的情形,在本实施例中,各轮幅12包括一朝向第一端112的第一面121,第一面121与轮圈11的内周面111间形成有一第一圆弧倒角122,借此,能避免应力集中于第一面121与内周面111的连接处。各轮幅12还包括分别连接于第一面121相反端的一第二面123与一第三面124,第二面123与内周面111间形成有一第二圆弧倒角125,而第三面124与内周面111间形成有一第三圆弧倒角126,借此,能避免应力集中于第二面123与内周面111的连接处以及第三面124与内周面111的连接处,以增强各轮幅12与轮圈11间的接合强度。
另外,各轮幅12还包括一形成于第二面123与轮毂13的外周面131间的第四圆弧倒角127,及一形成于第三面124与轮毂13的外周面131间的第五圆弧倒角128,借此,能避免应力集中于第二面123与外周面131的连接处以及第三面124与外周面131的连接处,以增强各轮幅12与轮毂13间的接合强度。通过各轮幅12的第一圆弧倒角122、第二圆弧倒角125、第三圆弧倒角126、第四圆弧倒角127及第五圆弧倒角128的设计,使轮幅12不易产生断裂,以增强轮框1的整体强度。
归纳上述,借由各轮幅12呈倾斜延伸并且凸伸出轮圈11的第二端113设计,使得容置空间14的空间范围能增大,借此,马达2能大部分地容置在容置空间14内。再者,通过各轮幅12的第一圆弧倒角122、第二圆弧倒角125、第三圆弧倒角126、第四圆弧倒角127及第五圆弧倒角128的设计,使轮幅12不易产生断裂,以增强轮框1的整体强度。又,借由轮框1与马达2可拆卸地相接合设计,在更换轮框1或轮胎3时皆不会对马达2造成影响,确实能达到本实用新型所诉求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轮框,包含一呈圆形的轮圈、多个彼此相间隔的轮幅,及一轮毂;其特征在于:
该轮圈包括一内周面,及分别位于该内周面相反端的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各该轮幅由该内周面朝远离该第一端方向倾斜延伸并凸伸出该第二端,各该轮幅一端与该内周面相连接,该轮毂连接于各该轮幅另一端,该轮毂、该轮圈与所述轮幅共同界定一容置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框,其特征在于:各该轮幅包括一朝向该第一端的第一面,及一形成于该第一面与该内周面间的第一圆弧倒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框,其特征在于:各该轮幅还包括分别连接于该第一面相反端的一第二面与一第三面、一形成于该第二面与该内周面间的第二圆弧倒角,及一形成于该第三面与该内周面间的第三圆弧倒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框,其特征在于:各该轮幅还包括一形成于该第二面与该轮毂间的第四圆弧倒角,及一形成于该第三面与该轮毂间的第五圆弧倒角。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框,其特征在于:各该轮幅还包括分别连接于该第一面相反端的一第二面与一第三面、一形成于该第二面与该轮毂间的第四圆弧倒角,及一形成于该第三面与该轮毂间的第五圆弧倒角。
6.一种轮框与马达的组合,包括一轮框及一马达,该轮框包含一呈圆形的轮圈、多个彼此相间隔的轮幅,及一轮毂;其特征在于:
该轮圈包括一内周面,及分别位于该内周面相反端的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各该轮幅由该内周面朝远离该第一端方向倾斜延伸并凸伸出该第二端,各该轮幅一端与该内周面相连接,该轮毂连接于各该轮幅另一端并包括一接合孔,该轮毂、该轮圈与所述轮幅共同界定一容置空间,该马达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该马达包含一可拆卸地接合于该接合孔的转子心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框与马达的组合,其特征在于:各该轮幅包括一朝向该第一端的第一面,及一形成于该第一面与该内周面间的第一圆弧倒角。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轮框与马达的组合,其特征在于:各该轮幅还包括分别连接于该第一面相反端的一第二面与一第三面、一形成于该第二面与该内周面间的第二圆弧倒角,及一形成于该第三面与该内周面间的第三圆弧倒角。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轮框与马达的组合,其特征在于:各该轮幅还包括一形成于该第二面与该轮毂间的第四圆弧倒角,及一形成于该第三面与该轮毂间的第五圆弧倒角。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轮框与马达的组合,其特征在于:各该轮幅还包括分别连接于该第一面相反端的一第二面与一第三面、一形成于该第二面与该轮毂间的第四圆弧倒角,及一形成于该第三面与该轮毂间的第五圆弧倒角。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框与马达的组合,其特征在于:该转子心轴包含数条环设于外周面且沿轴向延伸的卡接凸肋,该轮毂形成该接合孔的一内表面具有多个供所述卡接凸肋卡接的卡槽。
CN2010205531536U 2010-09-30 2010-09-30 轮框及其与马达的组合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341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531536U CN201834168U (zh) 2010-09-30 2010-09-30 轮框及其与马达的组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531536U CN201834168U (zh) 2010-09-30 2010-09-30 轮框及其与马达的组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834168U true CN201834168U (zh) 2011-05-18

Family

ID=44004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553153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834168U (zh) 2010-09-30 2010-09-30 轮框及其与马达的组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83416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46669A (zh) * 2015-09-29 2016-02-24 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 无链自行车及其轮组
CN108099583A (zh) * 2018-01-17 2018-06-01 贵州苏佳乐电动车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的内置式电机驱动车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46669A (zh) * 2015-09-29 2016-02-24 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 无链自行车及其轮组
CN105346669B (zh) * 2015-09-29 2018-03-23 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 无链自行车及其轮组
CN108099583A (zh) * 2018-01-17 2018-06-01 贵州苏佳乐电动车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车的内置式电机驱动车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834168U (zh) 轮框及其与马达的组合
CN204173090U (zh) 一种倒三轮电动车
CN202863030U (zh) 一种适用于大型车辆的轮毂轮芯
CN209977214U (zh) 一种小型电动车差速箱箱体
CN206242799U (zh) 自减震车轮
CN203332085U (zh) 便携式爆胎应急装置
CN204835765U (zh) 电动车驱动电机
CN206242812U (zh) 一种整体门式后驱动桥
CN103956848A (zh) 轮毂轴承电机
CN102412656A (zh) 电动汽车用空心轴电机
CN203401965U (zh) 一种商用车用单级减速驱动桥
CN203477111U (zh) 一种轴端安装齿轮过渡连接机构
CN206856410U (zh) 一种电动汽车后桥轴体
CN201900943U (zh) 分体偏心式变截面铸铁桥壳
CN204845356U (zh) 一种非对称型电动车轮毂
CN203951301U (zh) 轮毂轴承电机
CN208515291U (zh) 一种用于汽车的轮毂组件
CN205639530U (zh) 一种汽车后驱动桥自动锁止差速器锁销装置
CN202670047U (zh) 一种电动滑板车驱动轮机构
CN204721131U (zh) 一种高效率的电动车用轮毂电机
CN220325379U (zh) 轮毂电机端盖结构
CN203293802U (zh) 一种可替换型汽车轮毂
CN202608452U (zh) 轮辋外径为594mm的外轮辐轮毂
CN201466948U (zh) 单臂悬挂式轮毂电机
CN201350801Y (zh) 摩托车、电动车车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518

Termination date: 20180930